[专题]极限运动——玩的就是心跳
<center><center>极 限 运 动 </center>
<center>极限运动的起源</center>
“极限”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简化成英语字母合为一体则成了“极限运动会”的酷词。最初并不是先有极限运动这个名词,而是在近几十年间,伴随着一些不同于传统体育项目的新型运动项目的诞生,人们发现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extreme"。因此极限运动应该说是这一类运动的总称,大都起源于欧美,并且大部分项目是在年代后才开始出现较大的影响力,其中有些是大胆的设计或是模仿相似的运动开发出来(模仿了摩托越野,以全新概念在陆面模仿海上冲浪),有的是将已有的模式赋予先进的运动形式(蹦极应用了现代科技材料实现古老的土著仪式;攀岩作为古老登山运动的技术延伸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有的则通过技术改进在玩法上有所突破也可以做出滑板的动作而与以往有所不同,雪地滑板将滑雪稍加改动增添了极限意味。也许,以后将不断有新的具有同类型特质的运动项目可以归入极限行列之中。
<center>极限运动的精神</center>
极限运动(Extreme-sports)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它除了追求竞技体育超越自我生理极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外,更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因此已被世界各国誉为"未来体育运动"。
<center>极限运动介绍</center>
极限运动的项目许多都是近几十年刚诞生的、方兴未艾的体育项目,根据季节可分为夏季和冬季两大类,运动领域涉及"海、陆、空"多维空间。夏季极限运动主要比赛和表演项目有:难度攀岩、速度攀岩、空中滑板、高山滑翔、滑水、激流皮划艇、摩托艇、冲浪、水上摩托、蹦极跳、滑板(轮滑、小轮车)的U 台跳跃赛和街区障碍赛等运动项目。
由于极限运动有其“融入自然(自然、环境、生态、健康)、挑战自我(积极、勇敢、愉悦、刺激)”的“天人合一”的特性,使得极限运动在欧美各国的风靡程度简直可以用疯狂、魔力来形容。以滑水和滑板为例,仅在美国,滑水爱好者目前就有110万之名,职业滑水队、表演队更是星罗棋布,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重要的都市文化“大餐”;而滑板运动的发烧友更是多达450万之众。 由于滑板运动太过惊险、刺激,在本世纪60年代,滑板运动曾受到有关国家政府严令禁止,一度沦为“地下项目”,一直到80年代中期,滑板项目才重见天日,使这项“都市魔幻”卷土重来,其声势之在、影响之广,以致于成为许多精明厂商眼中的“印钞机”。滑板天皇巨星托尼·霍克(Tony Hawker)和安迪·麦克唐纳(Andy Mcdonald )在许多年轻人眼中无疑是和乔丹(篮球)、桑普拉斯(网球)一样的超级偶像。为什么极限运动能够风靡全球、长盛不衰?为什么人们对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如此着迷?一些社会学家的调查、研究结果也许能够从客观的角度作出解答:站在世纪之交竞争日益残酷的门坎前,面临着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现实的环境使得现代人应接不暇,持续的、不断增多的刺激,使人的感觉域限也不断提高。原来的感觉不强烈了,已不能适应人类的追求了。从七十年代的交谊舞,八十年代的迪斯科,到九十年代的保龄球、桑那浴,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感觉需求水平。一方面,人们更加需要寻求刺激、发泄压力、释放能量,另一方面,对于一般性的刺激、享受,人们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这时,人们便开始追求更为强烈的刺激,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感觉和唤醒。而极限运动的兴起,正好满足了人类的这一需求。
人类在自然的怀抱中创造了文明,文明却正在使人类远离自然。也许是人类在远离自然的文明世界生活得太久了,在都市文明所带来的便捷中逐渐陷入身心的慵懒之后,便开始渴望回归自然。按捺不住心情的都市新潮一族,首选渴望冲出都市文明的封锁,去和自然对话,还原人类作为大自然中一员的本色,表现人类最本质的能力。极限运动的兴起,正好满足了人类的这一需求。 极限运动的兴起,使人们逐步离开传统的体育场馆,走向荒野,纵情于山水之间,向大自然寻求人类生存的本质意义。只身户外,以冒险形式所展现的极限运动成了人们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空间:水上摩托和冲浪运动,让您充分体验在蓝天碧水间风驰电掣、搏击海浪的潇洒;、激流皮划艇让您在万流奔腾中历经一泻千里、惊涛骇浪的激越;蹦极跳、攀岩运动又使您感受到了"跃向重力、扶摇直下"的惊险;山地自然这个博大精深、美丽而凶险的演练场里,我们抛弃了现代文明带来的舒适与慵懒,拥有了与自然共存的能力,充分体会到一种回归人的本性与初衷、检验人的智慧与力量的乐趣......有什么比求生更能体现人与自然界中的万物生灵所共有的本能呢。
<center>极限运动疲劳与营养</center>
