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3|回复: 2

[10/20]遗失的西域归汉史:孤城遥望玉门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0 17: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这篇东西的起因,是之前看了电影《天地英雄》而起,看完电影之后,便对电影中相关描述到的唐代在西域的经营感到了一些兴趣。之后,又在水木上面看到一篇根据《天地英雄》而写的关于唐代经营西域的帖子,这才对这几百年间那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有了一些粗略的了解。

那个帖子中有这么一段,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洲人张义潮率沙洲人起/义,赶走了吐蕃统治者,并收复了河西的大部分州县。之后,张义潮命人上表长安,使得河西诸郡在陷于吐蕃将近百年之后,重新回到了大唐的治下。

当时看完这个帖子,就对张义潮这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收集了一些有关于他和那段历史的资料。总体来说,历史上对于张义潮的记载并不多,我能收集到的一些资料主要是来自于《张淮深碑》和《张义潮变文》两部敦煌文献,其他的一些史料,则基本上是属于一些比较零碎的记载。

本人水平有限,对于驾驭文字的能力,实在是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所以这篇东西中的东西,文字自己都觉得是十分粗糙的,在内容上也基本上只是我搜集来的一些相关文章内容的集合,希望由此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中有不正确的地方,望各位大牛能够一一指正。

至于我用的这个标题,是引用了王昌龄的边塞诗《从军行》,因为这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大中二年之前的沙洲

在《天地英雄》所演绎的公元700前后,唐帝国正处于它的颠峰时期,这个时候的唐帝国,显然对于河西走廊和整个西域地区有着绝对的控制力。这一个时期,唐帝国最大的敌人突厥,已经在两位不世名将李靖和李世绩的打击之下土崩瓦解,大唐帝国的另一个敌人土谷浑,也在李靖和候君集先生的老拳之下被打的满地找牙。在之后的百余年中始终成为大唐帝国重要外患的吐蕃虽然已经和唐军是有交锋,但还没有发展到让帝国感到头疼的时候。

当时的大唐在河西走廊的主要城市有:甘州(张掖),肃州(酒泉),沙洲(敦煌),瓜州,凉州(武威),兰州,伊州,西州,庭州,廓州,鄯州,河州,岷州等,在河西以西则主要分为安西和北庭两个部分。到公元751年,著名的桓罗斯之战爆发,唐军战败,唐朝西进的势头被遏制,至此,唐代西域以及河西走廊的疆域基本确定。

这正是伟大的唐帝国最繁荣,最光荣的时刻,虽然在帝国的南方,南诏不安的信息正在被传递,在帝国的东北,安禄山无限制的权力正在让一些有见识的官员感到不安,在帝国的西部,帝国的军队被大食人击败,在帝国的中心,天宝八,九年间,关中地区发生了巨大的灾荒。但对于此刻强大而光荣的大唐帝国来说,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伟大缠绵爱情更为重要呢。

但伟大的繁荣之后隐藏的危机却往往为人所忽视,当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突然爆发的时候,那些各色各样的危机也就随即一起迸发了出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安禄山的叛军迅速占领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太子在灵武即位,称唐肃宗。开元盛世至此落下了帷幕。

当时,唐朝在河西和西域诸府大约有15万左右兵力驻守,这部分唐军由于长期处于作战状态,所以相对而言的战斗力还是相当高的。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唐肃宗诏西域各路唐军主力勤王,从此,唐军主力撤出河西和西域地区,从此再也没有踏上西域的土地。

趁着唐朝的内乱,吐蕃人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自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吐蕃为唐将哥舒翰所破之后,吐蕃人还着实老实了几年,不过现在吐蕃人的机会到来了。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开始,吐蕃人开始进攻唐的河西诸城,为了对抗吐蕃人的进攻,大唐在宝应二年(公元763年)设立河已西副元帅一职,统一指挥河西、北庭、安西三地的残余唐军。首任河已西副元帅杨志烈是一员相当能打的战将,在他的指挥下,吐蕃人的攻势一度被遏制。但到了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杨志烈为叛将所害,形势便开始急转直下。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吐蕃人占领河西重镇甘州,肃州。第二年,继任的河已西副元帅杨休明战死,河西,安西,北庭三地唐军互相失去联系,进入各自为战的境地。

