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电脑硬件扫盲帖[硬盘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硬盘接口也进入到了SATAII时代.原来的王者IDE接口的PATA硬盘在新配机型中,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意义,基本上已经沦为了升级老机时的选择.所以以下介绍的PATA硬盘推荐给老机升级用户,而新装机用户就只推荐选择SATA硬盘了.80G
WD 鱼子酱 80G 7200转 2M 350元
基本参数:硬盘容量 80GB.缓存(KB) 2000KB.接口类型 ATAPI-IDE.转速/分 7200转/分.单碟容量(GB) 80GB.平均寻道时间(ms) 8.9ms
http://img2.zol.com.cn/product/0_280x210/589/ceUKHOlQs9sFo.jpg
很老牌的低价硬盘了,西部数据打出名号也是靠它.一直把持着80G硬盘的最低价格.虽然2M的缓存看起来很小,但是对于不想把手中的银子过多的撒出来又对容量要求不高的老用户,价格是最大的决定因素.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话,这个价格出的货也只是一年保的散装而已.不过好在西部数据的散装产品的质量与盒装产品基本没有差距,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希捷 7200.9 SATA 80GB(5年保盒) 380元
基本参数:硬盘容量 80GB.接口类型 SATA II.接口速率 Serial ATA 300.传输速率缓存(KB) 8000KB
http://img2.zol.com.cn/product/5/650/ceTkHavnhfkHI.jpg
希捷的硬盘口碑一向是不错的.7200.9单碟160G的容量也加快了寻道的速度,在性能上就稍胜利一筹.SATAII的接口已经是目前的主流,虽然在速度上并不能带来显著的增加,但是NCQ技术从理论上增加了大文件的传输速率.更另人惊讶的是5年盒装质保只卖到380元的价格,相当实惠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硬盘产品第一年是换良品,第2,3年是保修,而第4,5年就要自行出钱寄回原厂了.所以大家不要被5年保的噱头吸引了,顶多算是一个心里安慰.
120G
目前120G硬盘的价格已经基本和160G硬盘持平,甚至还要高出一些,所以是非常不推荐的一个容量了,在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160G(最新主流)
日立 7K80 160G(HDS722516VLAT80)470元
基本参数:硬盘容量 160GB .单碟容量(GB) 80GB.盘片数(张) 2.接口类型 ATAPI-IDE.接口速率 Ultar DMA/100 .传输速率缓存(KB) 8000KB.转速/分 7200转/分.磁头(个) 4.平均寻道时间(ms) 8.8ms.内部传输速率(Mb/s) 757Mb/s.外部传输速率(MB/s) 100MB/sec
http://img2.zol.com.cn/product/7/813/cebmd3lRTwcWE.jpg
虽然日立硬盘的口碑不怎么样(具体原因就涉及到政治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并购了IBM的硬盘事业部之后,其研发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稳定性和品质也基本上属于值得乐观那种:)这点从其在笔记本硬盘的市场份额中也可看出.(约70%)这款IDE硬盘是为升级用户介绍的.因为很多老扳子南桥上都不带SATA驱动的.安装SATA硬盘还需要软驱,我估计现在找这个物件是个麻烦事.所以还是推荐一款PATA给您.速度上和SATA相差无几,还是8M的缓存,如果您没有排日情节的话,这款硬盘也算值得您一买了.
WD 鱼子酱 1600JS470元
基本参数:硬盘容量 160GB .接口类型 SATA. 传输速率缓存(KB) 8000KB .转速/分 7200转/分
http://www.beareyes.com.cn/2/lib/200508/02/321/image003.jpg
这应该算是杀价最狠的一款160G SATA硬盘了.虽然其他方面都满符合SATA R2.5规范的,可惜就是因为WD设计师们对NCQ技术在民用桌面上的前途不乐观,因而它只能冠以SATA的名声.不过西部数据的硬盘的发热和噪音历来控制的都很出色,性能上也算出众,所以470元的价格很是超值了.美中不足的是,在各大品牌纷纷升级自己的单碟容量的时候,1600JS还是单碟80G的产品,不过好在对其性能影响不大.
