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D电影综述:用两只眼睛看IMAX的世界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039568771c8b4c994fee45zbikuRt6BE.jpg
原理:两只眼睛的奥秘
两只眼睛看世界?这话听来有些奇怪。难道我们每天不都如此吗?没错。不过,你可曾想过,当你走进电影院或是打开影碟机时,你其实仅仅使用了一只眼睛呢?
这要从人的视觉原理说起。当看物体时,因为两只眼睛的角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说,左眼看到物体的左侧面较多,右眼看到物体的右侧面较多。这两个不同的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可是,通常电影中的画面,都是用“一只眼睛”拍摄的——你什么时候见过长成望远镜那模样的摄影机或者照相机呢?所以,立体感当然就相去甚远。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39f1f845cbb1658c5f2cJEyjmfusoiqV.jpg
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妨请诸位做个小实验:闭上一只眼睛,在眼前大约30厘米处举起双手的食指,然后向中间缓缓靠近,你会发现,当你的眼睛告诉你自己的手指已经碰到一起时,其实它们并没有!如果还不相信,就换一只眼睛再做一次吧!
这就是缺乏立体感导致的判断误差。所以造物主才会赐予我们两只眼睛——否则,难道是为了有备无患?
当人类发明照相机,继而又发明电影时,大家的想法很简单:纪录并再现眼睛所看到的现实。虽然,当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把世界上最早一部电影《火车进站》放映给观众时,不少观众被迎面驶来的火车吓得逃离座位。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东西跟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难怪美国人后来就给电影起了另外一个诨名——“moving picture”,干脆简略说成“movie”,意思就是“移动的画”——它只是画而已,从本质上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有差异和距离感。这也成为安德烈-巴赞等电影学家在构筑自己理论时的主要出发点之一。
但是电影人和发明家们跃跃欲试——既然原理大家都明白,何不设法让我们用“两只眼睛看电影”呢?“3D电影”这个概念很快便浮现出来(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所述“3D电影”,即“立体电影”,并非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制作的3D动画片)。19世纪末,英国电影工业的先驱威廉-弗莱斯-格林(William Friese-Greene)就提出了关于3D电影的设想:在银幕上同时放映两个画面,观众通过眼镜来获得立体感。可惜由于对机械的要求太高,无法做实际运用。
3D电影发展到今天,遵循的依然是这个基本原理。一般来讲,3D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然后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并将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
仅仅这样还不够。此时你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的像。这时要借助光学原理,在放映机前面安装偏光设备,改变光射出时光波的振动方式。当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时,配合专用的立体眼镜,人的每只眼睛就只能看到相应一侧的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用这种方法“欺骗”我们的大脑后,你就会得到立体感很强的图像。
观看立体电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无法用语言描述。想象一下,当长着獠牙的怪兽冲破银幕向你扑来,当射出的子弹仿佛直冲你的脑门……这绝对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历史:技术腾飞之路
3D电影的探索之路起步很早。继弗莱斯-格林之后,1900年,弗雷德里克-尤金-艾夫斯(Frederick Eugene Ives)为他的立体摄影机注册了专利。这套装置的核心部件是两只距离约4.5厘米的镜头。到了1915年,埃德温-波特(Edwin S. Porter,他是著名的早期电影《火车大盗》的导演)和威廉-瓦德尔(William E. Waddell)在纽约一家剧院测试了他们的3D电影放映装置——不过只有一名观众,他总共观看了三组画面。可是,他们的发明依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
1922年9月27日,第一部3D电影在洛杉矶上映。影片来自制片人哈利-法拉尔(Harry K. Fairall)和摄影师罗伯特-埃尔德(Robert F. Elder)。他们使用的方法是用红-绿两种颜色来放映两部摄影机拍到的图像,观众则通过左右镜片分别为红-绿色的眼镜来观看。不过很可惜,据《纽约时报》的评论反映,人们根本看不清楚,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到了1936年,埃德温-兰德(Edwin H. Land)发明了偏光膜技术——“Polaroid J Sheet”。当光线透过偏光膜时,光波的振动方式会改变。和许多阴差阳错的发明一样,起初他只想用它来避免汽车头灯过于刺眼,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技术对3D电影有多么关键。顺便说一句,这位先生也是大名鼎鼎的“拍立得”(或者叫宝丽来)公司的创始人。那些可以立即冲洗出胶片的神奇相机,就是他发明并用“Polaroid”来命名的。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22deb152e5c2c037ce1cn4SQROFsSHN5.jpg
Edwin H. Land
偏光膜极大地推动了3D电影的发展,时至今日依然是3D电影技术的基础。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无数人的努力终于使得这项技术开始成熟,并引起米高梅、华纳等大制片商的兴趣。1953年4月,两部里程碑式的3D电影问世了——分别是哥伦比亚公司的《黑衣人》和华纳的《恐怖蜡像馆》——对于它们在半个世纪后的翻拍作品,大家一定很熟悉吧?
