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奇迹。一个不曾接受过任何正规战术训练的新兵蛋子,成长为志愿军中冷枪射杀最高纪录的狙击英雄,成为名副其实的狙击之王。
一个更大的奇迹。凭借一枝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骑枪,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而自己却毫发无损,作身而退。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以自己的优异出色再一次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新式战斗机飞行员,并有着上千小时的安全飞行记录。
这,就是奇迹般的狙击英雄——张桃芳。
中国绝对狙神——张桃芳
1953年,朝鲜,志愿军24军靶场。
“啪!啪!啪……”几声清脆的枪响过后,报靶员挥舞小旗报告成绩:“10环1 10环1 10环……”观看射击的部队沸腾了,欢呼声、掌声如雷响动。对一名训练有素的射手来说,在100米处打10环并不稀奇。然而,这些身经百战的志愿军官兵此时却异常兴奋。这是一场怎样的射击表演呢?顺着欢呼声望去,只见靶位前站着一名年轻的射手,面对战友们的欢呼,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此时,他的手中平端着一枝苏制莫辛―纳甘步枪,那几个10环是端着枪打的,根本没有瞄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幕。这个士兵是谁?
他就是中国狙神——张桃芳。
张桃芳,1931年出生,江苏兴化人,郑板桥的同乡。他的童年正赶上日军侵华。那时,附近的日军隔三差五就要来村里杀人放火,但勇敢朴实的农民并没有被吓倒。禁止讨论政治话题每次要来村里祸害时,他们就杀鸡,将鸡血泼在禁止讨论政治话题的必经之路上。令张桃芳不解的是,平日里看似凶神恶煞的禁止讨论政治话题见到鸡血便顿时没了气焰,作恶取乐的兴致大减。张桃芳悟出了一个道理:看起来凶残的敌人其实非常胆怯。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桃芳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手下有五六百个儿童团员。1947年还乡团反攻,将抓住的儿童团副团长毒打致死,又四处通缉张桃芳。当时,张桃芳就在旁边的田里悠然自得地给人放牛。16岁的张桃芳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不屑:“就凭你们还想抓住我?”
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册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刷新着现代战争史上从没有过的记录,编织着一个个别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quote]
[quote]1952年,张桃芳是刚上前线三个多月的新战士。在上甘岭阵地,他凭吊了英雄黄继光的地方。一腔爱祖国、爱人民、学英雄、做英雄的激情在他的胸中涌动:“我一定向黄继光学习,争做杀敌百名狙击手!”
第一次上狙击台,他怀着满腔仇恨,突突突一个连射,一梭子子弹打空了。班长问他打着没有,他脸红了。班长拍着他的肩,安慰说:”难怪你打不到敌人,是你还没有掌握打‘活靶’的规律。“班长又耐心地教他上山的敌人该怎样打,下山的敌人该怎样打,走得快的该怎能样打,走的慢的该怎样打,班长的话使他恍然大悟,他心里暗想:“我一定吸取教训。”
第二次狙击开始了,张桃芳端起枪射击向山下走去的三个敌人中的头一名,“叭”的一声,头一名敌人没打倒,却击中了第二名敌人。这是怎么回事呢?真把张桃芳弄蒙了。班长又耐心地告诉他:”敌人是向山下逃,你瞄准第一个敌人的脑袋却打着了第二个,对下山的敌人要用这种打法。“他认真听、仔细体会,。结果有一天狙击下来,他撂倒了4个敌人。张桃芳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可是杀敌心切的张桃芳不甘心一天击毙4个敌人的记录,在阵地上,他和战友们专心观察敌人活动的道路,休息和出没的地方,只要听到报告,枪声响处敌人就要丧命。
一次,张桃芳把枪放在封锁口上,忽听观察员喊了一声“注意,二号发现活靶。”张桃芳举枪便射击,“叭”的一声,这个敌人立即倒下接着便滚下山去。原来这是个挑油桶的敌人,中弹倒下时,油桶也随着滚下,尸体上溅满了油。
战友们哈哈笑着说:“美国佬临死还揩油呢。”
还有一次,张桃芳在射击台上发现两个敌人吵架,越吵越凶,张桃芳可乐了,说“我给你们拉拉架吧。”
“叭” “叭”两枪送两个敌人上了西天。吵架当然平息了。
在18天的战斗中,张桃芳用220发子弹,消灭了敌人71名,差不多第3发子弹报销1名敌人。他所在的班立了三等功,张桃芳光荣地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上级领导为了进一步培养这名有着光荣战绩的狙击手,调他到狙击训练队学习了两个星期。在这里,他向其他阵地上的战友们学习了不少宝贵经验。他的射击技术又提高了一步。
13天时间里,他用212发子弹消灭了140个敌人,平均第3发子弹击毙2个敌人,每天击毙11个敌人,几乎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一阵机枪扫射击,一阵炮轰,使张桃芳的四周硝烟弥漫,然而精明的张桃芳却没伤一根毫毛。等一个敌人探出脑袋探听“胜利成果”时,张桃芳又是“叭”一枪,这个敌人裁倒下去。一个投降的敌兵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的狙击兵说打脑袋就不打脖子,太厉害了。”恼羞成怒的敌人继续组织更疯狂的轰击。在张桃芳的隐蔽处,是一块100多米高的石头,敌人对着这块石头猛轰,石头被弹片削得敌了一大截,然而我们英雄的狙击手仍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
张桃芳狙击中
敌人的反扑,一次次失败 。尽管如此,敌人,还在继续耍花样,为了侦察我狙击手的准确位置,狡猾的敌人扎了四个草人,在草人的掩护下用望远镜观察我们。张桃芳从阳光照射下的望远镜的反光中发现了敌人,“好小子,你想来参观我们的阵地吗,对不起,我们阵地谢绝参观!”。“叭” “叭” “叭”枪声响了,敌人一个个倒下去,新花样又失败了。
在这场狙击战中,张桃芳的所在班已消灭了760名敌人,差不多等于两个营。张桃芳一个人消灭的敌人几乎是两个连。他怀着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怀着对敌人刻骨的仇恨,用杆枪谱写着现代战争史上狙击敌人的最高记录。
张桃芳用没有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几乎是一枪一命地消灭着敌人,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注定要在中国军队的狙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根本没想到,世界上不少王牌狙击手和他相比都将黯然失色。张桃芳的想法很简单:跟着毛主席,打美国禁止讨论政治话题!