希捷 7200.9 SATA 160GB(5年保盒)550元
基本参数:硬盘容量 160GB.单碟容量 160G.接口类型 Serial ATA.接口速率 Serial ATA 300.缓存(KB) 8000KB.转速/分 7200转/分
http://img2.zol.com.cn/product/7/262/cewTEvJ3jfuFA.jpg
虽然这是一款最受争议的硬盘,但是不可否认,其性能是出色的,也是世面上难得一见的单碟160G硬盘,整个盘体只有一张盘片(7200.9并非全系列采用160G单碟).有一段时间,7200.9出现了很严重的兼容性问题,与ICH6/ICH6R/VT237/VT237R不兼容,主板无法认出硬盘,只有在硬盘强制转入SATA 150模式才能正常使用.同时和NF4系列的组合也很不稳定.不过随着ST放弃采用集成缓存的主控芯片以及Firmware的更新,这个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最新的303(P/N)+3AAE(Firmware)性能不错.不过选购时需要注意,因为目前市场上其产品还是鱼龙混杂的.
200G
200G也是一个相对不推荐的容量等级,600元左右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很多250G容量的硬盘,除非条件所限,否则是非常不推荐购买这一型号的产品,在这里也就不做推荐了.
250G(最性价比)
希捷酷鱼7200.10 250G(8M,SATA)650元
基本参数:硬盘容量 250 GB .传输规范 SATA-300 .转数 7200 rpm .缓存 8 MB . 盘片数量 2 .磁头数量 3 .单碟容量 125 GB .平均寻道时间 4.16 ms
http://cd.yesky.com/imagelist/06/25/v92gzhz689v7.jpg
没什么多说的了,世界上首款民用级别的采用垂直记录的台式硬盘.从4MS多的寻道时间就可以看出其性能是相当卓越的.磁盘内部传输速率有了不小的提升,从而带动了磁盘性能有了较大的进步.250G的容量也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再加上最近其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下跌,已经跌破了700元.650元的价格是极实惠的,只要是手里资金不是过于紧张7200.10绝对是您最好的选择.
西数 WD-2500KS/16M/SATAⅡ盒600元
基本参数:7200RPM的主轴转速,4.2ms的平均潜伏期,8.9ms的平均读取寻道时间,它使用3张碟片配置,单碟容量83GB,总计容量250GB.3Gb/s的外部接口,内部传输速率最大为748Mb/s.
http://www.beareyes.com.cn/2/lib/200608/04/060/2006080304.jpg
老牌价格杀手西部数据的又一力作.把企业级的硬盘拿到民用桌面上来用,的确是一个很叫人心动的事情.16M的超大缓存也保证了数据的顺利传输.7*24小时的设计工作时间比普通的民用7*8小时更叫人放心BT.噪音比较小,发热控制的也还可以.而且600元的价格也算的上是出类拔萃了.缺点是市场覆盖比较小,不过如果大家能找到的话,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西数 WD-2500JB/8M/PATA盒580元
基本参数:硬盘容量 250GB.单碟容量(GB) 80GB.盘片数(张) 3.接口类型 IDE.缓存(KB) 8000KB.转速/分 7200转/分.磁头(个) 6.平均寻道时间(ms) 8.9.内部传输速率(Mb/s) 748.0 Mbits/s (最大).外部传输速率(MB/s) 100MB/sec
http://www.pc3w.com/Files/UpFiles/2006/7/200671344430737.JPG
呃,这个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了,老机升级用不错,价格不是太贵,性能也说的过去.更重要的是秉承了WD一贯的噪音小,发热小的风格.对于已经有了成年累月灰尘积累和大量老化部件的老机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
320G
希捷 7200.10 320GB780元
基本参数:硬盘容量:320GB.缓存(KB):16000KB.接口类型:SATA 2.5.转速/分:7200转/分.接口速率:Serial ATA 300.单碟容量:160GB.
http://image2.sina.com.cn/IT/h/2006-07-18/1d1991f9ae76b88c15e2bbf09a4db97d.jpg
垂直记录,320G,SATA R2.5,NCQ,硬盘能给你的,这快硬盘都能给你,还有什么想要的吗?
400G以上
很明显,超过Q元的价格,成为其普及的障碍,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用户来说,是没必要考虑的.
