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11——黑暗时代
中世纪11——黑暗时代如果有人研究查理曼死后两百年的欧洲,他会发现,这段历史根本无法激发即使是最浪漫的人的一丝联想。
人生是短暂而艰难的。很多新生的婴儿只来得及匆匆看一眼这个世界便死去。当时的人们普遍遭受着长期的营养不良,从墓葬中发掘出的骨骸证明了这一点。衰老很早就到来,老人们对于死亡则抱着一种近乎欢迎的态度。
残暴的统治者比比皆是。维京人和撒拉逊人到处掠,东面还有虎视眈眈的马扎尔人。当外族的掠夺者离开后,当地的贵族就将化为瓦砾的修道院和下属的土地据为己有,因为他们相信原有的地契都已经化为灰烬了。强者用铁和血维持统治,弱者乐于放弃自由以换取安全,因为在一个充斥着无政府状态的年代里,自由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帝国也已经彻崩溃。教皇不仅毫无权力可言,而且腐化得近于可笑。一位教皇的情妇马洛齐娅就曾经把她的儿子和孙子也推上了教皇的宝座,甚至还参与策划了谋杀另外一位教皇候选 人的计划。
她的孙子,也就是教皇约翰十二世,于公元963年被奥托一世废黜,理由有下面一些:在马厩里任命执事;秽乱教皇厅;阉割红衣主教;为撒旦祝寿;玩骰子时祈求朱庇特和维纳斯的保佑……当选的教皇经常有生命危险,曾经有连续三任教皇,在位分别只有四个月、一个月和十七天。在前后100年时间里,6位教皇被暗杀,还有两位被饿死在监狱里。在公元991年一次集会上,与会的法国主教们这样感慨:"我们正在目睹着反基督教时代的来临,伟大的使徒们好像已经预言过这种堕落的情形了。"
不过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给人们带来希望和解脱,在动荡的年代里反而深入人心。克伦尼的修道院制度建立后,为人们树立了以热忱献身于宗教的楷模。"基督教国"这个概念最早于公元880年左右由教皇约翰八世提出,它代表了基督教徒要以一个团结的欧洲对抗异教的理念。维京人和马扎尔人也在皈依基督教后,在自己占领的土地上定居下来。甚至智力活动也没有完全停止。在著名的大修道院里--例如巴黎的圣·亚眠·普莱修道院和瑞士的圣高尔修道院,抄写古代手稿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
当代的研究者们还在这段黑暗的年代里发现了技术上的重要创新。尽管当时的人们普遍地因循守旧,但是一旦有人发现了更加有效的新技术或是新方法,大家还是会群起而效之的。而且从蛮族的天性和客观环境的要求来说,他们是善于创造的。当时三圃轮作制已经成为标准做法:一轮是冬小麦或燕麦,一轮是豆类或春小麦,最后一轮是休耕。我们熟知的很多水果都是从东方传来的 ,在这一时期也通过人工选择而在品质上有很大提高。 从石器时代开始使用的石头和木质的工具逐渐被金属工具取代。欧洲最早的有记载可查的曲柄装置是公元9世纪的石磨以及随后不久出现的一种类似手风琴的乐器。磨坊也开始普及了。公 元6世纪的时 候,高卢全境的磨坊只有十来座,而到了公元1086年,英格兰有案可 查的磨坊就已经有5624座了。最了不起的发明是在畜力牵引装置,特别是马具上 。古代的挽绳套在置于马肩隆或是牛角的轭上,轭固定在绕过牲口胸部的皮带上。这样做的问题是皮带勒在牲口的气管上,牲口拉得越用力,被皮带窒息得就越 厉害。从很多古代绘画和雕塑上都可以看到,马匹为了顺利呼吸空气而扭过头去。然后到了公元900年前后,大概是受到中亚的影响,人们发明了马颈轭。这种装置固着在马的肩部,从而把气管解放了出来。这一改进将马的牵引力量提高了四到五倍,使它很快就取代了缓慢而笨拙的牛。
用于运输的马匹要负荷的重量超过了大自然所预期的马匹负重, 导致了马蹄破损和脚部疾病的大量出现。罗马人就已经偶尔使用足套包裹马蹄, 但是可以确认的第一个真正用钉子的马蹄铁一直到公元9世纪末才在欧洲出现-- 这可能和马蹄需要通用规格的铁钉有关系。而一旦出现,马蹄铁就很快被西方大量采用。后世的重装骑兵如果没有马蹄铁将是无法想象的。
这些新发明--包括马蹄铁、马颈轭还有双排马匹的挽具--彻底改变了西方的经济面貌。 马镫的出现就相对难于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人骑马时用毡子铺在马背上,可以想象骑在骨头突出的马背上,只有一条薄薄的毡子,一定是几近折磨。古代中国人发明了用木框的马鞍,后来传给了匈奴人。接下来的一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在马鞍两侧出现固定两脚的装置。但是很奇怪,马镫一直到很后来才出现。在印度发现了一副早期马镫,时间在公元100年前后,中国的马镫则出现在公元5 世纪。西方最早的关于马镫的记录就更晚,要到公元9世纪:从米兰发掘出的一块祭坛碎片上,描绘着一位脚蹬马镫的骑士。大概从那时候开始,马镫也被普及了。有了马镫,一个全副武装的人终于可以稳定的坐在马背上,挥舞他的剑而不用担心摔下,也可以经得起长矛对他的盾牌的冲击。马镫将骑兵纵向和侧向的攻击范围都扩大了。这个技术上的创新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经院哲学发展史
