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9|回复: 0

中外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天堂与地狱——比较港版、美版《无间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6 01: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涅磐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这是刘伟强导演的港版《无间道》的片头字幕,是影片片名的题解——它向观众解释了何谓“无间道”,同时也是《无间道》系列电影的主题钥匙。和它的英语片名一样——《Infernal Affairs》,港版《无间道》要向观众述说的是关于“地狱的事”。而相比之下,虽然好莱坞买下了《无间道》的版权进行翻拍,但是我们光从电影的片名就能看出,虽然两部电影是几乎相同的故事情节,不过马丁·斯克塞斯镜头下的《无间道》已经不是《涅磐经》里的那回事了,而《Ingernal Affairs》也被改写成了《The Departed》——汉语直译为《死去的人》。

其实,因为是翻拍,两部影片都以警察与罪犯、卧底与间谍、正义与邪恶来构成故事的矛盾双方——除了《The Departed》中部分情节的更改和人物关系的重新设置使故事中的矛盾更尖锐、情结更紧凑、整体基调也更能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以外。同时,从导演来看,刘伟强也好,马丁·斯克塞斯也好,两位都是玩商业片玩的得心应手的一线导演,从把握香港观众和美国观众的大众口味来说是恰到好处——港版的《无间道》为当时萎靡的香港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而马丁·斯克塞斯的《The Departed》更是隐喻了美国当下在9·11之后所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但是,当我们剥离这些表面的雷同,观察思考两部影片的深度诠释和价值表现的时候,我们依然看到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带出的种种差异,而文章开篇所提到的不同点只是这些差异中小小的而又较为明显的一点。

故事“无间道”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卧底,一个是间谍。两人同时身处与自己身份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每天扮演着另一个极端的角色。对于个体而言,这不仅仅是身份的矛盾——每一秒都想着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有时忘记了原本的自己,有时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自我,在谎言与欺骗中左右,久而久之,看到的谎言全都成了真实;它更走入了两人的心理达到人性层面上的二元共存同时又相生相克——到底自己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在《无间道》中观众看到了“间谍”与“卧底”都在挣扎——梁朝伟扮演的“卧底”染了“嗜血”习性和“暴力”倾向,动不动就大打出手,而他的神经总是高度紧张,睡不好觉,普通生活就更是乱七八糟毫无章法;相比之下,在《无间道》中给刘德华扮演的“间谍”的笔墨更多,刻画也更细腻,他始终深陷于自己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挣扎中。观众明显能够体会到这个间谍多少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人的,但是他的环境逼着让他成为坏人,而成为坏人对他也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他备受这样一种人性对立的煎熬。而在《The Departed》中,相比之下更为挣扎的是莱奥纳多所扮演的“卧底”。马宁·斯克塞斯在影片的一开始就着重的说明了“身份”问题,莱奥纳多的这个“卧底”始终存在身份不被承认的困境下——影片一开始是对其善良还是邪恶、好人还是坏人的身份不确定;中间做卧底的过程中他出现了自己对自己善恶的不确定,于是去看了心理医生,但是心理医生不能解救他内心深处所质问出的迷茫;而在影片最后,删除档案这个具体的动作使得他的身份彻底模糊。而马特·达蒙所扮演的“间谍”则明显表现的不那么挣扎,他似乎承认自己的邪恶而只是一心渴望自己的成功、胜利——对于这个人物马丁·斯克塞斯给予了他冷血的性格。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中西方对于天堂与地狱、善与恶的差异。通常我们总是说西方人直接而东方人更懂得迂回,或者说西方人单一绝对而东方人更懂得共存的道理。所以我们看到,在刘德华的“间谍”身上善恶共存同时出现在一个人性内左右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对这个人物,我们不能直接说他是绝对好的或者绝对坏的。但是在马丁·斯克塞斯的《The Departed》中,马特·达蒙的“间谍”就是一个单一的、彻底的“坏人”,他没有展现其左右挣扎的一面,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一根筋”邪恶的“魔鬼”。

在西方文化中,地狱和天堂是存在于上帝的框架之下,在他们看来天堂永远是同地狱相对的。在基督教中,天堂被定义为:唯一与神祗与众天使、圣人居住之地。一般人类若怀有敬虔之信仰,一生无罪即有可能进入此地。他们认为天堂是与地狱完全相反的地方,而为他们指引方向的是上帝,人与神分开,天堂是人类最好的彼岸。然而在东方文化中,比如中国人最熟悉的佛教中,与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轮回”概念,“轮回”的存在一下子使原本相对两极的天堂与地狱相融——这不是一个二者取一的单选题,结果也不是唯一确定的,它只依据一个人的行为道德而定,不存在永恒的居所、永恒的彼岸——“轮回者根据其业力而往生此道。但地狱不是永恒的,地狱中的有情(生命)虽受苦但亦有死亡的时候,到时会再根据其业决定下次往生的界别。”同时,佛教不同于基督教是单神教,它不存在一个唯一的神灵来向人类指明方向,佛教不下神的语境下建立理解思考和追求,更多的是对于人类自身的传授和领悟,它不像基督教如此的人神分离而是更体现人类的自省。因此,它并不像西方那样,需要依赖一个超凡的上帝来指导凡间的所有准则与次序;而是直接去体验或揭示现实的娑婆世界里头,人自身与人际关系当中,最复杂也最基本的道理。也因此,它不存在唯一性、绝对性,而是侧重于对人的多面性的调和——要知道,其实人本身就是复杂的动物,本身就是矛盾的中结体。关于中西方在这方面的差异有一个极好的又具体的例子:西方人传统上喜欢用决斗来解决问题,是决斗就必然有一方胜一方败,必然存在二元对立的局面;而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通常讲究求同存异,相互谈判、调和、平衡,最终达到两方的共存局面。

因此我们看到,《无间道》里的刘德华深陷于人性的善恶之中,他非善者也非恶者,他渴望用自己的自省自己的犹豫的行为寻求到下一个轮回的重生,但是他有脱离不了自己邪恶的一面,无间的困顿成为他的宿命。他之所以挣扎也因为他在努力争取。而相比之下马丁·斯克塞斯的《The Departed》则把善恶对立的很清楚了,马特·达蒙是个完全冷血的恶者,而即便是莱奥纳多也是由衷相信自己的善良。他们存在各自明确的方向,而他们所深陷的困境和迷茫只是真实身份与所处环境的错位。

真正体味到《无间道》(或者叫《Ingernal Affairs》)的是刘德华所扮演的“间谍”,他要始终在这个人性的天堂与地狱间挣扎。而正如马丁·斯克塞斯所改掉的这个名字一样——《The Departed》,只是关乎于善恶对立,或者更贴近美国当下社会语境我们说他是借助了港版《无间道》的这个故事结构向美国的观众提出了“信任危机”的思考话题——我们如何去相信这个社会?我们应该又如何使用另一个人的身份而存活在这个社会之中?我们如何来面对自己脆弱的人性,特别是在这个失去信誉的社会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决定忠诚与背叛这对矛盾?

在《The Departed》中,天堂与地狱只是面对的两个矛盾的阵营,但在《Ingernal Affairs》中,是集结在个体中的相互挣扎寻求平衡的人性的两股力量。当然这种东西方差异的价值判断不仅存在于这个“无间道”的故事中,它是文化差异所体现出来的一个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3 05:31 , Processed in 0.554390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