在之后的十余年中,唐军在河西走廊的各个要塞和城市都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下为吐蕃人一一击破,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朝在河西的最后一座城市沙洲被吐蕃人所攻破,至此大唐完全失去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权。而北庭都护府则在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为吐蕃人所破,安西都护府在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为吐蕃所破,从而完全结束了唐朝对西域的控制。

张义潮所在的沙洲,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前面已经说到,它是河西走廊中最后一座为吐蕃人所破的唐军要塞。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沙洲受到吐蕃人的围攻,当时沙洲以东的唐军要塞已经基本上全部失陷,所以沙洲城实际上处于完全的孤立无援状态。沙洲刺史周鼎一方面率沙州军民固守,另一方面向大唐在西域的盟友回鹘求援,但等了几年,还是没有等来回鹘的援军,而此时城中粮草将尽。这时候,守城将领中出现了意见分歧,沙洲刺史周鼎主张焚毁城郭,率军民东归,但他手下的部将都不同意,认为一旦军民东奔,恐怕沙洲以后将永不复为大唐之地。最终的结果是都知兵马使阎朝缢杀周鼎后继续率部抵抗吐蕃。

当时沙洲城中粮草将尽,为了解决粮草问题,阎朝贴出告示:“出绫一端,募麦一斗”,征集粮草。但即便是这样,坚持到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沙洲城终于弹尽粮绝。在这种情况下,阎朝与吐蕃主将绮心儿相约,在得到沙洲城民众不外迁的许诺下,向吐蕃人投降。沙洲城从被围到出降,前后共坚持了十一年。由于得到了吐蕃人沙洲城民众不外迁的许诺,从而使得沙洲的汉族民众,尤其是一些大族如李氏,索氏,张氏等得以继续留在沙洲城中,这些大族都在后来的张义潮沙洲起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沙洲失陷之后,沙洲城中民众受到了吐蕃人的残酷压迫。沙洲城破后,“丁状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赢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吐蕃人规定,在河西诸城生活的汉人,走在大街上必须弯腰低头,不得直视吐蕃人,民族压迫由此可见一斑。开成年间(公元836年),有一支唐朝的使团出使西域,途径甘、凉、瓜、沙诸州,当地民众都夹道相迎,泣曰:“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这时候河西以及西域沦陷已有数代,但当地民众仍然视自己唐朝子民,念念不忘唐朝,这正是张义潮后来沙洲起义的民众基础。

张义潮,一作张议潮,《唐书》和《通鉴》均称之为张义潮,但从今天出土的敦煌文物上来看,又作张议潮,一个比较大的可能行是张义潮后来入朝此后改了名字,所以出现了这两种不同的称法,本文中取张义潮一说。张义潮的出生年月,根据《通鉴》和《张淮深碑》的记载:张义潮卒与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时74岁。这样,根据当时年龄的普遍计算法,张义潮应该出生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前后。张义潮出生于沙洲敦煌县神沙乡。这一点,已经通过敦煌的考古发现而得到了验证。

张义潮的父亲叫张谦逸,祖籍南阳,但具体出生地已经无从考证。张谦逸曾经在唐朝做官做到工部尚书。由此可见,张家在当时的沙洲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大族。张义潮之上至少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张义潮的哥哥名叫张义潭,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淮深的父亲,张义潭在后来的沙洲起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义潮有一个姐姐叫做张媚媚,后来出家为尼,法名了空,今天的敦煌莫高窟156号窟供养人像第四身比丘尼像就是张义潮的这位姐姐。以后有机会去敦煌一游的朋友可以顺便去看一看^_^。

张义潮出生之时, 沙洲已经陷于吐蕃多年。由于亲身经历了吐蕃人的残暴统治, 张义潮在青少年时代便忧国爱民。他有感于吐蕃统治下民不聊生的凋敝景象, 深深同情人民的疾苦, 十分崇敬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被宦官边令诚陷害的著名将领封常清,曾亲笔抄写过《封常清谢死表闻》。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 , 17 岁的张义潮曾手抄一首《无名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天下沸腾积年岁, 米到千钱人失计。附郭种得二顷田, 磨折不充十一税。⋯⋯舞女庭前厌酒肉, 不知百姓饿眠宿。君不见城外空墙框, 将军只是栽花竹。君看城外衂惶处, 段段芋花如柳絮。海燕衔泥欲作巢, 空堂无人却飞去。”

