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虎啸 发表于 2007-9-5 20:55:24

[分享]世界遗产全记录

1.中国: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95122966.jpg

中文名称: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英文名称: Sichuan Pingchengshan and Dujiangyan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0

  批准标准

  200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桃园,绮丽而又神秘。著名的景点有:上清宫、建福宫、天师洞、天然图画等。坐落于丈人峰下的建福宫,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由此西行一千米,即至天然图画。这里岩石耸立,云雾缭绕,游人至此,如入图画之中。其北行两公里,便至青城主庙天师洞。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书碑、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出天师洞,过访宁桥,便到祖师殿,再向北去,可到朝阳洞,出之则直达高台上的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山石刻。青城山属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之称。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都江堰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始于公元3世纪,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都江堰控制着岷江之水,引导其灌溉成都平原肥沃的耕地。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有许多古代的重要庙观。

2.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81242311.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8131984.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81323955.jpg

中文名称: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英文名称: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 Anhui-Xidi and Hongcun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0

  批准标准

  200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0-025

  西递和宏村这两个安徽古村落奇迹般地保留了这种已近消失或者已经发生改变的中国传统农村聚居全貌。西递和宏村的街道结构、建筑和装饰、房屋布局以及人工水系都完好地保存着原始状态。介绍: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宏村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座落于黄山南麓,距距屯溪54公里,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西递以悠久文明的历史,独具一格的民居特点,拱秀壮丽的山水风光,敦厚朴实的乡土民情,迎接着大批中外游客,并成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写生基地。

  中外学者专家纷纷慕名而来留下一篇篇华文和赞美诗:“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西递是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

  评价:

  西递和宏村这两个安徽古村落奇迹般地保留了这种已近消失或者已经发生改变的中国传统农村聚居全貌。西递和宏村的街道结构、建筑和装饰、房屋布局以及人工水系都完好地保存着原始状态。

3.中国:龙门石窟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8732282.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8811696.jpg

中文名称: 龙门石窟

  英文名称: the Longmen Grottoes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0

  批准标准

  200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 (ii) (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0-026

  龙门石窟是最具创造力的艺术表现形式----石雕在中国古代北魏末期到唐朝(493-907)时期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群体展现。龙门石窟的石雕主题绝大多数以佛教为主,是中国石雕艺术发展的巅峰。介绍;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这里香山与龙门山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故史称“伊阙”,汉以后则以“龙门”和“伊阙”并称。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余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卢舍那大佛侧旁还有其****阿难、迦叶、胁侍菩萨和力士、天王的雕像。这些雕像,有的慈祥,有的虔诚,再看边上的天王、力士像,则是面目狰狞、咄咄逼人,把主像烘托得更突出。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评价:

  龙门石窟是最具创造力的艺术表现形式----石雕在中国古代北魏末期到唐朝(493-907)时期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群体展现。龙门石窟的石雕主题绝大多数以佛教为主,是中国石雕艺术发展的巅峰。

月下虎啸 发表于 2007-9-5 20:55:55

4.中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8152733.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8230680.jpg

 中文名称: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英文名称: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87

  批准标准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 (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又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遂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1930年在周口店遗址还发现距今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但随之而来的连年战乱,遗失了自1927年以来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标本,迄今下落不明,这一事件成为20世纪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谜。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宝贵资料,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

  北京人洞穴堆积层厚40多米,根据对北京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遗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北京人的脑量平均达到1088毫升,头部特征较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男性身高约156厘米,女性身高约144厘米,食物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采集。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用火主要取于自然,知道保护火种,火的使用完备了人的特征。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决了19世纪爪哇人发现以来的关于“直立人”是猿还是人的争论。事实证明,“直立人”是人类历史的最早期,处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他们是“南猿”的后代,后来“智人”的祖先。北京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态标准,而北京人对火的使用,更加完备了其作为人的特征。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发现,更充分表明了北京人的发展和延续。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宝库。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北京西南42公里处,遗址的科考工作仍然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中国猿人属北京人的遗迹,他们大约生活在中更新世时代,同时发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到11,000年的新人类的遗迹。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5.中国:黄山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598840.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5927908.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5945675.jpg

 中文名称: 黄山

  英文名称: Mount Huangshan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0

  批准标准

  1990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II)N(III) (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黄山风景区范围154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有142平方公里。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俱佳,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气势磅礴的峰林地带,成为黄山特有的地质结构。黄山号称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其中主峰为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莲花峰周围高峰、险峰林立,石柱、怪石处处可见,可称为黄山一大特色。这里的水资源也很丰富,黄山自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展布着众多的山涧沟谷,其中大谷36条,形成36源,汇入24溪水,全山近百处瀑布和池塘随四季水势不同而不断改变景致,吸引着众多游人。黄山是生物的宝库,这里植物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种类达1450种之多。属于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8种。是中国南方的植物资源宝库。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黄山松,黄山松是黄山一大奇观,位居黄山“四绝”之首。黄山的松树数以万记,多生长于岩石缝隙中,盘根错节,形态各异,显示出极顽强的生命力,已命名的多达近百株,玉女峰下的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的象征。黄山还生存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包括鱼类24种,两栖类20种,爬行类38种,鸟类170种,脊椎动物300种;其中梅花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猕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黄山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于此修炼,后得道升天,故黄山得其名。无数古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赞美之文。从盛唐到晚清,描写黄山的散文有数百篇,歌咏黄山的诗词多达2万多首。“黄山画”更是中国画历史长卷中最辉煌的一章。黄山现保存有古建筑近百座,摩崖石刻200处,总长5万多米的古“蹬道”,有石阶36000级,联接着黄山各景区、景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6.中国:莫高窟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556768.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5538872.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5617451.jpg

  中文名称: 莫高窟

  英文名称: Mogao Caves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87

  批准标准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 (II)(III) (IV) (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这里也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体系: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美文化体系都戏剧性地在这里交流与融汇。

  莫高窟洞窟开凿在南北长约1700米,高约15到30米的崖石上,现存洞窟735个,包括最初发现的492个,和近年来新发现的243个。这些洞窟按分布自然形成南北两区,南区长约1000米,北区长约700米,有壁画4到5万平方米,彩塑近2500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闻名于世的藏经阁位于南区西端第17窟。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是佛教从西域传入内地后的产物,其续建和重建前后绵延了千余年。在隋、唐前期,进入开凿的鼎盛时期,到宋朝时,西夏对莫高窟的建凿已远不如前代了,元代时仍有开凿,但莫高窟已逐渐走向荒废,变得鲜为人知了。到清康熙年间,莫高窟才逐渐又被世人注意。光绪二十年(1900),一名道士偶然间发现藏经洞,内有文书、经文、文物4万余件,成为20世纪世界文化史上最有价值的发现。后莫高窟屡遭各国冒险家的掠夺,文物大量流失,直至1943年其归为国有,设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才开始对莫高窟进行保护和研究。

  莫高窟的精华是彩塑和壁画。彩塑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佛、菩萨、力士、天王等佛教尊像,大的佛像高达30多米,小的只有十几厘米。壁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佛教尊像画、佛传故事画、佛教因缘故事画、供养人物画等和部分中国神话故事画。其中隋唐作品占作品总数的一半以上。石窟内容的主题是佛教,但是它同时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社会生活,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全书。中国古代艺术的主流石佛教艺术。佛教传播的必然产物石佛教造像和壁画。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许多佛教艺术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了。莫高窟地处气候干燥的西北沙漠,衰落后人迹罕至,所以彩塑和壁画得以完好保存,使我们可以了解占据中国古代艺术主流的佛教艺术的辉煌,一睹别处业已消失的佛教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杰作。这也是莫高窟在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莫高窟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7.中国:秦始皇陵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4813379.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4950151.jpg

中文名称: 秦始皇陵

  英文名称: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87

  批准标准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的下河村的附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即位后不久便开始在骊山营建自己的坟墓,特别是在他统一六国后,更是在秦陵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墓的修建,梦想着自己死后依旧统治中国。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灭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修建秦陵的人最多时曾经达到70万。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工程浩大为史所罕见。冢高76米,周长2000米,陵园内有两层城垣,呈回字型,外城周长6264米,内城周长2525米,陵丘位于内城的中部偏南侧。1974年至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500米处发掘出了秦陵兵马俑坑,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个墓坑重见天日。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16米,南北宽62米,面积有13260平方米,是一个长方形军阵,有步兵和车兵联合组成;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有6000平方米,是一个曲尺形军阵,有多兵种组成;三号坑东西长124米,宽62米,面积仅有520平方米,三号坑最小,但据推测是指挥部,位置极为重要。目前在三个墓坑中共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秦陵及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朝以前,对先王的祭祀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祀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正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它建筑遗址。在寝陵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祀。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月下虎啸 发表于 2007-9-5 20:56:39

8.中国:泰山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4419345.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4517726.jpg

