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5|回复: 3

[内地]“实话实说”崔永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1 19: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话实说”崔永元
蚂蚱语:还是黑白照片吧。我不知道我是否遵循了神的旨意,因为他给我的触动提醒了我,让我仿佛有一种意识的选择——本帖主角,是个黑白分明的人。
************************************************************
崔永元的
      蚂蚱语:这是幽默吗?这只是一种轻松。不要去谈论话题本身了,那是负担,也不是本帖主题。从初出茅庐成为主持人,到运筹帷幄担当制片,都是一种契合,就好像郭晶晶入水般优雅的契合,最后,栏目本身还是成了他的道具。
来源-百度崔永元吧,节选〈自己人“拷问”崔永元实录〉
      问:你在节目当中追求轻松的风格是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吗?
  崔:我觉得这是我骨子里的东西。我小时候身体弱,打架的时候不占上风。
  问:那只能过嘴瘾。
  崔:所以喜欢打嘴架。但这里有个度。比如跟我们班一个经常欺负人的同学打嘴架,在我用嘴赢了他之后,他肯定会动手的。所以这里还有个度,既要占了上风,还不能让他太下不来台。
  问:早期节目当中,有不少观众评价你刻薄,但后来的节目里所谓刻薄的东西少了,机智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是你自己有意改变的吗?
  崔:我觉得这是两方面都在努力。一个是我认为我过去谈话过程中的调侃或取笑,有过分的地方。比如我跟办公室的女同事开玩笑,如果她急了,拿一本书追得我满屋子跑,这就是语言过分了。做了这个节目后,我在生活中也调整自己,希望分寸把握能合适。第二呢,是观众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在我出来之前,电视上还没有这样和人说话的,他们觉得这样说话的人,也就是院子里的一个坏孩子,不能到中央电视台去说。慢慢地他们也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方式,因为它的存在基础是友善。如果两个人有仇的话,是不会用这样轻松的心态去说话的,一个小小的调侃就会点燃一个导火索。我们之所以这么宽松、轻松,就在于我们俩关系好。
  问:但有时候谈话非常激烈,双方话不投机,但滔滔不绝。有人说这是你在挑他们,是不是这样?
  崔:如果说谈话要有度,但只要求我--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那这个世道也太不公平了。这个原则应当对所有的谈话参与者都适用。他们既然坐到这里来了,还吃了我们的盒饭,然后该他谈的时候他不好好谈,只说一半,甚至不说,到这里来睡觉,这样他对谁都不尊敬。我觉得他没有说透,就应当刺激他,让他接着说。有的人说着说着就说大了,我们还要让他注意控制分寸和尺度。有句古话说,有理不在声高,就是这个道理。既要让大家说,还不要让大家说过分,这就是最好的境界。
  问:有没有遇到有的嘉宾说不过别人,下来想打人的时候?
  崔:没听说。但嘉宾说他没说够,这是经常的。都说一晚上下来刚说到兴头上,刚想开始说,节目结束了。觉得不过瘾。就像踢足球,两队上来都先不贸然进攻,摆出一个防守的架式来试探对方,看你用什么战术。我们这个节目和足球比赛一样,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以他们热身的时间长了,就难以进一步发挥了。我希望把这个宣传出去,他们一上来就得真刀真枪。
  问:那热身应当在什么时候?
  崔:头一天晚上。比如我们请的嘉宾冯春明,第二天要录节目,头一天晚上没睡好觉。这就是热身,第二天就在状态上了。
  问:在现场有没有让你感到尴尬的时候?
  崔:这是我两年中一个非常大的转折。我第一次面对全场观众感到尴尬的时候,我非常难受,觉得给全国的主持人丢了脸,因为他们都没尴尬过,就我一个人这样。后来我仔细想了想,他们都是科班出身,我是半路出家,我不尴尬谁尴尬?东平老师也谆谆教导过我,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是一个正常人,不是因为学问有多高,长得有多好看,地位有多高或家里有多少积蓄,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平民,你有和他们一样的心态,你们可以平等对话,人家才选你做这件事情。老百姓能犯的错误,他都可以犯,只不过他不能以这个为借口,故意犯错误。掌握这么一个尺度就可以了,以后在现场遇到尴尬的时候,我就尴尬一下,我觉得挺好。
  问:具体的尴尬事儿你还记得吗?
