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Neptune

【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英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件被提交到财务署进行审理,汉普顿的辩护律师宣称:“为保障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王的特权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到法律的限制”。真是时势造英雄,一时间,原本默默无闻的汉普顿先生成了一个反对国王专权的英雄。

  反对王权的本质是反对专制,这也是一个现代国家必须的政治基础。后来的历史证明,英国人只花了很少的学费就学到了这一点,而且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少。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口袋里没几个钱的查理不幸卷入了一场战争。

  本来,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话,查理很有可能像他那走运的父亲一样,把危机转嫁给他的继承者,自己得以善终。不过,这也怨不得别人,因为这场战争是查理自己不明智地挑起来的,他因为宗教问题使自己和苏格兰陷入了一场宗教战争。

  1639年,穷困潦倒的查理打不下去了,他被迫向苏格兰求和,双方暂时停战。不过,这并不符合我们这位高傲的国王的性格,以及他对上帝的坚定信仰,他要继续打下去。

  事态的发展证明,这最终导致了他被砍了头。

  1640年,完全靠强制手段搜刮钱财的查理走投无路了。

  为了迫使苏格兰人服从自己的意志,他要继续打下去,但是这位倒霉的国王去哪里弄到足够的钱再启战端呢?走投无路的查理一世被迫饮鸩止渴,召开被解散11年的议会,讨论征税筹集军费的问题。

  结果,议会刚一召开就要求国王取消近年来的暴政,否则议会拒绝讨论征税问题。查理让愤怒驾驭了自己的理智,他又一次解散了议会。这届议会被称为“短期议会”,因为它只存在了三个星期。

  不过,危机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与苏格兰的战争继续进行。不名一文的查理再也掏不出钱来支撑这场战争,他的军队面临兵变,而不甘罢休的苏格兰人也在一边虎视眈眈地等着他支付战争赔偿。不幸的查理甚至借不到一个便士。

  绝望的查理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他被迫宣布重新选举议会,在这一年的11月议会再一次召开了,这次议会存在了近20年,被称为“长期议会”,被后人视为革命开始的标志。

  不过,这届议会并没有买查理的帐,议会召开后立即对查理的专制统治进行了清算。议会首先迫使查理逮捕了他的得力助手斯特拉福德伯爵和劳德大主教,然后又以叛国罪判处斯特拉福德伯爵死刑。

  1641年5月12日,斯特拉福德伯爵在愤怒的20万名伦敦市民的围观之下被砍掉了脑袋,这是在即将到来的内战中被砍掉的第一颗脑袋,斯特拉福德伯爵成了这场内战中第一个不幸的牺牲品,查理一世的统治就这样开始落下帷幕。

  随后,议会又通过了一系列法律,重申一切税收都必须经过议会批准,并通过《三年法案》,规定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以及国王无权解散议会。

  虽然查理一世作出了这么多让步,但是议会里面的一部分希望对王权作进一步限制,1641年11月,议会通过了这些议员提交的《大抗议书》。查理一世决心不再让步,他要用武力捍卫国王的尊严。

  每一个去伦敦的外国游客都会对这里众多的古老建筑和传统仪式留下深刻印象。不过,这些传统仪式后面的故事就鲜为人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坐落于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议会所在地,每年英国国王(女王)去议会去致词时都要举行一个独特的仪式,至今已经延续了300多年。

  当英王来到上院后,派遣一名手持黑杖的信使去这座大厦另一端的下院会场,通知下院的议员到上院听取英王的讲话。但是当信使走到下院附近时,下院的警卫立即锁上大门,不让信使进入,这时信使用黑杖在下院大门的铜环上连敲三下,要求进门。

  在下院议长表示同意后,警卫打开大门让信使进来。信使进入下院后向议长深深鞠躬,传达英王旨意。然后,议长起身带领下院议员鱼贯走入上院。

  这一犹如演戏般的、使不明就里的人感到可笑的仪式起源于1642年英国历史上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它使国王与议会的冲突达到了顶点。

  1642年1月,查理一世亲自出马,带着他的手下闯进下院,以叛国罪的罪名要抓捕与他对抗的5名反对派议员领袖。但议长针锋相对,慷慨陈词,说他只听从议会的指令,断然拒绝交出这5名议员。查理一世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地离开下院。议员们在议会会场高喊:“特权!”、“特权!”,以抗议查理一世的粗暴行为。

