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301|回复: 960

[哈尔滨][北国前进中的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 17: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75楼http://bbs.xyhc.com/viewthread.php?tid=632086&extra=page%3D1&page=48










































[ 本帖最后由 共相语 于 2008-12-7 20:2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7: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和“吉剧”,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解放前,民间艺人在农闲季节,邀集成班,多数是“唱屯场”,演唱在夜间进行。三五日后,请当地乡绅当“齐头”,向各家各户“齐钱”或“齐粮”(即收钱或收粮)。少数是到城镇“串店门子”,在大车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观众(多为旅客)“齐钱”。      

  解放后,人民政府关怀、支持二人转的繁荣发展,举办二人转老艺人训练班,新学员培训班,请老艺人向学员传艺,组织二人转艺人互相观摩,使二人转有了新的发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7: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大秧歌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一副架”。四人一大组(两副架),叫“一棒鼓”。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二棒鼓”次之,“三棒鼓”更次之。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披斗蓬,持折扇,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故称“傻公子”,又叫“拉衫的”。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棰,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小的二三十人。      

   解放后的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淘汰了男扮女装,男的扮男的,女的扮女的,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7: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大连池饮水节

是由民间自发性群众吉庆活动发展起来的,1984年改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庆祝活动。活动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初六三天内。初四的活动包括接待外宾,召开庆祝大会,放映露天电影,举办篝火晚会,燃放烟花炮竹等,初五零时开始争饮零点水,踏青,游钟灵寺、药泉山等,初六为洽谈业务活动日。每年的饮水节都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并有一批投资者借此机会来此洽谈投资合作项目。通过饮水节提高了五大连池市的知名度,对五大连池市的发展祈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节在“92中国友好观光年”被定为全国重点庆祝的100个民间节日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7: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九十年代后,每年的8月15日牡丹江市举办镜泊湖金秋节庆祝活动。此时正是本地麦收、稻香鱼肥,小秋收开始的季节。

  金秋节是牡丹江市人民自己的节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市民过节,各界参与。每逢金秋节,邀请省内外、俄罗斯、独联体东南亚及欧美等地来宾客数千人来牡丹江洽谈生意,观光旅游。金秋节期间在牡丹江市区、镜泊湖风景区等地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体育竞赛,燃放烟火等。节日气氛异常欢快热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7: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季来临,哈尔滨就成了冰的世界,冰城居民家家有天然冰库,主屋旁的小屋,是最好的绿色冷库。千里冰封的松花江,清除浮冰,开出冰道后,就成了最棒的一级公路。

  冰的世界,自然有冰的乐子,哈尔滨人可谓把冰雪玩到了家。每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就是他们的杰作。

  哈尔滨冰雪节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节日,每年1月5日在哈尔滨市举行,至今已举办15届,目前已发展成融文化、体育、艺术、经济贸易、科技、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与日本的冰雪节、加拿大的冬令节、挪威的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哈尔滨冰雪节一般恰好赶在元宵节前后进行。这时,立春已过,华南大地已春意盎然,而北国哈尔滨依然寒风凛冽,雪花飞舞,原野上一片银妆素裹。二者的鲜明反差,因此是举行冰灯游园活动和进行冰雕比赛的最好季节。冰雪节上美仑美奂的冰雕艺术品年年出新,令人流连忘返。

   冰灯作为中国北方的民间艺术品,清初便已产生,嘉庆年间就有冰灯盛景。原本制作工艺简单的冰灯,如今精益求精,花样翻新,已发展成冰花、冰建筑、冰雕等多种表现形式,成为高雅艺术,炙手可热,人见人爱,身价百倍。此事本身亦至为有趣。冰花由冰灯演化而来,既可观看生机百态、绚丽悦目的冰中动植物,又可欣赏冰块的造型美;冰建筑是冰灯造型的扩大,主要有楼台殿阁、桥梁车辆、佛塔天宫及寺庙等,巍峨壮观,奇光异彩;冰雕多用圆型,也有用浮雕和透雕型,是以晶莹剔透的原冰为原材料,经雕刻、或由冻冰塑造,再配以绚丽多彩的灯光,所形成的造型多样别致的独特艺术品。白天看,如叠银砌玉,似水晶玛瑙;夜晚看,彩灯齐明,异彩纷呈,光华夺目,使人如临仙境,大有"琼楼玉宇"之慨。

  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已成为冰灯艺术的会萃地,气魄宏伟、景象迷人。冰灯艺术年年翻新,是"永不重复的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 18: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张的天好蓝啊~~好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34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3 12: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34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3 12: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17: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的夏天来了,每年夏天是自酿啤酒畅销的季节,哈尔滨人的酒量在全国也是有名的,小酌.畅饮,个中情趣别有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6 07:59 , Processed in 0.31455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