  崔:你要早几个月提这个问题就好了,现在有点晚,因为太多了,根本记不住。我认为每场都有。
  问:有没有遇到有的嘉宾让你感到压力特别大,因为他可能比你更机灵,或者棋逢对手,让你感觉兴奋?
      崔:越是这样我越高兴。
  问:你是否遇到嘉宾给你下套的时候?
  崔:不太容易,因为在那个场合我每一个毛孔都在警惕着。一般我都是把他们的背景介绍清楚,公布出来,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他是那个领域的学者,和他们相比,我就是一个很浅薄的老百姓,如果他们给我下套,大家会觉得他们"良心的,大大地坏了",你这不是欺负人家孩子吗?你怎么能这样?这个道理他们也一定能想得通。
  问:早期节目的嘉宾请了许多名人,但现在大多是普通人,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崔:我说实话会不会得罪他们呀?
  问:说完了再删。
  崔:我们请过名人,也请过老百姓,统计结果表明,名人不如老百姓表现得好。当然是我自己统计的了。名人也许接受采访太多,曝光机会太多,他们讲话时过于考究。
  问:把参加这个节目当成表演了?
  崔:对。老百姓没有这个顾虑。我印象最深的是孙大妈,来我们节目之前,不光没有进过演播室,甚至都没看过电视。我们把孙大妈盖的5间大瓦房拍下来,在现场放大在屏幕上,让大家看看这5间大瓦房有孙大妈多少心血。我想起个兴,就问:孙大妈,这5间大瓦房是什么样子的啊?我觉得这5间大瓦房让孙大妈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会更生动一些,没想到孙大妈说:你不是都看过吗?你还在里面住过一晚上呢!
  问:那时你是尴尬了,还是觉得这种谈话方式特别好?
  崔:那时候应该说是觉得尴尬。我现在想现场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是不出现了。以前害怕,可是老有。其实这类情况,只要你能把握,效果特别好。
  问:早期和现在的节目中都在请一些专家做嘉宾。请这类嘉宾有什么作用呢?
  崔:如果我们讲实践,需要讲三天三夜,讲理论的专家一句话就可以把它说清楚。我们请专家是希望他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可以把很复杂的事物概括出来。从实际生活中看,我们的专家在为民服务日,上街拦着你,说要给你测血压,这样他就能把血压高低这个事儿通俗地讲给你听。可是有时到了节目里,他们把理论通俗化非常困难,虽然话相对短了,但老百姓还是听不懂,起码我听不懂。
  问:把现在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那么什么样的谈话者是好的谈话者?
  崔:谈话确实需要相互配合,好的谈话者可以给你留有余地,给你鼓励和信心。好的谈话需要放松的心态和相互的信任。做 《上学的外婆》时,策划反馈回来一个信息,说外婆的女儿不喜欢我,说那个主持人很坏,她妈妈不适合做这个节目。做完节目之后我征求她女儿的意见,她女儿说,通过做这个节目,我改变了对你的看法。通过谈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印象。
问:让谈话正常有什么秘诀,可以公开吗?
  崔:可以,希望人人都能掌握,这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早先做节目的时候没有经验,开始的时候听见一个尖厉的女声:准备开始!五、四、三、二、一。这不是正常的谈话方式。你想想家里来了客人,你不会倒上一杯茶后说:咱们开始谈话吧,五、四、三、二、一。所以后来我们就在现场还原正常的谈话空间。首先谈话者要对你有兴趣,观众坐定之后,我就来一番自嘲、坦白,我希望他们这样想:这小子没什么了不起,跟我们是一样的。
  问:你对话题的好恶会不会影响节目的制作?
