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2|回复: 2

[06/30]罕见春秋大墓与神秘古国“钟离”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30 14: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座墓葬在凤阳,另一座在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这两座相距不过20公里的墓葬开启的,可能是一段2000多年前的失落文明……

    蚌埠双墩1号墓位于蚌埠市区淮河以北,隶属蚌埠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双墩村内有两座高9米以上的古墓葬封土堆。这两个特别大的封土堆是双墩村的标志。

    2006年底,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以阚绪杭为领队的考古队进驻双墩进行考古发掘。当封土被一层层推掉,露出一圈圆形白土层,圆形的墓坑让很多专家认为其可能是祭祀坑而非墓葬。

    紧接着,更多极其复杂、前所未有的遗迹现象显露出来:圆形墓坑中,由深浅不同土色构成的20条放射线形遗迹从中间向四周辐射,呈扇面形状。同时,叠压在放射线遗迹填土层下,墓坑周边约2米宽范围内,建有18个大小不同馒头形状的土丘,土丘内外放置大量土偶。然而,发掘出的墓道口到了尽头,但墓底却没有出现。“北墩到底是不是古墓”这一疑问又开始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正当考古人员为蚌埠双墩墓葬的定位以及下一步发掘计划犯难时,一个意外的发现为考古人员理清了思路。

    2007年5月,在凤阳县临淮关镇钟离城遗址东北大约1.5公里处,一处圆形的古墓葬在施工时被发现,墓葬呈圆形。从墓底发现了墓主和10具陪葬人员的棺木痕迹以及骨架。由于主棺被盗洞贯穿,主棺内没有发现,只在棺椁之间发现打仗用的锅和箭头,并从村民手中追缴回一些珍贵器物。
    凤阳圆形墓葬的发现,让阚绪杭以及其他的考古专家豁然开朗,判断北墩应该就是一个古墓,而且和凤阳古墓应该属同一种葬制。
    “该墓葬中有编钟、戈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在5个镈钟上面还发现了铭文。钟上铭文非常难以辨认,阚绪杭对铭文上的两个字产生了怀疑,一个像儿童的“童”,另一个像梅花鹿的“鹿”。他想,鹿的这种写法,也可以看成美丽的丽,童鹿,童丽……童丽……难道是钟离?
    阚绪杭为自己的想法激动起来。他迅速赶到凤阳县,叫来凤阳县文管所退休干部孙祥宽,两人开始按图索骥。
    “我们查到,‘钟离’两个字,确实有那样的写法,并经过安徽大学古文字教授刘信芳的证实确认。”阚绪杭说。

    记者了解到,关于钟离国的记载,史料匮乏。一般说来是在西周的时候,由伯益的后代受封建而建立,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春秋时期被楚国所亡。阚绪杭告诉记者,钟离国最初在山东,后来到安徽,再后来南迁。“在安徽,有关钟离国的说法在凤阳、舒城都有。”
    凤阳的钟离城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是安徽省现存最完整的春秋古城遗址。史书载,周代在此设方国钟离子国,春秋时位于吴楚之间,被两国反复争夺,最后归楚,直至战国末期。钟离城自建至弃,沿用时间长达1200多年。钟离城原有四方形夯土城墙,南北长约380米,东西宽约360米。夯土城墙历经千年风雨和农业耕作,今已颓成土垅,残高3至5米。
    “凤阳编钟铭文‘钟离’的发现,表明该墓葬应该与凤阳古城中的钟离贵族有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已经发掘见底的蚌埠双墩1号墓,与其有着惊人的相似。”阚绪杭指出,主棺与随葬人员的位置一致,都是主棺居中,随葬人员分列四个方位;最南边是器物椁室,均出土了编钟、鼎、车马器以及陶器等。但蚌埠双墩1号墓“型号”和规模都远远大于凤阳的墓葬。

    “凤阳‘钟离’墓葬的发现,为蚌埠双墩1号墓提供了佐证,说明这种圆形墓葬很可能是淮河中游地区的一种特殊葬制,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阚绪杭说。

-----------------------------------------------
没有图片··sorry 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6-30 17: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墓真的是太...有讲究了.......
看了很神秘也让人入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都以为钟离是人名咧...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23 03:09 , Processed in 0.28476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