  此后,为纪念这次胜利,下院的这一仪式就一直延续了下来,不过现在已完全变成一种仪式。

  然后,不甘失败的国王前往伦敦,准备搜捕这五名议员。但是令查理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弹,伦敦市民自动地武装起来保护这些议员。查理一世发现他在首都已经失去了支持,就离开伦敦撤向北方。内战从此拉开了序幕。

  内战

  武装冲突在1642年的8月22日终于到来。这一天查理在诺丁汉升起了王旗,他坚定地指称议会造反,背叛了国王,必须予以讨伐。于是,持续6年的英国内战爆发了。

  战争之初,国王的军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不久之后,便遇到了来自奥利弗·克伦威尔所率领的“新模范军”的有力抵抗。与此同时,“自由”成为议会阵营号召民众的口号,议会的军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国王的支持者几乎都是英国国教的坚定拥护者,而议会的支持者则主要是清教徒。这场战争几乎是一场宗教战争,但是,战争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宗教,而是国家主权由谁来控制的问题,是国王还是议会?随着战事的发展,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议会军在马斯顿荒原和纳西比荒原两次打败王军,国王的军队被彻底击败,吃了败仗的查理一世上天无门,只好向参战的苏格兰军队寻求庇护。

  不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17世纪中叶发生在英格兰的那场史无前例的砍头运动,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实在难以找到可以让我们拍手称快的地方。因为,在这场运动前后,大约有20多万人被夺去了生命,而当时全国人口总共只有450万。

  当倒霉的、穷得连军饷都发不出来的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这个来自民间的枭雄,以及他的充满革命热情的军队打得落荒而逃之后,他的厄运还没有结束。

  1646年,英国议会与苏格兰议会经长期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了一笔交易,英格兰以40万英镑的价码,从苏格兰人手中得到了吃了败仗的查理一世。国王成了这场交易的牺牲品,缺乏幽默感的国王只得自我解嘲地说:“我是被卖出和买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内战中壮大起来的军队逐渐在国家的政治角力中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克伦威尔先生的威望和权势也随着他在内战中的节节胜利如日中天。对英国人民和国王来说,这决不是什么好兆头。

  当下院提出审判国王的议案被上院否决后,受军队和民众影响的下院干脆通过了一项决议,宣称“人民是一切公正权力的源泉,人民选举的代表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下院宣布或制定的任何法案都具有法律效力,所有人都不得违背,即使这些法案没有得到国王或上院的批准。”从而架空了上院,为审判国王铺平了道路。

  当时,工商阶层要求处死查理一世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这个国王除了会刮地皮收税之外,别的什么也不会;被压迫的平民阶层也要求处死查理一世,他们有的是愤怒的民意;王室穷得叮当响,又刚刚吃了败仗,根本没有发言权。这对这个可怜的俘虏而言是不公道的,而不久前,他还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尊贵的国王。

  不过,克伦威尔先生和下院议长布雷德肖先生需要的并不是公正的审判,而是要尽快地砍下这个家伙的脑袋,否则他们的安全和利益就难以保障,况且,他们也需要砍下这颗脑袋以满足狂热和愤怒的民众对鲜血和杀戮的嗜求。

  但是,将国王付诸审判的动议在议会中却迟迟不能通过,等得不耐烦了的军队决定亲自出马,1648年12月6日,军队在一个鲁莽大胆的军官普莱德上校的率领下,将议会中的长老派议员驱逐出议会,普莱德先生就下一个小学教师惩罚迟到的学生一样,他手里拿着一份名单,堵住议会的大门,宣布凡是名单上的长老派议员都不允许进去。

  这就是著名的“普莱德清洗”。

  议会在经过军队对议会的清洗之后,这个“残缺议会”终于通过了审判国王的议案。顺便开了军人干政的恶劣先例,为克伦威尔独裁埋下了伏笔。在这个匆忙组成的荒唐可笑的法庭上,查理对自己作了无懈可击的辩护,在审判中,自始至终有一半的法官缺席。

  这场闹剧的最后一幕是,死刑执行书上还有几个签名是被强迫签上的。然后,这场毫无程序正义可言的审判国王的闹剧就这样匆匆收场了。

  1648年12月,当查理一世被囚禁在温莎城堡是,还感叹仆人的礼数不周,他说:“还有什么比藐视一个国王的权威更可悲的呢?”不过,他可能没有想到,更大的厄运还在后面。当死刑判决下来后,查理一世只能很轻柔地向最高法庭庭长布雷德肖先生说:“先生,判决,我说,先生,我要……不让我说话,别的人还能指望有什么公道啊?”

