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9|回复: 5

【一代唐将薛仁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6 1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薛仁贵(614—683.3.24),名礼,以字行,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东南)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
薛氏在南北朝时期世为大族,薛仁贵的六世祖就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大将薛安都。薛安都在与北魏的作战中屡建战功,进爵南乡县侯。宋景和元年(465年),任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加都督。同年,宋明帝刘彧弑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薛安都举兵响应晋安王,结果事败,只好降于北魏,任镇南大将军,于北魏皇兴(467—471年)年间去世。
经过南北朝和隋末战乱,薛氏家族已日渐衰败。薛仁贵出生时,正是隋炀帝杨广统治最为残暴的时期,家境贫寒。长大以后,天下虽然太平,但也只能靠种田为持生计。薛仁贵不满足于现状,打算迁移祖坟,改一下风水,希望此举能使家业兴旺。妻子柳氏知道后,便鼓励他说:“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新唐书·薛仁贵列传》)薛仁贵认为妻子所言非虚,便去从征入伍。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亲征高丽,在长安、洛阳等地召募招募军士,薛仁贵遂到将军张士贵处应征入伍。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十二日,唐太宗由洛阳出发,亲征高丽(参见唐太宗攻高丽之战)。当唐军行至安地时(今辽宁盖县东北),郎将刘君邛被高丽军包围,形势危急。薛仁贵闻讯后,前去救援,他“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旧唐书·薛仁贵列传》)。从此,薛仁贵威名大振,勇贯三军。  
唐军进展顺利,于六月二十日抵达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北,随即发兵攻城。次日,盖苏文遣高丽北部耨萨(相当于唐的都督)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高丽、靺鞨兵前来救援。唐太宗设计将高丽援军诱至安市城东南8里处,依山为阵,长达40里。命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绩率1.5万名步骑兵在西岭布阵,长孙无忌率精兵1.1万做为奇兵从山北穿越峡谷冲击高丽军阵后,唐太宗亲率4000步骑兵偃旗息鼓登上北山,并敕令诸军以鼓角为号,一齐出击。二十二日,高延寿发现李绩在对面布阵,便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唐太宗登上北山后,看见狭谷中尘土飞杨,知是长孙无忌率部已进入指定地点,当即命令鼓角齐鸣。于是,唐军诸路兵马鼓噪而进。高延寿见状大惧,慌忙分兵抵抗,但阵角已乱。这时,风云突变,阴云四起,雷电交加。薛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为了引起注意,他还有意穿了一件耀眼的白袍,然后“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旧唐书·薛仁贵列传》)。随后李绩令1万步兵手持长矛,向高丽军进攻。长孙无忌也率部从高丽军北后杀出,唐太宗亦率部自山顶冲下。高延寿惊慌失色,本欲分兵迎战但高丽军阵形已被薛仁贵冲乱,士卒四散奔逃。高丽援军大败,被斩2万余人。
身披白袍的薛仁贵在阵中非常显眼,很快便被在高处观战的唐太宗发现,唐太宗见薛仁贵所向披靡,忙派人问:“先锋白衣者谁?”有人回答说:“薛仁贵。”(《新唐书·薛仁贵列传》)战后,唐太宗专门召见了薛仁贵,赞赏不已,赐马2匹,绢40匹,生口10人为奴,并擢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并负责守卫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
随后,唐军继续猛攻安市城。由于已近深秋,辽东一带早寒,草枯水冻,加上军粮将尽,唐太宗乃于九月十八日下令班师还朝。十月十一日,唐军回到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唐太宗再次召见了薛仁贵,感慨万千地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旧唐书·薛仁贵列传》)遂提升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依旧守卫玄武门。
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继位。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唐高宗行幸万年宫。闰五月初三的夜里,天降大雨,山洪爆发,大水冲至玄武门。卫士见水势凶猛,纷纷逃命。薛仁贵见此情景,气愤地说:“安有天子有急,辄敢惧死?”(《旧唐书·薛仁贵列传》)于是登门框大声呼喊,向皇宫里的人示警。高宗急忙出宫,登上高处。只片刻时间,大水便漫入寝殿。唐高宗躲过大难,非常感激薛仁贵:“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旧唐书·薛仁贵列传》)并特赐御马一匹。后来在薛仁贵晚年时,唐高宗还提及此事:“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
