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93|回复: 10

[01/05][贴图]美《探索》杂志评出2008年100大科学故事[100P]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5 13: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科学家在各个研究领域展开了研究,并有重大发现,以下2008年100大科学故事在考古史上完全有资格占据一席之地。

  100、史前巨型鲨鱼具有世界最强大的嘴

  

  澳大利亚科学家已发现地球历史上具有最强撕咬力量的物种——史前巨型鲨鱼“Megalodon”,其牙齿撕咬力量甚至超过了霸王龙。“Megalodon”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大牙齿”,它的身体可生长至50多英尺,体重达到110吨,是现今其近亲大白鲨的30多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物机械学家、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朗伊称,化石证据表明这种远古巨齿鲨鱼通过撕咬大型鲸的尾部和鳍,可实现对鲸的猎杀。

  为了分析大白鲨和“Megalodon”的撕咬能力,研究人员使用复杂精湛的计算机技术,包括模拟机翼、桥梁和航天飞机的工程学软件。朗伊和同事们基于8英尺长雄性大白鲨尸体共同开发的这个3D数字模型,重建了鲨鱼头骨、口腔的近200万个微型连接组件。过去科学家们曾尝试描绘大白鲨的撕咬力量有多大,看来人们很大程度地低估了大白鲨的撕咬能力。经计算,体型最大的大白鲨的撕咬力可达到2吨,这是非洲狮的3倍,人类的20倍。而和大白鲨同样强壮的是现已灭绝的近亲祖先——巨齿鲨的撕咬力量是大白鲨的6-10倍,这也足以表明它们是地球历史上最可怕的掠食性动物。相比之下,科学家认为有“暴君蜥蜴”之称的霸王龙并不是巨齿鲨的敌手。霸王龙最大的撕咬力量可达到3.1吨,比现今的大白鲨强一些,但却无法与巨齿鲨相匹敌。

  99、木星长出一个新红斑

  

  科学家表示从哈勃望远镜和凯克望远镜拍摄的图片得知木星出现了第三个崭新的红斑,它比众所周知的大红斑和小红斑都要小。此发现支持了先前科学家有关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的说法。此崭新红斑是由白色卵形风暴形成的,它从白色变成红色表明此风暴正在向木星大气的更高的上空旋转,其高度相当于大红斑云顶的高度。菲律宾的业余行星观察家克里斯多佛帮助确定了此崭新红斑的位置。

  木星的温度可能变动了27-36摄氏度,由此可能导致出现更加强烈的风暴。大红斑已经发现了350年,而小红斑是在2006年左右发现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行星科学家小组表示,所有这三个红斑都代表了风暴已经旋转到了木星大气中的甲烷上空。从事此项研究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迈克尔•王说:“如果此新红斑和大红斑继续它们的成长过程,它们将会在今年8月碰面,而小红斑要么会被吞并,要么会被排斥。”

  98、栉水母是地球上首种动物

  

  美国布朗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利用最新技术分析了海量遗传数据,确定了动物生命树底部的最早分离时间。动物生命树是能将所有动物种类(包括现存的和灭绝的)联系在一起、蕴含着巨量信息的系统进化树,是各种动物间进化关系的一种分等级表现形式。研究人员发现,拥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栉水母在无组织、无神经的海绵之前就从动物树底部分离,并发展了自身的进化途径。这对传统观点形成了挑战。传统观点将海绵视为从动物生命树底部最早分离的动物。但研究人员认为,结构相对复杂的栉水母出现在动物生命树底部,表明地球上第一种动物可能比科学家此前认为的更复杂,进化也不见得一定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步演变的过程。

  97、天文学家将矮行星归入类冥王体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6月11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的执行委员会上决定,给予2006年被“逐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以正式身份,今后凡是位于冥王星外侧,又不满足行星标准的类似于冥王星的天体都被称为“类冥王星”(Plutoid)。“类冥王星”的定义是指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围绕太阳运转周期在200年以上的星体,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形。“类冥王星”在运转时,不会撞击其他星体。目前符合“类冥王星”定义的除了冥王星(Pluto)之外,还有厄里斯(Eris)。另一个矮行星——谷神星(Ceres)则不符合“类冥王星”的定义,理由是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游星带之中。

  96、远古商船航行于南美洲大海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莱斯丽•迪范和她的同事分析,1千多年前,厄瓜多尔商人利用木筏将商品从厄瓜多尔运送到西墨西哥之后返回,行程达近6400公里。考古学家很早就怀疑为何古南美洲风格的铜器和其它金属制品只出现在西墨西哥而此两地之间的任何地方都没有,这种情况表明是海运贸易,因此,迪范小组决定探究一下这种长距离的木筏航行是否可行。他们通过对16世纪欧洲探险家所描绘的西墨西哥的美洲商贸船进行数学研究,获知探险家所描绘的远古商船是由厄瓜多尔本地的轻木经麻一样的纤维捆起来的长方形的木筏,长大约10米,有二个风帆,可以装30吨货物。他们还评估了风力和水流的作用。如今,迪范小组正准备驾一艘小型轻木筏往返波士顿和普罗文斯敦(Provincetown)。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建造一艘实际大的远古木筏,从厄瓜多尔航行到墨西哥,以验证1300年前的这一远古航行。

  95、土卫二上发现有机物

  

  3月12日,卡西尼飞船飞越土卫二的南极上空时,对土卫二南极的巨大羽状冰尘进行了拍摄,科学家们对传回的照片仔细分析后发现,在土卫二南极一个虎纹状的缝隙中喷出了浓密的水蒸气和各种有机化合物,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甲烷和丙烷,同时并测量了其温度,这标志着此土星卫星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94、海藻制造其自己的防晒剂

  

  科学家发现一种棕色海藻用碘化物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晒伤,从而导致炎炎热日下的苏格兰西海岸有一股游泳池的味道,这是碘化物而不是漂白粉。虽然碘酒用于伤口消毒和水净化已经很久了,但棕色海藻用它干什么却一直不清楚。今年5月,苏格兰海洋学会和其它科研单位的大气科学家终于解开了这一谜团。

  93、物理学家发现地球“神秘HISS”之源

  

