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界 发表于 2008-5-17 11:26:35

主板知识大全

AMD平台


VIA:
  除了支持K7系列CPU(Athlon/Duron/Athlon XP)的KT880/KT600/KT400A以及较早期的KT400/KM400/KT333/KT266A/KT266/KT133/KT133A外,还有有K8M800、K8T800、K8T800 Pro、K8T890和K8T890 Pro。其中,支持K7系列的KT600和KT880支持400MHz FSB、DDR 400内存和AGP 8X规范,KT880还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支持K8系列的K8M800和K8T800支持800MHz HyperTransport频率,K8T800 Pro、K8T890和K8T890 Pro支持1000MHz HyperTransport频率,K8M800、K8T800和K8T800 Pro支持AGP 8X规范,而K8T890和K8T890 Pro则支持PCI Express X16规范,并且与nVidia的nForce4 SLI相同,K8T890 Pro同样也能支持两块nVidia的Geforce 6系列显卡之间的SLI连接以提升系统的图形性能;K8M800还集成了S3 UniChrome Pro显示芯片。。
SIS:
  主要有支持K7系列CPU的SIS748/SIS746/SIS746FX/SIS745/SIS741/SIS741GX/SIS740/SIS735,以及支持k8系列CPU的SIS755、SIS755FX、SIS760和SIS756。其中,SIS755和SIS760支持800MHz HyperTransport频率,SIS755FX和SIS756则支持1000MHz HyperTransport频率;SIS755、SIS755FX和SIS760支持AGP 8X规范,而SIS756则支持PCI Express X16规范;SIS760还集成了支持DirectX 8.1的SIS Mirage 2显示芯片。。
NVIDIA:
  除了早期的支持K7系列CPU的nForce2 IGP/SPP,nForce2 Ultra 400,nForce2 400等,比较新的是支持K8系列CPU的nForce3系列的nForce3 250、nForce3 250Gb、nForce3 Ultra、nForce3 Pro以及nForce4系列的nForce4、nForce4 Ultra和nForce4 SLI,这些全都是单芯片芯片组,其中nForce3系列支持AGP 8X规范,而nForce4系列则支持PCI Express X16规范,nForce4 SLI更能支持两块nVidia的Geforce 6系列显卡(支持SLI技术的GeForce 6800Ultra 、GeForce 6800GT、GeForce 6600GT)之间的SLI连接,极大地提升系统的图形性能。
ULI:
  离开芯片组市场多年,目前产品不多,主要就是单芯片的支持K8系列CPU的M1689,比较特别的是,M1689能支持所有的K8系列CPU,包括桌面平台(Athlon 64和Athlon 64 FX)、移动平台(Mobile Athlon 64)和服务器/工作站平台(Opteron)。支持800MHz HyperTransport频率和AGP 8X规范。
ATI:
  ATI刚进入AMD平台芯片组市场,目前只有支持K8系列CPU的Radeon Xpress 200(北桥芯片是RS480)和Radeon Xpress 200P(北桥芯片是RX480),这二者都支持PCI Express X16规范,其中,Radeon Xpress 200还集成了支持DirectX 9.0的Radeon X300显示芯片。Radeon Xpress 200有两项技术比较有特色,一是“HyperMemory”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在主板的北桥芯片旁边板载整合图形核芯专用的本地显存,ATI也为HyperMemory技术做了很灵活的设计,可以单独使用板载显存,也可以和系统共用内存,更可以同时使用板载显存和系统内存;二是“SurroundView”功能,即再添加一块独立显卡配合整合的图形核心,可以实现三屏显示输出功能。

AMD平台


VIA:
  除了支持K7系列CPU(Athlon/Duron/Athlon XP)的KT880/KT600/KT400A以及较早期的KT400/KM400/KT333/KT266A/KT266/KT133/KT133A外,还有有K8M800、K8T800、K8T800 Pro、K8T890和K8T890 Pro。其中,支持K7系列的KT600和KT880支持400MHz FSB、DDR 400内存和AGP 8X规范,KT880还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支持K8系列的K8M800和K8T800支持800MHz HyperTransport频率,K8T800 Pro、K8T890和K8T890 Pro支持1000MHz HyperTransport频率,K8M800、K8T800和K8T800 Pro支持AGP 8X规范,而K8T890和K8T890 Pro则支持PCI Express X16规范,并且与nVidia的nForce4 SLI相同,K8T890 Pro同样也能支持两块nVidia的Geforce 6系列显卡之间的SLI连接以提升系统的图形性能;K8M800还集成了S3 UniChrome Pro显示芯片。。
SIS:
  主要有支持K7系列CPU的SIS748/SIS746/SIS746FX/SIS745/SIS741/SIS741GX/SIS740/SIS735,以及支持k8系列CPU的SIS755、SIS755FX、SIS760和SIS756。其中,SIS755和SIS760支持800MHz HyperTransport频率,SIS755FX和SIS756则支持1000MHz HyperTransport频率;SIS755、SIS755FX和SIS760支持AGP 8X规范,而SIS756则支持PCI Express X16规范;SIS760还集成了支持DirectX 8.1的SIS Mirage 2显示芯片。。
NVIDIA:
  除了早期的支持K7系列CPU的nForce2 IGP/SPP,nForce2 Ultra 400,nForce2 400等,比较新的是支持K8系列CPU的nForce3系列的nForce3 250、nForce3 250Gb、nForce3 Ultra、nForce3 Pro以及nForce4系列的nForce4、nForce4 Ultra和nForce4 SLI,这些全都是单芯片芯片组,其中nForce3系列支持AGP 8X规范,而nForce4系列则支持PCI Express X16规范,nForce4 SLI更能支持两块nVidia的Geforce 6系列显卡(支持SLI技术的GeForce 6800Ultra 、GeForce 6800GT、GeForce 6600GT)之间的SLI连接,极大地提升系统的图形性能。
ULI:
  离开芯片组市场多年,目前产品不多,主要就是单芯片的支持K8系列CPU的M1689,比较特别的是,M1689能支持所有的K8系列CPU,包括桌面平台(Athlon 64和Athlon 64 FX)、移动平台(Mobile Athlon 64)和服务器/工作站平台(Opteron)。支持800MHz HyperTransport频率和AGP 8X规范。
ATI:
  ATI刚进入AMD平台芯片组市场,目前只有支持K8系列CPU的Radeon Xpress 200(北桥芯片是RS480)和Radeon Xpress 200P(北桥芯片是RX480),这二者都支持PCI Express X16规范,其中,Radeon Xpress 200还集成了支持DirectX 9.0的Radeon X300显示芯片。Radeon Xpress 200有两项技术比较有特色,一是“HyperMemory”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在主板的北桥芯片旁边板载整合图形核芯专用的本地显存,ATI也为HyperMemory技术做了很灵活的设计,可以单独使用板载显存,也可以和系统共用内存,更可以同时使用板载显存和系统内存;二是“SurroundView”功能,即再添加一块独立显卡配合整合的图形核心,可以实现三屏显示输出功能。

显示芯片


  显示芯片是指主板所板载的显示芯片,有显示芯片的主板不需要独立显卡就能实现普通的显示功能,以满足一般的家庭娱乐和商业应用,节省用户购买显卡的开支。板载显示芯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整合到北桥芯片内部的显示芯片以及板载的独立显示芯片,市场中大多数板载显示芯片的主板都是前者,如常见的865G/845GE主板等;而后者则比较少见,例如精英的“游戏悍将”系列主板,板载SIS的Xabre 200独立显示芯片,并有64MB的独立显存。
  主板板载显示芯片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从较早期VIA的MVP4芯片组到后来英特尔的810系列,815系列,845GL/845G/845GV/845GE,865G/865GV以及即将推出的910GL/915G/915GL/915GV等芯片组都整合了显示芯片。而英特尔也正是依靠了整合的显示芯片,才占据了图形芯片市场的较大份额。
  目前各大主板芯片组厂商都有整合显示芯片的主板产品,而所有的主板厂商也都有对应的整合型主板。英特尔平台方面整合芯片组的厂商有英特尔,VIA,SIS,ATI等,AMD平台方面整合芯片组的厂商有VIA,SIS,NVIDIA等等。从性能上来说,英特尔平台方面显示芯片性能最高的是ATI的Radeon 9100 IGP芯片组,而AMD平台方面显示芯片性能最高的是NVIDIA的nForce2 IGP芯片组。

板载音效


  板载音效是指主板所整合的声卡芯片型号或类型。
  声卡是一台多媒体电脑的主要设备之一,现在的声卡一般有板载声卡和独立声卡之分。在早期的电脑上并没有板载声卡,电脑要发声必须通过独立声卡来实现。随着主板整合程度的提高以及CPU性能的日益强大,同时主板厂商降低用户采购成本的考虑,板载声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板中,目前板载声卡几乎成为主板的标准配置了,没有板载声卡的主板反而比较少了。


板载ALC650声卡芯片
  板载声卡一般有软声卡和硬声卡之分。这里的软硬之分,指的是板载声卡是否具有声卡主处理芯片之分,一般软声卡没有主处理芯片,只有一个解码芯片,通过CPU的运算来代替声卡主处理芯片的作用。而板载硬声卡带有主处理芯片,很多音效处理工作就不再需要CPU参与了。
AC’97
  AC’97的全称是Audio CODEC’97,这是一个由英特尔、雅玛哈等多家厂商联合研发并制定的一个音频电路系统标准。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声卡种类,只是一个标准。目前最新的版本已经达到了2.3。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声卡大部分的CODEC都是符合AC’97标准。厂商也习惯用符合CODEC的标准来衡量声卡,因此很多的主板产品,不管采用的何种声卡芯片或声卡类型,都称为AC’97声卡。
HD Audio
  HD Audio是High Definition Audio(高保真音频)的缩写,原称Azalia,是Intel与杜比(Dolby)公司合力推出的新一代音频规范。目前主要是Intel 915/925系列芯片组的ICH6系列南桥芯片所采用。

  HD Audio的制定是为了取代目前流行的AC’97音频规范,与AC’97有许多共通之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AC’97的增强版,但并不能向下兼容AC’97标准。它在AC’97的基础上提供了全新的连接总线,支持更高品质的音频以及更多的功能。与AC’97音频解决方案相类似,HD Audio同样是一种软硬混合的音频规范,集成在ICH6芯片中(除去Codec部分)。与现行的AC’97相比,HD Audio具有数据传输带宽大、音频回放精度高、支持多声道阵列麦克风音频输入、CPU的占用率更低和底层驱动程序可以通用等特点。

  特别有意思的是HD Audio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HD Audio支持设备感知和接口定义功能,即所有输入输出接口可以自动感应设备接入并给出提示,而且每个接口的功能可以随意设定。该功能不仅能自行判断哪个端口有设备插入,还能为接口定义功能。例如用户将MIC插入音频输出接口,HD Audio便能探测到该接口有设备连接,并且能自动侦测设备类型,将该接口定义为MIC输入接口,改变原接口属性。由此看来,用户连接音箱、耳机和MIC就像连接USB设备一样简单,在控制面板上点几下鼠标即可完成接口的切换,即便是复杂的多声道音箱,菜鸟级用户也能做到“即插即用”。
板载声卡优缺点
  因为板载软声卡没有声卡主处理芯片,在处理音频数据的时候会占用部分CPU资源,在CPU主频不太高的情况下会略微影响到系统性能。目前CPU主频早已用GHz来进行计算,而音频数据处理量却增加的并不多,相对于以前的CPU而言,CPU资源占用旅已经大大降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了,几乎可以忽略。
  “音质”问题也是板载软声卡的一大弊病,比较突出的就是信噪比较低,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板载软声卡对音频处理有缺陷造成的,主要是因为主板制造厂商设计板载声卡时的布线不合理,以及用料做工等方面,过于节约成本造成的。
  而对于板载的硬声卡,则基本不存在以上两个问题,其性能基本能接近并达到一般独立声卡,完全可以满足普通家庭用户的需要。
  集成声卡最大的优势就是性价比,而且随着声卡驱动程序的不断完善,主板厂商的设计能力的提高,以及板载声卡芯片性能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板载声卡越来越得到用户的认可。
  板载声卡的劣势却正是独立声卡的优势,而独立声卡的劣势又正是板载声卡的优势。独立声卡从几十元到几千元有着各种不同的档次,从性能上讲集成声卡完全不输给中低端的独立声卡,在性价比上集成声卡又占尽优势。在中低端市场,在追求性价的用户中,集成声卡是不错的选择


网卡芯片


  主板网卡芯片是指整合了网络功能的主板所集成的网卡芯片,与之相对应,在主板的背板上也有相应的网卡接口(RJ-45),该接口一般位于音频接口或USB接口附近。


板载RTL8100B网卡芯片
  以前由于宽带上网很少,大多都是拨号上网,网卡并非电脑的必备配件,板载网卡芯片的主板很少,如果要使用网卡就只能采取扩展卡的方式;而现在随着宽带上网的流行,网卡逐渐成为电脑的基本配件之一,板载网卡芯片的主板也越来越多了。
  在使用相同网卡芯片的情况下,板载网卡与独立网卡在性能上没有什么差异,而且相对与独立网卡,板载网卡也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是降低了用户的采购成本,例如现在板载千兆网卡的主板越来越多,而购买一块独立的千兆网卡却需要好几百元;其次,可以节约系统扩展资源,不占用独立网卡需要占用的PCI插槽或USB接口等;再次,能够实现良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不容易出现独立网卡与主板兼容不好或与其它设备资源冲突的问题。
  板载网卡芯片以速度来分可分为10/100Mbps自适应网卡和千兆网卡,以网络连接方式来分可分为普通网卡和无线网卡,以芯片类型来分可分为芯片组内置的网卡芯片(某些芯片组的南桥芯片,如SIS963)和主板所附加的独立网卡芯片(如Realtek 8139系列)。部分高档家用主板、服务器主板还提供了双板载网卡。
  板载网卡芯片主要生产商是英特尔,3Com,Realtek,VIA和SIS等等。

板载RAID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中文简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硬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利用RAID技术于存储系统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种:
1. 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
2. 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
3. 通过镜像或校验操作提供容错能力
  最初开发RAID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当时几块小容量硬盘的价格总和要低于大容量的硬盘。目前来看RAID在节省成本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实现远远超出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经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NRAID
  NRAID即Non-RAID,所有磁盘的容量组合成一个逻辑盘,没有数据块分条(no block stripping)。NRAID不提供数据冗余。要求至少一个磁盘。
JBOD

JBOD代表Just a Bunch of Drives,磁盘控制器把每个物理磁盘看作独立的磁盘,因此每个磁盘都是独立的逻辑盘。JBOD也不提供数据冗余。要求至少一个磁盘。
RAID 0
  RAID 0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整个逻辑盘的数据是被分条(stripped)分布在多个物理磁盘上,可以并行读/写,提供最快的速度,但没有冗余能力。要求至少两个磁盘。我们通过RAID 0可以获得更大的单个逻辑盘的容量,且通过对多个磁盘的同时读取获得更高的存取速度。RAID 0首先考虑的是磁盘的速度和容量,忽略了安全,只要其中一个磁盘出了问题,那么整个阵列的数据都会不保了。
RAID 1
  RAID 1,又称镜像方式,也就是数据的冗余。在整个镜像过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盘容量是有效的(另一半磁盘容量用来存放同样的数据)。同RAID 0相比,RAID 1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容量减半、速度不变。
RAID 0+1
  为了达到既高速又安全,出现了RAID 10(或者叫RAID 0+1),可以把RAID 10简单地理解成由多个磁盘组成的RAID 0阵列再进行镜像。
RAID 3和RAID 5
  RAID 3和RAID 5都是校验方式。RAID 3的工作方式是用一块磁盘存放校验数据。由于任何数据的改变都要修改相应的数据校验信息,存放数据的磁盘有好几个且并行工作,而存放校验数据的磁盘只有一个,这就带来了校验数据存放时的瓶颈。RAID 5的工作方式是将各个磁盘生成的数据校验切成块,分别存放到组成阵列的各个磁盘中去,这样就缓解了校验数据存放时所产生的瓶颈问题,但是分割数据及控制存放都要付出速度上的代价。
  按照硬盘接口的不同,RAID分为SCSI RAID,IDE RAID和SATA RAID。其中,SCSI RAID主要用于要求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服务器/工作站,而台式机中主要采用IDE RAID和SATA RAID。
  以前RAID功能主要依靠在主板上插接RAID控制卡实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板都添加了板载RAID芯片直接实现RAID功能,目前主流的RAID芯片有HighPoint的HTP372和Promise的PDC20265R,而英特尔更进一步,直接在主板芯片组中支持RAID,其ICH5R南桥芯片中就内置了SATA RAID功能,这也代表着未来板载RAID的发展方向---芯片组集成RAID。
Matrix RAID:
  Matrix RAID即所谓的“矩阵RAID”,是ICH6R南桥所支持的一种廉价的磁盘冗余技术,是一种经济性高的新颖RAID解决方案。Matrix RAID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只需要两块硬盘就能实现了RAID 0和RAID 1磁盘阵列,并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RAID控制器,这正是我们普通用户所期望的。Matrix RAID需要硬件层和软件层同时支持才能实现,硬件方面目前就是ICH6R南桥以及更高阶的ICH6RW南桥,而Intel Application Acclerator软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均对软件层提供了支持。

  Matrix RAID的原理就是将每个硬盘容量各分成两部分(即:将一个硬盘虚拟成两个子硬盘,这时子硬盘总数为4个),其中用两个虚拟子硬盘来创建RAID0模式以提高效能,而其它两个虚拟子硬盘则透过镜像备份组成RAID 1用来备份数据。在Matrix RAID模式中数据存储模式如下:两个磁盘驱动器的第一部分被用来创建RAID 0阵列,主要用来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交换文件,这是因为磁盘开始的区域拥有较高的存取速度,Matrix RAID将RAID 0逻辑分割区置于硬盘前端(外圈)的主因,是可以让需要效能的模块得到最好的效能表现;而两个磁盘驱动器的第二部分用来创建RAID1模式,主要用来存储用户个人的文件和数据。