在从事极限运动时,主要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是运动中的疲劳以 及运动后的疲劳恢复。短时剧烈运动产生的疲劳感主要发生在肌肉。 极限运动除肌肉外,还涉及人体各器官系统。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时, 肌肉中除ATP、CP减少外,肌糖原也消耗殆尽,需不断靠糖、脂肪、蛋 白质的代谢来补充。此外,身体中诸多方面发生一系列改变,如血糖 浓度明显下降,大脑中的抑制性物质如氨基丁酸含量增加,体内的水 分以及钠、钾等无机盐减少等。因此,长时间耐力运动中产生的疲劳 包括中枢和外周两部分,称为全身性疲劳或整体疲劳。此时,机体的 神经和激素调控失衡,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会变弱,对糖原和氧的缺乏 特别敏感。
在进行极限运动时,补充能量应使用容易氧化、分解的糖类。运动时蛋白质代谢加强,应注意在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以防止发生运动性贫血。极限运动还需特别注意补充盐和钙,这样可使体内的氢 离子浓度和渗透压的紊乱恢复正常,缓解肌肉疲劳。补充水分也是重 要的,但不可过多,以免减弱消化功能和食欲。饮食要以容易消化的 (主要是糖类)食物为主,同时还要吃些维生素制剂和碱性食品。必 要时加些能刺激胃口的调料或辅助消化的药物。
</center>
[ Last edited by 夏日香气 on 2004-10-17 at 11:36 ] <center>
<center>蹦极——体验自由落体,感受急速降落</center>
http://www.e0575.com/travel/photo/20047-17-15532.jpg
公元500年前后,西太平洋瓦努阿图BUNLAP部落。一位土族妇女为逃避丈夫的虐待,爬上了高高的可可树,用一种当地具有弹性的蔓藤牢牢帮助脚踝,她威胁其丈夫要从树上跳下来,随后爬上来的愚蠢丈夫也说要跟着跳下去。于是,柔嫩的蔓藤救了女人的命,而暴虐的丈夫则命丧黄泉。该部落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妇女,将绑藤从高处跳下发展为一种风俗习惯。他们依山建起一座由树桩和蔓藤捆扎而成20--30米的高塔,年轻的男子从上面俯冲而下,象征他们的成熟,成为了他们得成年礼。并向他们信奉的图腾祈愿部落的平安和丰收。
1979年4月1日,英国牛津大学冒险俱乐部成员从当地245英尺高的克里夫顿桥上利用一根弹性绳索飞身跳下,拉开了现代蹦极运动的帷幕。随后风靡欧美和太平洋地区,近一两年才被引进中国。
蹦极跳可分成硬式或软式(我自己起的)两种:硬式是指将弹索系在脚踝处,跳下时大头朝下;软式是将弹索系在腰间,而且有海绵包裹在弹索外以保护人员。我个人认为要想体验蹦极的惊险和刺激,还是硬式的好,软式蹦极是给小孩玩的。
<center>注意事项</center>
蹦极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凡是有心,脑病史的人不能参加凡是深度近视者要慎重,因为硬式蹦极跳下时头朝下,人身体以9.8米/平方秒的加速度下坠,很容易脑部充血而造成视网膜脱落。
1、跳下前应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以防扭伤或拉伤。 2、着装要尽量简练、合身,不要穿易飞散或兜风的衣物,否则暴光可没人管。
3、跳出后要注意控制身体,不要让脖子或胳膊被弹索卷到,否则…… 4、最后一条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发挥你的想象,尽情的把身心溶入,用心去体会那短暂而又刺激的感受吧!Good Luck!!
<center>蹦级花样知多少</center>
蹦极不但可以完全感受自由落体的快感,更可享受反弹失重的乐趣。因此,除了增加本身的勇气外,还可具备挑战自我的能力,克服恐惧,征服地心引力!蹦极运动发展到现在,已有多种形式。
绑 腰 后 跃 式
这种跳法为绑腰站于跳台上采用后跃的方式跳下,这是弹跳初学者的第一个规定基本动作,弹跳时仿佛掉人无底洞,好象整个心脏都要跳出一样,约3秒钟时突然往上反弹,反弹持续4一5次,人安全悬挂于半空中,整个过程约5秒钟,真是紧张又刺激。
绑 腰 前 扑 式
这种跳法为绑腰站于跳台上面前扑的方式跃下。这是初学者的第一个基本动作做的另一种尝试跳法。此种跳法近似于绑腰后跃式,但弹跳者为面朝下,可真正感受到视觉上的刺激。
绑 脚 高 空 跳 水 式
这个跳法是最酷的一种跳法,将装备绑于绑踝上,弹跳者站在跳台上面朝下,象跳水选手一样,弹跳者倒数5、4、3、2、1后即展开双臂,向下俯冲十分刺激。
绑 脚 后 空 翻 式
这种跳法是弹跳跳法中难度最高的一种。将装备绑于脚踝上,弹跳者站在跳台上背朝后,弹跳者倒数 5、4、3、2、1后即展开双臂,向后空翻,此种跳法需要强壮的腰力及十足的 勇气,可以体验绑腰、绑脚弹跳的方式。
绑 背 弹 跳
这种跳法被人们喻为最接近死亡的感受,弹跳者将装备绑在背上,倒数5、4、3、2、1后双手报胸双脚往下悬空一踩,仿佛由高空坠落,顿时感觉大地悬转,地面事物由小变大,非常刺激。
双 人 跳
这种跳法为你让你的恋人向您宣誓爱的证言的最高境界,两人在空中反弹时,弹跳绳将两人紧紧扣在一起,要求其中一方必需要有弹跳经验才能迸行此项甜蜜又惊险的双人跳。
<center>按地点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种</center>
桥梁蹦极:在桥梁上伸出一个跳台,或在悬崖绝壁上伸出一个跳台;
塔式蹦极:在广场上建造一个斜塔,然后在塔上伸出一个跳台;