  崔:这是我最感痛苦的一件事。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年轻人,30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些事情我明显地反对,但是这个节目又要求主持人不露痕迹,保持一个中立的立场。现场经常看见我面带微笑,实际上头都要炸了,我实在听不下去了。有这样的情况。
  问:就是说,你不喜欢的话题这个节目可能做不好。
  崔:因为干了2年了嘛,不能像一个野孩子,应该有一点职业的心态溶进来,应该用职业的规范把你的本性变化变化。
  问:是不是你像一场球赛的裁判,有时恨不得参加到比赛当中去?
  崔:对。有的观众也看出了我的裁判水平,在观众来信中有的说我吹黑哨,明显地偏袒一个队,怀疑我拿了人家的钱。
  问:现在许多人反映你老爱打断别人的话,为什么?
  崔:现场应当弥漫着两个字--公平。作为裁判我说的很清楚:打断是我们的权利。如果不打断的话,我们都要在这里守夜。我可以打断你,你也可以打断我。打断可以让谈话有节奏。你还要考虑电视机前的观众的耐性。不信咱们可以试一试,做一期不打断的,我估计观众在自个儿家里就把你给打断了。
  问:有的观众问:现场经过排练吗?
  崔:这事儿非常苦。如果硬让老百姓搞表演,只有一条路:砸。所以我们现场绝对不排练。包括开场第一段话,我希望都是即兴的。有时因为技术原因,开场要三次,甚至四次,我说的话都不是一样的。把同样的话再说一遍,自己都会很难过。
  问:事前的策划案对你起什么作用?
  崔:策划案是一种思想。如果谈话者不带着思想去谈,没人相信。没有这样一个思想,现场很难张嘴。现在有学者帮我理清思路,张嘴时就会有信心。但从哪儿说到哪儿,那得看现场观众愿意到什么程度。
  问:有不少人说,现在你的节目有模式化的倾向。你怎么看,打算维持还是打破它?
  崔:我们一直在强调正常的谈话,所谓模式是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如果不经历离婚、分家之类的人生大事,那他的性格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变。反过来说,观众可能就奔你这个样子来的。比如你爱看京剧里的一个流派,是哑嗓子的,有一天你进了剧场发现他的嗓音洪亮了,你转头就会走。至于其他的表现技巧,那是编导考虑的事,我没拿这份钱,也不想这个事儿。
  问:你觉得这个节目靠什么打动人呢?是思维的深度还是真实的情感?
  崔:我也不知道。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首先选择真实。关于包袱、噱头这事儿,我到现在总是进退维谷。观众的反映总是分成两派,一派说喜欢这个,没有这个就不看;另一派说,如果没有这个节目会更好。明明很严肃的事儿,让你把气氛破坏了。我现在跟大家坦白,我这种谈话方式,是我骨子里的。如果你们非要我改,我就尽量改,实在改不了,只好换下去,没有办法。
  问:这个节目有时候要有趣,有时候要把道理讲清楚,你觉得哪一个更重要?
  崔:要是我选择,我就选有趣。因为讲道理的渠道太多了。比如有那么多的书店,那么多长进自己的机会,北京图书馆全天开放,你研究什么都可以看到几十、甚至上百年的资料,你可以到那里去做学问。但大家累了一天,辛苦一天,来看看你的电视节目,在这里做学问,真是让他们太累了。我还没听说谁看电视把学问做成的呢。但是现在让他们轻松的东西不太多,这不是我们的牢骚,说相声的、演小品的、拍喜剧电影的,现在都觉得越来越难让老百姓认同了。让老百姓看完我们的节目很轻松,这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原则,甚至比讲道理更重要。
      问:这个节目在文化追求上比较重视民间性,这是有意识的吗?
  崔:嗯,我特别强调这一点。我老婆还跟我说这个事儿,她说,你看,走在街上认出你的老百姓都那么友好,跟你接着谈节目中的话题。拍你的肩膀、按你的脖子,这就说明你的节目得到了认可。如果人家都远远地盯着你,最多挤上来让你签个字、拍个照片,你就差不多离演艺界二流演员不远了。凭我的基本条件,在演艺圈里扑腾,也就是个三流演员。
  问:问一个更理论性的问题。许多人认为电视是靠画面构成的,电视语言也有蒙太奇,但一堆人坐在那里谈话,用电视来表现是否违背了电视的本质?