当时吐蕃人统治下的河西走廊,可以说是一片凋敝。吐蕃人善于作战却不善于管理,在吐蕃人统治河西走廊的数十年时间里,各座城市在盛唐时候修建的各项城市设施,水利设施都逐渐被废弛,出现了大倒退的局面。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吐蕃国内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人饥疫,死者相枕藉”。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 , 吐蕃赞普郎达磨遇刺身亡。达磨无子, 佞臣立其妃的3 岁的侄儿乞离胡为赞普, 许多人不服, 甚至离叛, 从而导致了吐蕃国内的大规模内乱。吐蕃本部称作“邦金洛”的奴隶平民也乘机起义。从而为张义潮的沙洲起义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藏文史书记载, 这次大规模“初发难于康, 寝而及于全藏, 喻如一鸟飞腾, 百鸟影从, 四方骚然, 天下大乱”。吐蕃原洛门川讨击使尚恐热(一作论恐热) 亦发动叛乱, 并篡夺了吐蕃大权, 自称为宰相, 与吐蕃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为争权夺利, 自相残杀。之后,尚恐热“大掠河西鄯、廓等八州, 杀其丁壮, 劓刖其羸老及妇人, 以槊贯婴儿为戏, 焚其室庐, 五千里间, 赤地殆尽”。尚恐热在河西走廊地区的暴虐行径, 不仅激起了河西人民的极大愤慨, 而且还使他的部下怨望不平, “皆欲图之”。

当时, 由于吐蕃国内灾荒连年, 河陇各处吐蕃守将人心思变, 兵防极度空虚。 唐王朝乘此机会, 决心收复河湟地区。到会昌四年(公元844年) 三月, “朝廷以回鹘衰微, 吐蕃内乱, 议复河、湟四镇十八州” 。大中元年(公元847年) 五月, 河东节度使王宰率代北诸军,于盐州大败尚恐热所率吐蕃军。次年12 月, 凤翔节度使崔珙奏“破吐蕃, 克清水” ,并一举收复了原州(宁夏固原) 、石门等六关和威州(宁夏中卫县) 、扶州(甘肃文县西) 。唐王朝的一连串军事胜利, 给河陇人民带来了希望和鼓舞, 也为张义潮起义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张淮深碑》中记载到: 张义潮在沙洲“论兵讲剑, 蕴习武经, 得孙武、白起之精, 见韬钤之骨髓。⋯⋯知吐蕃之运尽, 誓心归国, 决心无疑” , 只等到时机成熟,便将举起了起义大旗。

张义潮在沙州发动起义, 其骨干力量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 敦煌的名门望族。如索氏、张氏、李氏等, 都是沙州一带举足轻重的家族, 这些家族在沙洲陷落之后得以留存下来,并暗中积蓄力量,在起义和收复河西的过程中, 他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 佛门的僧徒。如高僧洪辩虽在吐蕃得到了“知释门都法律兼摄行教授” , 但他“远怀故国, 愿被皇风” , 所以尽力帮助张义潮收复沙州。沙洲(敦煌)乃当时的中西交通要冲, 佛教极为兴盛, 教徒数量庞大, 广大的僧徒在百姓中有很大的号召力; 第三, 豪杰义士。如副使安景, 部落使阎英达等等,都是当地著名的豪杰。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在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张义潮率众在沙洲发动了起义。对于这次起义,一般的史料上都记载的比较简单:“帅众被甲噪于州门, 唐人皆应之, 吐蕃守将惊走,遂摄州事”,但实际上,从其他的一些资料上可以得知,在沙洲起义中,还是发生了十分激烈的战斗的,如“启武侯之八阵, 纵烧牛之策” , 才“破吐蕃之围”。在短兵相接之际, “白刃交锋, 横尸遍野, 残烬星散, 雾卷南奔”。从文字描述大致可以看出:当时吐蕃人在沙洲驻军并不多,这为起义提供了很好的时机。张义潮发动的起义是十分突然,完全出乎吐蕃人意料之外的,所以,吐蕃驻军在一开始应该是十分狼狈的逃出了沙洲城。但随即向义军发动了反扑,义军在连场大战之后,这才完全确保了起义的胜利。

张义潮在沙洲起义之前,就明确的将“归国”作为自己的起义口号,所以在沙洲起义初步成功之后,他就决定派遣使者团向长安传达沙洲恢复的讯息。但是沙洲和长安之间相隔千里,中间的河西诸城又都还是吐蕃人的控制之下,所以为了确保讯息能够到达长安,张义潮派出了十队使者,带着十份完全相同的文书,经由各个方向的沙漠绕过吐蕃人控制的河西诸城向长安进发。在送信的队伍中,有很多是僧侣,包括敦煌高僧悟真,这是因为吐蕃人广泛信奉佛教,由高僧送信便于隐蔽。后来悟真到达长安后,悟真还被唐朝封为“京城临坛大德”,以表彰他的功绩。