火箭蹦极:将人象火箭一样向上弹起,然后上下弹跃。
最近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飞天蹦极,吸引了众多爱好者。飞天蹦极俗称蹦极球。外形像热气球,下挂完全裸露在外的坐椅,绑好安全带,再加上几个增重的沙袋,此时你只需双脚向地上一蹬,几秒钟后即可飞上数十米的高空,体会云中漫游的感觉。
</center>
[ Last edited by 夏日香气 on 2004-10-17 at 10:25 ] <center>
<center>攀岩——勇敢者的运动</center>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01/14/F2004011412305400000.jpg
传统的攀岩者,将大自然视为自己真正的乐园、竞技场、健身房,只要风和日丽,他们便会奔向粗犷豪放的山岩……
攀岩是在悬崖峭壁上展现攀岩者过人身手的一项运动,攀岩者在攀岩时依靠双手双脚登抓岩面上突起的支点或裂缝,向上移动、攀登。这需要勇往直前的气魄和精湛的攀岩技巧,而且每个人必须发挥自身的全部力量,还要集耐力、柔韧和平衡能力于一体,完成腾挪、穿越、引体向上、重心转移、支撑点转换等动作。
<center>攀岩运动的来源有两个说法</center>
一种说攀岩运动源自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悬崖峭壁的绝顶上,生长着一种珍奇的高山玫瑰。相传只要拥有这种玫瑰,就能获得美满的爱情。于是,勇敢的小伙子便争相攀岩,摘取花朵献给心爱的人。
另一种说法是攀岩运动起源于50年代初的欧洲,70年代成为国际性的比赛项目。从80年代开始,由于自然岩壁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开始在城市里开发出了人工岩壁,用于休闲运动及专业训练和比赛。从1989年开始,国际上每年都要举办一届“世界杯攀岩赛”和“世界攀岩锦标赛”。近年,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登山联合会的60多个会员国也正在逐步成立区域性的"攀岩委员会",统筹安排各地区的攀岩赛事。亚洲的第一届攀岩锦标赛是在1992年11月于韩国举行的,而我国则在1987年就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攀岩比赛,至今已举办了十几届。攀岩运动正在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向前发展。
初试攀岩的人往往会对这项运动的安全性产生疑问,其实室内攀岩馆在这方面有绝对可靠的保障。在结实的国际标准的绷带、绳索、锁环的保护下,尤其是再加上2名专业保护人员的指导、牵引,失手时任凭你如何紧张、挣扎,也不会撞到岩壁更不可能坠地。
不要以为攀岩只是男子汉的专利,也能见到不少女孩的身影。五六个女孩正在保护绳的保护下在峭壁上奋勇攀登。围观者也不甘寂寞,不断发出阵阵叫声和加油声。来自某公司的张女士就是在陪丈夫来过一趟后买了卡。在谈及参加攀岩运动的感觉时,张女士有感而发:攀岩的感受,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如果这种体会能行诸文字,那么大家看书、报好了,何必自己身临险境呢?的确,经常有人问我,冒那么大的危险,消耗那么多的体力,又没有经济回报,是不是吃错药了?我只是想说他们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战胜自我取得成功后的欣慰感和喜悦感。
由于攀岩对人的体能、胆量,对人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要求均极高,所以与蹦极、滑雪、探洞、攀冰等项目同被列入极限运动。在室内攀岩安全有可靠的保障,野外攀岩危险性大,故保持措施十分必要。
<center>
<center>卡丁车——体验超时速</center>
http://www.icsh.sh.cn/cn/racing/uts/item/images/224_0.jpg
卡丁车即小型赛车,是世界流行的赛车运动,是培养职业赛车手的摇篮, 我们熟悉的众多F-1赛手如塞纳、舒马赫、威廉纽夫、希尔、普罗斯特 等等都是从卡丁车入门成为世界顶级车手的,同时卡丁车也是一项极具魅力的户外休闲运动。这项流行于欧美的无车厢微型敞篷赛车,无减速风挡,能感觉到高于实际车速2~3倍,尤其是弯道上产生3~4倍于重力的横向加速度的超速感应,让你尽享追风逐电的快感。当你驾车奔驰在赛道上,那种紧张和心跳的刺激,妙不可言,只能用心感受。卡丁车结构十分简单,由钢管式车架、转向系统脚蹬、油箱、传动链护罩、车手座位和防撞保险杠等组成。卡丁车操作简便,车手戴上防护头盔和手套,只须记住左脚刹车,右脚加油门,方向盘是1∶1转向,即可驰骋赛场。卡丁车底盘很低,离地仅4厘米,跑道光滑平整,使车手感到风驰电掣,加上咆哮的轰鸣,体会到平时所体会不到的乐趣。一旦滑出跑道,卡丁车会自动熄火停止前进,不会翻车,保障了车手的安全。
驾驶卡丁车可以锻炼灵敏度,并对大脑、眼睛、手脚及身体其他部 位进行很好的协调是锻炼勇敢精神的最佳选择,是一项有益健康的体育 娱乐活动。卡丁车作为赛车运动中最经济的一种,具备所有赛车运动的 基本内容,加上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费用低廉、安全性好,成为适合 大众化消费的赛车运动。每逢双休日,一些青年人纷纷奔向卡丁车赛 场,在蜿蜒起伏的赛车道上风驰电掣地过把瘾,成为都市时尚。
