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97|回复: 1

[11.2]横行的北欧海盗——维京人的扩张和征服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 22: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概 论

         Viking,原意是“来自峡湾的人”。维京人今天通常泛指生活于公元800年——1066年之间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从事广泛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海盗时代初期,维京人对英格兰海岸及欧洲大陆的修道院、教堂和其他一些易于攻击之地发起猛烈进攻,他们因此被描绘成杀人如麻的掠夺者,但实际上他们既是开拓者又是侵略者,既是伟大的探险家又是无恶不作的强盗,既是勤劳的商人又是冷酷的征服者,他们在进行开创的同时也在实施着毁灭。

        众所周知,维京人所居住的北欧地区,终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冬天严寒难耐,生存环境极为残酷。可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只有少数一些地区,资源非常缺乏。斯堪的纳维亚本土的居民为了生存,无时无刻都要与大自然搏斗,因此他们一方面易怒难训,崇尚勇敢,具有狂暴野蛮的野性,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养成了勤劳俭朴、生命力强等优良传统。由于缺乏资源,他们懂得怎样最有效利用每一分有限的资源,决不轻易浪费,日后维京人的扩张无论在狂暴的大海中航行、还是向未知世界进发寻找新的居住地,他们即使在极为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活的很好,这应该归功于他们这种文化和传统。

        而由于北欧本土资源紧张,人口、土地等生存压力很大,各个小国之间为了抢夺资源而征战不休,当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也渴望穿越大海进行探险,与外国进行贸易,寻找新的居住地,这就形成了他们天生的冒险天性和探索精神。

         公元5年,恺撒.奥古斯都派出的一支罗马舰队在日德兰半岛登陆,标志着欧洲主要势力和维京人的直系祖先——斯堪的纳维亚各部族之间的第一次接触。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崩溃,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日尔曼部落蜂拥而至,在欧洲大陆往来以搜寻战利品和肥沃的土地,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以至于历史学家将公元400-600年这段时期称为移民时代。在斯堪的纳维亚,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积累财富的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人驾驶着小船到处从事海上贸易,(这时这帮家伙还是彬彬有礼的精明小商人,所以不算维京人,VIKING这个词带有“掠夺、杀戮”等强烈的贬义)慢慢丰厚的贸易利润刺激了他们天生的野性和冒险天性,伴随着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造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掠夺和征服逐渐取代了贸易。

         从公元800年到1100年,北欧海盗离开他们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家园,穿越他们已知的区域,前往未知的茫茫世界进发探险。(现代史学家考证得出另一种观点,由于之前几个世纪的贸易往来,后来的维京人是熟悉欧洲的海岸地理情况的,他们的进攻路线有明显的目的地,并不是没头没脑的杀到哪算哪)部分海盗向北航行,渡过波罗的海,在旧拉多加(Staraya Ladoga)和诺夫哥罗德(Novgorod)等城镇建立贸易基地,并远航俄罗斯,到达基辅和保加尔。有些船队远航至里海,一些北欧商人将船只停留在当地,然后赶着骆驼商队前往巴格达和阿拉伯人做生意。

          另外一部分海盗则向西南拓展,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大肆劫掠不列颠半岛,并且夺取了诺曼第。北欧海盗作为殖民者,在向冰岛移民的途中还向奥克尼群岛、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等地移民。冰岛人还相继在格陵兰岛上建立了两个移民区。而有一种说法则是,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500年,北欧殖民者就已经到达过北美洲海岸,并在纽芬兰岛上短暂停留过。(这个问题容后慢慢说。。)

         793年6月,维京海盗出现在英格兰北海岸的林第斯法恩岛(Lindisfarne Island)登陆,袭击并掠夺该地的修道院,屠杀了大量教士,并驱使当地的教士和居民成为他们的奴隶。这场出人意料的袭击对基督教欧洲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这一事件也宣告了海盗时代的来临。