中文名称: 泰山

  英文名称: Mount Taishan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87

  批准标准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I) (II) (III) (IV) (V) (VI);N(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泰山名胜风景区,位于山东省中部,跨越泰安,济南两市,总面积426平方公里。泰山,古时称岱宗,春秋时改为泰山,被称为东岳,位居五岳之首。泰山,不但在地质学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研究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泰山地区在太古时代经历了剧烈的地壳抬升和沉降,终于在3000万年前形成了今天的泰山。泰山地区的寒武纪片麻岩群是华北台地的基底,地层剖面出露齐全,化石丰富,保存完好。泰山杂岩形成于太古代,年龄在20亿年左右。泰山有丰富的地壳运动遗迹,在地质方面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并设有著名的地质研究基地,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突起于华北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相对高差达1300米,视觉效果格外高大,具有通天拔地之势,形成“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泰山绵亘200余公里,盘卧方圆426平方公里,形体集中,产生厚重安稳之感,正如“稳如泰山”一词所述。泰山岩性坚硬,节理发育。古松与巨石相互衬托,云烟和朝日彼此辉映,突兀峻拔,耀眼磅礴。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从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地区都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些经过考古挖掘科学鉴定的远古文化遗寸,说明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泰山被尊为华夏神山。大约五、六万年前,人们已经开始了对泰山的崇拜。中国人的山岳崇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对泰山的崇拜。根据古文献记载,先秦时代曾经有七十二君到过泰山,祭告天地。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也都到此举行封禅大典。经唐、宋到明清,尤其到了清朝康熙、乾隆时期,泰山的地位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封禅祭祀活动在泰山延续了数千年,并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随着“五行”学说的流行,泰山又被封为东岳,被尊为五岳之首。泰山吸引了历代大批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和书法墨宝。道教人物早在汉魏时起就活跃于泰山地区。在唐、宋、元、清四个朝代,道教在泰山都有重大发展,逐步走向辉煌。公元4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泰山。公元351年,有人在泰山创建寺庙。北齐有人在经石峪刻下石经《金刚经》。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9.中国:故宫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4027657.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47429326.jpg

  中文名称: 故宫

  英文名称: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87

  批准标准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 (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结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一直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经历了24位皇帝。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故宫四周绕以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城河。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后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东西六宫为翼,是皇帝、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廷,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中国的建筑匠师们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利用重重得墙门和庭院把故宫有序地组合成壮丽的建筑群。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故宫还是我国收藏最好最丰富的文物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25年,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宫旧藏。抗战期间,为确保国宝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部分运回故宫,部分运抵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方百计收集流失文物,使故宫新旧藏品达到数百万,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紫禁城是5个多世纪最高权力的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和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0.中国:丽江古城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23542414.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23619608.jpg

中文名称: 丽江古城

  英文名称: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7

  批准标准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地处云贵高原,是纳西、白、傈僳、彝、普米、苗、藏、壮、回民族的聚地。

  因金沙江流经其境“金生丽水”,故名丽江。这里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早在10万年前,就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战国时期丽江属秦国蜀郡,两汉置遂久县,唐代先后归属吐藩与南诏,宋时臣服大理国,到元至元八年(1217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明代设丽江军民府,清雍正元年设丽江府,民国时期设丽江县。1949年7月成立丽江人民政府,1961年4月改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现辖面积7648平方千米,人口33万。

  丽江古城依山而建,街铺五花石,房屋青砖灰瓦,木架结构,庭院花香鸟鸣。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门前即桥,清澈的泉水穿街流巷。“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情画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

  丽江古城周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被视为一处神秘的人间仙境。那泉水澄碧如玉的黑龙潭,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下榻之处;城西北的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端的现代冰川,主峰海拔5596米,终年披云戴雪,雄奇壮丽;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顺横断山脉奔腾南下,到石鼓镇陡然掉头北上,在这里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对峙,挤夹金沙江形成慑人心魄的“虎跳峡”,玉龙雪山东北面金沙江畔的宝山石城,三面绝壁,如俯视金沙江的雄师,这里住着纳西人家百余户,房屋依石就势,错落花流水有致,古朴天然;玉龙雪山南麓玉峰寺中530多年树龄的万朵山茶花,被誉为“环球第一树”;老君山上原始森林中,古木参天,山泉潺潺,深潭成串,有九十九潭之称;还有摩天岭、南天门、看云洞、粉笔峰、登云峰等景点神奇壮丽。那泸湖和众多的高原湖泊犹如一块块碧玉镶嵌在青山绿野之中……

  这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绚丽多彩,在晚唐时期,纳西族就创造了神奇古老的东巴文化,并用它编写成各类典籍,称为“东巴经”,至今有数万册流传国内外;广泛流传在纳西族民间的纳西古乐,典雅、清纯、空灵,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丽江古城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格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现仍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原有的特色。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极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月下虎啸 发表于 2007-9-5 20:57:05

11.中国:峨嵋山和乐山大佛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225648904.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225722870.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225748938.jpg

中文名称: 峨嵋山和乐山大佛

  英文名称: Mt.Emei and Leshan Giant Buddha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6

  批准标准

  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IV)(VI);N(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是我国著名的仙山佛国旅游胜地,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处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最高峰海拔3099米,高出五岳。风景区面积154平方千米。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峨眉山海拔高、面积大、景点层次丰富、植物繁茂的特色。景区内有高等植物3200多种,野生动物2300种,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地处低山的报国寺景区,是进入峨眉山的起点,有中国最大的牌坊--天下名山牌坊,有中国重点寺庙报国寺和著名尼姑寺院伏虎寺等,这里佛教氛围浓郁,桢楠成片,彩蝶飞舞。进入中山区、浓荫密布的植被展示峨眉山的秀色所在,著名景观双桥清音、洪椿晓雨、九老仙府、白水秋风和被称为“活风景”的峨眉山猴趣会使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高山区的金顶,是峨眉山的主峰,那里视野宽阔、景色壮丽,可看到著名的金顶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以及雄伟神奇的贡嘎山雪峰和瓦屋山等。峨眉山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翠绿满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艳红,各种杜鹃花从低山到高山八月次第开放,景色十分美丽;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是人们观赏红叶的好时机;冬季的峨眉山更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一派银色世界。

  佛教传入峨眉山已有2000年历史,峨眉山与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为普贤道场。现在全山有寺庙近30座,僧人200余人,较好宏扬了佛教文化传统。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区东南的凌云山,大佛座落在栖鸾峰,依山开凿而成。始建于唐代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经三代人历时90年,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竣工。佛像通高71米,坐身高59.96米,面临三江激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山下),背负九峰凝翠,神情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充分体现了中国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公元一世纪,在四川省峨嵋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随着四周其它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许多世纪以来,文化财富大量积淀,最著名的要属乐山大佛了,它是8世纪时人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的,仿佛俯瞰着三江交汇之所。佛像身高71米, 堪称世界之最。峨嵋山还以其物种繁多、种类丰富的植物而闻名天下,从亚热带植物到亚高山针叶林可谓应有尽有,有些树木树龄已逾千年。

12.中国:庐山国家公园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225114646.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225139414.jpg

中文名称: 庐山国家公园

  英文名称: Lushan National Park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6

  批准标准

  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地质构造复杂,是座地垒式断块山。其地质形成约八万年,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在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周围相对下陷,形成多种地貌类型,北部构造为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侧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不愧有“地质公园”的称号。 众多的奇峰、怪石、瀑布、岩洞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有植物3000余种,呈中国第三纪植被特征。庐山植物园成立于1934年,是国内外著名的亚高山植物园,同时也是中国长江中下游植物物种的重要保护基地。庐山有鸟类170多种,在鄱阳湖鸟类保护区越冬的鸟达100万余只,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占世界白鹤总数的95%。

  庐山风光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庐山风景的最好写照。

  庐山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基地。这里有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创建于940年,宋朝理学大师朱熹曾经在此潜心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庐山还是中国古代的宗教中心,公元391年,佛教名僧慧远在此创建东林寺,代表着佛教“中国化”的开始,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南朝道士陆修静在庐山开创了道教南天师派。唐代马祖道在山上开创了佛教临济宗,影响深远。明、清以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这里建堂传教,形成了五教聚集一山的独特现象。庐山还是一座政治名山,国民党政府也曾经于此设立“夏都”;新中国成立后,在庐山召开了三次重要的党的会议,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极具历史价值。庐山是闻名中外的避暑胜地,自鸦片战争以来,这里修建了具有英、法、美、德、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上千幢别墅,著名的有美庐别墅、歇尔曼别墅等,成为至今保存完好的国际别墅群落。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13.中国:拉萨布达拉宫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2312777.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2354166.jpg

 中文名称: 拉萨布达拉宫

  英文名称: The Potala Palace at Lhasa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4

  批准标准

  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红山上,海拔3700余米,楼高13层、115.703米,建筑面积138025平方米。