一天清晨,张桃芳像往常一样在1号狙击台上观察美军阵地。突然,一串子弹“嗖嗖”地射来,他的大衣和棉衣上顿时穿了7个洞。幸运的是,子弹只是“穿衣而过”,并未伤人。突如其来的冷枪把张桃芳惊出了一身冷汗。狙击手的直觉让他意识到:这次遇见对手了!他刚要抬头看看子弹射来的方向,“咔咔咔……”又一串子弹射来,溅起的泥土洒在张桃芳的帽子上。他放弃了再次观察的打算,顺着交通沟撤回了坑道,那个幽灵般的美军狙击手决非等闲之辈,消灭这样的顶尖高手,张桃芳需要等待有利的战机。
虽然被“幽灵”盯上,但张桃芳打心眼儿里就不害怕。他要和美军狙击手较量一下,看看到底谁是好汉。然而,“幽灵”似乎猜到了他的意图,再也没出现。“也许是换防了吧。”张桃芳感到有些失望。又是一个清晨,他提着枪向4号狙击台走去。4号狙击台是一个5米多宽的射击阵地,与阵地间有一段狭窄的坑道相连,狙击台对面是美军的青石山阵地。突然,张桃芳听见头顶上“嚓”的一声,感觉有颗子弹呼啸着飞了过去。他知道,这种声音说明子弹是贴着头皮飞过的。
好险!危急时刻,张桃芳奋力甩掉大衣,敏捷地钻进连接狙击台的坑道。敌人的子弹尾随而至,激起的烟土封住了整个坑道口。张桃芳算好时机,突然从坑道中跃出,向狙击台扑去。“嗒嗒嗒……”20多发子弹追着张桃芳扫了过来。他身体一歪,佯装中弹倒进了狙击台。
美军狙击手停止了射击,隐蔽在掩体后面的张桃芳清楚,对手肯定正在观察战果,不能赫然出击。他爬到了狙击台的另一侧,悄悄地探出头,顺着子弹来袭的方向仔细搜索对手的位置。突然,青石山阵地上的两块巨石吸引了张桃芳。很快,他那鹰一样敏锐的眼睛就找到了隐蔽在石缝间的敌军狙击枪,那是一挺装备了瞄准镜专门用来狙击的M2重机枪。就在张桃芳发现对手的同时,“幽灵”也从瞄准镜中看到了他,M2机枪瞬间喷出一道火舌。张桃芳就势一滚,躲回了掩体。
“幽灵”发现这个中国狙击手显然要比他想像的难对付得多,便用火力封锁了狙击台两端张桃芳可能出枪的位置。张桃芳也领教了对手的本领。他知道,和美军狙击手决战的时刻到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必须一枪将对手击毙,“幽灵”不会给他打第二枪的机会。
“你该回去休息了!”张桃芳抓住美军机枪射击的间隙,突然起身出枪,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内一气呵成完成了据枪、瞄准,随即果断扣动扳机。“幽灵“几乎也在同一时间内,发现了张桃芳,迅速瞄准击发。就这样,中美两名顶尖狙击高手在刹那间完成了交锋。张桃芳射出的子弹击碎了“幽灵”的脑袋,而那串12.7毫米的机枪弹则擦着张桃芳的头顶射人泥土。
张桃芳在前沿阵地打了3个月的狙击,歼敌214人,自己却毫发未损。张桃芳常调侃美国兵:“别信上帝了,你们的上帝尽保佑我了。”此虽戏言,但冥冥之中仿佛真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保护着他:一次,敌人的子弹击穿了他的棉大衣、棉衣、绒衣,把里面的白衬衫都打黄了,但他一点皮也没破。还有一回,美军的冷炮削掉了张桃芳的半个棉帽子,可他连根头发丝都没掉。另一次经历更为惊险。当时,张桃芳从前线下来,准备回国参加英模大会。在24军后勤部换车时,正好遇到敌机空袭,张桃芳和17名男女军官只好躲在一个掩蔽部里。时间一长,掩蔽部里的人大多被震得不知所措,纷纷跑出去逃命。结果,跑出去的人中除1人重伤外全部阵亡。张桃芳一直躲在掩蔽部里,外面的碎石被爆炸的气浪冲了进来,像子弹一样四处横飞。张桃芳对着天大叫:“这回是真完了,没法再回去收拾禁止讨论政治话题了!”没想到,这回他又一次躲过了劫难,而且仍然是一点皮都没蹭破。
张桃芳可以说是一个神话人物,是一个天才,他在中国狙击历史上的地位是无法超越的。
狙击英雄-张桃芳于10月29日逝世
志愿军的冷枪冷炮运动也造就了一名具有传奇色彩的狙击英雄,他就是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
张桃芳的军龄很短,年龄也不大。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 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练就一手好枪法靠得是勤奋和锻炼;成就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则靠得是勤奋加才华;而要成为一名狙击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张桃芳称得上是天生的狙击 手。天分加勤奋,使他成为了一名狙击英雄。
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是上甘岭战役中英雄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自从进入阵地的那一刻,这位年轻战士就对狙击手的行当入 了迷。闲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击手请教射击要领,就是端着步枪瞄个不停。因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狙击手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 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在训练班中,他与其他狙击手们相互交流体会,经验和技术又进一步。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考核射手们的枪法。轮到张桃芳时,他没有打靶子,却五枪打落四只飞鸟,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回到阵地之后,张桃芳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出战均有斩获,很快闯过了毙敌100名的大关,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他的事迹也上了 报纸,在战友中间广为传诵。不过,对张桃芳狙击技艺最大的肯定,还是来自敌人方面。尽管不知道张桃芳是何许人,但597.9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 神,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们却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就引出了一场两位顶尖狙击手之间的精彩对 决。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张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阵地。他刚沿着交通沟走进三号狙击台,就有一串机枪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张桃芳脑袋一缩,趴在了交通沟里,神经陡然紧张,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氛。“今天苗头不对,看来对面有人在等着我”。