这次信使团是一次及其悲壮和英勇的行程(我觉得这次行程倒是可以作为一部电影的很好素材),十队信使向沙洲的各个方向进发,越过莽莽大漠,九死一生,向长安进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是一群真正的英雄。这十支队伍中的九支,或遭到吐蕃人的尾随追击而献身,或在大漠迷失方向而永远留在了大漠之中,最后,只有其中的一支队伍向东北方向进发的队伍,绕过了莽莽的大漠,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天德军(今天的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的协助下, 于大中四年(公元749年)抵达了长安。这时候,离张义潮沙洲起义已经整整过去了两年。

我翻看了一下地图,从沙洲(今天的敦煌)到天德军(今天的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直线距离大约为1400公里,这段路程中,80%以上的路途是沙漠地带,包括了巴丹吉林大沙漠,腾格里大沙漠和库布齐大沙漠。可想而知,中间路途的艰难。从天德军(今天的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到长安的直线距离约为800公里。当这支来自沙洲,历经数千里的磨难,满身尘土的信使队伍到达长安的时候,整个长安轰动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纷纷涌到街道上来迎接这支队伍。自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大唐完全失去河西之后,河西走廊就成了大唐帝国心中的一个隐痛。如今喜讯传来,岂不是让人欢欣鼓舞。大唐政府以隆重的仪式迎接了这支信使队伍的到来,唐宣宗听到这一喜讯后, 竟情不自禁地欣然赞叹道: “关西出将, 岂虚也哉”。

在信使队伍出发到到达长安的这两年时间里,张义潮一方面在沙洲城等待来自长安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开始展开收复河西诸城的计划。一方面,张义潮把沙州作为根据地, 整饬军队,发展生产, “缮甲兵, 耕且战” 。另一方面他又以沙州为根据地, 继续进军河西的其他城市。到前往长安的信使回来之前,张义潮已经率部攻取了肃州、甘州、伊州等地。这一时期,张义潮率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这些战斗主要包括: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收复甘州,肃州之战。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收复伊州之战。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对伊州纳职城附近的回鹘和土谷浑进行征讨,以解除后顾之忧。

前往长安的信使带回了来自大唐帝国的赞扬和褒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义潮率军开始对吐蕃展开大规模军事攻势,由于吐蕃国内动乱,所以吐蕃在河西的统治随即土崩瓦解,各州的吐蕃军队往往闻风而逃,退往凉州。到这一年的八月,张义潮军已经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中除凉州之外的所有州县。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八月,张义潮第二次向长安派出规模宏大的信使队伍,携带着河西11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 的图籍入长安告捷。这支信使队带队的使者有张义潮的哥哥张义潭,沙洲豪族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张义潮的兄长张义潭作为信使带队前往长安,这一决定显然也影响到了归义军今后几十年的发展,因为张义潭在沙洲起义的过程中,也是起着领袖作用的,像张义潭这样的一个重要人物到了长安,大唐政府为了羁縻沙洲归义军,必然会扣留张义潭为质,这一点在信使团出发之前,张义潮兄弟对于这一点认识的是十分清楚的。我认为张义潮兄弟之间应该是建立了一个协定:先由张义潭入京为质,待张义潭之子张淮深成年之后,再由张义潮入京为质。这从后来的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张义潮以69岁高龄入京一事上可以看出。

由于河西走廊的大多数州县已经处在张义潮军的控制之下,所以这一次的信使团出使长安的行程十分的顺利。唐宣宗接到瓜、沙11 州图籍和张议潮的捷报后, 特下诏表扬张义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 诏令说: 张义潮“抗忠臣之丹心, 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 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 无非义旅” 。11 月, 唐王朝于沙州建立归义军, 统领瓜沙等11 州, 授张义潮归义军节度使、11州观察使,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食邑2000户,实授300户。拜李明达为河西节度衙兼监察御史,拜李明振为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授吴安正为武卫有差。而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张义潮兄长张义潭则被授为金吾卫大将军。

