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夜叉丸

【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法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31节:大革命(6)
    国革命者的声音。

    不同的是,法国的这个声音,在摧毁了巴士底狱后,要继续打破一切枷锁、冲破一切的成规与经验的约束。革命的汪洋恣肆之态,几乎超

    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4.“冲向巴士底监狱!”

    1789年5月4日,1139名代表,庄严地排成一列队伍,参加圣路易教堂的弥撒。凡尔塞教士在最前排,次为身着黑衣的第三等级代表,接着

    是悠悠然、身着彩衣炫耀的贵族,再次为教会代表,然后是由皇家人员陪同的国王和皇后。市民们聚集在街上、阳台和屋顶上,向平民代表、

    国王与奥尔良公爵欢呼,而对贵族、教士则熟视无睹。

    5月5日,在离皇宫约400码的地方,在宽敞的“小娱乐之厅”,621名平民代表,308名教士,285名贵族,召开了人们期待已久的三级会议。

    国王先以一段简短的演讲,开始了第一次会议。他坦白承认了政府财政的困窘,却把这个原因归结于“一场耗费庞大,但却诚实的战争”

    ,他要求增加一项新的税种,并哀叹着“新设施的夸大要求”。

    内克尔继之以3个钟头的演说,承认了一项5615万里弗尔的亏空,而实际上的亏空比这个数要大得多。他请求准许一项8000万里弗尔的贷款。代表们对这些数字烦躁不已,他们只不过想听听这位自由的阁员说明改革的计划。

    第二天,会议展开了分组讨论。热情高涨的一般民众挤进了会场,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等级拒绝这种分开方式的会议,他们等待其

    他等级的加入。而贵族们却按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想要用每一等级一票的方式投票,以削弱第三等级的影响。教会代表分为保守和自由两派

    ,采取观望的态度,静看时局的发展。一个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人民愤怒了,暴力事件不断。

    6月10日,不能再等的第三等级代表派了一个委员会到贵族和教士中去,再度邀请他们参加会议,并宣称,如果还采取这种分庭开会的方式

    ,第三等级将不顾及他们而继续国家的立法。

    部分贵族和僧侣为这一民主的潮流所感动,大约有超过半数的僧侣代表和五分之一的贵族代表加入第三等级的会议。第三等级选取贝利为

    主席,并自组为代表团及立法机关,而且宣布他们的会议是“国民会议”。

    路易和他的贵族会议也在商量,国王感觉到,他的王位还是建立在贵族与教会之上的,于是决定对抗国民会议。

    6月20日这一天,当第三等级的代表来到自己会场的门前时,却发现门被锁住了,里面盘踞的是工人。

    这时候,一个著名的医生吉约坦博士大声说:“让我们到网球场去!”他的建议很快被采纳了。于是,第三等级的代表们三五成群地向网

    球场进发。

    网球场建于1686年,是专供路易十六和王太子打球的场所。在门楣的上方,雕刻着一个象征国王权力的太阳。那天,将近600名第三等级的

    代表涌进了这个网球场,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座当时已有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会因他们的到来而名垂史册。

    代表们在网球场,作了一个历史性宣言:

    国民大会,顾及到它被召集来建立王国的宪法,完成公众秩序的革新,及维持君主政体的真正原则,因此,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各方面

    继续的深思熟虑。它可能被迫地组织它自己,以后,每逢它的会员集会时,就是一个国民大会。此大会的所有会员,均将作一个庄严的宣誓:

    永不分开,不论何地,只要环境需要,它一定重新开会,直到王国地位被建立,并

    在坚固的基础上团结一致的时候。誓言说,所有会员,每一个人均以签名来承认这个坚定的决心。

    550位代表和20位副代表立即签字。60多个教士也接着签字。

    国民大会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是,国王和他的贵族们不会善罢甘休。

    7月1日,国王召集了10支联队到巴黎,多数是日耳曼人和瑞士人,6000名军队在布罗伊元帅的带领下,占据了凡尔赛;10000人则在贝森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32节:大革命(7)
    男爵的率领下,攻下了巴黎附近的一些据点。大会和人民确信,国王正计划对付他们。

    现在,在巴士底狱遗址上的是巴士底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52米高的纪念碑。耐人寻味的是,它纪念的并不是法国大革命,更不是攻陷巴

    士底狱战斗中的牺牲者,而是几十年后另一场革命的死难者。

    它似乎在有意无意地提醒后人:1789年7月14日发生在这里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并没有立即给法国人带来自由与平等。

    1789年7月,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面包的价格是一个大问题,在此时,人们猜疑,有一些奸商正在囤积居奇,以抬高物价,而城外的军队

    也在威胁着大会和大革命。

    7月13日,群众聚集起来,他们进入了圣拉萨瑞修道院,占据谷仓,并将它迁往市场。另外一群人打开了佛斯监狱,释放了犯人。

    7月14日清晨,8000名群众闯进了一个叫“废厅”的地方,缴获了3.2万支毛瑟枪,一些火药,12门大炮。突然,一个人大叫:“冲向巴士

    底监狱!”