卡丁车也像象方程式赛车分成几个等级,初学乍练的你,可以稳坐80cc无级变速赛车,驱车60km/h以内。经过一段时间的驾驶,当你找到车感时,便可驾驶90cc赛车高速(100km/h)前进。如果这还满足不了你的极速快感,可以报名参加个俱乐部的培训,在累积8小时的培训后,便可获得北京市汽联颁发的车手证书,成为会员,开始体验150km/h的100cc比赛型卡丁车,向职业高手进军。
<center>初开卡丁车</center>
1、在上卡丁车前要有心理准备,即能否适应这种超高速的运动。
2、在开卡丁车过程中,忌双手离轮。
3、不能一味图快,一脚油门踩到底。自己要慢慢去体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速度,在这一范围内进行加减速度。
4、要听从技师和教练员的指导。
5、要会看旗语,最常见的是黄旗、蓝旗和方格旗。
<center>“致命”环节--卡丁车中的旗语</center>
无论是在卡丁车比赛中,还是在平时的休闲娱乐中开卡丁车时,你首先要了解并熟悉这写五颜六色的小旗字信号,否则你肯定被撞地“一塌糊涂”。
1、绿色:热身圈发车,比赛发车信号。赛车路面无障碍。
2、白旗:在赛道上缓行。
3、黄旗 静止:有危险禁止超行。挥动:非常危险,准备停车。
4、蓝旗 静止:指示车后面有其他车紧跟,须保持原行驶路线。挥动:指示车手后面有其他车手要超车,根据规则必须让行。
5、红旗:赛道封闭,全部车手停止比赛。
6、黑白格旗:比赛终止。
<center>感受卡丁车</center>
与电视里看到的F-1赛车相比,卡丁车看上去简单是个"玩具":几根钢架支撑着4个轮子,油箱裸露在外,一脚油门、一脚刹车。车底距地面4厘米、整个车高不及我的小腿肚。
“原来就这么简单”。心里暗暗叫好,这时,教练同我讲述了开卡丁车的注意事项。早已跃跃欲试的我,哪里还听得进“吉言”相告,教练话音未落,我已迫不及待地系上头盔、戴好手套,一屁股坐到座椅上了,手握方向盘。左脚虚踩刹车,右脚一踩油门,车狂吼着如离弦之般在赛上飞奔起来。
这时,我的感觉全变了,现地不是玩具之感了,浑身上下被震得似乎要散了架,心都快跳出来来了,分明感觉到踩油门不过50-60迈,可由于全向身裸露在风中,车离地面很近,身体周围又没有任何挡,车速足有100迈,害怕极了,在第一个弯儿时,也许是由于“太惜命”了,油门抬得过快,车熄火了。此时,我摘下产头盔,看看外面“真庆幸,还活着”。但弯儿还得拐呀,敝足了气,我用力一打轮,身体向内倾斜,右脚轻松油门,车子扭动着,终于拐过了弯,再猛踩油门加速,又一个弯道。眨眼功夫,1500米的跑道,便到了头。
真过瘾,我似乎真正体验到了当一名F-1车手的滋味。在这风驰电掣的行驶中,让我却了一切,只有一个念头:向前。其实,很多人真的很容易在耳畔呼呼的风声中陶醉,特别不愿意平坦的路上出现另外一个“目标”,所以说,卡丁车运动处处体验着挑战意识、竞争气氛,即使是再“随和”的人,到这里也会变得火爆。 <center>
<center>滑翔伞——做一只飞翔鸟</center>
http://game.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258/1/class025800004/image/img587591_1.jpg
科技的发展,人们有机会实现各种梦想。航天器的发明使人们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的翱翔,滑翔伞运动便是其中简单,休闲 ,自然,刺激的一种极限运动。
滑翔伞(Para-Glider)就是降落伞与滑翔翼的结合。它不靠动力,利用气流与滑翔伞产生的迎合力和自身重力想互作用形成上升动力,从而能在天空盘旋。
据说滑翔伞最初起源于法国阿尔卑斯山区,1978年一个住在此地的法国登山家贝登用一顶高空方块伞从山腰起飞,成功地飞到山下,一项新奇的运动便形成了。1984年来自沙木尼的Roger Fillon从自朗峰上飞出后,滑翔伞才在一夜之间声名大振,很快在世界各地风行起来。滑翔伞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的普及,在我国也成为广大航空运动爱好者迷恋的一项极限运动。
在休息的日子里,带上你的装具,找到一个地势较高的起飞点。先考察周围的地形,测定风速和风向,然后应该检查你的飞行装备,有无损坏和遗漏,如果一切OK,你就可以背上装备,准备翱翔。平放开滑翔伞,借着风力,加速度起跑,冲出山头,融入蓝天的怀抱。滑翔伞在空旷的场地飞行相对比较安全,你只须在空中控制好滑翔伞,顺着风力能够飞得更高更远。在山地,降落则是一个比较伤脑筋的问题。通常很难找到一块宽阔,平坦的降落场,这就需要运动员反应灵敏,技术高超,发现一块适宜的降落场就应果断做出判断,降落还是继续,一再错过的话,你只能和树丛相拥,在树顶上过夜了。
<center>滑翔伞运动</center>
动力滑翔伞是在滑翔伞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八十年代初出现在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的航空体育运动。它是在滑翔伞的座包后面加一个动力推进器,从而成为有动力的飞行器,借助发动机的动力和滑翔伞的升力翱翔蓝天。飞行时间大大延长,能在空地上起降,所受限制比滑翔伞少,但噪音大。八九年由法国人传入我国后,由于它简单易学,飞行灵活可靠,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解放军特种部队也装备了这种装备。
滑翔伞依性能和飞行员技术的提高,比赛种类越来越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滞空(Duration)
定点着陆(Target)
