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4|回复: 2

【6-7】【历史上的宜兴藉宰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7 09: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辅佐君主总揽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历史很少作为具体官职的名称。在宜兴历史上,曾出过十名宰相,他们分别是:周延儒、吴宗达、蒋伸、许戫、徐溥、周葵、蒋芾、吴贞毓、吴炳、堵胤锡。



关于宰相
宰相之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历史上只有辽以宰相为正式官名,其他朝代却都另有正式官名。其职权管辖广狭程度也各有不同,行使职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秦和西汉时的宰相指相国或丞相,御史大夫是副职。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以大司徒、司空、太尉为三公,共掌政事,备位宰相,但实权移至尚书台,由尚书台长官尚书令主赞奏事,总领纪纲。魏、晋以中书监、中书令为宰相,而相国、丞相变为赠官,或为权臣篡夺之阶。南北朝时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就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中权力最大者则是录尚书事。隋代定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为宰相。唐代时又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尚书省为左右仆射,三省长官分掌制令、封驳和执行的权力,是最高中枢机构。唐太宗以后,又特派其他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衔,参与政事堂议政,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北宋沿袭唐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以参政知事为副。宋神宗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南宋孝宗时又改称左右丞相。辽有北、南两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金宰相为尚书省主官尚书令及其下左、右丞相及平章政事。元代以中书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主官中书令往往由皇太子兼任,但不常设,其下设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掌管实际政务。明初也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发后,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总揽政务,这是宰相制度的重大变化。永乐初年以翰林官入内廷殿阁,参与政务,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内阁职位渐重,逐渐把持朝政,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属首者为首辅。清初沿用明制,设内阁大学士行使宰相之权。但原满族贵族所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亦属议政机构,其地位凌驾于内阁之上。清雍正时,又在内廷设军机处,由皇帝特定军机大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机要,成为事实上的最高政务官。

明清两代喜欢以古官名尊称要职,所以往往称内阁大学士或军机大臣为相,实际上自明洪武十三年废丞相后,已不再设相。一般说来,由于君主集权的加强,宰相的权力即随之减轻。

许域,宜兴人。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拜卫尉许域为太尉(宰相)。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的内部斗争十分激烈。灵帝为从宦官手中夺回权力,令公卿根据流传的民谣检举为害百姓的刺史、郡守的宦官子弟或宾客。上任数月的许域,缺乏充分的估计,被宦官上下勾结,串通一气,毫无根据地检举了地处边远小郡,清廉而颇有政绩的26名官员。灵帝为此责备了太尉许域,被罢相外放,后辞官回乡。



蒋伸,字大直,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今芳庄镇五牧村人。蒋伸是唐宣宗初进士。曾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大中十三年,蒋伸任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不久,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懿宗即位后,蒋伸先后兼刑部尚书、任河中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少保、太子太傅。因年事已高,辞官回乡。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去世,赠太尉。



周葵,字立义,晚号惟心居士,生于北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今宜城镇人。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中进士后,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因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几经沉浮。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授兵部侍郎,兼代户部侍郎,后升左太中大夫,拜知政事(副宰相),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兼代知枢密院事。后调任泉州知州告老,加大学士辞官。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正月逝世,赠正奉大夫。累赠太傅。谥惠简。




蒋芾,字子礼,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今杨巷镇人。蒋芾在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廷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先后被授予起居郎兼直学士院、中书舍人。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被授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代参知政事(副宰相)。不久因边境安全与军队建设的奏议使皇上深受感悟,升迁为左中大夫,拜参知政事。乾道四年二月,蒋芾由参知政事升为左正议大夫、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为母奔丧期间,孝宗欲大举攻金恢复国士,蒋芾上奏道:“天时人事未至。”结果违背上意。服丧期满后仅授予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提举洞霄宫,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逝世。



徐溥 ,字时用,号谦斋,生于明宣宗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今宜城镇溪隐村人。徐溥自幼天资聪颖,读书用功。1454年廷试榜眼,1479年拜礼部右侍郎,不久转左侍郎,后改吏部。1487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宰相),进礼部尚书。1491年晋升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次年任首辅。1494年加少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1498年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徐溥入阁为相十二年,忠于王朝,尽心尽力,对朝政多所匡扶,被誉为明朝贤相之一。1499年9月,徐溥病逝,特赠太师,加特进左柱国,谥文靖。



周延儒,字玉绳,号挹斋,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今宜城镇人。周延儒少时聪明绝顶,很有文名,21岁高中状元。曾任少詹事出掌南京翰林院、礼部右侍郎,深得崇祯帝器重。崇祯二年(1629年)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宰相),次年为首辅。遭排挤后崇祯十四年复为首辅,加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崇祯十六年因朝庭党争被勒令自尽。



吴炳,字可先,号石渠,晚年又自称“粲花主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今宜城镇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后,任湖北武昌府蒲圻县知县、江西提学副使,工部都水司主事、福州知府。崇祯皇帝自缢之后,吴炳被授为兵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永明王命吴炳护送王太子到湖南城步,为清兵所俘。被俘后坚贞不屈,清顺治五年,连续绝食7天而亡。吴炳为官清廉、忠贞,不仅是明朝的一代忠良,而且是明末著名的戏曲作家。



堵胤锡,又写允锡,又名锡君,字仲缄,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今屺亭镇前亭村人。崇祯十年(1637年)中进士。崇祯自缢后,曾任湖广按察副使、提督学政,佥都御史、巡抚湖广。他招募军队,招抚李锦,联合抗清,大败清兵。1646年南明桂王诏令胤锡为东阁大学士(宰相)、兵部尚书。永历二年(1648年)拒绝投降清军,再任兵部尚书,不久加封为上柱国、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1649年11月因积劳成疾,病死疆场。赠上柱国、中极殿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镇国公,谥文襄。



吴宗达,字上于,号青门,祖居北渠里(今属闸口镇),生于武进。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廷试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进礼部尚书,后兼东阁大学士(宰相),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崇祯八年五月辞官。他为人正直,处事果断,宽严适度,关心他人,深受朝臣、言官的爱戴和尊重。逝世后谥文端。



吴贞毓,字元声,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宜城镇人。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中进士。崇祯自缢后,贞毓先后任户部主事、太常卿、郎中、吏部左侍郎。永历四年(1650年),任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宰相)。清兵南征,孙可望谋反,永明王下密旨,令李定国统率大军速来护驾。由于泄露了机密,永历九年(公元1655年)三月,贞毓等18人为孙可望所杀害,赠他为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忠。



PS:本主题贴以上文字来源于网络,图片由大鱼摄自于龙背山森林公园历史名人馆。


[ 本帖最后由 实况七 于 2006-6-7 09:55 编辑 ]
发表于 2006-8-7 21: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哈哈我们宜兴人才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8 10: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 中规中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4 17:06 , Processed in 0.26781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