    为什么人们选择巴士底监狱?

    不知从何时起,这座100尺高,有30尺厚的墙,有75尺宽的壕沟的堡垒,已成为封建专制的象征。在人民心中,它相当于1000所监狱。

    下午1点钟,18个人先爬墙,跳进巴士底的前庭,然后,放下了吊桥,数百人越过了壕沟。战斗开始了!

    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战斗,98名起义者和1名士兵死亡。

    7月15日,国王走进全民大会,宣布:军队撤出凡尔赛和巴黎。

    7月16日,激昂的群众用鹤嘴锄和枪炮扫平了巴士底狱。7月17日,路易十六来到巴黎市政厅,从新市长巴伊手里接受了蓝白红色帽徽(红蓝

    二色代表巴黎市,白色代表波旁王室),表示批准新官吏的任命。这一行动象征他已承认了议会,承认了巴黎市新政权,承认了这场革命。

    以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为标志的法国革命的第一个回合胜利了。但是,革命远远没有结束。

    摧毁了巴士底狱之后的巴黎迎来的是什么呢?

    5.“就权利而言,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

    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又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将启蒙运动宣传的政治学说以法

    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个只有17条的宣言,后来经过多次修改,到1791年通过宪法的时候,被作为该宪法的前言。

    第一条

    就权利而言,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除了依据公共利益而出现的社会差别外,其他社会差别,一概不能成立。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即自由、财产、安全及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利。

    ……

    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的起草者穆尼埃说:“对法国而言,《宣言》的发表是一项巨大的进步。”虽然它所阐述的思想并不新奇,它只是概括总结

    了17世纪、18世纪哲学家们的思想,但是,它却标志着旧秩序的寿终正寝。

    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不仅赢得了法国贫苦人和被压迫者的欢迎,而且,大多数贵族也非常乐意接受,

    虽然他们的封建权利丧失了,但是,他们的财产却安然无恙。

    在第三条中,“所有主权源于国民”,具有特殊的意义。主权于民,则表示路易十六将不再是法兰西的国王,他的权力将受到宪法的严格

    限制。

    而此时,国王在做什么呢?

    与巴黎的喧嚣不同,路易十六躲进了距离首都20公里的、平静而又安逸的凡尔赛宫,他也迟迟不肯签署宪法中的某些条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33节:大革命(8)
    被谣言和面粉的匮乏刺激着,巴黎贫民又一次被激怒了。1789年10月6日清晨,两万多名巴黎人包围了王宫,一些人冲进去,杀死了守卫,

    路易十六被迫屈服了。人们簇拥着国王一家启程回到巴黎。

    1790年,为庆祝攻打巴士底狱胜利1周年,各地的国民自卫军派出两万人,前往巴黎参加庆典。国民会议规定,代表们的费用由巴黎各区分

    摊,王国的军队由11000名老兵组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联盟节”的由来。

    人们把庆典定在玛斯广场举行,由于场地不平,人们决定重修。但是,到了7月7日,还有一大半修建工程没有完成,要到7月14日庆典当日

    完工,除非有奇迹出现。

    奇迹真的出现了。一位名叫卡特利的国民自卫军的士兵,在工地上转了一圈,给《巴黎纪事报》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建议动员全体市

    民去玛斯广场参加劳动。

    就在当天,几乎全巴黎的人都出动了。我们难以想像这样有趣的场面:虔诚的修女、残废人、僧侣、法官还有女演员……大家齐心协力地

    拉着一辆辆装满泥土的两轮车。

    以后,每天都有25万人参加劳动,诺大的广场秩序井然。许多人是全家都来助阵:丈夫挖土,妻子装车,他们的子女轮流推车,老人抱着

    小孙子在旁高喊:“好!加油!加油!”