特殊产品推荐:价格不菲的7200.10 750G
Barracuda 7200.10秉承了Barracuda系列沉稳的特点,这个风格已经延续了很多代。这款顶级的750G硬盘采用SATA2接口,支持NCQ技术,带宽为3.0Gb/s,单碟容量达到188G,比原来的最大单碟160GB提升了28G,这也就是说这块750G的硬盘采用的是4碟8磁头设计。7200.10转速依然是7200RPM,之所以没有提高,估计主要是考虑成本和功耗,采用 垂直记录技术后在功耗不变的情况下性能会有不小的提升,对于1英寸那样的小硬盘来说,这比容量的增加要有意义得多。硬盘背面设计简洁,只保留了主控芯片和马达控制芯片,这和最新的7200.9设计是一样的,而早期的7200.9则还有独立的缓存芯片和SATA桥接芯片。
http://www.oakpc.com/newsimg/images0605/2006523171856128.jpg
从硬盘表面的贴纸可以看到这块硬盘隶属于希捷Barracuda 7200.10系列,容量为750G,产自新加坡,固件版本为3.AAC,编号是ST3750640AS,“ST3”表示Barracuda系列,“750”表示750G,“6”表示16M缓存,“4”表示4张碟片,“0”是一个随机数字,可能是一位也可能是两位,没有实际意义,“AS”表示SATA接口。 写到这里笔者不由想到7200.9的500G产品,7200.9的500G硬盘单碟160G,采用4碟8磁头设计,160Gx4=640G,而7200.10的750G产品单碟188G,也是采用4碟8磁头设计,188Gx4=752G,7200.9 500G浪费了140G,而7200.10只浪费了2G,可以看出采用垂直记录技术后碟片容量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http://www.oakpc.com/newsimg/images0605/2006523171856363.jpg
硬盘外部可以看到两颗芯片,分别是agere出品的的集成16M缓存的主控芯片和马达控制芯片,从7200.9开始就可以提供原汁原味的SATA接口,无须桥接,7200.10就更不用说了。
http://www.oakpc.com/newsimg/images0605/2006523171856719.jpg
http://www.oakpc.com/newsimg/images0605/2006523171857852.jpg
硬盘有一个15pin的SATA供电接口和一个7pin的SATA数据接口,我们可以看到SATA接口旁边还有一个4pin的跳线,这个跳线是用来控制传输速度的,插着跳线会将速度限制到1.5Gb/s,拔掉跳线则可以达到3.0Gb/s,硬盘表面的贴纸也有相关说明,不过是全英文的,对于英文不是很好的朋友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P.S
近期,日立全球储存科技公司产品策略和营销副总裁Bill Healy表示,储存容量为1 terabyte或1000 GB的硬盘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问世。新硬盘的直径为3.5英寸,预期超大容量硬盘将整合进计算机和家庭服务器中。 技术简介
10.1又来了,又是一拨升级和装配的狂潮.下面就是俺小猪来说说最近上市的相关技术,当然类似于SATA R2.5规范以及NCQ技术等老生长谈又拨开云雾多年的东东就不再赘述了。
垂直记录
希捷的 5400.3系列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量产,并采用垂直记录技术来存储数据的2.5英寸硬盘。
一般说来,提升硬盘容量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提升磁道密度,二是提升数据存取单元密度。不管是现在普遍采用的纵向记录技术还是垂直记录技术,都是依靠这两种方式去增大磁盘的容量。而其中对我们读写速度最有帮助的是提升数据存取单元密度,因为这样可以让磁头在恒定速度下读取到更多的数据位。纵向记录现在已经接近了超顺磁性限制的临界点,如果再使用纵向记录技术往前突进,那么过小的单元间隔将会使磁场失去稳定,南北极自然的发生逆转,导致数据损坏。
而垂直记录则是把纵向记录的磁盘排列改变,由以盘片表面平衡改为与盘片表面垂直,这样则可以在以前只能放一个磁场(则一个数据位)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垂直磁场,可以在相同的单元间隔下轻而易举的把数据存取位元密度提高,将超顺磁性限制的来临再往后延迟。在相同的单元间隔下,垂直记录硬盘可以存储更多的数位,因此在相同的硬盘转速下,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可以拥有更快的连续读取优势。
混合硬盘
配置闪存缓存的硬盘也称作混合硬盘。
QUOTE:
