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wei1979 发表于 2009-12-12 12:03:38

张艺谋的拿来主义——《三枪》观后

http://img.bimg.126.net/photo/FerTT_h3DZGZZGdxj4xcLQ==/4800837202779107107.jpg

适才,在XXX区某影院观看了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乐了,但不喜欢。

张艺谋导演这次玩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拿来主义——故事架构从科恩兄弟那厢拿来,拍摄资金从张伟平那厢拿来,表演方式从“刘老根”那厢拿来,搞笑台词从“春晚”那厢拿来。拿来这么多东西干啥?做名词解释,解释啥?什么叫“黑色幽默”。如果诸位不太理解这个词语,去看《三枪》,老谋子会告诉你答案——所谓“黑色幽默”就是给黑色惊悚经典《血迷宫》穿上一件“二人转”夸张搞笑的外衣(小沈阳爱穿的没裤裆的那种)。可惜,黑色幽默不是这种简单的叠加,如果非叠加,或许还会有黑色,但幽默却蒸发了,取而代之的是闹剧。

必须严肃的指出,张艺谋这次所进行的并不是创造性劳动,《三枪》是他强势归来之后攒出来的一部商业怪胎,既没有《有话好好说》的风趣幽默,也没有《英雄》的天马行空,更没有《活着》的深刻主题,媚俗、搞怪、强拉硬拽式的组合,支离了本片的风格,悲喜交加错乱,爱恨情仇移位,看上去相当不和谐。

张艺谋是我的偶像,已经默默的捍卫了他很多年。为了更好的欣赏《三枪》,我特意在一个月前认真观看了本片的原著作品《血迷宫》。这部生产于1984年的好莱坞电影能吊起张导的胃口,质量自然不用质疑。其实,该片的故事并不复杂:饭店老板娘跟服务生外遇,被发现,老公买凶灭之,但阴差阳错,杀人未遂,反倒祸及自身,最后变成一锅粥,人都死了,只剩下了老板娘。科恩兄弟果然厉害,不动声色的铺陈颇见功力,就算你猜得出结果,但依然会手心冒汗。《三枪》在主线索上非常忠实于原著,没做太大的变动,最后的杀手之死几乎一摸一样。大概是为了看上去更饱满,张导在次要环节上添加了两个人物——饭店“服务员”,进而感情戏码上多出了几个角,“程野”恋“毛毛”,“毛毛”恋“小沈阳”,“小沈阳”恋“闫妮”,人物关系立刻复杂起来。张艺谋确实想整一出“黑色幽默”,但幽默得太牵强,原著电影台词很少,类似默片,靠情节层层推进,到了《三枪》,没话找话,往里面生加——“这个真没有”、“这个一定有”、“给你抢答了”等等,多来自时尚应景小品,我就不明白,这么大导演,干嘛非借“小沈阳”的风势?您老应该是引导潮流的,而不是被引导。在本片中,我们看到的了感人的互助景象——赵本山携三位高徒联袂为张艺谋捧场,张艺谋也非常慷慨的为刘老根大舞台回馈了一部宣传片,闹腾有余,回味不足,唯一能把这部电影带回正确轨道的爱情故事,因为频频出现的插科打诨而变得潦草和乏味。从这个角度去考量,《三枪》就是一部大型实景小品——《印象刘老根》。

当然,张艺谋毕竟是张艺谋,超强的画面感依旧是他的招牌,西部的山地风光透着一股苍凉美,月光如水、服装鲜艳,最后的高潮部分拍的唯美精致、力道十足。本片在技术层面的强势非普通国产片可比,摄影、音效、美术均在水准之上。演员阵容不算豪华,在几位二人转演员的簇拥下,孙红雷的演技没有得到太多的发挥,钻洞、骑马、拉弓射箭,随便找个演员就能完成。倒是闫妮同志表现的张弛有度、可圈可点,够风情、够凄苦、够疯癫,看不错的话,有机会去冲明年的金鸡影后。

2009年年末,张艺谋洗去奥运会的风尘,褪尽《图兰朵》的铅华后,秉承拿来主义拍摄的《三枪》上映了。坡外有坡认为本片是张艺谋向商业社会的彻底妥协,曾经作为艺术先锋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消失了,具有品牌性质的商业符号“张艺谋”呼之欲出,他尊崇的不是电影,而是以电影为载体的价值规律。

他变了。

zhoudi369 发表于 2009-12-12 20:42:03

有同感

suzon 发表于 2009-12-13 17:48:41

还没有看过,有时间看一下

angelcocokiki 发表于 2009-12-13 18:09:51

没有看过
不知道怎么样啊~

ccsbee 发表于 2009-12-13 20:52:21

对他彻底无语。

zhangjian241 发表于 2009-12-13 23:44:19

是呀 我有也没有看过呀

yuhongqi 发表于 2009-12-17 12:25:54

这是张艺谋拍得最省事的一部影片。茶余饭后看看,倒也不错。

yuhongqi 发表于 2009-12-17 12:26:00

这是张艺谋拍得最省事的一部影片。茶余饭后看看,倒也不错。

风云万里 发表于 2009-12-17 16:01:34

没看过,但对张导的故事从来都很烂,唯有风景拍到如诗如画

liugang8 发表于 2009-12-18 07:50:57

挺深刻的啊评论有格调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张艺谋的拿来主义——《三枪》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