    最感人的还是人们之间的那种相互信任:一个青年来到广场,把手上贵重的手镯和戒指,草草地和衣服放在一块。有人说:“当心你的东

    西。”他说,没关系,“大家是自家兄弟嘛!”等他收工回来,他的那堆东西还是原封不动地摆放在那里。

    庆典的日子终于来了。清晨,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巴士底狱前。8点人们向玛斯广场进发。主教和200名身披白袍,腰扎一根三色带子的神甫一

    起,在广场圣坛为祖国祈祷。随后,15万人庄严宣誓。礼炮声和军乐声响彻云霄,在塞纳河畔上空久久回荡……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如果革命始终保持如此深沉的激情,而不让它异化为一种无节制的恐怖,那么法国大革命将拥有更大的光

    荣和影响力。

    6.祈求我的鲜血将造福于法兰西,并祈祷我的鲜血可以平息上帝的愤怒。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员化装后逐一悄悄穿过隐秘的通道溜出王宫。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也在当晚轻装出逃

    ,成功逃入布鲁塞尔。

    国王一行人离开巴黎后十分兴奋,而起初行程也比较顺利。一路上,路易十六并不费心隐藏,甚至多次下车与附近乡民交谈。到达圣默努

    尔德之前已数次有人认出国王,但震惊疑虑之余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然而,马车到达马恩河畔沙隆时已落后原计划3个小时,原定在城外迎接

    国王的骑兵与当地农民发生冲突,迎接部队怀疑国王未能成功逃离巴黎,便陆续撤离。

    第二天傍晚,圣默努尔德驿站,站长德鲁埃像往常一样开始工作,此时一行行色匆匆的人马引起了他的注意,路易十六走出了马车,他认

    出了,是国王。

    德鲁埃在马车离开后马上通报了市议会,市议会派德鲁埃追赶国王。

    德鲁埃抢在国王前面到达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处的瓦雷纳。瓦雷纳敲响了警钟,拦住了国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长答应帮助承认了自

    己身份的国王离开,但市议会讨论后决定拖延时间,下令国民卫队严阵以待,并向附近城镇求援。布耶手下的骑兵随后赶到,但无法救出国王。

    6月21日早晨,国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传开。路易十六临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声明,谴责制宪会议从王室手中剥夺了外交、军事和地方行

    政权利,并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后批准的全部法令无效。

    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达了瓦雷纳。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数千名国民卫队的伴随下启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随着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34节:大革命(9)
    车缓缓向巴黎进发。制宪会议派出的3名代表在马恩河谷与国王会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达巴黎。

    路易十六出逃的消息刚刚传出时,很多由衷热爱国王的民众都认为他是遭到绑架。但国王留下的声明打破了他们的幻想,造成人民心理上

    极大创伤。民众对路易十六的支持骤减,公共场所的王室标记被黑布遮盖,出现了大量讽刺王室的图片。同时,在战争的威胁下,法国爱国主

    义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无数人致信巴黎或公开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制宪会议,国王不再是凝结法国的核心。

    1791年9月3日,立法会议通过了宪法,即1791年宪法。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它概括了大革命以来颁布的多项反封建法令,规定法

    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前言,一开始就庄严地宣布彻底地废除一切封建特权制度。

    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属于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国执掌。

    立法议会内部分为三派。右派264席,掌权的为斐扬派,他们坚持君主立宪制。这一派起先还能够掌握议会,但由于内部分裂、行动软弱且过于

    依赖国王而很快失势。中间派345席,他们拥护新制度,但政治上摇摆不定,一般支持得势的派别。左派136席,为雅各宾派,包括吉伦特派和

    山岳派在内,这一派主张实行共和制,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却富有战斗力,常常能以气势压人的演说控制议会的局面。

    10月初,巴伊和拉法耶特分别辞去巴黎市长和国民自卫军司令职务。11月,拉法耶特竞选巴黎市长失败,后被派往前线。吉伦特派的佩蒂

    翁当选市长。这样,斐扬派就失去了对巴黎市军政的控制权。

    这时,国内外的形势已呈恶化迹象。在国内,反抗派教士煽动迷信的农民发动叛乱。城市中食品供应的紧张和乡村中对仍保留着的封建权

    利的抗议,更加剧了形势的恶化。在国外,以王弟阿图瓦伯爵为首的逃亡贵族集结在边境的科布伦茨城,伺机反扑以复辟旧制度。

    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俄国等封建君主都对法国革命事态的发展深感恐惧,企图进行武装干涉。

    当时,战争问题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问题。吉伦特派主战最坚决,他们不仅相信法国能够抵抗侵略,而且相信可以通过战争把革命输出

    到国外。

    1792年4月20日,路易十六由全体大臣陪同来到议会,提议对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宣战。议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宣战决议。一场持续近

    四分之一世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其结局出乎任何一个党派的意料之外。

    战争一开始,由于吉伦特派内阁指挥失当和立宪派将领的消极抵制,法军节节败退。6月13日内阁改组,罢免吉伦特派大臣,代之以斐扬派。但战争形势更趋危急,普鲁士军队参战,开始越过国境入侵法国。以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为代表的雅各宾左翼呼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

