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34|回复: 327

【江城武汉】武汉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 22: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编辑一个帖子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帖还不错,恳请你高抬贵手,挤出一点点的时间,回复一下,好吗?小弟跪谢大大的支持...

这是我和我一个外地朋友共同整理的,也是以他的名义发表的,旨在讲述一个外地人眼中的武汉.

开始了...

最终选择了武汉作为五一长假休养的地点。为什么选这里,呵呵,真的是一言难尽。总之现在还是需要振作起来,重新培养自己的爱好。

计划在武汉游三天,然后根据票况,选择宜昌或者武当山其一。算是一个北方佬来湖北见见世面的两个地方吧

对武汉仰慕已久,三大名楼的黄鹤楼,美丽的东湖和归元寺都是很想亲自去看的地方。还有就是想走走武汉的小街小巷,感受一下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城。

也许是对南京长江大桥情有独钟吧,武汉的长江大桥也是我必定要看的一个地方。不知道如果站在大桥上,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去看滚滚东去的长江......

四月三十日晚,坐上南行的Z11,开始了武汉之旅。临行前多少也做了些准备工作,设定了几个目标。只是在后来的游览中没想到武汉如此之大,以至于每天在和有限的时间竞跑。

Z11这种列车就是为我们这些时间紧的游客特别准备的。中间没有停靠站,从北京直达武汉。1200多KM的路程不到11个小时就抵达了。早上不到六点就醒了,看看表觉得太早,索性就再多躺会。因为游玩其实是件很需要体力的事情。如果体力不够,游兴就会锐减,那就白来武汉了

列车7:14正点到达,我6:30爬了起来。洗漱完毕后坐在窗口看看风景。不知道什么时候外边开始下雨了,想起来从北京走的时候还嫌雨伞重特意拿了出来。呵呵,这下子被抛弃的雨伞报复了 好在我也是江湖老油条了,些许小雨岂能浇灭我的游兴?

到了武昌,雨停了。呵呵,老天帮我冲刷了一下尘埃,把武汉这个有名的火炉也降了降温。开端不错啊。


接下开始马不停蹄的旅游。按图索骥,先打车来到了武汉有名的小吃街-户部巷。户部巷位于武昌,很多有名的小吃都集中在这里。



武汉人讲究过早,他们一般很少在家里吃早饭,都是去外头吃早饭,然后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不象北方多是买回家吃。而他们最常吃的一种过早的就是--热干面!

里头各家挂的牌匾都像是有些年头和来历的。我最想一试的就是热干面。热干面的做法不过是把面条煮一下,捞起来凉在案板上,淋上麻油拌匀,然后扇凉。吃的时候,将面在水里烫几下,捞起来放在碗里加上佐料,就可以吃了。 但对于我一个外省人要找到真正正宗的谈何容易。只能用最俗的一招--哪人多往哪去。其实在这条老街上,任何一家做的都不会比外边的差。我选了一家叫石记热干面的。因为听买面的人口音多数都是本地的,想来不会差。吃起来果然很不错,就是有些干,要了个绿豆汤才吃完

石记热干面


正在做热干面,注意看右边很多的纸碗,大家都是这个盛面或其他食品


还有一些其他家的小吃,我没有一一品尝,一并贴出来吧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武汉小吃盛食品的容器。都是用一个象康师傅桶面那样的纸碗放。你要一碗面,就用这样的一个纸碗盛给你。很方便。我看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很多人都托着个纸碗边吃边走。还有用塑料袋封起来带回去吃的。不光是面食,很多吃的都这么拿着边走边吃,本地人当然觉得这样很普通,呵呵,算是我一个外乡人觉得有特色的地方吧。


还有就是豆皮,也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小吃。所谓豆皮,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绿豆粉兑上面粉和鲜鸡蛋,第二层是糯米,第三层是鲜肉、鲜菇、鲜笋等等的馅,放在一口巨大的平底锅里做成1厘米厚。吃的时候,切成正方形的一块一块。第一层是金黄油亮的,看上去敲进去不少鸡蛋。糯米颗颗晶莹发亮。肉丁和香菇更是诱人。