  布达拉是梵语(古印度语)的音译,意为“佛的胜地”。布达拉宫最早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他为迎娶文成公主在这里建造了宫殿,后又建造了大昭寺,吸引着大批的朝圣者。公元9世纪中叶大昭寺遭雷击和兵乱被毁,仅存法王洞、圣观音两个房间。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建立嘎丹颇章西藏地方政权机构,于1645年在松赞干布所修建宫殿遗址上,重建了寝宫、大殿、围墙、门楼以及地方政府工作场地白宫等建筑物。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为供养五世达赖喇嘛,1690年修建了灵塔、佛殿、经堂结合的红宫。此后又经历代达赖喇嘛逐渐改修,方形成今日之规模。

  布达拉宫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是藏民传统的优秀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坚固稳定。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式建筑风格。墙面上的形象都是佛教法器或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内部走廊交错,空间曲折变幻,神秘莫测。布达拉宫内部墙面绘有精美壁画,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之宫。参加壁画绘画的人有近二百人,先后耗时十余年。壁画题材广泛,是一部珍贵的西藏历史画卷。

  从17世界中叶到1959年前,布达拉宫一直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教活动的场所,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布达拉宫收藏和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各类历史文物、宗教法器、唐卡、雕塑、佛塔、典籍等数以万计的珍品。五世达赖的灵塔,造型庞大,装饰华丽,价值连城。宫中还有用藏、汉、满、蒙四种文字数学的康熙皇帝长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画轴,以及清朝皇帝御书的匾额,表达了历代达赖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

  这座被誉为“世界屋脊明珠”的布达拉宫,是集建筑、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身的宫堡式建筑群和文物巨库,是世界宫堡建筑艺术之最,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

14.中国:武当山古建筑群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1715272.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1736706.jpg

中文名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

  英文名称: 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4

  批准标准

  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1994年,C(I)(II)(V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座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又名太和山,古时称“玄岳”、“太岳”。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赞叹此山“玄岳出于五岳之上”。面积3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四周有72峰耸立,24水环流,危岩奇洞深藏,白云绿树交映,蔚蔚壮观。

  武当山是唐代以来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有规模宏大的道教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在宋朝也有所建设,元代进一步扩大修建规模,在明朝达到修建的鼎盛时期。明朝永乐皇帝亲自主持修建,动用数十万民工,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历时12年,建成了9宫,9观,36庵堂,72岩庙的大规模道教建筑群,成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加强思想统治的史证。武当山古建筑群是由明代皇帝亲自策划、派人修建、派人管理的。现存建筑规模之大、规制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在中国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武当山古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主次有序。选择建筑位置,注重周围环境,讲究山形水脉,聚气藏风,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现存的有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和玉虚宫、玉龙宫遗址以及大量庵堂、祠堂、岩庙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栋,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其中紫霄宫高18米,宽30米,进深12米,面积为350多平方米。众多的建筑中,用才广泛,有木构、铜铸、石雕等,都达到了极高的技艺水平。金殿是一座明代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端一个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石筑平台正中,其余全部构件在北京用铜铸成后,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经运河转长江、汉水运至天柱峰组装而成。高5.5米,面阔4.4米,进深3.15米,遍体镏金,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侵蚀仍辉煌如新。此外,武当山还保存着大量铜、铁、木、石造像1486件,多为明代以前作品,碑刻400多通,以及一批图书、经文,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武当山草药资源丰富。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1800多种草药中,武当山有800多种,且多为名贵药种,不愧拥有“天然药库”的美誉。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座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月下虎啸 发表于 2007-9-5 20:57:39

15.中国:曲阜的孔庙、孔林和孔府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1413930.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1455491.jpg

中文名称: 曲阜的孔庙、孔林和孔府

  英文名称: 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4

  批准标准

  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死后的第二年,人们将其住宅改为祭祀他的孔庙,后代帝王对他的思想观点大为推崇,不断对其加封,不断扩大祭祀他的孔庙,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

  现存的孔庙面积约有327亩,建筑物466间,前后共有9进院落。藏有历朝皇帝赐书的奎文阁在第4进院落中,第7进院落的“杏坛”为传说中孔子为****讲学的地方。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孔庙主殿是大成殿,高约32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还有28根云龙雕柱。孔庙中还有大量的碑刻和画像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资料。

  孔林又称至胜林,面积约3000多亩,位于曲阜城北1公里处的汜河南岸,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子的坟墓封土高达6米。林内古木参天,碑碣林立,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墓碑前的各种形象石刻,都是根据其生前的爵位而雕成的。整个孔林延用时间长达2500年,是世界上延续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也是遍布世界各国2000多座孔庙的始祖。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于宋朝,历经扩建形成今日规模,面积约有200多亩,房间480多间。官衙和住宅修建在一起,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地主庄园。孔府后有一座花园,清幽典雅,布局别具匠心,是园林建筑的佳作,也是园宅结合的典范。孔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以及历代服饰、用具等历史价值很高的文物。历代帝王多对孔子嫡系后裔封官进爵,以示恩泽,一直延续至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历时880多年,使孔子家族成为中国最大的贵族世家,有“天下第一家”之圣称。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孔夫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16.中国: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  中文名称: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   英文名称: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4   批准标准   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 (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座落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在历史上,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宫,又称热河行宫,是我国皇家行宫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宫苑。这里地处要势,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北可俯视关内,外可控蒙古各部,因此为清朝皇帝选中,修建作为北巡围猎的行宫。始建于清康熙42年(1703年),至清康熙52年(1713年),建成康熙三十六景与山庄城墙,雍正时代暂停营建,清乾隆6年(1741年)到乾隆57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扩建,增加了乾隆三十六景和庄外的外八庙。整个避暑山庄营建历时近九十年,形成占地面积584公顷,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皇家园林杰作,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整个景区分为四部分,共有景点180多处。宫殿区位于湖泊区南岸,接近市区,宫殿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浓缩;湖泊区占地约43公顷,有大小岛屿8个,湖岛交错,水秀岛绿,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平原区在湖泊区北部的山脚下,丛丛灌木,垠垠绿草,一片茫茫草原景色;山岳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占全景区面积的4/5,沟壑纵横,展现了东北林海的风采。承德避暑山融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既有南方之玲珑秀美,又不失北方之浑厚凝重。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整个山庄巧妙地利用地形,因山造势,西北多山,东南多水,活脱中国自然地理形貌的缩影。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没有宏伟的建筑,没有绚丽的小品,没有华贵的陈势,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避暑山庄周围的20多座庙宇群,面积约52公顷,位于古北口外,又称外八庙。由于清初,统治者奉行扶持喇嘛教,以笼络西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这些庙宇多仿照西藏、新疆的喇嘛寺庙的风格,气势宏大,富丽堂皇,融华夏多民族文化,集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之大成,同时也是清王朝加强统治,巩固全国统一的思想体现,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一说。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17.中国:武陵源名胜风景区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857858.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934728.jpg

 中文名称: 武陵源名胜风景区

  英文名称: Wulingyuan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2

  批准标准

  199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陵源名胜风景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山脉中段,隶属张家界市。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索溪峪、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成。中心景区面积264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68平方公里,以“奇峰、幽谷、秀水、深林、溶洞”享有盛誉,称为武陵源“五绝”。区内茂密的森林、多姿的溪涧、变幻的烟云、淳朴的田园风光,构成立体的长幅画卷、蔚为壮观。

  “五绝”之首奇峰指的是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共有3000余座。这些峰林造型独特,高低参差,风格各异,构成蔚为壮观的大峰林奇观胜景,以骆驼峰、醉石峰和五指峰最为代表。或险峻高大,或淑秀清丽,阳刚之气与阴柔之姿并存,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武陵源的地面切割强烈,因而又形成奇特的峡谷幽壑奇观,2000米以上的峡谷有32条,总长达到85千米。最著名的是金鞭溪、神堂湾、十里画廊等峡谷。在峰林峡谷之间,还有数十处溪泉湖瀑,且久旱不断流,景色宜人,美不胜收。武陵源的水景类型齐全,包括溪、泉、湖、潭、瀑等,异彩分呈,有“秀水八百”的美称。鸳鸯瀑布从几百米的高处飞流直下,声势极大,甚为壮观。武陵源森林茂盛,武陵松分布广泛,数量极多,有“十万八千松”之称。在山水之间还有丰富的溶洞群,其中黄龙洞深15千米,有大厅13个,走廊96条,瀑布3处,阴河1条,石笋众多,形态各异,令人称绝。

  武陵源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众多的野生珍稀动植物物种资源,植被覆盖率达到97%,有高等植物3000多种,保存了长江流域古代孑绝植物群落的原始风貌,有高达50米、胸径近1米6的古老银杏树,被称为自然遗产中的活化石;还有伯乐树、香果树等珍奇树种,武陵源有13种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对研究野生动物与武陵源生态系统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武陵源的田园风光秀美和谐,共有淡雅宁静的田园风光七处。沙坪田园两溪抱流,田园平缓上升,直到与如屏画的峰峦相衔接。村宅点缀,绿树四合,翠竹依依,炊烟袅袅,勾勒出浓烈的抒情氛围,令人陶醉。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陵源景色奇丽壮观,位于中国湖南省境内,连绵26,000多公顷,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200逾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