  地球“神秘HISS”是一种电磁波,见于环绕地球致密的等离子体层(plasmasphere)中。这种波是控制“Van Allen辐射带”的二区域结构的一个主导因子,而且由于它能从等离子体层中将高能电子除掉,所以它在减小太空中卫星及人类所受到的辐射危险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理论来解释这种波的起源,但没有一种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利用来自CRRES卫星的数据建立了一个新模型,该模型将这种波解释为“Chorus”的另一种波型的衍生物。 Chorus过去被认为与Hiss无关,但科学家最新发现它能传播进等离子体层中,随后变成Hiss。

  92、发现3.8亿年历史的鱼妈妈

  

  生物学专家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发现一个约有3.8亿年历史的鱼化石。化石完整再现一只“鱼妈妈”正在生产的情景,它的脐带上还连着刚生下的后代。这一发现不仅为生物学增添一个全新物种“艾登堡鱼母”,而且把动物界已知最早活产记录向前推进约两亿年。专家说,“艾登堡鱼母”属于脊椎动物盾皮鱼的一种,体长25厘米。盾皮鱼被看成是“海洋中的恐龙”,统治世界海洋和湖泊长达近7千万年,事实上,它们生活距今4.2亿年前至3.5亿年前的中古生代时期,如今已灭绝。它们大多数成员都相当小,但有些可以长到6米多长。

  91、人类具有5块必不可少和10块可选的面部肌肉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里奇特•沃勒首次描绘了人类面部肌肉的变化。沃勒及其同事发现人类面部肌肉的变化胜过身体其它部位的肌肉,如前臂。而且,人类必须具备5块面部肌肉才能表现出6种基本的人类表情――高兴、悲伤、恐惧、愤怒、惊讶和厌恶。此外还有至少10块面部肌肉是偶尔才有的,并非人人都有。面部肌肉多的人表情也更加丰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90、基因图谱破译鸭嘴兽“四不像”之谜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成功绘出了鸭嘴兽这一奇特的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草图,这对研究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进化起源“极为重要”。鸭嘴兽属于半水生、半陆生动物,集“鸭子嘴、水獭脚、海狸尾巴”于一身,而且是为数不多的产蛋而非胎生的哺乳动物之一。基因组分析显示,鸭嘴兽的奇特可谓“表里如一”。与杂合多种动物特征的外形相一致,它的基因组也兼具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基因特点。

  89、考古学家发现世界最古老的箭头

  

  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考古学家林恩•瓦德雷在南非发现了世界最古老的箭头,距今已经6万多年了。当时石器时代的人多半在用矛当武器,而南非东海岸的古人则用弓箭当武器。这一时间比弓箭商品化早2万年。瓦德雷及其同事是在二年前发现此箭头的,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发现。

  88、细菌能控制气候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布伦特•克里斯特纳(Brent Christner)发现在全球范围内降水区域的大气层中有一种非常有效的“造雨细菌”,它们能够形成冰晶体,而这种冰晶体在云层中是形成雨雪的重要元素。这种存在于大气层中的细菌被称为“造雨细菌”,可能引发形成云层中的冰核颗粒,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水循环。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人们对大气层冰核科学性理解的空缺。该研究报告将发表在11月17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期刊上。冰核细菌会导致农业减产经济受损,比如:烟草野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曾导致美国农业损失10亿美元。因此,理解生物冰核的散布对于减缓农业损失十分重要。

  87、快速精子解释开花植物的多样性

  

  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的生态及进化生物学助教威廉姆斯揭示了有花植物,即被子植物进化多样性的关键:通过花粉管携带花粉中的精子与卵子迅速而有效地结合。此发现也许有助于解释世界上有花植物多样性的原因,这是从查尔斯•达尔文时期至今仍困扰着科学家的难题。

  对于要受精的有花植物来说,着陆于花朵上的花粉必须长出一根携带精子的管道――花粉管,将精子输送到卵细胞处结合。威廉姆斯分析了花粉管的生长速度,裸子植物(无花植物)的花粉管生长很慢,速度只有每小时20微米,期间释放的酶得破坏阻碍精子到达卵子的任何组织才行。而在早年的被子植物(开花植物)中,花粉管生长速度快得多。期间并不是破坏组织,而是花粉管分泌一种名为胼胝质的糖分子。胼胝质形成花粉管的薄壁,这种薄壁能让花粉管在细胞之间生长,因此花粉管能以每小时80-600微米的速度通过组织。威廉姆斯认为这一创新至少是在1.25亿年前发生的,从而使早年的被子植物能进化成更加灵活和受保护的受精方式。

  86、你也有照相存储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你能惊人准确地记住图像,甚至几十年后仍旧记得清清楚楚。今年1月,科学家让14人浏览3000张图片,之后问他们看过哪些图片,结果发现,其中最容易区别的图片准确识别率达92%,中等难度的图片准确识别率达88%,最难识别的图片准确识别率达87%。有一名测试者的图片准确识别率竟然高达98%。这表明人脑记忆图片的能力超乎想象。科学家将此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年9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85、矮人人种争论在继续

  

  早在2003年9月,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科学家就在位于帕劳群岛的南面、印度尼西亚的弗洛里斯(Flores)岛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具不到1米高的成年女性骨骼,包括头盖骨、下巴和牙齿。一年后,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称这是一个新发现的人种,它们属于从现代智人进化而来的“最极端”的一支——矮人人种。

  但是这一人种是否存在,其后却一直存在争议。来自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大学(RMIT)的研究人员奥本多夫(Peter Obendorf)就指出,异常矮小的身材,是因为缺碘而患有先天甲状腺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的头小畸型症。如果人一出生就患有甲状腺缺乏症的,就很容易导致脑下垂体肿大,增长受抑制以及脑袋偏小。

  然而,这种“病态论”同样遭到很多人的反对。2007年,美国研究人员在对弗洛里斯岛矮人重新研究后确认,这些人的骨骼扫描并不支持头小畸型症的说法。在今年3月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不少专家也反驳了这一看法,认为奥本多夫根本没有检查过真实的骨骼,且误读了很重要的骨骼构成。实际上,另外一个来自以色列的“病态论者”,同样没有接触过原始的骨骼,仅仅是根据二手资料得出一些“可笑的结论”。今年另有二项也支持弗洛里斯岛矮人是新人种的观点。

  84、科学家发现9000年历史的牛奶陶器

  

