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袁崇焕,一个令人生疑的民族英雄
袁崇焕,一个令人生疑的民族英雄《百家讲坛》杂志
还有一个很有意味的地方是清朝对于毛文龙的态度,按照很多史料所说,毛文龙勾结清军有投降的嫌疑,所以才为袁崇焕所杀。可是,宣扬毛文龙的《辽海丹忠录》却一直是清朝的该关键字已经被屏蔽,其间的意思就更加耐人寻味。
袁崇焕,一个令人生疑的民族英雄
姚小远
研究袁崇焕问题的时候,我时常能发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这种自相矛盾有时候说起来既可笑又可疑,令人迷惑。袁崇焕即使是民族英雄,也是一个非常可疑的民族英雄。
历史在于细节里,如果从官方的长篇大论里去寻找历史的真实,往往会跟真相背道而驰。而对于细节的研究,则会让我们更容易接近真相。
http://i41.tinypic.com/2h6xeth.jpg袁崇焕相貌问题里的玄机,是许多研究者不注意的。按照明朝人的记述,袁崇焕的长相是很丑的。钱龙锡在崇祯三年(1630年)的折子中说:“崇焕初次陛见时,臣见其容貌丑陋,退谓同官,此人恐难胜任。”这个折子在《崇祯长编》里是有记载的。而另一位明朝人张岱在《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中则称:“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暴躁。”直接说袁崇焕个子很矮,长得像只猴子,并且性格暴躁。当然,因为明朝人认定袁崇焕是叛臣,所以有丑化的可能,有趣的是,到了清朝,袁崇焕竟然就成了一位轩昂男子。现在大多数人见到的袁崇焕画像是乾隆皇帝命人画的,这幅画中的袁崇焕脸长、肤白,具有满族人的体貌特征,因此被普遍怀疑是乾隆皇帝参照自己的相貌所为,这正是袁崇焕故事特别诡谲荒谬的地方。
其实,更诡谲荒谬的还是对于袁崇焕冤案的平反昭雪。给袁崇焕平反昭雪的并不是他效忠和维护的明朝,而是他当年拼命抵抗或者说被凌迟罪状里有染的清朝,这就更加耐人寻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清高宗实录》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虽然,后世将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反昭雪的根本目的解释为崇儒重道,笼络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缓解满汉两族矛盾,但是,这样的解释怎么看都很牵强。
如果按照清人所说,崇祯皇帝凌迟处死袁崇焕是因为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可是,袁崇焕是遭囚禁半年后才被处死的,这就杜绝了崇祯皇帝一时失察激愤误杀的可能。因此,崇祯皇帝中反间计凌迟处死袁崇焕的理由就显得生硬可疑,里面有了造假的成分。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反昭雪的真实原因,就不能不显得扑朔迷离。
其实,就我们现在所掌握的历史资料来看,袁崇焕并非没有可杀的理由,并非没有可疑之处。比如他诛杀毛文龙当然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个人恩怨在其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不提的。有一个很重要的结局是,就在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三个多月之后,少了牵制的清军长驱直入,直捣京都,袁崇焕的自毁长城作用已经是百口莫辩。这也为他自己的被杀埋下了最致命的祸根。
还有一个很有意味的地方是清朝对于毛文龙的态度,按照很多史料所说,毛文龙勾结清军有投降的嫌疑,所以才为袁崇焕所杀。可是,宣扬毛文龙的《辽海丹忠录》却一直是清朝的该关键字已经被屏蔽,其间的意思就更加耐人寻味。从清朝对打败过其祖先岳飞的憎恨的态度上看,清人并不宽宏大量,却独独对于袁崇焕如此尊崇,其中的真实动机,就没有那么光明磊落了。
很多时候,历史就是一盆糨糊,其间掺杂了太多的主观臆想。透过袁崇焕民族英雄华袍下的皱褶和阴虱,仔细推敲,也许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样的推论简直令人胆战心惊。 本帖最后由 qianlubb 于 2009-3-28 23:32 编辑
满清为了笼络汉人,给不少忠臣烈士树碑立传!给督师平反也不为怪。 历史很多都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思想去编造的.. 说来说去还是性格问题,总得来说,袁督师的性格过于刚直,毛文龙也有毛病,自以为天高皇帝远,做人做得不太上道,尤其对顶头上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既没有降清,也不是全部听明的,因为他当时占着皮岛的有利位置,想待价而沽,同时也要肯定的是,他的位置对于牵制清军是发挥着绝对作用的。他和袁大督师的性格矛盾及所处的立场决定他们必然的冲突,终于袁督师受不了毛文龙的首鼠两端,杀了他。祖大寿就受不了压力,必然认为明廷容不下他,并且袁督师杀毛文龙的事,与崇桢的战略意图相反,当时有个细节就是崇桢给袁崇焕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但袁崇焕真的做出这种事,并且还不和崇桢的心意,对于一向刚愎自用并且具有隐忍精神的崇桢来说,这是多么具有冲击力的。终于借清军围攻北京的借口把袁督师拿下。总的来说,个人意见,崇桢、袁崇焕、毛文龙、祖大寿,这些人的性格特点在特殊的时代,产生必然的结果。有一点,袁崇焕抗清的决心和勇气绝对值得肯定,也是不容易怀疑的,但性格决定命运!他的性格,在崇桢手下,必然会出事,就象他不能容忍毛文龙一样。 LS的真的很厉害···62~~ 楼上的高见啊 严重抗议你侮蔑袁崇焕!!! 7# kevinwy
不用紧张,百家争鸣嘛!你可以找出证据反驳。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力图力挽狂澜的人 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很明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