    ,必须惩治国内的叛徒,废黜国王。

    7月11日,立法议会正式宣布“祖国在危急中!”规定,一切行政机关都处于戒备状态,日夜办公;凡能够拿起武器的公民都必须动员起来

    ,领取武器,保卫祖国。数天之内,仅巴黎一地就有15000人志愿报名参加义勇军。全国各地也纷纷组成义勇军并陆续到达巴黎。其中来自马赛

    的义勇军,还高唱激昂雄壮的《莱茵军战歌》,步行27天进入巴黎。

    爱国热情高涨的群众对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十分不满。他们决心推翻君主政体。7月底8月初,巴黎48个区中有47个区通过了废黜国王的决议。7月25日,普奥联军总司令布伦瑞克在从科布伦茨发动进攻时发布了告法国人民的宣言,声称,必须恢复国王路易十六的自由和合法权利,保

    证王室安全。巴黎如敢反抗,将予彻底摧毁。

    消息传来,巴黎民众更加怒不可遏,于是加速行动。巴黎各区一方面向立法议会呈送请愿书,要求立即废黜国王,另一方面积极准备举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35节:大革命(10)
    暴动。8月8日,在圣安东区成立了起义指挥部,雅各宾派左翼成员在其中起了骨干作用。8月9日,起义队伍占领市政厅,改组市政机构,成立

    了新的巴黎公社,即1792年公社。同时,逮捕市长佩蒂翁,处死原国民自卫军司令芒达,把指挥权交给了雅各宾派的桑泰尔。

    8月10日清晨,起义队伍在巴黎公社领导人的率领下包围王宫,歼灭瑞士近卫军,占领了王宫。在武装群众的压力下,立法议会通过决议:停止

    国王职权,撤换各部大臣,迅即召开国民公会。路易十六被巴黎公社当作囚犯押送到丹普尔狱监禁,等候审讯。从此以后,君主立宪派退出了

    革命舞台。

    统治法国上千年之久的君主政体,终于在8月10日人民起义的洪流中被冲垮。这次起义结

    束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使法国革命沿着上升的路线进入新阶段。它把吉伦特派推上了统治地位,但也表明,一支新的更激进的政治势力已经

    成长壮大。而国王则受到惩罚。

    1792年9月22日。

    这一天,法国国民议会一致决定废除君主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绝对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

    1792年11月,有人在杜伊勒里宫的墙壁中,发现了一个铁制的小壁橱,里面竟然藏匿着路易十六和敌人来往的书信,这些信确定了路易十

    六通敌叛国的罪行。经国民公会审判,路易十六犯有叛国罪。

    吉伦特派的代表想对国王进行宽大处理。但是,1月16日,当问及“法国国王路易应受怎样的判决?”时,走廊上的群众高呼处以死刑。

    1793年1月20日,经过一夜的讨论,国民公会以微弱优势同意处死国王,并在次日押赴断头台。

    1月21日清晨,天空飘落着蒙蒙细雨。在断头台上,国王向他的臣民们发表最后一次的演说:“我虽无辜而死,但我宽恕一切。我饶恕我的

    敌人,同时祈求我的鲜血将造福于法兰西,并祈祷我的鲜血可以平息上帝的愤怒。”他还想再说些什么,行刑的鼓声淹没了他的话。片刻过后

    ,他的人头落地。刽子手抓起国王的头颅,高举示众。

    人群中吼声四起:“共和万岁!自由万岁!平等万岁!”

    臣民砍下一位国王的头颅!欧洲乃至全世界都被法国弄得目瞪口呆,各国宫廷一片大哗,各国君主害怕了,他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联合到

    一起,“反法同盟”这个词存在了22年。

    7.你们要面包,他们却掷给你人头!你们口干欲裂,他们却让你们去舔断头台上流下的鲜血!

    1792年9月21日,第一共和国诞生,同时,法国志愿军和正规军并肩作战,在瓦米尔之战中击败奥地利和普鲁士军队。目睹这一战役的歌德

    对朋友说:“一个新纪元开始了,你们可以宣告见证了这段历史。”

    被雅各宾派革命群众控制的国家,充满了崭新的气象。街头到处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说家;在公文和说话中,不再使用“先生”,而是彼此

    称呼“公民”;人们还编制了“共和历”以取代传统的格里高利历。

    这个共和历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气息。1793年10月5日,国民公会通过了罗姆关于建立共和元年的报告:1792年9月22日起为共和元年;

    一年分12个月,每月30天,另加5天或6天补充,叫“无套裤汉日”。10月24日,诗人法布尔·戴格朗丁为每个月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葡

    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热月、果月。

    但是,面对革命,群众的激情日渐走向极端,失去了控制。1793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激进的革命

    举措让法国遭逢另一种绝对的统治——群众专政。

    7周之内,仅在巴黎就有1376人死于非命。一年之中,法国有3.5万人被处决,而这其中85%的人都是平民。在处死路易十六之后,雅各宾派开始

    用一种办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上断头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36节:大革命(11)
    在毕希纳的《丹东之死》里,有这样的一幕:

    一天,罗伯斯庇尔身着布衣和无套裤,只带了一个警卫员,上街视察革命后的形势,迎面撞见一群人。人们马上认出了罗伯斯庇尔,并激

    动地围住他,七嘴八舌地说,革命中“流的几滴血还没有把人民的脸蛋染红”,“断头台工作太慢了”,吵吵嚷嚷要为了建立新的道德社会继

    续革命,加速杀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情泛红的脸说:“你们要遵守法律!”