        在800年之前,这种袭击的范围往往只限于海岸地带,一般只有一两只船的小队人马出动,一抢到了财物便迅速地撤走。但不久之后,一支支组织严密的船队便在丹麦、挪威和瑞典相继诞生,他们在野心勃勃的国王和军事首领指挥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和殖民——侵略别国,索取贡品和赎金,掠夺土地。

         810年前后,丹麦国王戈德弗雷德袭击弗里西亚海岸(在今天的荷兰)和开始攻击查理曼帝国的部分领土,造成了相当的破坏。由于受到初战告捷的鼓舞,戈德弗雷德扬言要征服整个帝国,但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死于一次暗杀了。查理大帝也趁此机会加强了防御,把这帮海盗基本挡在德意志的心脏地带外。(可是法兰西就顾不上了)

         之后,维京海盗把目光转到了不列颠群岛和法兰克,851年,丹麦人开始攻打英国,从865年-880年,丹麦人的战旗走遍了大半个英格兰,873年英格兰的小国东鸯格鲁国王埃蒙德被俘虏后乱箭射死。只有英格兰西南的威塞克斯王国在阿尔弗雷德大帝德指挥下,以环状链式布置的要塞和防御工事把入侵者挡在王国外,同时亲自设计组建了一支两侧船舷极高(防止海盗登靠作战)、吃水浅速度快(同样应对维京人的长船)的新型快速舰队与维京人在海上作战。

          而阿尔弗雷德最伟大之处,是他所推行的外交策略,公元886年,为了表达与新邻居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他与丹麦军事首领古特伦签订了和平协定,按照协议,丹麦人正式控制英格兰北部和东部一带,从泰晤士河口到爱尔兰海一片面积为25000平方英里的富饶土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丹麦法施行地”。但是实际上英格兰人并没有怎么吃亏,他们不但维持了西部和南部的和平,而且阿尔弗雷德大帝说服了古特伦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并且成为他的教父,古特伦起誓在教父有生之年都会对其永远效忠。虽然丹麦人被允许保留对奥丁神和索尔神的崇拜,然而在当地人的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基督教强大的文化力量所同化,之后他们就慢慢的变成了英格兰的顺民。同时在公元9世纪,在东面作战的挪威人也控制了大半个爱尔兰,并建立了都柏林(现在的爱尔兰首都)和一系列城镇。

          885年,丹麦人进军塞纳河并围攻巴黎,虽然最后打不下巴黎撤退了,但是却沿海岸线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并定居下来,最后迫使法王查理三世在911年和北欧海盗首领罗洛立约,封他为公爵,将塞纳河口一带地方划归他统治,起名罗洛,以后这里有大批维京人前来定居,这帮北欧海盗慢慢再进占蚕食,形成诺曼底公爵领。至11世纪时,诺曼底已完全法国化,成为法国的一个大封建领地。907年,瑞典人攻击俄罗斯地区,然后从海路袭击君士坦丁堡,横扫拜占庭帝国海岸线所有要塞。迫使拜占庭帝国向他们进奉贡品,并签下商业协定,给予罗斯人(其实就是已经在俄罗斯地区定居下来的瑞典人)贸易特权。

         之后定居下来的维京海盗逐渐开始被基督教世界慢慢同化,锐气虽犹存,野性已褪去不少了,欧洲的海盗时代终归沉寂。公元1000年左右,维京人的势力已经不再具有如此大的威胁力和难以驾驭的野性了。基督教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古老的奥丁神崇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那些北欧海盗在习俗和礼仪方面变得越来越象一个“欧洲人”。而长达两个世纪的移民活动和各国政治的基本统一,多少也缓解了北欧本土的生存压力,渴望从事海外殖民冒险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1016年丹麦海盗首领卡努特武力抢夺到英格兰王位,并成功统治英格兰近20年(1016-1035),维京海盗的军事成就达到了颠峰,之后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波路了。

