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图文]重磅回顾:30年娱乐记忆 1978到1992[53P]
改革开放30年,从1978到2008,在每一个点上,我们都置身娱乐现场;在每一条线上,我们看见娱乐的历史。1978:美术片与评书热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72+s(400)
《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都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作品,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下子获得了很多国际大奖。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74+s(400)
扭开小收音机听刘兰芳的评书,就和现在看电影、唱KTV、泡吧、上网一样是一种全民时尚。
《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77+s(400)
扭开收音机,就能听见刘兰芳、单田芳用铿锵有力的语调讲述出神入化的历史故事,30年来,他们的声音在全中国家喻户晓,拥趸无数。
1979年:“小花”盛开只因春天真的来了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85+s(400)
第一条广告,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补酒”。音像公司启动,第一批歌星出炉。电影杂志第一次登了接吻照片。第一次,战争片不像以前那样,全是打仗。在很多合适的角落,小花发芽了。
当年《小花》集中了当时内地最美丽的两位女星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87+s(400)
一个是陈冲,一个是刘晓庆
著名电影导演,1923年出生于浙江上虞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89+s(400)
代表作有《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于2008年10月18日在返回上虞参加母校百年校庆期间逝世,享年85岁。
1980:译制片比如今美剧牛多了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91+s(400)
《佐罗》海报
《佐罗》、《大篷车》曾经让上世纪80 年代电影院一票难求,盛况空前。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93+s(400)
《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则让没有其他综艺节目可看的电视观众同样不寂寞—那些迷人动情的声音,似乎就是收视率的保证。
《大西洋底来的人》海报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95+s(400)
《大篷车》海报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97+s(400) 1981:“靡靡之音”盛行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799+s(400)
年轻的朋友相会了 1981 年,很纯情。张瑜和郭凯敏《,庐山恋》里的女孩和男孩,跨越两岸在“小街”再度相爱。
程琳当年被禁的专辑《小螺号》封面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01+s(400)
程琳仅仅用《小螺号》、《童年的小摇车》这样的儿歌就把内地群众征服了,也因唱法酷似邓丽君而被禁。
一方面,邓丽君的歌曲开始了民间传播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03+s(400)
另一方面,一些与港台歌星风格接近的内地新歌手也在一夜之间被疯狂肯定
1982:各地少年投奔“少林寺”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05+s(400)
当年的《少林寺》让李连杰这个全国武术冠军成为如今的国际巨星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07+s(400)
也让河北农村一个8 岁的孩子王宝强不顾父母反对执意上嵩山,以李连杰为榜样练武6年,终于成就了2004 年的“傻根”(《天下无贼》)、2006 年的“许三多”(《士兵突击》),“少林寺热”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09+s(400)
是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1982 年公映后即获得极大成功,获第3 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奖
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11+s(400)
由谢晋导演,朱时茂和丛珊主演。该片获1982 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3 年第3 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剪辑奖,1983 年第6 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男配角奖。
李连杰著名演员,国际功夫巨星。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13+s(400)
1982 年不满二十岁的李连杰被导演张鑫炎相中,拍摄《少林寺》,从此蜚声海外、家喻户晓。
1983:射雕在那“万人空巷”的日子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15+s(400)
金庸这个名字真正在大陆家喻户晓,是从这一年开始
由香港TVB 制作、翁美玲、黄日华主演的剧集《射雕英雄传》被引入大陆电视台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17+s(400)
顿时引起轰动,武侠世界的侠义奇情、港剧流畅、快捷的叙事手段,都让人神往。 《射雕英雄传》的黄蓉,让她成为当时香港乃至中国大陆最红的电视女明星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19+s(400)
然而1985 年5月14日凌晨,翁美玲却选择了在生前和爱人居住的寓所中留下了一句“I love you forever”后开煤气闭上了自己美丽的眼睛。
1983:首届春晚 一切从青涩开始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21+s(400)
全国人民和往年一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晚上8点之前,人们完全无法预料到,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度过除夕夜的方式将彻底改变。
1984:《黄土地》几个大导的开幕式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23+s(400)