    “法律是什么?”人们问。

    “法律就是人民的意志。”罗伯斯庇尔回答说。

    “我们就是人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人们回答说。

    是的,革命需要杀人,只是没有想到,大革命初期的功臣丹东被罗伯斯庇尔推上了断头台,而最后,罗伯斯庇尔自己也尝到了断头台的滋

    味。

    先赴断头台的是革命元勋丹东,身为革命政府公安委员会主席的丹东,签署过不少杀人的命令。然而,革命家丹东最终被自己发起的革命

    和人民法庭送上了断头台。

    是什么最终导致了丹东的死亡?是自由。

    丹东为了自由而发动革命,又被“自由”的革命法庭斩掉脑袋。丹东之死可谓奇矣。

    丹东与罗伯斯庇尔,他们为了自由而革命,并建立起人民专政的革命法庭,对每一个不符合人民意志的人都采取“迅速、严正、坚毅不屈

    的正义行动”,也就是最直接的肉体消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丹东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无止境的自由让他思考到自由的另一面约束,太多的

    鲜血让他反思这种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有一次,丹东和友人在残阳如血中沿塞纳河散步,丹东突然说:“看!那么多的血!塞纳河在流血!流的血太多了!”

    丹东开始对绝对化的人民民主的自由产生了怀疑,怀疑这种自由与妓女一样,“是世界上最无情义的东西,跟什么人都胡搞”。他隐隐约

    约感到,“自由神的铜像还没有铸好,炉火烧得正旺,我们谁都可能把手指烫焦的”。于是,在审判丹东的人民法庭上,丹东对旁听席上的人

    们指控罗伯斯庇尔和圣鞠斯特:

    他们使自由的每一个足音都变成一座坟墓,这种情况要继续到什么时候?你们要面包,他们却掷给你人头!你们口干欲裂,他们却让你们去

    舔断头台上流下的鲜血!

    如果说苏格拉底之死是对雅典的“民主”的讽刺,那么丹东之死就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提出质疑。他提醒人们,不能听见“自由”就

    兴奋,最好先搞清楚,“自由”是什么意思。

    丹东死后,罗伯斯庇尔通过一项法律,它要求革命法庭只在死刑和宣判无罪间作出选择。法律和秩序其实已然不复存在。由此,对断头台

    的厌恶开始在人们心中滋长,即使那些热衷于“断头台”狂欢的人也觉得项上头颅朝不保夕,人们渐渐远离罗伯斯庇尔。

    1794年7月26日,革命历法的热月8日,罗伯斯庇尔在国民公会发表演说,要求再次彻底清洗国民公会的代表,以铲除共和国之敌。而此时

    ,国民公会的代表几乎被断头台斩尽杀绝。次日,国民公会反戈一击,他们意识到,这是为自己的生死投票,他们决定逮捕罗伯斯庇尔。

    巴黎动荡之夜随之而来,罗伯斯庇尔始料不及,然而,一切都结束了,企图自杀的他于次日被送到断头台处死,大恐怖终于结束了。

    群众的绝对统治也是一种专制,而且很可能更加野蛮、血腥而不负责任。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和“平等”的理想

    已经相去甚远。

    正如一位被推上断头台的革命者——罗兰夫人这样哀叹:“自由啊自由,多少人假你之名而行。”这时的人们已经忘记了《人权宣言》中这

    样一句话:“自由就是能够做任何无害于他人的事情。”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很快走到尽头。当拿破仑用他的“战争恐怖”取代这种“革命恐怖”的时候,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也走到尽头。但法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37节:大革命(12)
    动荡才刚刚开始。

    大革命爆发之后,巴黎的街道成为一次次起义、革命、政变的见证。巷战,成为这个艺术、文化之都最独特的战斗形式。

    罗伯斯庇尔鲜血淋淋的头颅被插在柱子上。群众的绝对统治也是一种专制,而且很可能还是更加野蛮、血腥的专制。

    第一共和国的命运向法国人昭示了现代国家命运的这样一条法则:一旦背离了大革命倡导和确立的“自由”和“平等”的原则,这个政权

    就无法带领国家继续向前。

    之后发生在法国的频繁的革命和政权更替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

    即便是天才的拿破仑,即便他几乎使整个欧洲匍匐在他的脚下,却依然不能让法国保持胜利和大国之位。

    但这条法则一直要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才被读懂。

    1789年之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三个共和国。它们是:1789年革命,法兰西第一共