做豆皮的师傅


街尾


过早完毕后,走出这条出名的小巷。前面是沿江大道,天气很晴朗。走到江边找个干净的台阶坐下来好好看看长江和武汉长江大桥。




我坐的这边是蛇山,对面是龟山,武汉长江大桥就是横跨龟蛇二山之间的宏伟建筑。它是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当时是苏联人帮助设计实施的。正是由于它积累了修建成功的经验,我们自己设计实施了第二座跨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


江风吹的人很舒服,虽然已经是烈日当头,但坐在江边一点都不觉得闷热。刚下了火车吃过早饭,舒服的都有些困困的感觉了,拍了几张照片,开始向黄鹤楼进发。


刚才从户部巷出来,远远的能看见黄鹤楼的楼尖,感觉不是远,决定走过去。向前是胭脂路,掏出地图看看。应该就在胭脂路后头,可是却找不到路。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要从一个桥洞下面钻过去,呵呵。

古楼洞


穿过去先到了红楼(注意:此红楼非彼厦门红楼也)。红楼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武璐路1号,武汉人都叫它红楼。红楼背靠蛇山,山上就是著名的黄鹤楼。红楼所在的阅马场现已更名为首义广场,这里是辛亥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孙中山先生铜像、彭刘杨三烈士像、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碑、黄兴拜将台,咸集于此。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云集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 呵呵,这一段是我摘抄的。旨在说明一下红楼的历史价值。其实民国这段近代史对于我们来说好像比古代史还要陌生,为什么会这样我就不多赘述了,大家自己想想吧。看着纪念馆中的介绍,才回忆起初中课本中一个个名字和地名:黄兴、黎元洪、熊秉坤 / 楚望台 各位看到这串名字和地名还能把这段历史连起来么?

辛亥历史纪念馆内:




中华民国军政府公告:


从红楼出来,走不多远便是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这里我先简要说一下黄鹤楼的历史。各位要是嫌烦,可以直接跳过这段不看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而古人所说的黄鹤楼也早已乘风而去了。今天看来“此地空余黄鹤楼”都是戏称了


黄鹤楼下的铜鹤与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绿化极好的蛇山



四层的水浒壁画,数风流人物,还看梁山英豪


一层层登上黄鹤楼,每层向下看都是一番美景。我想如果没有下面绿化极好的蛇山,没有滔滔东去的长江,没有横亘于龟蛇二山的长江大桥,单靠这一座黄鹤楼焉有如此美景可赏?可见黄鹤楼的出名并不单单只靠一座孤单的高塔,而是由周围的环境连成一个体系才算黄鹤楼整体的壮美。不过黄鹤楼作为皇冠上的一颗珍珠也真的是当之无愧。  

从黄鹤楼出来,时间差不多已经快中午一点了。从7:14下火车到现在一直在走路,游览。早上在户部巷过早的东西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想在附近找个地方吃点东西。由于这里是旅游区,不太好找吃饭的地方。绕来绕去到了武珞路,看见一家饭馆写着有“武昌鱼”,里头还算干净。于是进去点了个蔬菜,要了条武昌鱼。实际上我不太爱吃鱼,但到了这里再不吃武昌鱼,有点对不起武昌,呵呵。

武昌鱼是湖北的特产。属鳊鱼的一种,又名团头鲂。体形呈扁平状,又因为现代有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词句,使武昌鱼更为闻名遐迩。后来又在汉口吃过两次,一般都是清蒸或红烧两种做法。武昌鱼口感不错,鱼肉挺嫩。就是刺比较多。不适合我这种着急的游客

吃罢午饭,感觉又有力气了。继续去下面的景点--归元寺和古琴台!