  国王之死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发生在1649年1 月30日这天详细的历史记录吧,据史书记载,这一天天气晴朗,寒风瑟瑟,上千名伦敦市民早早就围聚在白厅广场,等待着看这场史无前例的砍国王脑袋的表演。

  但是,查理在这一天的表现使这场革命的狂欢以法庭上的闹剧开始,而以悲剧收场。

  就在不远处的一个房间里,查理在为他生命的谢幕做着最后的准备,此时房间里只剩下查理·斯图亚特一个人了。不过,看到不远处有那么多的人在等待着他的出场,这让他又找回了一点失落很久的身为人主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冬日温暖的阳光里,查理与他两个幼小的孩子泣别之后,开始独自向上帝祈祷: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

  做完最后的祈祷,这个被命运完全抛弃了的不幸的国王,整理了一下仪容,穿上了两件衬衣,这样就不会因为冷得发抖而让围观的人误以为他是在害怕,这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沉着表现出国王应有的气度和威严。

  由于查理不承认法庭有审判他的权威,在断头台的周围,行刑者们设置了一些钩子和钉子,准备一旦国王有所反抗,这些东西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然而,查理一世并不想把自己的尊严牺牲在这种徒劳的挣扎上。国王的尊严不允许他有这样的举动,毕竟,查理至死都没有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国王。在和随行的主教做祷告时,查理说,他将从一个暂时的王座前往一个永恒的王座,在那里权力不会受到人世间的那种侵害和骚扰。

  然后,查理把自己的圣乔治勋章移交到了主教手中,他对断头台上的众人说道:

  “我的愿望——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们能够宽恕将吾送至此的那些人,因为他们的声音并不属于他们自己。同时,我也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享受作为一个英国国民所能享受到的自由,但愿这不是奢求。宽恕是君王的特权,现在——我将它留给了你们。”

  不过,人群中发出一阵阵的喧哗声。

  查理说,他饶恕那些将他置于死地的人。他希望这些人能够悔过自新。查理继续说,臣民和君主的地位根本不同,民众的幸福并不在于参与统治国家。在行刑台上,有人不小心碰了一下那把斧子,查理回头请他们别碰坏斧子,否则这会让他在受刑时遭受更大的痛苦。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查理看见刽子手正在拨弄着手里的钩子和钉子,以防止他最后的反抗,查理缓缓地对刽子手说道:

  “这位兄弟,希望你能够明白你右手中的东西并不会发挥它的效力。我有一个请求,只请你在吾伏下之后暂缓动手,我将默祷片刻。完后,我必将双手伸出,此时便是你用斧的时候。”

  刽子手答道:“是的,我会遵从您的吩咐,陛下”。然后,查理松开握着的左手,戴上丝织睡帽,将自己的长发拢了进去,随后缓缓地俯下身去,将头放在砧板上。

  查理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请你动作务必干净利落”,说完,他便不再看刽子手一眼。

  沉寂片刻,国王伸出了他的双手,向刽子手发出了信号。

  于是,刽子手挥起斧头,干脆利落地砍下了国王的头。他像一个落入异教徒之手的殉难的圣徒一样,从容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查理一世怀着对上帝的虔诚和某种高贵的自怜死去,他最后的表现让后人不胜唏嘘。

  平心而论,查理一世是一个模范的丈夫,优秀的父亲。他在最后的关头也不曾乞求。他的君权神授的观念使得他无比坚强,他认为只有以身殉教方能上报天父,下不负臣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即使在今天读到记载查理殉难的这些情节时,也不能不对他的遭遇产生深深的悲悯之情。

  查理的头被砍下来之后,一个少年举起查理的头颅,说:“看!这就是叛国者的脑袋!”。一位目击的教士后来用悲愤和仇恨的心情写道,这个少年像魔鬼一样举起了我们高贵的国王的头颅,下面发出了一阵粗野的狂叫,就像地狱里的恶魔一般。

  看来,古今中外的老百姓都有这种闲着看砍头的嗜好,英国人这种兴高采烈的这种狂欢心情其实我们并不陌生。这种情况只和人的动物本能有关,而无关政治立场。

  在十七世纪的这场最大的杀人游戏和紧接着下一个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做一个充满正义感的革命群众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你跟着大多数人上街喊口号就行了,最多再加上几场游戏般的街垒战斗。