尤其是《恐怖蜡像馆》,它也是第一部让观众体验到立体声的电影。这部电影还捧红了文森特-普莱斯(Vincent Price),他后来出演了一系列恐怖片,并且大多为3D电影,故此同时赢得了“恐怖明星”和“3D之王”两个雅号。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85bded86c9f895edb2e0PNAgCp9yLo91.jpg
恐怖蜡像馆
这两部电影标志着3D电影正式进入主流观众视野。很快,迪斯尼、福克斯等公司紧追而上。3D西部片、3D科幻片一部接一部问世。有些片子仅用两个星期拍成,而且制作者没有经验、经费也短缺,画面非常简陋,但观众照样买账。足见当时人们对这种新鲜事物的热情。
不过好景不长,这股热潮只持续了一个暑期档便逐渐消退。因为3D电影对放映条件的要求十分苛刻。它们必须使用银色的银幕以更好的反射光线。但当时技术的不过关造成角度比较偏的观众根本看不清楚。而且,两块银幕、两个放映员必须严格同步,哪怕只差一点也会让画面模糊一片,观众头晕眼花。而电影公司为了捞钱,往往忽略掉这些负面因素。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7058651a01fd71de886dFiXgQF34Xjyl.jpg
《这位是大明星》
到1955年,最后一部以这种方式拍摄和放映的3D电影结束了放映。这个短暂的黄金期至此结束。有趣的是,即便是这部片子,票房也相当不错。
直到1970年,一种全新的技术——Stereovision出现了。发明人是导演兼发明家阿兰-西里芬特(Allan Silliphant)和他的同伴克里斯-戈登(Chris Gordon)。这种技术可以把两套图像交替地印在一套普通35毫米电影胶片上,使用一台特制的放映机就可以放映出来。这就大大降低了放映难度。不过,没想到这种技术的首次运用居然是拍色情片。该片名叫《空姐》(The Stewardesses),投资不过10万美元,竟在整个北美狂收2700万票房(放到现在约相当于一亿美元以上)!本片也成为史上最成功的3D电影之一,即便放在整个影史中比较,它也是低成本高收益的代表电影之一。
从此,3D电影的放映方式基本被固定下来。放映机以48帧/秒(通常速度的两倍)的速度同时放映左右两只眼睛看到的画面,两套胶片同时开始转动,而放映镜头前则加上一个周期转动的遮光板。于是两种画面实际上是交替出现的,但由于转速快不易被察觉。
人类想象力的遨游
19世纪是人类想象力的黄金年代,那个时候,科技虽有长足进步,但是人们对于世界的了解还并不充分。人类凭借着冒险精神完成了几大洲的探 险,但是永远不知足的我们,更想雄心勃勃的征服那些能力所不能及的、更加神秘的领域。于是,想象的力量就这样插上了翅膀。不论是地心、月球、还是海底,都成了我们神游之太虚幻境。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0409225305a389c36f54PVszWO4wMEoU.jpg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fcfb8dd5a4d52f1cc634ieYrsRBuw9hK.jpg
《地心游记3D》版
这是绝无仅有的岁月,人类最后的精神狂欢。之后,我们征服了广阔的领域,终于发现,月球不过是光秃的荒漠、而海底不过是蓝色的深渊,都空无一物。人类用蜡制成的想象力的翅膀,因为太接近真理而被融化殆尽。
这个时代成就了儒勒-凡尔纳,而凡尔纳也创造了这个时代。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学幻想小说作家,一生创作了近80部长篇科幻小说,是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者。这部充满传奇和幻想色彩的《地心游记》发表于1864年,虽不是他最为成熟的作品,但是其无拘无束的风格广受推崇,小说一出版立即就风靡世界。《地心游记》讲的是一个坚定果敢、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探险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阿克赛和向导汉恩斯,按照前人的指引,从火山口来到地心,经过整整3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地心是个神秘的异域之邦,作者把自己掌握的最前沿的自然科学知识,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情节及对人物刻画上,使之既有现实主义的描写,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就是这种知识性、科学性和幻想性的统一,使得《地心游记》直到现在还充满了魅力,虽然我们都已经知道,地球的中心不过是滚烫的岩浆,而霸王龙之类的动物早已灭绝,不可能生存其中。
3D新卖点
电影从根本上来说,并不仅仅是形式的艺术,技术的革新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而对于新事物数字3D电影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好莱坞那些迫切期待赚钱的大老板也应该充分考虑到:3D固然是个很好的噱头,并且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票房,但另一方面,影片题材的选择和电影本身的质量也影响着它最终的收益。所以,对于《地心游记3D》来说,它有两大卖点: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0409225305a389c36f54PVszWO4wMEoU.jpg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fcfb8dd5a4d52f1cc634ieYrsRBuw9hK.jpg
《地心游记3D》版