  崔:不违背。电视是以画面构成的,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什么是电视画面,这值得好好探讨。现在一说草原,就拍一片绿草;一说理想,就拍一片蓝天;一说老百姓生活,光圈就调低,黑糊糊跟着屁股走。这是对画面很肤浅的认识。你看看我们节目的现场,好的画面非常多:有人在倾听,有人在思考,有人在交头接耳,有人急不可待要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画面的信息量非常非常大,即使他站起来没有把自己要说的表达清楚,甚至在节目有限的时间内地都没有机会表达自己,但我觉得画面给你的信息量都是足够的,而且画面居非常鲜活的,或者说是真实的。把这些记录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的画面有一帧就足以打动人了。
  问:你对这个节目对老百姓的生活起什么作用,有没有自己的评价?
  崔:从收视率看,有成千上万的人为这个节目早起或者晚睡,这肯定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甚至有人看完了还要给我们打电话或者写信。所谓作用也就莫过于此吧!我们不能指望一个谈话节目就能让人灵魂出窍,这个想法不现实。
  问:但是不少专家认为这个节目意义非常大,因为中国现在还没有一个地方由专家和老百姓一起就一个公共问题互相交换意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崔:我怀疑有这种看法的专家所在的单位来了一笔经费,他们要花掉这笔钱,就立了这个选题。我觉得一个谈话节目负载不了那么大的责任,一次讲话倒可以。
  问:播出的节目和现场比,哪一个更好一点?
  崔:我们特别强调工厂化生产。前期的策划是节目的一部分,现场的主持又是一部分,后面的剪辑让两部分升华。如果剪出来的片子还不如现场好,我觉得这事你该采访一下这个节目的编导。
问:一个节目要分前期、现场和后期三部分,你对它们在一个节目中对质量的作用大小怎么看?
  崔:要是跟媒介说,应该说各占30%。要是偷偷地说,现场至少要占到50%以上,因为主持人现场的发挥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败。节目策划得再好,主持人现场变成了大傻瓜,这个节目就很傻,后期编导再有本事,也不能妙手回春。
  问:不少地方台也在办谈话节目,有的节目明显在模仿你,对这点你有什么意见?
  崔:没法儿说。因为我不能肯定他们在模仿我。比如也找一个长得有点像我,手也放在同一个地方,你无法说那是不是人家的原生态。我倒是觉得我们节目的名字经常受到侵权,不少报纸杂志都办一个《实话实说》专栏,不知道能要回钱不能?但这对中国的观众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我们也能来一番竞争。可是我看他们都不坚持,转向太快,都往里揉游戏、揉小品、揉歌舞,话说得越来越少。
  问;每一个电视节目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你觉得《实话实说》还能存在多久?
  崔:如果说《实话实说》是一个电视节目,它改变不了改头换面、甚至销声匿迹的命运。如果把它视为正常的社会谈话空间,那它的生命永远不会停止。
  问:现在有的节目里,看见你很疲倦。有不少人会担心,你精彩的东西会不会有一天被掏空?你现在有危机感吗?你如何再充电?
  崔:我想引用两个人的话,证明这件事我想通了。我和杨澜有过一次短暂的谈话,我说谈话节目报要一个人内心真实的东西,让我做上半年,就会被掏空了。当时杨澜睁大了眼睛,说:什么?半年?二期就掏空了。我们的知识哪儿够用啊!当时给我当头一捧。后来不久,就见到著名作家麦天枢,我向他叙说自己的苦恼,说自己过去有一个很好的习惯,看看书、读读报,现在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静下来读书的时间。麦天枢说: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就愣了,我觉得这句话没必要解释。麦天枢说:十个人有十个解释的不对。这两句话是并列的,就是说,一个人读一万卷书和行一万里路,收获是一样的。不是说先得读一万卷书,再行一万里路,那任何人都达不到这个境界了。他说我再给你加上一条:和一万个人说话。你现在就靠第三条,这和读万卷书的效果是一样的。这让我豁然开朗,我觉得现在我一直在充电,而且不比谁充得少。
  问:许多人说,在看《父女之间》时,看见你哭了,由此改变了对你的看法,原来你还有另一面。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吗?