 楼主| 发表于 2007-1-6 11: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唐高宗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今伊犁河流域)行军总管,率军进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今阿尔泰山)以北击破处木昆部,其俟斤懒独禄等率万余帐归降,苏定方征调其中千名骑兵从军。这时,薛仁贵上言道:“臣闻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伏。今泥熟(弩失毕五俟斤之一)仗素干,不伏贺鲁,为贼所破,虏其妻子。汉兵有于贺鲁诸部落得泥熟等家口,将充贱者,宜括取送还,仍加赐赉。即是矜其枉破,使百姓知贺鲁是贼,知陛下德泽广及也。”(《旧唐书·薛仁贵列传》)唐高宗采纳了薛仁贵的建议,将所俘的泥熟部人全部释放。泥熟部感激唐朝的恩德,主动请求为唐军效力,为唐军顺利灭亡西突厥做出了贡献(参见唐灭西突厥之战)。
自从上次进攻高丽失利后,唐廷始终没放弃征服高丽。鉴于高丽依山为城,易守难攻,于是改用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和永微六年(655年)唐廷先后派水路大军连续骚扰高丽。唐显庆三年(658年)六月,薛仁贵随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率部再次骚扰高丽。唐军一举攻克赤烽镇(约在今辽宁海城境),斩首400余级,俘百余人。高丽闻讯,派遣大将豆方娄率3万人迎战。唐军将其击败,又斩首2500级。
显庆四年(659年)三月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负责经略辽东。十一月,薛仁贵率军与高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今辽阳附近华表山),薛仁贵匹马当先,弓箭齐发,高丽兵莫不应弦而倒,大败而逃。唐军遂占领横山。随后唐军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高丽军中有一神射手,连续射杀唐军十余人,薛仁贵大怒,单骑冲之,神射手还没发射,薛仁贵便已冲到面前,将其生擒。不久,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押送东都洛阳。薛仁贵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封为河东县男。
自从东突厥灭亡后,铁勒势力逐渐强盛起来。龙朔元年(661年)十月,比粟毒与同罗、仆骨(均为铁勒属下部落)连兵进犯唐边。唐高宗为安定北边,即命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与燕然都护刘审礼为副大总管;鸿胪卿肖嗣业为仙萼道行军大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忠为长岑道行军大总管,各自率军北伐比粟毒(参见天山之战)。
出发前夕,唐高宗设宴饯行。席间,唐高宗取出几套甲衣,然后对薛仁贵说:“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旧唐书·薛仁贵列传》)薛仁贵一箭便洞贯所有甲衣,唐高宗大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龙朔二年(662年)二月,铁勒九姓(九部落)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10余万人,凭借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三月初一,唐军与铁勒交战于天山。铁勒选骁骑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先发三箭,射杀3人。其余的铁勒兵慑于薛仁贵神威,均下马请降。但是薛仁贵为防后患,将其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挥军追击至漠北,俘叶护兄弟3人而还。当时军中歌颂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旧唐书·薛仁贵列传》)。从此铁勒由盛转衰,不敢轻易扰边。
当时,思结、多滥葛等部落闻唐军来攻,纷纷投降。但主帅郑仁泰竟纵兵杀掠,用抢劫来的家产奖赏唐军,迫使他们竞相远逃。将军杨志率部追击,被击败。郑仁泰又根据侦察兵的报告:“虏辎重畜牧被野,可往取。”(《旧唐书·薛仁贵列传》)遂率轻骑兵14000人,昼夜北进,越过大沙漠,至仙萼河(即仙娥河,今蒙古色楞格河),不见铁勒兵,结果粮尽而还。时遇大雪,士卒饥寒交迫,只得丢弃铠甲兵器,杀马充饥,甚至人自相食。等到回到边塞,只剩下800士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6 11: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出下,唐军本已取得初战的胜利,但因将领诛杀降众,导至后来给唐军造成较大损失。薛仁贵虽立大功,但坑杀降众,又将掠夺的女子自纳为妾,并且收受了许多贿赂。回京后,司宪大夫杨德裔以此弹劾唐军诸将:“仁泰等诛杀已降,使虏逃散,不抚士卒,不计资粮,遂使骸骨蔽野,弃甲资寇。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丧败者。仁贵于所监临,贪淫自恣,虽矜所得,不补所丧。并请付法司推科。”(《资治通鉴·卷第二百》)高宗皇帝将薛仁贵等人将功折罪,没有惩罚他们。随后,唐高宗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前去安抚铁勒余众。
乾封元年(666年),高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于是派其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援。此时的高丽,在唐军的不断骚扰和连续进攻下,国力已日趋下降,其盟军百济也已被唐军攻灭。唐高宗见灭亡高丽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于六月初七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又任命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丽(参见唐灭高丽之战)。九月,庞同善大败高丽军,与泉男生会合。
唐高宗鉴于唐军被袭,诏令薛仁贵统兵出征,做为后援。十二月,又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为副大总管,契苾何力、庞同善亦为副大总管并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亦受李绩节度,诸路合击高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赋以供辽东军用。