首先 当然是数字3D电影的引人噱头。3D电影完全按照人的视觉原理,将银幕上本来平面的影像立体起来,距离的纵深感震撼人心,尤其适宜冒险类电影。而好莱坞近几年也确实吃到了数字3D电影的甜头。去年,青少年偶像米莉-塞勒斯以她在电视剧中饰演的角色汉娜-蒙塔娜的名义,进行了一场世界巡回演唱会,之后,迪斯尼将它制作成3D版本电影《两全其美世界巡回演唱会》在影院公映。如果按常理推断,演唱会既然已经看过,而影院的效果又不能与演唱会现场的激情相提并论,怎么说电影的票房也不会太过突出,甚至迪斯尼都将电影当作试水之作,首映的银幕数很是有限,并且早就放出话来,电影只公映一周。但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周末三天收入票房2900万美元,荣登一周票房冠军。该片创造的纪录还不止于此,本片也是2008年G级(大众级)影片票房收入第一名、首映规模千家以下影院中的票房第一。在这个橄榄球超级杯冠军赛的开赛周,将美国人从自家的电视前面拽起来,去电影院欣赏电影,更委实不易。当然,接下来就是迪尼斯延长放映时间、扩大放映规模,而《两全其美世界巡回演唱会》的票房更是节节攀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青少年消费能力惊人,3D电影的刺激度新鲜度绝对是非凡的。
《地心游记3D》在某些方面与《两全其美世界巡回演唱会》有些相似。他们同样是将消费群体锁定为青少年,将3D电影的真实刺激感当作电影的终极噱头。如果《地心游记3D》能好好把握这一点,相信它的票房潜力是巨大的。而讨论电影的票房,就不能不提直接影响它的因素——影片的放映规模。数字3D电影在放映银幕数上,肯定比不得普通电影,毕竟3D影院的高科技设备不是哪里都具备的(全美国大概有850家3D影院,比起普通大片动辄三、四千的开画数,这真是算少的),这在一方面会影响电影的一部分票房。但另一方面,3D电影的平均票价要高于普通影院(甚至高出一倍),这无疑是电影公司收回成本的法宝。
其次 从题材的角度讲,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无疑是非常适合的3D电影的题材。首先是凡尔纳的原著为电影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发挥。而异域冒险题材一直是最受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喜爱的题材,小说造就的广泛的读者群体都是电影的潜观众。而身处19世纪的儒勒-凡尔纳,虽然想象力遨游四海,但是毕竟还是受到了时代的限制,所以书中出现的那些奇境,大多数都是现实变形的产物——比如霸王龙、超大号的食肉植物等等。这样无疑使电影在制作方面轻松了很多,导演可以偷懒地将这些原型逐个复原(以现代的技术绝对是有保证的),轻松且避免了读者发出“不忠实于原著”的反对声。
当然,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3D电影来说,《地心游记3D》还只是牛刀小试。不论是从电影的拍摄规模、宣传力度,或者是特技效果等等方面,本片都算不上一部一流的作品(看看各大公司近两年内的拍片计划,那些才是真正的大片呢)。这是制片公司对市场的进一步试探,所以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而最后的效果如何,还得等电影上映时才能见分晓。
稳妥的阵容
《地心游记3D》的演员阵容也透着小心、谨慎的味道。本片中唯一的大明星就是因《木乃伊》系列走红的布兰登-弗莱瑟。对于冒险电影的爱好者来说,他还算有些号召力。但是,弗莱瑟的影片路线摇摆不定,《木乃伊》之后就再无像样的作品问世。尤其是那部愚蠢的《蹦蹦猴》几乎毁了弗莱瑟的表演生涯,这位本应该前途无量的男演员,从那时起就逐渐隐匿于二流阵营中。但另一方面,制作方对布兰登-弗莱瑟的选择还是有些道理的,毕竟《木乃伊3》即将公映,势必会大幅提升弗莱瑟的人气,而《地心游记3D》好似搭了《木乃伊3》的车,免费的宣传何乐而不为。而本片的导演艾瑞克-布莱维,视觉效果特效师出身,《珍珠港》、《黑衣人》等等名片都出自他手,虽然执导电影尚属首次,但对这样一部以视觉效果奇观取胜的影片来说,艾瑞克-布莱维也是合适的人选。
人们的好奇心是电影吸引人的秘密所在,也是影片票房最原始的驱动力。用这句话来总结3D电影、总结《地心游记3D》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203cc23f0e046e0e5232ZTnYqRw9o5x6.jpg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e85c00072af66645542864yERAc9IHPK.jpg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099fe358cdbdfd6c8fa3jK8gAYlRuflw.jpg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e9eb84bc4820242e7bcdXX5FruZHlEu4.jpg
《深海幽灵》
3D电影的今天--IMAX:更大、更清、更震撼
进入80年代之后,3D电影的制作技术日臻成熟。当时,适逢一种新的放映技术——IMAX问世。3D电影有了更宽广壮观的舞台。IMAX的英文原意就是“图像最大化”,采用特殊的70毫米胶片,而一般的电影胶片仅为35毫米,前者的感光面积是后者的10倍,显然画面的清晰度不可同日而语。在放映时,6、7层楼高的巨大银幕,震撼听觉的六声道音响,不由让人忘掉一切身外之物,用每个毛孔去感受电影强烈的声光效果。
如果用IMAX系统放映一部3D电影,效果可想而知。1995年,第一部有情节的IMAX 3D电影《勇气之翼》(Wings of Courage)问世,导演是后来拍摄过《兵临城下》的法国人让-雅克-阿诺。这部长45分钟的电影,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原著——除了《小王子》之外,他结合自己经历创作的一系列以飞行员为题材的小说也很著名,这部电影便改编自他的名篇《夜航》,讲述一名航空邮件飞行员在一次夜间飞行时遇险的故事,剧情很简单,但却非常感人。仿佛被带往云端、穿过暴雨的观影体验,让观众切身体会到主人公的勇气,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3D电影的今天--“游乐场”电影
整个80年代,3D电影的发展迅速。制片商们纷纷把它当成包装影片的妙方。于是,涌现出不少打着“3D”旗号的名片续集或者衍生物。比如《大白鲨》就在1983年推出了3D电影《大白鲨:3D》。影片的情节简直可以用滑稽来形容,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鲨鱼的尺寸是在《大白鲨》及其所有续集中最大的。所以,“3D”是人们观看它的唯一理由。毕竟即便再平庸粗糙的画面,变成立体时给人们带来的刺激也值得尝试。影片的主演是当时还很年轻的丹尼斯-奎德,多年后他回忆起这部烂片时,居然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他说:“我演过第几部《大白鲨》来着?”