徒步走过一个小花圃,看着悠闲下棋的武汉人,又忍不住按动了快门


黄鹤楼景区位于武昌区,归元寺和古琴台位于汉阳区。这里我先简要说一下武汉的组成。

长江的支流汉水在武汉汇入长江,所以武汉在地理上被这两江水一分为三:汉口,汉阳和武昌。武汉以前的确是独立的三个镇子,那时候三镇还没有合并统称为武汉,三镇之间的交通全靠船只往返。就是这种半隔断性又造就了各镇之间的差异,换而言之就是特色。总的说:汉口是武汉的商业中心,汉口更有老武汉的味,汉口人讲的武汉话也更地道些;武昌是武汉的教育科技中心及重工业中心,外来人口多些,文化气重些。我用下面这张图解释一下上面说的汉水和长江把武汉分割成三镇:


呵呵,因为在武汉三天的时间里,我总是穿行这三镇。所以对那几座连接三镇的大桥比较熟悉。长江上有三座:长江大桥、二桥、白沙州大桥,分别连着武昌-汉口,武昌-汉阳;汉水有很多座,我常走的有晴川桥、月湖桥,它们连着汉口-汉阳。

说了这么多,言规正传。从武昌的黄鹤楼到归元寺要过武汉长江大桥。归元寺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呵呵,比较巧合的地名哦)西侧,与古琴台相邻。《楞严经》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寺寺名就来源于此。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归元寺后,它很快就成为了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齐名的武汉四大名刹之一。



进了归元寺,门口有人会给你三只香,可以直接供奉在禅寺的香炉里。这里香火非常旺,我也拜了拜,把三只香插入到禅寺前厚厚的香炉灰中。愿望随着渺渺升起的香火漂了起来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请了一位导游MM为我做解说。先来到了这座菩萨面前,导游礼貌的让我先拜一下,我张口就说自己从来不跪拜的,MM面有怒容,估计在心里已经用武汉话骂了我一掉个。呵呵,以后我还是改改自己的臭毛病,别这么直接拒绝别人的好


匾上的字是黎元洪题的


放生池里悠哉的乌龟


五百罗汉堂


说到五百罗汉堂,就的多说两句。别的寺庙有求神拜佛都还是用的最常见的求签算卜。归元寺不是这样,这里的玩法是数罗汉。500罗汉绕着圈的排列在一个巨大罗汉堂内,站卧坐立,高低胖瘦,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随便找一个看着欢喜的开始,按照自己的周岁,顺次数下去,数到最后的那个记着号,对号去买这个罗汉的诘子。上面有该尊者的简介,有的还有一首四行诗题注,点解你的前因后果,或有逢凶化吉,遇难成佛的化解之道,文字都很平实。

我自然也入乡随俗跟着找了个顺眼的,顺着自己的年龄数下去,我找到的是第一百二十八普光尊者。然后到外边花五块钱换张卡片,诘子上写着:问君为何开口笑,心境清平尘垢少。沉浮荣辱皆忘却,我行我素乐悠悠。呵呵。


归元寺里环境非常的好,如果不是人多,真是个值得静静坐会认真思考的地方





看到了这个,感觉说得有些道理,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后面有尊很高大的双面观音,是善男信女和居士们集资铸成的



走出归元寺,看到翠微路的路标


归元寺附近街道的一些街头雕塑很有特色


从归元寺出来一直阴沉的天空终于飘起了小雨,还没等我决定是否趁着小雨漫步古琴台雨就越下越大,转而就成了瓢泼大雨。赶紧跑两步进了一家中国银行避会雨。这个时候办理业务的人很少,陆陆续续进来的都是避雨的人。看着外面的大雨,听着哗啦啦雨点落地的声音,不知不觉有些困了,拖过一个椅子,趴在柜台上休息一会。

就保持这样的姿势居然也睡着了,看看表,大概睡了20分钟。外边的急雨也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不能在这里耽误太多时间!清醒一下,整理一下行囊。踏出了避雨的中行直奔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时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曾龟山脚下弹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听懂其志在高山和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便将琴摔碎,发誓从此不再弹琴。

琴台始建于北宋,门额上的“琴台”二字,据说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所题。后来屡毁屡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一次重建。现在的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主体殿堂前的汉白玉方型石台相传就是伯牙抚琴处,园内布局精巧,三面环水,遥对龟山,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古人难觅知音。我想不太明白修建古琴台为了纪念什么,说明知音难觅还是只为了这段故事?失去的事情才值得如此隆重纪念么??