  史前不列颠人拓9000年前就已经有了乳品业,这是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碳同位素分析证实古陶器碎片上有牛奶脂肪痕迹后提出的观点。尽管历史研究表明动物驯养始于公元前9000年,但没有证据显示那时已经开始了挤奶业。图画和文字记录显示乳品业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出现在撒哈拉、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史前不列颠的乳品业也只有一些间接记录表明始于公元前4500年。这次科学家在英国北安普敦郡的几处遗址处挖掘出了包括铁器时代、后撒克逊时代以及中世纪初期几个不同时期的装奶陶器碎片,对碎片上牛奶脂肪中特有的脂肪酸进行的碳同位素分析得出的结果第一次为史前不列颠乳品业的开始提供了直接证据。

  83、防弹纳米纸比钢铁还硬朗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超强纳米纸,它的基本成分是碳纳米颗粒。这种新型纸的硬度超过钢铁,然而它又的确像普通纸张一样柔软,而它的韧性则比普通纸张大得多。

  超强纳米纸是由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制成功。研究人员在经特殊处理过的水中将碳纳米氧化物微粒驱散,然后用滤膜过滤。他们发现水能够使这种微粒在过滤器表面形成一种纸状薄层,它比由碳纳米管制成的纸张还要柔韧。由于超强纳米纸的硬度高,柔软性好,导电性能也不错,薄薄的纳米纸比金属线更适宜于加工成各种尺寸的电子器件,在精密仪器制造领域将大显身手,燃料电池也可以借助这种新材料增加转化效率。用这种新型纳米纸制成的电器非常环保,又利于回收,因为将这种纸暴露在空气中也不会变形,但是浸没在水中就会慢慢分解成碳纳米氧化物微粒,经过过滤后又能形成新的纳米纸,可用于电子器件的制造。

  82、白细胞利用“DNA弹弓”抵御细菌感染

  

  美国和瑞士科学家揭示了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白细胞的一种)帮助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机制。他们研究发现,嗜酸粒细胞能被细菌激活,用类似“弹弓”的方式释放出线粒体DNA,创建成一张“网”捕获并杀死细菌。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

  嗜酸粒细胞仅占人体白细胞组成的1%-3%。此前,科学家已经知道它们有助于人体防御寄生虫,但对于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具体角色并不清楚。与其它种白细胞遍布全身不同,嗜酸粒细胞只发现于消化道等特定区域。新研究发现,当嗜酸粒细胞受到细菌感染的刺激时,它们会如弹弓发射一般,快速分泌出线粒体DNA。线粒体DNA会绑定在颗粒蛋白上,形成一张能够捕获并杀死细菌的网。

  81、聪明机器人能自我重新组装

  

  像影片《终结者2》中的T-1000电子人,这些机器人被撤散后又能重新自我组装。这种代号为“ckBot”的机器人动作敏捷,做事出色。在摄像机和内部传感器的指导下,其分散了的模块能翻转和扭动,彼此靠拢。当它们彼此接触之后,就会强力地紧紧扣在一起,就像影片《终结者2》中的T-1000电子人那样能重新组装自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80、由植物油和尿制成的自愈橡胶

  

  心爱的服饰被不小心刮破、调皮的孩子弄坏价值不菲的玩具,人们经常在生活中遇到这种烦心事,但也只能感叹“可惜”。法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经切割后能够“自愈”的新型橡胶。这项技术的应用将使服饰及玩具的自我修复成为可能。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私有化工公司阿科玛研制出来的这种新型橡胶由植物油和尿液成分制成的,其高分子聚合物破损后在20摄氏度环境中经过大约15分钟挤压就能“自愈”,被科学界形容为有“魔力”的新材料。

  79、史上老鼠大如小汽车

  

  目前遍布世界的各种鼠类是人们最熟悉的啮齿动物,但它们体重通常不到1公斤。乌拉圭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显示,距今约400万年前,南美地区生活着的一种啮齿动物全长3米、高1.5米及重约1吨,是迄今已知最大的啮齿动物。据推测,这种动物生活在水边的森林中,具有较长的门齿用于防卫或进攻,还有较小的臼齿用于吃水生植物或果类。这种巨型啮齿动物与人们熟悉的老鼠等完全不同,从进化角度来看可能与豪猪等更为接近。

  78、被“丝带”包裹的奇特星系

  

  英美两国的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被众多“丝带”所包围的奇特星系。该星系的编号为NGC 1275,位于英仙座。研究发现此气体丝带宽200光年,长2万光年,是NGC 1275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的副产品,与英仙座星系团中的气体相互作用。此超大黑洞像吹肥皂泡似地将物质吹入英仙座星系团。通过尾随这些泡泡,来自此星系中心的冷气体也被拉了出来,形成了长条的丝带似的气体流,这些气体丝带就这样形成了。

  77、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一个装有刻度盘、齿轮和嵌齿的盒子,在这台“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古希腊人能够提前几十年预测日食和月食。古希腊“超级计算机”名为安提凯希拉装置(Antikythera Mechanism),是100多年前在一艘罗马沉船上发现的。除了预测日食和月食外,它也被用于记录奥运会长度4年的周期。安提凯希拉装置是在大约公元前100年制造的,此前的研究显示,它用于绘制有关行星移动和岁月变迁的图表。

  76、西班牙发现最古老欧洲人化石

  

  古生物学家在西班牙北部地区发掘时发现了一个带有歪斜牙齿的下颚骨碎片。这个带有牙齿的下颚骨化石是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塔普埃卡(Atapuerca)考古遗址圈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与它一同被发掘的还有一些石器工具以及带有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化石。西班牙人类古生态学研究所的卡博内尔博士领导的小组经过研究发现,这个化石属于“先驱人”(Homo antecessor)人种中一名女性。这一发现将“欧洲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万至40万年,此前在欧洲大陆发掘到最早的早期人类化石距今大约80万年,地点也是在阿塔普埃卡的一个山洞中。

