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幻 发表于 2006-2-16 22:09:55

芜城赋

鲍照


  沵迤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架肩,廛?扑地,歌吹沸天。孽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浚血,图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幹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壌以飞文。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肌鹰厉吻,寒鸱嚇雏。伏虣藏虎,乳血飧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熏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题记:芜城即广陵(今扬州),作为淮左名都,在南北朝初最为富裕,然元嘉27年(450年)和大明3年(459年)两遭兵祸,繁华荡尽,凄惨荒凉;大明三年鲍照过广陵,时创痕犹新,血迹尚在,鲍照目睹惨状,悲从中来,感发而作此赋。

  作者简介:鲍照(414-466),字明远,南朝宋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但成就高于谢、颜。以出身寒微,沉沦下僚。初谒临川王刘义庆,未见知。不甘“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遂贡诗言志,义庆奇之,擢为国侍郎,迁秣陵令。宋文帝任为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为荆州,照任前军参军,故有鲍参军之称。子顼起兵失败,照为乱所杀。诗多反映人民生活,抒发雄心壮志,洋溢爱国热忱,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乐府歌行尤为出色,有《鲍参军集》十卷。

天幻 发表于 2006-2-16 22:10:17

登大雷岸与妹书

鲍照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猬至,渡溯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途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新为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遨神清渚,流睇方曛;东顾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苎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终为野尘。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据说 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若潨洞所积,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击,涌澓之所宕涤,则上穷荻浦,下至狶洲,南薄燕口,北极雷淀,削长埤短,可数百里。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轻烟不流,华鼎振氵沓。弱草朱靡,洪涟陇蹙。散涣长惊,电透箭疾。穹溘崩聚,坻飞岭覆。回沫冠山,奔涛空谷。碪石为之摧碎,碕岸为之韲落。仰视大火,俯听波声,愁魄胁息,心惊慓矣!至于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江鹅、海鸭、鱼鲛、水虎之类,豚首、象鼻、芒须、针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折甲、曲牙、逆鳞、返舌之属。掩沙涨,被草渚,浴雨排风,吹涝弄翮。夕景欲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呤,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风吹雷飙,夜戒前路。下弦内外,望达所届。寒暑难适,当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途草蹙,辞意不周。



  题记:鲍照的这篇骈体书言,显然受屈原离骚、汉代大赋的影响。对于山水景色,他不作细致具体的刻画,而是东南西北的铺张和上天入地的驰骋想象(如文中对庐山的描写并非眼前实景)。“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蕴含着作者才俊位卑不平气”“寒蓬夕卷”、“思鸟群归”,融注了他的羁旅艰辛和思乡客愁;“西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是用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喻现实生活。本文气势恢宏,用笔夸张,辞彩瑰丽,体现了鲍照诗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天幻 发表于 2006-2-16 22:10:43

芜城赋

鲍照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肌鹰厉吻,寒鸱嚇雏。伏虣藏虎,乳血飧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熏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题记:芜城即广陵(今扬州),作为淮左名都,在南北朝初最为富裕,然元嘉27年(450年)和大明3年(459年)两遭兵祸,繁华荡尽,凄惨荒凉;大明三年鲍照过广陵,时创痕犹新,血迹尚在,鲍照目睹惨状,悲从中来,感发而作此赋。

天幻 发表于 2006-2-16 22:11:01

黄牛滩

郦道元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作者简介: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曾任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职。为政有严猛之称,受权豪惮恨。因侍中城阳王微谗而被遣为关右大使。雍州刺克萧宝夤谋反,怕郦道元而杀之于赴任途中。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所撰《水经注》四十卷,不仅是地理学巨著,而且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另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均佚。

 

天幻 发表于 2006-2-16 22:11:16

大明湖

郦道元


  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

天幻 发表于 2006-2-16 22:12:10

阳城淀

郦道元


  博水又东南经谷梁亭南,又东经阳城县,散为泽渚。渚水潴涨,方广数里,匪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至若篓婉口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绿水,掇拾者不言疲,谣咏者自流响。于时行旅过瞩,亦有慰于羁矣!世谓之为阳城泻也。