        1042年,卡努特帝国崩溃,英格兰恢复独立,“贤人会议”拥立先王埃塞尔列德之子“忏悔者”爱德华为王(1042—1066年)。爱德华死后无嗣,贤人会议把爱德华的内兄弟哈罗德.戈德温森推上王位。正当哈罗德欣喜之际,希望再创维京先人荣耀的挪威国王——“无情者”哈拉尔德.哈拉尔迪开始入侵约克郡,诺曼底公爵威廉又在佩文塞登陆,双双加入王位争夺战。威廉是爱德华的表兄弟,在爱德华与其岳父戈德温森伯爵发生争执时站在爱德华一边,爱德华则许诺以继承英国王位相回报。但是,戈德温森之子哈罗德伯爵在爱德华临终前被指定为继承人,威廉感到受骗,便挥戈而来。

         1066年10月,刚刚打退挪威人,英王哈罗德的军队还没有来得及喘息,(这家伙运气好,在一次突袭中击毙了哈拉尔德.哈拉尔迪,结果就趁机打败了失去首领的挪威人。)就在英国东南角的哈斯廷(Hastings)同以逸待劳的诺曼底军队展开决战。结果,哈罗德国王和许多英格兰贵族战死,哈斯廷战役为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奠定了基础,之后威廉也被正式命名为“征服者威廉”。

        1066年,是挪威国王——“无情者”哈拉尔德.哈拉尔迪战死的年份,作为最后一个带有永不知足,也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一生四处征战的真正的北欧海盗领袖,他的死标志着北欧海盗在欧洲疯狂侵略扩张年代的终结。北欧海盗英雄的荣耀从此一去不返,却永不磨灭!
(虽然“征服者”威廉也是维京后代,但这时诺曼第已经法国化了,他算是诺曼人)

          维京人的战船

       早在8世纪末之前,船就成为维京精神的重要象征。维京人的海船一般长70-100英尺,制作精良,可说是一件艺术品,是维京造船师精湛技艺的完美体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别。

       一类是为海上劫掠或远行所设计的海战船,轻而窄,两侧布满划桨洞。当逆风行使或需要用力划桨时,桨手可以轻而易举的降下船帆,操纵灵活。虽然轻便,却很坚固耐风浪,容易在海岸停靠或在河上连接成船队。

        另一类是运送货物进行贸易的货船,船身又高又宽,船体也很重,42英尺高的桅杆(高阿~~)固定不动,悬挂大块方形的横船帆,这种船的设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载重航行时可保持稳定,可以穿越大西洋的风浪。

        两种类型的船在建造技术上有一个共同点:船身外面包裹着一层船板,用长铁鉚钉固定在船体上。船板间的空隙用由动物毛和植物纤维制成的线索填塞。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高昂的弯曲船首,用一整块完整的橡木精雕细刻而成。有一条舵,舵叶长而直,舵柄按直角装进舵头的槽里。维京船制造龙骨的材料取自高大笔直的橡树。龙骨中部做成弧形以增大承重量,而龙骨两端则逐渐变窄,形成流线型通道。船肋由结实的橡木制成,材料全部取自天然弯曲的木材,经过细心打造后,安放在龙骨的各个部分。船肋外面包裹着一寸厚的箍板(或称船壳板),由相互交叠的橡木块制成,用鉚钉固定在船肋上再用杉木根制成的缆索捆缚起来。桅杆悬挂大块方形的横船帆,后来改进了的桅杆上装有侧支索,这些绳索使帆能转向船纵向差不多接近从帆的位置并由此对桅施力,可以灵活的利用风力,顺风时速度可以很快,高达10节。

       而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维京战船由于吃水浅,速度快,转向灵活,十分适合远征异地时突袭式的劫掠活动。常常悄无声息的出现在海岸,径直冲上海滩,船上的水手随之大喊大叫着涌向岸边。

