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国共内战的最后一个音符----东山岛战役
国共内战的最后一个音符----东山岛战役中华历史如丝如缕,绵延不绝,宛若一曲亘古的丝竹。而在这其中,一件件历史事件就是一个个音符。在国共两党漫长的军事对垒过程中,最后的一个音符,就鸣响在东南沿海的一个岛屿上,这就是著名的“东山岛战役”。
东山岛,原为福建第二大岛,何大陆相隔一条约500米宽的八尺门海峡,现在已经和大陆相连,成了一个半岛。东山岛“近陆地区多丘陵,临海地区较平坦,沿岸滩窄水深,便于舰艇活动”,又处于闽粤两省交界处,位置特殊。在历史上,东山岛在我东南沿海地区战争史上也留有印记。当年戚继光曾在此筑垒,以为抵御倭寇之用。相传清康熙年间,施琅平台之时,也曾以此为前出基地,时至今日,东山岛更是大陆军演经常光顾之地。
1953年的7月间,国共在东山岛爆发了一场较为著名的战役,这就是“东山岛战役”。是役,有几处最值得注意的。其一,在该战役中,国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空降部队;其二,是以为国共内战的最后一场大规模地面战役,东山岛之后,再也没有发生成建制的地面冲突。此外,双方战区最高军事主官,中共方面为叶飞,国军方面为胡琏。两个人曾于“金门战役”中结怨,而东山岛战役与金门战役一样,都是登陆与反登陆对抗,只不过区区数年之后,攻守易势。单此三点,就足以让“东山岛战役”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中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
东山岛战役并不是凭空而来,其发生、酝酿都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一些列国际国内因素所导致的。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之后,虽有“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等口号,但多年来并不曾有过真正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行动,只是选择有利时机,对沿海目标实施骚扰作战。1952年10月间,胡琏军月9000余人,突袭福建沿海南日岛,一度占领全岛,扫荡后撤出。国际上,中美在朝鲜战场的较量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为终了。为防备中美关系缓和,台湾酝酿再次突袭大陆沿海岛屿,目标逐步选定---东山岛。此外,还有一个“桌面下的因素”,就是“西方公司”的角色。所谓“西方公司”其实为中情局在台机构,其多次支持台军方对大陆渗透,实施一系列破坏活动。在此次战役的策划过程中,西方公司的作用也很显著。
在战役准备过程中,双方都有过一系列举动。胡琏其人,在蒋军中素以会用兵而著称,连其对手中共都说其“狡如狐,猛如虎”,可见其军事才能并非虚名,后又因金门古宁头一役而声威大振,有“金门王”之称。胡在准备期间多次动用空中侦察手段对东山岛及附近战区情况实施侦察,同时保密工作良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战役突然性。中共方面,对金门驻军的一系列军事异动也有所察觉,但无确切情报,只能根据形势作粗略的判断。不过,也非作为中共名将也不是昏庸之辈。叶飞对东山岛的危险形势时有所察觉的。东山岛驻军只有一个不满编的“公安80团”,该团为地方县大队改编,战斗力本来有限,加之兵员不满,只有1200人左右,实在无法防守全岛。叶飞选择游梅耀为公安80团团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重视。游梅耀,闽西人,老红军,曾在陈毅身边当过三年副官。游到任以后,加强在岛上构筑工事,并拟定了作战预案。在其到任后不久,潜伏的台湾谍报人员向金门发送情报称,岛上来了个“老牌共匪头子”。后来的战事发展证明,游梅耀的战前准备,和应敌方案是正确的。作为战场军事主官,游可谓时恪尽其职。
