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2|回复: 0

[11/08]晚清失败的自强运动:中国近代建立的军工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8 1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马尾船政局(今福州马尾造船厂),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船政下设捶铁厂(锻造车间) 、拉铁厂(轧材车间) 、 水缸铸铜厂(动力车间) 、 轮机厂(制造锅炉车间) 、 合拢厂(安装车间) 、 铸铁厂(翻砂车间) 、钟表厂(制造仪表车间) 、打铁厂(小锻造车间)、 锯厂(锯木车间) 、造船厂(由3个船台组成) , 以及船政衙门、 学校、耐火砖厂等。
至中日甲午战时福建船政所造舰船如下:
舰名 舰种 完工日期 排水量 造价 隶属 附注
“万年青” 运船 1869.6.10 1,370吨 163,000两 福建水师 1887.1.20撞沉
“湄云” 木质兵船 1869.12.6 578吨 163,000两 北洋水师 1895.3.6被日俘
“福星” 木质兵船 1870.5.30 515吨 106,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伏波” 木质兵船 1870.12.22 1,258吨 161,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自沉
“安澜” 木质兵船 1871.6.18 1,258吨 165,000两 福建水师 1874.9.29遇风沉
“镇海” 木质兵船 1871.11.28 572.5吨 109,000两 福建水师
“扬武” 木质兵船 1872.4.23 1,393吨 254,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飞云” 木质兵船 1872.6.3 1,258吨 163,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靖远” 木质兵船 1872.8.21 572.5吨 110,000两 南洋水师
“振威” 木质兵船 1872.12.10 572.5吨 110,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济安” 木质兵船 1873.1.2 1,258吨 163,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永保” 木质兵船 1873.8.10 1,353吨 167,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海镜” 运船 1873.11.8 1,358吨 167,000两 北洋水师
“琛航” 运船 1874.1.6 1,391吨 164,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大雅” 运船 1874.5.16 1,391吨 164,000两 福建水师 1874.9.29遇风沉。
“元凯” 木质兵船 1875.6.4 1,258吨 162,000两 福建水师 1894.11被日俘。

“艺新” 木质兵船 1876.6.10 245吨 5,1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自沉。

“登瀛洲” 木质兵船 1876.9.15 1,258吨 162,000两 南洋水师。
“泰安” 木质兵船 1876.12.2 1,258吨 162,000两 北洋水师 1937自沉。
“威远” 铁胁木壳兵船 1877.5.15 1,258吨 195,000两 北洋水师 1895.2.6被击沉。
“超武” 铁胁木壳兵船 1878.6.19 1,268吨 200,000两 南洋水师。
“康济” 练船 1879.7.21 1,310吨 211,000两 北洋水师。
“澄庆” 铁胁木壳兵船 1880.10.22 1,268吨 200,000两 南洋水师 1885.2自沉。
“开济” 铁胁双重快碰船 1883.1.11 2,153吨 386,000两 南洋水师 1902.6.22爆炸沉。
“横海” 铁胁木壳兵船 1884.12.18 1,230吨 200,000两 南洋水师 1886.2触礁沉。
“镜清” 铁胁双重快碰船 1885.12.23 2,200吨 363,000两 南洋水师。