  国王被处死的消息在英国国内也引起了不同的反应,总的来讲,克伦威尔先生手握重兵,强迫议会将国王处死的举动是不得民心的。

  劳伦斯·厄恰德在《英格兰历史》中写道,尽管从一些士兵中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因为这些士兵自始至终一直与国王对抗到最后。但是,当国王的头被高高挂起时,人群中发出了深深的叹息声。不久之后,从掌权的保皇派和长老教会的牧师中爆发了抗议的狂潮。在普通的民众中,也广泛散布着震惊和愤慨。

  厄恰德写道:“当他的死讯在整个王国流传时,很多怀孕的妇女流产了,许多男男女女因心悸而病倒了,有些人忧郁地昏厥过去,还有些突然惊慌失措,猝死过去”。

  一位后世的英国历史学家说,当时英格兰的这种做法,就如同丛林里的一群鹿抓住并弄死了一只老虎,超越了那个时代普遍的政治观念。消息很快传开,给欧洲的每个宫廷都带来了恐慌,舆论一片哗然。这使英国的国家威望降到了最低。

  也许这就是这位国王悲剧的根源:他过于专注国王的权力,以至于过分地侵犯了贵族和民众的权利,从而丧失了国王的宝座和自己的头颅。但是,这场悲剧英国人民也有责任,他们在这次革命中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政治智慧,以应对这千古未有之变局。

  不过,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很快就学会了。

  在这些昂贵的政治试错实验中,英国人民为我们贡献出了一个现代政治文明的普适规范,即在政治斗争中应该努力实现零伤亡,革命能不流血就不流血。因为有史以来,人类各个阶层间的利益冲突始终是存在的,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暴力革命,无疑是所有解决社会问题的策略中最不经济的一个策略,社会将以自身发展的停滞和倒退为这种策略买单。

  不过,要避免这种最不经济的策略的出现不是博弈中某一方的事情,而是双方的事情,它的精髓是妥协而不是暴力对抗,双方必须做出让步,鱼死网破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民主的精义就是灰色的妥协,我们在随后的历史中就会看到这种灰色的妥协。

  若非如此,从专制中走出来的就不是民主,而是一场新的专制。

  【附录:克伦威尔和内战】

  奥利弗?克伦威尔并非名门之后,他家境平平,出身于英格兰亨廷登郡的一个小地主家庭,在剑桥大学上过两年学,成了一名清教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学校后他回到家乡,靠种田和收租过日子。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这时的克伦威尔先生一点都不像一个英雄人物,整天忙于养家糊口,应付家里面的十几张嘴。虽然他在1628年和1640年两次当选下议院议员,不过此时克伦威尔先生的大名还没几个人知道。

  如果不是内战改变了他的命运,克伦威尔先生一辈子恐怕就是个穷酸破落的土地主了。

  克伦威尔从来没有从军的经历,一开始谁也没有发现这个将来的英雄。

  1642年8月,内战刚一开始克伦威尔就自掏腰包,亲自出马,招募了一批清教徒农民,组成一支60人的骑兵队。克伦威尔先生自任队长,开始了军事冒险的生涯。

  很快,这位穷乡绅就显示出了他非凡的将帅之才,他率领的部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1644年他升为副统领,7月即在马斯顿荒原之战中击败王党军,一举扭转乾坤。

  据记载,这支军队在作战时高唱着大卫王的《诗篇》,打仗时又是布道又是祈祷,这些清教徒士兵们一边因为喝酒而受到军纪制裁,一边高唱圣歌冲向敌阵。克伦威尔善于运用骑兵的快速机动优势,实施侧翼迂回,连续突击以消灭敌人。在战斗中他的部队日益壮大,严明的军纪使克伦威尔的军队迅速地脱胎换骨,变成了一支强大的正规军。

  克伦威尔先生个人的勇敢精神和控制局势的技巧,他细心的训练和严明的军纪,以及部队装备的精良造就了他战无不胜的神话。

  1644年12月,克伦威尔向处于困境中的议会提出议案,要求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募兵制,以建立一支统一指挥的正规军,摆脱目前的困境。1645年,克伦威尔担任了新模范军副总司令,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军。紧接着在纳西比之战中,克伦威尔指挥他的“新模范军”,将王军主力一举歼灭,第一次内战以议会的全胜而告终。1646年,查理一世落入英格兰议会之手。