18.中国:黄龙名胜风景区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610814.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651222.jpg

中文名称: 黄龙名胜风景区

  英文名称: Huanglong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2

  批准标准

  199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龙名胜风景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高原,隶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整个名胜风景区总面积1340平方公里,其中黄龙风景区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包括黄龙本部面积600平方公里,牟尼沟面积10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带640平方公里 。这里平均海拔3100米,年平均气温5摄氏度,以“黄龙四绝”闻名于世:五彩缤纷的彩池,白雪皑皑的雪山,蜿蜒曲折的峡谷和神秘幽静的原始森林,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黄龙由主要区黄龙沟,和牟尼沟、丹云峡、龙滴水、雪宝鼎、雪山梁、红星岩、钻字牌等八部分组成。目前已被开发的是黄龙沟和牟尼沟两景区。黄龙沟是长3600米,宽30到170米的浅黄色巨型地表钙化坡谷,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于林海与雪山间,构成奇、峻、雄、野的特点,堪称“中国一绝”。其钙化景观不仅规模宏大,环境原始,而且类型繁多齐全,有:钙化彩池(多达3400个)、钙化滩、钙化湖、钙化泉、钙化瀑布、钙化洞穴等,可称作罕见的世界天然钙化博物馆。黄龙沟分布钙化段长3600米,最长的钙化滩长1300米,最宽10米。钙化彩池多达3400个,堪称中国之最。牟尼沟有由扎嘎沟和二道海沟组成,以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温泉和钙化大瀑布为主要特点,风景旖旎,富有高原风情。黄龙之美,最美在水景,数千彩池,缤纷灿烂,绚丽多姿。人们一进山谷,只见高峰连绵,浓荫蔽山,层层池水,众彩分呈,即被者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所迷。在众多的彩池中,以南部的洗花池、盆景池等最具特色,被称为黄龙八大景观。

  黄龙名胜风景区在地质构造上处于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结合部。空间位置的过渡状态,造就区内地理状况特别复杂,蕴涵着大量自然之迷。区内雪峰林立,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7座,区内广泛发育着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岷山主峰雪宝鼎地区为典型,冰川类型齐全,分布密集。这里的高山峡谷江源地貌保存完好,具有最典型完整的“上宽下深,南直北曲”的特征。黄龙名胜风景区还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高等植物1500种,多为中国特有的,属国家一至三类保护的有11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云豹等一至三类国家保护动物。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黄龙名胜风景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由众多雪峰和中国最东边的冰川组成的山谷。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高山景观和各种不同的森林生态系,以及壮观的石灰岩构造、瀑布和温泉。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

19.中国:九寨沟名胜风景区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32123.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8339345.jpg

中文名称: 九寨沟名胜风景区

  英文名称: Jiuzhaigou Vall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2

  批准标准

  199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县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古称羊峒,又称翠海,得名于沟内得九个藏族村寨。全区面积72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600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森林覆盖。

  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由则查洼、日则和树正三条沟组成,总长50余公里。则查洼沟海拔3150米,日则沟海拔2910米,树正沟与西端得湖泊落差达1000米。三条沟中有114个湖泊,17处瀑布群,5处钙化滩流,47眼泉水,11段激流。这些以雪峰、湖泊群、林莽、瀑布群、钙化滩流为特色的自然奇观在中国实属唯一,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日则沟在树正沟的西南,全长约12公里。这里翠湖、飞瀑、险山、奇峰荟集,还有珍贵的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经常出没在此,是九寨沟风景区风景最集中、最优美的地方,被誉为“九寨沟之精华所成”。

  九寨沟的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其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地质结构复杂。这里碳酸岩盐分布广泛,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的客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区内海拔4000到4800米的山地占总面积的28%,是我国保存最好、类型最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址。由于海拔高差悬殊,九寨沟植物垂直分布明显,资源丰富,高等植物2000余种,低等植物400多种,以及许多古老孑遗植物,和17种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天鹅、牛羚等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九寨沟被当地的藏民奉为神山圣水,得到了极好的保护。海拔高达4000多米的尖峭雪山的雄奇之美和多姿多彩的秀水的绚丽之美并存。这里的水清澈透底,纯净碧澄,没有污染。由于水中沉积物和湖底水藻对阳光的反射,使水色五彩缤纷,加之蓝天、雪山、层林、红叶倒映在在水中,色彩斑斓,形成层次丰富的组画,美不胜收。湖泊、瀑布和滩流随季节、日照和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幻无穷的景致,令人叹为观止。九寨沟,被西方人誉为“童话世界”,东方人赞叹为“真仙境也!”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连绵超过72,000公顷,曲折狭长的九寨沟山谷海拔超过4,800米,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形态不同的森林生态系。它壮丽的景色因一系列狭长的圆锥状科斯特溶岩地貌和壮观的瀑布而更加充满生趣。沟中现存140多种鸟类,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包括大熊猫和四川扭角羚。

月下虎啸 发表于 2007-9-5 20:58:02

20.中国:武夷山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73949279.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74012375.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74053452.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74114194.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2174136246.jpg

 中文名称: 武夷山

  英文名称: Mount Wuyi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9

  批准标准

  1999年根据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N(III)(IV)C(III)(V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夷山,座落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市西南。全景区面积有60平方公里,山地海拔多在300到400米,最大高度差只有500左右。武夷山有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庐山飞瀑之胜,桂林山水之秀,博采众长,小巧玲珑,具有综合性特点。

  武夷山有奇特的红层地貌。武夷红层单斜山,在外力因素长期雕琢塑造下,形成中国类型最齐全,也最有观赏价值的红层地貌。这里有雄伟而气派的单面山,以三仰峰为代表;危岩千仞的短块山,又称块状山;还有单斜山在垂直节理影响下形成的柱状山,如顶天立地的玉柱峰和造型优美的玉女峰。武夷山的红层峰林,像科斯特峰林,又非科斯特峰林,“以假乱真”。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的岩洞,为武夷大添光彩。武夷山风景区地处中国亚热带,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冬春温暖,夏季温度偏高,秋季天高气爽。武夷山植被保存良好,为我国红层分布区少见。这里有成片的中亚热带长绿阔叶林、次生的马尾松林和各类竹林。可谓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武夷水资源丰富,山涧泉水淙淙,溪沟流水潺潺,瀑布高悬飞泻。

  武夷山不仅山水奇秀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我国东南地区的古越人,也在武夷山安家落户,反映这个民族传统安葬习俗的“船棺”、“虹桥板”,几乎遍布武夷山中的丹岩绝壁上和红层洞穴中,据考证,迄今已有3800年左右的历史了,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秦汉以来,武夷山中相继修建不少宫观、道院、庵堂,是古代道教和佛教中心之一。武夷宫是山中最古老的宫观。武夷山还曾经是历代名人游览、倡道讲学和隐居的好地方。在玉屏峰下还留有朱熹当年创办的武夷精舍旧址。武夷丹岩绝壁上,还留有不少名人摩崖石刻,大小700多处,最早见于宋代,成为武夷山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曲右岸岩壁上的“逝者如斯”为朱熹亲笔所题。历代还留下不少关于武夷山的神话传说与掌故,是武夷文化的一部分,例如仙凡对奕、幔亭招宴等。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夷山脉是中国东南部最负盛名的生物保护区,也是许多古代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其中许多生物为中国所特有。九曲溪两岸峡谷秀美,寺院庙宇众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为废墟。该地区为唐宋理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自11世纪以来,理教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文化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公元1世纪时,汉朝统治者在程村附近建立了一处较大的行政首府,厚重坚实的围墙环绕四周,极具考古价值。

21.中国:大足石刻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3321793.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345209.jpg

 中文名称: 大足石刻

  英文名称: The Dazu Rock Carvings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9

  批准标准

  1999年根据文化遴选标准C(I)(II)(V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四川盆地东南的大足县,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境内摩崖造像分布于四十余处,人们总称为大足石窟。

  大足石刻创建于唐朝末期,经五代而盛于两宋,属于晚期石窟艺术之作。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规模宏大而著称,堪与我国的云岗、龙门石窟相媲美。大足石刻重在写实,想象丰富,具有独创性。

  大足石窟的精华,以北山、宝顶山两处最为集中,保存完好。北山石刻多为供养窟,集唐、宋的作品于一处,从中可以看到时代风格的异同。宝顶山石刻全部建成于宋代,它是经过整体布局,精心设计的大型群雕。

  宝顶山距大足县城15公里,这里的摩崖造像是北宋名僧赵智凤主建的,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公元1174-1249年),历70年余方告完成。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佛徙朝山进香,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山上风光幽丽,佛像石像达1.5万多尊。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四周有统一安排的造像。东有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桶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计13处。崖高4-14米,长约500米,其中以大佛湾造像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全部造像均刻在东、南、北三面的悬崖上或石窟中,共有31幅大型雕像,气势雄伟,令人赞叹不已。佛经故事19组,有图有文,实为古代一幅;图文并茂的佛教神话连环画。最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圣迹图、九龙经太子等雕像。