  例如,使用两块120GB的硬盘,可以将两块硬盘的前60GB组成120GB的逻辑分割区,然后剩下两个60GB区块组成一个60GB的数据备份分割区。像需要高效能、却不需要安全性的应用,就可以安装在RAID 0分割区,而需要安全性备分的数据,则可安装在RAID 1分割区。换言之,使用者得到的总硬盘空间是180GB,和传统的RAID 0+1相比,容量使用的效益非常的高,而且在容量配置上有着更高的弹性。如果发生硬盘损毁,RAID 0分割区数据自然无法复原,但是RAID 1分割区的数据却会得到保全。

  可以说,利用Matrix RAID技术,我们只需要2个硬盘就可以在获取高效数据存取的同时又能确保数据安全性。这意味着普通用户也可以低成本享受到RAID 0+1应用模式。


NV RAID:
  NV RAID是nVidia自行开发的RAID技术,随着nForce各系列芯片组的发展也不断推陈出新。相对于其它RAID技术而言,目前最新的nForce4系列芯片组的NV RAID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是以下几点:

(1)交错式RAID(Cross-Controller RAID):交错式RAID即俗称的混合式RAID,也就是将SATA接口的硬盘与IDE接口的硬盘联合起来组成一个RAID模式。交错式RAID在nForce3 250系列芯片组中便已经出现,在nForce 4系列芯片组身上该功能得到延续和增强。
(2)热冗余备份功能:在nForce 4系列芯片组中,因支持Serial ATA 2.0的热插拔功能,用户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更换损坏的硬盘,并在运行状态下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镜像,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性。更为可喜的是,nForce 4的nVIDIA RAID控制器还允许用户为运行中的RAID系统增加一个冗余备份特性,而不必理会系统采用哪一种RAID模式,用户可以在驱动程序提供的“管理工具”中指派任何一个多余的硬盘用作RAID系统的热备份。该热冗余硬盘可以让多个RAID系统(如一个RAID 0和一个RAID1)共享,也可以为其中一个RAID系统所独自占有,功能类似于时下的高端RAID系统。
(3)简易的RAID模式迁移:nForce 4系列芯片组的NV RAID模块新增了一个名为“Morphing”的新功能,用户只需要选择转换之后的RAID模式,而后执行“Morphing”操作,RAID删除和模式重设的工作可以自动完成,无需人为干预,易用性明显提高。


支持内存类型


  支持内存类型是指主板所支持的具体内存类型。不同的主板所支持的内存类型是不相同的。内存类型主要有FPM,EDO,SDRAM,RDRAM已经DDR DRAM等。
1. FPM内存
2. EDO内存
3. SDRAM内存
4. RDRAM内存
5. DDR SDRAM内存
6. DDR2内存
  ECC并不是内存类型,ECC(Error Correction Coding或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是一种具有自动纠错功能的内存,英特尔的82430HX芯片组就开始支持它,使用该芯片组的主板都可以安装使用ECC内存,但由于ECC内存成本比较高,所以主要应用在要求系统运算可靠性比较高的商业电脑中,例如服务器/工作站等等。由于实际上存储器出错的情况不会经常发生,而且普通的主板也并不支持ECC内存,所以一般的家用与办公电脑也不必采用ECC内存。
  一般情况下,一块主板只支持一种内存类型,但也有例外。有些主板具有两种内存插槽,可以使用两种内存,例如以前有些主板能使用EDO和SDRAM,现在有些主板能使用SDRAM和DDR SDRAM。


  上图中的主板就支持两种内存类型(SDRAM和DDR SDRAM),采用两种类型的内存插槽(蓝色和黑色)区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主板上不能同时使用两种内存,而只能使用其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其电气规范和工作电压是不同的,混用会引起内存损坏和主板损坏的问题

DDR SDRAM内存


  DDR SDRAM是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的简称,是由VIA等公司为了与RDRAM相抗衡而提出的内存标准。DDR SDRAM是SDRAM的更新换代产品,采用2.5v工作电压,它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传输数据,这样不需要提高时钟的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并具有比SDRAM多一倍的传输速率和内存带宽,例如DDR 266与PC 133 SDRAM相比,工作频率同样是133MHz,但内存带宽达到了2.12 GB/s,比PC 133 SDRAM高一倍。目前主流的芯片组都支持DDR SDRAM,是目前最常用的内存类型

DDR2


DDR2的定义:
DDR2(Double Data Rate 2) SDRAM是由JEDEC(电子设备工程联合委员会)进行开发的新生代内存技术标准,它与上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同是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内存却拥有两倍于上一代DDR内存预读取能力(即:4bit数据读预取)。换句话说,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4倍外部总线的速度读/写数据,并且能够以内部控制总线4倍的速度运行。
此外,由于DDR2标准规定所有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而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TSOP-II封装形式,FBGA封装可以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回想起DDR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应用到个人电脑的DDR200经过DDR266、DDR333到今天的双通道DDR400技术,第一代DDR的发展也走到了技术的极限,已经很难通过常规办法提高内存的工作速度;随着Intel最新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前端总线对内存带宽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拥有更高更稳定运行频率的DDR2内存将是大势所趋。

DDR2与DDR的区别:
在了解DDR2内存诸多新技术前,先让我们看一组DDR和DDR2技术对比的数据。

1、延迟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同等核心频率下,DDR2的实际工作频率是DDR的两倍。这得益于DDR2内存拥有两倍于标准DDR内存的4BIT预读取能力。换句话说,虽然DDR2和DDR一样,都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拥有两倍于DDR的预读取系统命令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同样100MHz的工作频率下,DDR的实际频率为200MHz,而DDR2则可以达到400MHz。
这样也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在同等工作频率的DDR和DDR2内存中,后者的内存延时要慢于前者。举例来说,DDR 200和DDR2-400具有相同的延迟,而后者具有高一倍的带宽。实际上,DDR2-400和DDR 400具有相同的带宽,它们都是3.2GB/s,但是DDR400的核心工作频率是200MHz,而DDR2-400的核心工作频率是100MHz,也就是说DDR2-400的延迟要高于DDR400。
2、封装和发热量:
DDR2内存技术最大的突破点其实不在于用户们所认为的两倍于DDR的传输能力,而是在采用更低发热量、更低功耗的情况下,DDR2可以获得更快的频率提升,突破标准DDR的400MHZ限制。
DDR内存通常采用TSOP芯片封装形式,这种封装形式可以很好的工作在200MHz上,当频率更高时,它过长的管脚就会产生很高的阻抗和寄生电容,这会影响它的稳定性和频率提升的难度。这也就是DDR的核心频率很难突破275MHZ的原因。而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封装形式,FBGA封装提供了更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DDR2内存采用1.8V电压,相对于DDR标准的2.5V,降低了不少,从而提供了明显的更小的功耗与更小的发热量,这一点的变化是意义重大的。
DDR2采用的新技术:
除了以上所说的区别外,DDR2还引入了三项新的技术,它们是OCD、ODT和Post CAS。
OCD(Off-Chip Driver):也就是所谓的离线驱动调整,DDR II通过OCD可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DDR II通过调整上拉(pull-up)/下拉(pull-down)的电阻值使两者电压相等。使用OCD通过减少DQ-DQS的倾斜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通过控制电压来提高信号品质。
ODT:ODT是内建核心的终结电阻器。我们知道使用DDR SDRAM的主板上面为了防止数据线终端反射信号需要大量的终结电阻。它大大增加了主板的制造成本。实际上,不同的内存模组对终结电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终结电阻的大小决定了数据线的信号比和反射率,终结电阻小则数据线信号反射低但是信噪比也较低;终结电阻高,则数据线的信噪比高,但是信号反射也会增加。因此主板上的终结电阻并不能非常好的匹配内存模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号品质。DDR2可以根据自已的特点内建合适的终结电阻,这样可以保证最佳的信号波形。使用DDR2不但可以降低主板成本,还得到了最佳的信号品质,这是DDR不能比拟的。
Post CAS:它是为了提高DDR II内存的利用效率而设定的。在Post CAS操作中,CAS信号(读写/命令)能够被插到RAS信号后面的一个时钟周期,CAS命令可以在附加延迟(Additive Latency)后面保持有效。原来的tRCD(RAS到CAS和延迟)被AL(Additive Latency)所取代,AL可以在0,1,2,3,4中进行设置。由于CAS信号放在了RAS信号后面一个时钟周期,因此ACT和CAS信号永远也不会产生碰撞冲突。
总的来说,DDR2采用了诸多的新技术,改善了DDR的诸多不足,虽然它目前有成本高、延迟慢能诸多不足,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适用类型


  主板适用类型,是指该主板所适用的应用类型。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不同应用范围,主板被设计成各不相同的类型,即分为台式机主板和服务器/工作站主板。
台式机主板


台式机主板
  台式机主板,就是平常大部分场合所提到的应用于PC的主板,板型是ATX或Micro ATX结构,使用普通的机箱电源,采用的是台式机芯片组,只支持单CPU,内存最大只能支持到4GB,而且一般都不支持ECC内存。存储设备接口也是采用IDE或SATA接口,某些高档产品会支持RAID。显卡接口多半都是采用AGP 4X或AGP 8X,某些高档产品也会采用AGP Pro接口以支持某些高能耗的高档显卡。扩展接口也比较丰富,有多个USB2.0/1.1,IEEE1394,COM,LPT,IrDA等接口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扩展插槽的类型和数量也比较多,有多个PCI,CNR,AMR等插槽适应用户的需求。部分带有整合的网卡芯片,有低档的10/100Mbps自适应网卡,也有高档的千兆网卡。在价格方面,既有几百元的入门级或主流产品,也有一二千元的高档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台式机主板的生产厂商和品牌也非常多,市场上常见的就有几十种之多。
服务器/工作站主板
  服务器/工作站主板,则是专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的主板产品,板型为较大的ATX,EATX或WATX,使用专用的服务器机箱电源。其中,某些低端的入门级产品会采用高端的台式机芯片组,例如英特尔的I875P芯片组就被广泛用在低端入门级产品上;而中高端产品则都会采用专用的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例如英特尔 E7501,Sever Works GC-SL等芯片组。对服务器/工作站主板而言,最重要的是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次才是高性能。因为大多数的服务器都要满足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满负荷工作要求。由于服务器/工作站数据处理量很大,需要采用多CPU并行处理结构,即一台服务器/工作站中安装2、4、8等多个CPU;对于服务器而言,多处理器可用于数据库处理等高负荷高速度应用;而对于工作站,多处理器系统则可以用于三维图形制作和动画文件编码等单处理器无法实现的高处理速度应用。为适应长时间,大流量的高速数据处理任务,在内存方面,服务器/工作站主板能支持高达十几GB甚至几十GB的内存容量,而且大多支持ECC内存以提高可靠性。



服务器主板
  服务器主板在存储设备接口方面,中高端产品也多采用SCSI接口而非IDE接口,并且支持RAID方式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安全性。在显示设备方面,服务器与工作站有很大不同,服务器对显示设备要求不高,一般多采用整合显卡的芯片组,例如在许多服务器芯片组中都整合有ATI的RAGE XL显示芯片,要求稍高点的采用普通的AGP显卡,甚至是PCI显卡;而图形工作站对显卡的要求非常高,主板上的显卡接口也多采用AGP Pro 150,而且多采用高端的3DLabs、ATI等显卡公司的专业显卡,如3DLabs的“野猫”系列显卡,中低端则采用NVIDIA的Quandro系列以及ATI的Fire GL系列显卡等等。在扩展插槽方面,服务器/工作站主板与台式机主板也有所不同,例如PCI插槽,台式机主板采用的是标准的33MHz的32位PCI插槽,而服务器/工作站主板则多采用64位的PCI X-66甚至PCI X-133,其工作频率分别为66MHz和133MHz,数据传输带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支持热插拔,其电气规范以及外型尺寸都与普通的PCI插槽不同。在网络接口方面,服务器/工作站主板也与台式机主板不同,服务器主板大多配备双网卡,甚至是双千兆网卡以满足局域网与Internet的不同需求。服务器主板技术要求非常高,所以与台式机主板相比,生产厂商也就少得多了,比较出名的也就是英特尔、超微、华硕、技嘉、泰安、艾崴等品牌,在价格方面,从一千多元的入门级产品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高档产品都有

芯片组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电脑系统的心脏,那么芯片组将是整个身体的躯干。在电脑界称设计芯片组的厂家为Core Logic,Core的中文意义是核心或中心,光从字面的意义就足以看出其重要性。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这是因为目前CPU的型号与种类繁多、功能特点不一,如果芯片组不能与CPU良好地协同工作,将严重地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主板芯片组几乎决定着主板的全部功能,其中CPU的类型、主板的系统总线频率,内存类型、容量和性能,显卡插槽规格是由芯片组中的北桥芯片决定的;而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USB2.0/1.1,IEEE1394,串口,并口,笔记本的VGA输出接口)等,是由芯片组的南桥决定的。还有些芯片组由于纳入了3D加速显示(集成显示芯片)、AC'97声音解码等功能,还决定着计算机系统的显示性能和音频播放性能等。
  现在的芯片组,是由过去286时代的所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门阵列控制芯片演变而来的。芯片组的分类,按用途可分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等类型,按芯片数量可分为单芯片芯片组,标准的南、北桥芯片组和多芯片芯片组(主要用于高档服务器/工作站),按整合程度的高低,还可分为整合型芯片组和非整合型芯片组等等。
  台式机芯片组要求有强大的性能,良好的兼容性,互换性和扩展性,对性价比要求也最高,并适度考虑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的可升级性,扩展能力在三者中最高。在最早期的笔记本设计中并没有单独的笔记本芯片组,均采用与台式机相同的芯片组,随着技术的发展,笔记本专用CPU的出现,就有了与之配套的笔记本专用芯片组。笔记本芯片组要求较低的能耗,良好的稳定性,但综合性能和扩展能力在三者中却也是最低的。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的综合性能和稳定性在三者中最高,部分产品甚至要求全年满负荷工作,在支持的内存容量方面也是三者中最高,能支持高达十几GB甚至几十GB的内存容量,而且其对数据传输速度和数据安全性要求最高,所以其存储设备也多采用SCSI接口而非IDE接口,而且多采用RAID方式提高性能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到目前为止,能够生产芯片组的厂家有英特尔(美国)、VIA(中国台湾)、SiS(中国台湾)、ALi(中国台湾)、AMD(美国)、NVIDIA(美国)、ATI(加拿大)、Server Works(美国)等几家,其中以英特尔和VIA的芯片组最为常见。在台式机的英特尔平台上,英特尔自家的芯片组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产品线齐全,高、中、低端以及整合型产品都有,VIA、SIS、ALI和最新加入的ATI几家加起来都只能占有比较小的市场份额,而且主要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在AMD平台上,AMD自身通常是扮演一个开路先锋的角色,产品少,市场份额也很小,而VIA却占有AMD平台芯片组最大的市场份额,但现在却收到受到后起之秀NVIDIA的强劲挑战,后者凭借其nForce2芯片组的强大性能,成为AMD平台最优秀的芯片组产品,进而从VIA手里夺得了许多市场份额,。而SIS与ALi依旧是扮演配角,主要也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笔记本方面,英特尔平台具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英特尔的笔记本芯片组也占据了最大的市场分额,其它厂家都只能扮演配角以及为市场份额极小的AMD平台设计产品。服务器/工作站方面,英特尔平台更是绝对的优势地位,英特尔自家的服务器芯片组产品占据着绝大多数中、低端市场,而Server Works由于获得了英特尔的授权,在中高端领域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甚至英特尔原厂服务器主板也有采用Server Works芯片组的产品,在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领域,Server Works芯片组就意味着高性能产品;而AMD服务器/工作站平台由于市场份额较小,主要都是采用AMD自家的芯片组产品。
  芯片组的技术这几年来也是突飞猛进,从ISA、PCI到AGP,从ATA到SATA,Ultra DMA技术,双通道内存技术,高速前端总线等等 ,每一次新技术的进步都带来电脑性能的提高。2004年,芯片组技术又会面临重大变革,最引人注目的就是PCI Express总线技术,它将取代PCI和AGP,极大的提高设备带宽,从而带来一场电脑技术的革命。另一方面,芯片组技术也在向着高整合性方向发展,例如AMD Athlon 64 CPU内部已经整合了内存控制器,这大大降低了芯片组厂家设计产品的难度,而且现在的芯片组产品已经整合了音频,网络,SATA,RAID等功能,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成本

支持CPU类型


  是指能在该主板上所采用的CPU类型。CPU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不同时期CPU的类型是不同的,而主板支持此类型就代表着属于此类的CPU大多能在该主板上运行(在主板所能支持的CPU频率限制范围内)。CPU类型从早期的386、486、Pentium、K5、K6、K6-2、Pentium II、Pentium III等,到今天的Pentium 4、Duron、AthlonXP、至强(XEON)、Athlon 64经历了很多代的改进。每种类型的CPU在针脚、主频、工作电压、接口类型、封装等方面都有差异,尤其在速度性能上差异很大。只有购买与主板支持CPU类型相同的CPU,二者才能配套工作。


CPU插槽类型


  我们知道,CPU需要通过某个接口与主板连接的才能进行工作。CPU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采用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不同类型的CPU具有不同的CPU插槽,因此选择CPU,就必须选择带有与之对应插槽类型的主板。主板CPU插槽类型不同,在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1. Socket 775
2. Socket 754
3. Socket 939
4. Socket 940
5. Socket 603
6. Socket 604
7. Socket 478
8. Socket A
9. Socket 423
10. Socket 370
11. SLOT 1
12. SLOT 2
13. SLOT A
14. Socket 7