        有利必有弊,维京海盗战船船身轻、吃水浅,然而它的甲板却是露天的,因此不能起到挡风遮雨的作用。虽然有用油脂浸过的皮革覆盖在船的某些部位,但遇上大西洋的狂风巨浪,小小的皮革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水手们穿着毛皮衣服,挤在可容纳两人的毛皮睡袋中(同样浸过油脂防水)在甲板上睡觉,风雨和巨浪仍然使他们又冷又湿,冻死人和夜晚被巨浪卷下海淹死都是很常见的事。由此可见,维京人的这种穿越大海的征服行动无疑必须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在取得胜利之前首先要忍受极大的痛苦,维京人这个名词从中世纪强烈的贬义到今天又带有勇气的象征意义,是可以理解的。

           生活习惯

         与我们的最初印象不同,维京人并非依靠掠夺为生,而是靠饲养家畜、耕种田地来实现自给自足,辅以打猎和捕鱼,妇女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力。北欧男人在每年秋季天气较好的一段日子出海探险和进行海外贸易,而在冬天他们则回到家乡,忙碌着修理船只和制造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维京人在影视中经常被刻画为身披兽皮、头戴角盔的野蛮人,事实却并非如此。据历史学家考证,角盔其实是一种祭祀仪式上祭司所戴的,除此之外就是少数德高望重的军事领袖才会戴一下,普通的战士并不戴这种造型夸张的角盔。而开始的时候身披兽皮则是无奈之举,没有资源嘛,不穿兽皮穿什么?难道还能不穿衣服?另外他们夏天穿的其实是亚麻布织成的衣服的,同时从阿拉伯人贸易的来的中国丝绸也是维京贵族阶层的最爱。

         事实上,维京人极其讲究外貌和装饰,维京人最初广泛的海外贸易就是用各种优质毛皮和海象雕刻来换取白银和阿拉伯人的玻璃珠,之后通过抢掠得到了大量的黄金和宝石,要这些东西来干什么呢??很遗憾,主要并非作为流通货币,而仅仅是装饰品,为数众多北上流入瑞典的金币被融化铸造成徽章、项链和各种小饰物。维京妇女以拥有这些精美的装饰品为豪,用以显示自己的身份高贵和有品味。

         每一个维京男人都是心灵手巧的艺术家,他们冬天就躲在家里专心制造各种首饰,各种各样的武器、工具、日常用品、还有船上的风向标、船首像等等东西,事无巨细都在上面刻上复杂精巧的花纹和图案,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描绘对象大多是动物,猛禽等等,然而制作非常精细,无愧于巧夺天工这个评价。(我买的几本书上面有大量维京艺术品的照片,真是美的让人眼花缭乱,最初因为缺乏贵金属,他们用青铜精雕细刻制成了大量的器具,然后把辛辛苦苦航海换回来的黄金和白银毫不吝惜地融化掉,镀在青铜器具表面,由于工艺精良,经过了上千年时间,这些艺术品到了今天仍然金光灿灿,漂亮非凡。他们的爱美天性还有一点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有一张相片是一个耕地用的锄头残件,上面居然刻有极为复杂美观的花纹,可想而知维京人的爱美和艺术天分了。

        当然话说回来,爱美也好,艺术天分也好,勤劳节俭也好,他们的野性是天生难训的。一旦动怒自己人也厮杀一番,更不必说他们在征服过程中的视人命如草芥了。

        8世纪早期,随着造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桅杆、船帆、龙骨的广泛使用,使维京人海上远航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们可以更深入欧洲市场并以此为中转地到达更遥远的地方。而小规模掠夺和商贸的丰厚收益进一步激发了维京人喜好冒险的天性。随着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日益增多,财富的定义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不再把农作物的产量作为财富的标准,其作用慢慢被贵重金属尤其是白银所取代。以这种形式存在的财富是获得土地的根本保障,而拥有了土地就拥有了权力和声望。由于家族财产通常由长子继承,其他的男性后裔若想在家乡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其过人之处,到异国冒险也是一条吸引的道路,因此无数人前赴后继地向海外进发,其中有许多最终在国外定居下来,建立起无数维京人地殖民地。