  题记:博水又向东流,经过谷梁亭的南面,再向东流经过阳城县后,就散作一片湖泊。方圆有数里之大,不止生长芦苇,更盛产菱藕。等到成熟,不论妇女、老年人还是儿童,都架着小舟到湖中去采菱。这时有人大声唱阳春之曲,湖水碧绿为人喜爱。采菱的人都不知道疲倦,歌谣在水上飘荡。作者在路过时曾见到这个景象。

天幻 发表于 2006-2-16 22:12:28

孟门山

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题记:作为注文和地理科学著作,本文多引经据典,以见言之凿凿。作为文学作品,本文形象地描绘了龙门山与孟门山之间的这段黄河悬流千丈,鼓若山腾的气势以及两岸崇深,若附若依的情状,动人心魄。

 

天幻 发表于 2006-2-16 22:12:45

江水·巫峡

郦道元


  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垦,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阴,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立为庙,号朝云焉。其首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题记: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第一段,作者引史书记载及神话传说,介绍巫峡形成,生动而富有神异色彩。第二段,作者或用正面描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或用侧面衬托,气氛渲染:“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描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高峻,水流的湍急,四时景色的变化,极富诗意。刘熙载称“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耶?”(《艺概·文概》)是为的评。

 

天幻 发表于 2006-2-16 22:13:05

景明寺

杨衒之


  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

  其寺东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却负帝城。青林垂影,绿水为文。形胜之地,爽垲独美。山悬堂观,光盛一千余间。复殿重房,交疏对溜。青台紫阁,浮道相通。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竹松兰芷垂列阶墀。至正光年中,太后始造七层浮图一所,去地百仞。是以邢子碑文云:“俯闻激电,旁属奔星”是也。妆饰华丽,侔于永宁。金盘宝铎,焕烂霞表。

  寺有三池,萑蒲菱藕,水物生焉。或黄甲紫鳞,出没于繁藻;或青凫白雁,浮沉于绿水。碾石岂舂簸,皆用水功。

  伽蓝之录,最为称首。时世好崇福,四月七日,京师诸象皆来此寺,尚书祠部曹录像凡有一千余躯。至八日,以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



  题记:本文以细腻的笔触介绍了景明寺的由来、所在。又以夸张的笔法、华丽的藻饰、骈散相间的句式描绘了寺院宏伟的规模、富丽的建筑,描绘了京都佛事之盛。反映当时佞佛的习尚和对水力的利用情况。《四库总目录提要》称“其文秾丽逸,烦而不厌”,所论允当。

  作者简介:杨衒之:北魏人,史书无传,故家世生平均不详。《广弘明集》载他是北平人,做过期城郡太守、秘书监。近人考订“阳”乃北平郡望的大姓,杨或作阳(又有作羊),衒之或为阳固之子,与阳休之、綝之、俊之等兄弟。《洛阳伽蓝记》书前所署官衔是“魏抚军府司马”,书中自述“永安中(528-529),衒之时为奉朝请。”

天幻 发表于 2006-2-16 22:13:23

游石门诗序

庐山诸道人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将由悬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振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涂况进;虽乘铖履石,并以所悦为安。即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围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阖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乃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灌,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耶?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

  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日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晨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



  题记:魏晋之际,时局动乱,政治黑暗,文人学士为全身远祸,或放浪于形骸之外,或寄情于山水之中。反映在文学上,先有永嘉时期“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继而“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出现了描摹吟咏山水的诗文。本文的思想内容反映了这一变化。它是为《游石门诗》而写的序文。文章首先介绍了石门的地理位置,命名由来,说明其不为人知的原因。接着记述了游历的过程,描绘了石门景色的奇丽多变,登陟的艰难,眺览的乐趣。后两段多申玄言,是为理障,显然有“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的时风。但是作者虽身入释道,却感“良辰难再”;叹“灵鹫邈矣”,则是乐山水尘世而觉佛仙渺茫。

  作者简介:庐山诸道人,姓名及生平均不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02.16][历代游记选之魏晋南北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