Socket 775


  Socket 775又称为Socket T,是目前应用于Intel LGA775封装的CPU所对应的处理器插槽,能支持LGA775封装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等CPU。Socket 775插槽与目前广泛采用的Socket 478插槽明显不同,非常复杂,没有Socket 478插槽那样的CPU针脚插孔,取而代之的是775根有弹性的触须状针脚(其实是非常纤细的弯曲的弹性金属丝),通过与CPU底部对应的触点相接触而获得信号。因为触点有775个,比以前的Socket 478的478pin增加不少,封装的尺寸也有所增大,为37.5mm×37.5mm。另外,与以前的Socket 478/423/370等插槽采用工程塑料制造不同,Socket 775插槽为全金属制造,原因在于这种新的CPU的固定方式对插槽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并且新的prescott核心的CPU的功率增加很多,CPU的表面温度也提高不少,金属材质的插槽比较耐得住高温。在插槽的盖子上还卡着一块保护盖。
  Socket 775插槽由于其内部的触针非常柔软和纤薄,如果在安装的时候用力不当就非常容易造成触针的损坏;其针脚实在是太容易变形了,相邻的针脚很容易搭在一起,而短路有时候会引起烧毁设备的可怕后果;此外,过多地拆卸CPU也将导致触针失去弹性进而造成硬件方面的彻底损坏,这是其目前的最大缺点。
  目前,采用Socket 775插槽的主板数量并不太多,主要是Intel 915/925系列芯片组主板,也有采用比较成熟的老芯片组例如Intel 865/875/848系列以及VIA PT800/PT880等芯片组的主板。不过随着Intel加大LGA775平台的推广力度,Socket 775插槽最终将会取代Socket 478插槽,成为Intel平台的主流CPU插槽。



Socket 939


  Socket 939是AMD公司2004年6月才发布的64位桌面平台标准,是目前高端的Athlon 64以及Athlon 64 FX所对应的插槽标准,具有939个CPU针脚插孔,支持200MHz外频和1000MHz的HyperTransport总线频率,并且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
  Socket 939目前的配套主板也逐渐增多,将是AMD64位桌面平台以后的主流平台

Socket 754


  Socket 754是2003年9月AMD64位桌面平台最初发布时的标准插槽,是目前低端的Athlon 64和高端的Sempron所对应的插槽标准,具有754个CPU针脚插孔,支持200MHz外频和800MHz的HyperTransport总线频率,但不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
  Socket 754是目前广泛采用的AMD64位平台标准,与之配套的主板非常多。关于Socket 754的前途目前众说纷纭,有说随着Socket 939的普及,Socket 754最终会被完全淘汰;也有说Socket 754接口的Athlon 64将会完全停产而只保留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的......不管究竟是怎么样,由于AMD64平台的插槽标准过多,而且互不兼容,Socket 754应该会逐渐被Socket 939所取代。



Socket 940


  Socket 940是最早发布的AMD64位平台标准,是服务器/工作站所使用的Opteron以及最初的Athlon 64 FX所对应的插槽标准,具有940个CPU针脚插孔,支持200MHz外频和800MHz的HyperTransport总线频率,并且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
  由于Socket 940接口的CPU价格高昂,而且必须搭配昂贵的ECC内存才能使用,所以其总体采购成本是比较昂贵的。现在新出的Athlon 64 FX已经改用Socket 939接口,所以Socket 940将会成为Opteron的专用接口。



Socket 478插槽


  Socket 478插槽是目前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478针。Socket 478的Pentium 4处理器面积很小,其针脚排列极为紧密。采用Socket 478插槽的主板产品数量众多,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插槽类型。



Socket 604


  与Socket 603相仿,Socket 604仍然是应用于Intel平台高端的服务器/工作站主板,但与Socket 603的最大区别是增加了对133MHz外频以及533MHz前端总线频率的支持,2004年随着Intel64位的支持EM64T技术的Xeon的发布,又增加了对200MHz外频以及800MHz前端总线频率的支持。Socket 604插槽可以兼容Socket 603接口的Xeon和Xeon MP。



Socket 603


  Socket 603的用途比较专业,应用于Intel平台高端的服务器/工作站主板,其对应的CPU是Xeon MP和早期的Xeon。Socket 603具有603个CPU针脚插孔,只能支持100MHz外频以及400MHz前端总线频率。Socket 603插槽并不能兼容Socket 604接口的Xeon。



Socket A插槽


  Socket A接口,也叫Socket 462,是目前AMD公司Athlon XP和Duron处理器的插座标准。Socket A接口具有462插空,可以支持133MHz外频。如同Socket 370一样,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结构设计。


前端总线频率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IC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此外,在前端总线中比较特殊的是AMD64的HyperTransport。

目前各种芯片组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FSB):

Intel平台系列


Intel芯片组:
845、845D、845GL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845E、845G、845GE、845PE、845GV以及865P、910GL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而865PE、865G、865GV、848P、875P、915P、915G、915GV、925X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925XE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1066MHz,这是目前PC机最高的前端总线频率。

VIA芯片组:
P4X266、P4X266A、P4M266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P4X266E、P4X333、P4X400、P4X533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PT800、PT880、PM800、PM88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

SIS芯片组:
SIS645、SIS645DX、SIS65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SIS651、SIS655、SIS648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SIS648FX、SIS661FX、SIS655FX、SIS655TX、SIS649、SIS656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

ATI芯片组:
Radeon 9100 IGP、Radeon 9100 Pro IGP、RX33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

ULI芯片组:
M1683和M1685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

AMD平台系列


VIA芯片组:
KT266、KT266A、KM266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266MHz,KT333、KT400、KT400A、KM400、KN40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333MHz,KT600和KT88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

SIS芯片组:
SIS735、SIS745、SIS746、SIS74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266MHz,SIS741GX和SIS746FX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333MHz,SIS741和SIS748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

Uli芯片组:
M1647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266MHz。

nVidia芯片组:
nForce2 IGP、nForce2 400和nForce2 Ultra 40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
此外,由于AMD64系列CPU内部整合了内存控制器,其HyperTransport频率只与CPU接口类型有关,而与主板芯片组无关,所以其HyperTransport频率的区分是相当简单的:Socket 754平台的HyperTransport频率是800MHz,Socket 939平台的HyperTransport频率是1000MHz,而Socket 940平台的HyperTransport频率也是800MHz

主板结构


  由于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而这些设备的各不相同的,而且主板本身也有芯片组,各种I/O控制芯片,扩展插槽,扩展接口,电源插座等元器件,因此制定一个标准以协调各种设备的关系是必须的。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
  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
1. AT
2. Baby AT
3. ATX
4. Micro ATX
5. BTX


AT结构


  在PC推出后的第三年即1984年,IBM公布了PCAT。AT主板的尺寸为13"×12",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8个I/0扩充插槽。由于AT主板尺寸较大,因此系统单元(机箱)水平方向增加了2英寸,高度增加了1英寸,这一改变也是为了支持新的较大尺寸的AT格式适配卡。将8位数据、20位地址的XT扩展槽改变到16位数据、24位地址的AT扩展槽。为了保持向下兼容,它保留62脚的XT扩展槽,然后在同列增加36脚的扩展槽。XT扩展卡仍使用62脚扩展槽(每侧31脚),AT扩展卡使用共98脚的的两个同列扩展槽。这种PC AT总线结构演变策略使得它仍能在当今的任何一个PC Pentium/PCI系统上正常运行。
  PC AT的初始设计是让扩展总线以微处理器相同的时钟速率来运行,即6MHz 的286,总线也是6MHz;8MHz的微处理器,则总线就是8MHz。随着微处理器速度的增加,增加扩展总线的速度也很简单。后来一些PC AT系统的扩展总线速度达到了10和12MHz。不幸的是,某些适配器不能以这样的速度工作或者能很好得工作。因此,绝大多数的PC AT仍以8或8.33MHz为扩展总线的速率,在此速度下绝大多数适配器都不能稳定工作。

一个世界 发表于 2008-5-17 11:26:48

主板的典型故障剖析

主板是电脑的基础部件,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桥梁,用来连接各种电脑设备

。常见主板故障大致有以下几种,无法加电自检、主板接口损坏、BIOS无法自

动保存等。其实有些故障并不可怕,主要是用户粗心大意造成的。不过由于主

板自身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故障也比较多,另外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用户人为造

成的。对此,下文分析五种较为常见的主板故障案例,希望大家从中能学到解

决主板故障的思路和办法。
1.主板防病毒未关闭,导致系统无法安装
  故障现象:一台老Celeron 333配置的计算机,在安装Windows 98时,发现

在安装初始阶段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黑色矩形区域,像是有什么提示,随后就

停止安装了。调整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开关也无效,感觉和病毒有关。用杀毒

软件查杀病毒,并没有发现任何病毒。后来经人指点,进入了CMOS设置程序,

将“BIOS Features Setup”(BIOS功能设置)中的“Virus Warning”(病毒

警告)选项由“Enabled”(允许)设置成“Disabled”(禁止)后,重装

Windows 98获得成功。
  故障分析:此现象比较容易出现在新购主板中,因为它们的BIOS中的防病毒

设置大多默认设置为Enabled,所以会出现无法安装系统的问题。此问题严格地

讲,不应算主板故障。但往往许多用户不是很注意,导致频频发生。因此有必

要再提一下,对于类似故障,只要仔细看下主板说明书就能搞定。
2.主板温控失常 引发主板“假死”
  故障现象:华硕P3B-F主板上有智能监控芯片,因此可对CPU温度进行监视。

在购该主板时,另购一根2Pin的温度监控线,插于CPU插槽旁的JTP针脚上。后

来在一次玩游戏过程中,机器突然蓝屏,重启后,等到光驱、硬盘自检完后显

示器居然不亮了。由于之前报告蓝屏错误,起初以为是内存出错,后来更换内

存后依然无效。又开始怀疑CPU故障,换了一块Pentium III 450 CPU,故障依

旧。百般无奈下,突然发现原来接在主板上的温控线脱落,掉在主板上……难

道是温度监控线导致的故障吗?重新连接温度监控线后,再开机居然一切正常

了。
  故障分析:由于现在CPU发热量非常大,所以许多主板都提供了严格的温度

监控和保护装置。一般CPU温度过高,或主板上的温度监控系统出现故障,主板

就会自动进入保护状态。拒绝加电启动,或报警提示。上述例子就是由于主板

温度监控线脱落,导致主板自动进入保护状态,拒绝加电。所以当你的主板无

法正常启动或报警时,先检查下主板的温度监控装置是否正常。
3.IRQ设置错误导致鼠标不可用
  故障现象:一台老式586电脑,安装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不可用。

开始认为是鼠标问题,更换后依然时不时出现类似故障。再次更换鼠标,问题

依旧,怀疑是主板PS/2鼠标接口故障,拿到专业主板检测点检查PS/2鼠标口正

常。后来发现原来是CMOS参数设置错误引起的。
  故障分析:因为在CMOS设置程序的电源管理栏有一项Modem use IRQ项目,

此机器的选项分别为3、4、5......、NA,一般默认选项为3,将其设置为3以外

的中断项即可。此类故障一般常见于老式586电脑,新式主板一般不会有此问题

。在一些老式586电脑上其COM口与LPT口是靠一根信号连接线连到机箱外的,其

COM口信号连接线随主板不同,接法也有所不同,如若接法不对也会导致鼠标不

可用,它的接法一般有以下两种:①信号线按照1至9的顺序依次与连接头相连;

②信号线与连接点交叉相连,连接头上面一排分别连接信号线的1、3、5、7、9

,下面一排为2、4、6、8。
4.主板过热导致频繁死机
  故障现象:一台Tualatin/256MB DDR/GeForce2 MX440主机频繁死机,以为

感染病毒,经查杀后未发现任何病毒。又认为是硬盘碎片过多,导致系统不稳

定。但整理硬盘碎片,甚至格式化C盘重做系统,但一段时间后又反复死机。开

始考虑到硬件自身问题了……后来检查出来是主板过热导致不稳定,因为主板

是杂牌i845EP主板,做工差不说,且北桥上无散热风扇,加散热风扇后,问题

解决。
  故障分析:一般为主板或CPU有问题,如若按此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有

更换主板或CPU了。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Cache有问题或主板设计散热

不良引起,笔者在某品牌815EP主板上就曾发现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故障

。在死机后触摸CPU周围主板元件,发现其温度非常高且烫手。更换大功率风扇

后,死机故障得以解决。对于Cache有问题的故障,可以进入CMOS设置程序,将

Cache禁止后即可顺利解决问题,当然,Cache禁止后速度那就肯定会有影响了


5.IDE接线错误 主板六亲不认
  故障现象:一台AthlonXP 1600+/Seagate 40GB/256MB DDR/GeForce2 MX主

机,在一次双硬盘对拷后,重新连接主硬盘并开机,机器提示找不到任何IDE设

备,找不到硬盘也无法进入Windows XP。重启进入CMOS设置程序后,发现检测

不到任何IDE设备。换另外硬盘也检测不到,怀疑是主板IDE口出现故障,但也

不至于全部的IDE口都损坏了?继续检查,发现ATA/100硬盘线是Slave口接在硬

盘上,于是更换为Master接口,开机恢复正常。
  故障分析:此故障看似复杂,没有经验的菜鸟会误认为是硬件损坏,但这仅

仅是因为IDE接线错误造成的,此类现象还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有的朋友再挂

硬盘时,因为没有及时更改跳线,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还有的朋友出现找不到

硬盘故障,除去硬盘本身出现故障的可能外,还有可能是由于主板的IDE线或者

IDE口损坏造成。只要仔细检查,一般都可以排除此类故障。
  其实以上笔者所讲的这些故障都不可怕,往往都是用户粗心大意造成的。

常见主板故障主要就集中在了主要分为硬件自身故障和设置使用故障两方面,

只要能做到小心仔细就可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而我们在分析上述案例的同时

,也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解决主板故障的思路及办法,这样在你遇到主板故障

时就可以从容应待,而不用手忙脚乱了

一个世界 发表于 2008-5-17 11:26:58

显示器抖动的原因



显示器刷新频率设置得太低

  当显示器的刷新频率设置低于75Hz时,屏幕常会出现抖动、闪烁的现象,把刷新率适当调高,比如设置成高于85Hz,屏幕抖动的现象一般不会再出现。

电源变压器离显示器和机箱太近

  电源变压器工作时会造成较大的电磁干扰,从而造成屏幕抖动。把电源变压器放在远离机箱和显示器的地方,可以让问题迎刃而解。

劣质电源或电源设备已经老化

  许多杂牌电脑电源所使用的元件做工、用料均很差,易造成电脑的电路不畅或供电能力跟不上,当系统繁忙时,显示器尤其会出现屏幕抖动的现象。电脑的电源设备开始老化时,也容易造成相同的问题。

音箱放得离显示器太近

  音箱的磁场效应会干扰显示器的正常工作,使显示器产生屏幕抖动和串色等磁干扰现象。

病毒作怪

  有些计算机病毒会扰乱屏幕显示,比如:字符倒置、屏幕抖动、图形翻转显示等。网上随处可见的屏幕抖动脚本,就足以让你在中招之后头大如牛。

显示卡接触不良

  重插显示卡后,故障可得到排除。

WIN95/98系统后写缓存引起

  如属于这种原因,在控制面板-系统-性能-文件系统-疑难解答中禁用所有驱动器后写式高速缓存,可让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电源滤波电容损坏

  打开机箱,如果你看到电源滤波电容(电路板上个头最大的那个电容)顶部鼓起,那么便说明电容坏了,屏幕抖动是由电源故障引起的。换了电容之后,即可解决问题。

一个世界 发表于 2008-5-17 11:27:06

显示器蓝屏解决方案


一 蓝屏时显示的信息

1.故障检查信息
***STOP 0x0000001E(0xC0000005,0xFDE38AF9,0x0000001,0x7E8B0EB4)
KMODE_EXCEPTION_NOT_HANDLED ***
其中错误的第一部分是停机码(Stop Code)也就是STOP 0x0000001E, 用于识别已发生错误的类型, 错误第二部分是被括号括起来的四个数字集, 表示随机的开发人员定义的参数(这个参数对于普通用户根本无法理解, 只有驱动程序编写者或者微软操作系统的开发人员才懂). 第三部分是错误名. 信息第一行通常用来识别生产错误的驱动程序或者设备. 这种信息多数很简洁, 但停机码可以作为搜索项在微软知识库和其他技术资料中使用.

2.推荐操作
蓝屏第二部分是推荐用户进行的操作信息. 有时, 推荐的操作仅仅是一般性的建议(比如: 到销售商网站查找BIOS的更新等); 有时, 也就是显示一条与当前问题相关的提示. 一般来说, 惟一的建议就是重启.

3.调试端口告诉用户内存转储映像是否写到磁盘商了, 使用内存转储映像可以确定发生问题的性质, 还会告诉用户调试信息是否被传到另一台电脑商, 以及使用了什么端口完成这次通讯. (说实在的,在发生蓝屏时只要记下STOP:后面的停机码就行~)

二 蓝屏时的处理办法

1.重启
有时只是某个程序或驱动程序一时犯错, 重启后有可能就会正常。

2.新硬件
首先, 应该检查新硬件是否插牢, 这个被许多人忽视的问题往往会引发许多莫名其妙的故障. 如果确认没有问题, 将其拔下, 然后换个插槽试试, 并安装最新的驱动程序. 同时还应对照微软网站的硬件兼容类别检查一下硬件是否与操作系统兼容. 如果你的硬件没有在表中, 那么就得到硬件厂商网站进行查询, 或者拨打他们的咨询电话.

3.新驱动和新服务
如果刚安装完某个硬件的新驱动, 或安装了某个软件, 而它又在系统服务中添加了相应项目(比如:杀毒软件、CPU降温软件、防火墙软件等), 在重启或使用中出现了蓝屏故障, 请到安全模式来卸载或禁用它们.

4.检查病毒
比如冲击波和振荡波等病毒有时会导致Windows蓝屏死机, 因此查杀病毒必不可少. 同时一些木马间谍软件也会引发蓝屏, 所以最好再用相关工具进行扫描检查.

5.检查BIOS和硬件兼容性
对于新装的电脑经常出现蓝屏问题, 应该检查并升级BIOS到最新版本, 同时关闭其中的内存相关项, 比如:缓存和映射. 另外, 还应该对照微软的硬件兼容列表检查自己的硬件. 还有就是, 如果主板BIOS无法支持大容量硬盘也会导致蓝屏, 需要对其进行升级.