随着瓜、沙、肃、甘诸州的收复及沙州归义军的建立, 吐蕃军队节节败退, 最后集中于姑臧(凉州) 。凉州是北朝、隋唐以来的河西重镇, 唐朝前期一直是横断吐蕃和突厥的河西节度使所在地。吐蕃统治时期, 又是统辖河西东部的大军镇驻地。如果凉州仍在吐蕃手里, 那么张义潮所提出的收复河西东部及陇右数郡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河陇地区, 张义潮便从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八月率军开始了他东征凉州吐蕃的伟大壮举。

这支东征军由汉、吐蕃两族士兵组成,共计7000名士兵。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战斗,在敦煌出土的《张义潮变文》中有很多章节就是描述这次战斗的理解场面的。在描述战场的文中写到:“分兵两道,裹和四方。人持白刃,突骑争先。须臾阵和,昏雾张天。”描述战士的勇敢则描述道:“汉家持刃如霜雪,虏骑天宽无处逃,头中锋矢陪垅土,血溅戎尸透战袄”。描写战阵则写道:“我军遂列乌云之阵,四面急攻,蕃贼糜狂,星分南北;汉军得势,押背便追。不过五十里之间,杀戮横尸遍野。”

经过三年的血战,咸通二年(公元861年), 张义潮终于一举攻克了凉州。张义潮收复凉州后, 即表奏朝廷。于是, “河陇陷没百余年, 至是悉复故地” 。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唐王朝复置凉州节度使, 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 治所在凉州, 由张义潮兼领凉州节度使。从此,河西走廊又畅通无阻。当世之时,世人写下这样的诗句来赞扬张义潮:“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张义潮收复河西诸城以及归义军政权的建立, 却并非意味着大唐帝国从此能够有效地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区。安史之乱后, 唐帝国国力逐渐走向衰微, 除置军设使, 并以官爵羁縻张义潮之外外, 已再没有经营河西的军事能力了。史称:张义潮以瓜、沙等“十一州来归,而宣(宗) 、懿(宗) 德微,不暇疆理, 惟名存有司而已”。而作为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 其身兼节度、管内观察、营田支度等使, 握有军事、行政、财经大权, 经营河西地区的重任也自然历史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中,张义潮以瓜州、沙州为根据地, 对外征讨, 扩大战果, 巩固归义军政权对河西的统治。当时, 河西地区的形势还是相当复杂: 南面的吐蕃还在伺机卷土重来; 北面的回鹘也在觊觎着河西这块富庶之地。另外, 吐蕃国内, 自“尚恐热作乱, 奴多无主, 遂相纠合为部落, 散在甘、肃、瓜、沙、河、渭、岷、廓、叠、宕诸州之间, 吐蕃微弱者反依附之”。他们纠合在一起, 大肆劫掠河西各地。

张义潮在基本没有唐王朝军队帮助的情况下, 进行了一系列战役。《张义潮变文》直接记述了大中十年(公元856年)至十一年间的三次战役: 第一次是吐谷浑王进犯沙州, 张义潮出兵讨伐, 两军在西同附近相遇,张义潮首战破敌,土谷浑王败逃,张义潮率军乘胜追击1000余里, 并大获全胜,活捉土谷浑宰相3人,斩首示众,而后全军高唱《大阵乐》,凯旋而归; 第二次是纳职县回鹘、吐蕃抄掠伊州, 张义潮奔袭, 回鹘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沙洲军大获全胜; 第三次是叛乱回鹘劫夺唐朝册立回鹘使王端章, 张义潮闻知大怒。由于下文残缺不全, 不知结局如何。由此可知, 张义潮为了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骚扰、劫掠, 仍然进行着非常艰巨的斗争。《张义潮变文》中所说义潮“朝朝秣马, 日日练兵,以备凶奴, 不曾暂暇” , 就是当时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咸通七年(公元866年) 十月, “拓跋怀光以五百骑入廓州, 生擒论恐热, 先刖其足, 数而斩之, 传首京师” , 其余众逃奔秦州, 途中又遭到了尚延心的袭击, “吐蕃自是衰绝”。河陇肃清, 使唐王朝无西顾之忧。至此, 河西地区初步形成了统一局面, “西尽伊吾, 东接灵武, 得地四千余里, 户口百万之家, 六郡山河, 宛然而旧”。唐王朝的势力, 已达陇右诸地。

正是张义潮率领的沙州起义及其战果的不断扩大, 河西地区才得以克复, 使“百年左衽, 复为冠裳; 十郡遗黎, 悉出汤火”。对于他在河西重振大唐声威的业绩,人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四方犷悍,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猃狁,款少骏之 蹄,南土蕃浑,献昆岗之白璧。”堪称英雄盖世之功!