  崔:我坚信一条:我吃长相的亏吃大了。比如打起仗来,我只能是属于打入敌人内部的那种。但自己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很容易被打动。记得在电台时采访边防部队,在那里采访,边问边哭;回来给同事讲,边讲边哭;编辑的时候,边编边哭;播出的时候,边播边哭。始终在那个状态,非常容易被感动。这方面的体质太弱。现在着春节晚会,我知道这段又要煽情了,可还是控制不住,被煽得一塌糊涂。
  问:看来你心太软。我们知道有的女孩子在疯狂地追求你,你心软过吗?
  崔:有时候会管不住自己,这就要借助外力。我的办法是,一得到这样的信息,首先反馈给我老婆,然后看着她拉长的脸,我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我一直觉得这些女孩子不是真心喜欢我,因为我做电台记者时非常优秀,可是没有一个人给我写信。
  问:当了主持人之后,生活中哪些事儿方便了,哪些事儿不方便了?
  崔:这一点我认为特别值得夸耀:就是我当了主持人之后,我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和以前一样,有非常好的心态,常人做的事我都可以做。我可以在夏天穿着大裤衩子抱着我闺女在长安街上走,一切都那么舒服,没觉得有什么大的约束。至于说到方便,谣传有人要送我房子,但至今没有和我联系上。
  问:现在对你交朋友有什么影响,现在的朋友是不是都有功利色彩?
  崔;这问题一回答又会得罪一批人。我过去交的朋友有很多是有功利色彩的。现在交的朋友自然也划成两派。
  问;你能分清吗?
  崔:他们自己能分清。可是我身上没有什么油水。
  问:最后问一个俗的,借这个机会,让你感谢的话,你最想感谢谁?
  崔:回答这个问题又是一个得罪人的事儿,总是会挂一漏万,说了这个,忘掉那个。感谢所有的人吧,所有的人。
************************************************************
实话实说的
      蚂蚱语:除了对小崔人品的肯定,我更感悟的是人生。还是拿郭晶晶举例子。如果晶晶出了车祸,她会变成另一个张海迪吗?肯定不会。同理,如果小崔没有在那个年纪主持实话实说,也就不会有以后他所体现出的黑白分明了。
摘自《一言难尽说实话》-崔永元
      记得清朝时有个骚人,一日风中得意,触景生情,遂信手写下“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不料被人举报,清政府以含沙射影,攻击朝廷之罪割下了他的脑袋。这故事讲给文化人回回奏效,由不得他不惊出冷汗一身,好在世道变了,“文字狱”年代已成往事,说真话已不能闯下大祸。
    细分析起来,这不仅是规则、制度的范畴,还牵扯到风气。比如说实话免遭迫害,可不一定免遭伤害。就说我们的《实话实说》小栏目,办了年半有余,请过几百客人为座上客来侃侃而谈。社科院的一位因此评不上职称,原因是喜抛头露面不钻研,另一位是研究所副所长人选,因做节目耽误了前程,理由是节目中的观点证明此人世界观有问题。一报社记者参加的节目一经播出,立刻感到人言可畏,人们说他出风头,什么都说,恶心。另一电台记者回去后被领导审查,认为他一定是拿了许多钱才会那么说,还有一位老年女性在节目中真诚表露了自己的人生感受,结果很多人好听她是不是神经病……
    所以连我们自己有时都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据说,假话说上一百遍就成了真话。于是我们开始见怪不怪了,常见到有的人总是这样说话,一见领导就那样说话了,明明是这么回事,有的人偏偏说成那么回事,有的人刚才还这样讲,一转脸又那样讲了。粉碎“四人帮”后,国家面临着向何处走的问题,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希望澄清人们的思想,可见“实事求是”之重要。
崔永元2000新年赋古诗一首
刚跨2000年,又入新世纪,看来确实很有戏;
工作就工作,休息就休息,劳逸结合千万别生气;
多往好处想,日子挺有趣,人生一世谁都不容易;
——抽空到《实话实说》来聚一聚。
************************************************************
结尾:让我们再一次的了解他:业余爱好:A.喜好演奏小提琴、扬琴、吉它,但不喜欢当众表演;B.书法“香山”二字写得很好;C.收集电影连环画,现在有400本左右。家庭成员:我,老婆,女儿。
************************************************************
PS:崔永元侵权事件
     崔永元(原告),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节目主持人。
     北京华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被告),北京市朝阳区华严北里3号院外华麟红楼。
     法定代表人:赵华,董事长。
     原告诉称: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播出了由原告主持的《该不该减肥》节目,其中没有提及任何相关厂家或产品。但被告未经中央电视台和原告本人同意,擅自对该期节目的录像带进行剪接、添加、拼凑甚至伪造,制作了包含原告主持的节目片段和原告肖像的“美福乐”减肥广告,在全国90家电视台播放。同时,被告还四处散发其“美福乐”招贴广告。在该招贴广告中,被告如法炮制,擅自利用原告主持的节目和原告的肖像做广告。另外,被告还在《太原广播电视报》上刊登了“美福乐”广告。该广告通过添加虚假事实说明,篡改了原告主持的《该不该减肥》节目的主题和内容,还擅自特别制作了原告的漫画图像置于其中,并在漫画图像上标明了“实话实说”字样,继续利用原告主持的节目及肖像做广告,严重侵害了原告的肖像权。