6.检查系统曰志
在开始-->菜单中输入:EventVwr.msc, 回车出现"事件查看器", 注意检查其中的"系统曰志"和"应用程序曰志"中表明"错误"的项.

7.查询停机码
把蓝屏中的停机码记下来, 接着到其他电脑中上网, 进入微软网站http://support.microsoft.com/, 在左上角的"搜索(知识库)"中输入停机码, 如果搜索结果没有适合信息, 可以选择"英文知识库"在搜索一遍. 一般情况下, 会在这里找到有用的解决案例. 另外, 在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中使用蓝屏的停机码或者后面的说明文字为关键词搜索, 往往也会有以外的收获.

8.最后一次正确配置
一般情况下, 蓝屏都出现于更新了硬件驱动或新加硬件并安装其驱动后, 这时Windows 2K/XP提供的"最后一次正确配置"就是解决蓝屏的快捷方式. 重启系统, 在出现启动菜单时按下F8键就会出现高级启动选项菜单, 接着选择"最后一次正确配置".

9.安装最新的系统补丁和Service Pack有些蓝屏是Windows本身存在缺陷造成的, 应此可通过安装最新的系统补丁和Service Pack来解决.

三 常见蓝屏案例

我常遇到的蓝屏就是0X0000008E, 0X0000000A,0X00000050,0X0000009F

┌—┐
│ 1│
└—┘0x0000000A:IRQL_NOT_LESS_OR_EQUAL
◆错误分析:主要是由问题的驱动程序、有缺陷或不兼容的硬件与软件造成的. 从技术角度讲. 表明在内核模式中存在以太高的进程内部请求级别(IRQL)访问其没有权限访问的内存地址.
◇解决方案:请用前面介绍的解决方案中的2、3、5、8、9方案尝试排除.


┌—┐
│ 2│
└—┘0x00000012:TRAP_CAUSE_UNKNOWN
◆错误分析:如果遇到这个错误信息, 那么很不幸, 应为KeBudCheck分析的结果是错误原因未知.
◇解决方案:既然微软都帮不上忙, 就得靠自己了, 请仔细回想这个错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第一次发生时你对系统做了哪些操作; 发生时正在进行什么操作. 从这些信息中找出可能的原因, 从而选择相应解决方案尝试排除.


┌—┐
│ 3│
└—┘0x0000001A:MEMORY_MANAGEMENT
◆错误分析:这个内存管理错误往往是由硬件引起的, 比如: 新安装的硬件、内存本身有问题等.
◇解决方案:如果是在安装Windows时出现, 有可能是由于你的电脑达不到安装Windows的最小内存和磁盘要求.


┌—┐
│ 4│
└—┘0x0000001E:KMODE_EXCEPTION_NOT_HANDLED
◆错误分析:Windows内核检查到一个非法或者未知的进程指令, 这个停机码一般是由问题的内存或是与前面0x0000000A相似的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案:
(1)硬件兼容有问题:请对照前面提到的最新硬件兼容性列表, 查看所有硬件是否包含在该列表中.
(2)有问题的设备驱动、系统服务或内存冲突和中断冲突: 如果在蓝屏信息中出现了驱动程序的名字,请试着在安装模式或者故障恢复控制台中禁用或删除驱动程序, 并禁用所有刚安装的驱动和软件. 如果错误出现在系统启动过程中, 请进入安全模式, 将蓝屏信息中所标明的文件重命名或者删除.
(3)如果错误信息中明确指出Win32K.sys: 很有可能是第三方远程控制软件造成的, 需要从故障恢复控制台中将对该软件的服务关闭.
(4)在安装Windows后第一次重启时出现:最大嫌疑可能时系统分区的磁盘空间不足或BIOS兼容有问题.
(5)如果是在关闭某个软件时出现的:很有可能时软件本省存在设计缺陷, 请升级或卸载它.


┌—┐
│ 5│0x00000023:FAT_FILE_SYSTEM
└—┘0x00000024:NTFS_FILE_SYSTEM
◆错误分析:0x00000023通常发生在读写FAT16或者FAT32文件系统的系统分区时, 而0x00000024则是由于NTFS.sys文件出现错误(这个驱动文件的作用是容许系统读写使用NTFS文件系统的磁盘). 这两个蓝屏错误很有可能是磁盘本身存在物理损坏, 或是中断要求封包(IRP)损坏而导致的. 其他原因还包括:硬盘磁盘碎片过多; 文件读写操作过于频繁, 并且数据量非常达或者是由于一些磁盘镜像软件或杀毒软件引起的.
◇解决方案:
第一步:首先打开命令行提示符, 运行"Chkdsk /r"(注:不是CHKDISK, 感觉象这个, 但是……)命令检查并修复硬盘错误, 如果报告存在怀道(Bad Track), 请使用硬盘厂商提供的检查工具进行检查和修复.
第二步:接着禁用所有即使扫描文件的软件, 比如:杀毒软件、防火墙或备份工具.
第三步:右击C:\winnt\system32\drivers\fastfat.sys文件并选择"属性", 查看其版本是否与当前系统所使用的Windows版本相符.(注:如果是XP, 应该是C:\windows\system32\drivers\fastfat.sys)
第四步:安装最新的主板驱动程序, 特别IDE驱动. 如果你的光驱、可移动存储器也提供有驱动程序,最好将它们升级至最新版.


┌—┐
│ 6│
└—┘0x00000027:RDR_FILE_SYSTEM
◆错误分析:这个错误产生的原因很难判断, 不过Windows内存管理出了问题很可能会导致这个停机码的出现.
◇解决方案:如果是内存管理的缘故, 通常增加内存会解决问题.


┌—┐
│ 7│
└—┘0x0000002EATA_BUS_ERROR
◆错误分析:系统内存存储器奇偶校验产生错误, 通常是因为有缺陷的内存(包括物理内存、二级缓存或者显卡显存)时设备驱动程序访问不存在的内存地址等原因引起的. 另外, 硬盘被病毒或者其他问题所损伤, 以出现这个停机码.
◇解决方案:
(1)检查病毒
(2)使用"chkdsk /r"命令检查所有磁盘分区.
(3)用Memtest86等内存测试软件检查内存.
(4)检查硬件是否正确安装, 比如:是否牢固、金手指是否有污渍.


┌—┐
│ 8│
└—┘0x00000035:NO_MORE_IRP_STACK_LOCATIONS
◆错误分析:从字面上理解, 应该时驱动程序或某些软件出现堆栈问题. 其实这个故障的真正原因应该时驱动程序本省存在问题, 或是内存有质量问题.
◇解决方案:请使用前面介绍的常规解决方案中与驱动程序和内存相关的方案进行排除.


┌—┐
│ 9│
└—┘0x0000003F:NO_MORE_SYSTEM_PTES
◆错误分析:一个与系统内存管理相关的错误, 比如:由于执行了大量的输入/输出操作, 造成内存管理出现问题: 有缺陷的驱动程序不正确地使用内存资源; 某个应用程序(比如:备份软件)被分配了大量的内核内存等.
◇解决方案:卸载所有最新安装的软件(特别是哪些增强磁盘性能的应用程序和杀毒软件)和驱动程序.


┌—┐
│10│
└—┘0x00000044:MULTIPLE_IRP_COMPLIETE_REQUESTS
◆错误分析:通常是由硬件驱动程序引起的.
◇解决方案:卸载最近安装的驱动程序. 这个故障很少出现, 目前已经知道的是, 在使用http://www.in-system.com/这家公司的某些软件时会出现, 其中的罪魁就是Falstaff.sys文件.(作者难道不怕吃官司嘛, 把公司网址公布)


┌—┐
│11│
└—┘0x00000050AGE_FAULT_IN_NONPAGED+AREA
◆错误分析:有问题的内存(包括屋里内存、二级缓存、显存)、不兼容的软件(主要是远程控制和杀毒软件)、损坏的NTFS卷以及有问题的硬件(比如CI插卡本身已损坏)等都会引发这个错误.
◇解决方案:请使用前面介绍的常规解决方案中与内存、软件、硬件、硬盘等相关的方案进行排除.


┌—┐
│12│
└—┘0x00000051:REGISTRY_ERROR
◆错误分析:这个停机码说明注册表或系统配置管理器出现错误, 由于硬盘本身有物理损坏或文件系统存在问题, 从而造成在读取注册文件时出现输入/输出错误.
◇解决方案:使用"chkdsk /r"检查并修复磁盘错误.


┌—┐
│13│
└—┘0x00000058:FTDISK_INTERNAL_ERROR
◆错误分析:说明在容错集的主驱动发生错误.
◇解决方案:首先尝试重启电脑看是否能解决问题, 如果不行, 则尝试"最后一次正确配置"进行解决.


┌—┐
│14│
└—┘0x0000005E:CRITICAL_SERVICE_FAILED
◆错误分析:某个非常重要的系统服务启动识别造成的.
◇解决方案:如果是在安装了某个新硬件后出新的, 可以先移除该硬件, 并通过网上列表检查它是否与Windows 2K/XP兼容, 接着启动电脑, 如果蓝屏还是出现, 请使用"最后一次正确配置"来启动Windows,如果这样还是失败, 建议进行修复安装或是重装.


┌—┐
│15│
└—┘0x0000006F:SESSION3_INITIALIZATION-FAILED
◆错误分析:这个错误通常出现在Windows启动时, 一般是由有问题的驱动程序或损坏的系统文件引起的.
◇解决方案:建议使用Windows安装光盘对系统进行修复安装.


┌—┐
│16│
└—┘0x00000076ROCESS_HAS_LOCKED_PAGES
◆错误分析:通常是因为某个驱动程序在完成了一次输入/输出操作后, 没有正确释放所占有的内存
◇解决方案:
第一步:点击开始-->运行:regedt32, 找到, 在右侧新建双字节值"TrackLockedPages", 值为1. 这样Windows便会在错误再次出现时跟踪到是哪个驱动程序的问题.
第二步:如果再次出现蓝屏, 那么错误信息会变成:
STOP:0x0000000CB(0xY,0xY,0xY,0xY)DRIVER_LEFT_LOCKED_PAGES_IN_PROCESS
其中第四个"0xY"会显示为问题驱动程序的名字, 接着对其进行更新或删除.
第三步:进入注册表, 删除添加的"TrackLockedPages".


┌—┐
│17│
└—┘0x00000077:KERNEL_STACK_INPAGE_ERROR
◆错误分析:说明需要使用的内核数据没有在虚拟内存或物理内存中找到. 这个错误常常于是着磁盘有问题, 相应数据损坏或受到病毒侵蚀.
◇解决方案:使用杀毒软件扫描系统; 使用"chkdsk /r"命令检查并修复磁盘错误, 如不行则使用磁盘厂商提供的工具检查修复.


┌—┐
│18│
└—┘0x0000007A:KERNEL_DATA_INPAGE_ERROR
◆错误分析:这个错误往往是虚拟内存中的内核数据无法读入内存造成的. 原因可能是虚拟内存页面文件中存在坏簇、病毒、磁盘控制器出错、内存有问题.
◇解决方案:首先用升级为最新病毒库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如果促无信息中还有0xC000009C或0xC000016A代码, 那么表示是坏簇造成的, 并且系统的磁盘检测工具无法自动修复, 这时要进入"故障恢复控制台", 用"chkdsk /r"命令进行手动修复.


┌—┐
│19│
└—┘0x0000007B:INACESSIBLE_BOOT_DEVICE
◆错误分析:Windows在启动过程中无法访问系统分区或启动卷. 一般发生在更换主板后第一次启动时, 主要是因为新主板和旧主板的IDE控制器使用了不同芯片组造成的. 有时也可能是病毒或硬盘损伤所引起的.
◇解决方案:一般只要用安装光盘启动电脑, 然后执行修复安装即可解决问题. 对于病毒则可使用DOS版的杀毒软件进行查杀(主战有kv2005DOS版下载). 如果是硬盘本身存在问题, 请将其安装到其他电脑中,然后使用"chkdsk /r"来检查并修复磁盘错误.


┌—┐
│20│
└—┘0x0000007E:SYSTEM_THREAD_EXCEPTION_NOT_HANDLED
◆错误分析:系统进程产生错误, 但Windows错误处理器无法捕获. 其产生原因很多, 包括:硬件兼容性、有问题的驱动程序或系统服务、 或者是某些软件.
◇解决方案:请使用"事件查看器"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从中发现错误根源.(发现好像不是解决哦, 看来这里大家要自力更生了!)


┌—┐
│21│
└—┘0x0000007F:UNEXPECTED_KERNEL_MOED_TRAP
◆错误分析:一般是由于有问题的硬件(比如:内存)或某些软件引起的. 有时超频也会产生这个错误.
◇解决方案:用检测软件(比如:Memtest86)检查内存, 如果进行了超频, 请取消超频. 将PCI硬件插卡从主板插槽拔下来, 或更换插槽. 另外, 有些主板(比如:nForce2主板)在进行超频后, 南桥芯片过热也会导致蓝屏, 此时为该芯片单独增加散热片往往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
│22│
└—┘0x00000080:NMI_HARDWARE_FAILURE
◆错误分析:通常是有硬件引起的.(似乎蓝屏与硬件错误有不解之缘)
◇解决方案:如果最近安装了新硬件, 请将其移除, 然后试试更换插槽和安装最新的驱动程序, 如果升级了驱动程序, 请恢复后原来的版本; 检查内存金手指是否有污染和损坏; 扫描病毒; 运行"chkdsk /r"检查并修复磁盘错误; 检查所有硬件插卡已经插牢. 如果以上尝试都无效果, 就得找专业的电脑维修公司请求帮助了.


┌—┐
│23│
└—┘0x0000008E:KERNEL_MODE_EXCEPTION_NOT_HANDLED
◆错误分析:内核级应用程序产生了错误, 但Windows错误处理器没有捕获. 通常是硬件兼容性错误.
◇解决方案:升级驱动程序或升级BIOS.


┌—┐
│24│
└—┘0x0000009C:MACHINE_CHECK_EXCEPTION
◆错误分析:通常是硬件引起的. 一般是因为超频或是硬件存在问题(内存、CPU、总线、电源).
◇解决方案:如果进行了超频, 请降会CPU原来频率, 检查硬件.


┌—┐
│25│
└—┘0x0000009FRIVER_POWER_STATE_FAILURE
◆错误分析:往往与电源有关系, 常常发生在与电源相关的操作, 比如:关机、待机或休睡.
◇解决方案:重装系统, 如果不能解决, 请更换电源.


┌—┐
│26│
└—┘0x000000A5:ACPI_BIOS_ERROR
◆错误分析:通常是因为主板BIOS不能全面支持ACPI规范.
◇解决方案:如果没有相应BIOS升级, 那么可在安装Windows 2K/XP时, 当出现"press F6 if you need to install a third-party SCSI or RAID driver"提示时, 按下F7键, 这样Windows便会自动禁止安装ACPI HAL, 而安装 Standard PC HAL.


┌—┐
│27│
└—┘0x000000B4:VIDEO_DRIVER_INIT_FAILURE
◆错误分析:这个停止信息表示Windows因为不能启动显卡驱动, 从而无法进入图形界面. 通常是显卡的问题, 或者是存在与显卡的硬件冲突(比如:与并行或串行端口冲突).
◇解决方案:进入安全模式查看问题是否解决, 如果可以, 请升级最新的显卡驱动程序, 如果还不行,则很可能是显卡与并行端口存在冲突, 需要在安全模式按下WIN+break组合键打开"系统属性", 在硬件-->设备管理器中找到并双击连接打印的LPT1端口的项, 在"资源"选项卡中取消"使用自动配置"的构选, 然后将"输入/输出范围"的"03BC"改为"0378".


┌—┐
│28│
└—┘0x000000BE:ATTEMPTED_WRITE_TO_READONLY_MEMORY
◆错误分析:某个驱动程序试图向只读内存写入数据造成的. 通常是在安装了新的驱动程序, 系统服务或升级了设备的固件程序后.
◇解决方案:如果在错误信息中包含有驱动程序或者服务文件名称, 请根据这个信息将新安装的驱动程序或软件卸载或禁用.


┌—┐
│29│
└—┘0x000000C2:BAD_POOL_CALLER
◆错误分析:一个内核层的进程或驱动程序错误地试图进入内存操作. 通常是驱动程序或存在BUG的软件造成的.
◇解决方案:请参考前面介绍的常规解决方案相关项目进行排除.


┌—┐
│30│
└—┘0x000000CERIVER_UNLOADED_WITHOUT_CANCELLING_PENDING_OPERATIONS
◆错误分析:通常是由有问题的驱动程序或系统服务造成的.
◇解决方案:请参考前面介绍的常规解决方案相关项目进行排除.


┌—┐
│31│
└—┘0x000000D1RIVER_IRQL_NOT_LESS_OR_EQUAL
◆错误分析:通常是由有问题的驱动程序引起的(比如罗技鼠标的Logitech MouseWare 9.10和9.24版驱动程序会引发这个故障). 同时,有缺陷的内存、 损坏的虚拟内存文件、 某些软件(比如多媒体软件、杀毒软件、备份软件、DVD播放软件)等也会导致这个错误.
◇解决方案:检查最新安装或升级的驱动程序(如果蓝屏中出现"acpi.sys"等类似文件名, 可以非常肯定时驱动程序问题)和软件; 测试内存是否存在问题; 进入"故障恢复控制台", 转到虚拟内存页面文件Pagefile.sys所在分区, 执行"del pagefile.sys"命令, 将页面文件删除; 然后在页面文件所在分区执行"chkdsk /r"命令;进入Windows后重新设置虚拟内存.
如果在上网时遇到这个蓝屏, 而你恰恰又在进行大量的数据下载和上传(比如:网络游戏、BT下载),那么应该是网卡驱动的问题, 需要升级其驱动程序.


┌—┐
│32│
└—┘0x000000EA:THREAD_STUCK_IN_DEVICE_DRIVER
◆错误分析:通常是由显卡或显卡驱动程序引发的.
◇解决方案:先升级最新的显卡驱动, 如果不行, 则需要更换显卡测试故障是否依然发生.