“寰泰” 铁胁双重快碰船 1886.10.15 2,200吨 366,000两 南洋水师 1902.8.17撞沉。
“广甲” 铁胁木壳兵船 1887.8.6 1,296吨 220,000两 北洋水师 18949.17搁浅。
“平远” 钢甲钢壳兵船 1888.1.29 2,150吨 524,000两 北洋水师 1895.2.17被日俘。
“广乙” 钢胁钢壳鱼雷快船 1889.8.28 1,110吨 200,000两 北洋水师 1894.7.25搁浅该关键字已经被屏蔽。
“广庚” 钢胁木壳兵船 1889.5.30 316吨 60,000两 广东水师。
“广丙” 钢胁钢壳鱼雷快船 1891.4.11 1,030吨 200,000两 北洋水师 1895.2.17被日俘。
“福靖” 钢胁钢壳鱼雷快船 1893.1.20 1,030吨 200,000两 福建水师 1898.7遇风沉 。
“通济” 钢胁钢壳练船 1894 1,900吨 1,100,000元 中央海军 1937自沉 。
天津机器局
1865年(同治四年),江南制造局与金陵制造局相继建立,南方军火生产发展较快。清政府为考虑军火生产布局,决定在北方建立新式军火生产工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恭亲王奕訢于1866年8月提出在京城或天津设立机器局,这与兵部会议提出在天津设局的主张一致。当年10月,奕訢正式奏请朝廷在天津设局,以制造外洋军火,并提出由三口通商大臣祟厚负责筹划,这一奏议得到朝廷批准。
崇厚委任英国人密妥士筹备建局事项,并拨给8万银两在英国购买制造火药和铜帽机器。1867年3月在天津城东贾家沽道购地2230亩,5月正式开局,初名军火机器总局。按照建厂计划,经过一段准备工作后,动工兴建机器总局的火药局(通称东局)。外国购买的机器到达后,即陆续安装。1870年8月东局建成,局内安装制造火药和铜帽机器,当年开工生产,日碾黑色火药140—180公斤。
在东局筹备期间,直隶练兵急需劈山炮和开花炮。若等待东局建成后制造,缓不济急。祟厚提出在天津设专局制造,经清廷批准。祟厚委任英国人戈登、薄郎等购机建局。1867年9月,在天津城南海光寺动工兴建西局(亦称南局),这是军火机器总局的一个分局,局内设铸铁、锯木、金工、木工4厂,雇用当地工人50余名,l 868年,西局开工生产,铸造出450磅子重铜炸炮,还制造出炮车和炮架。西局还承担东局的修配任务,到东局建成时,西局已铸造炮位、轮船机器零件等7000余件。
军火机器总局东西两局开办经费共耗银48.3万余两,其中,东局为38.8万余两,西局为9.5万余两。这些经费,经祟厚上奏,朝廷批准,由津海关和东海关的四成洋税开支。l870年,因天津教案,崇厚出使法国,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接办军火机器总局,改名为天津机器局。
李鸿章上任不久,撤换了总办密妥士,任命湖北补用道沈保靖为总办。撤销了西局,把西局的铸铁厂并到东局,并对东局进行扩建。新购进三套洋药碾,新建了三所碾药厂,对原有淋硝、磨磺、烧炭等制造问也增添了设备,扩大制造能力,以适应新旧四个药厂的生产。经过扩建,黑色火药日产提高到900余公斤。这一时期,还兴建了铸铁、熟铁、锯木等厂和新机器房,并在蒲口购地59亩,新建火药库三座。
l875年(光绪元年),增添了火药生产品种,新建了饼药厂房,购置了制造饼药机器,试制成供后膛钢炮炮弹装用的六角藕形饼药,同时购进了制造林明敦后膛枪和枪弹机器,把原来的机器房分出一半改建成枪厂。至1878年制造出林明敦枪520支,后因造价过高停止生产。另把铜帽厂分出一半改建成枪弹厂,并新建了锵水、轧制铜板和配造拉火厂房。1876年5月,设立电气水雷局,制造海防需要的各种水雷,并培养制造和使用水雷的技术人员。
自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后,几经扩建,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多。到1877年,产品有:黑色火药、饼药、铜帽、林明敦枪、枪弹、前膛炮弹、后膛镀铅来福炮弹、各式拉火、各式水雷。还生产锵水,轧制铜片和制造机器。
由于天津机器局生产不断发展,北京神机营和朝鲜国先后派送员工到局学习制造军火技术,为此机器局专门建立了习艺厂和朝鲜馆。
1881年,天津机器局开始仿制棉药,经过两年时间,仿制成功。为形成生产能力,新建厂房30余间和棉药库一座。1887年,新建栗色火药厂,由外籍工程师约士设计,司图诺负责安装,建有汽炉房、汽机房、分磨房、压药房、筛药房、分药房等厂房。
