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20 21: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盘门
盘门始建于春秋( 前514 年), 重建成于元末。城楼为1986 年初夏重建。盘门是苏州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陆城门, 它由两道水关、三道陆门和瓮城相互组合而成。
陆城门分内外二重,二门之间设有“瓮城”,可藏卒数百,以备突然出击之用,水城门和陆城门毗连,亦系砖石结构,分内外二重。水陆城门均设有巨大的闸门,古代用盘车提升或关闭,可控制往来行人与船只,便于设防守城。
从城垣北侧石板坡道登上城墙,可以看到整个陆门、水门套城的布置和结构全貌。城墙上的雉堞、垛口、射孔 、炮洞、闸口 、绞关石 、天井(防火设施)均历历在目。盘门原有城楼,抗日战争时被焚毁。近年新建的城楼为双层楼阁式,飞檐朱栏。那块潇洒雄建的章草扁额,是被称为当代书圣王蘧常的墨迹,"中吴锁钥"四个字概括了盘门独特的战略位置。出水城,迎面便是古老的水关桥,从水关桥洞中穿出,便进入了宽阔的大运河。此处形势险要,水流湍急,是大运河绕过苏城西南角的一个急湾。北面城墙高耸,下临深渊,为古代舟师出没之所。
“古吴城阙川原壮,旧国干戈战伐多”。当你欣赏着城楼上的这一副抱柱对联,面对着历史的陈迹,何尝不会激起思古之幽情呢。
盘门和吴门桥,瑞光塔并称为“盘门三景”。
门票:25元
瑞光塔票6元
苏州西园寺
西园寺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园放生池的总称,在苏州金门外下塘街,该寺始建于元代,初名归元寺。现西园寺包括寺宇和园区,面积约10亩。
西园寺布局严格,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观音殿和藏经楼等建筑。其中罗汉堂特点突出,堂中央是一尊用整根香樟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高达13米多。距离千手千眼观音不远处,有一尊特殊的佛像,它4面有4个不同面相的脸,据说代表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及主供神,即:五台山文殊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 陀山观音菩萨。堂内还塑有大肚弥勒像,寒山、拾得像,关公、韦驮像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疯僧”、“济公”两像,其传神与妙趣横生令人为之倾倒,堪称杰作。
在西园中与罗汉堂一样吸引游客的,是放生池中的大鼋。放生池为一蝌蚪状大池,“头部”在南,“尾部”在北,并折向东南,面积相当宽大。池内鱼鳖之类极多,大都是佛教信徒所放生。其中五色鲤鱼,可与杭州玉泉媲美。池中有大鼋,是明代所蓄老鼋繁衍的后代,寿命已历三百余年,炎热天气,才出水一现。
门票:15元
开放时间:7:30~17:30
苏州瑞光寺
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根据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上的纪年文字,与塔的平面、结构、外观综合考证,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
此塔砖砌塔身基本上是宋代原构,第六、七两层及塔顶木构架虽为后代重修,但其群柱框架结构在现存古塔中并不多见。第三层为全塔的核心部位,砌有梁枋式塔心基座,抹角及瓜棱形倚柱、额枋、壁龛、壶门等处还有“七朱八白”、“折枝花”等红白两色宋代粉彩壁塑残迹。1978年发现秘藏珍贵文物的暗窟——“天宫”也在该层塔心内。底层塔心的“永定柱”作法,在现存古建筑中尚属罕见,从而为研究宋“营造法式”提供了实物依据。瑞光寺塔建造精巧,造型优美,用材讲究,宝藏丰富,是宋代南方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仿木塔比较成熟的代表作,是研究此类古塔演变发展及建筑技术的重要实例。
国宝钱币博物馆
该馆旁邻苏州历史博物馆。在庄重典雅的陈列厅里,各类形制不同、币值不同、质地不同、年代不同的古钱币布置得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陈列室中,形形色色的中国纸币、五花八门的压胜钱、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铸币以及近现代中外硬币、纸币、纪念币等,每一枚都默默无言地蕴含着一段深沉的历史。
“古代铸钱工艺模型”坐落在陈列厅中央,格外引人注目。它根据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内容加以设计,用多种模型人物、机械等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明代铸钱工艺的过程。
苏州美术馆
苏州美术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沧浪亭东侧,馆舍为原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旧址,是隶属于苏州市文化局集收藏、陈列、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业美梦术机构。馆内设置完备的展览,教学设施,并藏有颜文梁 、朱士杰等近代著名苏州籍画家的作品,展馆常年对市民和海内外旅游者开放。