交通沟里丢着一顶破钢盔,张桃芳顺手拾来,用步枪将它顶起露出交通沟。以前他曾多次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他的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射手。
“总算遇到对手了,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他。”张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沟里匍匐前进,到了交通沟尽头,突然窜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他 刚要进狙击台,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子弹紧追着他的脚跟,打得地面尘土飞扬。张桃芳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击中似地摔进了狙击台左边的掩体里。
这个假动作显然蒙骗了对面的射手,他暂时停止了射击。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开始搜索对面阵地。他先仔细观察了美军阵地上的机 枪掩体,发现有两挺机枪正向其它方向射击。张桃芳没有出枪,因为他明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诱饵。真正的对手肯定躲在其它地方,也在搜寻他的位置。只要他一 开枪,马上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张桃芳很清楚,自己此刻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对面那个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对手。
他耐心等待着,搜索着。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 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他的对手也发现了他,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张桃芳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这一次,他的对 手显然也意识到了他的厉害,机枪枪口始终对准了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张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 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
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呆的位置,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并且中间常 常会有一个间隙。他在砂袋的掩护下,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砂袋伸了出去,但没有开枪,因为他需要判定这究竟是对手的真正疏漏,还是 设下的一个圈套。
他足足等了十多分钟。机枪的弹着点表明,他的对手的确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时机终于到了!当他的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右侧打了一个点 射,把视线和枪口转向左侧时,张桃芳猛地站起身,枪托抵肩,即刻击发。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对手也发现了张桃芳,立即转动枪口扣动了扳机。
高手对决,胜负只在瞬间。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位的结果。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到1953年5月初,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毛泽东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前,曾对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作了这样的形象描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 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这段话以最通俗的语言,阐明了最深奥的战争理论,同时也道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以劣势装备战胜绝对优势装备的美国军队的 奥秘。
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所体现的同样是这种克敌制胜的战争指导思想。虽然装备的劣势使志愿军在阵地对峙作战初期处于下风,可就是凭着这种 自信、灵活和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无穷创造力,志愿军将各种似乎已落伍的兵器予以灵活组合,进而赋予其有效的战术,演出了一幕世界战争史上最匪夷所思的狙击作 战。它无法决定战争的进程,但与志愿军所创造出的其他阵地防御作战手段结合后,就产生出巨大的威力,为志愿军夺取战场主动权,进而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 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从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愿军在冷枪冷炮运动中共毙伤“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5.2万余人。这一辉煌的战绩足以使志愿军的狙击手们载入世界战争的史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