  北山又叫龙岗山,以佛港为中心分布于山之四陬,计有营盘坡、观音坡、朴塔寺、佛耳岩等。其中普贤菩萨面部丰润、眉清目秀、体态健美修长,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在艺术上,大足石刻有鲜明的特色,在于:一、古代工匠以其高超的技艺和坚实的生活基础塑造宗教题材的作品,把自己的理想和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二、各个时期的作品有各自的风貌:唐代造型大都丰满而轻盈,技法上多用薄浮雕和阴文线刻处理,效果活泼明快;五代大多风格朴素,属唐宋过渡风格;宋代则华丽繁缛,庄严厚重,普贤更显出东方健美女性的特征;三、在同一时期的作品中,采用不同的手法处理不同的主题内容,使能更加深化主题;四、作者从生活中提炼,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塑造任务,使之更加突出,既使生活的再现,又不违背艺术的真实。

  大足石刻善于根据崖势、水源等自然环境条件,把力学、采光、透视等科学原理应用于摩崖造像。以宋代造像为主的大足石刻,具有辉煌的艺术成就,显示了古代雕刻艺术家们无与伦比的艺术天才,把我国石窟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是我国古老石刻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22.中国:平遥古城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25938616.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308605.jpg

中文名称: 平遥古城

  英文名称: The 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7

  批准标准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上游,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历史古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据传,平遥为陶唐氏帝尧所居之地,故古称“陶唐遗墟”。西汉北魏时,因为陶为太武帝的名讳所忌,遂改为平遥。此后,平遥一直沿用至今。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自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现存的古城池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至今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基本保持明清时期历史风貌的中国古代县城。现在城内的大部分寺庙建筑和县衙署、100多条街巷,形式与格局大体未变,都保留了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店铺多为17到19世纪的建筑。

  山西,素有“中国古建筑宝库”之美誉,作为山西省文物大县的平遥,有着自己独特的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始建于西周,扩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古城墙、列入我国第三位的现存最珍贵的木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作为研究我国早期彩塑样本的五代彩塑珍品、国内古代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结构的清虚观、中国金融业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的“日升昌”票号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遥古城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城内近4000处传统民居中,有400多处保存价值极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平遥民居多建于1840年到1911年,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筑起来的,集中体现了中国明清汉民族的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社会生活各方面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平遥民居基本保持原有格局,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精巧的雕刻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汉民族古代民居群落,

  平遥古城还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票号总部所在地和金融业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地方,一度曾操纵和控制中国的近代金融业,在票号兴盛的100多年里,对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平遥镇是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汉族传统城镇,建于14世纪。城镇布局集中反映 了5个多世纪以来,封建中国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方面的变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建筑同银行业关系密切。平遥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当时整个中国银行业的中心。

月下虎啸 发表于 2007-9-5 20:58:26

23.中国:苏州古典园林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25543503.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2569638.jpg

 中文名称: 苏州古典园林

  英文名称: 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7

  批准标准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著名的园林城市,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国的离宫别苑,私家园林始于东晋,盛于宋、元、明、清,全盛时期全城多达200余处。目前尚存50余处,已对公众开放30处。

  苏州古典园林承载着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量信息,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12月4日,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解官还乡建立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满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题名“拙政园”。占地51590平方米,规模为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之冠。

  留园,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营建东园,是为留园的前身。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园归刘氏所有,俗呼“刘园”。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盛氏购得,取“刘园”之谐音而易名“留园”,寓“长留天地之间”之意。留园占地23310平方米。

  网师园,南宋淳熙初,侍郎史正志居此,园名“渔隐”。清乾隆中叶(1758年),少卿宋元宗在其地修建宅园,借“渔隐”原意,称为“网师园”藉以表示自己隐逸清高。网师园占地5400平方米。

  环秀山庄,明万历年间为大学士申时行宅。清代先后属刑部员外郎蒋楫、尚书毕沅、大学士孙士毅等所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归汪氏耕荫义庄,取名“颐园”,园中主厅名“环秀山庄”,遂以厅名取代园名,称“环秀山庄”。占地2180米。因园中有一座太湖石而著名。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至今保存完整、价值极高的城市性建筑群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罕见的。因此苏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了“保护、疏导、恢复、发展”的八字方针,先后投入1亿多元,重点保护、修复了一批古典园林,并进行了环境整治,调整充实了园内陈设,使古老园林风貌完整展现,仍焕发着璀璨的光彩,每年前来参观的海内外游客近千万人次。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24.中国: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181625655.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18172963.jpg

中文名称: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英文名称: 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3

  批准标准

  Title 简介

  遴选标准:

  标准(i):这一区域在展现5千万年前和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碰撞相关联的地质历史、展现古地中海的闭合以及喜马拉雅山和西藏高原的隆起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价值。对于亚洲大陆地表的演变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而言,这些是主要的地质事件。这一区域内岩石类型的多样性记录了这一历史,而且,高山带的喀斯特地形、花岗岩巨型独石以及丹霞砂岩地貌覆盖了若干世界上最好的山脉类型;

  标准 (ii):三江并流区域中激动人心的生态过程是地质、气候和地形影响的共同结果。该区域的位置处于地壳运动的活跃区之内,结果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基层,从火成岩到各种沉积岩(包括石灰石、砂岩和砾岩)等不一而同。卓越的地貌范围:从峡谷到喀斯特地貌再到冰峰,这种大范围的地貌和该区域正好处于地壳构造板块的碰撞点有关。另外一个事实就是该区域是更新世时期的残遗种保护区并位于生物地理的会聚区(即:具有温和的气候和热带要素),为高度生物多样性的演变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基础。除了地形多样性之外(具有6000米几乎垂直的陡坡降),季风气候影响着该区域绝大部份,从而提供了另一个有利的生态促进因素,允许各类古北区的温带生物群落良好发展;

  标准(iii):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深而平行的峡谷体现了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特点;而三条江的大截面正好处于该区域的边界之外,川峡是该区域的主要风景。区域中随处可见高山,其中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和哈巴雪山构成了壮观的空中风景轮廓。闽咏卡冰川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海拔高度从卡瓦吉布山(6740米)下降到2700米,号称是北半球中在这种低纬度(28°北)下海拔下降最低的冰川。 其它出色的风景地貌有:冰川岩溶(特别是怒江峡谷上方月亮山风景区内的月亮石)和阿尔卑斯式丹霞风化层"龟甲";

  标准(iv):云南省的西北部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也可能是世界上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这一地区包含了横断山脉自然栖息地中的绝大部分,横断山脉是世界地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区中一个最主要的资源保护区。这一地区具有突出的地形多样性和气候多样性,它正好处于东亚、东南亚和西藏高原的生物地理区的交界处,是植物和动物运动的南北通道(特别是在冰河时期),这些因素使这一地区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地形景观,尽管人类在这一地区居住了数千年,但这一地区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自然特征。作为稀有濒危动植物最后残留的广阔生活据点,该地区具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介绍: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达4.1万平方公里。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由于三江并流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欧亚大陆最集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唯一的、独特的世界奇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在一张卫星遥感地图上惊异地发现在地球位于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的地区并行着三条永不干涸奔腾的大江,这就是位于青藏高原南延至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之中的“三江”(金沙汀、澜沧江、怒江)地区。

  三江并行而流在云南境内约一百七十余公里,位于云南省西部的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整个区域四万平方公里。怒江与澜沧江空中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而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仅66.3公里,从海拔760米怒江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可谓是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金沙江由北东去,汇集雅垄江、大渡河、嘉陵江,于是中国便有了长江。澜沧江由北南下缓缓而流,穿越国界便成了邻国湄公河的上游。怒江山北南下奔腾急湍闯进缅甸便成了萨尔温江的上游。三江同发源于青藏高原,三江携手并肩在云南祟山峻岭中奔流。而金沙江经石鼓镇天造奇观(长江第一湾)急转回头大江东去最终流入太平洋……而澜沧江、怒江穿流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最终流入印度洋……

  人们知道世界上有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和平、安宁和幸福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其实美丽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奥籍美国人洛克在这一地区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摄影、收集物种近二十多年。英国人希尔顿创作的《消失的地平线》将香格里拉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是中国著名的国际古商道――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十六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和睦相处、生息与共。

  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构成了在150公里内相同排列的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等巨大的山脉和大江形成的横断山脉的主体,这是世界上“三江并流”这一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自然景观。

  从大地演化的蛇绿岩、枕状熔岩、占生化至第四世纪的地质岩层纪录到陆内造山带变质变形的冰川雪峰,溶洞河流、喀斯特地貌等完全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提名的条款标准之一。