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十四日,李绩兵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契苾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时庞同善、高侃尚在新城,泉男建派兵夜袭二人的军营,新城告急。薛仁贵当即率部援救,纵兵大击,将其击败,斩首数百级。庞同善与高侃带兵追击,行至金山(今辽宁本溪东北之老秃顶山),与高丽守军遭遇。唐军初战不利,向后撤退,高丽军乘胜发起追击。这时,薛仁贵正率部至此,麾军从侧面袭击高丽军,将其追兵拦腰截断,高侃、庞同善回军夹击,大败高丽军,斩首5万余级。唐军乘胜攻占南苏(在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3城,与泉男生部会合,赢得了金山之战的胜利。后来,唐高宗手敕嘉奖说: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指薛仁贵)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旧唐书·薛仁贵列传》)
金山之战后,薛仁贵根据当时战争的实际情况,决定率领3000人(一说2000人)乘胜进攻扶余城(今辽宁四平),但诸将多有异议,认为兵力太少。薛仁贵说:“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旧唐书·薛仁贵列传》)于是率前锋部队前进,路上大败前来阻击的高丽军,斩俘万余人,于总章元年(668年)二月二十八日一举攻克扶余城,扶余川中40余城一时望风归降。薛仁贵随即沿海略地,一时“威震辽海”(《新唐书·薛仁贵列传》),最后与李绩大军会师于平壤。
九月十二日,唐军冲进平壤城,泉男建自杀未遂,被唐军俘获,高丽至此全部平定。十二月七日,分辽东和高丽5部、176城、69万余户为新城州(治今辽宁沈阳东)、辽城州(治今辽宁辽阳东北)、哥勿州(治今吉林通化西北)、居素州(治今辽宁抚顺东)、建安州(治今辽宁盖州)、卫乐州、舍利州、越喜州、去旦州等9都督府,南苏(治今辽宁新宾)、盖牟、代那、仓岩(治今吉林通化)、磨米、积利(治今辽宁瓦房店)、黎山、延津、木底、安市、诸北、识利、拂涅、拜汉等42州,100县,又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选拔其有功酋帅担任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共同治理。并以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护,领兵2万与检校带方州刺史刘仁轨镇守平壤(后移治新城)。同时还以薛仁贵为本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在职期间,薛仁贵“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使“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旧唐书·薛仁贵列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6 11: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亨元年(670年)夏,高丽民众不少人为抵制唐朝统治,四处逃散。唐高宗为防民变,下敕令迁移3.82万(一说3万)余户高丽居民到江、淮以南及山南(唐置山南道)、京城(今西安市)以西诸州空旷地区,只留下贫弱户守护安东。四月,吐蕃发兵攻陷西域18州(均在今新疆境),使西北边地告急,唐高宗即命薛仁贵出师西北。
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今藏族的前身),于公元6、7世纪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率军进攻唐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被阔水道行军总管牛进达击退(参见松州之战)。贞观十五年(641年),唐以文成公主入嫁松赞干布,唐蕃关系在此后30余年内十分融洽。唐高宗即位后,唐与吐蕃的战争逐渐增多。总章二年(669年),吐蕃以噶尔·赞聂多布为大相,由其弟名将噶尔·钦陵(即论钦陵)统兵驻节吐谷浑,以加强对河源地区(今青海西宁一带)的控制,并寻机东进。咸亨元年四月,噶尔·钦陵率军号称40万北上,先取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再联合于阗挥戈东进,攻陷龟兹(今新疆库车)的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而后攻占焉耆(今新疆焉耆)以西数镇,使唐朝在西域的地位发生动摇。
四月初九,唐高宗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一说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总管,领兵5万(一说10余万)反击吐蕃军,以夺回安西四镇,并“护吐谷浑还国”(《新唐书·吐蕃传》)(参见大非川之战)。郭待封原为安西都护郭孝恪之子,曾任鄯城镇守,官职与薛仁贵相同,此次出生耻于在薛仁贵之下,所以经常违反军令。薛仁贵率军经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旷原)。薛仁贵深知吐蕃军兵多将广,且以逸待劳,唐军须速战速决,方能取胜。于是嘱咐郭待封:“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旧唐书·薛仁贵列传》)这样,大非岭便成为唐军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随后,薛仁贵即率主力,轻装奔袭。两军于河口(今青海玛多)遭遇。由于薛仁贵行动迅速,使吐蕃军猝不及防,薛仁贵指挥唐军大败吐蕃军,使其伤亡甚众,损失牛羊万余头。随后薛仁贵乘胜进占乌海(今青海喀拉湖)城,以待后援。
