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共相语

【纵横十六国,煮酒话英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07: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 拓跋焘一统北方

公元五世纪前半叶的北中国,终于在分崩离析一个多世纪之后,得以统一。这样的统一,在叱咤风云的石勒手中,虽然有过,却极不完整;在浪漫至上的苻坚手中,曾经并不很困难,但却极不牢固;对老谋深算的慕容垂,或者是残暴不已的赫连勃勃而言,也并非没有想过,却是他们若干X计划中的一个罢了。轮到北魏的第三任皇帝拓跋焘,前后只花十几年的时间,就将问题解决。我们看不出拓跋焘先生较之前面的群雄,有多少过人的地方,被崔浩称作才干过人的刘裕,也不过从建康走到了长安而已,拓跋焘的成功,或许证明古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论断的正确性。然而拓跋焘却奈何不了新兴但不强大的刘宋。将军事分界线推进到淮北一带,十六国时候很多人都做到了,意味不了什么,进一步实现全中国的复兴,苻坚没做到,他也不行。改变中国命运的两个人物,拓跋宏和杨坚,还要在他死后许多年才出生,在这之前,崔浩已经指出了中国症结之所在——“南北异俗”,需要由北人“变风易俗,化洽四海”,但改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非出于自愿,难有效果。

话虽多余,该说的时候,还是得说。容我将十六国最后的一段历史,一并表过。

西凉政权在南凉灭亡后,也很快衰败。西凉建初十九年(公元417年),有心创立一番功业的李暠终因实力不济,抱着壮志未酬的惆怅去世。他的儿子李歆在对北凉的劣势情况下,依然保持进攻姿态。沮渠蒙逊在刘宋代晋的同年(公元420年),乘虚攻下他的国都酒泉,李歆兵败被杀。北凉于次年消灭西凉在敦煌的残余势力,成为后凉、西凉之后的西域宗主国。

这时的北魏,已经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取得胜利(它在泰常七年(公元422年)乘刘裕的病逝,对南朝用兵,把河南地区刘裕从后秦那里收回的土地,全部占领。然后,对年年犯塞的柔然骑兵,它也毫无轻视之意,于始光元年、二年(公元424、425年)深入沙漠,痛击柔然,使其暂时无力南侵)。接任拓跋嗣就职的魏太武帝拓跋焘,似乎更热衷于对付西面和东面的敌人。他也正好碰上名字如其野心一般的赫连勃勃的去世,完全建构在武力和暴政基础上的大夏帝国,其统治之不稳固,便爆发出来。拓跋焘在始光三年(公元426年)对大夏用兵,夏国的继任者赫连昌正和西秦乞伏炽磐相攻,被魏兵从河东地区长驱直入,连丢蒲坂、长安等重地,国都统万勉强守住。到了第二年拓跋焘领兵亲自进攻时,赫连昌就没那么幸运。他的作战策略,也有问题:他让自己的弟弟赫连定带两万士兵在长安与北魏大将奚斤相持,又分兵在城外,想伏击魏军。拓跋焘却得到降将的情报,对赫连昌不断示弱,且战且退,把夏军引出统万城外五六里,再回军反击。战斗中拓跋焘的战马倒地,几乎要被夏军士兵擒获,多亏宗室拓跋齐的掩护,将靠近拓跋焘的敌军打退。拓跋焘纵身上马,这一次如有神助,不但杀死夏军的大将,还在中箭受伤的情形下指挥全军把夏军打得溃散而逃。赫连昌逃到统万城北,慌乱中来不及回城,直奔上邦(今甘肃天水),统万便入于北魏。不久赫连昌在作战中遇到与拓跋焘一样的尴尬事,战马倒地,他就被俘。赫连定逃到平凉(今甘肃 华亭)继位,其控制地区只余下陇西的局促之地。

赫连定比赫连昌要无赖得多,他在称帝后,登山远眺失地,哭着说:“先帝(指赫连勃勃)以朕承大业者,岂有今日之事乎!”然后狂妄的预言:“使天假朕年,当与卿诸人建季兴之业!”他刚说完,便有许多狐狸在旁边的山上对着他长鸣。这赫连定,可谓丢面子到家。