常熟市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常熟虞山东南麓、北门大街,为综合性历史博物馆,现拥有文物藏品1.1万多件,分书画、瓷器、陶器、玉石、金属、杂件、织绣、印章、石刻、碑帖、古籍文物等类。既有反映常熟历史文化、人物活动的珍贵实物资料,又有不同时代、不同门类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
谢桥钱底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张桥嘉菱荡出土的制作精美的玉琮、玉壁等代表了常熟的早期历史;石梅小学及福山等地出土的青瓷器则说明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常熟的兴旺;具有一定数量的唐代墓志更是在江南一带所少见。
博物馆内还有明永乐年间的甜白暗花碗,正德年间的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清雍正年间的瓷胎画珐琅彩花卉盆和清代著名画家王时敏的《仿古山水册》和王翠的《芳洲图》轴等,都是一级文物。民俗博物馆
苏州民俗博物馆是一座收藏展出地方民俗文物,以展出都市民俗为主的专业博物馆。共有陈列、库藏文物1000余件,计有《婚俗》、《寿俗》、《食俗》、《节俗》、《吴歌风俗》5个基本陈列展厅,展区面积1000平方米。
苏州民俗博物馆以复原式陈列,向观众直观地展示了江南地区传统的婚礼、寿庆的隆盛场面,及吴地丰富多彩的节令民俗、锦绣江南鱼米乡的特色菜肴和时令风味小吃等。
吴作人艺术馆
吴作人先生祖籍安徽,其父在清末定居苏州,他在苏州出生并居住达二十年之多,对苏州有着深厚的感情。1989年先生表示原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无赏捐赠给苏州作长期陈列展览。
苏州市委、市政府为颂扬吴作人先生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感谢他对苏州的厚爱,决定建造吴作人艺术馆。根据先生的意原,经各级领导亲自察勘选址,最后将馆址定在双塔塔园西侧。
吴作人艺术馆占地143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平方米,由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著名建筑家,戴念慈先生亲自主持设计,建筑部建筑工程学会参预具体设计工作;苏州市文化局,所属市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文物古建工程处承建。在市委、市政府直接关心和市计委、建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历时二年于1993年年底峻工。吴作人艺术馆有主楼、附房、庭园、假山、喷泉、草坪、廊榭。著名建筑大师的绝笔佳作与当代杰出艺术空的美术精品同展表演联壁合、相得益彰。
吴作人先生在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很多作品为国内外艺术馆、博物馆、国家机构收藏。有些作品在抗战中失散,因此留存并不很多,这次精心挑选首批捐赠给家乡苏州的作品90幅、吴作人夫人萧淑芳女士的作品10幅,及祖父和兄姐的作品10幅,共计110幅。其中油画18幅、中国画17幅、书法15幅、速写水彩40幅。有他三十年代创作的著名油画《缝》、《青年》和《白色的旋律》、有分别于1952年和1959年创作的《过雪山》、《孙中山和李大钊会见》及国画《牧嫠圆》、《池趣》、《熊猫抱石》、速写《群狮》、《牦牛》、《驼》风景画《苏州拙政园》等等。俾能反映先生的艺术概貌;领略到吴氏艺术世家的风采。
碑刻博物馆
碑刻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南端的苏州府学文庙内,1986年12月建成。该馆是专门收藏、研究、陈列和复制古代碑刻的专业性博物馆。平江、天文、地理、帝王绍运等国家级四大宋碑和清代苏叶二商经济碑刻,以及宋代以来的传世名碑是该馆的重要藏品。
该馆保存有原文庙府学建筑: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桥、七星池、明伦堂等,并在大成殿内布置了《空子文化礼仪陈列》,展现古代祭祀空子的礼仪场景。
苏州留园
苏州留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的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大批海内外游客光临这座名园。
留园座落在苏州阊门外,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3年),为封建官僚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人花园,时称东园。徐氏有东、西二园,西园即今西园戒幢律寺。明末清初,该园荒废。
留园分四个景区(中、东、西、北部),每个景区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贯通,缱绻徘徊之间,令人留连忘返。
在此,提供两条游览路线以供参考。
第一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自在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东部,再游 北部、西部,最后游览中部。