         源自7世纪一位英国教士达拉谟。西门的传记,“这些北方来的异教徒乘船来到不列颠,象蛰人的大黄蜂,又像可怕的狼群迅速散布到各个角落。”“他们疯狂的抢劫,把所有的东西都糟蹋殆尽,他们肮脏的脚印玷污了圣地,他们在神坛上使劲挖掘,抢走了教堂的所有财宝。他们杀死了一些教友,又绑走了一些,被他们掳掠走的教友,被迫赤身裸体,受尽屈辱,有一些淹死在大海中。”

        查理曼大帝的宫廷学者,同时是一位牧师的阿尔昆也说:“像大街上的畜粪一样,在上帝的殿堂里玷污圣徒的身体。”

         在当时以及后世,很多史学家都认为,维京人野心勃勃要摧毁基督教文明,征服基督教欧洲。但实情却并非一定如此,诱使他们驾驶长船,四处劫掠的动因并非血腥的战争,或者是什么征服欧洲,而是对金银财富和肥沃土地的强烈渴求。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与蒙古人不同,他们是从来不抗拒与对手进行和谈的。

        事实上,维京人对基督教并无特殊的恶意,至少早在9世纪,一个胆色过人,性格暴烈的日尔曼传教士安斯加尔就曾到达丹麦和挪威宣扬基督教,以其勇气和强硬的性格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引起了很大的影响,使不少人改变了宗教信仰。虽然争吵冲突不断,他甚至还因为传教问题杀了几个人(斗殴杀人在当地是家常便饭,通常是经仲裁后,理亏一方付偿命金了事。),但也并没有遭到杀害,(想想基督教世界的火刑。。。)最后骂骂嚷嚷“都是一群野蛮人”之类的话回到家乡。。

         北欧海盗对修道院的袭击,只是因为对修道院中的财宝垂涎三尺,包括黄金的十字架,镶有宝石的福音书等等,这些东西如此具有诱惑力,还因为抢劫教士实在太容易了。北欧海盗从来没有因为受到不应进攻这些毫无防御的圣地,而带来道德上的阻挠和谴责,他们可以轻易的抢到想要的财宝,可以轻易屠杀修道士,甚至把这些神圣的修道士虏为奴隶。。。一切都源自可以轻易达到目的,不必付出太大代价这一点。

        当时的维京人对基督教,所持的应该是一种好奇,但不太上心的态度。他们不时会与当地人交易,当他们发现受洗礼了,戴个十字架的话,会使交易比较容易进行。。于是这些维京人就轻易的接受了基督教洗礼(当然是不是真的信奉是另一回事)。而且到了另一个地方,他们又一次再一次的受洗,博取当地人的好感,一些教士发现了这一伎俩后,气的大骂“这些厚颜无耻的骗子”。

              维京人对巴黎的进攻

         塞纳河河口星星点点的分布着许多小岛,从公元9世纪40年代中叶起,维京人经常在此停靠船只、补给食水和食物,并且作为对法国各城市抢掠的前哨基地。公元845年,声名狼藉的海盗头子拉格纳率领120艘战船的丹麦舰队向巴黎进发,当时的西法兰克王国国王“秃头”查理迅速组织起一支军队抵抗。然而他十分草率地把士兵分为两队,派其分别驻守在塞纳河两岸。维京人以极为迅速的突袭打败了人数较少的那部分军队,俘获了100多名战俘。然后拉格纳命令在塞纳河边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奠奥丁神,搭起绞刑架将全部法兰克战俘作为祭品绞死。在河对岸的守军和巴黎市民被这伙野蛮人和异教徒吓得面无人色,士气低落,拉格纳的军队很快地进入了巴黎。为了让丹麦人离城,秃头查理支付给了他们一笔数目惊人的赎金——7000磅法兰克银币。精明的维京人本着打完就跑的精神,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于是,拉格纳手握一根取自巴黎城门的木条作为纪念品,率领部队离开了这片地区。