西欧中世纪的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和神学。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这一时
期总的特点是教会权力的日渐强大,教会使宗教哲学思想与社会的、政治的事务空前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中世纪的西欧,哲学所探讨的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本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人对神的认识与态度等问题,都是在基督教教义研究的形式下进行的,其研究为神学服务。 "哲学是神学的奴仆。"
从教父哲学到经院哲学
从古代到中世纪1000多年的历史中,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即古代的"教父哲学"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教父哲学将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噶派学说揉合在神学中,使哲学与神学融为一体,目的在于论证基督教信仰。
生活在公元4至5世纪的神学家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最主要的代表,被公认为基督教哲学的鼻祖。
"信仰高于理性"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600年到1000年,是西欧的"黑暗时代"。所谓"黑暗时代"是专指文化的蒙昧、落后,古典文明普遍衰落和宗教迷信盛行的西欧中世纪前期。
11世纪以后,西欧社会才开始进入文化复兴和迅速发展时期。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在11至14世纪进入以经院哲学为主的第二阶段。当然,介于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这两个阶段之间?quot;黑暗时代",哲学的研究也并没有完全中断。
早期经院哲学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取代并继承了古代的教父哲学。教父哲学着力于介绍基督教,使人们接受基督教信仰,经院哲学则要用理论论证为什么要信仰基督教。
所谓经院哲学,是指在学院中讲学的学派名称。它不去研究自然和周围的现实,而是要为正统教义的存在找出颠扑不破的理由,使它建立在磐石之上。
经院哲学在西欧中世纪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核心地位。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推理法。
经院哲学的成熟时期
13世纪以前,经院哲学主要以奥古斯丁等教父所采纳的柏拉图的唯心论作为基督教哲学的理论根据。13世纪以后,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改而为以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基督教哲学的理论根据。亚里士多德学说成了教会的官方哲学,用来解释教义,论证上帝的存在,从而创立了具有繁琐系统的经院哲学,使经院哲学兴盛起来。
亚里士多德学说之引进,使理性思维逐渐战胜盲目的信仰而抬头;理性思维的抬头又最终导致经院哲学的衰落。
有一点是必须指出的,就是经院哲学是"中世纪的科学",当它用理性思维来论证宗教信仰时,竟走向了它自已的反面,引出了理性的权威。本来在教会看来,信仰的权威是不可动摇的,但在论证中理性权威抬头了,这绝不是教会的最初意图。
经院哲学的衰落
当经院哲学发展至顶蜂时,便孕育着导致否定自己,并使自身解体的新因素。
在激烈的神学论争中,涌现了一些激进的教会思想家,他们逐渐背离教会的初衷,在倡导理性思维上走得更远。托马斯·阿奎那力图调和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反对他的教会思想家则竭力使哲学和理性从神学和信仰中摆脱出来,主张给前者以独立地位,促使经院哲学逐渐走向瓦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