这也是大多数3D电影的状况:续集、噱头、情节和制作水准一团糟。似乎制片商更满足于把“3D”当成一种促销手段,并不打算真正投入精力。对观众来说,一部3D电影能让人津津乐道的仅仅是新奇感而已。当然,3D电影特殊的拍摄方式,决定了它的镜头语言不可能太复杂,场景和特效也很难过于精致。而且,立体效果也并不尽善尽美,长时间观看眼睛总会吃不消——人们称之为“3D 头痛”。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3D电影处在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无论评论家、媒体、制作者还是观众,没人真的拿它当作一部电影,似乎游乐场比电影院更适合它。
数字时代先锋:詹姆斯-卡梅隆
这种瓶颈状态急需新的技术革新来打破,更需要有人肯花心思制作精良的3D电影。2003年,自《泰坦尼克》后便偃旗息鼓的詹姆斯-卡梅隆出人意料地推出一部纪录片新作——《深渊幽灵》(Ghosts of the Abyss)。这部影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为它既是卡梅隆个人对泰坦尼克号的探险实录,又包括了对当年影片制作过程的许多回顾和揭秘。酷爱冒险的卡梅隆这次借助昂贵而先进的设备,亲自下潜到海底的沉船遗骸,带回许多新奇而珍贵的画面。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efef7b7e208dc321181aA4pBFmRDfsHN.jpg
GhostsIMAX
另外一个原因是,本片是一部3D电影,而且采用了数字摄影(DV)等先进技术,为3D电影开辟出一条新路。
暂时抛开这些枯燥的名词吧!只有当你置身于巨大的IMAX银幕前,才能完全体会这部电影的魅力。只有当你随着镜头潜入深邃黑暗的海底,眼前突然出现巨大冰冷的钢铁沉船时,才能理解影片拍摄者的感受。
卡梅隆本人参与了3D摄影机的设计。他后来曾介绍说,拍摄使用的是索尼生产的HDW-F900高清数字摄影机。两台摄影机并排,镜头之间的距离与人的眼睛相仿——约69毫米,这需要对机器进行改装。于是工作人员在拆除掉一些部件后把两部摄影机合为一体,取名为“3-DP 摄影机”。
实际操作遇到很多困难,卡梅隆想了不少独创性的主意,终于设计出一个灵活的装置来调整焦距。他认为这是个突破:“没人在立体摄影时这么干过。人们出版过很多专业书籍,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干不行,但他们都错了。很多关于立体摄影的理论在实践中是错的。也许从数学和物理角度上无懈可击,但实地操作就不对。因为他们没考虑人的眼睛是怎么看东西的。所以我们创造出一种能有效降低视觉疲劳的3D拍摄方式。你想看多久都不会觉得累。这样,哪怕拍一部两个半小时的IMAX 3D电影也没问题。”
最终,影片由两种摄影系统组成。三台可遥控的潜水机器人负责潜入沉船之中拍摄。每台安装有三台普通解析度的数字摄影机,并且后面一台对前一台还有跟拍,这样既可以得到主视角的探索画面,也可以看到机器人在水中是如何工作的——这部分内容限于条件,并不够清晰。至于高清摄影机,则主要用于拍摄海面以及沉船表面这些大场景。卡梅隆自己操控这些高清摄影机,总共拍摄了上百小时的内容。经过后期转换之后,最终形成3D画面。
詹姆斯-卡梅隆的这次尝试把3D电影带入数字时代。“3D电影让观众印象更深刻。既然我们打算拍摄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那就应该用能最接近真实的方式来拍。我觉得我们的3D摄影系统做到了,所以我打算称它为‘真实摄影系统(Reality Camera System)’。3D电影的普及将是电影工业迈向未来的一大步,最简单的理由是,我们有两只眼睛,而不是一只。”