┌—┐
│33│
└—┘0x000000ED:UNMOUNTABLE_BOOT_VOLUME
◆错误分析:一般是由于磁盘存在错误导致的, 有时也建议检查硬盘连线是否接触不良, 或是没有使用合乎该硬盘传输规格的连接线, 例如ATA-100仍使用ATA-33的连接线, 对低速硬盘无所谓, 但告诉硬盘(支持ATA-66以上)的要求较严格, 规格不对的连线有时也会引起这类没办法开机的故障. 如果在修复后,还是经常出现这个错误, 很可能是硬盘损坏的前兆.
◇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 重启会解决问题, 不管怎么样都建议执行"chkdsk /r"命令来检查修复硬盘

┌—┐
│34│
└—┘0x000000F2:HARDWARE)INTERRUPT_STORM
◆错误分析:内核层检查到系统出现中断风暴, 比如:某个设备在完成操作后没有释放所占用的中断.通常这是由缺陷的驱动程序造成的.
◇解决方案:升级或卸载最新安装的硬件驱动程序.


┌—┐
│35│
└—┘0x00000135:UNABLE_TO_LOCATE_DLL
◆错误分析:通常表示某个文件丢失或已经损坏, 或者是注册表出现错误.
◇解决方案:如果是文件丢失或损坏, 在蓝屏信息中通常会显示相应的文件名, 你可以通过网络或是其他电脑找到相应的文件, 并将其复制到系统文件夹下的SYSTEM32子文件夹中. 如果没有显示文件名, 那就很有可能是注册表损坏, 请利用系统还原或是以前的注册表备份进行恢复.

一个世界 发表于 2008-5-17 11:27:24

如何排除显卡的花屏故障

  故障现象:朋友使用的是华硕V1326显卡,采用SiS6326芯片。刚开机时工

作正常,运行时间稍长后便有花屏现象发生。

  故障分析处理:一般情况下,产生这种故障现象可能有如下几点原因:显

存内部物理损坏;显卡BIOS有问题;显卡进行了超频;PCB板与元件接触不良。

有了以上思路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故障检查了。

  首先进行显存的检查,仔细观察、检测四块显存芯片及外围元件,没有发

现虚焊和损坏特征(如爆裂、变色、脱焊、短路等);再将显卡BIOS刷新为正

常的公版BIOS,然后装好显卡进行测试,待到故障发生时,用手触摸显卡上的

各个主要芯片,并没有发现芯片温度升高的现象。这样就排除了显卡BIOS有问

题和显存损坏的可能性。显卡PCB板上没有任何关于超频的跳线,经检查发现显

卡没有超频现象,排除了显卡超频造成故障的可能性。

  看来有可能是显卡PCB板与某个元器件接触不良了。对显卡可能产生大量热

量的元件进行观察和测量,在检测到主芯片SiS6326时,发现芯片左下脚(正对

芯片)有两根针脚与PCB板接触不良,轻轻地掰了一下PCB板,听到轻微的“啪

”一声响,再观察SiS6326芯片,发现此位置又有9根针脚与PCB板脱焊,一共有

11根,其它的针脚焊接正常,这应该就是产生故障的原因了!

  知道了故障原因,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用一把接地良好的尖头25W内热

电烙铁,带上手指接地环后进行补焊。先用松香和酒精溶液轻轻涂抹脱焊针脚

和PCB板,然后将脱焊针脚焊好,将显卡装回电脑测试,长时间运行无花屏现象

发生,故障排除!

一个世界 发表于 2008-5-17 11:27:32

显卡型号后缀详解

显卡型号中最复杂的部分,应该是型号后的英文字母。因为它代表着显卡虽然采用同一个图形核心,但市场的定位不同。最麻烦的是ATI与NVIDIA公司各自使用的后缀字母不统一(也不可能统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LE:

NVIDIA显卡型号采用的后缀。全名为“Limited Edition”(限制版),代表系列中的低端产品。当前有FX 5700和6800显卡采用。

SE:

ATI显卡型号采用的后缀。全名为“Special Edition”(特殊版),同样代表系列中的低端产品。通常SE后缀的显卡只有64-bit内存界面,例如9200 SE、9550 SE、9600 SE、9800 SE(此型号有128-bit及256-bit)、X300 SE等。又或者是像素流水线数量减少(如9800 SE)。

ZT:

NVIDIA新增的型号,现在只有GeForce FX 5900ZT一款。ZT代表着比XT更低的市场定位,是系列中最低端的产品。

XT:

最容易让人混淆的型号。ATI与NVIDIA显卡均在使用。在ATI方面,代表系列中最高端的产品,如9600 XT、9800 XT、X800 XT、X600 XT等等。而NVIDIA则将之用作低端型号,如5600XT、5900XT等等,选购时要注意认清。

GT/Pro:

分别为NVIDIA及ATI公司用作中端显卡型号的字母。代表产品有6800 GT、9600 Pro、9800 Pro、X800 Pro等等,唯一例外是新推出的GeForce 6600 GT显卡,它是系列中暂时最高档的型号。

Ultra:

NVIDIA显卡中最顶级的型号,与ATI的“XT”后缀相同。代表产品有6800 Ultra、5700 Ultra等等。

非官方型号:

除了上述的官方型号外,有些显卡厂商还会自定标准推出自己的Ultra、GT等型号,如本文前面部分的《显卡对照表》中没有列出的产品。它代表着个别显卡厂商自定的标准,并非官方产品。有一些厂商还喜欢用“Extreme”后缀给提高了工作频率的显卡命名。

比如说:Radeon 9550是现在最热门的中低端显示卡,厂商十分重视这个市场,因此Radeon 9550的非官方型号也特别多。Radeon 9550的默认工作频率为250/400MHz(核心/显存),而不同品牌显卡的特别版本的工作频率也并不相同,其中有些版本的性能比公版高出50%以上!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卡多达20种以上,聪明的消费者当然会猜到:它们当中有部分其实是同出一辙。以往,采用相同图形核心的产品都会被冠以同一数字型号,再以ZT、SE等后缀进行区分。不过最近Nvidia和Ati两大图形芯片厂商都开始玩数字游戏,即将相同图形核心冠以不同数字型号包装出售。虽然厂商的目的是重组产品线,但实际上新旧产品同时出现于零售市场上,反而使情况更为混乱。

1、ATI方面

Radeon 9600→9550:两者同样都是RV350/360核心的产品,但工作频率从9600显卡的325/400MHz降低为9550显卡的250/400MHz。由于核心相同,Radeon 9550大多数都拥有极佳的超频能力,而且售价只有500多元,故一上市即成为受欢迎的显卡。此外,需注意的是,Radeon 9550与年前推出的Radeon 9500毫无关系,9500采用R300核心(即9700显卡所用的核心),3D性能比9550强大。www.jz5u.com

Radeon 9200→9250:最令人费解的产品,型号提高但工作频率反降,即核心频率从250MHz稍微降低至240MHz。或许因为9200的名声不是太好,迫使ATI更改型号,但核心设计不变,作用何在?

2、NVIDIA方面

GeForce FX 5200→5500:低端显卡市场的竞争似乎更为激烈,NVIDIA也以同样的方式将FX 5200重新包装后推出。FX 5500的核心工作频率从250MHz提高到270MHz,其他规格不变,幸好售价并未因此大幅上涨

一个世界 发表于 2008-5-17 11:27:39

如何排除显卡的花屏故障

  故障现象:朋友使用的是华硕V1326显卡,采用SiS6326芯片。刚开机时工作正常,运行时间稍长后便有花屏现象发生。

  故障分析处理:一般情况下,产生这种故障现象可能有如下几点原因:显存内部物理损坏;显卡BIOS有问题;显卡进行了超频;PCB板与元件接触不良。有了以上思路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故障检查了。

  首先进行显存的检查,仔细观察、检测四块显存芯片及外围元件,没有发现虚焊和损坏特征(如爆裂、变色、脱焊、短路等);再将显卡BIOS刷新为正常的公版BIOS,然后装好显卡进行测试,待到故障发生时,用手触摸显卡上的各个主要芯片,并没有发现芯片温度升高的现象。这样就排除了显卡BIOS有问题和显存损坏的可能性。显卡PCB板上没有任何关于超频的跳线,经检查发现显卡没有超频现象,排除了显卡超频造成故障的可能性。

  看来有可能是显卡PCB板与某个元器件接触不良了。对显卡可能产生大量热量的元件进行观察和测量,在检测到主芯片SiS6326时,发现芯片左下脚(正对芯片)有两根针脚与PCB板接触不良,轻轻地掰了一下PCB板,听到轻微的“啪”一声响,再观察SiS6326芯片,发现此位置又有9根针脚与PCB板脱焊,一共有11根,其它的针脚焊接正常,这应该就是产生故障的原因了!

  知道了故障原因,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用一把接地良好的尖头25W内热电烙铁,带上手指接地环后进行补焊。先用松香和酒精溶液轻轻涂抹脱焊针脚和PCB板,然后将脱焊针脚焊好,将显卡装回电脑测试,长时间运行无花屏现象发生,故障排除!

一个世界 发表于 2008-5-17 11:27:46

如何让AGP显卡工作得更稳定

iowa
  随着新显示卡的不断上市,显卡和主板的兼容性问题时有发生, 其中采用非Intel芯片组的主板“发病率”较高,且症状不尽相同 (以Socket 7主板为例:MVP3主板通过安装补丁程序可解决大部分问 题;Aladdin主板症状较轻,但一般无法通过补丁解决问题;SiS的主 板则最好不用AGP显卡)。笔者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此和各位朋友分享。
  一、初级解决方案
  笔者的机器配置为:K6-2 400MHz CPU、耕宇的MVP3主板、长城200W AT电源。使用至今发现在两款显卡上“抛锚”——Diamond Vipper 550和创新3D Blaster GeForce 256,使用Vipper 550时可以进入Win98, 但系统不时死机;而使用3D Blaster GeForce 256时则在启动中花屏 。下面谈谈笔者对这种问题的处理步骤。
  1.备份硬盘上的重要资料。
  2.保证主板和显卡的BIOS均为最新版本,并载入主板BIOS的缺省 设置(可提供最大兼容性),如有需要可分配一个IRQ给显卡(较新 的显卡如TNT系列均需占用一个IRQ)。
  3.重新安装Win98或导入干净的Win98系统(笔者使用用软件Ghost 备份的映像文件),将显卡的设置定为“标准VGA”。
  4.安装主板最新的补丁程序,并安装最新通过微软WHQL认证(WHQL 是微软的硬件认证中心,其认证根据PC98系统设计标准建立,用来确 保硬件与微软Windows系统的兼容性。)的显卡驱动程序,这样可提 供最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我们现在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测试,所 以驱动程序并非越新越好)。
顺利完成以上步骤的话,问题就已解决了大半,接下来就是“拷 机”了。可以使用3DMark 99 Max,在高分辨率下反复测试,若通过 则“大功告成”;若不能通过,就请看下文。
  二、中级的解决方案
  使用软件Direct Control屏蔽掉AGP支持或降低显卡的时钟频率。如果经过这一步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还有……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AGP显卡工作不稳定的原因,很大的可能是主板未能提供足够的 电流支持,尤其是系统的外频较高的时候。我们知道AGP显卡在工作 时需要由主板上的AGP总线提供充足的电流,然而许多主板厂商未能 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就导致了AGP显卡得不到稳定的电流供应而 发生死机现象。因此在购买电脑配件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以下有关电源部分描述均指ATX结构):
  1.使用经认证的优质电源,尤其是当主板AGP电源直接取自3.3V输 出时。我们知道高功耗AGP显卡在大负荷运作时需要强电流供应,而 一些廉价的电源显然无法满足这种要求。
  2.选购对AGP供电比较稳定的主板。其实目前新面市的名牌主板 基本上都能稳定给AGP总线供电,使用的技术不尽相同。例如磐英公 司MVP3-G、BX5,技嘉的BX2000、BX2000+等,有独立提供AGP总线电 源的电路;又如升技的主板BE6-Ⅱ和BF6,采用SoftMenuⅢ技术,可 在BIOS中调节外设电压,以增强AGP显卡的稳定性;华硕的P3C系列则 采用AGP Pro规范,对AGP总线提供强大的电流支持。
明白了原因,比较“发烧”的方法就随之而来。
  四、较高级的解决方案
  若主板AGP接口电路直接取自电源的3.3V输出,可以适当调高电 源输出电压增加稳定性。一位网友采用经自行改造的电源,在3.77V 电压下采用创新的Graphic Blaster Riva TNT(核心频率115MHz、显 存频率125MHz),Celeron 300A超504MHz(外频112MHz、AGP频率75MHz), 稳定跑完所有测试。
注:若主板独立提供AGP接口电源,就无法通过改造电源的方法来 增加AGP总线的稳定性。
  五、最后的“***”——更换部件
  经以上处理后应可解决大部分“疑难杂症”。如果仍然不能解决 问题的话,建议使出最后一招——更换主板或显卡!建议大家换3dfx 的Voodoo3试试(前提是有AGP槽并具备更换条件),因为Voodoo3系 列虽然采用AGP接口,但并未使用AGP的核心技术,理论上仍是PCI显 卡,相对来说问题会少得多。
对于在使用电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 术上重视敌人”,只要你冷静分析,积极寻求答案,很少有不能解决 的事。我是DIYer,我怕谁!

一个世界 发表于 2008-5-17 11:27:55

主流刻录机(光驱)详细解码

第一部分,先说说普通的DVD光驱。

一般来说,很少有电脑不配光驱的,否则装系统麻烦啊,至于有些***喊出CD-Rom就够了的口号,相必也足可媲美井底之蛙,现在在大城市盗版基本上都是DVD了(数据牒也是的),弄个CD光驱还不如不买算了。

首先,光驱是相对没有技术的产品,很少有自己做的,大厂的光驱一般都是请人代工的,看代工厂商就知道大概自己的产品了。那有人不服气说那么富士康的主板能与华硕的主板相比,这个当然不能,主板是有技术的,华硕之类的做设计,自己出设计图、自己要求元件,代工厂商只是一个组装的角色,即便如此,品控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同意说主板界看代工是幼稚的(国内七XX的贴牌那就算了),但对光驱这么普通的东西来说,哪还要求这么多,代工等级很低,一般代工的除了面板之外区别不大,所以说光驱高手一般看一眼就大概猜出谁代工的了。那还有人问,会不会象液晶显示器一样,"代工"(说面板厂商更确切),经常会变动,光驱没有液晶面板那么大的起伏,哪怕更换,严谨一点的厂家也会变动型号的。此外,也有小道消息称同一流水线生产的不同oem品牌品质有差异,其实是酸葡萄心理,好的就是他们迷信的品牌,差的就是他们不相信的品牌,至少,这种菜鸟级别的”知识”从CD光驱时代就有了,可惜至今也没有任何证据,净弄些有的没的说,反而是代工品质完全一样倒是可信的,因为网上拆机图片无数,可以去细节观察,一般固件(Firmware又称韧体)都可以互刷,此外官方一般也爽快承认的。

光驱品牌很多,就拿知名的来说,个人感觉光驱差别不大,读盘能力与寿命没有以前那个时代好,不过价格也摆在眼前,没话说,所以建议光驱稍微将就算了。台电、三星、LG、Benq、先锋(注意,本人是爱国的,本文只是技术文章)都差不了多少,有些人买了一个月就挂了,有些人用了两年都没挂,不需要在意。而且光驱切忌不要贪图读盘能力、寿命长才是王道,读不了一张地摊的电影问题不大,本身盗版的碟质量差也是原因,可是关键时候连刻的很好XP安装盘都装不上就麻烦了。当然光驱的寿命也跟使用方法及频率、环境、硬件电源以及是不是假货、返修货都有关系。运气因素实在很大啊。对了由于最大才16X,所以光驱速度没有大差别,不大会发生爆碟事件;但为了卖点,好多厂家光驱催产“读盘王”,往往牺牲寿命,因为读盘好坏基本上是光头,同样的光头(一般DVD光驱也就三洋、先锋、飞利浦那么几个),为了提高读盘,就需要动态的提高光头功率,很不好,光头本来就脆弱,所以通常读盘能力越好,挂掉的时间越快。对了,还有锁区的事,那是好事,卖到发达国家的光驱基本都是锁区的(RPC-II规定),再说笔者现在几年了都没有买到过要换区的碟,无所谓的。总之光驱首先差别不大,其次读盘能力没有乃至反作用,再者在意锁区很无聊。

现在我就说说普通光驱最有名的几个:
1.先锋,先锋的光驱以前是很好甚至最好的,比如最有名的121SA(早就停产,现在即使有也多半是返修货),记得我买时4百多,价格比同行高大半。吸盘式也很可爱,不过除了认盘极慢,盘片兼容性差,其他的都很不错(注意考虑121所处的那个时代),后来由于DVD降价,利润大跌。所以有先锋的大降价,遗憾的是很多高手太念旧,始终在配机单上强调先锋DVD。目前来说,先锋的几个后继型号如122和123,为了降价,连控制芯片都从松下(MN103S71)换成ali、MTK(联发科的MT1355PE)的,而且变成了短机身(2M缓存之类的是很次要的),大幅缩水?注意,由于光头大家无需去管透镜之类的技术,目前的三洋、先锋等光头一般都差不多(低端刻录机界也是如此),那么主控芯片的作用就如主板一样,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当然,先锋光驱中等的品质相信还是有的,也还过得去,毕竟没有索尼这么硬的家底和脸皮,就是价格太狠,我觉得习惯先锋的DIYer可以适当考虑换换口味(配机的人一般都习惯某种光驱),现在的先锋也没有什么优势了,用某老大的话说,加上先锋的名号,还可以进入你的视野。另外先锋的从123(黑色DVD-123D,米白色的123A与银色的123E)开始完全与华硕合作,所以知道一点的人都明白华硕的产品完全就是先锋的产品(完全的原因,请看刻录机部分),不过华硕的光驱多个静音功能(其实先锋的也有,只是不是先锋主推的),最好买华硕的。因为都是华硕自己做的,华硕还有静音功能,最主要是华硕的服务好,起码比先锋好一些,大凡有背景的如benq、lg、三星、华硕,他们的渠道、服务还不错(相对不错,起码比Sony、先锋好,NEC之流那更好的多了)。