为制造海军使用的新式长钢炮炮弹,经李鸿章电请清政府驻英大使,从英国聘请技术人员和购进机器设备。1891年,从英国葛来可力夫工厂购进铸钢机一套,并从格林活厂购进水压机、10吨起重机和车床等设备。1893年,又从英国新南关机器公司购进西门子马丁炼钢炉全套设备,筹建炼钢厂。1895年开始出钢,并铸造钢质炮弹,至l 896年,年产炮弹达1200发。1896年,还建立无烟药广,试造无烟药。
北洋大臣王文韶,因见天津机器局规模扩大,品种增多,供应各方军火,单以“天津”命名不能反映它的面目,1896年1月27日,经奏准改名北洋机器局。
天津机器局常年雇用工人2000余名,开办初期,只有黑药厂、铜帽厂,后来逐步建立栗药厂、棉药厂、无烟药厂、枪弹厂、机器厂和炼钢厂,各厂配有成套机器设备。主要产品为各种火药、铜帽、枪弹和炮弹,生产比较稳定。从1898年与1878年品种产量对比中,可以看出它的生产变化情况。1878年主要产品产量:黑色火药25.6万公斤,铜帽3899万粒,各式铜拉火14.8万支,各式炮弹6.8万发,各式枪弹137.6万发。1898年主要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黑色火药20万公斤,加班可产32万公斤;栗色饼药9万公斤,加班可产11.3万公斤;棉药1.04万公斤,加班可产2.3万公斤;无烟药3600公斤,系试生产,待添 7F2 WmMS
购机器;毛瑟枪弹382万发,加班可产400万发;铜帽1500万粒,加班可产2800万粒;各式炮弹1.45万发,还可按照需要加造。

天津机器局生产的军火,主要供应北洋水师、直隶、热河、察哈尔、奉天、吉林、黑龙江、西北边防备军和淮系各地驻军使用,还拨给其他省分。在中俄、中法、中日甲午战争中,都大量使用该局制造的军火。1882年,李鸿章还调拨过一批军火供应朝鲜国使用。
天津机器局除生产军火外,还制作过一些军舰、船舶,包括慈禧太后的游船。特别值得一题的是于1880年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及第一套舟桥。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天津机器局毁于兵火。

金陵机器制造局
金陵机器制造局(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诞生于1865年(同治四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
1865年(同治四年)5月,李鸿章代理两江总督,移营南京。在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筹建金陵制造局,亦称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66年8月竣工,12月苏州洋炮局移入,由刘佐禹任总办,马格里任督办。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投产时,有员工兵夫约400人。
1869年,宁局已能制造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以及炮车和枪弹。1870年7月,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址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局,后于1875年(光绪元年)被焚毁。
1873年,马格里受命赴欧洲,于1874年从英国、德国和瑞士购回一批机器,进行安装使用。这是宁局建成后进行的第一次扩充,使制造能力提高一步,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74年,制造出三尺喷简,用火药发射的火箭1000支。
马格里早年从事军医,不精通制造技术,在宁局监造的68磅子大炮,1875年1月5日在大沾炮台试放时,发生爆炸,炸死士兵5人,重伤13人,李鸿章于当年7月,撤销了他在宁局的任职。
1879年2月,宁局接井乌龙山机器局。此局系因筹备江防需要,于1874年在南京郊外建立。接收后,由宁局承担江防炮台军火制造任务,经朝廷批准,给宁局常年额定经费10万银两,其中每年由江海关拨银5万两、江南筹防局拨银3万两、扬州淮军收支局拨银2万两。从此,宁局经费有了固定来源 。