  在动物多样性方面,这一区域同样是中国,很可能也是北半球中最令人瞩目的地区。被提名区域内的动物群落区系中的三分之二属于地方特有区系或是属于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型的动物群。这一区域被认为拥有中国25%以上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是残遗群落和濒危物种。许多中国的稀有濒危动物都生活在被提名区域范围之内,其中:有80种动物列在中国动物红皮书之上,这80种动物中有20种被认为是濒危动物;有79种动物被列在1997年的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之上;有57种动物被列在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的世界濒危动物红色名单之上。在靠近东亚、东南亚和西藏生物地理分布区的边界位置上,这一区域同时还为每一地区众多的物种提供了一个满足并达到它们各自分布界限的走廊。大多数稀有濒危动物都生活在这一区域的西部地区,特别是缅甸边界上狭窄而悠长的高黎贡山脉以及位于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云岭山脉之中。

  Title 简介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云南省西北山区的三江国家公园内,包括八大片区,面积170万公顷,是亚洲三条著名河流的上游地段,长江(金沙江)、湄公河和萨尔温江三条大江在此区域内并行奔腾,由北向南,途径3000多米深的峡谷和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雪峰。这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上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25.中国:天坛,北京皇家祭祀神殿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24359337.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24420612.jpg

中文名称: 天坛,北京皇家的一座祭祀神殿

  英文名称: Temple of Heaven--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ltar in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4

  批准标准

  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其设计之精,建筑之巧,风格之奇,在世界古建筑中实属罕见。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这里举行,名为天地坛。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方泽坛,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月下虎啸 发表于 2007-9-5 20:58:57

26.中国:长城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173950578.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174030823.jpg

 中文名称: 长城

  英文名称: Great Wall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87

  批准标准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 (II)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现存的长城,修建于明代, 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穿越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8个省、市、自治区。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其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统一前北方互相争斗的诸侯小国各自建造的长城衔接起来,形成穿山越岭的北方边界的屏障,长达5000多公里,是抵御来自北方蒙古大草原上游牧民族骑兵袭击的壁垒,也是秦始皇自身权力和荣耀的一个有利证明。汉武帝也曾多次修筑长城,用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加强东西方交流,其长度达到了10000余公里。到明代,为防止前朝(元)残留势力南下,也不断修筑北方长城,全长达7300多公里,整个工程延续了200多年。在中国历史的其它时期,统治者也不同程度地修筑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公里。因此,长城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所经地形极为复杂,根据地形又采用了不同的奇特结构,充分显示了华夏祖先的聪明才智,在世界古代工程史上可谓罕见。 长城在重要道口、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立关城,即便于交通,又有利于防守。在墙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强台,用于左右射击。长城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敌楼,用于存放武器、粮食和士兵居住,战时用作掩体。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燧、烽火台,用于在敌人入侵时,举火燃烟,迅速传递信息。城墙沿着山坡起伏延伸,穿过沙漠和沼泽。土制的墙以石头为地基,表面用砖块贴饰。从?望台上能看到烟雾信号,而在晚上利用篝火,这样消息能以罕见的速度横越全国。

  自修建以来,长城就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长城的守失关系着许多朝代的更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伴随着长城内外著名战役的发生,英雄人物云涌而出,大大丰富了这座亘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如战国时代的赵国名将李牧,后代为纪念其功绩,在雁门关修建了李牧祠以为纪念,至今其遗址尤存。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长城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姜女哭长城,在山海关还建有孟姜女庙,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27.中国:明清皇家陵寝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18652103.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18712709.jpg

 中文名称: 明清皇家陵寝

  英文名称: the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0

  批准标准

  标准(i): 宏伟的建筑群坐落在经过挑选的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风水宝地)中,人类聪明才智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使明清皇家陵寝成为人类伟大创造力的精华杰作。

  标准(ii) (iii) (iv):明清皇家陵寝是500多年明清传统文化与建筑的杰出体现,其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了举世无双的文化景观。

  标准(vi):明清皇家陵寝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推崇的信仰、世界观和风水理念。明清皇家陵寝成为知名人士殡葬追随的榜样,同时也为中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的上演提供了舞台。

  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 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另世人瞩目。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清东陵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园。

  清东陵不只占地大,环境也美,群山环抱,树木葱茏。清东陵四面环山,是个方圆四十余里的小盆地,北面昌瑞山正中一峰突起,东西两侧山峰低下,构成一面扇形,西傍层峦叠翠的黄花山,东临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带,正南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形成宽不足五十米的自然口,俗称龙门口。夏季陵区雨水由此泄出,由龙门口向北望,苍山脚下,绿树丛中,古老雄伟的殿台楼阁若隐若现,金黄碧绿的琉璃瓦顶闪烁着迷人的豪光。

  公元一六六一年,清代第一帝顺治死去,葬在了东陵,当时一切草创,陵寝规制十分简陋,约在康熙中晚期,康熙皇帝组织了详细测绘和规划。测绘中发现东陵的山脉系承德西南的雾灵山崎岖蜿转二百余里,状似一条张牙舞爪腾空面起的行龙,而陵寝两侧的山势又恰似这条行龙的两根触须。于是就把这条宽三、四十里长二百四十余里的大山划入了陵寝禁区,把陵区划为前圈、后龙即长城以北的风水禁山。把前券后龙的全部居民驱逐外地,为打开风水线,将明代长城经由陵区的一段拆除,在陵区和禁山周围栽置红(内)白(中)青(外)三层界舂、舂界内围以水围墙,把后龙划出三条火道,全长三百八里,各宽二十丈,每条火道每隔七里驻兵一拨,每拨七至九人,防火防汛,防止人民进入禁山,定出法律,陵区内(包括禁山)不许死人埋人、修庙、供神。私入禁山红舂以内者,为首枷号两月期满积边烟瘴地方充军,为从者,枷号一月,杖一百,徒三年。从此,周围六百余里的东陵区内,成了清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这里的居民背井离乡,像牛羊一样被赶到了外地,除了东陵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外,任何人休想再次踏入禁区。

  清东陵是我国最后一代王朝清王朝帝王的主要陵寝之一,(除此尚有东北的永陵、福陵、昭陵,和河北易县西陵,规模都不及东陵大,清朝统治者驱使了我国数以千百万计的劳动人民以二百四十多年的时间在这里修筑了一百一十三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由二百一七座主要单体建筑组成了大小十五所陵园。这比我国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还大十万平方米。在这一群古代建筑物的下面,埋葬着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个皇帝,慈禧等十四名皇后和百余名妃嫔。

  清东陵的建筑布局,除昭西陵、惠陵、单成体系外,其它各陵均以顺治孝陵为主,(内葬第一帝顺治和其两名皇后)孝陵前起龙门口内的金形山,北止昌瑞山主峰下的明楼宝顶,全长十一华里,以一条宽三丈六尺的砖石神道贯穿上石牌坊、大碑楼、石人石兽、龙凤门、七孔桥、五孔桥、神道碑亭等一系列附属建筑物,构成一条约偏十五度的中轴线,中轴线以东依次为孝东陵(葬顺治的孝惠皇后和二十八名妃嫔),景陵妃皇寝(葬康熙的四十八名妃嫔)、景陵(葬康熙和其四名皇后和一名皇贵妃)、景双妃园寝(葬康熙的两名皇贵妃)。中轴线以西依次为:裕陵(葬乾隆和其两名皇后、三名皇贵妃)裕陵园寝(葬乾隆的三十六名妃嫔)。定东陵为慈安慈禧并排两太后陵(分葬慈安慈禧二人)。定妃园寝(葬咸丰的十五名妃嫔)、定陵(葬咸丰和其孝德皇后)这些陵寝的正面一律直对金形山,由孝陵主干大神道分出支道,通往各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以外的昭西陵,位于整个东陵风水围墙外的大红门东侧,(内葬顺治生母吉特皇后一人)。惠陵、惠妃园寝位于陵寝区的燕南角落,距孝陵主干神路八里左右。(惠陵葬同治和其孝哲皇后,妃园寝中葬四名妃嫔)。

  清东陵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

  清西陵是清朝四个皇帝陵、三个皇后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园寝的陵墓群,位于河北适紫亍*西陵周边共有100公里,是一片丘陵地带。陵区内树木茂盛,景色宜人。 本来,清王朝入关后已选定河北遵化昌瑞山麓为陵区,为什么顺治帝的孙子雍正又另选陵址呢?对这个问题有种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雍正派人去东陵查勘,认为没有理想的地方,于是派人另找,便找到易县这块地方。另一种说法是,雍正当皇帝,是篡改了父亲康熙的遗诏,因此不敢葬在父皇的旁边,找个借口另辟陵址。到乾隆时,又规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间在东、西两两陵选址建陵,因此,东西两陵的规模大体相当。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其中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

  雍正的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嘉庆的陵称昌陵。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规模与泰陵不相上下。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西士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 ,石板上还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是满堂宝石。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道光的陵称慕陵。慕陵的特点是规模小,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坚固,则超过泰、昌二陵。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有龙,而且檩枋、雀替,也雕上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据说,这都是道光本的的主意。原来为他选的陵址,发现地宫浸水,道光便另选一址,并命名为龙泉峪,道光认为,地宫浸水,可能是群龙钻穴、龙口埕水所致。如果把龙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会在地宫吐水了,于是,他命千百个能工巧匠,用金丝楠木雕成许许多多的龙,布满天花藻井,造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崇陵是光绪的陵墓,在泰陵东5公里,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建于1909年,1915年完工,其时清朝已被推翻,由逊清皇室继续修建。