卡梅隆的这套系统后来被用在两部3D电影——《间谍小子3D》(Spy Kids 3D: Game Over,2003)、《立体小奇兵》(The Adventures of Sharkboy and Lavagirl in 3-D,2005),以及他另一部深海纪录片《海底幽灵》(Aliens of the Deep IMAX,2005)中。新一代3D电影的序幕就此拉开。到了2004年底,另一部影响深远的3D电影问世——这就是由汤姆-汉克斯配音并提供动作捕捉的动画片《极地特快》。这部电影的IMAX版是第一部3D动画长片。下面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影片在全美3550块普通2D银幕上映,而IMAX银幕只有62块。但最终这62块银幕的收益竟占总票房的25%——也就是说,3D版的平均收益是普通2D版的14倍!显然,3D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3D电影的未来--“真3D”时代:未来之路
电影工业的数字革命是3D电影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3D电影放映机受到机械设备的限制,无法将帧率进一步提高,很容易让人感到眼睛不适。而且,即便戴着眼镜,很多时候左眼难免会看到右眼的画面——反之亦然,造成观众俗称的“鬼影现象”。而且两套胶片的同步也是个难题。但在数码时代,这都不是问题。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cf7ac1df2043d95b2859QYFVRxc3Hjhe.jpg
迪斯尼3d动画
新的放映方法基于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数码成像技术。2001年,由一家名为Real D的公司首创,并以“Real D”来命名——其字面意思就是:“真3D”。
在Real D系统中,计算机取代了电影胶片盘。它同样需要两台计算机分别输出左右眼的两套画面。当计算机把两套画面送达投影机后,数字投影机将画面的偏光和切换任务交给控制芯片来完成,确保精确。同时,放映帧数也因此大幅提高。在控制芯片的指挥下,投影机可以快速切换播出的画面。如果对每幅画面进行三次切换,观众可以收到144帧/秒的画面。这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观众长时间观看3D影像带来的不适感。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de2aaf08e31c63d0444cTP987Q6SUhnd.jpg
real D数字放映系统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e96acf7a13fea4e6af2byTHXKQyqIPEh.jpg
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IMAX影院
而且这套系统的银幕和眼镜也经过了革新。眼镜表面上的偏光膜条纹由传统的条状改为环形,能更好地过滤光线。要知道,从前人们看3D电影时头是不能随便动的,稍微有点偏差就会出现“鬼影”,现在则自由了许多。而被称为“Z-Screen”的新式银幕则在设计中加入了偏光膜,可以与眼镜相配合。这样,当银幕上放映专供左眼的画面时,人的右眼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这就把视觉疲劳、头晕等症状发生的可能减到最小。
Real D系统是革命性的一项技术进步,它极大地改善了3D电影的放映质量,但对影院成本方面的要求则相对低廉。随着越来越多的制片商对它的接受,毫无疑问,Real D就是3D电影的未来。 捷径:2D变3D
还有一种从胶片角度来切入的“捷径”,让人们对3D电影的未来充满期待。2005年3月,IMAX公司宣布了全新开发的一种新技术,可将2D电影胶片转换成3D电影。他们把《超人归来》的电影胶片成功转换为IMAX 3D电影,并向公众演示。据IMAX 预计,转换一部传统的35毫米2D电影到IMAX 3D规格,大约需要六到十周的时间,费用在500到800美元之间。
不过这种技术目前还有不少缺陷。最大的问题是转换出来的画面并不十分理想——至少不能跟原本就用3D摄影机拍摄的相比。但无论如何,这已足够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也许在3D影片已经非常普及的未来,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老电影重新3D化之后再放映!想想梦露掀起的裙角或者史都华绅士的微笑吧!