定时赛(Set Time)
折返赛(Out and Return)
指定路线(Course Race)
开放式的自由飞行(Distance)
距离标杆(Distance Pylon)
<center>飞行装备</center>
头盔--在起飞和降落时保护头部,以质轻牢固为主。
飞行服--能让你在高空抵御强风和低温,以防水透气防风性能佳为好。
高度仪--让你知道高度和升降速率,是必备之装备。
指北针--是在能见度不佳的情况下辩识方位的最佳 工具。以数字清楚,准确度高为条件。
套袋--是你与伞具连接的唯一器具。
手套--是你在空中操纵伞绳和在地面运动时的保护。
副伞--飞行伞的辅助降落伞,用于主伞发生故障并无法排除时。
对讲机--用于新手或越野飞行时紧急联络用。
<center>
<center>野外生存——贴近自然拥抱</center>
http://202.96.80.59/linglei/suxi/images/67.jpg
挑战体能极限,在自然中显示生命的本真,远离都市喧嚣,到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丛林探险、野外宿营、山地穿越、溯溪探源等,都是“北京燕捷野外生存俱乐部”的活动内容。每逢周末,便有一群群年轻人追随燕捷野外生存俱乐部的大旗,奔赴原野,在大自然中激扬生命,挥洒青春。“我们用与自然沟通的方式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们用燃烧的生命继承和创造黄色的文明。”这便是燕捷野外生存俱乐部的真正意义所在。
周末,兴奋的一群年轻人出发了。车刚启动,燕捷野外生存俱乐部发起人朱燕捷就提醒大家:这绝不是一次轻松的旅行。当时并未在意,心想“曾经沧海”的自己,还能被这点吓倒。晚22:30,客车抵达山下的石城子寄宿小学,上山之路将由此开始。每人拿到一个大迷彩背包,包里有睡袋、防潮垫、帐篷,还要将自己包里的东西转移至迷彩包中。当这个重达30斤的庞然大包毫不留情地压在肩上时,我才体会到“并不轻松”的含义。
<center>夜间行军</center>
夜间爬山,是第一次。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可不久却落下了雨点,坎坷不平的山路只见几束手电光在闪耀。队伍排成一队行进,队伍中间有几个训导员,第一个开路,最后一个收容。行进过程中,速度较慢的人,逐渐落后,队伍也随之拉长。我感觉自己已经支不住了,突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在心中涌现。我绝望地问训导员是否行程已过半,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几乎令我就此倒下:“四分这一还不到呢!”再无退路,只有坚持。同伴开始与我不停地孤儿聊天,我知道他们在转移我的注意力。
<center>宿营</center>
凌晨1:30终于到达1号营地。这是一片山间平地,看得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地点。第一次野外宿营的新鲜感很快将疲劳冲淡。借着微弱的手电光,9个帐篷支好了。训导员向大家讲解睡袋和防潮垫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钻进帐篷时不要用和电照,以防趋光的蚊虫随之飞入。每个帐篷不过1.8平方米,要睡4个人。有些人本素不相识,小小的帐逢拉近了人们彼此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气氛。伴着山间潺潺的水声和蟋蟀的鸣叫,大家进入梦乡。
<center>野餐</center>
7:30分刚刚钻出帐篷,就已闻到一股方便面的香气,早起的人已在用小酒精炉为大家准备早餐了。早餐是“共产主义”式的,据说俱乐部有个传统——“先吃女孩”,听起来似乎挺残忍,不过动机却是善意的:先将女孩所带食物吃掉以减轻她们的负重。
早餐结束,训导员们指导大家将所有废弃物和垃圾统统收到一个大塑料袋中,带到指定处掩埋。
缘溪上行这天的路线格外艰难。这条路线完全是俱乐部的探险爱好者们开发出来的。至少有一个半小时,完全是踏着溪水中的石块上行。有的石块上生满苔藓,极易滑倒;有的地段山石陡峭,没有别人的帮助很难通过。此时,团队精神得到了最大的的发扬,当我感到困难时,总有或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center>攀爬陡坡</center>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话在耳边回响。溪水之后是一片倾斜的丛林。林中之路似有似无,只见前人留下的路标。两个训导员挥刀在前面开路,一段陡坡,足有60度,只能手脚并用,抓住坡上小灌木慢慢爬行。问身后的人:“我的样子像不像个疯子?”对方安慰:“其实,挺好看的。”
训导员介绍,这段路同样经过了精心选择,有相当难度,但实际危险性并不大。即使一时脚下打滑向下滚落,坡上灌木也会将人托住。
<center>篝火晚会</center>
当晚的篝火晚会给大家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参与者均喜爱旅游,但这样高强度的野外活动对许多人是第一次。在某公司工作的张先生则说他实在是太喜欢这一活动了,一可以最大限度地贴近自然;二则可以轻松愉快地结交好多朋友。那晚我们是伴着闪闪的星星,呼吸着“绿色”的空气,在欢歌笑语中度过的。
<center>溯溪探源</center>
第三天活动是溯溪探源。若在平时看来,这次的活动量、强度不小了,而经历了昨天的拉练之后,一路行走,却有一种休闲的感觉。
