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交流][娱乐区互动水水吧~~say goodbye~~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6 18: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行4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8: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的股市表现  
次数
公布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幅度
公布后首个交易日沪指表现

12 08年03月18日 15%  15.5% 0.5%  下跌3.96%  
11
08年01月16日
14.5%
15%
0.5%
下跌2.63%

10
07年12月08日
13.5%
14.5%
1%
上涨1.38%

9
07年11月10日
13%
13.5%
0.5%
下跌2.40%

8
07年10月13日
12.5%
13%
0.5%
上涨2.15%

7
07年09月06日
12%
12.5%
0.5%
下跌2.16%

6
07年07月30日
11.5%
12%
0.5%
上涨0.68%

5
07年05月18日
11%
11.5%
0.5%
上涨1.04%

4
07年04月29日
10.5%
11%
0.5%
上涨2.16%

3
07年04月5日
10%
10.5%
0.5%
上涨0.43%

2
07年02月16日
9.5%
10%
0.5%
上涨1.40%

1
07年01月5日
9%
9.5%
0.5%
上涨0.94%



    樊纲:中国历史上准备金率最高是20%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日前举办2008春季投资策略报告会暨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见面会。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报告会上表示,今年货币政策将是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2008年仍然是从紧的政策基调。樊纲还透露,央行的各种调控工具都还有运用的空间,调控顺序可能为央票、额度、汇率、利率、准备金率。

  针对国内的通货膨胀形势,樊纲认为,目前通胀很大部分是“输入成本推动型”,是一个全球现象,市场应该容忍适度的通胀压力。造成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能源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各种矿产资源价格的上涨;国内因素则体现为货币过多、需求过大。

  对于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樊纲认为,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目的是控制货币供给、流动性规模,从而控制总需求规模,控制通货膨胀。樊纲称,去年已经采取了从紧的政策,频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08年不必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仍然是从紧的。他表示,2008年央行不会再有很多新的货币政策动作。

  樊纲表示,今年央行货币政策方向会是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央票)、窗口指导(贷款额度控制)、汇率等各种调控工具都还有运用的空间。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较高的说法,樊纲认为,目前准备金率15%的水平确实已经很高,但中国历史上准备金率最高可以认为是20%。由于中国对准备金支付利息、均衡准备金率理论上比其他经济体要高。

  樊纲认为,央票是直接对冲流动性的措施中最为有效的。他认为,目前的央票与GDP的比重为20%左右,还有较大的空间;再增发可能要考虑提高利率,发行成本也会提高,如果央行因此亏损,财政应给与补贴。

  樊纲透露,央行小步、渐进升值的基本政策不会改变。他表示,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仅取决于国内经济的需要,也取决于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贬值的速度。他认为,大幅度跳升不仅不能一次解决问题,达到均衡汇率,而且对国内产业冲击太大,引起更多的投机和资本的流动。(羊城晚报)


    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将扮演重要角色

    从3月2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又上调0.5个百分点至15.5%。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此次准备金率上调将新冻结资金2000亿元人民币。

  由于央行是在“两会”闭幕当天宣布的该决定,因此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反映出了再度出台从紧货币政策的迫切性,不仅政策本身非常正确,而且对于治理通胀、防止经济过热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适时出击 选择得当

  事实上,为了达到上述调控目标,央行去年曾经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今年年初央行继续运用该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1月中旬即再度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后,央行在公开市场中利用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屡次跟进操作、持续回笼货币。2007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达3.5%,表明商业银行的超储率仍然较高,因此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仍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指出:“央行此举主要是贯彻执行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反通胀核心工作的一个举措。”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来源,收紧商业银行流动性,从而防止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综合我国正面临的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和股市本身的调整,以及2月份出口下降等因素来看,此次政策调整,可能主要还是基于虽然2月份贷款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存款却显著增加,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富余存款量很大,商业银行信贷动力会比较足,因此需要回笼、冻结一部分货币。“上调0.5个百分点还是比较温和的。”

  成效明显 过程漫长

  在我国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而2月份CPI涨幅高达8.7%的情况下,要实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的目标,就必须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因而,针对目前通胀与流动性过剩持续,央行针对相同的问题使出相同的招数完全合情合理。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曾表示,从这五年情况看,货币政策在科学性和预见性方面有不小的进步。国家经济在这五年有比较平稳的增长,宏观调控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及时的。宏观调控一方面取得了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两会”期间也指出,正因为人民银行采取了这些政策,才有现在的经济发展结果。如果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把银行多余的流动性吸收掉,那么,中国的经济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形势严峻 政策不变

  客观来说,前期连续的从紧货币政策累积效应已经显现,部分企业已感到融资压力。央行上周公布的今年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就显示,企业家预计下季度银行贷款将更加紧缩。与此同时,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也显示,判断货币政策“偏紧”的银行家比例在上季较大幅上升的基础上再次提高8.4个百分点,达到62.4%的历史新高。但是,贷款需求景气度在上季大幅回落后本季出现强劲反弹,景气指数回升2.1个百分点至68.9%的历史第二高位,并创历年同期最高值。很明显,各行业贷款需求全面上升。而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599亿元,同比多增5647亿元。企业贷款需求的回升、人民币各项存款的增加,在商业银行经营压力面前,未来银行放贷冲动必然十分强烈。在此情况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防患于未然”。

  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金融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

  从流动性管理角度来看,央行在3月份也面临较大压力,央票到期规模高达5660亿元,回购到期规模也有1876亿元。因此,从本月、本季度甚至全年调控的需要来看,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央行的常规手段还将在流动性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说,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金融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的金融宏观管理部门在从紧政策前提下,对货币政策各项工具使用的取舍与时机都会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从而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次来试试/

小明好可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表要被偶吓着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吓到了
......

叫小熊猫出来
它比你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完了
小明伤自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han 于 2008-4-16 19:36 发表
已经吓到了
......

叫小熊猫出来
它比你可爱

小熊猫在睡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han 于 2008-4-16 19:47 发表
完了
小明伤自尊了...

怎么会,刚才在水区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呢,闪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20: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明受伤的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9 22:33 , Processed in 0.284127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