迪斯尼: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进入新世纪,数字动画成为迪斯尼公司的主要业务。他们也成为业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05年11月,迪斯尼就决定把他们的新动画片《四眼天鸡》以Real D的规格来放映。几年之间这个队伍已经不断壮大:《罗宾逊一家》、《怪物屋》,重制版的《圣诞夜惊魂3D》、《玩具总动员3D》等。
去年年底,迪斯尼采用真人动画捕捉技术拍摄的CG电影《贝奥武夫》,也同时发行了Real D版本。导演是传奇人物罗伯特-赞米基斯。这位手下诞生过《回到未来》、《阿甘正传》等无数佳作的传奇人物,和詹姆斯-卡梅隆一样是个革新派。别忘了,当年那部开创性地把真人和动画结合到一起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便是他的杰作。虽然影片本身水准一般,但影评人和观众都对IMAX 3D版有很高评价。
伦敦BFI IMAX电影院的首席放映师丹尼斯-劳斯(Dennis Laws)在接受采访时描述了影片放映时的盛况:
“我们等于是同时放映两部电影。给左眼看的在这,给右眼看的在那,然后一起跑到银幕上去。我敢保证当你看到时你会忍不住伸手去碰,或者干脆昏倒。《贝奥武夫》给每只眼睛准备了36盘胶片,我们足足花了20个小时才把一切准备就绪。”
谈到3D电影的未来,他谨慎地估计道:“3D让你离影片里的东西更近,这是种压倒性的体验。但这和看2D电影不同。我绝不可能想象将来所有的电影都被3D化。不过肯定有一些会在精心挑选之后拍成3D。”
而走出电影院的人们又怎么说?“压迫”、“震撼”、“比《指环王》都牛”、“安吉丽娜出水那一幕让我窒息”、“纯粹彻底的壮观”……
2009:3D年
梦工厂的总裁杰弗里-卡岑博格(Jeffery Katzenberg)已经宣布,从2009年起,这家公司的所有动画片都将以3D规格来制作。最近他们正在制作将于2009年春季上映的动画片《异形战魔怪》(Monsters vs. Aliens)。卡岑博格表示这部电影将“重塑你对电影的体验”。
而迪斯尼则宣布未来四年内将上映的10部动画片中,有八部将为3D电影。这一计划中包括赞米基斯的《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和备受瞩目的《玩具总动员》。卡岑博格认为,对待3D电影,影人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协作精神。2008年初,他便与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携手举办了一个关于3D电影的论坛,以便让更多电影人了解和讨论3D电影的潜力。他认为,“我们刚走出了婴儿的第一步而已。”
詹姆斯-卡梅隆则非常看好3D电影的未来,他甚至打算拍一部3D的剧情片:“一部3D电影让你融入到场景中,这会极大地增加你身体的投入感和参与感。我相信如果用核磁共振仪比较看3D电影和传统电影时头脑的反应,我认为3D电影会激发更多的脑神经活动。我不认为有任何创作上的理由会使一部电影不适合拍成立体电影并从中受益。为了证明这一点,在拍完《异次元战神》之后,我想用立体电影技术拍一部剧情片。在《异次元战神》中有很多场景只是直接的戏剧场面,没有动作戏,没有特效,但立体效果还是给影片添了不少彩。所以我认为立体电影也适合全长度的剧情片。当然,电影制作人还要综合考虑拍摄立体电影增加的成本和这类电影未来增长的市场价值。” 关键因素和意外收获
现在3D电影的前景可谓非常明朗。但是,究竟它的未来走向会好到什么程度,有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影院。
据估算,一部3D电影的票房是普通电影的三倍。但是,目前能够放映3D电影的影院仍属少数,具备放映IMAX 3D电影的影院就更少,全世界仅有不到300家(当然,某些影院拥有不止一块银幕)。在中国,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2006年才刚刚开始享受到IMAX的冲击。因为成本实在太高昂——仅建设成本就在2000万人民币左右。显然,如果当地消费水平不够的话,市场对高出普通电影一倍的票价也难以承受。
3D电影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起更多的影院。Real D公司就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从2005年11月到2007年底,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们便卖出1000套以上的放映系统。没有这种不惜血本式的砸钱推广,怎么可能有好莱坞的3D风暴?
IMAX方面也在加大推广力度。加拿大IMAX公司日前宣布,将把业务重心向中国倾斜。准备在三年内在中国建设40块IMAX银幕——要知道整个欧洲也不过只有48块而已。
最后一个好消息有点出人意料,居然是关于“盗版”的。众所周知,盗版是眼下最令电影工业头疼的问题。上世纪50年代,电视机的兴起曾让好莱坞一度一蹶不振,眼下网络下载与盗版似乎更让人头痛。尽管在家用播放器领域,出现了高清规格,但高清电影早已被网络黑客们破解,只要网络带宽足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到原本很昂贵的高清电影。
可3D电影将是永远无法被盗版的——你只能在电影院里才能享受它。卡岑博格就曾欣慰地告诉记者:“我们每年因为盗版要损失四分之一的利润。90%都是因为人们把摄影机带进影院里偷拍。但是,你不可能把3D电影也拍下来。”
预计到2009年,全美国将有3400块银幕安装Real D系统。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3D电影将成为好莱坞大片的主战场。而在这场投入无数金钱与人力的竞赛中,必将有更多、更尖端的技术涌现出来。
到那个时候,电影史和电影教科书必将被改写,电影院将成为每个人的开心乐园——因为,在那里你可以用两只眼睛看到一个奇妙世界。
未来两年里好莱坞各公司3D电影计划
梦工厂
2009年3月
《异形战魔怪》(Monsters vs. Aliens)
2010年3月26日
《训龙》(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010年5月
《史莱克4》(Shrek Goes Forth)
迪斯尼
2008年11月26日