一路打着水仗来到了小溪的源头。这是一汪清清的水潭,不时有人被连拖带拽地扔到水中,表演“花样游泳”。下午2:30分,开拔回程,出山的路仍有十几公里,好在多是下坡路,加之背包里的食物已全部消灭,步履也越加轻松了。
<center>似有所悟</center>
两天的“斗争”结束了,这其中包括对自己体能的斗争、思想的斗争和心灵的斗争。野外生存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而且使我认识了自己的内心,认请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间的关系。在崇山峻岭中,沐浴大山的灵光、在同甘共苦中实践着“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于是猛然发现,人与人之间原来如此亲密无间。 <center>
<center>匹特博——与朋友游戏战争</center>
http://www.ftti.gov.cn/images/zjft/ptb.jpg
匹特搏运动发展至今已有12余年,目前仍以团队比赛方式为主。团队比赛时一般每队由10-15人组成。再以5人组成班。设班长、狙击手、侦察员、通讯员等不同职责。比赛时设裁判员1-2人,控制及组织全场比赛。目前最普遍的比赛是“夺旗战”、“歼灭战”、“决斗”等。在比赛过程中,为了取得胜利,在战术上可采用组织、布阵、抑制和掩护、包抄、攻击、埋伏等。下面,我们将上述内容分别介绍给大家,以供大家在比赛时参考和实践。
(1)组织 每个参加比赛的队都应该有一名队长来指挥、安排整个行动。他应具有清醒的头脑、丰富的军事知识并在双方交火中保持镇静,当参加人数较多时,也可设1-2名班长,协助队长指挥战斗或在队长被“歼”后,代替队长。具体分工:一个队分为两个班,每班以5人为宜。第一班:1个班长、1个副班长、1个参谋、1个侦察员、1个通讯员。第二班:同上安排。班长——指挥全班的行动。具有对战略、军事的了解并能在开火中保持镇静。副班长——即副指挥。如果班长被歼,立即接任班长任务。参谋——为班、副班长出谋划策,并直接参加战斗。侦察员——及时报告敌踪和敌方力量分布及人数,并作为枪手直接参加战斗。通讯员——担任旗手或夺旗手,同时也是班组之间信息的传达者。
(2)布阵 布阵是作战前的准备。是为在战斗中不受突然袭击和能作出快速反应而设计的。由队和根据游戏规则、地形和自己的判断决定全队布阵。布阵的形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变也可以不变。队长与队员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布阵以及应付变化中的布阵,对战斗力的发挥和作战结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布阵折另一个作用是使每一个队员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其他队员的位置而不必去寻找。布阵的形式也有很多,只要在实战中体验并及时总结就可以掌握。布阵的几种类型:1、前哨线(左的和右的)。这个布阵允许对前线发出猛烈的火力攻势。前哨线是为阻止敌人前进而设置的。2、三角形——这个布阵的尖头位置一般为射击手所占领。采取这种布阵通常是由于队长认为和敌人交战已迫在眉睫。3、V形——这项布阵的顶端一般由侦察员和主攻手占领。底部由队长占领。这种布阵有利于刺探敌方行动,常常用于搜索战斗中。4、梯形队形——这种布阵比较难于控制。容易受到敌方对狭窄部分的攻击。一般用于与友队汇合的情况。
(3)抑制和掩护 抑制性火力是为阻挡想抢占有利位置的敌人,给他们的行动制造困难。掩护性火力是用于牵制敌方火力,而使自己的队员前进。这两种火力都针对的是一个面或一个点。而不是针对一个人,这种安全有效的作战方法,可用几个人掩护一个团体,到达安全地点。同时,还可以制造混乱,因为制造混乱是匹特搏游戏中最常用的战术。
(4)守卫 守卫一个据点比攻击一个据点并不容易,负责守卫的战士应使自己处于一个隐蔽的位置,而又便于射击。一般来说,守卫战士应使自己的火力位置不断变化,以更有效地击退敌人。在一般情况下,进攻者在人数上比守卫战士多一些。因此,守卫者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位置的选择和得到快速的后备力量增缓。要点:1、队长应全面安排守卫力量。2、用三分之二或少数力量来保卫分界线,并确保自身的火力有交叠的区域。3、留三分之一的力量作为后备机动力量,以击退敌人的火力点。4、保持隐蔽,不回击,直至敌人开始攻击。5、全队人员都应置自己于有利的隐蔽位置。
(5)包抄 在匹特搏运动中,一方从一个侧面或两个侧面攻击敌据点,是最容易和最好的击败敌人的战术。战斗一开始,队长就应立即指挥,设法包抄敌人,当队长率领一部分人从队阵中分离出来时,通常由副队长带领其他队员从侧翼攻打敌人,并在以后的战斗进展中,争取使两队合拢。包抄战术在人数上通常以多围少。也可以以少围多。包抄要迅速而隐蔽。其他队员则听从队长的命令,对包抄行动提供火力掩护。要点:1、包抄中应该行动迅速,防止敌人移动位置。2、一个队应包抄比它小或相等力量的敌方。3、包抄过程中,其它队员应提供火力掩护。
