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 回族现有人口约已超过900万,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人口居第三位,是中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分布较为集中,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回族在其东迁之初,是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同时使用,由于长期和汉族杂居,逐渐习用汉语、汉文,同时也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的词汇,少数人会用阿拉伯语,在边疆地区,回族人还是使用当地的民族语言。回族人多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在长期相处中,虽受汉文化影响较大,但在心理状态和经济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仍表现出自己显著的特点。饮食、丧葬、婚姻、节日等受宗教影响至深,并已成为民族习惯:不吃猪肉和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丧葬时用白布包身土葬等。
使用道具 举报
赫哲族: 赫哲族,现有人口0.42万,大部分居住在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同江、抚远、饶河等市、县,其余分布在佳木斯、富锦、集贤、桦川、依兰等县。赫哲语是赫哲族的民族语言,不过现在通用汉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赫哲族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崇拜鬼神,现在基本上抛弃了此信仰。民间有丰富多彩的说唱文学,最受欢迎的是《伊玛堪》,还有民间故事(说胡力)、音乐和美术。赫哲族是中国北方惟一的以捕鱼为生、用狗拉雪橇的民族,其工艺精美,常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物和木制餐具上,饰以美丽的图案。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汉族: 汉族人口众多,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于首位,并呈现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汉族使用汉语和汉字。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汉族人民历来以简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人口总数目前已超过120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族的民族语言,从汉语、维吾尔语、蒙古语里吸收了许多词汇,不少人兼通维吾尔语、汉语和蒙古语,原来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1959年曾一度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1982年恢复使用原来的文字,将新文字作为音标保留。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信仰和伊斯兰教。哈萨克族相信万物有灵,因而天、地、日、月、星宿、水火都成为崇拜的对象。哈萨克族民间口头文学极为丰富,民间流行许多古老的诗歌、故事、谚语、格言等。哈萨克族民间乐曲十分丰富,古朴雄浑,优美动听。哈萨克族最善于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他们舞蹈的特点是用“动肩”,跳“马步”。哈萨克族及其先民饲养的的伊犁马和巴里坤马闻名全国。哈萨克先民的传统节日是“诺吾鲁孜”节,流传至今,类似于春节,在阴历春分日举行。信仰伊斯兰教后,哈萨克族每年都要欢度“肉孜节”和“库尔邦节”。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元江和澜沧江之间,主要聚居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南岸、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傣族乡治县,及新平、镇源、元江、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哈尼语是哈尼族的民族语言,无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哈尼族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信仰原始的万物有灵,而且主持全寨的宗教活动的人是世袭的。哈尼族民间口头文学极其丰富,有讲述万物来历的《创世纪》、叙述人类战胜洪水的《洪水记》、反映民族迁徙的《哈尼祖先过江来》等。哈尼族舞蹈有“三弦舞”、“拍手舞”、“扇子舞”等,其中流行于西双版纳地区的“冬波嵯舞”舞姿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哈尼族传统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等。
高山族: 高山族世代生息于台湾大部分地区,祖国内地也有少数散居。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至今,高山族还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和定期祭祖,迷信鬼神,相信灵魂不灭,崇拜祖先,还有图腾崇拜。高山族能歌善舞,有嘴琴、竹笛、鼻萧、弓琴等乐器,尤其是“杵乐”,更具独特的民族风格,还善于雕刻、绘画和刺绣,有优美的民歌古谣传说,手工艺方面的雕刻、编织、陶器等都很有特色。高山族的节日往往与农事活动有关,比如播种节和丰收节,内容是祭祖、举行农耕仪式、会餐、歌舞娱乐等。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他们自古以来一直从事狩猎生产,性情淳朴、坚强,以勇敢强悍而著称,被誉为“兴安岭之王”。 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并不是在茫茫的大森林中漫无边际的游荡,而是有固定的范围和一定的规律。鄂伦春语是鄂伦春族的民族语言,他们没有本民族文字,曾经学习使用过满文,现在主要使用汉语。鄂伦春族信仰萨满教,崇拜各种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但以崇拜祖先为主。鄂伦春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们常常将诗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民歌曲调种类很多,风格多样,即兴填词,随编随唱
侗族: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鄂四省(区)毗邻地方。侗语是侗族的民族语言,现在多数人能说汉语,有的地方完全说汉语,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但没推行起来,现在基本通用汉语。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侗族的宗教信仰多为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侗族传统节日有侗年、吃新节、祭牛神节等。吃新节时,旱稻刚熟,家家尝新米饭,供奉祖先,并唱侗歌、侗戏,举行斗牛活动。
东乡族: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东乡族讲东乡语,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本民族无文字。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有老教、新教、新兴教三个教派。衣食住及风俗受伊斯兰教影响很大,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宗教关系,被称为“阿哈教”。每“阿哈教”包括数十户至数百户。有丰富的群众娱乐活动和民间口头文学,“东乡花儿”人人会编会唱,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东乡族人非常爱清洁,各家门后面的房梁上都挂有一个洗澡用的吊罐,房檐下有洗脸洗手用的“汤瓶“。忌食猪、狗、驴、骡等肉。吃饼和馒头要掰开吃,不能整吃。待客时喜用手抓羊肉或炖鸡,把鸡切成13块,而以鸡尾为最贵重,由最尊贵的客人或年长者吃。他们还喜欢喝茶,在茶中放冰糖、桂圆肉、熟红枣、葡萄干等。忌抽烟喝酒。东乡族的节日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主要有三大宗教节日,即尔德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同时也过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青少年都燃起火把,在山上奔跑,要跑遍地垄山头,以祈求当年的粮食丰收。
傣族: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金平等3O余个州、市、县。傣语是傣族的民族语言,主要有德宏、西双版纳和金平三种方言;傣文,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20世纪50年代经过改进,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十世纪后,小承佛教逐渐传入,至十五、六世纪时,被普遍信仰。但同时仍保留信仰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傣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献方面有千年的傣文文献(包括“贝叶经”和著名的傣历;叙事长诗《召树屯与桶木诺娜》;《峨并与桑洛》等。艺术方面有优秀民间歌手“赞哈”动人的演唱;有优美的孔雀舞;动听的象脚鼓和铭锣;欢乐的泼水节等。主要传统民族节日有开门节、关门节、泼水节等。镶牙套、染齿和纹身是傣族的习俗。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5 10:30 , Processed in 0.260481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