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6|回复: 0

【子龙讲史堂-野史篇】【中国古代怎样才能成为武举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4 1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隋朝开始“开科取士”,但只是选拔文官的途径之一。唐朝科举制度开始时“六科”也都是以文取士。到了武则天当政,在长安二年(702年),首次举行武将考试,考试内容为各中射箭技巧,以及马术、负重等等。武将考试至清朝时改称“武科”。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武举出身的官员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
  在新、旧《唐书》的列传中,提到武举出身的只有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郭子仪出生寒素之家,年轻时“以武举异等”得以起家为军官,先是补左卫长史,后来逐步升迁为边防军将领。安史之乱爆发后,率军平叛,成为当时唐皇朝最得力的大将。

  从宋代开始,武举不只考武力,还要考“副之策略”,即要求考生对时政提出建议或考察他们对兵法书籍的熟悉程度。王安石变法时,正式在朝廷设置“武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考试,录取名额以百人为限。各地最各级官员可保送一名免试入学,其余的都必须参加考试:骑、射外考兵法和对策。按照考试成绩,优等的直接送枢密院试用为低级武官;其余的按成绩进入武学上舍、或外舍学习。武学讲授“诸家兵法”以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学制三年。毕业考试及格后授予初级武官官职。以后还曾在各州设置武学。

  武科举考试其实是等级考试,这在1078年的《大小使臣试弓马艺业出官法》有规定:

  第一等,步射一石弓,十发三中;马上能射七斗弓,并掌握五种马上格斗武艺;《孙吴兵法》十道题答出七道的,“时务边防策”五题“文理优长”,法律题十道答出七道,就可以出任低级武官。

  第二等步射八斗弓,十发二中,马上能射六斗弓,有三项马上武艺,答出一半兵法题目和法律题目,可以见习低级武官。

  第三等,步射六斗弓,十发一中,只有两项马上武艺,兵法、法律只能答三题的,记录在案。每三年考试一次,任命武官不过三十人,后来逐步增额,以至于三人取一,每次都有百人入流,比文科举得官还容易。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十人,其余的入武学。南宋进一步改革,1135年开始由皇帝亲自“廷试”,合格的都赐予武进士,授予武官衔“保义郎”、“承节郎”等名目。但实授的职务往往并非军官。1166年武举进士也比照文科,有第一、二、三名的排名。以后又规定参加廷试的都必须由各地方长官先行选拔,作为“武举人”保送朝廷。这样以来,武科举体系与文科举体系基本相同。1177年明确武科状元之称,状元愿意从军,授予正将之职,第二、三名副将,第四、五名准备将。

  两宋重文抑武,武科举出身的名将极少。较为著名一点的有北宋末年的何灌,他在武选登第后即为军官,在与辽朝边境地区任巡检,以善射闻名,号为“何巡检神箭”。后来在“靖康之变”时受命防守汴京,战死疆场。另一个是同时期的徐徽言,在1108年应“求材武士”诏,“武举绝伦及第”。以后即担任武职,长期在河西地区为军官。1127年金朝攻破开封,而徐徽言率领本部军队坚守晋宁近两年,最后这座孤城被攻破时,徐徽言将防御器械全部烧毁,力战被俘,宁死不屈,被杀害。

  两宋时即使是武状元,也并不一定担任军职,比如1235年武状元朱熠,起家是“阁门舍人,差知沅州”,担任了地方行政官,后来以担任监察御史敢于弹劾权臣而闻名。1260年升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算是主管军事的副宰相级别,但仍然不算武官。不久也遭御史弹劾而罢官。

  金朝亦有武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主要考试内容为骑射,要求挽一石力弓,射一百五十步至二百一十步远的靶;并且要求策马飞驰,在一百五十步内接连用枪刺落四块靶子。当然了,文化课考试也必不可少,大概范围就在一些兵法书内。

  元朝科举制度兴废不常,也没有武科举制度,待明朝建立后,恢复设置武学、武科举。明朝在京师以及卫所设置武学,训导军官子弟。凡十岁以上应承袭军职的子弟的应入学学习,教材为《武经七书》。地方青年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武学学生资格,号为武生,与文科举生员(俗称秀才)相同。武科举制度与文科举相仿,武生通过乡试(省级考试)武举人,可以到京师参加会试。会试内容曾规定,“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就不可试弓马。但以后改为三场考试,第一场试“马上箭”,射三十五步远的靶子;第二场试“步下箭”,八十步的靶子;第三场才是笔试。每三年会试,录取进士定额为一百人。

  由于明朝武科举制度比较长久,武科举出身的军官相当多。比如明中期抗倭名将之一的俞大猷,就是武科举出身。他“少好读书”,学《易》又学剑。考中秀才后因家境穷困,在父亲死后,承袭了父亲“百户”世职。

  清廷废除武科举。光绪二十九年,于北京成立练兵处,任命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襄同办理。练兵处的实权为袁世凯所掌握。又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领导各省编练新军。袁世凯统率的北洋六镇是最先成立的新军,清朝末年各省新军亦在此时开始形成。为培养新军官兵,光绪三十年,颁布《陆军学堂办法》,令各省建立武备学堂,各主要城市建立军事学堂,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事。


[ 本帖最后由 masalinio 于 2007-7-24 11:1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23 11:57 , Processed in 0.26720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