第二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绿荫——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庵——冠云亭——冠云楼——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中部,再游东部、北部、西部。如果是雨天,你就可循着园中长廊而游,不湿衣襟而获雨中游园的雅趣。
苏州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景德路262号,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环秀山庄建于清代。东晋王珉曾建宅于此,后舍宅为景德寺。明嘉靖年间先后改为学道书院、督粮道署。万历中为申时行宅。明末清初裔孙申继揆筑蘧园。清乾隆年间为刑部员外郎蒋楫宅,蒋氏建有"求自楼",并于楼后叠石为山,掘地三尺,有清泉流溢汇为池,名泉为"飞雪"。其后相继为尚书毕沅宅、大学士孙士毅宅。孙氏宅园中叠有一座假山,存留至今,系叠山大师戈裕良杰作。道光二十九年,汪为仁购建汪氏宗祠,立耕荫义庄,并重修东北部花园,名为颐园,又称环秀山庄。后经咸丰、同治年间战事,园多毁损。光绪中重修。及至1949年,仅存一山、一池、一座"补秋舫"。1953、1979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两度维修假山,并重建"半潭秋水一房山"亭。1984年6月至1985年10月,由市园林局和刺绣研究所共同出资,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苏州园林设计室设计,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施工,工程总投资60万元。恢复了"环秀山庄"四面厅、有谷堂、问泉亭、边楼等,建筑面积754平方米,新砌、整修围墙200余米,辅砌地面246平方米,并加固假山,疏通"飞雪泉",清理水池,补栽树木。
环秀山庄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特别是戈氏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涧谷长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如高路入云,气象万千。戈氏叠山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浑若天成。金松岑《颐园记》赞曰;"凡余所涉匡庐、衡岳、岱宗、居庸之妙,千殊万诡,咸奏于斯!"陈从周称誉道;"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一页。"
环秀山庄今在苏州刺绣博物馆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交通:游1线、3、46、701路可达。苏州退思园
退思园位于吴江市同里镇,距苏州古城18公里。占地0.65公顷。1988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列入《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园名 "退思"取自古书《左传》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誉为 "贴水园"。
从八○年十月始从退思园调查摸底,就列入了首批抢修名录,八二年初正式组织修复施工,八四年一月园林部分对外开放,八九年底住宅部分修复完毕,整个修复工程长达八年。从九八年四月起作为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之一,正式进入申报遗产程序。从筹建 "申报"班子,撰写编辑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学者,严格依据《遗产公约》要求,从历史、科学、艺术等多方位、多层次地对退思园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数易其稿,到九八年底,就高质量地配合苏州完成了中英两种文字的文稿、图表、照片、录像、幻灯片的整套申报材料。与此同时,积极广泛地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申报工作,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申报意识、名镇意识。市、镇二级政府,又投入了100多万的资金,认真做好了退思园内、外环境的整治,分别于九九年十月和十二月,接受了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正式验收,今年的七月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主席团的审核通过,现在,终于获得了联合国世界遗产会员国大会的通过,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员了。