    和国建立;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革命,7月王朝建立;1848年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1870年革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法兰西的土地成了一个政治哲学的大实验场。

    激烈而反复多次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消耗着法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荡的局势使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稳定

    的社会基础,法国的大国之路因此而变得格外曲折。

    历史渊源使人们习惯于将法国和隔海相望的英国作比较,有两个关键的时间总是被拿出来对比:

    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

    英国,1485年。

    法国,1589年。

    开始进行由专制走向民主的社会变革: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

    法国,1789年大革命。

    历史上并不缺乏后发先至的例子,但发展的机遇却稍纵即逝。相对于两个100年的时间差而言,影响更大的是变革方式的不同:在法国经历着百年动荡的时候,以和平方式完成社会变革的老对手英国已经在进行一场工业的革命。在这一轮的国家竞争中,法国遗憾地错失了时机,不得不始终居于“第二”的位置。

    这也许就是法国用最彻底而没有节制的革命方式来实践“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所付出的代价,这场基于启蒙运动思想启发而产生的革命,却在刚一开始就忘记了什么叫理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38节:一代天骄(1)
    一代天骄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命运,向法国人昭示了现代国家命运的一条法则:一旦背离了大革命倡导和确立的“自由”和“平等”的原则,这个政权就无法带领国家继续向前。之后发生在法国的、频繁的革命和政权更替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即便是天才的拿破仑,即便他几乎使整个欧洲匍匐在他的脚下,却依然不能让法国一直保持胜利和大国地位。

    1.“我拥抱所有这一切。”

    拿破仑·德·波拿巴是和一个新千年一起登场的。

    在长达10年的动乱和剧变之后,恢复秩序和权威的渴望在法国人心中分外强烈。而此前,当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遭到欧洲诸国的围攻时,这个来自科西嘉岛的瘦小青年已经用一次次的胜利为自己赢得了声誉。他对造就他的时代充满感激,他说:“从克洛维到公安委员会,我拥抱所有这一切。”

    当拿破仑从战场上回到巴黎时,受到了万人空巷的欢迎。巴黎的报纸写道:“我们每个人向他欢呼,因为他带给我们新的希望。”惊人的军事天赋、雄心和钢铁般的意志,加上审时度势的政治敏感,拿破仑成功获取了政权。1800年2月19日,31岁的拿破仑乘坐华丽的轿式马车,进入杜伊勒里宫。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生于科西嘉岛一个律师家庭(当时科西嘉岛属法国)。青年时入巴黎军事学校专攻炮兵学。

    1785年9月1日,在圣克巡幸的路易十六,拿起一份授予年轻的拿破仑·德·波拿巴中尉军衔的证书,漫不经心地在上面签了名。他没有闲

    心去注意这个古怪的名字,所以,大笔一挥就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份证书,使这个无名小卒进入了法国军队

    ,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下,成就为叱咤欧洲、震惊世界的巨人。

    1793年10月下旬,法国革命军攻打土伦城中的保皇军,此时,拿破仑这个小军官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作战方案,这个大胆而详细的计划赢得

    了军方高层的一致同意,最终获得了批准。

    12月14日,对土伦的战斗打响了。法军的行动不很顺利,士气有些低落,此时,指挥预备军的拿破仑赶到,砥砺士气,终于拿下一座关键

    炮台。随后,一切按照拿破仑的设想进行,顺利拿下土伦。

    在一份上呈革命政府的报告中这样说:“用文字无法形容拿破仑的功劳,他有伟大的知识及同样伟大的智慧、勇气,而这些话对于此稀世

    名将还不过是一种空泛的描写而已。”

    不久,拿破仑被破格提升为炮兵少将旅司令官,而此时,一战成名的他年仅24岁。

    1796年~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赢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不仅打得奥地利胆战心惊,而且瓦解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并为法国攫取了数

    千万里弗尔的金钱。

    当他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时,督政府以极其隆重的仪式欢迎他。然而,督政府也颇为忌惮这位常胜将军,将他派往遥远的埃及。而对拿

    破仑来说,这正是他所期望的。这场战争一方面,可以施展他的军事才华,另一方面,可以让他博取更大的名声和地位。

    1798年5月,拿破仑率领3.8万名陆军、1.6万名水兵以及180余名学者分乘300多艘舰船,离开土伦港,开始了远征埃及之旅。

    7月20日,距离开罗仍有18英里时,他看到了埃及金字塔。当拿破仑来到金字塔下,巨大的塔身与他矮小的身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油然而

    生“5000年的历史在俯看着我”的沧然之感。

    而另外的一种说法则是,当看到这些金字塔时,拿破仑手执马鞭,对他的士兵说:“士兵们,5000年的历史和古埃及的法老在注视着你们

    ,前进吧,去征服他们!”