2.Sony的光驱在大陆市场口碑很差,这个倒不是我有偏见,它的DDU162X、163X都完全的BTC(光驱代工厂商中比较没有实力的,没有任何经典的产品,LJ的代言人)做的,除了样子好看,代理商七喜的渠道能力强之外,初期读盘是很强,可惜典型的寿命低,最近还说适应中国国情的读盘王,正是XD,不过早就停产的Sony 1615不错,Lite-ON(建兴)代工的,这才是sony的品质。当然说了先锋与sony,并非是说他们的不会做东西,,主要是不满意较低的绝对利润,比如先锋吧,自己就生产激光头又是光驱大厂(现在已经委托给华硕了),而且它自己的光头很好,但经常不用自己的东西,显然是觉得自己东西贵了给你们得不偿失,东西是好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好,反而销不掉丢了市场,从来价格与质量就是大对头,尤其在低成本而且低技术下的中国,先锋先前也有数次这样的做法,每次都赢得骂声载道, 121为什么至今印象如此深刻,就是因为120实在做得太LJ,单单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台湾最差的主控芯片就让它的读盘、噪声和发热一律垫底,为了挽回面子出了个121,用了自己的第三代激光头和松下的主控,都是好东西,大受追捧,利润可就低了,尤其是去年开始光驱降价,所以借着121的面子出了123鼓吹短机身,主控芯片是相比之前廉价的MT,不停地重复,一次用高质量来吸引你们,下次用低质量来赚钱,再下次……。不过日本光驱中最烂也最奇怪的就数联合Philips发明光盘和光驱的SONY了,他们单单光头技术就很牛,看看高档的CD机就知道了,可惜Sony只是开发的时候最积极,生产的时候就找成了代工的(主要收取权利金),为了攫取最大利润降低成本采取的措施无非是牺牲质量抢市场,这种做法在中国见怪不怪,把落后的产品销不掉的产品销往中国,全球品控以销往中国为最差来定(买刻录碟的想必很了解)。Sony更是如此,弄个BTC的东西来害人,自己国的却是建兴代工的好东西,XD。

3.Benq,在大陆的光磁领域,明基是一个重量级的,而且产量很大,替人代工的厂商超级多,质量吗,一般般,有好有差,中庸之作,买了也不亏,至少支持国货嘛(谁叫国内禁止讨论政治话题多),新品1650v系列读盘的能力与噪声控制不错,寿命目前所知还不错,比以前的好多了,笨球(昵称)的东西好买,比较吃亏的就是国内很多心智不大健康的人喜欢国货相轻(就是看不起国产的,崇拜外国牌子,容易发脾气),我觉得这是不客观的,笨球的做光存储才几年,进步算很大了,初期他的产品确实不怎么样,鳄鱼之类的至少我试过很不满意不敢买,但最近产品档次还不错了,其实大家去看看笨球的CD-R就知道了,以前不起眼,现在几乎已经统一了中端CD-R市场,问问人,几乎都是Benq 52X新白金(音乐碟片除外)。而且目前的DVD光驱普遍都比较精简也是事实。总之,笨球的还可以,品质与先锋/华硕同级,值得购买,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ALI M5721D主控芯片,普通品质而已,价格摆在那里嘛,图个购买方便。顺便附带笨球光驱(不是刻录机)攻击三步曲:
1.人红是非多,他的光驱质量前面分析过,主流而已,产量大,初期经验浅,而光驱本身就有好有坏,个体差异大,经常被攻击。
2.由于是国产的(虽然很多国外顶极品牌也是made in china),但笨球吗,国产的想必应该很差吧,笨球也不是名牌,所以一旦买了笨球的坏了,就满腹冤屈,破口大骂,口若悬河,声泪俱诉,批的体无完肤。反之如果哪怕是非常LJSony,不吭声了,心虚了(日产的,想必是好的,偶的可能是个别吧)。
3.一浪接一浪的批评使得新手不得已买了“口碑不错”的先锋123,乃至Sony1632,花冤枉钱。


4.Lite-On建兴,建兴作为宝岛台湾的光驱厂商(注意建兴不等于在大陆抢注商标的源兴),技术实力很不错,在专业论坛人气仅次于浦科特,一般来说,凡是知道一点光驱知识的都蛮喜欢建兴的,价格便宜,做工也不错,很多大厂都找它代工,口碑非常好,东西稳妥,可惜建兴的大陆销售没跟上,叫好不叫座,建兴的优点可以说各方面都属于中上水准,尤其是DVD各种格式支持性能很好,读盘、以及使用寿命都较好,就是读盘噪声大,可惜大陆买的不多,因为很多2级城市没得卖,大城市也是货不是很全。具体说说,以目前来讲,有三款:金、银狐狸167T (面板颜色)、16P9S系列。差别也不大, 107T由于噪声大(其他不错)而停产了,不过货源很多,很多地方甚至只有金狐狸卖,16P9S的话型号新一点,噪声稍微低,其他差别不大,有的话更好,很多知名光驱,例如Sony1615、NEC5800都是走这个型号,连固件都可以互刷,由于不像先锋那样对利润要求那么高,牌子也丢不起(看看可怜的笨球就知道了),经验丰富质量可靠,所以很实惠,不过有言在先,小地方不一定买的到正货。

5.LG光驱,LG虽然是世界最大的光存储企业(HLDS-日立LG数据存储联盟),占据着庞大的OEM市场,但大陆销售较少,我感觉他的光驱还可以,以耐用、均衡著称,缺点是LG的东西好的非常好,少数差的也有,总体来说不错,早先的LG 40X光驱有很多同学现在都在很好的用(CRD-8485B),5年了,但也有LG的某型号CD刻录机(具体忘了),会爆碟。总体来说值得推荐。以8163B来说,比61、62好多了,读盘能力不错,而且与停产的先锋121一样都是采用松下的芯片,可能是目前DVD光驱中极少数采用中档主控芯片的光驱了,很8错。

6.BTC(英群)、微星、爱国者、台电都是一路货,很不推荐,BTC听说是“最恶劣品质”,我也感觉BTC代工的产品都是LJ,挂着sony也没用,大家最好不要买,建基之流虽然与明基同在acer旗下,但较差,三星的金将军(MT 1355PE+SF-HD68V)信息不全(康宝倒是一大堆)听说一般般。

光驱写了这么多,也就够了,现在说一说刻录机,刻录机区别太大,技术上也有区别,所以差别很大,而且刻录机利润大偏,几大厂家各有特点、毫不含糊,看来节约不了口水了。

刻录机厂商不多,而且十分复杂,最主要是非常容易买错,不同系别之间的区别很多的。先说说比较容易误导的技术问题,很多人买的刻录机不是买来用的,纯粹是来看”技术”的。



先说一下简单说一下DVD的历史,早先DVD是在日立、松下、三菱、飞利浦、先锋、索尼、汤姆逊、时代华纳、东芝和JVC十家组成的,现在的地位是DVD论坛(此”论坛”只是一个行业组织,不是真的网上论坛)的指导委员会,虽然后来也加入几家,但核心可以收取专利费的就是他们,开发了DVD-ROM(就是普通DVD碟,不是刻录碟)之后,他们在推出DVD-RAM之后内部分裂,索尼与飞利浦仍要坚持自己的信念,独立开发自己的DVD刻录规范,从而联合惠普共同创建了与之对立的DVD 联盟(也是一个组织),后来三菱化学/威宝、理光、雅马哈、戴尔、汤姆逊加入,,主要技术元老是sony/飞利浦这对联手发明CD的老搭档已及不少碟片厂家捧场,他们旗下发明了DVD +R +RW +R DL,目前DVD联盟成员共有60个左右,原先的DVD论坛现在有成员200多个,但成员的作用不大,充数骗人而已。具体的厂家是:
DVD-RAM是松下、日立与东芝三家公司联合开发的,DVD-R/RW是的研发者是日本先锋公司,而+R/RW是飞利浦开发的。
在技术以及民用刻录盘市场占有上,DVD论坛很不幸,+R、-R技术上差别不大(+R由于较晚所以稍微进步一点),市场上七比三(+R的人气好),在RW和DL上基本都是+的天下,+得益于booktype的开发,彻底扭转了+系列光驱支持差的局面,booktype技术使得+的任何碟片可以被识别为DVD-rom,就是普通的DVD片子而不是刻录碟,因此除非DVD光驱光头老化了,+的刻录碟应该都支持,如DL(双层刻录盘片)由于推出较晚,哪怕-R DL好多自己的光驱都不识别,+R DL就有绝对的优势了,在RW上也是如此,而且+RW的容错最大可达512M,盘片的寿命以及可靠性上比当初草草推出的-RW好多了(不过-RW的识别倒是还好,也有极少部分人用),甚至比RAM的100M都高。这里我不是评判+ -的优劣,在普通的+ -R上其实价格才是王道。光驱的导购中是否支持booktype是国外详细评测必不可少的项目,如果你的碟片只是用来备份,不考虑在其他机子上的能否读取,或者不涉及RW之类的,只用DVD R (-R的都支持,+R仅在较老的DVD光驱中有些不支持),可以不关心;但如果是要考虑到兼容性,就是顾及拿到其他人的电脑上也可以读取的话,尤其是可擦写的RW和双层DL,那么booktype就必须考虑,因为RW正常情况下买+RW多(前面已经说明原因了)。具体的,booktype分+R、+RW、+R DL三种,除了+R DL之外DVD论坛旗下的日本厂商一般都支持不全面,当然,如果使用非官方的破解的固件那肯定例外。这也说明支不支持booktype不是技术问题,而是DVD论坛成员利益问题,这点飞利浦、Sony、台湾(MTK)的支持度好的多,虽然目前不支持booktype的也可以刻录+R/RW系列,但如果考虑到其他机子的读取的话留神一点,因为很多老款的DVD光驱(国内保有量很大)识别不好,尤其是+RW及以上。

对了,刻录机虽然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表现在DVD +R、-R是没有问题了,但RW与DL还在进步之中。不过八、九成以上的玩家刻的就是+-R,近一成的用户刻的是RW,剩下咪咪零头才用RAW、DL(对了,DL又叫作D9刻录碟)之类的。DL倒还可能有点前景,但RAM真正是没必要,点缀的。首先,广告卖点是”移动光盘”,既然移动,到其他地方至少可以读取吧,很不幸,绝大部分光驱(即使不少现在出的光驱)基本上不支持(即使少数支持速度也很不理想),移动,做梦更实际。其次”1万次擦写”很诱人,但实际上建立在很好的保护以及高档的做工上,其实优秀的RAM标准是像软盘一样装在盒子里的,与那些裸奔的单单这些就差别很大(想想看软盘裸奔的样子),再者这是理论值,实际上低档的RAM盘片做的实在一般(包括某些日系盘片),根本禁不起折腾,如果在国内很多”纠错王”、”超强读盘”光驱的照顾下挂的更快。最后价格因素,高档的,象样的RAM上百呢,还不如移动硬盘合算的多。当然提出两点:1.RAM并非没人使用,很多大型企业用来网络转储的,其次由于现在芯片的进步,很多刻录机本身就有RAM功能了,那就算了,我的意思只是RAM不管有没有都不是值得考虑的因素。举一反三,如果新款的刻录机相对老款只是在DL RW上进步些,芯片没多大变化(步进而已),而价格居然相差三十元以上,我想决策是容易的。顺便以现在的为例,由于DVD +R、-R已经成熟了,16X基本封顶了,不会再提高了(PX除外),所以以后真正值得少数人关注的只有+RW、+R DL的速度,其他的RAM、-R DL只是花头,全兼容没多大意义的,试问一辈子都用不到的盘片,兼不兼容有甚关系?

还有我想说一下产地的问题。经常看到有人为产地争来争去,其实大马乃至日产的也不见得很好,作什么东西总需要经验的,大马的并不见得比我们好,尤其是设备与员工,但我国的工厂一般都是最近几年布置的,经验难免不足,而大马的经验比我们丰富,大马=老马,^_^。而日本的员工素质以及管理确实好的多,并且没有技术壁垒,当然上手快,相对好,可惜也贵啊。再说低端的400多的刻录机,日本的承受不了成本,也都转移了。至于做手脚,好像没有这方面的证据啊。最近我国的有名的Benq也是逐渐进步累计经验的,起码相比1620、1640的进步是明显的。建兴单单看主控与光头并不见得很好(甚至lj),但经验丰富,所以口碑很好。国产,对了,应该是说大陆产主要是经验原因吧,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耳机产地的文章,发现很多日产乃至大马的,其实也是大陆产的,适当的媚外情绪收到打击,^_^。国际贸易法例中,包装地即为产地,所以很多狡猾的厂商做了手脚,生产好之后国外跑一圈又回来了,纯粹是当我们冲头(日产的先锋例外)。刻录机中,即使民用最高档的如PX712/716/755/760也是国产的(设计是日本的),台湾代工的那就更多了(也算国产),单单看产地确实不大成熟啊,反而国外的论坛,对made in china倒是满放的开了。对了稍微修正一下的是有些厂家有几个工厂分别对应不同的销售地区,一般来说马来的与大陆的差不多(不要相信什么采用日本原厂标准之类的鬼话),但也有少数厂家确实日本生产的,好像用料比马来的好(道听途说),标准比国产的严,但一般只销往欧美,台湾都不一定买的到。

最后说一下网站与报刊的光驱评测,我建议除非评测发现什么大问题,最好不要看,或者说不要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实际上很明显,很多人买刻录机总是希望能顺顺利利的服役,刻的盘好一些固然很满意,但也不要太差,刻录机最主要的就是寿命,很多刻录机使用时间长不了。而且,说实话,拿几张刻录盘弄个刻录曲线来说明一款好机很难有说服力,每款刻录机总有他适合的碟片,也有不足之处,不同种类的碟片有上千种啊,评测反映不了什么,例如只善于-R的某刻录机在某些+R的碟片刻录很好那是很正常的,即使具体碟片换个环码的也可能差很多。而且绝大部分”公正”的评测是做了而且很容易做手脚的,如果有人反对,其实刻录机的评测收好处的比例很多(广告回馈),菜鸟看了太危险,还不如去某些光驱专业论坛看看人气了解一下实际一点(而不是傻乎乎的提问买哪个刻录好啊之类的挨宰对象)。最主要是,其实光驱的刻录曲线由于技术、批次不同,差的并不代表实际中使用差,而刻录机最最最重要的是使用寿命,这点只能时间以及口碑来证明,从来没有评测做老化测试的,希望各位善于对待评测,如果是菜鸟的话,比较中肯的意见是不如不看,免得被肮脏的品牌先入为主。


捎带提及附送的东西问题,大家知道,刻录机厂商与盘片厂商关系密切,有些甚至专门向盘片厂收权利金的,所以很多刻录机尤其是新老款促销时经常送东西,有些小气的,送送钥匙环以及盒子杯子之类的东西,义乌那儿1块钱就能买到了,没意思。遇到最多的是捆绑盘片,例如是N张三菱16X的DVD-R,那也不错,三菱的现在价格是3元多一张,折算一下就可以了,不过小心有些店家经常克扣,或者有些厂商把威宝当三菱卖,虽然威宝是三菱旗下的二线厂商,但品质不可同日而语,威宝甚至不少都不如由于合同原因用太诱劣质盘代工的威宝变色龙系列,简单说威宝价格很普通,品质也较普通,小心用威宝驴猫换太子;还有些送的盘片更不堪,是些低端的徕德、MCC、大自然片,这都算还好的了。更有些厂商甚至送前面提到的,意义不大的,-R DL,RAM之流,这些盘片没人买的,迫于压力盘片厂商会生产一些,纯粹靠搭售刻录机来清空库存(猜测内部价肯定非常便宜),一句话来说就是鸡肋:看样子把,盘片也值点钱,实际使用嘛,去哪里用?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干脆无视这种盘片。

补充一下,现在的小孩鸟的很,动不动就说蓝光(简称BD)、HD马上来了,DVD没意义要淘汰了,其实BD、HD阵营不像DVD,他们一开始就是完全对立分开的,理论上支持BD、HD的光驱成本不低,所以他们的融合有时间慢慢熬。最主要,这些东西要平民化,起码很久,尤其是在对立的情况下,即使出来了,样品与普及到百姓也有很久的时间,如果BD、HD达不到8X的话根本没有刻录价值,高速盘片技术对硬件要求太高了,现在的硬盘都很吃力(简单说,即使普及了,现在的低端配置也很勉强或者早就淘汰了),大家回顾历史吧,DVD也才今年下半年彻底统一了,上半年还有”高手”在4000左右的价位推荐CD-ROM的,VCD是89年出来的,DVD是95年确定的,沧海桑田,一个产品的成熟至少要等上5-10年,BD、HD的普及不会很快,现在只有ROM而已,XD-R、XD-RW,以及速度的提高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顺便个人看法是虽然BD来得大一些,但HD也够大了,HD盘片便宜,而且加密版权比BD好多了,可能更适合电脑,微软也被逼表态,有的好戏看。

末尾申明一下,DVD刻录机尤其在沿海地区也有不少份额的假货、返修货流入市场,此外刻录机虽然比光驱好一点,但品质总有参差不齐的,差的品牌也说不定有好的,好的品牌说不定也有差的,就像华硕的主板也难免坏掉,七彩虹的显卡也有不少使用很好的,所以不要为个体现象所迷惑。再者,DVD刻录机还有些额外的事情,如86数据线、打开DMA,电源功率,学会用nero,学习打开booktype,学习刻录文件、音乐、电影,刷新固件,刻录时注意系统负担,刻录速度是否稳妥,碟片挑选与识别等问题,基本上初期接触的都是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刻录机的原因。