1953年7月15日子夜,东山岛战役拉开序幕。子夜时分,国民党驻金门45师,18师一部,即两个独立大队,一个海军陆战中队,外加一个伞兵中队,共1万3千余人,在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及驻金门的19军军长陆静澄指挥下,离开基地,向预定作战地点前进。进攻部队走两路,其一由金门寥罗湾出发,乘13所舰艇出海,舰队实施严格灯火管制,先在海面游弋,远离大陆后才直奔东山岛海域而来。另一路,也就是伞兵中队,分乘22架运输机,从新竹机场起飞,飞赴空降地点。不过,此22架飞机,并未全部在东山岛实施空降,有几架因故折返。
16日拂晓,约5点钟左右,有金门而来的舰队到达东山岛海域,进攻部队立即实施换乘,在20多辆水陆坦克的支援下,第一波约6000余名士兵突击上陆,随即展开滩头攻击。
同时,由新竹而来的伞兵到达八尺门海峡上空预定空降地段,随即立刻实施空降作战。八尺门,为东山岛北部的渡口,离大陆约500米,驻有一个水兵连。所谓“水兵”是当时的一个特殊兵种,不同于我们今日所说的海军。其属于陆军编制,主要负责浅近的一些水上交通,包括对付海盗。不属于一线作战部队,战斗力有限。其装备训练都无法与空降的伞兵部队相比肩。而且,水兵连只有百人左右,来袭的空降伞兵中队却有460余人(有几十名伞兵因种种原因未能在预定地段空降)。况且,来袭部队拥有战术突然性,并且守军从未见过空降作战,更无对抗经验可谈。这场突袭战斗照理说应该是胜负已决的,但恰恰就是在这个地方,出了问题,此是后话。
再说,中共方面。其实在胡琏部离开寥罗湾不久,中共的情报部门就将此一异动报告了战区军事主官叶飞。叶飞判断,胡可能会袭取东山岛,因而对身在东山岛的游电示,嘱其提高警觉,准备应对可能的进攻。同时,命令受到部队,可相机实施“机动防御”。但游出于敌情考虑,决定改“机动防御”为“固守防御”。同时将党政机关撤出岛,而留作战部队坚守待援。做出决定后,游电请叶飞准许其守岛作战的计划,同时致电友军表明其作战决心。叶飞权衡后,同意其固守待援的作战决心。至此,一场硬碰硬的登陆与反登陆对抗在东山岛完全展开。
游随决心实施固守防御的预案,但面对强敌压境也不敢怠慢。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胡琏所部兵力达1万3千余众,又有绝对的海空优势,火力自是远胜于守军,而守军只有由地方部队改编的一个公安80团,还不满员,加起来、包括炊事员一共1011人,相形甚远。因此,游放弃与胡进攻部队争夺滩头,仅留少量作战小分队,在滩头一线实施迟滞性的阻击,主力部队收缩于岛上预先构筑的核心工事。尽管如此,其先头小分队的迟滞行动仍然是有效的。进攻部队,大约在凌晨5点左右换乘,但直至清晨8点后,第一波部队才完成登陆。
面对进攻,公安80团各部,边抵抗边撤退,在迟滞敌军进攻的同时,逐步向核心阵地靠拢。在公云山、王爹山和牛犊山三个核心阵地,游在战前已经构筑工事,此时,守岛部队主力退守此三个高地。此3处阵地位于岛西北部,成犄角之势,游就利用地利与进攻之敌周旋。争取时间,等待援兵到来。此间还有一个小插曲,颇为有趣。守岛部队有个电话总机班,负责岛上对外通讯联络。国民党军占领其驻扎的村子时,他们就地隐蔽了下来。国民党部在破坏岛上对外联络时,仅仅是砍断了电话线杆,却忘了剪断电话线,以至于从始至终,游梅耀与福州指挥部的联络就不曾中断过。这无疑为叶飞全面了解战事提供了条件。也算是,天不佑胡琏吧。