(6)进攻 进攻是对敌方据点施加直接和快速的攻击。目的是消灭或驱走对方,以占领其阵地。进攻一般不可多寻求隐蔽,因为进攻时在人数上会多于守方。但行动必须快速,以避免敌人集合力量,导致进攻失败。在进攻中,队长常用火力掩护进攻队员,同时,对敌方侧翼用抑制火力防止敌方合拢。要点:1、目的在于驱走敌人,占领对方阵地。2、速度要快。速度比掩护和隐蔽更为重要。3、对敌人防范弱点要采取集中攻击。4、给进攻队员提供掩护或同时以抑制火力帮助进攻队员前进。5、进攻队员在冲锋时集中火力射击。6、互相配合是进攻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7)埋伏 埋伏是隐藏在一处等待敌人,并给予敌方突然的打击。埋伏队员隐蔽在敌人必经之路。当敌人出现时,埋伏队员按照预定的信号开火。通常在开火前让一部分敌人通过,然后由一人先开火,其他队员向其规定的范围内开火。当敌人遭到伏击后,会立即隐藏起来。于是,埋伏队员应预先估计敌人的隐藏地点,继续施以攻击。当然,在埋伏人数少于敌方人数或不能全歼敌人时,也要尽快设计退却路线,而不要等待敌人反攻。要点:1、要有好的掩护隐蔽场所。2、指定一个队员先放第一枪。3、火力集中面预先确定。4、估计敌人的应战情况。5、周密考虑增援或退却的计划。埋伏战着重于突然性取得的优势,在这期间应尽量取得效果。如果埋伏在事前被敌方觉察或战斗不力,就失去了突然性的优势。
(8)进攻构筑物 一个构筑物即一所房子或其它的沙包、汽油桶等。开战后一般构筑物大都被参赛人员利用。这是因为构筑物本身几乎不能被彩弹穿透,是最好的隐蔽所。对构筑物的进攻,最有效的方法是由几个战士配合行动。构筑物必然有洞孔被敌人利用。一般情况下是敌人从这些洞孔里发射火力,但当被我方火力压住时,他们会退缩到角落里躲避。在向构筑物进攻时,两个战士采取行动。一个人从较高水平射击,另一个从较低水平射击。高的射击者以立姿侧身猛击敌方,低的射击者迅速冲进构筑物。每个队员都应知道他们攻击的角度,以便在掩护中不致于引起互相重复和误伤。
(9)夺旗 夺旗是交战双方走向胜利的最后一道关口。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为夺取敌旗而进攻,而不以歼敌为目的。当采取这种战术时,队长必须发出掩护火力的命令和指定佯攻目标,以转移敌人火力。就是说,一个战士要被派定去夺取敌旗,其它战士则必须阻击敌方的反击,以保证夺旗人的道路通畅。
(10)歼灭战 双方以相等人数参加,每队6-15人。每人30发弹。每个队员都以尽量多击中对方队员,而自己不被击中为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地形、掩体,组织各种战术配合,以最后双方所剩队员的多寡区分胜负,当双方尚存队员数量相同时,则以双方中弹数多寡决定胜负。
(11)伏击战 双方以相等人数参加,每队4-10人,每人30发弹,分上下半场,双方互换攻守位置一次。比赛时,场内设一条“封锁线”,一方守关伏击,一方突围冲过“封锁线”。伏击一方埋伏在“封锁线”的一侧,伏击队员在比赛开始后不能移动位置;突围的一方利用掩护、侧应等方式,在不被击中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突破“封锁线”冲出伏击圈。最后以突围方未被击中而冲出伏击圈的队员超过半数决定胜负,或以生存人数相比,多者为胜。
(12)独闯龙关 这种活动方式与伏击战基本相同,其特点是适合人数较少时进行。埋伏者可以在两侧伏击,闯关者配30发弹,以在不被击中的情况下,到达指定地点即为闯关成功。若中途被击中,而子弹又没有打完,可以从起点重新开始,一直到闯关成功或子弹打完为止。
(13)决斗 双方各派一人参加,这种方式适合比赛结束之后仍有少量剩余子弹的情况下进行。参赛双方先是背对背相距20米站好,听哨音后突然转身,快出枪,快射击,以击中对方的点数多寡为判定胜负。
(14)夺旗战 双方各派相等人数参加,每队为6-12人,每人30弹。比赛时,双方各占据一块阵地,而且阵地的后方各自插上自己的旗帜,对一方队员来说,既要保护好己方的阵地和旗帜,又要设法攻击对方阵地,在不被击中的情况下,夺取对方旗帜并将旗帜带回本方阵地。队员在夺旗返回本方阵地途中,如被对方击中,不进行判罚。如果双方均夺取对方旗帜,则以先返回本方阵地的一方为胜。若在规定时间内,参赛双方都未能夺取对方旗帜,则以双方生存队员多寡及判罚情况决定胜负。
(15)狙击战 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6-10人,每人30发弹。比赛方式:在场地内设一块阵地,作为双方队员攻击并占领的目标。在阵地上,根据实际参加人数,双方各派1-2名狙击手进行狙击,其他成员向阵地发起攻击,狙击手既要注意不被击中,又要狙击对方的攻击队员。任何一方的进攻队员,只要越过防守阵地的延长线而未被击中,即可参加狙击对方进攻的战斗,双方中弹队员应被罚小歇2分钟,或退出场地,比赛结果以双方最后在阵地上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人数相等时,以判罚情况判定胜负。
(16)摆擂台 由匹特搏运动场经营者组队摆摆台,由其它参赛队应战,一般可采用“夺旗战”、“伏击战”、“独闯龙关”或“决斗”规则进行比赛。参赛方如取胜可获减、免收费的优惠。如果参赛方失败则应照付费用,同时还要承付擂台队听应付费用的50%。作为惩罚。
(17)交战规则 一个队经营负有两个使命,一主一次。主要的任务是进攻目的,次要任务是消灭敌人。主要任务必须置于次要任务之上。要点:1、在与敌人交战前考虑自己的主要任务。2、如果敌方有意削弱我方的力量或破坏我方的作战意图时,我方才有必要还击敌方,否则不要主动和敌方交手。
<center>
<center>潜水——与鱼儿一起游</center>
http://image2.sina.com.cn/dy/s/2003-04-03/1_1-1-21_20030403174119.jpg
另一类世界,你可曾期望过?像太空人一样在月球漫步,经历那无重力震撼人心的感受……
氧气瓶一背,潜水衣一穿、潜望镜一戴、下水、下潜、再下潜……水下,是个奇妙的世界;水下,有另一番感觉。你知道吗?最近一个时期,京城"来"了一群潜水族,最能让他们兴奋的称呼是--走哇,潜水去!