1881年,宁局仿制成功美式加托林轮转机枪(亦称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仿制成功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亦称四门神机连珠炮)。至此,宁局已发展成为既可生产劈山炮、24磅子生铁开花炮、12磅子来福铜炮等前膛炮,亦可生产山炮、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等后膛枪炮,并能配套生产炮弹和炮架。宁局出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军火在此次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两江总督曾国荃奏报朝廷拨银10万两,从美国购进机器50多台,进行扩建,并奏准每年增拨经费5万两,使该局能“放手制造”。扩建工程于1887年竣工,共支银10.046万两,宁局又得到一次较大的扩充。
1888年,宁局仿制成功马克沁单管机枪(亦称赛电枪),这是中国制成的第一代重机枪。至1896年,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和赛电枪相继停造,遂制造抬枪及l磅子快炮。
1894年,宁局建立东子弹厂,采用无烟药装弹,这是制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此时,员工发展到1200多人,比韧创时期增加近两倍。是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后膛抬枪显示了威力,受到使用防营的赞赏。局中工匠唐坤明,设计制造出一种威力较大的新式快炮,送大沽炮台和沿海地区使用,杀伤力很强,人称唐为“金陵巧匠”。

湖北枪炮厂
湖北枪炮厂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办。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图谋自强,萌发了兴建新式枪炮厂的思想,1888年向德国商购机器,1889年拟在广州石门建厂。后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他又以湖北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和煤铁方便为由,奏请将枪炮厂移设湖北汉阳大别山(今龟山)北麓,1890年4月7日清廷准奏,定名为湖北枪炮厂。
湖北枪炮广于1892年5月动工兴建,与湖北铁政局合为一体,由蔡锡勇任铁政局总办兼枪炮厂总办。1894年至1895年,枪炮厂所属炮厂、枪厂、炮弹厂、枪弹厂、炮架厂先后建成。1894年6月14日,枪厂遭火灾,房屋及设备大部被毁,当经重行修建。1895年5月,枪炮厂与铁政局分立,独立建制,归湖北枪炮总局管辖,仍由蔡锡勇任总办。以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至1904年又先后建成熔铜厂、铜壳厂、机器厂、锅炉厂、翻砂厂、木样厂、打铁厂、打铜厂等,拥有员工兵夫约4500人。
湖北枪炮厂的设备是当时全国兵器制造工厂中最新式的,主要设备购自德国力佛厂和格鲁森厂。生产枪、炮、枪弹、炮弹,与其配套的炮架、铜壳、底火等产品。
枪:建厂初期,曾制造拾枪、快枪(步枪),后以仿造德国1888年式7.9毫米5响毛瑟步枪为主。在仿造过程中,对原枪进行了一些改进,如去掉套筒,将四缺口梯状望牌改成一缺口曲线望牌,加护盖,刺刀移中等,称汉阳式7.9毫米步枪。此枪从1893年开始试制,1895年投入生产,曾一度为全国生产量最大的一种步枪。另外,还生产7,9毫米毛瑟马枪。
火炮:主要生产轻型后膛炮。1895年至1899年以仿造37毫米格鲁森过山炮为主,1900年后,以仿造57毫米格鲁森过山炮为主。
湖北枪炮厂步枪最高年产9000余支,37毫米格鲁森过山炮最高年产90余门,57毫米格鲁森过山炮最高年产80余门,7.9毫米枪弹最高年产500万发,炮弹最高年产27万发。

四川机器局
四川机器局是四川最早采用机器制造枪、炮、弹、药的综合性兵工厂,也是四川近代第一座机器制造工厂。
四川机器局创办于1877年(光绪三年)。1876年10月,丁宝桢由山东巡抚升任四川总督。入川前,他得知四川军营使用洋枪,全是通过上海洋行购买,运费昂贵,实不合算。如不懂修理之法,所买洋枪稍有损坏就成废物。四川接近西南边睡,川内又时有民众造反,为加强四川清军武装,决定设立制造军火的机器局。
1876年12月10日,丁宝帧上奏朝廷,请求将原办理山东机器局的曾昭吉调到四川,令其操办机器制造枪炮。1877年11月,在成都东门内下莲池一带择地建厂,时名四川机器总局(简称四川机器局),委派候补道夏时、劳文(寿羽)总理局务,并派成绵道丁士彬会同办理,由曾昭吉承办制造。
