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
中国5000年历史,群星璀灿,无数英雄豪杰,文士墨客,写下了一幅壮丽的传承延续5000年的历史画卷。对国家、民族而言,军队始终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无他无以立身、无以安邦、无以兴国。中国历史5000年,对主体民族汉族而言,作为一位汉人而言,感受最深,体会最复杂。5000年时间,三分之一时间分裂,战乱别离;三分之二时间统一,但几百年一个重复,统一、兴盛、衰落、战乱。民族、国家的发展、安定离不开军人,每个年代、每个朝代都有无数的杰出军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为我们留下了安身立命的机会。从职业军人中评选杰出人物,肯定有吴起、王翦、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李靖、郭子仪、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从5000年历史上,在唐代及以前,作为一个军人,用现在的眼光看,他们更有性格,更有活力,敢作敢当,宋以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也越深,个人独立性也越来越弱,宋朝的打仗靠行军前的计划行事,明代军队素质整体下降,清朝军队不仅不发展,连明朝出现的火器也不用,用大刀了。上下5000年,评中国军队的战神的话,白起当之无愧。理由如下:1、他是汉人,在历史上有名的少数民族军人,大多对汉族百姓留下痛苦的记忆;2、他很有个性,有军人的气质,军人的荣誉高于一切,像李广一样;3、他战功卓著,达到他这样水平战功的,全世界也找不出两个;4、他是为战争而生的一个人,战争就是他的一生,战争就是他的生命。如有不解,请看下面对他的介绍。
秦国由于有商鞅变法,军队中军人要想有所成功,必须靠军功积累,因此使得秦军英勇好战,甚至出现着单衣当先锋冲杀的军人。白起是秦国人,他的身世应该并不显赫,参军后受军队影响,逐渐打出了他的光辉形象。
白起,郿人,郿即今陕西眉县常兴,又名公孙起。白起10几岁就参加秦军,从下级一步一步做起,立功受奖,到历史书记载他的出场时候时,已做到中级军官了,秦国的左庶长,相当于师、团级军官,领导几千军马。公元前294年,在《史书》上,白起他是第一次出现,作为秦的一名将领,攻下了韩国的新城,我想攻城时白起不是主帅,但他的功劳最大。由于这次战功,白起升为左更,成为一名高级军官了。
公元前293年,韩国为夺回新城,联合魏国,两军合兵24万进攻,爆发伊阙之战。伊阙即洛阳南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两山夹峙,伊河穿流其中,东周时,为京都南面的重要关隘,是洛阳南下,汝颖北上的必经之道。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 ,后世又称之为龙门。魏将公孙喜率部援韩,韩僖王命令其率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大军救援新城。此时秦相楼缓下台,新相魏冉推荐白起代向寿为主将。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决战,由于连续的小失利,联军士气低落粮草不足,最后被聚歼于伊阙。是役全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公孙喜被俘,白起战后立即占领伊洛地区韩地五城。韩魏精锐尽皆覆灭,从此一蹶不振,天下震惧。秦侵入中原遂成不可捍御之势。白起先打败魏军,后打败韩军,升任国尉。
公元前292年,白起再升为大良造,发兵攻魏,魏献河东四百里地求和,白起不待使节交涉,继续进攻,魏军望风而逃,白起取魏城小大六十一座。
伊阙之战后,燕齐赵三国纷争于中原东北地区,不断自相攻伐,无暇顾及中原之事(田单乐毅故事)。此时韩魏在秦连续攻击之下,已经不具备有威胁秦军的能力。于是,秦展开南面攻势意图继续削弱楚国。
公元前二七六年,白起击破赵光狼城,攻打代邑。
公元前二七五年,白起得王命南下,先以汉北上庸之军续攻楚,占领鄢、邓、西陵等地(鄢邓二城在今襄州)。
公元前二七四年,秦三路均越过秦楚边境山区,白起为大军总指挥,令各路快速突进楚境,三路军犹如铁爪以掏心之势直围郢都。楚军于郢都附近被聚歼溃败,郢都被占领,顷襄王东逃,徙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于是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武安城在武安县西南五十里。战国时赵邑,即赵奢救阏与之战处。);以巫地为巫郡;黔中地为黔中郡;白起此时已经名震天下。
公元前二七一年,相国穰侯魏冉亲自伐魏,命白起攻大梁。这里有个典故是关于这次战斗的:苏厉听说白起要攻打魏都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称病,不要出兵为好。”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白起不为苏厉之说所动,率兵出征魏国,大获全胜,破魏将暴鸢,歼敌四万。
公元前二百六十九年,白起攻克韩陉城等五城(陉庭在今曲沃县西北二十里,在绛州东北三十五里),歼敌五万。
公元前二百六十八年,白起攻取南阳(此南阳在太行山南攸武处)太行小路,将韩国一分为二。