他不敢兑现自己的话,却不忘与同样奄奄一息的西秦争地盘。西秦的末代君主乞伏暮末,在北凉和大夏的进攻下疆域日缩,而且还要对付新兴近邻、与慕容氏同宗的吐谷浑。据说他还十分残暴,西秦内部也屡出叛乱。西秦的故土,几乎全被吐谷浑占领,乞伏暮末退守南安,向北魏请降,北魏派遣军队来接收时,他又变卦,被北魏击败的赫连定在西逃途中围攻南安,将西秦顺手灭掉。以乞伏氏为首的陇西鲜卑这一支,在惨遭铁弗人屠戮后趋近消亡。

此前,坐稳了江山的宋文帝刘义隆,于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发动北伐。赫连定听说,兴奋得不得了,专门派人与刘宋联系。双方所订立的盟约,可笑之处有几分像两百年前蜀汉与孙吴的盟约,早早的把北魏的土地,以恒山为界瓜分干净。对未来的憧憬再美妙,也得接受现实的审核。崔浩的一句“赫连定残根易摧,拟之必仆”,点醒了犹豫不决的拓跋焘,魏军西征大夏,将平凉拿下,赫连定在灭了西秦后继续向西进军,欲渡过黄河进入北凉,谁知当初树敌太多,在渡到一半时被吐谷浑的骑兵截击,全军溃散。赫连勃勃的“伟大”国家,即令在关中的猖獗,亦只是昙花一现。他独具特色的混血种铁弗同胞,也同他的国家一起消融其中。

于是十六国中,只剩下极东的北燕和极西的北凉。冯跋的弟弟冯弘,在杀死他的侄子、太子冯翼之后,于北燕太平二十二年(公元430年)成为天王。北燕内汉人与鲜卑人的矛盾极大,北魏在灭夏以后来讨伐它时,冯弘的守将们便纷纷投降。冯弘几次向拓跋焘提出议和,拓跋焘都不答应,穷途末路之下,他于大兴六年(公元436年)把龙城的宫殿一把火烧掉,逃入高句丽,最后终被高句丽王高琏除掉。(高句丽此后成为北朝东面最强劲的外敌,取得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和辽东地区后,它在朝鲜历史上开创了一段高句丽时代。然而较之广大中原地区,它仍只算小的割据势力,所以在绵延两个多世纪后,还是被再度强盛的中原强国——唐消灭。)

三年后,拓跋焘进攻一直对他入贡却未完全臣服的北凉。沮渠蒙逊的儿子沮渠牧犍在都城姑臧攻破后面缚出降,拓跋焘为他松绑,以礼待他。一百六十年前司马炎与孙皓相遇时的一幕,仿佛又回复眼前。历史就这样辗转往复于惊人相似之间,读过即使让人小有不安,也没有任何超自然的能力给予改变。英雄的故事,在千年中或许荡气回肠,今天的人想到时只是弹指之间。我们抛开英雄,将其上升到整个民族的层面,则看到中华民族的生生不绝,并非因为总能得到造物主的垂青,实乃一次次凤凰涅磐式的重生所形成,欢笑背后,必经历血泪的交织。我们在这电子时代也许能够甩开一切顾忌,把那十六个国家的命运,当作笑料一般品评;可谁又能知道,若干年后XX时代的人们,也可能将俗人如我者之所谓“纵横十六国”的无聊言论,或强此十倍者之言论,作为同样的笑料玩味。而这笑声背后,又何尝不是一种反思?历史的作用,说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更多的东西,就留给读它的后人去思考吧。


跋 不得不再说几句

该说的话,按理说已经在“逐鹿中原”的最后一章中说完了。然而,这长长七十章的《纵横十六国》之后,心里总有种想再说几句的冲动。后记呢,我在“淝水之战”的后面写过一篇,为了避免重复,就写篇跋吧,反正当初有一篇序章,所谓有始有终。

