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16|回复: 4

【6-20】【庐山上看唐伯虎的《庐山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0 00: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庐山上看唐伯虎的《庐山图》

                          田萍



  此次游庐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庐山博物馆珍藏着唐伯虎的传世之作《庐山图》。唐伯虎,明代江苏吴县人。少时聪颖
过人,29岁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连科场舞弊案被革黜。后游历名山大川,性格放荡不羁,才华横溢,钟情丹青,卖画为生,留下不少诗和画,是当时文坛上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


  据史证,唐伯虎的这幅《庐山图》,绘的是庐山三峡桥的山水景物。三峡桥,即今日观音桥,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七年。鬼斧神工,宛如天半飞虹,横跨于含鄱岭南的三峡涧上,长24米、宽4.5米、高10.7米,全部是由石头砌成。然而,就是这么一座气势宏伟的大石桥,在唐伯虎的笔下却变成了:朔风怒号、云雾弥漫、古木摇曳中一座摇摇欲坠的小木朽桥。如此反差,在丹青界,实乃少见。特别是桥下涧水湍急,桥上一童子正在挥鞭驱赶着不堪负重的瘦驴,更让人浮想联翩。画面左上方唐伯虎亲题了一首七绝:“匡庐山前三峡桥,悬流溅扑鱼龙跳。羸骖强策不肯渡,古木惨淡风萧萧。”看画品诗,无论是诗还是画,都给人一种寒气逼人、气氛压抑之感。因此,这幅《庐山图》放在风景秀丽的庐山是独一无二的。


  被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为什么会构思绘出这样一幅凄楚悲凉、一片冷岭萧瑟的画面境况呢?说来这主要与他当时的处境是分不开的。唐伯虎所处的时代,朝廷早已没有了洪武年间那种励精图治的锐气,宦官专权,一场反对中央集权的斗争正在当时的江西南昌宁王府酝酿。为了网罗人才,宁王朱宸濠曾派人专程到苏州礼聘唐伯虎。唐伯虎来到南昌,住了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朱宸濠要他来南昌的真实意图。他孤云野鹤闲散惯了,且对明王朝的统治早已失去了信心,哪里还愿意卷进这场如临深渊的残酷政治斗争中去?他既已成为笼中之鸟,怎样才能脱身呢?思来想去,只有装疯卖傻,唐伯虎一直闹到大庭广众之下赤身露体,朱宸濠看到他如此丑态,哭笑不得,以为他真疯真傻了,只好差人包点银两,打发他回老家。在回老家江苏的途中,他顺便游览了庐山栖贤谷,触景生情,绘下了这幅《庐山图》。在画中,他以飘摇于朔风中的三峡桥象征明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用涧中鱼龙来比喻王室和朝廷的夺权斗争,而把自己则比喻成那只瘦驴,任宸濠鞭打、驱赶也“不肯渡”,不愿走向那“古木惨淡风萧萧”的去处,不愿做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殉葬品。


  诗言志,画寓情,唐伯虎的《庐山图》,正表达了他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一幅《庐山图》正是他正直心胸的写照,也是那个封建时代的见证,更是他借景抒情为明王朝送葬的一曲挽歌。



         唐寅,早年以科场案被黜,遂而颓放潦倒,而中年的一段幕僚生涯,亦使得他魂魄不定。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唐寅应于王朱宸濠之聘,从苏州来到南昌,不久他窥控出宁王的谋反企图,深恐卷入严酷的政治旋涡,为摆脱困境而装疯,在大庭广众面前赤身裸体,宁王信以为真,放他而去心魄未定的唐  
寅,乘船经鄱阳湖返回故里,在途中登上了庐山。  
  逃脱出“鸟笼”的唐寅,放情于庐山的山水中,有感有悟,不免作诗作画。写了一首七律《登庐山》,“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诗中流露出的心境即是迷惑,郁闷。画了一幅画——《庐山图》。

  真迹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庐山图》,为全景山水,表现的是庐山三峡桥(又称观音桥)一带的景观,画面峰岩嵯峨,古木惨淡,瀑泉湍泻,画风清刚俊逸,而意境却萧索苍冷。诗言志,画寓怀,画中的题诗令人品味:

匡庐山前三峡桥,
悬流溅扑鱼龙跳。
赢骖强策不肯度,
古木惨淡风萧萧。


[ 本帖最后由 实况七 于 2006-6-20 02:17 编辑 ]
发表于 2006-6-20 01: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貼張圖看一看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02: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也未见庐山图之真面目,此画或为庐山图之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0 05: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有画....
不过有了我也没那本事看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6-20 15: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4 00:22 , Processed in 0.30506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