《美国狗谭》(Bolt)
2009年11月6日
《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 November)
2009年5月29日
《飞屋历险记》(Up)
2009年10月2日
《玩具总动员:3-D》(Toy Story 3D)
2010年2月12日
《玩具总动员2:3-D》(Toy Story2 3D)
2010年6月18日
《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
2010年3月19日
《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舞出我人生3》(Step Up 3-D)
《科学怪狗》(Franken weenie)
20世纪福克斯
2009年7月1日
《冰河世纪:恐龙的黎明》(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
2009年12月18日《异次元战神》(Avatar)
新线
2008年7月11日
《地心游记3D》(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3D)
2009年
《死神来了4》(Final Destination 4)
派拉蒙公司
2010年
《蓝精灵》(The Smurfs)
索尼
2008年
《生化危机:退化》(Biohazard: Degeneration)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0b84b333f3352f5d07520CPOXjFka8GJ.jpg
《Up》 《飞屋历险记》
英文片名:Up
导演:彼得-道克特(Pete Docter)
鲍勃-彼得森(Bob Peterson)
配音:克里斯托弗-普鲁默(Christopher Plummer)
约翰-拉岑伯格(John Ratzenberger)
出品:皮克斯
上映日期:2009年5月29日
本片与前面介绍过的几部动画片可谓风格迥异,因为它将给我们讲述一个70岁老人乘着气球环游地球的故事。影片的时间定位于一次世界大战,具有浓浓的怀旧风格。这种人物设定和风格,让人想起皮克斯公司一些非常有意境的动画短片——特别是在1997年推出的短片《盖里的游戏》,表现一个孤独的白发老人与自己下棋的场景。这家公司的技术实力虽强,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剧本。
影片导演是彼得-道克特,《怪物公司》的导演兼编剧,同时也参与了两部《玩具总动员》的编剧工作,是皮克斯的中坚力量。刚才我们提到的那部短片,就是由他担任动画师——莫非这部《Up》真是受那部片子启发不成?我们有理由这么认为,因为本片另一位导演鲍勃-彼得森,正是为老人盖里配音的人。彼得森的主要建树同样在剧本方面,《海底总动员》和《料理鼠王》的编剧工作他都有份参与。
看来,这将是一部安静而有内涵的电影,重点不在于抖包袱和卖弄画面。不过,本片也将被制成3D电影,届时,随主人公一起从高空俯瞰的感觉,一定心旷神怡。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f6c3495ce621733034f0AUWOwC3jLmBG.jpg
《Bolt》 《明星狗》
英文片名:Bolt
导演:拜伦-霍华德(Byron Howard)
克里斯-威廉姆斯(Chris Williams)
配音: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 Travolta)
苏西-艾斯曼(Susie Essman)
类型:动画/喜剧
出品:迪斯尼动画
上映日期:2008年11月26日
Bolt(约翰-特拉沃尔塔配音)是一条狗,Bolt是个电视明星。这不矛盾,它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尊贵的狗了吧——作为一个当红电视节目的主角,它每天在摄影机前经历各种各样的冒险,出尽风头,待遇自然也低不了。不过,就在一次从洛杉矶前往纽约的途中,Bolt遭遇了事故。虽然没有大碍,但它却发现自己不得不靠四只脚来完成这次从西到东漫长的穿越美国之旅。问题是,它还习惯沉浸在拍电视的幻想之中,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幸好一路上它有两个蹩脚旅伴——一条脏兮兮、可怜巴巴的流浪猫(苏西-艾斯曼配音),一只看电视成瘾的仓鼠……
迪斯尼已经宣布本片将被制作成3D电影。一望便知,这是一部给小孩子预备的动画片,年龄层次比较低。故事情节无非是把大明星落魄记这种老桥段安在动物身上而已。配音阵容中,除了特拉沃尔塔之外,正如日中天的美国新一代“小天后”米莉-塞勒斯恐怕会成为吸引青少年观众的关键点。这位小姑娘今年还不满16岁,却已经是音乐、电视、电影通吃的明星。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人就是喜欢这种傻乎乎的小甜妞。
不过影片的两位导演值得一提。拜伦-霍华德是从动画师、动画监制一步步熬到今天的迪斯尼“老臣”,而克里斯-威廉姆斯则擅长编剧。《狮子王》、《美女与野兽》、《阿拉丁》、《花木兰》都有他参与。这二位的珠联璧合,至少能够确保影片的水准。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4f68e5dbb6192471d1113cTVa2XmOGvv.jpg
《Ice Age:Dawn of the Dinosaurs》
《冰河世纪3:恐龙的黎明》
英文片名:Ice Age:Dawn of the Dinosaurs
导演:卡洛斯-萨尔丹哈(Carlos Saldanha)
配音:雷-罗马诺(Ray Romano)
约翰-雷圭扎莫(John Leguizamo)
奎恩-拉提法(Queen Latifah)
类型:动画/喜剧
出品:蓝天
上映日期:2009年7月1日
不知不觉间,《冰河世纪》已经出到第三部。3D动画片虽多,但能坚持到拍三部曲的,恐怕也只有本片和《史莱克》系列了。问题是,在上一集中,冰河已经消融,世纪即将更迭,难道猛犸象、剑齿虎这些生物还能继续欢蹦乱跳吗?没问题!它们算什么,连中生代的大恐龙都可以来凑热闹呢。
目前详细剧情还没有透露,但那头穿越时空的“恐龙”已经在影片副标题、海报和预告片里大出风头,无疑它将成为本作的主角。关于其来历,不妨在这里作个大胆猜测:也许这头恐龙本来被冻结在冰山里,冰河开裂之际它重获生命?可是这个点子在上一集中已经使用过了啊!