在游率主力退守核心阵地的时候,另一场关系全岛战局的战斗正在八尺门展开。如前文所述,八尺门海峡是东山岛对外的交通孔道,其渡口有一连水兵驻守。进攻部队为一个空降中队,人数460余人。作战目的是占领渡口,并抵挡援军渡海增援而来。但这数百人的进攻部队,自从凌晨展开攻击,直至当天上午9时许,第一支增援部队赶到对岸,3、4个小时之内,进攻的伞兵部队都未能控制渡口,反倒是在增援到达后被杀的丢盔弃甲。据称,460名伞兵逃回去的不足一半。这其中空降部队墨守陈规的原因不可不提。伞兵中队空降后,并未立刻展开攻击,而是先稍微后撤,收缩兵员,形成战斗序列后再度发起冲击,其间耗时约20分钟,使得守卫部队有时间从最初的混乱中稳定下来,进入防御阵地。伞兵中队之所以如此,固然是为了形成有效的战斗队形,发挥最佳战斗力,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战术突然性。而守卫部队,利用当地墙垣,坚守阵地,则是更重要的关键。时至上午九点前后,守卫部队在伞兵的进攻下节节后退,逐步显出疲态。如此时,进攻部队发起致命一击,则八尺门难保不会易手。正在此时,奉命驰援的31军91师242团赶到,立刻盯着伞兵中队的火力强渡八尺门,登岸后援军与守军合力展开反击,击毙进攻部队之大部。完全清除了八尺门的威胁。在此期间,进攻部队虽拥有火力、兵力的优势,又有空中支援,依然未能拿下八尺门,不能不说是其一致命之处。换言之,如果伞兵中队能够在最初有效控制渡口,则增援部队显然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加入战场。此内中还有一故事,据传,当初胡琏本不意将伞兵投放于此,因其远离进攻滩头阵地,唯恐一旦进攻受挫,部队无法回撤,被中共包围。但因西方公司坚持,又因部下掣肘,最终伞兵并未如其所想定的计划行事。最后战事的发展倒是应验了胡琏的忧虑。
八尺门既定之后,增援部队就得以较为自由的进入东山岛战区。唯一的威胁就是来自国民党空军的袭扰。不过,远不足以遮断增援。同时,叶飞在战区内实行动员,按照预案命令31军与28军82师火速支援。同时,寿命当地驻军征用民用车辆向战场机动。当晚20时前后,41军一团赶至八尺门,第二日凌晨28军先头部队开始渡过海峡。由此,东山岛上的军力对比开始急速的逆转,胡琏眼见占领全岛已然无望,便实施撤退。先是将20余辆坦克撤回,留小股部队佯攻,大部队逐渐收缩后撤。
至17日19时许,胡琏撤离东山岛。东山岛战役结束。
东山岛战役总体约持续了40小时,进攻胡琏部损失3300余人,(内含700多被俘人员),守方伤亡1250人,其中阵亡478人。并炸毁国民党军战车2辆,击沉舰艇3艘,击落飞机2架。
此役之后,胡琏部再也不曾成建制的进犯过大陆,因而,东山岛战役也就成了国共内战的最后一个战役。作为一个历史的中止符,永远留在历史上。
反观此次战役,双方都有很多成败得失需要检讨。从胡琏来说,其战役准备阶段的工作无疑做得相当出色,使得中共方叶飞并未做出任何实质上的对抗准备。但是,由于西方公司的插手,使得部队最终没有能够完全贯彻其战役想定,因而导致战役后期的失利,终于没有令此一名将再次续写金门,南日之后的友谊胜利篇章。
从中共方而言,虽然战前准备不足,但面对强敌,游的应敌计划无疑是正确的。东山岛不失,两个因素至为重要。其一,就是“前轻后重”的部署,不与敌争夺滩头,而是依托核心工事,坚守待援。终使胡琏无法完全控制东山岛,从而保住了整个战局不失去控制。其二,八尺门水兵连有效的抵抗了数倍于己的伞兵冲击,保证渡口不失,使得增援部队得以顺利登岛。这是另一个关键。
总揽全局,不得不慨叹,国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如人意。孙子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胡琏率1万3千余众,突袭1千余地方守备部队,竟不能克!八尺门460余精锐伞兵突袭一个水兵连,居然3个小时而不取,最后反被人所灭。这其中总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日月流转,半个世纪已过,酌一杯清茶,掩卷而思。唯愿不再兄弟相向,骨肉相残,盼天下华人子弟能永远同舟共济。闲暇时,煮酒论史,坐而论道。
注意标题格式,帮你改了
[ 本帖最后由 银河 于 2005-11-4 15:57 编辑 ]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我去东山岛旅游过 不错
支持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