但郭待封自恃名将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擅自率后队辎重缓慢前进,没能及时与薛仁贵会合。吐蕃军抓住战机,以20余万之众攻打郭待封,郭待封不能抵敌,弃军而逃,唐军的辎重、粮草尽失,薛仁贵见势不妙,被迫退保大非川。八月,吐蕃军在噶尔·钦陵的指挥下,以40余万大军逼唐军决战。薛仁贵无险可据,更无粮草供应军需,结果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等只得与噶尔·钦陵约和而还。
大非川一战,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战后,吐蕃军占据了安西四镇。唐朝被迫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吐谷浑亦并入吐蕃,成为其别部。自此,唐蕃间冲突频仍,连年用兵,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在作战指挥上,因为唐军远道出征,且兵力不支,供给不畅,所以薛仁贵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切实可行的,但由于军中将领不和,郭待封擅违军令,一意孤行,加之噶尔·钦陵善于用兵,及时抓住唐军的破绽,使唐军最终陷于败局。
战后,薛仁贵发了一句不着边际的感慨:“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新唐书·薛仁贵列传》)唐高宗接到战报后,命大司宪乐彦玮到军中查核实情,然后将薛仁贵三带上枷锁押回长安。唐高宗念及以往的战功,将三人免去死罪,贬为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6 11: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久,高丽余众叛唐,唐高宗重新起用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经略辽东。但是在上元年间(674—676年),薛仁贵因一件事受到牵连,被贬到象州。不久,朝廷大赦,薛仁贵才得以回归。
此后,吐蕃势力向北发展,阻断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沙(治今甘肃敦煌)。开耀元年(681年),唐高宗思念薛仁贵从前所立的战功,召见了薛仁贵,动情地说道:“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卿又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卿虽有过,岂可相忘?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今西边不静,瓜、沙路绝,卿岂可高枕乡邑,不为朕指挥耶?”(《旧唐书·薛仁贵列传》)薛仁贵听了唐高宗的肺腑之言,非常感动,表示愿意为陛下分忧,再上征程。于是薛仁贵拜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长史,不久,东突厥不断侵扰唐北境,薛仁贵又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都督。
东突厥自从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战败后,酋长阿史那骨笃禄招集突厥流散余众,扩展势力,自称可汗,于永淳元年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反唐(682年)。随后,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罪被囚),闻阿史那骨笃禄反唐,便诈称检校突厥部落以自效,趁机投奔于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骨笃禄因阿史德元珍熟知唐朝边疆虚实,即令其为阿波大达干,统帅突厥兵马,进犯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单于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唐高宗遂命薛仁贵率军进击,以安定北边。薛仁贵率军进至云州(治云中,今山西大同),与阿史德元珍相遇。突厥军问:“唐将为谁?”唐军答曰:“薛仁贵。”突厥军不信,说:“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新唐书·薛仁贵列传》)薛仁贵遂脱下头盔,让突厥军观看。突厥一见果然是“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时,即相顾失色,下马列拜,继而逐渐引退。薛仁贵抓住战机,乘势挥军追击,大破突厥军,斩首万余级(一说万级),俘虏生口2万余(一说3万)人,缴获驼、马、牛、羊3万余头,赢得此次作战的胜利。
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即公元683年3月24日),薛仁贵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洽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并令官府为其造灵舆,护丧还归故里。薛仁贵之子薛讷,后来官至拜左羽林大将军,封平阳郡公,也是一代名将。
点评:史书称“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旧唐书·薛仁贵列传》)综观薛仁贵的一生,早期是以勇猛善战出名,后来身为大将,也善于用兵,虽有大非川之败,但在指挥上并没有过失,责任不在他。在任安东都护期间,薛仁贵也显示出一定的政治才能。但薛仁贵有时治军不严,纵兵掳掠、收受赂贿,还坑杀降卒,这些都是他的不足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6 1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薛仁贵在元杂剧和一些戏曲中一直是个传奇性的人物,我想正因为其一生的戎马都是对外敌,有其民族的精神才被民间神化的一个人物,我们需要将一个个历史人物从神坛上下来,真正的了解一个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23 21:12 , Processed in 0.424931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