  评价:

  明清皇家陵寝的选址经过了仔细的测绘和规划,几经推敲,坐落在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风水宝地)中。明清皇陵宏伟高大的古代建筑群与细腻考究的传统装饰相得宜彰,是500年来中国封建集权思想和世界观的最高体现。

28.中国:北京的皇家园林,YI和园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25134468.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2520469.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25312395.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225332954.jpg

中文名称: 北京的皇家园林,YI和园

  英文名称: Summer Palace,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8

  批准标准

  199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YI和园,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原是清代皇家花园和行宫。YI和园因地制宜,布局讲究,山中有山,湖中有湖,山湖竞秀,殿阁峥嵘。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YI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面积4350亩,水面面积约占四分之三。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全园建筑依据山湖形式巧妙安排,并且以西山群峰为借景,更加使景色变幻无穷,美不胜收。YI和园成功地运用了“抑景”和“借景”的手法,以园外数十里西山群峰为北京,把玉泉山上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从园中西眺,人们会更感到山外有山,景外有景。总之,YI和园的设计运用散点透视手法,取得建筑全而齐,不显杂乱;景物广布,不显分散的效果。

  YI和园历史悠久,历尽沧桑。远在金、明时期,这里就是皇室的游乐之地,并有瓮山泊之称。明代时,此处被建成好山园,同时在瓮山南麓兴建了圆静寺,并改瓮山泊为西湖,具有“西湖十景”的美誉。到清代“乾隆盛世”时期,乾隆为其母做六十寿庆,改瓮山为万寿山,改西湖为昆明湖,并在原园静寺遗址上兴建大报恩延寿寺,同时改好山园为清漪园。从此大兴土木十五年,营建起一座豪华壮丽的帝王宫苑,成为清代京都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清漪园以其优美的风景胜于其它各园。公元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公元1886至1895年,慈禧太后为庆祝自己的生日,挪用海军军费进行重建,历时十年,耗银八百万两,并改名为YI和园。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北京YI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月下虎啸 发表于 2007-9-5 20:59:49

29.中国:云岗石窟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173035716.jpg



http://www.qiwa.net/nspd/nspd/UploadFiles/200551173059347.jpg

 中文名称: 云岗石窟

  英文名称: Yungang Grottoes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1

  批准标准

  Title 简介

  标准(i) 云岗石窟的大规模佛像雕塑群是中国早期佛教石窟艺术的杰作;

  标准(ii) 云岗石窟的艺术创作是5世纪以来南亚和中亚的佛教宗教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成功融合的范例,而佛教在中国的兴盛是和皇家统治阶级的推崇密不可分的;

  标准(iii) 云岗石窟生动地体现了佛陀在中国所代表的力量和忍耐;

  标准(iv) 云岗石窟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石雕佛像群,气势恢弘,风格硬朗流畅。

  云岗石窟

  介绍:

  云岗石窟,在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 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而造像工程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5)。在我国三大石窟中,它以石雕造像气魄宏伟,内容丰富著称。云岗石窟现存洞窟53个,造像51000 余尊,规模宏大、雕饰奇伟, 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又一颗灿烂明珠,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结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第五、第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富丽瑰奇,是云岗艺术的精华。东部、西部窟群属于晚期作品。第五窟中央的本尊坐佛,为众佛之最,高17米,横 宽15.8米。 脚长4.65米。第六窟规模宏伟,洞高20米,中央一个大塔柱上,雕有大小石佛3000余尊,东西两壁刻有著名的“佛传图”。形象地描绘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云岗石窟的内壁、外壁、佛光、藻井等都刻有成群的“飞天”,非常生动活泼,展示了佛教徒所幻想的极乐世界。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和护法诸天等;都采用拟人的高超手法,富于人的天性和表情,具有无限的活力;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健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也遭到人为破环,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多次进行了大规模地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如今,云冈石窟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分窟介绍:(第5、6窟)

  现存两窟窟前五间四层木结构阁楼是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修建,第5窟窟檐面阔9.1米,进深5.2米。第6窟窟檐面阔9.55米,进深7、8米,在形体上略比第5窟高大。尽管风化严重,但此两窟外壁的整体设计依旧一目了然:两窟分别开有大型明窗和窟门,两窟中央耸立由“龟趺”负驮之巨大丰碑,东西两侧对称为九层高塔,窟前宽度达30余米,前庭宽大平坦,是为一组双窟。这组双窟设计统一,气势宏大,形制则不相同。

  第5窟为“大像窟”,因而形制与云冈早期洞窟相同,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北壁置隧道为诵经道。主要造像题材是“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佛,主尊释迦牟尼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最高的造像。该窟壁面东北隅因山体渗水严重而多有风化,南壁和西壁则保存较好,显现了北魏雕刻艺术之精妙,南壁窟门与明窗间列龛两排,上排为八个圆拱龛,下排为八个帷幕龛,龛内均置坐佛,齐整有序,威严肃穆。在南壁上层东西两侧,各雕有高浮雕大象负驮须眉座五层瓦顶出檐佛塔,设计巧妙,雕刻精美,是云冈石窟佛塔雕刻的精品,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印度佛教艺术相结合的典范。第5窟有多达39个附洞,编号分别由5-1至5-39,这些附洞的位置,除主洞明窗两侧6个,上方8个外,多数分布于主洞东侧及左侧冲沟上方的所谓“龙王庙沟”的高台上。洞窟多为晚期开凿,但造像艺术水平却不乏云冈石窟中的精品:

  编号5-11的洞窟:

  该窟位于主洞明窗西侧第一层,尖拱式外壁,窟楣中雕坐佛。窟内东西宽1.3米,南北进深0.9米,上下高2.1米,东西北壁各开大龛,北壁坐佛褒衣博带,衣摆皱褶繁缛而下垂至地面(这种造像风格在云冈以后开凿的石窟中常可见到),面容清秀,显得异常俊美。窟内雕刻还有几处值得一提。一是窟顶平格内雕刻了演奏埙、筚篥、排箫、横笛、毛员鼓、羯鼓的8个飞天乐伎。身材修长,飘带翻飞,是云冈乐伎雕刻的精品之一。二是南壁窟门两侧对称雕刻了“逾城出家”和“乘象投胎”的佛传故事画面。三是保存完好的地面团莲雕刻。由于该窟距地面较高(约为6米),很少有人践踏窟内地面,成为云冈石窟唯一完整保存的北魏洞窟地面的团莲雕刻。

  编号5-12的洞窟:

  此洞窟位于主洞明窗东侧第二层,严格地说,这更是一个雕凿在外壁的佛龛。此龛的佛像头高45厘米,肉髻高耸,长眉细目,鼻梁高直,两翼分明,嘴角两侧上翘,笑容微微显露,身体前倾,晗首视下,蕴藏了极大的智慧与宽容。此为云冈石窟的晚期造像,其雕刻成就异常突出,具有这些特质的作品显然是成熟透了,也极为复杂,要达到这种程度,绝非在一朝一夕发挥一个艺术家的才能所能完成的,它意味着前人的努力,是以更早期的艺术家那艰辛的尝试为前题的。

  第5窟清代木结构窟檐一层西侧存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700余字的“重修云冈大石佛阁碑记”石碑,东侧存清代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600余字的“重修云冈寺记”石碑。窟檐外东侧存清代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1300余字的“重修大佛寺碑记”石碑,西侧存蒙文石碑一通。

  第6窟是云冈石窟雕刻中设计最精细,雕刻最华丽,内容最丰富,造像最多的精华洞窟“塔庙窟”。高达15米的中心塔柱分上下两层,上层“四方佛”褒衣博带,气宇轩昂;四角各雕立体方形九层塔,每层三龛三佛,层层出檐。下层四面开出大型双重佛像龛,豪华别致,龛龛不同:南面结跏趺坐释迦牟尼;西面善跏趺坐(倚坐)阿弥陀佛;北面“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东面莲花跏趺坐(交脚)弥勒菩萨。洞窟四壁雕满佛龛造像和装饰纹样,没有一点空挡。北壁下层置一平台,高于地面1.2米,以两根千佛柱支撑,开一宽13.8米,高7米的大型佛像龛,内置三世佛,主题思想明确,形体突出高大,虽然风化严重,但其设计精神犹在。东西南北四壁上层(除明窗的宽度外)长达49.5米,高3.8米,约188平方米的面积里,塑造了11幅宝盖龛内著褒衣博带的立佛像,每尊佛像由二胁侍菩萨以及众供养菩萨簇拥,佛龛之间以****像间隔,场面热烈华丽而庄严肃穆。同时,也成为云冈石窟整体画面面积最大,并覆盖洞窟四壁(北壁风化严重)的壮丽画面。南壁明窗与窟门之间,以大型屋形龛覆盖了文殊问疾场面,这副画面面积约10.6平方米(高264厘米,宽400厘米),三角垂帐装饰,屋脊置鸱尾一对,金翅鸟5只,素面圆盘装饰一对,素面三角五只。其下覆盖内容是:中央为须弥座著褒衣博带释迦像,右襟搭于左肩,衣摆下垂,头光背光装饰华丽,高发螺旋成髻,双目微闭,正襟危坐。左侧为头戴尖顶帽,身穿对领长衣,倚坐床榻的维摩居士,他手执尘尾上举,眯眼微笑,从容自得。右侧为头戴宝冠,著短衫长裙,坐于床榻的文殊菩萨,他头微侧,左手上扬,似侃侃而谈。这幅以中国传统瓦顶式样装饰的“文殊问疾”图,是这一题材被刻划在石窟寺中最庄严、隆重的一幅。第6窟还有一处引人入胜的是雕刻,是位于塔柱下层大龛两侧和洞窟四壁的“佛传故事”画面,展示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经历。