  75、辣椒为了杀死真菌而变辣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野生辣椒产生辣椒素来保护它们不受真菌的攻击。辣椒素是造成辣椒的辛辣味道的化学物质。科学家对玻利维亚超过320公里长的区域中的各种辣椒的辣椒素浓度和真菌病害率如何变化进行了调查,然后得出了上述结论。辣椒容易受到在其表面打洞取食的小虫传播的真菌的感染。一旦真菌进入果实中,即便是微量的真菌也足以毁掉辣椒种子。这组科学家发现更辛辣的辣椒比不那么辣的辣椒在遭到相同数量的虫咬之后出现的真菌病害更少。他们然后在实验室中证实了辣椒素抑制了真菌的生长。科学家表示这些发现表明在所研究的地理范围内,辣椒的辛辣程度随真菌病害的风险而平行增加,这提示这种植物进化出了辣椒素作为对抗真菌的化学防御武器。

  74、病毒用于建造超级微型电池

  

  8月20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布消息:“请大家忘掉9伏特电池、5号(AA)电池和7号(AAA)电池吧。MIT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仅有半个人体细胞大小的微型超前主义电池,这种电池将由病毒微生物构成。”

  目前,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已完成这种微型电池三个部分中的两部分设计,该微型电池可向植入式医学传感器或实验室计算机芯片提供动力,以及那些非常小的物体。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具体办法是:首先,研究小组在光亮的橡胶材料上使用一种叫做“软平版印刷术”(soft lithography)的普通技术建立微型电池接头模型,这些微型电池接头的直径仅有4~8微米。在电池接头的顶部,研究小组堆积了多个双聚合体层,其作用是电解液和电池离析器。然后将病毒自装配在电池接头的聚合体层顶部,最终形成阳极。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微型电池接头装置,每个电池接头都覆盖着电解层和氧化钴阳极。

  73、巨大冰流星从晴朗天空而降

  

  从晴朗天空降下9公斤大的冰,可能吗?这不是传说。气候专家一直警告说全球变暖会导致更加极端的气候,如飓风和干旱。但他们没有提到9公斤大的冰球会从晴朗天空降下来,砸坏屋顶和挡风玻璃,在地上砸出一个大坑。然而,还有报道称近几年来,这种“晴天下冰流星事件”在全球有所上升,今年二月,西班牙研究人员提供了进一步证据,表明这类事件的增加源于气候变化。据马德里天体生物学中心的行星地质学家朱苏斯•马迪尼兹-弗里亚斯,过去7年里报道全球有50多起这类事件的发生。

  72、抗抑郁药百忧解治弱视

  

  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百忧解,一种广泛使用的抗抑郁药,可能对成人弱视也有疗效。一组意大利和芬兰科学家表示该药可以提高已在早期发育中被损害的小鼠视力,且对人眼也有一样的疗效。百忧解最早于1987年由美国制药商礼来公司生产,属于一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的合成药。该药现已失去专利保护,通用名称为氟西汀。弱视,通常被称为懒惰眼。根据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它是儿童时期视力损害的最常见病因。该病影响了约2%~3%的儿童。

  71、细菌首次显示有惊人的记忆

  

  学习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根本。日本北海道大学科学家首次在一种原生质粘菌(单细胞生物,但具有多个细胞核)中发现了记忆能力和神经活动性。该研究成果有望揭示智慧和智力的最初起源。

  他们研究发现,当对一种名为多头绒泡菌类的阿米巴门原生质粘菌施加一系列周期性刺激后,它能够学会其中的变化模式并能够按照预期,在下一次刺激到来之前改变自身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当刺激停止,这一记忆仍会在多头绒泡菌体内维持数个小时。当多头绒泡菌在干燥空气中连续待了三个小时后,无论这时的环境是否真的干燥,它会在接下来的第四个小时内减慢速度。这种预期的行动减慢有时甚至能够持续两到三个小时。研究人员发现,刺激周期时间从1小时变至1.5小时会得到相同的结果。与其他生物一样,原生质粘菌也有内嵌的生物化学振荡机制,就好比人类的生物钟。这种振荡能在它们体内产生周期性的环境压力响应,从而有助生物体调节自身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70、首次拍下电子运动连续画面

  

  由于电子的运动速度极快,过去要完整地拍摄一个电子的运动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瑞典科学家首次通过飞秒激光成功拍摄到了电子运动的连贯影片。由于电子运动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先前拍摄电子的运动图像都是模糊不清的。为了拍摄到这些高速运动电子的清晰图像,得需要极快的闪光。这种极速闪光过去没办法实现,而如今瑞典兰德大学工程系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利用名为“飞秒脉冲”的强烈激光脉冲来产生瞬时脉冲。在另一束激光的协助下,科学家还成功地引导了电子的运动,从而让电子与原子核发生了碰撞,并拍下了这一过程的影片。

  69、物理学家制造永不漏电的超级绝缘体

  

  今年4月,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制造出了一种新的基本态材料――超级绝缘体。正如超级导体可以让电流毫无阻力地通过那样,超级绝缘体无限长地保留电荷,永不漏电。据悉此材料是由氮化钛膜制成的,这是一种特别硬的陶瓷材料。低温下的氮化钛依其膜的厚度而有二种非常不同的特性,要么是超级导体要么是绝缘体。当此材料足够薄时,它就能从超导变成超绝缘。而当温度降低到20mK(K为绝对温度)后,研究人员发现其电流急剧下降到接近零的程度,也就是电阻无限增大。原来,这里发生了量子现象,出现了与超导完全相反的现象———超绝缘。

  68、世界首颗“人造树”会汲水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用隐形眼镜的原材料——人工凝胶制造出了“人造树”,它能够复制植物中特有的水分运输。该研究成果有望改善土壤修复技术,并创造出更加有效的冷却系统。科学家成功克服了技术上的困难,用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的水凝胶制成了带有微小、均匀的小孔通道。他们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系统,能够形成一种持续的负压,通过“根”从水蒸气中汲取水分,并将液态水沿着水凝胶通道运达“叶片”,再从这里蒸发出去。

  67、钻探而非地震导致印尼鲁西泥火山喷发

  

  74位著名地质学家在南非举行的会议上得出结论,印度尼西亚鲁西泥火山喷发由钻探石油和天然气这一人为因素导致。鲁西泥火山于2006年5月喷发,现在仍继续向外喷射沸腾的泥浆,生活在东爪哇岛的大约3万人因为它的喷发被迫转移。