        付给拉格纳的这笔巨额赎金是西欧封建领主献给维京人的第一笔所谓“丹麦金”。但这也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想想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呜呜)在随后的几年中,他们多次采用这种方式来换取暂时的安宁,否则其领地总是会遭到接连不断的更血腥的袭击,残酷的烧杀抢掠。在公元9-10世纪,法兰克人有据可查的先后至少15次付给维京人(主要是挪威人)“丹麦金”赎款,总数超过40000磅银币和600磅金币。同期的英国人更加倒霉,他们付出了至少15万磅的巨额银币。斯堪的纳维亚人将这些贵金属的很大一部分加热融化后制成各种徽章、护身符、项圈以及各种装饰品,男女老幼都戴在身上以炫耀自己家族的富有和作战勇敢。

        很浅显的道理,长远来说,丹麦金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危机,反而刺激维京人更加变本加厉。国王和领主们也发现这样老是给钱也只能是权宜之计,维京人在弗里西亚和西法兰克王国为非作歹,大肆劫掠,如入无人之境,并且从老家来的维京人越来越多。“船只的数目不断增加,维京人有如潮水般铺天盖地涌来,到处都有基督的信徒遭到杀戮和劫掠。”这是出自一位教士的书信。公元877年秃头查理去世,之后西法兰克王国先后有5位不同的统治者继位,政治上的混乱使维京人的野心越来越大,公元885年,为了寻找通路进入富饶的马恩河谷作为殖民地,丹麦人再次围攻巴黎。

        885年11月24日拂晓,总数4万人,超过700艘船的丹麦舰队出现在塞纳河口。根据一位法国教士的珍贵记录,我们得知了战斗的情景。“我们在睡梦中醒来,恐怖地发现,我们这些虔诚的忠实信徒可能已经被上帝抛弃了。” “一群野蛮的异教徒,超过两队人马从下游掐住了塞纳河的咽喉。”“人数之众以至于巴黎人完全看不到河水,只能看到一片密密麻麻的桅杆。”

         巴黎人民无疑非常害怕维京人像在其他城市一样进行大屠杀,而深深的恐惧使他们这次坚强地凝固在了一起。然而维京海盗的主要目标其实并不是巴黎,打巴黎的话可能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而这不符合他们以最小代价就获得最大利润的宗旨,而且占这样大的一座城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否则他们应该像一向而来的做法,在夜里就发动快攻,陷巴黎于火海之中,不给巴黎人丝毫喘息之机。他们这次是希望寻找通路进入富饶的马恩河谷,劫掠上游的几个城镇,并且渡过寒冷的冬天,那里的农村土地肥沃,维京人对此垂澹三尺,希望定居下来把它们变为维京人的殖民地。

         然后,几座连结巴黎城堡和塞纳河各条河岸的低矮小桥阻挡了维京船队的前进步伐。率领这队海盗的是丹麦军事首领西格弗雷德,大部分士兵也是丹麦人。他拥有与基督教欧洲领主沟通的丰富经验,利用欺骗性的外交手腕,半真心半策略的进言,“请赐予你自己和你的信徒怜悯之心,请听好,我们只是请求你们放行,决不侵扰你们。”

       守卫巴黎城的是奥多伯爵和教会领袖约斯兰大主教,他们这一次显示出了坚强的信念。奥多声称,巴黎人负有阻止北欧海盗前进的神圣使命。约斯兰大主教也声称,“我们的王国版图覆盖君主、国王和上帝统治下的所有土地。王国不能被毁灭,必须通过坚守巴黎来自救。”

        然而约斯兰也忧愁的询问西格弗雷德,是否战争不可避免。西格弗雷德声称,“我从不让手中的宝剑做不光彩和无价值的事,但是,如果你确实无法满足我提出的要求,那我只能告诉你,我们会在破晓时分射出毒箭,一直战斗到夜晚,或许大家都会感到十分疲惫,但战斗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