在攻取凉州到张义潮前往长安的近十年时间内,这一段时间张义潮的另一个主要活动就是经营河西地区。内政方面主要是恢复或改变旧制。首先取消了吐蕃时期的部落――将制, 重建唐前期在这里实行过的“州-县-乡-里”制。与唐前期不同的是归义军在乡一级还设置了知乡官, 负责全乡的政务。乡下虽仍设里, 但因里正的许多职权被收到知乡官手里, 这使里正在基层政权中的作用比以前下降了。在沙洲城内, 归义军还恢复了唐前期实行过的城坊制度和坊巷的称谓。与此同时, 张义潮还仿照内地的军政体制, 设置了与中原藩镇一样的文武官吏, 恢复了相应的一套文书、行政制度。其次, 废除吐蕃时期的户籍、土地、赋税制度。重新登记人口、土地, 编制户籍, 制定赋役制度。归义军时期的户籍, 除注明人口情况外, 还注明了各户土地亩数与分布情况。针对当时沙州荒田闲地较多的特点, 张议潮还实行了请田制度, 即允许百姓向归义军衙门申请耕种荒田闲地。对于百姓之间自愿对换土地, 调整土地位置, 官府一般也予以批准。

在重新登记人口和土地的基础上, 张义潮还制定了新的赋税制度。根据敦煌出土的文书记载, 归义军实行的是据地出税的制度, 其地税主要包括地子、官布和柴草三项。地子完全按亩交纳, 纳的是粮食。官布、柴草也是按亩交纳的。为什么地税中既有地子, 又有官布和柴草呢?这与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河西地区还没有实行货币经济有关。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 实行的是部落——将制和突田制, 唐王朝的通用货币被废除, 主要实行的是原始的物物交换, 交换的媒介是实物。归义军政权建立后, 由于货币极度缺乏, 人们在买卖、雇工、典当、借贷时仍以麦粟、绢帛、布匹等实物计价。从已知的出土敦煌文书看, 在交换领域除以麦粟计价者外, 以布匹计价者也很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时期货币反而不是普遍的交换媒介, 在这种情况下,张义潮的归义军政权才将唐朝赋税制度中应交现钱的那部分税收改为征布或者其他实物, 因此在今天出土的敦煌文书中保存了许多征收官布和柴草的记载。

与此同时,张义潮还在河西地区大力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河西创复,尤杂蕃浑,言音不同,羌龙瑥末,雷威摄伏,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规俗一变”。经过张义潮的努力,河西诸州的各族民众开始和睦的生活在一起。同时,在吐蕃时期被废弛的各项水利设施也被重新运作起来,张义潮在河西诸州开挖沟渠,并设立专职水利管理人员,使得河西的农业得到了大发展。当时世人赞叹道:“三光咋来转精耀,六郡尽道似尧时。田地今年别滋润,家园果树似玉脂。州中现有十碾水,潺潺流溢满沟渠。必定丰熟是物贱,休兵罢甲读文书。”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张义潮在长安留为人质的兄长张义潭去世,已经69岁高龄的张义潮离开沙洲,前往长安为质。这是张义潮兄弟为了表示自己对大唐的忠诚而作出的决定,“先身入质, 表为国之输忠; 葵心向阳, 俾上帝之诚信”。张义潮入朝后, 唐朝授义潮为右神武统军, 晋官司徒, 职列金吾,并赐给田地宅第, 可以说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张义潮入京后,他的河西职务交给了他兄长张义潭之子张淮深。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八月张义潮卒于长安, 享年74 岁,从而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张义潮离开归义军之后,归义军事务由张淮深所统领,到大顺元年 (公元890年 ),归义军发生内乱,张淮深为索勋所杀,到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第二次内乱发生,最终由张义潮之孙张承奉领河西节度使之位。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也就是唐亡的前一年,张承奉脱唐自立,建立西汉金山国,自号:白衣天子。但不久部将曹氏所杀,恢复归义军建制,仍奉中原王朝为主。

曹氏传八代之后,归义军在北宋年间为西夏所攻灭,看过小说以及电影《敦煌》的朋友应该有些印象,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20 19: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有激情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1 09: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让我认识了张义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3 13:07 , Processed in 0.29279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