    这些都是典型的拿破仑式的语言,这位伟大的统帅的血液中似乎有着艺术家的激情和征服者的欲望,他将战争视为艺术,将征服视为生命

    ,而这种特质贯穿了他的一生,并极大地影响了世界。

    在埃及,拿破仑虽然赢得过几次胜利,但也渐渐陷入困境,疲惫的部队伤亡不小。但拿破仑对他的埃及之行似乎颇为满意,他说:“在埃及

    渡过的时光,是我生命中最为喜悦的……在埃及我发现自己丝毫未受到使人厌倦的文明之拘束。我梦想到各种事物,并且看出我所梦想的一切

    如何能成为事实。我创造了一个宗教。我想像着自己正迈向亚洲的路途上,骑一匹白象,裹着头巾,捧着一本崭新的《可兰经》……”

    当然,拿破仑不会如此长期地沉迷于埃及风情和幻想之中,他时刻关注着巴黎的动静。1799年8月,拿破仑敏锐地感觉到历史的机遇在向他

    招手,他撇下部队,冒着会被英国海军发现的危险,带领几百精锐秘密启程回国。

    1799年10月9日和10日,即共和历雾月18日和19日,在资产阶级政客和一些军官的支持下,拿破仑发动了政变,他首先得到了巴黎军队总司

    令的职务。然而,他提出的修改宪法的要求被拒绝,于是他显露了他的铁腕,他带兵强行驱散了议会两院。然后,拿破仑纠集一些屈从的议会

    代表,通过决议,把政权交给三个执政官:拿破仑、西耶斯和另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罗歇·迪科。史称“雾月政变”。

    政变之后的1个月,选举首席执政官,人们普遍认为以西耶斯的资历肯定当选首席执政官,西耶斯自己似乎也胸有成竹。但是,当投票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39节:一代天骄(2)
    的时候,拿破仑忽然将投票箱推倒,把选票付之一炬,随后,以谦恭的神态对西耶斯说,大家不必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了,凭借西耶斯的资历

    和声望,几位执政官完全可以由他直接指定,并请他首先指定一位首席执政官。

    西耶斯神色大变,虽然,他对此职位垂涎已久,但是,按照谦虚的美德和政坛的风尚,似乎不太好直接指定自己为首席执政官。大庭广众

    之下,西耶斯只好建议由拿破仑担任。

    首席执政官的选举是拿破仑个人的胜利,它表明拿破仑不仅在军事上是个天才,在政治上,他也是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手。自此,

    在15年的时间里,拿破仑以他不可阻挡的气势在欧洲横冲直撞,以一连串的军事胜利和政治才略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整个欧洲费尽了气力

    才把他拉下马来,这也是法兰西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如此强悍地主宰了欧洲的命运。

    2.法国有秩序地发展的基础,是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所设置的现代制度框架。

    1804年,“大革命之子”拿破仑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在巴黎圣母院的盛大典礼上,拿破仑特意请来了罗马教皇。但正当年迈的教

    皇颤巍巍地捧起皇冠准备给拿破仑加冕时,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自己戴到了头上。

    拿破仑并没有接受“君权神授”那套礼仪,他决不愿意跪在教皇的脚下接受加冕,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是他自己的上帝,请来教皇无非是履

    行程序,因为按照传统伟大的君王都该如此加冕。在加冕典礼的当晚,他对亲信们说:“要是我自称是上帝之子,连卖鱼人都会当面笑我。”

    拿破仑伸向皇冠的手大胆而直接。在给自己加冕之前,他的问题同样大胆而直接:拿破

    仑是否应该成为法兰西人的皇帝?

    法国成年男子参加了公民投票。结果,赞成票为3572329票,反对的只有2569票。

    砍掉了路易十六头颅的民众兴高采烈地迎回了另一位君王,喊出过自由、平等口号的民众以同样的热情对着拿破仑高呼“皇帝万岁”。连

    维克多·雨果在提到拿破仑的故乡时都情不自禁地写道:“科西嘉,一个使法兰西变得相当伟大的小岛。”

    拿破仑死后,一位法国政客梯也尔感慨道:“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对于军人、统治者和政治活动家都是极有教益的,也包含着对于公民

    们的教训。它教导他们: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不管他是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但在当时,法国人正沉浸在拿破仑带来的无限荣光中。因为,连续4次反法同盟相继灰飞烟灭,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法国的了。1810年的时