三星和希捷等混和硬盘厂商已经获得微软官方“指示”,混和硬盘将从2007年六月起成为Vista Premium笔记本系统的硬性规格需求。我们可以理解微软对Vista新特性Boost Ready的“推广”心理,但是Vista Premium系统对混和硬盘的强性规格需求将直接导致现2007年前生产的几乎所有笔记本被VIsta Premium“淘汰”---这一淘汰规模是Windows历史上所空前的。
微软官方至今没有发布任何正式声明对各种“规格传言”进行澄清,结合业内的其他消息,我们认为Vista Premium对笔记本混和硬盘的“硬性需求”具有很大可信度。
目前世界上的混合硬盘有两种方案,分别是微软和intel两大巨头提出的。
微软的混合硬盘设计其特点是把非易失性缓存添加到硬盘上——存储经常用到的扇区,从而缩短启动和恢复时间。M-Systems公司的技术营销主管Esther Spanjer特别指出,平均而言,90%的用户只使用10%的操作系统扇区。如果把最常使用的数据复制到非易失性缓存上,用户就可以尽量减小经常读取的扇区对硬盘的依赖,从而提高性能。厂商建议至少使用128MB的缓存容量,但硬盘生产商们大概会集成至少4GB的缓存,以存储重要的系统数据,譬如注册表或者收藏页信息。微软的混合硬盘设计目前只得到Vista的支持,不过随着这款平台日益成为标准,预计会得到更广泛的采用。
英特尔的Robson缓存则采用了不同的方案,它把非易失性缓存直接放在主板上。因整个操作系统加载到了闪存上,这样就可以直接从缓存启动。同样,厂商建议缓存容量至少为128MB,但2GB到4GB的容量有望提供更强大的灵活性。
这种混合集成方案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呢?首先,它降低了功耗。由于停止了转动,通过闪存的磁盘读写操作让硬盘可以保持在节电状态下。三星公司的Dan Barnetson估计,可以从整体上把功耗降低9%。在便携式电脑上,这省下来的电相当于最多可让电池寿命延长一个小时。
启动和恢复速度加快是另一个优势。 首次给PC加电后的头3至5秒用来转动硬盘盘片、实现磁头同步,然后才开始启动过程。直接从闪存缓存启动就消除了这种延迟现象,又不会牺牲磁盘性能: 闪存几乎全部利用了SATA协议的1.6Gbps传输速率。使用英特尔Robson闪存的工作模型则可以把启动时间缩短至不到半分钟。从关闭或者暂停模式进行恢复也是同样的情况。便携式电脑在进入睡眠、休眠或者断电模式之前,重要数据被写入闪存缓存。一旦恢复,重要数据立即可用。
最后,混合存储解决方案更可靠。移动应用需要可靠性,而作为固态介质,闪存具有出众的抗震性。另外,硬盘较低的工作占空比(operating duty cycle)意味着转动较少、散热较低、硬驱寿命较长、磁盘故障率较低。
三种产品化实施
有三种方法可以把非易失性内存集成到混合硬盘中。第一种是嵌入式闪存磁盘。这是占用内存很小且较为简单的一种解决方案,把控制器和闪存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它只需要占用极小的主板空间,提供了NOR接口,可与现有的硬盘控制器协同工作。从设计角度来看,它比下面的其他方案要简单得多。它不需要全面重新设计现有的硬盘架构。闪存磁盘的管理软件由闪存磁盘生产商提供。
使用原始的NAND闪存(微型闪存卡和USB驱动器里面的那种闪存)和现有的硬盘控制器也是使用单一芯片的解决方案,其成本低于嵌入式闪存磁盘,不过需要额外的研发成本。由于NAND闪存种类繁多,但因为不同厂商的许多闪存芯片彼此不兼容,所以交叉兼容性没有保证。另外还需要开发管理NAND内存的软件。
第三种解决方案使用附带专用NAND控制器的原始NAND。它解决了不同闪存芯片的兼容问题。与嵌入式闪存磁盘或者使用硬盘控制器的NAND磁盘相比,这种使用两块芯片的解决方案需要更多的印刷电路板空间。它也有着类似NAND和硬盘控制器这种设计方案的缺点,包括缺少对现有软件的支持以及需要另外开发软件。
由于混合硬盘成本较固态硬盘低很多,而且又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性能,所以随着研发的进步,取代传统硬盘指日可待。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顾名思义,没有机械装置,完全的半导体化,形成了它自己的特点:不怕震动,温度范围宽(形变小),运转安静没有噪音。缺点也很明显,价格昂贵,一般用在特殊场合,主要是工业控制和嵌入式产品,前者如电信设备里单板处理器上的程序或高档仪器的程序存储,后者的应用如PDA、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等。当然也有单一为了高可靠性而不惜成本选用大容量固态硬盘的特殊环境,如飞机的黑匣子、CALL台的语音留言等。
