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4|回复: 0

[04.10] 大秦一统华夏——灭燕之战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0 13: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222年,我们始皇帝25年,辽阳,对了此时称襄平,城头变换大王旗,燕旗落地,秦军的战旗迎风而起,宣告秦的辽东郡成立,帝国的北疆在此。孔圣人念念不忘的“克己复礼曰仁”的大周的“同姓封国五十余”的最后一片金枝玉叶,掉了,归根了。

成立俘虏的燕王喜,又沿着4年前北奔之路,经朝阳、过凌源、翻长城、入出喜峰口、奔北京、到易县、渡易水,问声知君能有几多愁,就向西流了。将门虎子的王贲,一拱手,说声您老走好不送了,就领秦军扎驻在易水河畔,东望齐国,准备最后一战好当通武候。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太史公曰:燕国“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却“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那是召公的功业。要说我们大燕国吗,那还真不含糊,出自名门,身份高贵,是姬姓纯种。想当初,武王分封,老祖宗召公受领北燕;成王之时,位居三公;权吗?“自陕以西,召公主之”,与周公平管天下;业绩则是:民作《甘棠》咏之。不服不行吧。

但得实话实说,我们大燕这个地方属於“穷乡僻壤!庄子称“燕之北、越之南”,就没差叫我们“北狄”了。不知道在哪?“L”的上面啊,就今天的河北的东部、京津唐地区,外加辽南、辽西、辽中、辽东。但我们大燕也是有自豪的时候,苏大嘴夸奖“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我们有自知之明,祖上燕文侯客气道:“吾国小,西迫强赵,南近齐”,但“合纵”这个头,还是我们挑的。吓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千金市马”听说过吧,“昭王筑台”知道吧,那就是我们大燕国最辉煌的时候--昭王时代。我们的燕昭王“拥彗先驱”礼贤下士,“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奋斗28年,终於“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在公元前284年,我们燕昭王任命名将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攻齐。在济水之西大败齐军,“泯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属燕,六岁。 所以我们归为此“雄”,非韩国的那“熊”。虽然弹指一挥间,不过五十余载,已是今非昔比了。

  
苏秦这张大嘴巴对我们大燕的外交也曾经作过重要指示,他教导说:“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可惜祖上,个别例外,都是属耗子的,寸光之目,与赵国的关系,搞出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名言,唉。

在今天秦大兵压境时,代理政事的是我们燕太子丹。可我们的燕太子丹是个急性子。虽然老师鞠武曾规劝:“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并且明知道“王翦将数十万之众”击赵国,“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则祸至燕”,而“燕小弱”“不足以当秦”。但是就是不愿干发兵援赵,与李牧南北夹击王翦的秦军,以图“信陵君虎符救赵”再现的这种慢活。而是从“秦王贪”出发,上策“若曹沫之与齐桓公”,中策“不可,因而刺杀之”弄个“君臣相疑”,下策“诸侯得合纵”来灭秦。指望中大奖似的赌徒心理来发家,也不看一下我们始皇帝象不象齐桓公。结果热豆腐没吃上,变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我们燕国除了国都蓟城,大体在宣武门、和平门、广安门、法源寺、陶然亭一带,你认为就是今日北京也成。最为重要的是下都武阳城了,今易县城东南。这武阳城“燕昭创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西倚太行山,南临易水,并且沿着易水在北岸筑有“易水长城”既燕南长城,东部迤连于河北平原,齐、赵等国北来我们燕国都要从此路过。

公元前228年攻占了邯郸,俘虏了赵王迁之后的秦军,兵临易水威胁燕国。其统帅是王翦,副帅辛胜,领兵多少?头疼,司马老人家没写,只能估计了。太子丹说“王翦将数十万之众”,那就得二十万往上。三十万往上的话,从李信要兵打楚时,我们始皇的小气来看不大可能。打折算有二十五、六万吧。不过此时的战斗力与灭赵时,不可同日而语了,为什么,翻翻解放战争,呵呵。