公元前二百六十七年,白起伐韩野王(野王在太行东南,春秋时为邢国),野王降。此年范雎为秦客卿,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公元前二百六十五年,秦令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民众不投降反投于赵,于是秦以此为借口令王龁转而攻赵。赵令廉颇为将抵抗,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后,立即向秦军发起攻击。由于秦军势大,赵军连战不利,损失颇大。廉颇鉴于此,及时改变战略方针,决定转攻为守,准备依靠有利地形,构筑城垒固守,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使其陷入疲惫之中。廉颇的策略获得成功,秦军的进攻势头被很大的遏抑,造成两军对峙于长平的僵局,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携千金入赵行反间记,言秦军不惧廉颇,只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正好廉颇因为开始多败,伤亡大转为坚守不应战,赵王此时已经比较不满意,而又听到秦国的反间之言,便派赵括代廉颇将对抗秦军。
秦国闻知此事后,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表面统帅王龁却只为尉裨将,并严令军中有如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白起到任后,研究了赵括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又骄傲自大,听信谣言鲁莽轻敌,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困敌聚歼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如下部署:1将目前的前线部队转作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向主阵地长壁撤退,诱敌深入;2利用长壁地形构筑口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准备抵挡赵军的进攻,并组织一只精锐突击队,准备赵军被围后,用于不断出击以消耗赵军有生力量和磨损其锐气;3,将二万五千人埋伏在两侧翼,待赵军出击后,插到赵军后方,切断赵军退路,完成对出击赵军的合围;4用骑兵五千渗透到赵军防御阵地中,牵制和监视留守的赵军。
战争的发展果然按着白起预计的方向进行。赵括至军后,更改廉颇不准出战的约束,并置换了军吏,出兵攻击秦师,两军乍一交锋,白起便佯败后退。赵括不问虚实,立即实施追击。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定阵地——长壁后,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攻势大大受挫。赵括见作战不利,打算退兵,但为时已晚,秦军两翼伏兵迅速出击,及时插到赵军进攻部队后面,切断了赵括主力的对外联系,构成了对进攻赵军的包围。另外的五千骑兵也迅速地前进到了赵军的的防御阵地,牵制、监视留守的赵军。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攻击被围的赵军。赵军连战不利,情况危急,被迫就地构筑营垒,放弃进攻,等待救援,由于粮道断绝,赵军士气日益低落。粮道断绝四十六日后,赵军开始自相杀食,赵括企图突围而出,分四队突击队冲击,皆全军覆没,赵括亲率精锐突击,被秦军强弩射回,赵括死于乱箭之下,赵军大败,赵军主将已亡,四十万将士皆投降。白起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于是诈允赵军降却引赵军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杀,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军回赵。前后共杀俘虏四十五万人。
此为中国历史著名战役—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杰作,白起在这场战争中,依靠自己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指挥秦军给赵军以毁灭性打击,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长平之战后秦军一分为二分别攻打赵韩。韩、赵恐慌,于是使苏代持重金见秦相应侯(即范雎)言若白起再建功灭赵则功大应侯,且秦此时灭赵并的不到多少土地。范雎被说动请秦王罢兵(代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秦王让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为求和条件,于是双方休战。白起闻后,从此与范雎有隙。九月,赵不行诺言,于是秦再次发兵,令五大夫王陵攻赵都邯郸。此时白起生病,不能为将。
公元前二百六十五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郸,赵军同仇敌忾顽强死守,急攻不下,秦再发兵助陵。结果王陵军死伤日大。白起病愈,秦王想让白起代王陵为将。白起拒绝(白起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再次亲自任命,白起不去赴任;秦王派应侯去请,白起始终推辞,称病。于是秦王令王龁代王陵为将,续围邯郸,还是不能攻克。楚春申君及魏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救援邯郸攻秦军,秦军死伤颇重。白起得知后大发感慨:“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知道后,勃然大怒。白起继续称病,应侯又去请,继续称病不起。于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贬为士兵,迁往阴密(在泾州,城西是古阴密国,密康公国)。白起继续称病,不肯去。