  由于鲁西泥火山喷发,大约有1万个家庭房屋被毁。灾难发生后,这些不幸的家庭一直在等待赔偿,赔偿金将高达7000万美元(4300万英镑)。但石油与天然气钻探公司拉宾多•布兰达斯(Lapindo Brantas)却否认附近的一口钻井导致泥火山喷发,并指责发生在280公里(174英里)外的一场地震才是罪魁祸首。在南非举行的会议上,地质学家对新公布的证据进行了讨论,绝大多数人认为钻探才是导致泥火山喷发的真正原因。媒体报道说,地质学家的结论无疑是这场确定灾难责任人的拉锯战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

  66、自然选择帮助印度尼西亚人发现完美独木舟

  

  科学家在今年3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称达尔文进化论推动文化变化,比如自然选择就影响独木舟的设计。科学家是通过研究斐济和10大波利尼西亚岛上文化有关独木舟设计后得出这一结论的。他们发现了独木舟功能变化的历史过程,这种改变影响了独木舟的航海能力,如设计船体和添置舷外支架。他们还指出独木舟上没有用途的标志性东西和装饰物也有所改变。

  65、首个忆阻器半导体混合电路变革电脑计算

  

  任何一本电子学教科书都能够告诉你,电路是由三大基本元件组成的:电容、电阻和电感。而在197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利昂春(Leon Chua)预测存在有第四种基本元件:记忆电阻(Memristor)。

  今年5月,惠普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证实,忆阻器在纳米级电子系统中确实存在。这种电阻能够通过施加不同方向、大小电压,改变其阻值。除了学术研究用途外,如果利用其不同阻值代表数字信号,在半导体电路中实现数据存储也大有前途。事实上,惠普实验室展示了首个忆阻器半导体混合电路。他们将一块FPGA芯片中的部分半导体电路摘除,用忆阻器替代。由于单个忆阻器就能够实现一组闪存电路的功能,同时比闪存速度更快,能效更高。因此这样的混合电路能够降低芯片中晶体管数量,大幅降低成本,甚至有望靠这一新技术延续摩尔定律。

  64、西班牙立法保障猩猩“人权”

  

  猩猩能享有法律权利?这不是电影《猿人袭地球》中的情节,而是西班牙国会近日通过的新决议。今年6月,西班牙国会环境委员会通过决议,要求政府遵守“大猿计划”提出的要求,保障国内的猩猩免受“滥用、虐待及死亡”,并向全球推广该计划。计划于1993年由哲学家辛格及卡瓦列里开创,指黑猩猩、大猩猩及红毛猩猩等“灵长目人科”生物应享有生存、自由及不被虐待的权利。民众对国会此举意见不一,有评论员质疑为何猩猩能获法律保护,而公牛却不能。在新法案下,将全面禁止对猩猩进行具伤害性的实验,另外,利用它们拍摄广告、电影或在马戏团饲养,将均属刑事罪行,动物园饲养猩猩则仍属合法。

  63、大蜥蜴创下DNA变化最快的速度纪录

  

  新西兰产大蜥蜴通常叫做活化石,自从它们和早年恐龙集体生活以来的2亿多年里,它们看起来好像和它们的祖先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然而,蜥蜴也不可以貌相,今年3月出版的《遗传学趋势》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揭示新西兰产大蜥蜴在至今所有研究过的脊椎动物中其DNA变化速度最快。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大卫•兰伯特和他的小组分析了来自古老大蜥蜴骨骼化石和活标本的DNA,发现在过去9千年里,部分大蜥蜴的基因代码变了一半,比测试过的任何同时期的其它脊椎动物都要快得多。此发现表明基因代码变化不总是体现在外表、功能和行为上。进化是多方面的。

  62、唾液能加速伤口愈合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人类唾液中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富组蛋白除了此前已发现的杀菌功能外,还会加速伤口愈合。研究者称,这个发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动物受伤后会舔自己的伤口,为什么人拔牙后的口腔创伤一般比皮肤或骨头创伤好得更快的原因。他们认为,这项研究成果给治疗外伤、烧伤带来了新思路,对受慢性创伤困扰的人也是个好消息,比如创口不易愈合的糖尿病患者等。由于富组蛋白可以大规模制备,研究人员认为将来用富组蛋白制取的药物,有望像抗生素药膏或者外用酒精一样成为常用药。

  61、新型减肥药坐着就能减肥

  

  对疏于运动、没时间运动或出于各种原因无法运动的人而言,如果坐着也能燃烧脂肪、获得塑身效果,无疑是一件幸事。美国《细胞》月刊报道,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类新药,以“误导”方式使肌肉认为人体已作大量运动,从而“敦促”肌肉快速燃烧脂肪,达到塑身效果。新药分两种,一种名为AICAR,另一种名为GW1516,由加利福尼亚州索尔克研究所研制。研究人员在实验鼠试验阶段发现,两者能“虚晃一枪”,使肌肉误以为人体已作长时间、大运动量活动,于是加快脂肪燃烧,消耗卡路里。因而,服用者无需运动,服用药片就可望达到塑身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60、小行星撞击造成火星南北差异

  

  火星南北半球地貌差异巨大,构成独特的“阴阳脸”。火星南北半球可谓 “风格迥异”。南半球是充满陨石坑和沟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低地和平原。火星北半球的平均高度约比南半球“矮”约3000米,外壳也相对较薄。地貌上,南北半球分界线呈现为清晰可见的一条巨大曲线。美国3个科研小组经模拟推断后得出相同答案:小行星或彗星等外力猛烈撞击是造成火星南北差异的原因。

  59、低脂饮食次于低碳饮食

  

  目前基本减肥饮食法有三种:低碳饮食法、地中海饮食法和低脂饮食法。哪一种能更有效实现减肥和控制胆固醇,众人说法不一。但最近研究表明:吃低碳食物比吃低脂肪食物更能有效减肥、控制胆固醇。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参与者分别安排低碳食谱、地中海食谱和低脂肪食谱,并用蓝色、绿色及红色作标记。低脂肪食谱,限制脂肪供给量,从脂肪中获得的热量不超过30%。严格控制热量和胆固醇摄入量,主要进食低脂谷物、蔬菜和水果等。地中海食谱的热量和低脂食品相当,严格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取量,主要进食鱼类、橄榄油和豆类等。低碳食谱严格限制糖类的摄取,但不限制热量和脂肪。研究还规定所有参与者都严格进行等量的运动。两年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食谱的调查组平均减肥量为5.5公斤,地中海饮食摄入者平均减肥4.6公斤,而低脂肪食谱使用者只减了3.3公斤。