        第二天凌晨,维京海盗一路水路并进,开始向巴黎城和几座桥梁发起进攻,而巴黎军民从侧面进行攻击,弓箭、巨石,还有燃烧着的巨大煤球,下雨般砸在维京人的战船上,“石块在鲜艳的盾牌上撞击成为粉末,砰砰作响,如雨点般的箭穿过入侵者的盔甲,他们在叫喊呻吟”。攻城者用弓箭和投石器还击,并且用铁器猛击城墙和城门,但抵抗者则从城墙上往下倾倒沸油和燃烧着的沥青,巴黎的市民踊跃加入守城战中,“他们将任何可用的东西往下乱掷,甚至包括一些木制的大车轮”。战斗至夜晚,巴黎城已经部分着火,火光映红了大片天空,但堡垒中的巴黎军民仍然顽强抵抗敌军的进攻,北欧海盗觉得由于损失很大,短期内也很难攻破城门,认为不应该再浪费宝贵的生命,于是改为封锁巴黎与外界的道路和河道,实行包围战术。886年1月,西格弗雷德从上游放出三只燃烧着的船,飘向南边的一座桥希望把它烧毁,结果船全部被石头桥墩卡住自燃殆尽,极为沮丧的西格弗雷德再次发动了几次进攻,依然无功而返,巴黎人在很困难的情况下空前团结,他们把以前的巴黎大主教圣杰梅的心脏和骸骨放在堡垒周围,表明自己的力量源自忠诚的信仰,决心抵抗到底,上帝必将守护巴黎城。

        886年2月,洪水冲毁了其中一条桥,一些维京海盗迅速组织船队穿行而过,而另外一些则留下继续进攻拖着巴黎城的守军,同时掩护前进的部队以及保护妇女伤员不受攻击。战斗时断时续,直到886年9月,慢动作的西法兰克国王“胖子”查理总算率领援军抵达巴黎,随之发起反攻,结果就是——又一场的惨败,法军损失惨重,通过谈判查理国王在11月同意打开上游的河道让维京人通行,并且付给他们700磅白银作为赎金,条件是不能再骚扰巴黎城。维京人自然是高高兴兴的带着战利品离开巴黎沿岸,不久之后就如他们所愿发现了适合定居的好地方了。胖子查理的协定激怒了巴黎人民,他们奋勇战斗了一年就换来了这样的结果,不久声望很高的奥多伯爵就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罢黜了胖子查理,成为了新的国王。

        到了十世纪初期,北欧人已经在法兰克沿岸很多地方定居下来,公元911年,查理三世(“昏庸者”查理)即位西法兰克王国国王,他认为挪威人已经在沿岸定居下来,应该接受现实,战争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作出让步,与北欧海盗首领罗洛立约,封他为公爵,将塞纳河口一带地方划归他统治,起名罗洛。作为回报,罗洛则发誓皈依基督教并对法兰克国王效忠,许诺要努力抗击其他北欧海盗的劫掠行动,同时罗洛与一位法兰克贵族夫人结婚,以确保誓约的履行。以后这里有大批维京人前来定居,形成了诺曼底公爵领。

        在诺曼第定居的北欧海盗绝大部分与罗洛一样,都娶了法兰克妇女为妻,并且改信基督教,他们对在这里温暖的气候和富裕的生活很满意,其中有一些真正的产生了虔诚的信仰,而且把他们爱美的天性发扬光大,养成了爱干净的生活习惯,他们很讲究对头发、胡子等等的修饰,正如一些法兰克妇人所说“他们比法国人还爱洗澡”。经过慢慢的融合和同化,北欧传统的习俗、信仰和语言在诺曼底逐渐消失了,至11世纪时,诺曼底已完全法国化,成为法国的一个大封建领地。
发表于 2005-11-3 0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就有沙发坐,看来喜欢历史的人不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7 11:09 , Processed in 0.294701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