《黄土地》为之后诸如《红高粱》等电影开拓了思路,按照今天的思考角度看,东方文化成为中国电影叩开国际影坛的敲门砖。
1985:动画片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25+s(400)
我们的童真年代 动画片本来是舶来品,在中国以前,称为“美术片”,从字面上看就有一些隽永悠扬的意味,既喜闻乐见……
一休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27+s(400)
而与此同时,不少动画片也逐渐引入,比如《一休和尚》等,小小动画片,成为世界文化荟萃的大舞台。
1987:海外赤子·偶像·二道贩子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29+s(400)
1987年春晚,我最先想起的是马季他们的"五官争功",但印象最深的还是费翔。原来这海外华人能帅到这地步,可算是开了眼,把个模糊的"白马王子"定了型。
1989年费翔趁势举办全国巡演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31+s(400)
创下无人超越的60多场全爆满纪录。
结束后观众高举“不要走”标语挽留。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33+s(400)
1987:霹雳舞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35+s(400)
在大街上放浪的青春 美国电影《霹雳舞》引进中国是在1987 年,我是在录像带里看到的,觉得里面的舞蹈特别怪,就跟抽筋一样,比如像触电了似的。
美国电影《霹雳舞》引进中国是在1987 年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37+s(400)
在录像带里看到的,觉得里面的舞蹈特别怪,就跟抽筋一样,比如像触电了似的, 《霹雳舞》海报。本片于1984年拍摄,1987年进入中国,引起轰动。 1987:人民需要神仙和爱情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39+s(400)
小时候看《西游记》,挨了这辈子父亲唯一一次打。那时候我差不多是4岁或5岁,不是很懂事,但非常喜欢看是真的。87 版《红楼梦》剧照。
《西游记》大热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41+s(400)
附属产品“电视连环画”都成为当时的热门收藏。
1988:港姐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43+s(400)
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 在那个年代只有看港姐,至少港姐规范了当时的审美秩序,大家有榜样,不像现在,是个人跳出来就称“靓女”。
对于今天的我们,1988 年就是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45+s(400)
那些逝去的西北风年代,那个在阴暗的录像厅里看该关键字已经被屏蔽的日子,都成了我们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一年还有李嘉欣,那个最有气质的港姐冠军有没有俘虏你的心?
1988:西北风是一把旧钥匙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47+s(400)
走穴到甘肃天水的不知名小镇时,演出团里唱西北风的女演员病了,急坏了一头卷发的团长,霹雳舞、西北风和伪齐秦是团里的三大支柱,缺了观众是喝倒彩的。打电话调人是来不及了……
1988:录像厅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49+s(400)
坏孩子的天空 20 多平米昏黑的小屋,总是弥漫着烟气,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经常有人在这打架,老板会喊着出去打,出去打。遇到娱乐性不强的影片,换片的声音会此起彼伏,连着换三四个片子是常事,最后一个保准是最不好看的,但老板赌气不换了。
霸王花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51+s(400)
1989年:贴在墙上的港台明星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53+s(400)
1990:中国摇滚他爸爸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55+s(400)
这一年崔健开始了全国巡演,那是个令人血脉贲张的年代;同激情、年轻、冲动这些关键词相对应的,还有煽情和亲情等等《妈妈再爱我一次》……
1991:“琼瑶”神话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57+s(400) 金庸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向世人证明,自己在华人世界的足够影响力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59+s(400)
同样,这一年琼瑶牌儿也成另外一个神话。
一帘幽梦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61+s(400)
陈红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63+s(400)
金铭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65+s(400)
雪珂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67+s(400)
1992:民谣时代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69+s(400)
我们的最后一次纯真 作为港台文化的标志性名词——四大天王,更是在神州大地上吹起了一片新的流行音乐风,而在象牙塔里,校园民谣作为另一种形式的音乐,代表着一种朦胧的纯真,也在生机勃勃地成长。
那一年,《同桌的你》和老狼的名字以飓风般的速度火了起来,席卷全国。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71+s(400)
老狼当年最出名的一张照片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73+s(400)
1992:偶像的年代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79+s(400)
空洞的内核 有人说这是一个精神缺失的年代,影星歌星甚至莫名其妙的人充斥了现代生活。那么,我们是如何看待90年代的四大天王?
郭富城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81+s(400) 张学友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83+s(400)
四大天王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85+s(400)
刘德华
http://msn.ent.ynet.com/img.db?45849887+s(400) 感谢楼主的贴 让我们想起了逝去的童年6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