水乡出名园, "退思"今思进。古老灿烂的水乡园林,今天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退思园从抢修到纳入世界遗产的今天,二十多年来,得到了国家、省、市、县、镇各级领导和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正是他们真知卓见的决策,艺术才华的奉献,退思园的造园艺术得到了再现,才使江南水乡众多的古镇第一个挂上了世界遗产的金牌。 "退思园",江南古镇中的第一个世界遗产! 退思园系清光绪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兼淮北牙厘局及凤阳钞关之职的任兰生被弹劾后落职归里于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所建的宅园,园名 "退思",意取 "补过"。全园占地九亩八分。它的总体结构,因地形所限,为横向建造即西宅东园。这在苏州私家园林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退思园的主体建筑宅第分东西两侧,西侧建有轿厅、茶厅、正厅三进,为婚丧嫁聚及迎送宾客之用。东侧内宅,建有南北两幢各五楼五底的 "畹香楼",楼与楼之间由东西双重廊与之贯通,俗称 "走马楼",为江南之冠。园景部分亦分东西两侧,西庭东园。庭系园之序,中置旱船,坐春望月楼,岁寒居。园以水为中心,具贴水园之特亭、例,山、堂、廊、轩、榭、舫皆紧贴水面,园如出水上,可谓独秀江南,在建筑美学上也堪称一绝。北岸的退思草堂为全园主景,站在堂前平台上环顾四周,琴房,三曲桥,眠云亭、菰雨生凉轩、天桥、辛台、九曲回廊、闹红一舸舫、水香榭、览胜阁以及假山、峰石、花木围成一个旷远舒展,彼此对应的开阔景区,构成一幅浓重的水墨山水画长卷。而每一建筑既可独立成景,又能互为对景,彼此呼应。其中坐春望月楼、菰雨生晾轩、桂花厅、岁寒居、点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琴房、眠云亭、辛台、览胜阁塑造出了琴、棋、书、画四艺景观。退思园园虽小而求齐全,不失为园林建筑史上的杰作。真是:莫道园林小,佳景知多少。
园林的艺术是设计空间的艺术。退思园在有限的空间内,能独辟蹊径,容纳了丰富的艺术之精华,使之成为能和任何一个名园类似的园景相媲美的小型园林的典范。
苏州启园
启园的园址原名叶家浜,是太湖边种稻养鱼的十余亩洼地。本世纪三十年代,东山人席启荪买进这块地,在临湖一边挖土,扩展到40余亩,耗资十万(当时币值),历时3年建成这座私家园林,所以又名席家花园。
建园时,由著名画家蔡铣、范少云、朱竹云等参照明王鏊所建的“招隐园·静观楼”的意境进行设计,“临三万六千顷波涛,历七十二峰之苍翠”,寓意深邃尽得湖山之胜。
园内主体建筑“镜湖厅”是位于山水层林之间的四面厅,为二层建筑,端庄雅致。厅的四面空旷,东面筑“五老峰”、“真竹假笋”,铺地用小石砌成图案,其间花木扶疏,有含笑、山茶、牡丹、桂花、红枫、腊梅、铁牙松,清幽悦目。特别月夜至此,更是媚人。园中复廊的隔壁辟图案各异的漏窗,隐约可见被隔断的园景,给人以遐想和游之不尽之感。复廊尽端及两侧缀以亭台,愈臻古朴雅逸。
环绕大半个“镜湖厅”的宽广水池名“转湖”,池周以湖石砌成高低参差的驳岸,其上拟态假山小巧,不以奇峰深壑、曲折窈窕取胜,而以疏密相同,模拟“独角牛头”,“狮子头”等动物形态见长。池南用湖石筑造拱门,门内有临水钓台。环湖花木浓茂,引自太湖的池水清漪荡漾,阳光透过四周山影折射池面,呈现千变万化的岚影波光如同活动画卷,别有幽趣。炎夏凉气宜人,春天繁花似锦,缤纷满池。
“转湖”外侧是一条濒临太湖的小河,河上跨有石桥。小河临太湖的河岸筑成长堤。在堤的一端筑有湖石假山,虽不高大,但峰峦洞谷盘曲。山顶为平台,俯瞰园中景色历历在目,回首东望的波光粼粼的浩淼太湖上漂浮的点点渔帆。在长堤上留一缺口,用一座高耸的石拱桥把长堤连接。当时园主的汽船从太湖开来,经此桥洞入园,沿小河直抵新楼(三间两厢楼房,用于住宿)近旁的码头。桥上置石台、石凳,可闲坐品茗,遥望烟波浩瀚的太湖,水天一色,海阔天空,令人心旷神怡。
整个园林中,四面厅、复廊、转湖、假山、新楼构图均衡而呼应,配合和谐。借用园林外巍峨的莫厘峰和无垠的太湖,并与湖中与波升沉的岛屿相衬托,使人倍感风光无限。
四十年代后期,启园易主杨湾人徐子星,由于徐氏又名介启,所以沿用启园为园名。
苏州柴园
柴园位于醋库巷44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初为清道光年间潘曾琦宅园。光绪年间,由浙江上虞柴安圃购得,重修扩建后,人称“柴园”。东宅 西园,园中前有鸳鸯厅,宽敞豪华,后有楠木厅,典雅淳朴。其间布置庭园四区,以中园最佳,水池清幽,船 厅怡然,山石奇巧,丘壑自具。抗日战争爆发后,渐散为民居。50年代,南区人民政府曾驻此。1957年后为学 校使用。1978年拆除池北楼厅,建三层教学楼。1985年市文管会、民政局共同出资重点维修鸳鸯厅、船厅。
柴园现存面积2150平方米,园中尚存鸳鸯厅、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假山、水池、花木等。东部住宅 存门厅和堂楼,楼前是库门上有怡园主人顾文彬题“嘉门善祥”砖细门额。
太仓沙溪乐荫园
太仓沙溪乐荫园,又称乐隐园,原为元代晚期隐士瞿孝祯所筑。旧时园址,湮没无存,仅留湖池一潭。1982年始在旧园原址重建,更名乐荫园,面积22.5亩,其中水域面积5亩,建筑物临池而建。
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环以假山、长廊、水榭、花厅、六角亭、通津桥。西部入园大门围墙仿苏苏州拙政园门口;北侧小花汀室内清明简洁,配以精工细刻的木格窗,可一览屋后小院内梅、竹、芭蕉、大竹和假山石构成的精致秀美的山景。长廊、水榭临池面作,隔岸北望,杨仰依依。西部为雕花厅,梁上雕花精致,玻璃长窗,厅高敞爽。厅前平台宽阔,亭后外露台濒临水池。