<center>潜水运动小传</center>
潜水,乍听是个新名词,事实上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就已发展起来。那时,他们成功研制了空气潜水装置,它可以根据潜水深度和潜水者的要求,把储气瓶内的高压空气经自动供气装置进行调节后供潜水者呼吸,这类装置也是目前潜水的最佳装置。装备这样全套装置的潜水叫水肺潜水(SCUBA DIVING),通常简称为潜水。
目前,世界较大的潜水组织有世界潜水联合会(CAMS)、国际潜水教练协会(NAUI)、职业潜水教练协会(PADI)。
潜水运动1975年正式传入我国,当时就将蹼泳(潜水的一种初级形式)列为运动会比赛项目,但这种运动形式走近寻常百姓甚至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还是近几年的事。
对于即将潜入的水下世界,你首先应建立如下要概念:
1、水中生物是友善的;
2、在压力下是可以自由活动;
3、在水中呼吸是非常容易的;
4、气在水下用完了如何处理;心情紧张如何调节;
5、潜伴的责任重大。
我们之所以能潜水,其实全靠特殊而又先进的装备。潜水装备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设计,使得它们不但实用,而且也美观漂亮。面镜、呼吸管、脚蹼、浮力调节器、气瓶、呼吸器、潜服、仪表、配重等等都是潜水时的常用装备。
面镜、呼吸管、脚蹼被称为潜水时的三宝。在水里看清事物,必需在眼睛的前方有一空气介质,面镜就有这样的功能。呼吸管则可满足您既可轻松的浮在水面又能呼吸观察水下的景物。在选择呼吸管时有两个必备条件:即使用舒适、呼吸容易。脚蹼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人在水中保持稳定,双手能从事其它工作。
在水肺潜水装具中,气瓶用于储存大量空气,充填压力一般为20MPA左右,呼吸调节器的设计是根据周围环境的压力面调节器的设计是根据周围环境的压力面调节出该深度所需的空气浓度。调节器包括两级减压装置,第一级连接气瓶头,先将瓶内的高压空气作第一次减压,经过中压软管输送到第二级减压部分,减到适合潜水者吸入的压力吸入体内。浮力调节系统是潜水技巧的重要环节。背心式浮力调节是最受欢迎的样式。
其它装具还有潜水服、配重系统、气压表、深度表、指北针、潜水电脑、潜力刀、照明灯。在这里特别说明,配重系统是为了调节自己所穿着的装备的浮力,必须使用。最常用的是5CM宽的尼龙带,配1-8公斤的铅块。气压表是潜水的必备装备,它指示气瓶气量,像汽车的油表一样。
潜水运动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在潜水过程中要有潜伴陪同,并要始终坚持潜伴制度。潜水实际上是一项社交活动,在与友人一起潜水时会增加更多乐趣,一同欣赏水底奇景。你可以结识更多的新朋友,请记住与潜伴一起潜水,有三大好处:1、实际价值;2、安全;3、乐趣。一旦潜水要永远遵守潜伴制度。
体验过潜水的人都难以忘怀那使人像太空人一样在完全无重力的情况下,停留在半空的感觉。当崭新的世界,无以计数的彩色生命呈现在你眼前时,你还想离开吗?
<center>
<center>拓展运动——置之死地而后生</center>
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的人力资源补充,会让企业永驻青春。来自四面八方的员工一同汇聚在企业的旗帜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依靠的是企业的凝聚力、团队的协作精神、战胜困难的信心。由此看来,对员工的培训是尤为重要的,它大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拓展训练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风靡全球50余年的拓展训练,1995年走进中国。短短几年不断发展,倍受推崇,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为什么"拓展训练"能有如此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亲身步入“拓展训练”!
英文为OutwardBound,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
<center>一段历史</center>
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人们从生还者身上发现,他们并不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于是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战争结束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center>一种意义</center>
拓展训练并非体育加娱乐,而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平时一说起提高素质就是MBA,就是各种证书和文凭,其实, 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在何种情况下能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您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怎样才能弄清,您与他人的沟通和信任到底能深入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拓展训练的真正意义!
<center>一种时尚</center>
自1995年9月新华社150位职工成为拓展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学校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接待一批学员,以公司,企业或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及职工为主的各界学员,对拓展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媒体也竞相报导,一时间拓展训练成为一种时尚。而公司或单位的领导人则在这里实现了他们培养员工协作和团队精神的目标。
<center>一封信</center>
这里我们收录了美国柯达(中国)公司一位经理致参加拓展训练同事的一封信,现抄录如下:
“你本不是天生的王子或公主,但你却一下子就习惯,并喜欢上坐在明亮、恒温的办公室;出差时享受着星级洒店的豪华和舒适。你志得意满,无所畏惧,却未曾想在自己设置的障碍前裹足不前。如果你没有拖鞋就不会在晚上走路,如果你没有只属于自己的干净脸盆就不会洗脸,如果你和三人以上同居一室就不能睡觉,如果你没有空调就不知道该穿几件衣服,对不起,那你真得需要去拓展一下自己了,因为你作茧自缚却浑然不知。人生路上有些东西是必备的,但你却搞不清楚应该是什么。你要去的是一所学校,是一个军营,但肯定不是你早已习惯的酒店。”
拓展训练主要由水上训练、场地训练、野外训练三部分组成。
水上训练包括:游泳、跳水、扎筏等。
场地训练即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进行攀岩、跟踪、下降等活动。
野外培训主要包括:过错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等,主要培养学员的户外生存技能。
每项活动结束后,教员会引导学员进行回顾,安排总结使学员能够将此次培训中的收获迁移至工作中,最终实现整体的培训目标。
参训学员将在以下方面有明显收益:
A: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建自身形象;
B: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
C:调适身心状态,不浮躁,不颓废,更达观的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
D:启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E: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参训单位将在以下方面有明显收益:
A:进一步明确和认同组织目标,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B:树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C: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气氛;
D: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更强的领导管理才能;
E:使组织面对各种变革与挑战更为从容有序。
cake()晕了~累死我了~023::p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