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1|回复: 0

[11.3]欧洲的中世纪音乐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3 06: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476年,日尔曼部族吞并西罗马帝国,欧洲进入中世纪,开始了封建社会时期。在蛮族的统治下,古代文化遭到极大破坏,基督教教皇成为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垄断了全部科学文化,教会的权力高于国家和其它社会集团。当时,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各种艺术以及哲学在内的各方面都要为教会服务,因此中世纪的音乐借助于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寻常的发展。可以说从音乐的全部理论到记谱法,从合唱、合奏到键盘乐器的兴起及教学,无一不是与中世纪的教会息息相关的。今天的许多音乐作品,虽然在内容上是描写世俗的,但它们与中世纪的教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世纪的音乐是以宗教音乐为主的,当时的音乐活动也只局限于在教堂的范围内。基督教会有一套完整的宗教礼仪。弥撒是天主教会的主要崇拜礼仪。其中,完备的弥撒礼仪形式称为“大弥撒”,此外还有一种简短的弥撒叫“小弥撒”。弥撒中某几部分的唱词固定不变,其他则根据一年中教会的节期或某一特定节日或纪念日而有所变化。变化的部分称为“专用弥撒”,固定不变的部分称为“常规弥撒”包括《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降福经》和《羔羊经》。弥撒音乐(包括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发表于礼仪曲集《升阶经歌集­­­­­》中。所有圣咏可为圣经唱词和非圣经唱词两类,而这两类又可各细分为散文唱词和韵文唱词两种。圣咏亦可按其演唱方式而分为“交替式”(两个唱诗班交替演唱)、“起应式”(独唱与唱诗班交替)或“直接式”(无交替)。按照音符与唱词音节的关系又可分为“音节式圣咏”和“花唱式圣咏”。




就其曲式的一般面貌而言,圣咏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⑴诗篇歌调所例示的形式,由两个平衡的乐句组成;⑵分节歌形式,如赞美歌;⑶自由形式,包括其他所有无法概括的类型。


圣咏在其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了附加段和继叙咏




中世纪调式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其中各个阶段并非都能清楚的加以追溯。至11世纪臻于完全的这一体系认可8个调式,即中世纪教会调式:多里亚调式、副多里亚调式、弗里吉亚调式、副弗里吉亚调式、利第亚调式、副利第亚调式、混合利第亚调式、副混合利第亚调式。



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是中世纪音乐的重要特征。在《音乐手册》中把二音同响称为奥尔加农。在奥尔加农的一个类型中,一个声部是素歌旋律,称主声部,另一个声部在下方五度或四度上重叠主声部,这两个声部或其中之一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八度重叠。12世纪初出现华丽奥尔加农。11、12世纪作曲家发明了记录节奏的体系来应付各种复调乐曲,到1250年前后,作曲家整理出六种节奏模式。但这些节奏模式都是“完美”的三单位节拍,这与宗教中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为一体的宗教思想有关。                



莱奥南、佩罗坦和无名氏四式是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孔杜克图斯是13世纪纯教会复调音乐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的风格是所有声部几乎以同样的节奏进行,与奥尔加农的各声部节奏各式各样正好相反。1250年后奥尔加农和孔杜克图斯逐渐受到冷遇,13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类型是经文歌。经文歌是当时文化生活的缩影,它把情歌、舞曲、流行的叠歌和教会的赞美诗全都纳入一个基于素歌的刻板的模式里。



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末的古艺术时期在音乐史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是中世纪音乐的重要特征。这段时期记录音乐的主要成就是整理节奏模式体系和发明一种新的供有量节奏用的记谱法。这说明越来越倾向明确乐曲中的理性的确定的因素,倾向于给作曲家更多的权利决定他们的作品应如何表演。这对于作曲家是很重要的。九世纪以来的手抄本中保存的圣歌旋律所用的是纽姆符;11、12世纪作曲家发明的节奏模式;13世纪出现的弗朗科记谱法,这些记录音乐的方法都促进了音乐的表演、流传与保存。但这些都不能把音乐精确的记录下来。纽姆符没有绝对音高,只表示相对的音高关系;节奏模式体系所用的是一个根本不同于现代记谱法的原理,它不表示音符的相对时值,而是用单音或是音群的特定组合来标明节奏型。而且是以三等分的拍子为主(崇尚三位一体);弗朗科记谱法也是三分性的,而且没有跨小节的连线。它们记录音乐都有很多的不确定的因素。那是不是这些记谱法就是不先进的呢?是不是无法与我们现代的记谱法相提并论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记谱法是逐渐发展完善的。第二方面,它们确实没有今天的现代记谱法完备,但在当时已经完全够用了。音乐旋律用最简单的手法写成,但给人以美的享受。波浪起伏的旋律线条,严肃而朴素的美,追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与宗教意图完全吻合。它们不是为了使人听其音乐本身,而是作为早期基督教祈祷仪式的必要附属品而创作的。而且音乐部分通过唱诗班或歌唱艺人口传心授,部分通过记忆使其得以留存下来。



中世纪的音乐风格繁多,从听觉和感觉上不易区分。我想可能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曲家的音乐思想比较纯朴简单,技法也没有后世那么高度发展。而且音乐也大多为宗教服务,排斥过多人的激情在内,作曲家认为这样已经够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7 11:28 , Processed in 0.26564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