知音路,用石子铺的字:


古琴台后边有个月湖,从古琴台出来我绕到了后头。刚下过雨的月湖人很少,小路也被冲刷的很干净。一条绕湖小路蜿蜒曲折饶了月湖一周,我也寻着走了一周。本来月湖并不是我计划的一个地方,但不经意才发现这里不逊于任何一个湖边小园,绿草青青,微风吹动月湖轻轻荡漾,很难用言语描述那种怡人的美。可惜这时候DC没电了,周围也没有补给,大家要不亲临去看看吧,呵呵。

月湖遥看古琴台


最后给一张官方的古琴台鸟灠图


从月湖出来时间已经不早了,该找个地方打尖了。没想到五一武汉人居然会那么多,问了很多旅馆都是满客。从汉阳迁徙到汉口才找到落脚的地方。后来的几天几乎每晚都为找住的地方来回穿越武汉三镇,我更熟悉了武汉还得拜它所赐,呵呵。

晚上还有些力气,又去了武汉著名的江滩。感觉上有点像上海的外滩。不,简直是太像了!一样的由租界组成的建筑群,一样的江岸灯火通明,一样的沿江公园和步行路。看的出武汉市政府在这里下了不少功夫,从下车的武汉关一直顺着江边走,一路上绿化的很好,如果你走下江堤还能看到堤上刻着很多石画,内容丰富多彩。只是有些刻意模仿上海外滩的味道,我一直对上海的浮华看不上眼,把太多的东西做在外表上了。呵呵,不希望武汉这个城市也走上这条道路。


五月二日 晴


起来后直奔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珞珈山麓。校园依山傍水,层林翠染,湖光潋滟,山影葱茏,景色迷人。武汉大学拥有校园面积3000多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呵呵,看看,校园面积3000多亩,这是什么概念?武汉的山很多,最出名的数珞珈山,其原因就是它在著名的武汉大学校园之中。武汉大学校内也有好几座山,但只有珞珈山出名。想想看,全国有那个学府里头能有座山?而且武大倚着东湖,去之前我就听说武大的宿舍楼推开窗口就能看见宽广如海的东湖,这是什么一种感觉,我很想去看看



李四光雕塑,武大出了不少名人。当你走进这所校园,看到这所架在珞珈山麓上的学校,看到很多可以称之为名胜的建筑,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里出名人。


被绿色覆盖的校园路



呵呵,挺有年头的邮筒


学生宿舍,象生活在古迹中。幸福啊......




最让我感动的武大老图书馆,如果我早出生百年,有幸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是不是也会成为当时激进的革命党人?




说到这里,再加一段武大的一些典故。1931年武汉大学新校园筹建时,李四光担任筹建委员会主任。据说他骑个小毛驴在东湖边转悠了许多日子,最终提出将东湖边的好几座山包括珞珈山、狮子山、侧船山都囊括在武汉大学校园之内。当时,这湖畔的几座山,乱坟纵横,杂草丛生,也值不了几个钱。时任国民政教育部长的王世杰批了这个方案。这就奠定了武汉大学今日校园的规模。当然,当时划定的面积数倍于今日的校园。不过,就是今日的规模,在中国的大学中,也为数一数二的了。

在武大的老图书馆前坐了很久,不知道为什么,第一眼看到图书馆就很感动。绕着它一圈一圈久久不愿走开。以前每次看到大海都会觉得自己的渺小,如今看到这所盛满中国文化的图书馆才会觉得自己的浅薄。

穿过武大校区就到了东湖。武昌最大最有名湖的是东湖。东湖很大,面积约是西湖的7倍。东湖第一眼给我辽阔浩荡的感觉,风吹动湖面,湖水拍打岸边,居然真的有点像海。


像不像海边的栈桥



摇橹准备出湖的船家


浩淼广阔的东湖


因为下午要赶回汉阳。没有在东湖呆的太久,磨山风景区可以直接搭这里的小船过去。一些资料中推荐的湖心亭终究也没有去成,都是这次武汉之旅的一个遗憾。那里的碧波拍岸,静坐垂钓的感觉就留待下次去体会吧。