开始我们始皇想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毕竟我们始皇与燕太子丹在邯郸有过童年的友谊,留点劲打魏、楚。公元前227年“刺客一行”,战端即开。其实“刺客不行”,我们大秦也是要打击燕国的。要是先南下与魏国,尤其是与那地广人众的楚国作战,很可能旷日持久,而在背后留着燕国的生力军加上残余的代郡赵兵,怕的是那一万的倒个,故南下前自然要解决这个后顾之忧地。

此时在易水北岸燕南长城和燕下都武阳城里的不光是燕军,还有才明白“唇齿相依”而被赵公子嘉派来的代郡残余赵军。燕、代的联军有多少?估计近二十万。燕王喜在赵长平惨败后想趁火打劫时说:我们要五个打一个地。虽然偷鸡不成损把米,应该还留有相当的力量。而且从后来的秦、燕、代之战的结果看,不光是燕军倾巢而出,代郡的赵军也是全部在此了。那我们的战神王翦在想什么呢?当把前知两千年的算命先生。

摆在王翦面前的是:易水、武阳城,还有开篇写的通往辽东的唯一大道,故我们战神王翦不必象后金二主打什么山海关,也无需下锦州来个关门打狗的。望着对岸燕、代的联军,王翦记起一代后人曹操了:想那曹丞相临渭水而西讨马超之时,“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原因吗?如丞相所言“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而今“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渡河,强攻燕南长城、武阳城行不行?没有攻不破的城!代价反而不重要。问题是如此一来,就变成了击溃战,然后再指望魏武北征乌桓式,也写上句“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留下名篇、让主席也不好提笔?我们的战神不图中彩,赌棍干的我们作不来。所以王翦想的只有一个,怎么样才能在易水河畔全歼燕、代的生力军。方法只有一个,绕到敌后。从易水下游绕过去?看地图就得吸口凉气。

故王翦兵分两路,亲率秦军主力,从西侧易水上游,翻山越岭绕道敌后,然后出现在燕、代联军的右后方,与易水南岸的秦军呼应,夹击燕南长城、武阳城里的敌军。如此一来,从代郡来的赵军的西返之路也被同时切断,呵呵,故平津战役先打张家口、新保安,断西窜之路啊。

燕、代联军也是急红了眼,终究是保家卫国!在易水北岸的燕南长城下、武阳城内外“车错毂兮短兵接”的大战打响了。“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如屈大夫所写。但是“凌余阵兮躐余行”的是秦军,“左骖殪兮右刃伤”却是燕、代联军!结局是“严杀尽兮弃原野”。虽然“出不入兮往不反”,终究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借大夫的国殇吊唁一下守土献身的燕、代军士。

太子丹带着少数落网之鱼,逃回百公里之外的上都蓟城。王翦在变成血色的易水里,洗了洗手,端详下站立在夕阳下的勇士,叹了口气,给我们始皇写了封增兵文书。大战后的秦军,虽然完成了战役要求,但是伤亡同样惨重,无力乘胜追击了!

得到补充后的秦军,经过近一年的休整,于来年公元前226年,猛扑燕都蓟城。这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有门十座,城墙两重,可称得上城池高大,易守难攻。但是易水大败后的燕国,缺兵少将,没有补充可供,已是无能为力了。在秦军一击下,即告城破。燕王喜、太子丹只好出卢龙塞,狂奔千里,逃到辽东的襄平,即那辽阳。秦军在北线就再无心患了。

可是太子丹的把戏伤了我们始皇的面子,虽然南面魏、楚的突袭可怕,但帝王的尊严得维护。这个吗,您要是在单位把领导的体面维持好,会扔块骨头给您啃地,呵呵。王翦只好派李信带领秦军作个追击姿态。燕王喜无奈了,既为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了,得丢卒保车了。太子丹回头望了襄平城,天下之大已无自己立锥之地了,就在城边的衍水河畔饮剑而亡。从此这条流经辽阳的衍水就改称太子河了。太子丹的头颅被传送往三千里开外的咸阳,去同自己幼年的伙伴见面了,这就是帝王间的友谊。

无北方之患的秦军主力,立刻南下灭魏、平楚。四年后战神王翦之子王贲统领秦军出卢龙塞抵达襄平城下,於是——天下一统的日子,已经可以预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3 21:10 , Processed in 0.396681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