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音箱正确摆放音效提升听得见
笔者的一个朋友向笔者抱怨一件事:新买了一台2.0音箱,往房间里一摆就放起了喜欢的音乐,可是怎么听都觉得声音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笔者实地一看,原来是音箱在摆放上出了问题,可别小看了2.0音箱的摆放问题,也就这很多人不当一回事的问题却对音箱的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音箱与环境的关系
音箱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对声场表现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通常,音箱离后墙较远,重现现场的逼真度较强;若音箱过于靠近后墙时,就容易破坏音色平衡度,就不容易营造出真实的声场表现。另外,箱体距离后墙的多少,也要视具体音箱而定。有些音箱靠近墙壁时可明显增强重低音,使音乐更有力度和量感,远离墙壁时音乐就显得淡薄。但如果箱体与墙壁的距离太近,声音会变得又厚又重,过犹不及。根据一些音响发烧友的经验,欲取得最佳低频响应,音箱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应是房间长度的1/3左右(图1),当低音效果不明显时,可以试一试改为长度1/5。
http://www.cbifamily.com/digi/digitopic/h000/h13/img200801071719040.jpg
●图1 音箱与后墙之间的距离 对于低音质感不足的音箱,不妨借助墙壁来提升其低音效果。但朋友的这款三诺N-35G音箱倒相孔位于机箱背面,因此不宜靠墙面太近。
听者与音箱的关系
要想听到好声音,聆听者应在音箱的正前方,距离应比左右两只音箱的距离大些。美国音响杂志《The Absolute Sound》的创办人哈里·皮尔森先生总结出一个“三分一公式”摆放法(图2),这里我们就以朋友的三诺N-35G音箱为例。图中L、R、P三点分别表示左右N-35G音箱和聆听者,L、R、P三点大致应成等腰三角形,L、R两点之间距离以1m~1.5m为下限,因房间和具体情况而异;d距离应大于L、R距离,聆听位置离其后墙面的距离h至少应当大于0.6m,而且h值应当大于g值。L、R与两侧墙壁距离至少大于0.5m。如果你的音箱是放在电脑桌上,也应该遵循这个摆法(图3)。不过应当将音箱稍稍上仰或者靠桌边摆放,以避免反射声。
http://www.cbifamily.com/digi/digitopic/h000/h13/img200801071719041.jpg
http://www.cbifamily.com/digi/digitopic/h000/h13/img200801071719042.jpg
●图2 “三分一公式”摆放法示意图http://www.cbifamily.com/digi/digitopic/h000/h13/img200801071719043.jpg
●图3 在电脑桌上摆放音箱也应当遵循“三分一公式”摆法 音箱摆放的高度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因为音箱的高度会影响到音色的平衡,改变音箱高度会影响到中音和高音,当人耳与音箱的高音单元在同一高度时,音色最好。一般来说,如果聆听者采取坐着聆听音乐,音箱高音单元应当距地面0.8~1.2米左右(图4),可以配合聆听者耳朵的高度。
http://www.cbifamily.com/digi/digitopic/h000/h13/img200801071719044.jpg
●图4 2.0音箱摆放的高度 为了尽量避免桌面的反射声同时又要解决音箱高度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音箱架来帮忙。
http://www.cbifamily.com/digi/digitopic/h000/h13/img200801071719045.jpg
音箱架 通常,人们习惯于将左右音箱平行摆放,即让两音箱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各在一个平面上。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左右音箱的夹角来改变放音效果(图5)。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较好的聆听位置是聆听者处于近似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处,当音箱内斜时,聆听者可以得到更多的高音频信息。虽然改变夹角能声场更明显,立体感更强,但是调节角度应当适量,左右角度应当相同。但是,房间内部结构不可能左右对称,影响声波的物品也不可能完全左右平衡,因此恰当的角度需要多次调整以自己的听感为准。
http://www.cbifamily.com/digi/digitopic/h000/h13/img200801071719046.jpg
●图5 2.0音箱之间的夹角2.0音箱摆放实战 朋友的房间可以近似地看成一个正方形。这类房间容易谐振,应当尽力改善房间的吸声条件。
首先以房间对角线为对称轴将N-35G音箱放置在靠近一个边角的地方,音箱摆放的高度和内倾角按上述的方法操作。这样当我们坐在中轴线1/3处(听音区)便能享受到天籁之音啦(图6)。
http://www.cbifamily.com/digi/digitopic/h000/h13/img200801071719047.jpg
●图6 正方形房间的摆放我们可以通过能给四周墙壁挂起壁毯或者窗帘等改善房间的吸声效果。
呵呵,俺还是喜欢5.1 学习了多谢LZ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