想想人生也是处处都会留下遗憾,难以尽得完美。等到成熟后有能力可以去避免遗憾时,机会之门却也早已陆续关闭。呵呵,凡事不可强求啊,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经历。

下午一点终于赶回了汉阳,这里有些事情暂且略过,等征求完当事人同意在补写 先来到了汉阳的晴川阁。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公矶上,与黄鹤楼隔江相望,各领风骚。古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纪念大禹治水、疏导江汉之功而建。取唐代崔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而命名。古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年历史上屡建屡毁。现存楼阁为1985年重建,重檐歇山顶式,上下两层,沿檐回廊阁楼依山面水,景观奇特,有"楚国晴川第一楼"之誉。


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首届武汉大禹文化旅游节。里头还有吹拉弹奏的表演,好不热闹


大禹文化节的舞台,到的时候已经是人去台空,只剩下踌躇满志的大禹端立于台上


在晴川阁上遥望晴川桥,犹如一道彩虹划过天空,纪念一下


从晴川阁出来,继续行进到汉口的龙王庙。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武汉龙王庙并称长江三大庙宇。汉口龙王庙是长江著名险段,乾隆四年修建庙宇。1930年,为修建汉江码头将其拆除。至今已有75年处于有址无庙的尴尬境地。1998年,长江发生罕见洪灾,中央主要领导相继数度造访龙王庙,令之声名大震,各地旅游者来武汉,大多要到龙王庙看看。

1080米长的龙王庙险段位于长江与汉水汇合处,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在武汉抗洪史上多次发生险情,被称为“武汉防洪的心腹之患”。1998年7月6日,在武汉人民抗击特大洪水的关键时刻,朱总理曾亲临抗洪一线的龙王庙,站在沙包上,神情严峻,坚定地说:“一定要根治武汉龙王庙险段”给武汉人民极大鼓舞。

我一直以为龙王庙是一座庙宇,到了才知道原来是有堤无庙。顺便照了张当年长江洪水的水位,如果当时大堤失守,恐怕汉口沿岸的那些建筑多数不保,汉口今天的繁华还真是的多多感谢当年那些奋不顾身战斗在抗洪前线的指战员们。


长江水位,98年那次特大洪水属于百年不遇的,水位最高!


趴在堤岸上晒着太阳睡觉的狗狗,好会享受


武汉关的标志性建筑--中国海关

江汉关


走出龙王庙,后面就是汉口有名的步行街。其实我感觉全国各地的步行街都差不多,两边的商家店铺如出一辙。如果把我扔到一个步行街内,我绝对分不出是那个城市。倒是街里的一些雕塑各有各的特点,北京的王府井是剃头、拉黄包车的,而汉口的就是热干面滩的铜塑最引人瞩目。


从繁华的步行街绕到后头,就是著名的花楼街。就象看老北京一定要看它的历史古迹一样。所以看老武汉,非得看汉口。汉口当年自然没有现在这么大,老城区估计集中在现今的沿江大道和中山大道一带。既是商家云集,必然寸土寸金。所以这里多是狭窄的里弄和拥挤的住家楼。这些估计已有半世纪以上历史的老屋,不少至尽仍保持旧貌。武汉女作家池莉的小说曾提及的老武汉花楼街,就坐落在沿江大道和中山大道夹带间的老城区,和这两条街平行。

来之前我就想走走这种有地方味道的小街小巷,高楼大厦并不是真正的武汉。



小街内的修面师傅,隔着一条街就是高楼林立的步行街


据《湖北地名趣谈》载,清朝末年,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在紧邻租界的地区,商业兴盛,人口稠密。茶肆、酒楼、杂货铺、金号银楼林立。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被称作花楼。黄陂街称为前花楼,花布街称为后花楼。《汉口竹枝词》写道:“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1911年阳夏保卫战时,清军冯国璋放火烧毁汉口,“所余者上仅口至遇字巷一带,下仅张美之巷(民生路)至花楼街一带而已。”因此,花楼街是汉口保存时间最长的老街之一。