    候,拿破仑把法国带到了辉煌的顶峰。

    一个威震欧陆的法兰西大帝国出现在世人面前: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和瑞士联邦的仲裁者。

    他的3位兄弟分别担任了那不勒斯、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他的军队占领了欧洲北部沿海的汉堡、不来梅、卢卑克、但泽、科尼希斯

    贝格等重要港口。

    统领波兰军队的是他手下的达乌元帅。奥地利是他的手下败将,普鲁士正在承受法军铁蹄的踩踏,庞大的沙俄也成了谦卑的小伙伴。英国

    虽然还没有沦亡的危险,但它与欧陆各国传统的贸易往来却眼看就要被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所切断。

    在一幅1803年的法国木版画上,描绘着法国人为入侵英国而设计的雄心勃勃的登陆方式:气球和舰队进攻英国人的防御阵地,同时法国的

    炮兵从隧道穿越英吉利海峡。

    炮兵出身的拿破仑当然知道版画内容的夸张,但从这幅鼓舞士气的作品中,不难想像法国为了对付老对手英国,已经作了充分准备。虽然

    英国最终凭借海上优势粉碎了法国人的想像,但是这支强大的法国军队在19世纪的前10年里的确在欧洲大陆上所向披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40节:一代天骄(3)
    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是1805年底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战胜俄奥联军之后,拿破仑下令修建的。那次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皇会战”

    ,法、俄、奥三国皇帝在战场上遭遇。会战从拂晓开始,到傍晚结束。拿破仑亲自指挥战役,取得了他一生中最为光辉的一次胜利。

    为策划反法同盟费尽心机的英国老首相皮特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快郁郁而终,临死前他对自己的侄儿说道:“卷起这幅欧洲地图吧,10年

    内它不会有用了。”

    1806年8月15日,在自己37岁生日那天,拿破仑亲自为凯旋门奠基第一块基石。

    30年后,凯旋门建成。但拿破仑没有机会亲自从这里走过,那时他已经去世15年了。

    事实上拿破仑的才略不仅在战场,也在政坛。

    在他还是执政官的时候,他通过中央集权加强税收,成立法兰西银行,垄断纸币发行权;组建“偿还公债基金会”,以保证政府向购买债

    券的人支付法定利息,并通过它稳定股价

    ;统一度量衡,规定金银比价,使货币计算单位与货币实际面值第一次统一起来。到了1801年执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虽然这里有水分,国库中

    大量的财富来自卫星国的贡赋,但此举还是令法国人树立了对执政府和拿破仑的信心。

    在帝国时期,拿破仑让整个国家的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他取消了保民院,进一步削弱“有权举手无权说话”的立法院。整个法国都得

    服从拿破仑的意志。这让拿破仑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他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8个小时,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平均每天口授15封信函。

    当然,在拿破仑取得的一切成就中,真正长存于世并为后人所称道的,除了拿破仑的赫赫武功,就只有《民法典》了。

    在拿破仑最后的岁月里,他这样回忆自己的一生:“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

    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现在的人们在读到法律条文时,经常会因为它的枯燥无趣而兴味全无,有时甚至会有“不忍卒读”的感觉,这实在是非法律界人士不可忍

    受的一种文字。

    不过,拿破仑的《民法典》则全然不同。法典文笔稳健适度,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令人夸口称颂。据说《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有一

    段时期认为自己的小说语言艰涩,不易读懂,为了让自己的小说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他每天晚上读一段《民法典》,以助文风的改进。

    拿破仑没有学过一天的法律,在当年制定《民法典》的时候,他对制定法典的人们说:“你们制定法律的时候最好不要过多地运用那些法

    律语言,别让我看不懂。”

    关于通俗易懂的标准,拿破仑说,我要让我们的农民白天干一天活,晚上在烛光下可以读《民法典》。

    读《民法典》不需要受过专业的训练。在19世纪,一般法国家庭都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民法典》。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

    体现了法国革命的理想。

    在法典制定期间,拿破仑本人主持了120多次各种会议中间的30多次会议。拿破仑在主持会议的时候,他常常让别人各抒己见,但是,最终

    拿主意的还是他自己。

    《民法典》共2281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几个原则是:不可侵犯私有财产、契约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原则有它

    的历史进步性,它以法律形式将启蒙思想家的一些根本想法落实到实际社会里,是对大革命以来反封建、反特权成果的巩固,推动了资本主义

    生活方式的确立。

    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也被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下令起草并亲自参加了很多条款的讨论和最终确定。

    在法典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关于夫妻是否可以协议离婚的条文,因为当时他想跟约瑟芬离婚。所以由于他的影响,《拿破仑法典》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3 16:33 , Processed in 0.232661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