三星是世界上推出首款采用NAND闪存技术的固态硬盘的公司。目前这款固态硬盘的最高容量已经达到了32GB,适用于平板PC和笔记本。和目前的台式机硬盘容量比起来,它的容量较低,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极其低的功耗。据三星透露,它的耗电量还不及当前硬盘的5%。另外,它的质量也相当轻,仅仅是目前硬盘的一半。读速度达为57Mbps,写速度为32Mbps。而且由于是采用NAND闪存作为介质,它的噪音及发热量都比传统硬盘低很多。不过其价格也是不菲的。另外有消息称,PQI(劲永)已经研发出64G固态硬盘。
eSATA接口技术
eSATA的全称是External Serial ATA(外部串行ATA),它是SATA接口的外部扩展规范。换言之,eSATA就是“外置”版的SATA,它是用来连接外部而非内部SATA设备。例如拥有eSATA接口,你可以轻松地将SATA硬盘与主板的eSATA接口连接,而不用打开机箱更换SATA硬盘。
相对于SATA接口来说,eSATA在硬件规格上有些变化,数据线接口连接处加装了金属弹片来保证物理连接的牢固性。原有的SATA是采用L形插头区别接口方向,而eSATA则是通过插头上下端不同的厚度及凹槽来防止误插,它同样支持热拔插。虽然改变了接口方式,但eSATA底层的物理规范并未发生变化,仍采用了7针数据线,所以仅仅需要改变接口便可以实现对SATA设备的兼容。eSATA接口是平的,而SATA接口是L形的。
普通3.5英寸硬盘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为60MB/s,在使用外置3.5英寸的硬盘盒时,USB2.0或IEEE 1394的接口速度会成为数据传输的瓶颈。如果使用外置RAID 0存储设备,那么最高480Mbps的接口带宽更会严重地限制硬盘的性能发挥。因此,eSATA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而且eSATA硬盘盒在搭配SATA硬盘后,中间无需桥接芯片的转换,是一种原生的存储设备接口。
尽管eSATA只是SATA接口的延伸,而且制造商并不需要对SATA的协议和处理芯片进行任何修改,但要确保将SATA安全地移到机箱外,并通过SATA-IO国际组织的审核,必然有许多地方需要加以改进。
eSATA接口首先需要提供的特性就是热插拔。当前除老旧的串口、并口等PC外部接口外,其他包括USB、IEEE1394在内的许多接口都支持热插拔技术,而eSATA这种专门为存储设备服务的接口支持热插拔的意义更加重要。你也许会问,SATA规范不是已经包含了热插拔技术了吗?为什么eSATA还需要增加同样的东西?事实上,现有许多主板上的SATA 1.0标准控制器并不支持热插拔功能,当用户在系统运行的时候将SATA设备拔下时很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ATA 2.5规范对热插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做了进一步的强化。
除了强化热插拔方面的规范,eSATA接口也必须重新设计才能满足外部连接的要求。原本在机箱内的SATA线缆和接口没有任何的保护和锁定装置,同时接口部分也相当脆弱。一般来说,机箱内部的SATA接口在插拔50次左右就容易因接触不良而出现问题,这样的接口设计,对于外部设备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eSATA硬盘在插拔几次或者轻微碰撞之后就报废。
作为外部连接标准,eSATA必须在强度、抗电磁干扰、线缆柔韧性方面全部符合要求。因此,eSATA设备的接口和线缆都采用了全金属屏蔽。全金属屏蔽设计不仅能够降低电磁干扰,还有助于减少在热插拔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接口受到外力意外断开,eSATA标准还要求在线缆接口处加装金属弹片式的锁定装置。根据测试,eSATA全新设计的接口将保证设备最少可进行2000次的热插拔。
eSATA还能够通过端口复用芯片在一个SATA通道上提供最多4个SATA接口。由于SATA 2.5规范中SATA接口的传输率达到300MB/s,而当今最快的SATA硬盘内部传输率也只有80MB/s。通过一个简单的端口复用芯片,一个SATA通道就能被4个eSATA设备共享,以实现更高的连接密度。当然,共享同一通道的eSATA存储设备累计的最高传输率无法超过300MB/s。
eSATA接口还需要在PCB布线和电源方面符合标准才能获得由SATA-IO颁布的eSATA认证标志。现阶段尽管绝大部分SATA硬盘都能在eSATA接口上工作,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保护外壳和供电系统,这些裸露在外的硬盘很容易出现故障。SATA-IO建议用户尽量购买那些通过认证的eSATA外置存储设备和板卡。 长见识了, 来学习一下。 楼住好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