  不过,此时踌躇满志的克伦威尔此时并不想砍掉国王的脑袋,他希望英格兰走君主立宪的道路,让国王成为名义上的君主,而由议会来掌握实权。虽然此时查理已成为议会的俘虏,但是议会军统帅克伦威尔谒见查理时仍然毕恭毕敬,以臣下谒见国王的礼节吻国王的手。查理一世也像在台上一样,宽宏大量地表示,将来要封克伦威尔为伯爵。

  不幸的是,革命刚一成功,议会里就因为宗教和利益之争产生了矛盾。囚禁中的查理遂产生利用矛盾里应外合打击议会军的想法,他私下里与爱尔兰密谋串通,企图脱逃。王后也在欧洲大陆招兵买马,准备反攻倒算。于是,1648年,议会与国王的第二次内战爆发了。

  经验丰富、兵多将广而又粮饷充足的克伦威尔早有准备,可怜的王军还没有准备好,就被克伦威尔主动出击,各个击破了,随着这年8月最后一支支持英王的苏格兰军队在普雷斯顿战役中被消灭,第二次内战在很快就结束了。

  这次等待不幸的查理一世的不是克伦威尔的晋见,而是死神的亲吻。克伦威尔对伯爵的头衔已经没有兴趣了,他感兴趣的是国王的脑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克伦威尔:他们有呼吸的自由

  革命是自由的儿女,却是专制的父母。

  国王被砍掉脑袋后,用暴力建立起来的政权只能用暴力来维持,克伦威尔先生用他一生的奋斗经历为我们证明了这个道理。

  历史的大变局注定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的英国革命产生了一个意外的结局: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革命推翻了一个旧体制,却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新体制。

  护国主克伦威尔成为一个没有国王名号的“国王”,掌握了兵权的克伦威尔形成了新的独裁,议会于1653年再次被解散。克伦威尔死后,被解散的议会与逃亡在荷兰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达成了协议,落难国王的儿子答应恢复议会传统的权力,给英国带来秩序和稳定。

  于是,查理二世回到了英国,这一年是1660年。

  克伦威尔专政

  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英格兰建立了共和国,国家行政大权临时由克伦威尔任主席的国务会议掌握。但是,效忠国王的势力并没有消失,就在克伦威尔以“叛国罪”的名义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后,仅仅过了一个星期,苏格兰议会就宣布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为国王,并且准备出兵讨伐英格兰。

  克伦威尔先生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在消灭了爱尔兰王党分子的威胁之后,迅速移师苏格兰,不久就攻占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消灭了苏格兰军队,查理二世逃往法国。克伦威尔占领了整个苏格兰,从此,他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

  1653年,内战以保皇派被彻底粉碎而告终。

  虽然国王的幽灵被驱散了,但是议会没高兴多久,就发现它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

  在多年的战争中,军队逐渐成了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它对坐在那里对它指手画脚的议会十分反感。军队的暴力是它的权力的基础,军队想自己制定税则收税,以使自己有固定的收入,但是军队发现议会成了它的绊脚石。

  可怜的议会经过多次清洗,早已成为“残缺议会”。但是作为军队利益化身的克伦威尔还是不放过这个倒霉的机构,终于,议会遭到了新一轮洗劫。

  面对不合作的议会,克伦威尔派兵守在议会门口,将一百四十多个长老派议员赶出议会。经过这次洗牌,议会仅仅剩下了大约九十名议员,以后又减少到五六十人,于是,“残缺议会”有了一个新名称:“臀部议会”,历史上称之为“残余议会”。但是,就连这个议会也不肯与克伦威尔合作。

  1653年4月,克伦威尔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亲自率兵入院解散议会。他对议员们说:“离开,我说,让我们来把你们的事儿都了了。以上帝的名义,走吧!”当可怜议员们派人向克伦威尔要求“自由”时,克伦威尔带着讥讽的声调说:“他们有呼吸的自由!”