切入正题,开始具体分析了,由于市面机型很多,有带光雕的,有SATA的,有外置的等,一般与内置的差不多,不分析了(其实这些了解也不多),只举的是代表性的款式而已。分析上只看的是刻碟的能力,因为刻录机买来首先就是刻录的,读盘是次要的,不过现在的刻录机多多少少有些认盘较慢、挑盘的现象,谁叫DVD论坛与联盟打架,推出了一大堆DVD刻录碟的格式(注意哪怕是RAM,也有很多不同的具体标准,麻烦),百姓遭殃。不过一般来说分-R与+R两派,刻-R好的一般+R差一些,也有+ -R都可以的,具体下来也很难说,你说某个系的+R不好吧,偏偏某些碟片好的让人吃惊,所以我也只是从整体上来说的,基本还是客观的。此外硬件来说,从低端机型的主控芯片来说,不考虑高档的少见的soc芯片,如果瑞萨的90分,那飞利浦、松下80分,NEC、MTK70分吧。从光头来说,其实前面说过了,虽然光头的重要性与主控差不多,但光头同质化多,像XBOX经常换光头,被NEC收购的三洋,与飞利浦、先锋都差不多,不过三星已经台湾某品牌的光头据说比较差劲。刻录机一般很多人喜欢讨论主控就是如此(再具体的次要些的马达之类的就不讨论了),不过什么东西看做工与表现最实际,主控与光头只是成本的一部分而已,有人说占80%是不厚道的,因为这只是报价,试问谁的家里没有“价值数千元”的软件呢!做工更重要,设计更重要,服务更重要,寿命更重要,即便是同样的主控,好的与差的差距极其明显。



现在开始具体了首先说一下刻录机的老大,就是日本的浦科特(PLEXTOR),简称PX,它的高端刻录机超级贵,上千很正常,而且好马配好鞍,浦科特挑盘,那些2元左右的盘片刻录效果可能还不如用三星的好,读盘也是D版的在某些机型上(如712)偏差,但是高档盘片非常之好。浦科特带有全面的专业测试软件与专用的刻录软件,而且盘片的测试几乎都用浦科特的刻录机为标准,有钱不大爱国人士的唯一选择,国内买高端也就只有PX可以考虑。好话说完了,浦科特近来涉足低端,也出了几款价格还可以平民级的,如740A/750A,很多人诟病说是Benq代工的,言下之意…,其实老早的顶极的712/716就是Benq代做的了。在于740/750是贴牌的,716/760之类的完全是独立研发的区别。不过浦科特虽然好,但也不是独孤求败,而且他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手段也是靠早期的一大堆高水平枪手在CD等专业网站捧的,现在很多都是元老了。作为品质,浦科特的中高端还是极好的,也是少数独立做的厂商,自从雅马哈(YAMAHA)挂了之后,勉强够的上对手只有Teac之类的了,他一般采用三洋光头中高端的产品,并且是SoC设计单一主控芯片(如716A的LC897492),对了,一如某些日产主控的习惯(主要是DVD论坛成员的小家子气),顶极的712/716由于采用三洋的最高档芯片(三洋有好多种芯片,soc的是独家最高档的)反而不支持+RW的booktype(+R与+R DL是支持的),问题不大。建议购买的话配合的盘片最好三菱以及诱电级别的。在低端,他有些懒,直接请低端做的较好的贴牌了,例如740是飞利浦设计的,750是teac设计的,所以直接买生产商的更合算。

还有就是华硕与先锋的产品,首先打破悬念,华硕与先锋在DVD上是一体的了,他们的合作很不简单,不是一般的如Sony与建兴的普通合作关系,先锋把全套技术乃至自己的光头都卖给华硕了(先锋吃权利金就很饱了), 可以认为在中国先锋的东西就是华硕的东西,不需要考虑设计属于谁了。他们在东南亚是同盟。但补充的是,他们还不是完全的同盟关系,因为销往欧美的是日本先锋本厂而不是华硕代工的,有些不同。华硕在先锋的指导下,虽然入行较短,但品质与市场份额不错,先锋的东南亚的光驱基本都是华硕代工的,成本关系,后期与包装才在大陆made in china,还有些谣言说先锋帮华硕代工、先锋自己在大陆生产(也不想想华硕自己就很大了),是不明智的。大陆的肯定是华硕的,无数的拆机对比图也明确他们是一体的,甚至某些先锋的电路板写的是华硕,可见一般。具体的来说,先锋的109(对应华硕1608P)、先锋的110(对应的华硕1608P2S),华硕的1608P2(对应先锋的少见的可能是110D吧,不普遍,以后肯定是110以上了)。现在由于110价格偏高,而且主要差距是前面提到的无聊的兼容RAM而已,不妨以109为例,是先锋的光头加上NEC的主控(D63641GM,110是D6364 5GM,但主控产地是日本,而NEC自己用的主控产地是china,奇怪),但做工还不错,少见的非短机身,重达1000g(也可能是静音材料的关系),很扎实,毫不缩水,感觉踏实极了。先锋在刻录机零售的地位还是不错的,很多人大量烧鸡就专门找先锋,口碑不错,国内尤其如此(事实上很多国内的人刻录机只知道先锋,H),读盘不错(就是NEC的主控识别盘片偏慢,但问题不大),刻录也可以,支持盘片评测(虽然有些不准),109出问题的也不多,返修低,非常坚挺、稳妥的产品,就是价格偏高一点。顺带说一下缺点吧,先锋自从108以后,很多专业用户的评价开始变差很多(反正108以前听说很好),光头技术也失去了领先地位泯然众人夷,还有很关键的是,先锋肯定是刻录-R的王者,偏好-R/RW的肯定找先锋, -R方面表现确实也非常好,台系、日系的碟片刻的都非常不错,但说到的+系列(具体前面已经说了),表现很一般,高档的日系+R还不错,普通碟片就不尽如人意(我说的是整体,个别肯定有例外的)。而且先锋的官方的固件更新慢不说,由于是DVD论坛的老大,居然不支持booktype(除了DVD+R DL),吐血,除非靠破解的固件,所以目前华硕、先锋联盟的市场份额跌到连建兴都不如的地步。再说具体的几个问题,首先110分为110CH与110xXL(110AXL米白色、BXL黑色、EXL银色),CH相对XL只是少了静音以及面板的样子(当然多了个豪华的噱头),完全没有其他的变化,有人拆机证明过,内部原料以及做工都一样。此外,国内买先锋系当然买华硕的了,华硕铺天盖地的质保点,多方便,沉浸大陆多年,服务又比先锋好的多(先锋的售后服务NEC级别而已),如果现在还有人说华硕与先锋不一样也真是哽咽了,但有人说华硕的对应先锋的CH系列是不厚道的,虽然先锋系的刷固件麻烦,首先华硕的确实可以刷先锋对应的XL系列的,其次CH与XL最大的区别就是静音(面板没多大关系吧),而华硕的是有并且标榜静音的(不稍微给华硕一点好处,怎么与先锋区别),不过先锋系的噪声不静音都很小,这点很赞。

接下来说NEC的3540、3550,用的是NEC自己的芯片与光头(D6364 5GM与SF-DB11光头),最近NEC很火,但首先要明白,除了7、8年前NEC推出过比较经典的24X光驱之后,现在的NEC虽然来势汹汹,但作为刻录机前三甲,他走得路线与三星(TSST)差不多,主要走oem,以成本低廉取胜。硬件上是自己的国产主控与三洋的光头。具体表现来说,刻盘与先锋差不多,比先锋均衡一点,-R的中规中矩,+R的比先锋好一些(简单说+ -R都可以,偏向-R,总体刻录还可以),读盘不挑碟,认盘快,可惜同样官方也不支持booktype(除了DVD+R DL,当然冒险刷破解的固件例外),固件几乎不更新,连PIE/PIF测试都不支持。很要命的是他的工厂在马来,国内只有代理,服务不大好说,而NEC又是比较容易生病的。拒绝NEC的还有个理由是他没有浦科特那么横的实力,但枪手最多最恶心了,有时候连他的短机身都能成为优点,动不动就说人家光驱短命,报废、刻录不好(建议NEC的枪手上岗培训一下口德再来),而不提及NEC自己的 PCB版做工粗糙(拆机图网上很多,很容易识别),是成本一半都不到的低端PCB面板(这种面板一般长时间负荷下寿命不长),此外他的读盘与刻录虽然有中上,不过不可能有枪手捧的那么好,有刻盘老鸟根本就54 他跑得碟片曲线。以NEC3520、3540做参考(3550虽然与3540几乎一样,毕竟现在出来还不久,不过很多NEC粉丝认为3540比3550做工好),NEC的光驱刻盘比较多的话很少体质能上年数,高负荷下老化很快。我说得这么白看来扫了NEC枪手的兴(当然不全是枪,也有无辜的,例如台湾有些同胞很喜欢,但他们是追新一族,看见新的就买,每一款使用时间都不长的),而DVD刻录国内很多高手都不熟悉(哪怕光驱其实真正关注的人也不多啊),看评测以及恶心的枪文说得还不错,短期内也看不出或者说比较不出NEC的缺点,且很多国内好事者刚买来没有出问题就到处现身说法(这些人倒不是枪手),没有经历高负荷以及时间的考验,到处煽风点火下,人云亦云,在陌生的领域,很多DIY高手难免大意了,我觉得善意提醒一下是有必要的。但如果不小心买了,调整心态,只要谨慎使用,普通的人(例如俺),刻录机使用频率还是较少的,估计除非新开马桶,以后一般一个月刻个几十张甚至才十几张而已,根本不需要很担心寿命问题,才300多的东西,哪怕1、2年坏了问题也不大,再说比BTC、三星总归好一些。只要吸取教训,明白网络并不比报刊媒体更纯洁,什么硬件也要多多调查研究啊,吃一亏,长一智。

接下来就轮到应该来说很不错但在国内很有争议的Benq光驱了,目前是dw1640、dw1650(1650只是多了一个solidburn萨利刀,用来提质的,区别不大),笨球(Benq昵称)大家都知道剥离自acer,属于少壮派,开始时经验不足,也没有先锋这么硬的靠山,在刻录机里很差,几乎快抢走BTCLJ王的宝座了,后来在16XX以后全面合作飞利浦,结成了PBDS联盟(光存储三大联盟:HLDS、TSST、PBDS),由于飞利浦本身雄厚的技术以及DVD的领袖地位,所以笨球技术进步很快,1620还骂声载道,质量偏差,一骡子臭鸡蛋。但划时代的产品1640开始确实就大不一样了,充分吸收了飞利浦技术,烧录品质稳定,不挑片,读片快而稳定, + -R通吃(+R几乎没有毛病,-R在新的固件下也不错了,进步很大,低端某部分的-R差一些,但日系-R据说品质还好),也附送了完善的民用测试功能(他的测试很不错,接近CATS了),完全支持booktype,固件更新快而全(连停产好久的822A都还更新),每次更新固件都有不小的进步,主控、光头都是全套的飞利浦技术(飞利浦PNX7860E/G/M1主控+TZA1050HL模拟芯片+飞利浦光头),寿命目前推出一段时间了,返修率较低,出问题的很少,似乎如果不是因为Benq这个招牌,理应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了,看看国内外包括台湾地区的玩家评价也确实如此。不过国人讨厌笨球,其实大家对Benq的印象不好是正常的,谁让笨球以前那么骗大家,它现在这样是自找的。狼来了喊多了,真的狼来了却没人信了。由于笨球销量大,国内很多玩家对笨球的质量记忆犹新,经常人山人海的骂三字经,每次笨球的新产品都吹得很厉害,但毕竟经验不足,失败的产品居多,这次好不容易在飞利浦的扶持下把产品终于做好了,国内的玩家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笨球的东西容易坏”等等的传言很多,不过很多人(其中有一部分笨球的枪手,但不是很多,笨球营销主要靠渠道而不是宣传,否则以前的笨球也不至于被骂得那么惨了)接触了解1640后一般都很满意,很多长刻碟的人居然也推荐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国外比较挑剔的专业论坛,毫无知名度的笨球居然榜上排名第一(国内的排名就算了,中国特色),而且他的1640就是中国生产的(少部分马来工厂,acer时代遗留的),没有因为出口更换过芯片之类的,再说,不相信他人也应该信任浦科特、飞利浦、索尼的品质,1640替他人贴牌的就有飞利浦1648、浦科特740A、Sony 810A,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厂(当然,这三家的东西完全就是一样的,内部一样,元件一样,固件互刷),他们的眼光难道会很差,不过国内居然有些人,连带浦科特都一起骂,好笑。当然,缺点就是毕竟笨球突然在飞利浦下进步神速,有些接受不了;再说Benq的做工算不上好,例如 PCB虽然还不错,但细节的皮带却很一般(表现在如果喜欢暴力关仓的,时间长了之后光驱容易打不开,需要对传送带简单打磨),看来还有进步的余地,当然也有人受不了国内的论坛的舆论压力(国外如DVDFreaks、CDRinfo倒是很多洋禁止讨论政治话题推荐,国人汗颜),而且LG、建兴、华硕的也很不错并非优势一边倒。顺便说一下,笨球的技术也有浦科特的功劳,浦科特不少刻录机就是笨球代工的(只是笨球没有设计权),此外笨球的另一路DQ60之类的是teac(蒂亚克,东芝系的)设计的,teac以长寿闻名,是大量国外烧机人的最爱(CD时代的三大名门:浦科特、雅马哈、蒂亚克),TEAC W516E=PX750A=DQ60,用的是松下芯片(MN103SA6GSJ+AN22115A),所以DQ60理应也不错,可惜一般都出口,几乎买不到,相关信息也很少,具体不详。



接下来是建兴刻录机了,建兴的东西一直都是不错的,台湾省烧友交口称赞。也许国内(大陆)很少听说建兴的刻录机,其实不然,很多厂家,闯品牌时几乎都是找建兴代的工,谁叫建兴的东西好呢!等销售上来了,就受不了建兴高昂的代工费,转而拜倒在BTC门下。举例说吧,国内的爱国者刻录机就是如此,先靠建兴代做的早期的“刻龙”打品牌,很多人反映不错,然后马上转而BTC之类代工,贪图蝇头小利,终于把自己的牌子砸了,爱国者专骗爱国者。微星的话也类似,不过微星在面子与利润之间经常翻来覆去,现在投到Benq门下(如DR16-B3就是benq代做的,DR16-F3仍是富士康代工的LJ)。刻录机中比较漂亮的当属Sony的800A吧,Sony光驱不是不好吗,不过刻录机确实不错,看看800A的评价就知道,,为sony挣足了人气,其实就是建兴的银狐狸1693S,很多买了sony的都把固件刷成建兴的(建兴有不错的测试功能),建兴的刻录、读盘一般来说不会差的,价格也很便宜啊,固件也很丰富,测试功能不错,认碟虽慢,但读片能力超强 (有人说比XX123读盘还好),刻盘也不错(也完全支持booktype,+ -R均衡),稳定性都还可以,质保一般才三包几个月他开口一年保换,虽然一年内不大容易坏,也说明建兴对的产品很有信心,应该来说是不错的。具体构成是三洋的SF-DB11光头,不过主控芯片只是MTK的(MT1828E+MT1816E)(当然MTK虽然是台湾的,也不是很差,他的刻录机芯片有Sony作后台),好在具体看做工与经验,先锋的NEC的主控芯片不是一样的吗?但做工差别多少啊,建兴不太爱打广告,但品质确实不错,很多老玩家指明要建兴的,缺点是建兴的噪声、异响控制、防尘较差,参数一般,最主要是建兴的东西口碑还好,价格实惠,可是气人的是横竖就是买不到,而网购的话不正宗的居多,有些地方乃至买800A倒比1693S便宜,可惜了。对了建兴还有一款支持RAM的165P6S,没多大意思,理睬的人不多。最近新出的1635S,与1693S差不多,硬件稍微升级为MT1888E+SF-DB15,参数只差个DL提升了一些,也不错,期待中。

此处顺便写一下Sony,Sony刻录机一般都是建兴代工的,东莞产的,之前合作很愉快,但810A改为笨球代工了,又由于代工费不便宜,好像又要弄给NEC了,不清楚。但问题是大家也知道,刻录机的代工是很正常的,一般都会爽快的承认,其实也没什么,1是因为大陆本身就是低成本竞争的世界工厂,瞒不住的,不要说拆机,就是看尺寸就猜得出来,2一般刻录机依靠oem品牌机占有绝大部分市场,所以零售他们不大关心,3.在利润丰厚的欧美市场,刻录机才几十元(欧元/美元),人家不管那么多的,而且先锋、索尼之类的品牌在欧美零售渠道服务都不错,再说价格定位与国内不同,一般而言国外的买家有自己的嗜好与粉丝,比较在乎服务了。但也有一些厂商喜欢搞小动作,老是说品控不同,材料不同之类的有的没的陈词滥调。其中以Sony最为奇怪,自从建兴承认1693s是800A的原型机(其实即使不承认,拆拆机,刷刷固件,高手们看一下进位孔就能知道),为此Sony与建兴闹别扭,然后810A开始找Benq 1640了,更奇怪的是,地球人,包括国外所有的专业评测都点名或暗示是一国的,他就偏非要说材料不同,可惜说不出哪个(也是,拆都有人拆了,瞒不住的),更搞笑的是说连光头都不一样,一个是2D、他的是3D的,先不说飞利浦的光头没有所谓3D的产品,即使有,实物对比1640型号是一模一样的,3D这么玄的概念也不知如何杜撰的,最妙的是tw有人互刷固件也可以了,大家知道,主控相同、光头不同是不可以运行同一个固件的(其实哪怕小零件有出入都不可以),否则NEC的早刷先锋的光头了,总之,同一代工,你说用的光头一个是荷兰产的,一个是大陆产的,倒还说的过去,起码物理特性一样,但一条生产线出来,才几十美刀的东西,哪可能这么多花花肠子,还3D呢,好笑。之所以举sony的例子是说明现在不诚实的宣传手法也有,主要看生产商背景,当然服务不同,面板等外观不同(sony的面板漂亮)也可能是一个关键原因。