    被告的美福乐广告在使用原告主持的《该不该减肥》节目肖像的同时,任意篡改、歪曲原告主持的节目内容,使人们普遍怀疑或认为原告是自愿为被告做广告,影响了公众对原告的名誉权。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对原告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任何方式的侵害;在全国性新闻媒体上公开承认其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精神损失10万元人民币,经济损失170万元人民币。
    被告辩称:原告起诉的三个侵权行为中,电视广告和《太原广播电视报》上的广告虽然是美福乐产品广告,但不能证明是被告实施的。美福乐广告创意是追综报道减肥明星刘淑卿,而其成为减肥明星正是源于《实话实说》节目的采访。我们经过刘淑卿女士的认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向经销商提供了电视台采访其成功减肥的事例。广告确实使用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片段,但使用的是该节目知名度,而不是原告个人形象。原告是作为《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身份出现的。在整个广告中,原告形象是非常淡化的,且不完整,不占据主画面。印刷品广告中引用的《实话实说》节目中的八幅画面,出现原告形象的仅有三幅,且均是集体场面,原告形象不在画面突出位置。因此,原告形象作为《实话实说》节目有机组成部分,其不能再单独主张权利。同时,原告的形象出现在集体场合,属于肖像使用行为的阻却违法事由,原告也不能主张肖像权。
    美福乐广告对《实话实说》节目添加的文字和旁白均是事实。这种注释,使公众了解到,广告引用的节目是真实发生而不是虚构的,原告是在作节目而不是在做广告。如果大家误解的话,也是误解这期节目在为美福了做宣传,而不会认为是原告在替被告做广告。因此,原告的社会评价不会降低。即使有少数人认为原告在做广告,也不能认定侵害其名誉权。原告要求巨额赔偿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美福了广告没有使用原告肖像。如果按照原告要求给付180万元,原告岂不是真的做广告了。另外原告计算的销售数额不准确,而且与原告所述被侵权无关。
    因此,被告没有侵害原告的肖像权、名誉权,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认为:
    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肖像权、名誉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判决如下:
    1、被告停止使用原告崔永元肖像做产品广告的行为。
    2、被告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8时至22时的时段内,发布致歉声明,向原告崔永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致歉声明发布一周,每日一次(具体内容由法院审定)。
    3、被告于本判决生效后10内,给付原告崔永元肖像侵权赔偿金6万元,名誉侵权赔偿金4万元。
    4、驳回原告要求被告赔偿170万元的诉讼请求。
以上内容部分属网上搜集,未经证实。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你权益请指正!


[ 本帖最后由 hnist661 于 2007-10-21 19:33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21 20: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他的节目我看的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实话实说那个小品了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2: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今天明天
。。。
的确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2 12: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崔是个不错的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3 08:41 , Processed in 0.305023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