  议会发现,他们打倒了国王,却又要面对一个比国王更难对付的对手,因为,新的游戏规则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而且,他们手中已经没有可以对抗这个对手的王牌了,饱经战乱的人民对这场政治游戏已经没有兴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议会曾经是国王难以对付的敌人,但是在手握重兵、大权独揽的克伦威尔先生面前去无计可施,只好遵命解散。

  克伦威尔很快就比查理一世走得更远。

  1653年12月16日,一场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职仪式在伦敦市政厅举行,市政厅里挤满了社会各界的头面人物。克伦威尔坐在正中间的椅子上,显得踌躇满志,神态庄严。

  伦敦市长宣布:奥列弗·克伦威尔将军就任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护国主。然后,礼宾官送上国玺,伦敦市长献上了国剑,克伦威尔起身一一接受。接着,一位将军宣读了新的英国宪法《政府约法》,宣布护国主为终身制,国家的一切施政方针,都要通过护国主才能生效。

  在士兵的欢呼声中,克伦威尔成了英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位无冕之王维持统治的唯一支柱是军队,作为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曾经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没有发挥作用。

  不过,克伦威尔先生始终坚持拒绝加冕称王,因为他的军队反对他称王,而议会则希望他成为新的国王,好从英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中找到办法去约束这位新国王。克伦威尔先生还想以此举来表明他并不想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只不过是想建立一个有效率的政府。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克伦威尔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他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独揽行政、立法、军事及外交等大权。这5年是他人生最后最风光的日子,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国务委员会的四十一名委员全部是他的亲信,为保持稳定,克伦威尔干脆把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军管区,各由一位少将担任行政长官。

  在消灭了国王的英吉利共和国里,憎恨国王专制暴政英国人民突然发现,他们生活在一个专制独裁的清教徒掌权的国家里。

  一位英国历史研究者指出:“自从国王查理被处死之后,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了英格兰。他自封为‘护国公’。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从前大不一样了,许多事情都变了。克伦威尔希望每一个人都像清教徒一样生活。以下是他曾经做过的一些事。

  “克伦威尔关闭了所有的酒吧和剧院。他禁止所有的体育运动。但或许他干的最坏的事情是禁止人们欢庆圣诞节,他甚至派兵去老百姓家里搜走所有的圣诞礼物和圣诞食品。

  “清教徒的英格兰的生活变得非常单调乏味。”

  不过,凭心而论,在克伦威尔统治的五年里,英格兰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严厉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克伦威尔还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在英格兰定居,并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

  但是,克伦威尔最没有争议的功绩还是在海洋方面。

  随着克伦威尔以铁腕平息了国内的种种乱象,他的目光重新投向了大海,他颁布了《航海条例》,挑起了与荷兰的海上战争,这就是第一次英荷战争。这次战争使英国重返大洋,英国从此迈上了成为海上霸权的道路。

  这场为时两年的海战虽以平局结束,但后果却对英国有利,以海上抢劫发家的英国海军在这场海战中虏获了1700多条荷兰商船,使英国的远洋船队得以扩充。战争结束之后,英国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地驶往整个世界。全球航运贸易由此掌握在英国人手里,荷兰人作为“海上马车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克伦威尔时代开始,英国海军成了一支组织得力、强有力的海上力量,从而为英国海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651——1660年间,英国海军增加了200艘军舰,海上巡逻范围甚至扩大到地中海和波罗的海。

  1658年,独裁者克伦威尔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对于他的评价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历史学家通常认为,虽然克伦威尔是一名独裁者,但是他统治英国的结果却为英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虽然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二世复辟了君主制,但是英格兰再也不是过去的英格兰了。

  克伦威尔刚一咽气,他创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就出现了乱象。

  克伦威尔于临死前指定他的儿子理查德为“护国公”二世,但是他的儿子实在不是一个治国之才,桀骜不驯的军中将领没人买他的账,不久就被迫退位,国家政权落到了你争我斗的高级军官手中。于是,失去了强人统治的英吉利共和国很快陷入混乱之中。

  一位目击者在他的日记中这样描述了克伦威尔的葬礼:“目睹了护国公隆重的出殡葬礼……但是,它是我曾见到过的最欢乐的出殡队伍,因为除了狗叫之外,没有一个人哭泣;兵士们发出野蛮的怪叫声离去,他们一边在街上走一边还喝酒抽烟”。

  军队和议会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想起了流亡在法国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而这位查理也抓住全国久乱思治的大好时机,他发布了《布列达宣言》,宣布除了“弑君犯”之外,其他乱党一概不予追究,声明:“赦免参加过革命的人;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承认革命时期变动的土地产品”。并允诺恢复议会的传统权力,给英国带来秩序和稳定。