过了三个月,秦军前线吃紧,连连败退。秦王派人催白起起行,不得留咸阳中。白起才出发,出了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邮,境上行舍,咸阳城在渭北。杜邮,今在咸阳城中)秦昭王与应侯及群臣商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便使使者赐秦王剑,令白起自裁。在杜邮,白起面对使节,孤自一人……自觉征战半生到流放时却无有一人送行,如今又要独赴黄泉,何其凄凉……问天天不答乃自悟实是杀伐过重。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二百六十四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白起戎马一生,勇冠三军(据传白起伐韩时落马于地上用矛连人带马刺穿来杀他的骑兵),奇谋无穷,擅长野战进攻,是中国战争史上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大将。他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37年,攻城不计其数,歼敌上百万,未尝一败绩,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不世之功。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双方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有针对地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华阳之战长途奔袭等。白起的军事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包围歼灭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长平之战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战神,却不理权谋,配不上“枭雄”二字。至于英雄,那历来都是送给后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于白起杀敌太多,也被这些“仁义道义”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后人往往把他称作是杀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学家认为,白起根本就不配称作是一个名将。但是我们都知道,实际上白起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为战争生的“战神”!
战国名将中,吴国伍子胥、孙武,魏国吴起、庞涓,齐国孙膑,燕国乐毅,无不是先拜师修习,成为兵家名士后,前往心仪的国家“拜将”,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赏识——这是战国良好的双向选择人才的氛围,所谓“百家争鸣,择优而适”。而这些“名将”大多在退隐或失势后著书立说,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论与实践流传后世。
然而真正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则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兵家学习,是纯粹的“行伍出身”,从小兵开始,在杀戮与拼杀中凭借战功名留后世。
秦赵在战国中最血性好战,尤其是秦国,因为彻底执行法家军功制度,所以大将都是在战争中诞生,即便是世家子弟,没有功劳,仍是老兵一个,不可封爵。在这种的环境下,才诞生了白起之类从基层将领一步一步凭战功走向辉煌的一代战神!。
坚持依法治国的秦国始终被尊崇儒家的后世各朝所鄙弃,秦国的名将良臣也多被认为是杀人魔和酷吏,这其实是儒家千百年丑化的结果。其实秦国所崇尚的务实、清廉、大公、坚毅,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启蒙与发展阶段能够开荒辟壤,在艰难困苦中逐渐振兴、一代代矢志不渝的表率。
我们的民族有太多的谦恭与忍让,我们的历史有太多的无奈与屈辱,变质的儒学毒害了中国一千多年。
如今中国世风靡靡,道德没落,我们需要的是整个民族的务实求真。呼唤法家的刚毅果决,大公清廉。
百家争鸣不会随着岁月的逝去而湮灭,也不会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统天下而窒息死亡!当欧洲人高呼“文艺复兴”时,他们追求的是人类在初生期所具有的冲劲与创造力、勇气与战斗力。
当一个民族徘徊在进与退,左与右的十字路口时,回头看看先辈浴血开伐的足迹,回头看看历史在残垣断壁中带给我们的启示,才能找到再次振兴的原动力。
[ 本帖最后由 实况七 于 2006-8-14 12:39 编辑 ] 是战国4名将之一 不过我更喜欢李牧 精彩!!!!!对白起有可很全面的了解!!!!不过个人评价不高........................坑死40余万人.......................感谢楼主发帖!! 然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