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26 21: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任
喜欢三国的朋友,大多是因为看了一个叫罗贯中的作家写的一部小说——《三国演义》,在演义里,张任是个龙套人物,之所以不少读者还记得他,大概因为他杀了庞统。记得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每每看到落凤坡时都忘不了大骂张任,因为那小说里,大耳怪刘备才是正统。
张任,男,蜀郡人(应该就是现在的成都)。三国时代,说到白马银枪的酷哥,人们立刻就会想到赵云,理解再深一点的,还会想到公孙瓒。其实,张任也是一位白马银枪的勇将,细细算来,他还是赵云的师兄,同为武术大师童源的徒弟,凭借那一条百鸟朝凤枪硬是坐稳了益州第一勇将的位子。顺便罗嗦一句,童源还有一个徒弟,就是把曹阿瞒玩爽了的宛城侯张绣。
当年大耳怪带着他的人马来到益州时,张任是州从事,属于地方上的高级幕僚。张任作为益州的将领,是坚决反对大耳怪入蜀的,而且多次劝说他的老板刘璋,大耳怪不是个好东西,和那个在汉中搞邪教的张鲁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早晚要对我们下手。但刘璋哪里肯听,还是迎来了刘备。
或许是益州进得太容易了,容易的有点让人不好意思,大耳怪居然下不了决心杀刘璋。庞统是个明白人,他当然知道刘璋是一定要杀的,于是准备搞个飞机,弄死刘璋。但大耳怪觉得人心还没有收复,坚决不同意。张松来劝,也被拒绝,两个姓刘的玩了一百多天,各自散了。
《三国演义》在这里还描写了一段“鸿门宴”,说两个姓刘的吃饭,庞统提前准备了一百个刀手埋伏在门外,吃饭时他给魏延发了个暗号,意思就是你把刘璋做了,我的刀手马上就进来逼其他人投降。魏延也是明白人,立刻提了把剑跑到场子中央说:“大家吃饭多无聊啊,我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吧。”接着就开始刷刷刷的舞剑,朝刘璋而去。此时,刘璋一边的张任毫不畏惧,拔剑要与魏延对砍,说那才是好节目。这下好了,双方的武将纷纷拔剑,说对砍多单调啊,还是群砍好。眼看就要开砍了,大耳怪开始仁义了,说好好吃饭吧,都是哥们儿,别砍来砍去了,于是作罢。
张任临危不惧,刘璋“鸿门”脱险。
多说一句,这个故事我在诸多史料上都没有找到,不知道是不是罗大爷编的,姑且放在这里给大家玩味。
大耳怪入蜀第二年,杀了益州水军头子杨怀,收编了他的部队,正式和刘章决裂了,率领大军朝成都而来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停下来说说当时的环境。大耳怪当时的军队倒也不是十分的多,而且很多部队要在荆州防御阿瞒,天神一般的诸葛亮和关二哥也都不在,亡命徒张飞赵云在陪弱智阿斗,也不在益州,所以军事优势也不是大到不可战胜。但是刘璋手下的文官,特别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张松啊,法正啊什么的,别看这些家伙在演义里是个人物,在三国志游戏里属性还不低,但用今天的话说,全是汉奸。早在刘备入蜀时就是一副买主求荣的嘴脸,吴书曰: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因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道里远近,松等具言之,又画地图山川处所,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也。
《三国演义》里也提到过,益州百官“思得明君”,直白点就是叫大耳怪发个话,然后大家就把刘璋做了,以后就拜你做大哥了。可见当时要想当一个忠于刘璋的人是多么危险和艰难。
这个时候,西蜀大将张任就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
作为即将出征的大将,先看看他所处的环境,内部,忠心为主的王累倒悬于城门上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入蜀,然而不被听从,有心劝谏的黄权也被刘璋气得哇哇大哭,刘璋身边的那帮汉奸则异口同声的闹着“思得明君”。外部,魏延、黄忠、庞统是什么角色我就不罗嗦了。总之一句话,萧墙之内祸害颇多,萧墙之外强敌林立。
首战于涪,告负。退守棉竹。这个时候的刘璋军还不算完蛋,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张任没能在棉竹有所建树,守卫棉竹的是益州的二号军事强人李严,这个家伙是刘璋派来的棉竹最高长官。结果李严也是个“思得明君”的角色,还没打就率部投降了,让大耳怪的军队进一步壮大。张任被迫退到雒。
当时杨怀、高沛已死,李严投降。益州只剩下张任一员大将了。
什么叫英雄?古人云: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
张任退守雒城,大耳毛贼,怎么能欺我蜀中无人,硬是在雒城和刘章的儿子刘循一起,挡住了大耳怪(正史上,刘璋的儿子还是不错的)。演义对这段故事的描写得相当精彩,落凤坡一战射杀庞统,击溃魏延,重创了大耳怪集团。当然演义里这么写只是为了突显后来赶来的妖魔——诸葛亮。
接下来的故事就有点残忍了,大耳怪招来了诸葛亮,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三个天神人物逆江而上,进攻雒城。
首先是破了严颜,严颜本来很有骨气,“西蜀有无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但估计是岁数大了不清醒,被张飞几句话说得晕头转向,就降了。
严颜投降后还当了个劝降官,就是类似于鬼子的翻译官,满嘴叫着“交出党,良民大大地”。于是整个西部战线统统投降,一时间大家相互问候:“今天你降了吗?”
这个时候,张任已经是回天乏术了,刘备手下的精锐,除了关二哥和尚未入伙的马超,都齐集雒城(还包括挂了的庞统)。
在雒城打了几场,大耳怪的精锐和张任玩车轮大战,不管演义里怎么个吹,总之大耳怪一时半会儿还就是进不了雒城。直到张任手下的将领降的降、死的死,基本拼完了。
最后的故事发生在雒城外的金雁桥,用现在的话说,叫“由于叛徒的出卖”。投降的人太多了,诸葛亮通过这些人把天时、地利、人和算了个底朝天。张任获得了成都的援军,出城作战,结果中了埋伏。终于在金雁桥被诸葛亮俘获了,随后雒城也被那个天神解放了。
《益部耆旧杂记》上写了张任的结局,“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惜焉。”
纵观大耳怪取西川的战争,张任的处境可以用凶险二字来形容,内有逆臣投敌、主公软弱,外有刘备大军。用兵要面对魏延、黄忠、张飞、赵云。用计要提防诸葛亮、庞统、法正。这种环境下,张任射杀庞统,屡挫魏延,陪大耳怪在雒城玩了一年多,战败后“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长眠金雁桥边。英雄谢幕,倍感伤怀。
后代戏剧里还有一出"金雁桥",张任的形象乃颇为雄壮,剧目中张任计诛庞统,斗智诸葛,力战黄,张,赵,魏,最后力竭被擒,宁死不降。
后人诗评: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高明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