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期待。好在从导演卡洛斯-萨尔丹哈到几位主要配音演员,都是原班人马。制作本片的蓝天工作室如今在技术实力上自然也是日新月异。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本片将制作3D电影版本,成为系列之中第一部被立体化的作品。由于影片预期上映的时间正好是炎炎夏日,估计到时候肯定会有观众忍不住伸手去“摸”变成立体的冰山吧!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3acd5e7325d8fee1e115xkbJgEodwr6z.jpg
《异次元战神》
英文片名:Avatar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on)
主演:山姆-华盛顿(Sam Worthington)
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
类型:科幻
出品:20世纪福克斯
上映日期:2009年12月18日
这是一部风格缥缈的电影,背景和许多科幻片一样,设定在遥远的未来、外太空,主人公则是位身高三米、有着蓝色皮肤的生化改造人杰克(山姆-华盛顿饰)。他被地球派往一颗遥远星球,探测那里的环境和资源。那里的居民长相和生活习惯都很奇特,但杰克并没有时间游山玩水,他发现自己已经被卷入了当地人的一场争斗之中……
关于本片的捕风捉影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一开始的消息是这将是一部全部由CGI制作的电影,后来则演变成3D电影,而现在,我们基本可以确认,本片依然将由真人来出演,只是其中会包含大量CGI内容,比如《指环王》中咕噜那样完全由电脑生成的角色。这部电影早就被人们所期待——大约在十年前剧本已经形成。很多人表示对剧本中所描述的外星奇景感到震惊,但是没人敢接拍它。因为粗略估计一下,影片的成本起码要两亿美元!卡梅隆当年也曾动过念头,可是他担心特效技术不够而作罢。十年弹指一挥间,特效技术突飞猛进,而詹姆斯-卡梅隆也已经让他的影迷苦等了太久——自从1997年的《泰坦尼克》后,他再也没拍过剧情长片。不言而喻这部影片有多么值得期待。更何况,它还将同时拍摄3D版本。虽然到目前为止影片还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假如一切顺利,这必将成为一次革命性的视觉体验——我已经迫不及待去IMAX 3D影院观看它了!
http://www.xyhc.com/attachments/month_0807/20080723_35fc32314970db935f8bu2xaHPRktCcW.jpg
《Monsters vs. Aliens》
《异形战魔怪》
英文片名:Monsters vs. Aliens
导演:罗伯-莱特曼(Rob Letterman)
康拉德-弗农Conrad Vernon
配音:塞斯-罗根(Seth Rogen)
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
基弗-萨瑟兰(Kiefer Sutherland)
类型:动画
出品:梦工场动画
上映日期:2009年3月27日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像《黑衣人》,只不过这次主角变成了怪物一方。话说一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坠落在加利福尼亚,释放出的辐射能量把一名普通女孩变成了巨人。她被带到一个政府秘密机构,发现那里到处都是和她一样被变成怪物的人。原来,美国政府打算训练她们,以对付无比凶险的异形入侵者……
不过你可千万别把这部片子当成动画版的《异形》。因为哪怕你只看一眼片中那些怪物或者异形的造型,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它们虽然奇形怪状,但共同特征是——很傻很可笑!比如,你会看到一条毛绒绒、长着许多只脚的“胖鱼”笨拙地压塌了金门大桥。毕竟本片导演之一的罗伯-莱特曼曾是《鲨鱼黑帮》的编剧,他恶搞和逗笑的功夫自然不差;而与他合作的康拉德-弗农,则是梦工厂动画工作室的资深人物,《史莱克2》的导演。
眼下梦工厂已经把本片当成2009年3D动画片计划的当头炮,对其寄予厚望。再加上明星云集的配音阵容,《异形战魔怪》必将掀起2009年的3D冲击波。 看立体电影已经是小时候的事了,当时进电影院还一人发一副类似墨镜的眼镜.如果不带眼镜看的话,电影的图像都是叠影.
以前买过一张碟<失咒园>里面也有部分立体效果,但可惜我没那种眼镜66~~ 我在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南京科技馆)义工的时候貌似有IMAX影院 都是小孩看的。。。64~~ 真炫啊~~~ 还是要在电影院看,才有效果啊。。。 原帖由 情比金坚 于 2008-7-25 15:48 发表 http://www.xyhc.com/images/common/back.gif
看立体电影已经是小时候的事了,当时进电影院还一人发一副类似墨镜的眼镜.如果不带眼镜看的话,电影的图像都是叠影.
以前买过一张碟里面也有部分立体效果,但可惜我没那种眼镜66~~
是呐,不过现如今的技术,已不可和当时同日而语了 原帖由 苗妙 于 2008-7-31 10:28 发表 http://www.xyh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在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南京科技馆)义工的时候貌似有IMAX影院 都是小孩看的。。。64~~
呵呵,以后适合大人的片子也会多起来,大势所趋 原帖由 izon90 于 2008-7-31 10:59 发表 http://www.xyhc.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还是要在电影院看,才有效果啊。。。
恩那,那是一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