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我在以前那篇后记中已经说过,没提到的一点是本来还有灌水的意图。所以,开始写的时候,并没有想过写多长,只是随心所欲的借题发挥。那段时间自己时间也比较多,看的书就多而杂,觉得整理一遍对自己或有好处。然而写了一段,就脱离了初衷,开始认真起来。大约是“永嘉之乱”写了一大半的时候,我渐渐有了以这种风格的文体写四部关于十六国的文章的构想,于是开始上网、泡图书馆,找相关的资料,着实下了番功夫。但毕竟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力不从心仍是常有的事,中间我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停下来没有写,几乎就想放弃。不幸中之万幸的是,靠着网友的支持和自己的坚持,最后竟能把它完成,再回头一看,竟然已写过了近17万字,多过了我的专业论文字数的总和,自己都有点诧异。

有一点想说的是,这不是一篇历史小说(因为并不是小说,加上现在玷污这历史小说的不在少数,我也没想过要与这几个字有染),也不是史评,评虽有,却缺乏深度。不过这不三不四的东西中的很多字句,都是在先感动自己的情况下写下的,这是事实。

前面曾有网友问我的参考资料,其实并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不过是正史加《通鉴》,别人用过的,我照用罢了。参考最多的正史,当然是《晋书》,除此之外,向前参考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向后参考的主要是《北史》、《魏书》、《南史》、《宋书》及《旧唐书》。《通鉴》叙事有时因其体裁所限略显凌乱,但从其较强的时间性上看仍是一本相当好的参考资料,因此在事件方面,以《通鉴》为参考最多,而人物的对白,因为正史诸书成书早于《通鉴》,应该较贴近原话,故多参考正史。今人的文章,受黄仁宇的影响挺大,虽然现在批判他的观点也不少,其他参考的文章,多在文中有所提及,如《参合陂●慕容垂》、《元嘉三十年》、黎东方的细说系列等。网络资源方面,参考了不少这个历史网站的文章:http://chistory4000.virtualave.net?.连不上了。

每个人一生都会有很多梦想,梦想则往往是源于兴趣,实现梦想,也常常是靠着兴趣。我在英语角和人聊天,别人告诉我: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我想不如改改:Interest is the best guider. 这兴趣能够指引人去做很多事,直至实现梦想。历史,便是我的兴趣之一,我因此而有的梦想,也很简单,便是可以忘记一切,遨游于历史海洋之中。有人说:读过历史,总让人生出各种感慨,因而陷入苦闷——王侯将相,百年之后亦不过尔尔。然而,我却以为历史能使人振奋,从自己曾经经历或无法经历的相似之中,去寻求人生的解答,去追求人生的希望。

能写完这篇东西,对我而言,已是一个成功。能吸引自己去反复重读的东西,对我来说这是为数不多的一篇,而能长到这个程度的,虽然不免又长又臭的嫌疑,对我来说也是空前的一篇。我想,把这作为一个终点,莫如把它作为另一个起点,以激励自己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以前凑过一首歪诗,最近身陷“纵横”,便对之稍作改动,自以为还勉强读得通,就把它放在所有话的后面,做个收场吧。

滔滔江水自东流,

生生灭灭似孤舟。

斜阳草树今犹在,

煮酒纵论英雄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1 13: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全啊~~期待已久的东东,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20: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对冉闵太不公平了,除了这点,其他的看的很有味道,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1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16国时期也是史称"五胡乱华",有人说由于这一时期造成了"汉"文化的衰败,就是说在血统和文化上已经不是纯汉文化,汉人了,所以黄易在<大唐双龙传>提到的一个人物宋缺就极其反对李世民来统一乱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有纯正的汉血统,当然这是小说中的桥段,但是这段历史时期对我华夏文化的打击还是存在的,但随着汉文化的消退而来的就是唐文化,历史已经证明唐文化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和灿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19: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我有啊,绿封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3 16: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真的佩服你啊!我也很喜欢历史,你想几百年的事情,让你尽收眼底。这是怎么的一种感慨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而我们已经跳出这个圈子来看问题。不想多说送兄弟一个字 '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5 10:33 , Processed in 0.254677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