东部茶室,为园中之园,是游客休的佳地。夏日,依山傍水,斟一杯清茶品茗,望湖石水池,夏荷亭亭,遍园青绿;入秋,金风送爽,闻丹桂飘香,别有乐隐之趣。另外,园中多用细石铺路,整开雅致,细石小径曲曲弯弯。荷叶踏步和通津桥沟通东西两方。
常熟石梅园
石梅园是新建仿古典式园林,位于虞山东南麓石梅古迹和白衣庵旧址,与书台公园毗邻,是老干部活动场所。该园依山顺势,凿石通径,层楼迭阁,长廊明轩,屋内真山,流泉滴珠,居高临下,风光独绝。人工天然,两美相融,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得国内外游人赞赏,荣获“美中艺术交流中心”华盛顿特区颁发的全省唯一的奖牌。此园乃新时期虞地园林独创。
关于石梅,有一个传说。相传汉代神仙黄初平游此,将梅核投于此处山坡石壁间,一夜成树。仙去梅空,后人遂刻七朵梅花于石壁间,而得名“石梅”。今石刻梅花已不存,唯有锡山顾光耀篆体“石某”两字刻于崖上,现仍清晰可见。附近的石梅街、石梅小学、石梅场都以此为名。
石梅园充分利用地处“十里青山半入城”的部分山坡条件,采用富有民族特色、明清时代江南古典园林风格构筑,注意与周围虞山景区总体布局相协调。该园的建筑群体总的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活动室建筑,第二部分为园林园艺,即亭、台、阁、廊等点缀环境建筑。
苏州柴园
柴园位于醋库巷44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初为清道光年间潘曾琦宅园。光绪年间,由浙江上虞柴安圃购得,重修扩建后,人称“柴园”。东宅西园,园中前有鸳鸯厅,宽敞豪华,后有楠木厅,典雅淳朴。其间布置庭园四区,以中园最佳,水池清幽,船厅怡然,山石奇巧,丘壑自具。抗日战争爆发后,渐散为民居。50年代,南区人民政府曾驻此。1957年后为学校使用。1978年拆除池北楼厅,建三层教学楼。1985年市文管会、民政局共同出资重点维修鸳鸯厅、船厅。
柴园现存面积2150平方米,园中尚存鸳鸯厅、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假山、水池、花木等。东部住宅存门厅和堂楼,楼前是库门上有怡园主人顾文彬题“嘉门善祥”砖细门额。
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阊门外枫桥镇,现为佛教活动场所。唐诗人张继途经枫桥,写下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名句,从此诗韵钟声千古传颂。如今每到新年,人们都有到寒山寺听钟声,以抛弃烦恼忧愁的习俗。
寺院古又称枫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旧名妙普明塔院。相传因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更名为寒山寺。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僧法迁重建寺院。该寺曾多次毁于站火。现存殿宇多为清代重建。1954年初曾进行全面整修,并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蓝楼于寺中,恢复“枫江第一楼”旧额。1995年,建于寺后逾42米的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普明宝塔”落成,成为枫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寺院坐东朝西,占地约1.06万平方米。大雄殿正中设须弥座,上供如来佛坐像,左右立阿难、迦叶胁持。两侧沿墙列坐鎏金铁罗汉十八尊,神态各异,为明代成化年间所铸。左右设钟鼓,钟系仿唐式青铜乳头钟,是日本人士于光绪三十二年送来供奉的。
门票:15元
公交:火车站乘17,24路。汽车北站乘24路可到
苏州北寺塔
北寺塔是报恩寺的俗称,位于北塔公园,是中国楼阁式佛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因而得名抱恩寺塔。
塔的四周尚存部分明清时期重建的报恩寺殿堂建筑。位于塔东的不染尘观音殿,俗呼楠木观音殿,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现存殿宇为明万历时重建,是苏州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殿为重檐歇山造,面阔五楹,进深五间,内四架,前置檐廊,檐高7米,四周檐柱为抹角石柱,内柱用楠木。
观音殿南建有一长廊,陈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长32 米,高昂2米.。塔后有罕见的元代石雕“张士诚纪功碑”。
塔北有古铜佛殿,藏经阁。古铜佛殿曾供铜铸三世佛,单檐硬山造,观音兜山墙,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五间为殿,左右尽间为楼,梁架、脊饰具有徽州建筑风格。藏经阁为重檐歇山楼阁式,楼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底层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原额梵香堂。塔东北有园,山石峭拔,水池萦回,亭榭廊桥各得其所,名为梅圃。至于塔南临街的四石柱三间五楼木牌坊,三开间硬山顶门厅及贴砖八字墙,则是马医科申时行祠前之物。
门票15元,登塔10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