1878年春,四川机器局建成投产,初期规模不大,生产数量很少。至1879年5月,共建大小厂房188问,制造前后膛枪148文、水轮机和其他机器25部、半成品枪161支、应用工具和机器零部件12069件。时以造前膛枪为主,但也试造马梯尼亨利后膛枪。主要机器设备购自国外,一些简单机器由机器局制造,全部机器设备价值不到一万银两。机器原动力,采用水轮机,利用淘河(金水河)水力发动;冬春水枯时,则用锅炉汽机发动。
1879年3月20日,四川机器局被告发在用人、用款等方面存在弊端,清廷下旨停办。后经朝野人士疏通和丁宝桢本人的力辩,清廷又同意续办,于1880年5月26日重新开局。
四川机器局重新开办后,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扩充。1880年12月11日,在成都南门外古家坝建火药局,仿造洋火药。接着又购买了制造弹壳、铜帽的机器,生产铜帽、枪弹。至1882年9月,共造成前后膛枪4815支、枪弹2000发、铜帽2万枚、*2.48万公斤,生产能力已较初期大有增长。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为满足云南前线军火的需要,机器局又从英国购买了价值2万余银两的机床、汽锤、锅炉等设备,并购地扩建,加紧军火生产。1884年,造成各种枪3050支,枪弹18万余发,铜帽628万枚,铅弹53万发,*3万余公斤。这是丁宝帧督川时期,四川机器局的最高年产量。
1886年6月,刘秉璋继丁宝校之后任四川总督。次年,刘秉璋考察四川机器局所造后膛枪,发现质量太差,下令停造。从1887年至1894年刘秉璋离任前,四川机器局停造枪支,但这一时期枪弹、火药产量增加,枪弹平均年产34万余发,*平均年产5万余公斤,并开始生产炮弹。
四川机器局从1877年开办至1911年共生产各种枪3.9万余支,枪弹1502.5万发,炮弹5420发,*80万公斤,修枪4.95万支,试造火炮3门,制造机器和机件共7万余台(件)。经费开支,每年由成绵道库土货厘金项下拨给。1877年至1908年共开支330.14万银两。

山东机器局
山东机器局由山东巡抚丁宝帧创办。丁宝帧为开办机器局制造军火,考虑已久,但未找到适当的主管局务人员。1872年(同治十一年),曾奏请咨调广东温子绍到山东,温未到职;1874年奏请调道员张荫桓筹划建局,亦末成事;1875年5月(光绪元年四月),咨调江南制造局徐建寅到山东。
徐建寅到山东后,丁宝帧令其总理局务,并派道员薛福辰为会办。1875年10月29日,丁宝帧奏明朝廷,设山东机器局于济南城外泺口。当月,徐建寅在泺口购买民地300余亩,动工兴建厂房,并赴上海向美国蒲思公司订购机器设备。1876年10月,建成机器厂、生铁厂、熟铁厂、木样房、画图房、物料库、文案厅、工匠住房以及制药厂的提硝、蒸硫、福炭、碾药、压药、成粒、光药、供药、装箱等厂房,陆续安装设备。12月,开工试生产,制成黑色火药,1877年正式开工生产。又在章丘县、长山县购买煤井,开井采煤,解决燃料来源。
山东机器局投产后,主要制造黑色火药,并造铅丸和铜帽等产品。丁宝帧在创办机器局中,“不使外洋一人夹杂其中”,机器设备虽购自外国,生产方式亦吸取洋法,但不使用洋匠,而依靠徐建寅等一批中国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厂房,安装机器和组织生产。1876年,丁宝帧了解到湖南候选通判曾昭吉,通晓机器制造,令他仿造英式马梯尼亨利枪,不到两个月,造出121支,在射程和灵巧轻便方面与英式相同,靶劲优于英式马梯尼亨利枪。当年11月,丁宝帧上奏朝廷,升任曾昭台为同知。
1879年,清廷根据奏议曾考虑停办山东机器局,将经费移治黄河。经巡抚周恒棋奏明,机器局支用经费有限,登荣水师,烟台练兵,全由该局供给火药,才免于停办。机器局设文案、钱粮、物料、机器厂、火药厂、煤井委员和工程委员,有员工300余人,加上章丘、长山矿井采煤工役,全局有员工400余人。熟悉制造技术的工匠,多在浙江、直隶招用,艺徒工役等在当地启用。生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参照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制订。
1883年添造部分枪弹机器,1884年起,陆续出品林明敦、哈其开斯、毛瑟等后膛枪弹。1888年至1896年,还出品后膛炮弹。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山东沿海军务紧急,为加紧赶造军火,巡抚李秉衡对机器局进行扩充,添造机器,加盖厂房,员工兵夫增加到近千人。1895年,各种枪弹月产达10万发,并试制成功后膛抬枪,定名坚利远抬枪,此枪具有毛瑟枪和哈乞开斯枪的优点,射程可达2000公尺。