现在轮到韩系光驱了,他们与日本的关系很不错,而且产量非常大,其中LG老早就与日立组成联盟为HLDS(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三星从DVD开始也与东芝联盟为TSST(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Corp),老实说,同室操戈,LG与三星差别很大。先说LG,还是不错的,销量包括刻录机都是世界第一(oem很多),产量遥遥领先其他对手,品质上具体来说,目前LG有4164B与4167B(4163已经停产了),日立是推出RAM的厂家,所以他的主控芯片最早支持全兼容(supermulti),而且日立的存储很有实力,例如领先的全息光盘、笔记本硬盘(不过收购自IBM的有坏道大王之称的台式机硬盘是污点),LG国际主流的4167B采用的原料绝对是好东西,例如主控是瑞萨(日立与三菱合资的很大很牛的半导体公司)的R8J32007FPV (4163B是32006)+模拟芯片R2S35002FT,光头是三洋的光头(据说是SF-HD68V),此外LG的性能也不错,除了DL其他的速度都很高,读盘很强的,刻录品质也可以,尤其是刻较好的日系的盘片时,LG的刻录机长寿的也满多的,MTBF很长,而且在出口内销的都是惠州生产的,此外,由于4163B时代据说刻-R比较差,但4167B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也算的上缺点较少的刻录机,不过缺点是刻录机与浦科特一样,很遗憾booktype中少了+RW这项,PCB做工听说一般,面板没有4163B好看,固件更新慢,而且虽然 LG中国零售很多,服务也可以,但听说没有三星那么到位。另外LG的光驱型号很多,在大陆还有低端的4164B卖,属于很奇怪的型号,官网不公开,目前主要是往中国大陆卖,欧美几乎没有,芯片也改用了松下的MN103S89FDA,光头没变,因此很多国人怀疑是低端机型(或者试验机型),虽然松下的主控也不是很差,虽然刻录国内反映据说也不错,虽然松下的东西读盘很好,虽然…,但还是推荐瑞萨的4167B,毕竟是冲着HLDS的面子买LG的。

最后剩下一些厂商可能较差,先说三星吧,凭良心说早期的三星康宝还是不错,也是他在国内率先刮起降价的旋风,但DVD三星没有技术,所以找东芝合作成立TSST,东芝的光驱产量大,而且真的不错,东芝旗下的teac更是优秀的牌子(退步中,国内不卖),可是三星与东芝的合作是非常奇怪的,理论上不可以称为联盟,他们的机种并不相同,552B、U、D皆是如此,早期的三星DVD刻录机还可以刷东芝的固件,不过现在以552B为例(其他型号的也雷同),对比日本的东芝卖的552A,主控芯片不是东芝的,而是相对便宜的MTK联发科的,差距很大, PCB的做的与东芝完全不一样,另外据说东芝用的是日系常见的三洋光头,但三星大部分机型使用自家的光头,三星的光头的质量可以算倒数的了,反正虽然在日本销售的TSST的刻录机名称型号类似,但光头、主控、 PCB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有理由相信三星是为了权利金和东芝合作(或者也可能是瓜分市场的需要),另外,三星的刻录机质量较差寿命较短,有些挑盘,但对LJ盘片的处理倒还不错,是浦科特的必要补充。此外,三星的刻录机例如552D,用的是MTK的芯片,但刚出来时候的固件居然不支持booktype,连基本的+R DL的booktype都不支持,研发精神令人敬佩。好了,还有些不值一提的如NU(广明)、 BTC、宇极(仁宝)、建基、可能比三星还差吧,主要是这些台系的研发跟不上,例如宇极有的产品是三洋的,BTC是MTK的,建基是NEC的,广明也是飞利浦系的,但还是不行,他们代工的国内oem产品很多,小心为上。

终于写完了,写了好久啊,基本上是本人吃亏的经验已及喜欢DIY的朋友的总结,也汲取了网上的可以信任的高手的非枪手的一些看法,总归只是一家之言而已,不过起码比那些鼓吹一分钱一分货,所有的刻录机都差不多的浆糊派,或者不要脸的骂尽其他品牌的枪手,天花乱坠、实事不求是的评测,更或者好为人师的经验不多的菜文好一些,当然后期修正时,对123公正的多了,只是指出质量普通档次,价格服务不实惠而已。也有朋友认为是NEC的东西确实不好,但枪手是不是真的这么多,我太敏感了?我把他带去CD里找枪手,正好碰到一个######枪手拙劣的表演,给你们看看:
1.这个家伙先是吹见过太多1640短命拉,而NEC的XXX。真是好笑,1640得到这么多专业厂商以及国外的认可,质量真的会这么差,而且1640还算新出的产品,半年而已,即便是BTC级别也不可能这么差,这么快就有”太多”的短命的,注意,在拥有十二万主题贴的CD里也只有2篇指责1640硬件不爽的,但在NEC的分板块,才翻了3页就看到一大堆牢骚贴,说1640短命一个反而侧面说明1640的刻录没有明显瑕疵,否则也不需要弄短命(而不是刻录品质)这种摸不着的东西来暗箭伤人了。((可惜的很啊,NEC经常牛B吹爆了,前几个月出来一个NEC3540居然可以刻5000张碟的神话(后来的版本他改成了3520,也是啊,3540当初他吹这个牛时候才出来1年不到,那个时候刻录碟基本上是4X、8X,如果经常刻碟的,如数据备份,可能速度更低,想想看,全天24小时开工,也要刻上50天,可惜这个呆B马上把帖子改成3520已经来不及了),好多网友愤怒了,更有个大网站负责备份的(刻盘的量超多的)的倒是出来现身说法,他的3520两个早都挂点了,而LG的4163B却好好的。其实如果不是有那个吹得过分的牛皮,我还没留意NEC的居然这么差,当然印象也变得很恶劣了))


2.由于支持NEC的实在不多,为了旁敲侧击,他又说“我认识的LG的代理自己用px的”,这倒没话说,不过他工作太勤奋了,马上又见到这个ID又在其他帖子吹“三星的代理自己用px的”,XXX,我忍不住问他NEC的代理用的是什么的啊?
3. 无巧不成书,由于CD毕竟是专业论坛,说LG、笨球的刻录、读盘有问题的话马上就会被拆穿西洋镜,可是在某人气较旺的下载论坛(这种论坛懂硬件的人毕竟不多,其实只要不是专业存储论坛,哪怕太平洋这类的硬件论坛,光存储也很有限),又看到有人说“NEC不单性能上优秀,兼容也很出色”而评价很好的笨球“看似老大哥, 却往往叫人失望,其认盘…,刻录能力更是…”,这还只算不要脸的吹牛;后面的“NEC也算是国产产品、技术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全面支持booktype”,那就是扯蛋了,然后这种人不忘煽动情绪“相信国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等着看钱包泪流不止”,大家看看,如果不懂刻录机的话十个有九个挂掉。

这个还算明显的,最多是菜鸟级别的枪手,举一个不明显的,例如在论坛上看到有个家伙攻击他人,说“显然应该买NEC、先锋、浦科特之类质量很好的光驱”,乍看没什么啊,顶多算的上只是有些不懂而已,而且他说得先锋、PX确实质量较好,他只是偷梁换柱,或者叫买二送一比较合适,没什么,我也没留意,但下次去看就发现有个跟他ID注册时间很近的家伙马上附和“是啊,我X月买的NEC XXX,至今已经XX张…,听说新出的3550据XX报说才XXX元,而且送XX”,那个时候我还没意识到他们是双簧枪手,很不巧,我忽然灵感他既然已经有刻录机了,如果不是diyer的话,谁去关注价格,而且就是报价,还抬出个XX报说,感觉很虚伪的样子,而且送的是水壶之类的无关紧要东西居然还记得这么清晰,语言这么丰富。我试着搜索该板块所有主题带刻录机关键字的帖子,发现他们的是相当的敬业,每次都踊跃发言。而不关刻录机的,基本上没看见过(随便翻了几页,都没他们的言论),至于他们对刻录机的言论,也就是哄骗,告诉你“钱包流泪”、“深刻教训”、“坏了几台”,自己的“产量...评价...技术...使用...”,与上面的那个枪手差不多。

这还只是普通级别的,水平更高的,可以自问自答,例如枪手发个投诉贴,说华硕的、笨球的质量差(当然,会捡一些过时的,并且确实有某些批次较差的型号),服务不好,维修了XX次,刻的碟飞了XX,再找个马甲帮腔,“验证”前面所说的话,于是群情激... ...,真是的,坏了就坏了,谁没有坏过东西,华硕的主板、金钻的盒装硬盘照样碰到过坏的,三星、NEC之类的更是多如牛毛,没见过属于易耗品的刻录机坏了都这么喜欢发泄的,目的不说大家也知道了。

对了,我们也不必过分责怪枪手,他们也是混口饭吃,只是帮凶,厂商才是元凶,可能是枪手们学习不好(老师说:不好好学习,只能当枪手),只能违心吧,这个世界谁不是昧着良心做事的。还有趣的事,发现他们枪手之间倒是有默契,只有有其他的枪手来了,一般不会互相攻击,例如NEC的对先锋的只是一个劲的互相吹牛。

有时候觉得NEC把售后质量搞好些比花花肠子好的多,当然国内的有些买了NEC的心理不够冷静也是问题,路线如下:
1.听信NEC的好,性价比高,实惠…,买了NEC;
2.买回来后,由于一般用户刻录任务很少的,而且基本上不会测PIE/PIF之类的(NEC也没有这个功能),只要能刻录,没问题,读盘ok,就是很好的了,心里暗爽,觉得买对了。
3.在论坛看到枪文鼓吹或者有人咨询刻录机时,挺身而出,现身说法,好,很好,用的好好的…(其实什么叫好他自己也不知道),于是下一个受害者诞生了。
4.如果是刻录较多的或者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发现吃亏了,暗自抹泪。

我的同学的弟弟就是如此(当初我对刻录机不熟,自己的那个三星刻录机都没坏)听说了NEC从3520以后要转到大陆生产了的谣言(其实产地的原因太次要了,而且马来的反而产品售后麻烦,但是卑鄙的NEC当初利用大家以为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阴暗心理下的毒手),而那个时候运气也实在不好,笨球的1640才出,LG的4163B在-R刻录偏差,建兴难买,华硕的不喜欢(他的华硕主板修理过),所以放血立即买了一台3520,用的不错,有时候还在聊天吹吹牛,BS践踏我的三星是LJ。但等他到了暑假,终于可以”彻底解放”的时候,发现刻录机不行了,虽然还可以刻盘,但他刻的柯南柯北之类的在他同学的电脑上经常”奇偶校验错误”甚至”未格式化”,简单说老化不行了,带到人家建兴的刻录机上一测PIE/PIF,高的惊人,好在他早先刚买时刻的一堆碟还不错,后来他干脆挥泪把3520改成易驱玩StarForce加密的幻想三国志2了。艾,不知道国内还有多少的受害者(当然,可能也是RPWT, NEC还是可以过得去的,只是不实惠不耐用而已)。不过其他品牌也有枪手,最搞笑的是飞利浦的某枪手可爱的1B,注册了6个马甲(据说是20个,反正删了又来),每次都6个回帖以相同的言论狂轰烂炸,经常看的都吐了,不过起码他的人品还可以,不会攻击其他品牌,只是傻乎乎的一个劲的暗示飞利浦的便宜,自己的也在用,另一个ID双簧说自己的单位也在用之类的。最后这个枪手的几个帐号的IP地址被确认是同一个地方来而咔嚓了。



写着写着,本来论述刻录机的变成揭露枪手的了,也是啊,越是大家不熟悉的越是枪手密集,试问即使是多年经验配机无数的DIYER,真正有多少敢说自己懂一点光驱的,更何况由于经济原因刻录机国内普及也是这两年开始的,我也是越了解刻录机越觉得可恶。其实其他硬件也是如此,譬如电源吧,哪怕你是Sempron的主机(撇开显卡差异、超频,主机耗电是Sempron<<axx 3X00=赛扬D<<<P4),人家都巴不得你用全汉、航嘉之类的高功率电源,经常看见才4000块的基于几乎可以说不耗电的Sempron的主机不买实惠的品牌机箱附带的电源套装,而单独买电源,结果机箱电源这一项加起来花费起码在300以上就一大堆;至于其实耗电还可以的如3000+更是阔绰的3百以上的电源几箩筐(在显卡没超过GT级别时);还有其他的,例如优派、飞利浦的显示器,七彩虹、影驰的显卡,日立的台式机硬盘,映泰、昂达的主板,索尼、三星的数码相机,九州风神的扇子等等等等,更是数不胜数。只是这些硬件一般来说不大容易骗的倒人,你说XX是一线品牌的,冷笑的一大堆,不过刻录机了解的人偏少比较难搞而已,对了,最近我想买手机就被烦死了,买西门子,枪手说一天充几次电,买飞利浦,又说不稳定,服务不好,反正就是要骗我买索爱,郁闷。

对了,最为打击枪手的总结,我认为是质量越差,销量越小,退步越大,性格越阴,品牌越新,花头越多的厂商居多,日本人果然是善于学习的民族,我认为刻录机枪手的排行是NEC>>>先锋>笨球=浦科特>飞利浦=三星吧(浦科特现在品牌打响了,枪手很少了)。其实我也很鄙视,他们就不会把精力多花在做工上,多花在销售上,把做工弄象样一点、耐用一点,工厂搬大陆来,服务好一点,针对国内固件也更新一下,不要老是靠买通评测、雇佣枪手来打天下,中国人确实不是那么好骗的。也是啊,NEC就像国产的本田轿车,什么指标都是一流的,产量也是很大,而且宣传铺天盖地,汽车论坛里吹嘘本田的大有人在,其实开了才知道也不过如此,即便是最得意的耗油量,听我开出租车的族兄说,在我们的路况而言,省油的也没有标称那么夸张,即使对比他的桑塔纳也好不到哪里去。谈到汽车最主要的安全性能,我是没有那种实力与胆量去撞卡车的(网上的图片是有,但可能是禁止讨论政治话题PS的),不过在某次接新娘子回门(习俗),放放小爆仗,居然把本田外壳砸了两个小洞,质量可想而知,而且本田的相比国际款式缩水不说(还吹嘘为国内定制的),零件只换不修,价格绝对的“公道”。当然我不是民族主义者,发展才是硬道理,日本有很多优秀的产品值得购买,例如夏普的液晶,艺卓的专显,索尼的摄像机、佳能的照相机,理光的光印,三洋的电池,太诱的碟片………

单单刻录机就废话这么多,艾,就到这里了,以上只是个人无聊透顶的言论(发现自己真的很无聊),不作参考,至于我为什么比普通玩家多了解一些,可能是属于天生属于好奇心很重、动手能力偏强的老硬件爱好者吧。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由于光驱的时效性,更新换代很快,请注意爬此文时是在05年11月底,以后如何请自己顺藤摸瓜,期望达到一点点的授人以渔的效果)。

一个世界 发表于 2008-5-17 11:28:13

小技巧,让刻录机延长寿命

一、灰尘无孔不入 勤清理是关键
  这个问题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灰尘无孔不入的环境中,因此时刻保持刻录机的清洁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一点不仅仅是对刻录机,对于所有的光驱产品来说也同样重要。不过由于刻录机具有将数据写入光盘的功能,因而其本身的清洁程度就显得愈发重要。如果在光头上存在有灰尘的话,那么刻录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增加,所以我们还要记住一定不要频繁的将刻录机的托盘长时间暴露在外,以免灰尘进入刻录机内部。对于吸引入光驱的话,对电脑所在的环境要求会更高一些。如果灰尘等微粒进入了刻录机内,在进行刻录时,灰尘很容易被吸附到高速旋转的盘片上,如果灰尘又恰好和刻录机的支附平台接触时,很有可能在光盘上留下或长或短的划痕,从而影响到光盘的刻录质量,甚至使盘片报废(也就是飞盘)。如果微粒与光头发生接触,还有可能损坏到光头,最终损坏到刻录机本身,因此在日常对刻录机内部进行一定的清洁工作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进行刻录之前。比如可以用专用棉签来进行清扫。千万不要忽视这个工作,如果保养得好的话,刻录机的使用寿命是可以大大延长的。

二、让DVD-ROM/刻录机各尽其责
  如果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尽量会配有双光驱,即一台刻录机和一台DVD-ROM。这样尽可能避免让刻录机做一些读盘方面的工作,也让DVD-ROM的功能得到完全地发挥。毕竟就算目前刻录机已经是全容,也还是不能取代DVD-ROM在碟友心中的地位。而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刻录机专注于刻录工作,大大降低了刻录机的使用率,其寿命的提高就是必然的事情了。对于刻录机来说,盘片的质量对其使用寿命的长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如果您平常所选择的大部分都是市场中那些廉价的劣质盘片,那么刻录机在工作的时候必定会有一些吃力,从而会造成刻录机的过度“疲劳”。

三、劣质盘片尽量不要买
  虽然目前多个厂商推出了诸如自动学习的“萨利刀”技术、增强型写入策略智能判别技术等等,但终究是一些应急措施,对于刻录机本身并没有太大好处,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购买一些质量较好的盘片。毕竟盘片多用于保存数据或文件之类的,盘片的品质直接影响到保存的时间和信息的安全,小小的投资还是要看得长远些。

四、防止刻录机“中暑”
  马上就要进入7月份了,也是夏季中最热的时段之一,我们要防暑之时,刻录机也同样不能忽视降温的问题。凡是用过刻录机的朋友肯定都会知道,在一张光盘刻录完成之后从刻录机中取出的时候,光盘都是略微发热的,而如果连续刻录数张盘之后,刻录机以及刻录出来的盘片摸起来都会有些烫手,这时我们就应该让它休息一会。

五、机箱内的空间设计很重要
  对于电脑配件来说,高温都不是一件什么好的事情,CPU、硬盘是这样,刻录机自然也是不例外的,所以大家尽量不要让刻录机不间断的连续进行刻录工作时间过长,在工作过程当中时不时地让刻录机“休息”一下是绝对有好处的。 因为笔者曾经在横向测试盘片的时候,某款刻录机连续10几个小时不停地进行测试,导致温度过高而停止工作。虽然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大多数朋友身上,但还是值得注意一下。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之 硬件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