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俗为本
——电影要是不俗,还有啥看头?以俗为本是电影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俗为本就是坚持以观众为本,而亿万观众才是电影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回顾世界电影的发展历程,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电影从诞生、成长到成熟完善,并且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式和高度适应性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艺术革新和新兴艺术形式的挑战。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努力探索电影艺术发展规律、电影市场繁荣规律和电影商业与艺术结合的规律,及时地提出关于发展的理论和战略、策略思想。发展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观众,着眼于对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消费需求,以及自身发展需求的满足,要体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电影发展观。
坚持这样的发展观,对于完善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电影市场和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度重视发展,把发展作为电影创作的第一要务,是对三大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在世界电影诞生、成长到成熟完善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电影发展规律,及时地提出关于发展的理论和战略、策略思想,并以此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观众谋求和推进电影事业的发展。
在百年电影发展历史中,我们会发现自诞生之日起,电影就是奔着寻常百姓、巷陌人家而去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初拍摄的短片:《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代表们登陆》、《警察游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现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车的旅客、劳动中的妇女、划船出海的渔民、登岸的摄影师和街头行进中的警察等等。
时隔不久,在地球的另一端,对魔术疯狂着迷的法国人乔治·梅里爱则利用“停机再拍”的技术手段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贵妇失踪》,此后梅里爱对魔术片的兴趣也一直保持着高涨的热度。正是在这两位电影先驱的各种尝试下,电影这个新的艺术形式才得以呱呱坠地,而大银幕也开始驰骋在世界各地,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
二、坚持以俗为本,促进俗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电影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所谓的“以俗为本”,是指俗在电影的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俗既是电影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的对象。不论是电影人的发展还是观众的发展,都是以俗为主体来进行的。俗在实现电影人和观众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可谓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经历过最初艰难的拓荒期,早期的中国电影迎来了初盛时期,甚至一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35年,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得了荣获奖,《渔光曲》遂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该片通过小猫、小猴两渔民姐弟和船东家的少爷子英三人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一个渔民之家的悲惨故事。
说到这一时期电影之繁荣,我们还可以提到一位知名影迷,就是鲁迅先生。有一个统计,鲁迅在1927年至1936年的10年间,共观看了142部影片,其中好莱坞电影就有121部。鲁迅对当时国产电影的评价则是:“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响……看了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很犀利的说。
三、只有经济、社会、电影人与观众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
在电影产业中,经济、社会、电影人、观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哪一方面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其他方面而独自进行,否则就要受到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的惩罚。电影人在为亿万观众进行电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进而总结出经济、社会、电影人与观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978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了以“现代化”为目标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于与政治风云息息相关的中国电影来说,1978年也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文艺服从政治、文艺从属政治”的禁锢被解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法重新被作为政策获得了一定的现实性,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中国电影裹挟着整个时代变革的巨潮也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时期。
新时期新的历史使命,后现代语境当中的中国电影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电影生产体制逐渐改变,开始了生产方式和生产体制的深刻变革。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当属电影作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出现以赢利为目来满足观众需求新气象,用数字来说话、以票房“论英雄”。中国首个“10亿”导演冯小刚无疑是站在这风口浪尖上的领军人物,可以说是国产电影中拍俗人俗事成绩不俗的集大成者。“冯小刚”牌贺岁喜剧在经历了《手机》、《天下无贼》、《夜宴》和《集结号》的四度转变后,《非诚勿扰》仿佛又回归到典型的“葛优系”爱情喜剧,而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片中高举的“和谐社会”大旗。
当然,目前中国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仍然还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电影市场潜力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开放的、竞争的、公平的电影体制的建成还有待时日,电影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而路漫漫理想也漫漫。但是,有在百年风雨中磨练出来的生命力,有20年“改革开放”奠定的“物质\精神”基础,有无数电影观众和电影从业人员对电影的一腔热爱,更重要的是有通向民主、文明、富强的时代大潮作为“第一推动力”,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电影的新世纪不怀有憧憬和信心!
参考or照搬文献: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4月5日
尹鸿:《新时期中国电影(1978-1998)回眸》
王振星:《鲁迅与电影》
邵岩 徐元:《冯小刚:和谐社会拍喜剧》,《电影世界》 俗得吸引人也不错的啦, 基本上电影的功能就是这样,如果能俗的让人开怀大笑,至于其意义就次要了,怕是俗的就剩下俗了,那也就完蛋了。 09~~ 那也是,现在是有很多电视剧俗得死人, 电影来说的话我就觉得大多是别人太挑剔了才说俗 太挑剔?呵呵,我小学时候看电影是不挑剔的 我小学时候有得电影看就不错了,是在操场上看,人山人海,还挑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总是有它的不同,你没得挑的时候那没办法,当你有选择权利的时候,你就一定会挑
回复 #8 舞尽空虚 的帖子
是,有句话是生活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10~~ 遇到个口才好好滴人,,, 呵呵,那你也可以讲究讲究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