  第6窟现存雕刻佛传故事画面37幅,是北魏时期石窟寺佛本行故事中的珍品。窟顶中心塔柱四周的三十二个平方格虽有风化,但依然可见骑孔雀、狮、虎、长尾马、狐、龟等动物的人物,此乃八部护法中的“诸天骑乘”。这些,不仅宣传了佛教经论中对护法八部的详细描写,也使洞窟艺术雕刻更加丰富多彩。第6窟木结构窟檐内存明代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700余字的“游石佛寺记”。窟檐外西侧存清代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1000余字的“重修云冈石佛寺碑记”石碑和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蒙文碑记,东侧存清代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800余字的“重修庙宇碑记”石碑。

  Title 简介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现存洞窟252座,和石像51,000尊,代表了中国古代5世纪到6世纪时期高超的佛教艺术成就。云岗有5各著名的石窟,是由一个名叫昙曜的人主持修建的,整体布局严整,风格和谐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的第一次高峰。

30.中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4-07-05/1088996758_3AaOVX.jpg

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4-07-05/1088996758_2AaOVX.jpg

中文名称: ******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英文名称: China - 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2004

  批准标准

  2004年根据文化遴选标准C(i)(ii)(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名称:******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地点:辽宁省桓仁县、吉林省集安市

王城: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

王陵:麻线0626号墓、千秋墓、西大墓、麻线2100号墓、麻线2378号墓、七星山0211号墓、七星山0871号墓、太王陵及好太王碑、临江墓、禹山2110号墓、禹山0992号墓、将军坟及1号陪葬墓。共计14处。

贵族墓:角抵墓、舞踊墓、马槽墓、王字墓、环纹墓、冉牟墓、散莲花墓、长川2号墓、长川4号墓、长川1号墓、禹山3319号墓、五盔坟1号墓、五盔坟2号墓、五盔坟3号墓、五盔坟4号墓、五盔坟5号墓、四神墓、禹山2112号墓、四盔坟1号墓、四盔坟2号墓、四盔坟3号墓、四盔坟4号墓、兄墓、弟墓、折天井墓、龟甲墓。共计26座。

简介:中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

******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内),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公元668年,******政权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

意义:作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最具特色与影响的民族和地方政权之一,******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其主要的历史遗迹大量地存续于中国的吉林省和辽宁省,成为该段历史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的王城、王陵和贵族墓更弥足珍贵。

在王城中,五女山山城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创建的第一个都城。作为鸭绿江两岸现存100余座******山城中建造最早的一座,它的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保存也较为完整。城内分布多处******早期的重要建筑遗址及生活、军事遗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五女山山城承袭了中国北方民族构筑山城的传统,但在选址布局、城墙筑法、石料加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山城形式,是中国东北和东北亚地区山城建筑进入划时代阶段的标志。在中国古代东北民族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这里开始,******民族逐步扩大活动领域,历经700余年,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文化。

国内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其特点是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在东北亚地区中世纪世代城址中,国内城与丸都山城是都城建筑的杰作。国内城是为数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筑城墙的平原城类型都城址,保存下来的城墙依然坚实劳固而又不失美观庄严,都城风范犹存。丸都山城的布局因山形走势而巧妙构思、合理规划,完美地实现了自然风貌与人类创造的浑然一体。通过考古发掘揭露的宫殿址遗迹,仍可显示原有建筑的恢弘气势。国内城与丸都山城是******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透过它们,可以见证已经被历史长河湮没了的******创造的辉煌文明。

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城外,在群山环抱的通沟平原上,现存近7000座******时代墓葬--洞沟古墓群,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它不仅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是******留给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宝库。古墓群中以将军坟、太王陵为代表的十几座大型******王陵以及大量的王室贵族壁画墓,是******建筑技艺、艺术成就所达高度的一个缩影。矗立于太王陵东侧的好太王碑,其汉字镌刻的碑文是******保存至今最长的一篇文献资料。尤为重要的是,地方文化底蕴与周边特别是中国中原文化因素的有机交融在它们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其独特魅力早已闻名于世,是******文化昭示后人的经典之作。

31.中国:澳门历史城区

http://www.ce.cn/xwzx/tppd/jrkd/jrkd/200507/15/W020050715744070247811.jpg

http://pic.jxnews.com.cn/0/02/01/23/2012326_684490.jpg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507/16/W020050716385667665084.jpg

中文名称:澳门历史城区

  英文名称: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2005

  批准标准

  2005年根据文化遴选标准C(ii) (iii) (iv) (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里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

澳门历史城区的普世价值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共存 和谐交融

16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我们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 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闢建坟场,展开多姿多采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与此同时,居住在澳门的外国人,也以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国介绍在澳门见到的一切中国文化思想与生活习俗。澳门,也是一道外国认识中国的门户。

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开创许多中国第一

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传教士以澳门为传教基地,积极从事远东地区的传教工作,并由此创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这些传教士来自不同的修会,他们为中国带来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及人文艺术,又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文化成就。而作为基地的澳门,在各修会的努力建设下,开创了许多“中国第一”的事业,如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学院)、中国第一所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中国第一所以西方金属制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厂(圣保禄学院附属印刷所)、中国第一份外文报纸(《蜜蜂华报》)( A Abelha da China) 等等。由耶稣会在澳门开办的圣保禄学院(现已不存)及圣若瑟修院,为天主教在远东和中国的传教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中国籍的传教士,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到19世纪,随著第一位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大陆,基督新教也以澳门为基地之一,积极开展传教活动。比如中国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马礼逊在澳门为其洗礼;此外,由马礼逊编写的《华英字典》也是在澳门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门开办的“马礼逊学校”更将近代西式学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国,培养出容闳等著名学生,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作为贡献。

另一方面,澳门民间的妈祖崇拜,表现了澳门与中国闽粤沿海居民妈祖信仰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澳门的妈阁庙在中国众多的妈祖庙中又别具特色。它既有中国以至海外妈祖崇拜传播和组织的典型特征,又因澳门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接触最重要的商港,使妈阁庙成为最早向欧洲传播妈祖文化的地方。

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历史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区。这些生活社区,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式建筑艺术特色外,更展现了中葡两国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这种中葡人民共同蕴酿出来的温情、淳朴、包容的社区气息,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

月下虎啸 发表于 2007-9-5 21:00:10

32.中国:大熊猫栖息地

http://www.guwh.com/y/2006/n01.jpg

中文名称:大熊猫栖息地

  英文名称:Sichuan Giant Panda Sanctuaries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6

  批准标准:

  2006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大熊猫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生物,因顽强繁衍至今而被称为地球上的“活化石”,也成为当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战线的旗舰和标志。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33.中国:殷墟

http://www.guwh.com/y/2006/c07.jpg

http://www.guwh.com/a/a0133/a06.jpg

中文名称:殷墟

  英文名称: Yin Xu

  国家: 中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6

  批准标准

  200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殷墟位于我国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在这里先后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人类文明史上重要历史阶段的存在提供了坚实证据。近年来,殷墟仍不断有大量的重要发现,呈现出巨大的考古潜力。

殷墟三宝—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

甲骨文

  甲骨文被认为是从一个偶然机会中发现的。1899年清王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从一味中药“龙骨”上面发现刻有一种不认识的古代文字。经过研究,才弄清这种“龙骨”有的是龟甲,有的是牛肩胛骨。后来,人们把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至今100多年来,殷墟先后出土甲骨文约15万片,分别珍藏于中、美、英、法、德、日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与学术机构中。100多年来的甲骨文研究,形成了一门国际性显学——甲骨学。根据1999年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时的统计资料,当今世界上研究甲骨学的专家和学者有3881人,出版了各类专著10000余种。2000年,四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甲骨文献集成》,洋洋四十大帙售价高达5.6万元。目前所见的甲骨文出现单字4700余个,可识别和与现代汉字有明确相沿关系的约1700字左右。2004年7月3日,上海公开拍卖了20小片甲骨文,拍卖出528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最早对甲骨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四位学者是:郭沫若(1892-1978)、董作宾(1895-1963)、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因其字和号中都有一个“堂”字,被称作“甲骨四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世界遗产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