  58、智商高的人节奏感强

  

  瑞典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那些在智力测验中得分较高的人,对时间节奏的把握准确程度也更高。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对时间掌控的精确程度与解决问题和推理相关的神经过程,具有类似的生物学基础。相关论文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上。科学家让受试者自己敲出简单的节奏,结果发现,那些智力测验得分较高的人在对规律性节奏的把握上波动最小。研究人员特别强调,受试者要完成的任务与音乐上的节奏感没有任何关联,实验只是单纯测定他们维持节奏准确度的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证实,高智商、节奏性强与大脑额叶某些区域的白质体积具有相关性,此前科学家已经知道,额叶区域与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和操控时间密切相关。

  57、罕见基因突变促成精神分裂症

  

  今年4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说,精神分裂症患者拥有罕见变异基因的可能性极高,这些变异基因会扰乱大脑发育。研究报告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基因信号牵涉到几十种甚至几百种变异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由于DNA的重复或缺失而发生紊乱。研究人员只对罕见的变异基因进行了研究,这些罕见变异基因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不仅数量极大,而且大多使脑细胞受到影响。具体而言,有15%染上精神分裂症的成年患者拥有这些罕见DNA错误,而在健康人中,这一比例只有5%。在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便开始染上精神分裂症的病情严重的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跃升至20%。这项研究共发现24种不同基因,基本上每种变异基因及其复制数量都不相同,这意味着如果对更多人群进行研究将发现更多变异基因。

  56、记忆训练能使你变聪明

  

  你的智力并非天生决定的。多年来,研究人员认为智商是天生的且一成不变。没有人相信一些大脑训练能提高智商。但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项研究成果粉碎了这种教条,研究表明记忆训练能使你变聪明。

  55、北极熊最终列为濒危物种

  

  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5月14日宣布把北极熊列入濒危物种,今后北极熊将受到美国《濒危物种法》的保护。此前,环保人士及科学家等一再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将北极熊列为濒危物种。今年1月,美国多家环保团体就此联合状告内政部,联邦法院裁决内政部在5月15日前作出决定。这是美国首次把《濒危物种法》与全球变暖问题挂钩。

  54、“精锐”免疫系统能防爱滋病

  

  少数人感染爱滋病病毒(HIV)却从来不生病。科学家表示这些人叫“精锐镇压者”,他们的免疫系统能控制整个强度的爱滋病病毒。此项研究最先记录二名夫妻患者都感染了同样的爱滋病病毒,但妻子是一们“精锐镇压者”。研究人员发现妻子的免疫细菌――CD8+ T细胞对抑制病毒特别有效。通常爱滋病病毒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但此女人的CD8+ T细胞能直接压制住病毒的复制。科学家认为至少有二种机理在工作:一是直接压制病毒的复制,二是选择变异病毒,限制其毒性。

  53、有种水生生物会“偷”基因

  

  你的遗传基因从哪儿来?一般人都会回答:来自父母。可是世界上却有一种无性繁殖的微生物,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偷取”其他生物的基因。这种与众不同的生物叫做蛭形轮虫。

  水生微生物蛭形轮虫一直因为其通过无性繁殖而又没有被自然界淘汰灭绝而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这种微生物的秘诀在于它会“偷取”其他生物有用的基因,合并到自己的遗传信息中为自己与后代所用。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这种蛭形轮虫不但可以“偷取”细菌、真菌的DNA,只要动植物的某种DNA对它有用,它也不会放过,选取其中有益的、排除有害的,合并变异后形成自己的基因。

  52、音乐天才一半是遗传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发表在15个芬兰家庭进行了研究,为音乐天才是遗传提供了首份证据。此研究成果发表在《医学遗传学杂志》上。科学家分析了224名家庭成员,他们本身是音乐家或是专业和业余音乐家的亲戚。科学家对他们的音乐天资进行了标准测试,如辩明音调和曲调中的差异。科学家发现整体上他们的音乐天资一半是遗传来的。为此,科学家还确定了与音乐天资有关的几个基因。其中一个基因与转化内耳中毛发细胞震振的神经信号有关,另一个与语言发展和音乐天资有关。

  51、最小晶体管问世

  

  英国科学家日前用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制造出了一种超小型晶体管,这种晶体管只有1个原子厚、10个原子宽。这使人们朝制造可靠的纳米级超小型晶体管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石墨烯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安德烈•海姆教授等人于4年前发现的,这是第一种已知的1个原子厚的材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研究表明,石墨烯可以被刻成尺寸不到1个分子大小的单电子晶体管。而晶体管的尺寸越小,其性能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50、1969年陨石从太空带来遗传物质

  

  1969年,一颗陨石(默奇森陨石,Murchison meteorite)坠落在澳大利亚。今年6月,天体生物学家宣布他们在此陨石上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关键成分――两种碱基分子确实来自外太空。科学家称两种分子是尿嘧啶和黄嘌呤,“均存在于人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中”。众所周知,DNA和RNA是生物体内遗传基因的主要携带者。此发现支持40亿年前轰炸地球的小行星可能启动了生命的出现。此前的一些研究已经发现此陨石中含有碱基分子,但不清楚它们是来自太空还仅仅是被土壤所污染。

  49、植物迁移由气候变化所致

  

  科学家在美国南加州圣罗莎山上发现了气候变化的鲜明证据,当气候变暖时,优势物种正在往山坡上迁移。研究人员比较了1977年和2006-2007年间进行的二次植物普查情况,重点分析了10种优势植物,发现它们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局面已经成为了历史,其中9种植物都移居到高海拔的山坡上,其迁移的平均海拔高度为64米。

  48、计算机攻击可能与真正战争有关

  

  来自安全调研机构SecureWorks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成为全球遭受计算机攻击(来自本国国内)次数最多的国家,达到了2060万次,中国排名第二,达770万次。美国《新闻周刊》11月7日公布此前保密的一份文件说,原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竞选总部的计算机系统遭到了来自国外的攻击。奥巴马竞选班子认为,攻击者可能来自中国或俄罗斯。其实有关美国国内网络遭遇中国黑客袭击的报道已不新鲜,美国曾多次诬蔑中国黑客入侵美国网络,但往往缺少真凭实据。今年6月,美国多家媒体炒作所谓的“中国计算机黑客入侵美国议员计算机、触及美国敏感资料。”就此,美国著名IT媒体《网络世界》指出,美国议员们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的证据并不充足。