1897年,向德国购进既能制造抬枪又能兼造毛瑟枪的机器60余部、各种配件和工具170多种,建起了新式枪厂、枪弹厂、熟铁广、轧钢厂、化钢厂,建筑形式和布局,全按西式建造,使机器局规模扩大。还在机器局西南的无影山建成火药库房30座,可储存火药18万公斤。
1904年和1905年,向德商瑞记洋行购进7.9毫米枪弹机53部及全副修理器具,制造新式枪弹,日产6000—7000发。
山东机器局从1876年至1907年的32年间,制成黑色火药238.3万公斤、各式后膛枪弹2279.8万发、各式后膛炮弹23万余发、各式后膛枪1489支,修配各式后膛枪6.34万支。其中1901年至1992年黑色火药平均年产16.4万公斤,1905年至1907年各种后膛枪弹平均年产174.32万发。马梯尼亨利、坚利远等后膛枪虽试制成功,但末大量生产。

吉林机器局
吉林地处东北边陲,l9世纪80年代初,中俄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1880年6月24日(光绪六年五月十七日)吴大瀓受委三品卿衔帮办赴吉林省城,协同吉林将军铭安处理边防事务。
1881年6月26日,经吴大瀓(时督办宁古塔三性浑春事宜)等奏请清廷批准,开办吉林机器局,调天津机器局提调宋春鳌为总办,局址设吉林省城以东八华里松花江左岸的一段地方,并在松花江右岸的僻静地带,选定吉林机器局火药局局址。1882年4月动工兴建,1883年10月,机械加工部分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投入生产。1884年7月,进行扩建,火药局亦开工兴建。1887年8月,火药局建成,至此,建设工程全部竣工。
吉林机器局建成时,全局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各类机器设备计275台,大部分购自德国,部分购自美国和英国,仅机械加工部分开办经费即耗银25万两,全局常年经费约10万两。生产机构:设机器正厂、东厂、西厂、轧钢处、翻砂厂、熟铁厂、木工厂、锯木厂、拉火厂、电气厂、画图房,火药局单独分设。派驻机构:设营口转运局,负责上海、天津等地外购材料转运;设乐亭制造分局,为分驻昌黎、乐亭境内的吉林边防军修理枪炮和复装子弹。另开办表正书院(机械制造工业专科学校),招收满、汉子弟30余名入学,开办两年后因缺乏经费停办。
吉林机器局开办初期,有委员、司事、书识等官员50人,工人398人。工人中匠目和工匠93人,小徒158人,其余为普通工役。匠目和工匠93人中,能掌握军火制造技术或机械加工技术的仅50余人,来自浙江宁波。小徒150余人,全是童工,曾采取一师带多徒的办法,解决技术力量缺乏问题。后随着生产发展,工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转入正常生产后,全局常年员工近千人。
吉林机器局出品,分弹药和枪炮两大类:弹药类,曾生产黑色火药,哈其开斯枪弹,毛瑟枪弹,文且斯德枪弹,五子抬枪弹,洋抬枪铅丸,来复枪铅丸,葛尔萨炮弹,2磅子、4磅子、6磅子、12磅子克虏伯开花弹,哈其开斯开花弹,前膛钢钉开花弹,12磅子前膛开花弹,12磅子圆开花弹,子母炮群子弹,10磅、20磅、30磅水雷,水雷信子,子母炮拉火,2磅子、4磅子铜拉火,大铜帽等;枪炮类,曾生产呼敦枪、洋治枪、来复枪、毛瑟枪、葛尔萨炮、子母炮、2磅子克虏伯炮、西林炮等。约于1886年,试制成轻便机枪一挺,此枪每分钟连发80发,二人抬,配有三脚架,使用灵活,英国传教士哲姆士观看试射后,十分赞赏,在他的著作《长白山》中作了纪实。
吉林机器局生产的军火,分别解缴吉林靖边军用。从1890年开始,在“无碍于筹边”的原则下,亦供练军需用。1891年,经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与吉林将军长顺咨商,在黑龙江镇边军饷下,每年拨银3万两,交吉林机器局代造军火,吉林机器局曾刊用“兼办黑龙江机器制造局关防”,后于1898年停办。
从1884年起,曾制造多种专用设备、工装、配件、工具和通用机具,以供自用,并制成机铸银元成套设备。1887年,造成25吨小火轮一艘。1894年,又造成“康济”小火轮一艘,交水师营使用。此后,还造出炮船8艘。
该局曾在1882年建局初期,试铸成厂平一两银质样币,后又铸成多种银币,1896年获清政府批准大量生产发行。从1896年11月至1899年7月,获盈余银34万余两,为自身发展和武备军调提供了经费补充。
吉林机器局自1881年开办至1899年,共支用银233.95万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3 13:24 , Processed in 0.42341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