很想坐着麻木逛逛老街,但得知这种交通工具已经被取缔了。不免有些遗憾,呵呵。这的士进不去的老街旧巷,武汉的麻木正好穿梭自如。麻木是武汉电三轮的当地土称。估计当时起名时是为了揶揄麻木司机宰你没商量,麻木无情之意。当你坐着麻木晃晃颠颠穿梭在这些老汉口狭窄的里弄里,自会别有一番滋味。

最后给一组统计数字,想去看看的还是提早吧
据1996年的统计,武汉原有里份208条,而至此仅有140条,锐减68条;到1998年,仅仅两年时间,又有30条里份被夷为平地。2003年下半年,武汉市规模最大的里份———生成里也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消失了。诸多武汉人耳熟能详的里份地名一夜间便成为了历史。

晚饭地点选择了在吉庆街,不光为了吃饭更为了看看这条汉口出了名的街道。

第一次听说这里得益于一本小说,平时很少看小说的我无意中看完了这篇池莉的小说《生活秀》,来双杨嘴里经常说的那句:崩溃,让我印象很深。后来又拍了电影,我家没有电视,都好几年没看过电视了(呵呵,比较奇怪吧),所以也不知道来电视里双杨那个形象能不能和我理解的小说中的人物吻合。

吉庆街不长,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只有170米长。经过整治后,整条马路拓宽到了9米,人行道拓宽到了4.5米。餐厅就是人行道。我原以为会是一条长街,走进去没多远发现已经走完了,这就是大名鼑鼑的吉庆街?真的有些失望

“吉庆街”三个斗大的镀金字高悬其上。“吉云照影觥樽尽显生活秀,庆雨映灯弦歌舒展岁月稠”———一副开街对联镂刻在牌坊两侧,十分抢眼。


拉客的人非常多,看到我们这些食客走近,禁不住摩拳擦掌迎上前来


大排挡里吃饭倒是次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来给你即兴表演,唱歌、拉提琴、吹萨克斯的也就比较寻常了,更有一个过来自称要来段表演的,呵呵,没有让他表演。也就不知下文了。


说了半天一直没提吉庆街的吃,因为这顿吃的不太好。武昌鱼都有些不新鲜了,店大欺客啊。吉庆街的名声在外,内在的却全靠池莉一篇小说撑着,这样恐怕不是长久之计吧。其实说到底,这里既然是大排挡,就是供应我等普通劳动人民吃饭聊天的地方。但现在弄得有点高不成低不就,好生别扭,呵呵 这里有武汉的朋友,我是以一个外地人看这里,说的不对,欢迎拍砖啊

[ 本帖最后由 sudy2000cn 于 2006-1-24 16:25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21 22: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瓦  好多啊:((((:((((
开心开心  楼主真是个大好人:::))))
偶们这里好久目有出现这种经典的帖子了:::))))
LZ要多来发帖哦:::))))
不过  今天晚了 偶明天一定好好看内容:::))))
辛苦你了  抱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1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LZ的介绍还真是详细呢~~
辛苦~~继续发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19: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武汉就一件事情~
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19: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zw1983 于 2006-1-22 19:43 发表
去武汉就一件事情~
吃~~~~~~~

你怎么就知道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21: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zw1983 于 2006-1-22 19:43 发表
去武汉就一件事情~
吃~~~~~~~



哈哈
民以食为天嘛
斑竹不知道是哪个宝地的?
要是有时间来武汉
通知我
我带你吃最好吃最地道的武汉美食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12: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为一个武汉人,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
武汉,就吃的不错
小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13: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数学白痴 于 2006-1-23 12:28 发表
做为一个武汉人,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
武汉,就吃的不错
小吃


你也是武汉的啊
::~~~
有多了个武汉的
队伍在壮大啊::~~~
怎么能说“武汉,就吃的不错”啊?51(o)
武汉很多东西都不错
不过小吃最有特色075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20: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dy2000cn 于 2006-1-22 21:16 发表



哈哈
民以食为天嘛
斑竹不知道是哪个宝地的?
要是有时间来武汉
通知我
我带你吃最好吃最地道的武汉美食
::~~~::~~~::~~~

::~~~记得带上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21: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樱 于 2006-1-23 20:06 发表

::~~~记得带上我



一定一定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5-5 05:00 , Processed in 0.32548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