  47、首次看到艾滋病病毒诞生过程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研究人员采用新型特殊显微镜,首次实时和直观地目睹了来自单一活细胞的无数分子在细胞表面组合形成艾滋病(HIV)病毒颗粒的过程。该研究不仅有望帮助开发艾滋病治疗方法,而且可能帮助科学家在了解病毒颗粒形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有关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这就是全内反射显微镜,与传统的显微镜照亮整个细胞不同,它仅仅照亮HIV聚集的细胞表面。利用这一技术,研究人员观察了HIV粒子装配的过程,并记录下了每个HIV粒子装配所需的时间为5到6分钟。

  46、FDA批准克隆动物食品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1月15日宣布,经过克隆的牛、猪和山羊以及它们的后代均可以安全食用,克隆牛产的奶也可安全食用。这实际上为一些克隆动物产品进入食品市场开了绿灯。美国媒体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今后来自这些克隆动物的产品可无须贴特别标签而直接进入食品市场。FDA称,科学家就克隆技术安全性问题在全球各地进行了数十次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生物角度来说,以上克隆动物以及它们的后代与按传统方式繁殖的同类没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肉和人们今天食用的肉也没什么两样。

  45、濒危大猩猩数量翻倍

  

  8月5日,美国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向外界宣称,美国和刚果的研究人员在刚果北部的热带雨林中发现有12.5万只西部低地大猩猩,是以前估计的两倍!

  此前,这种大猩猩的个体数量被认为仅剩约5万只,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44、蜜蜂神秘死亡现象在继续

  

  眼下,美国境内大批蜜蜂的神秘死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在许多地区,蜜蜂死亡种群在90%以上。德国和瑞士也是如此,近15年来,蜂群的数量减少了一半。是什么原因引起蜜蜂大量死亡?杀虫剂、新老病原体都被研究人员列为怀疑对象,最近,人们开始将手机信号发射塔、高压电线看作是潜在的蜜蜂“杀手”,有人甚至宣称,拉登正在通过“杀死蜜蜂”来摧毁美国农业。

  43、量子信息传输速度远超光速

  

  量子纠缠,昔日曾被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今年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物理学家通过对纠缠态光子的研究,验证其信号传输的速度远超光速,使爱因斯坦的言论再引波澜。相关研究内容见于英国《自然》杂志8月13日在线版。

  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吉森与同事一直在对量子纠缠态进行研究,在最新的实验中,他们将一对纠缠态光子分离,并通过光纤分别传送到相距18公里的两个村庄。传输中光子会途经探测器,而探测器与最终接收站的显示证明光子在被分离后仍然存有纠缠关系:二者呈现一致的变化状态,且这种变化没有时间差。当每个光子到达目的地时,它们可以不经过任何直接联系而即时知晓其“孪生兄弟”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行计算,最终结论是要保证这种效果的通信信号,其作用速度应至少是光速的10万倍,而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会认为这绝无可能。

  42、美丽蓝眼睛源自一万年前基因突变

  

  为什么有的人眼球是蓝色的?基因学家表示这是因为一场发生在1万年前的基因突变所致。负责进行这项研究的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汉斯•艾贝格尔表示:“最开始的时候,大家的眼睛都是棕色的。”这些蓝眼睛人的祖先很可能来自黑海地区东部或者西北部,那里的人类在6000到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农业迁徙运动,迁到了欧洲北部。基因突变影响了一种被称为OCA2的基因,随后这些人的眼球就从棕色变成了蓝色。OCA2基因负责制造蛋白质供应人类头发、皮肤和眼睛的颜色。不过这次基因突变并未使得OCA2的功能全部丧失,只是因为黑色素减少,这些人的眼球颜色从棕色“稀释”成了蓝色。艾贝格尔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41、科学家成功制造出生命体完整基因组

  

  一个由17人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合成生殖支原体细菌JCVI-1.0中的58万2970个碱基对,成功制造出了人体生殖支原体的完整基因组,创造了目前世界最大的人工合成DNA组织,成为合成基因组学的又一大突破。

  科学家通过5年研究,发现可以利用啤酒酵母的同源重组来快速建立整个细菌染色体,在同源重组过程中,细胞被用来修复受损染色体。实验由获取基因组的原始排序开始,以确定起始序列无差错。由于较长的DNA序列容易断裂,研究人员首先在实验室将核酸碱基逐个累加制造出较短的基因片段。为了区别人造染色体与原始染色体,研究人员在基因片段中加入了许多不同的标示碱基。然后,研究人员利用生物酶将这些基因片段拼接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了四段DNA序列。最后再将这些序列插入酵母细胞,使之复制并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染色体。通过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发现,人造染色体上除了之前留下的标识碱基外,与支原体的原始染色体完全吻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40、宇宙最大黑洞质量为太阳180亿倍

  

  天文学家宣称已探测到宇宙中质量最大的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180亿倍。这个宇宙最大黑洞是之前天文学所记录最大黑洞的6倍,它的质量很大,相当于一个小型星系,它距离地球35亿光年,形成于OJ287类星体的中心位置。然而,十分特殊的是,OJ287类星体包含着两个黑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质量略小的黑洞,这样的星体组合使天文学家能够更为精确地对宇宙中最大的黑洞“量体重”。这个较小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1亿倍,环绕着较大黑洞运行着,其每次运行一个周期需要12年时间。两个黑洞之间距离很近,小黑洞环绕一周时能两次与大黑洞周边物质发生挤压碰撞,每次碰撞都会导致OJ287类星体突然地变得明亮起来。

  39、巴西神秘部落没有“数字概念”

  