  于是,议会通过议案,宣布查理·斯图亚特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最强有力的和不容置疑的国王”。在举国一致的拥护下,查理于1660年重登大宝,这就是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可怜的理查德只得流亡法国,将他父亲的尸体留给保王党人去肆意糟蹋。

  活了11年的英吉利共和国就这样走进了历史。

  王室复辟

  王室复辟后,接下来的英格兰历史有拍恐怖片的感觉。

  克伦威尔先生和前议长布雷德肖先生被宣布为“弑君犯”,他们已经腐烂了的尸体被从坟墓里挖出来吊上绞架示众,然后再被砍头,尸体就地草草掩埋,伟大的护国公从此和前国王查理一世一样身首分离。

  王党分子饶有兴趣地对这两具发臭的腐尸进行了这样一番折腾,最后把克伦威尔的脑袋挂在审判查理一世的威斯敏斯特厅里示众,结束了这场荒诞恐怖的表演。

  革命的高潮过去之后,可能是进出议会的高贵的议员们觉得堂堂议会大厦,挂着这样一个骷髅头实在有点晦气和恶心,就决定将它取下来,反正没人再对它感兴趣了。

  于是克伦威尔先生的头颅就流落民间,成了私人的收藏,被满脑子生意经的英国人拿去当古董辗转贩卖。直到三百年后的1960年,克伦威尔的头颅才被他的母校剑桥大学苏塞克斯学院安葬在该院教堂旁边。

  不过,不管保王党人怎么折腾,也不能把克伦威尔先生怎么样,反正他已经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对那些还活着的、在判决书上签字的人来说就不那么幸运了,他们其中的9个人被砍了头,15个人见势不妙,流亡到了国外。这种报复并不能掩盖君主专制在英格兰已经失败的事实。查理二世也充分认识地到了这一点,他并不想同议会抗衡。

  反攻倒算一结束,查理二世就急于报恩,由于他在流亡期间得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庇护,因此他不顾人民的反对,把克伦威尔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过来的敦刻尔克卖给了法国。

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惟一立足点,对外贸易遭受了很大损失。

  不过,查理二世与议会的和解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他的宣言没有规定谁拥有最高权力,究竟是国王还是议会?于是,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之争在查理二世的短暂执政后又一次开始了。这一次的主角是查理二世的继承人,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

  1685年,一生充满不幸的查理二世离开了人世,他早年丧父,中年颠沛流离,晚年没有合法子女,临死前在中风的痛苦中挣扎数日才获得了最后的解脱。

  唯一可能会使他高兴的是,经过他的努力,他的弟弟终于登上了王位。不过,詹姆士二世在王位上没坐几年,就被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赶下了台,而当初正是这位威廉帮助詹姆士二世登上了王位。

  尽管国王一家人为了王位勾心斗角,议会倒是乐得袖手旁观的。不过,詹姆士二世登基后,建立了一支王室从未有过的常备军,准备强化专制王权的企图越来越明显,这让议会越来越不放心。

  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詹姆士二世试图通过恢复天主教势力来加强王权。他大量任用天主教军官,并在1685年让对此心怀不满的国会休会。1687年,他走得更远,发布了《信仰自由宣言》,宣布停止执行反对天主教的法律。这些做法不仅遭到了新教徒的一致反抗,而且也让人们想起了因为掌握了兵权而形成独裁的克伦威尔。

  很快,詹姆士二世遭到了英国教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反对,连军队都不肯听从他的指挥。詹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的行动引起了绝大多数民众的恐慌,他的统治基础已经崩溃,人们都热切地盼望着这个顽固的天主教老头赶快咽气,好让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继承王位。

  尽管英国人不喜欢这个国王,但是他们却不想通过武力来推翻国王,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希望在合法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不过,詹姆士二世却强行推进,他将一支16000人的军队部署在伦敦。情势急转直下,1688年,英国的局面再一次回到与1642年英国内战开始前极为相似的转折点上。

  英国再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历史在这紧要关头又一次跟我们开了个玩笑。

  使詹姆士二世倒台,从而使英国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个新生的婴儿,这个婴儿是詹姆士二世刚刚出生的儿子。

  人们原本指望国王死后将王位传给他的信奉新教的公主,但是现在因为王子的降生,这个希望破灭了。人们认为,在天主教环境下长大的王子,成年后一定是一名天主教徒。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与权利,他们必须有所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3 17:17 , Processed in 0.238173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