  生活在巴西亚马逊州麦茨河沿岸的毗拉哈人(Piraha),总人口只有325人。毗拉哈人的生活节奏缓慢,对生活毫不挑剔,对未来没有一丝担忧,能充分享受生命的快乐。毗拉哈人信仰灵魂世界,声称可以直接感受到邪恶灵魂的存在。此外,这个民族甚至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完全生活在“当下”,两代人之间没有传承口头历史,谈话局限于自己直接接触到的事物。除了用于描绘精神世界的用粗线条画的画以外,毗拉哈人也没有自己的艺术。他们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缺乏“财产”观念的人——只拥有少量财产,没有占有更多财富的欲望。他们的血族关系也是人类记录中最简单的。在毗拉哈人的语言中,用来表达亲族关系的词汇只有“儿子”和“女儿”,用一些很笼统的词汇来谈论年长或年轻的一代。

  38、美国给高风险小孩开降胆固醇药

  

  美国儿科学会(AAP)颁布了新规则,提出了“让8岁儿童服用降胆固醇药”这一大胆的建议,试图通过这种方法降低儿童患心脏病的风险。新规则是由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会颁布的,该委员会的医生认为,虽然没有长期的研究数据支持在儿童中使用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但是有足够的安全数据证明这一建议是合理的。其中一种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Pravachol早已获得FDA的批准,用于年龄只有8岁的儿童。

  37、滨鸟数量在快速下降

  

  科学家今年3月发表了一项有关澳洲和亚洲滨鸟的长达24年的大规模调查,包括最难监测的长途迁徙鸟类,结果发现滨鸟数量在快速下降,许多品种的鸟类面临灭绝。在20多年里,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的科研小组每年10月乘飞机统计了澳洲东方13万平方英里湿地上的鸟类,发现这些鸟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快速下降,到2006年,迁徙滨鸟数量下降了73%,澳洲常驻滨鸟数量下降了81%。科学家发现湿地栖息地减少和河流改道是导致滨鸟数量快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36、创造论潜伏在美国中小学中

  

  在美国学校和国家法庭,进化论一次又一次打赢了创造论。尽管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进化论还是在美国课堂上遭遇了重大挑战。据有关美国中小学如何教进化论的第一项全国性调查,八分之一的中学生物教师教创造论或智能设计论而不愿意教进化论。先前曾有调查显示91%的受调查者说他们相信神或上帝的存在,而有87%的人说他们拥有宗教信仰。不过,有6%的人表示不信神和上帝;82%受调查者自称是基督教徒,另外5%则信奉基督教以外的宗教,包括犹太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35、科学家发现死区起死回生的关键

  

  多年来,科学家知道氮和磷的含量在富化作用方面充当角色,这种富化作用导致海藻爆发、水污染和氧气短缺,从而让湖泊变成死区。今年8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表明,科学家对美国北安大略湖进行了17年的研究,证实控制磷的含量是让死区起死回生的关键。

  34、黑人抗疟基因降低抗艾滋病能力

  

  英美研究人员表示,非洲裔黑人身上特有的抗疟疾基因增加了他们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据悉,非洲裔的黑人基因当中带有一种特有的抗疟疾基因。但是现在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基因妨碍了人体对抗早期艾滋病感染的能力。科学家在医学期刊《细胞宿主和微生物》上发表的报告说,他们研究了一种叫做达菲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红血球。但是九成的非洲裔黑人红血球表面没有这种蛋白质,也就是说这使得非洲裔黑人比较容易感染艾滋病。令科学家感到奇怪的是,达菲蛋白质基因消退和非洲裔黑人特有的抗疟疾基因的演进过程似乎是同时并进的。科学家是以美国黑人为研究对象,跟踪研究25年之后做出此判断的。另外,虽然抗疟疾基因干扰达菲蛋白质,但是带有抗疟疾基因的艾滋病患者在发病之后,平均生命要比没有抗疟疾基因的患者长大约两年。

  33、首次发现攻击病毒的病毒

  

  法国科学家发现,病毒也会受到病毒感染,这有助于解释为何病毒的转换基因和变异速度会如此迅速。法国地中海岸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从冷冻库分解出来的巨型病毒,被一个较小的病毒感染。这种命名为Sputnik的病毒,能够从宿主病毒和其他微生物身上“掠夺”基因,而达到显著的基因混合效果。在这份研究报告公布之前,人们只知道病毒能够导致细菌受感染生病,但Sputnik是首个病毒导致另一个病毒受感染生病的例子。此研究结果可能解释了病毒为何得以迅速变异,以致难以用药物或疫苗抵御它们。同时,该研究也支持了病毒虽然没有细胞,但仍属真正活生物体的说法。

  32、美国侦探破获炭疽案

  

  美国政府宣布,七年前的炭疽菌袭击案件是陆军科研人员艾文斯一人所为,由于他已自杀,因此将就此结案。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不久发生的炭疽菌信件袭击案,导致5人丧命,另17人病倒。美国当局公开了指向艾文斯(Bruce Ivins)的证据,包括他在袭击前夕发出的电邮,指示恐怖分子拥有炭疽菌和沙林毒气,而电邮里的用词跟之前散发的炭疽菌信件相似。调查人员指出,艾文斯在发生炭疽菌事件期间,经常在研究室工作至深夜,对此,他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同时,艾文斯也曾告诉同事,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并自称“有时候会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偏执、妄想性的想法,担心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过,艾文斯的代表律师坚持他是无辜的,批评者也指责当局拿出的尽是旁证,而且曾经错怪别人。当初,警方原本怀疑另一名科学家哈特菲尔,但美国政府已洗清哈特菲尔的罪名,并赔偿他将近600万美元的名誉损失。

  31、野生大马哈鱼面临养殖场威胁

  

  20世纪90年代,北大西洋的鳕鱼、金枪鱼、大比目鱼和其它大型海洋动物因过度捕捞而产量急剧下降,消费者和自然保护学家将希望投放在养殖场。然而,去年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野生大马哈鱼面临养殖场威胁。科学家发现,大马哈鱼养殖场通过虱传染和杂交以及化学污染来削弱野生大马哈鱼的势力。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科学家花30年时间调查了爱尔兰、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有关鱼类资源的多样性和成活率等数据,发现野生大马哈鱼的生存境况不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30、喜鹊认识镜中自己

  

  我们通常认为只有黑猩猩、海豚和大象才具有人类那样的自我认识能力,可以在镜子中认出自己。但德国科学家8月19日报告说,喜鹊也能在镜子中认出自己,这是首个证据表明非哺乳动物也具有自我认识的能力。而且,喜鹊与哺乳动物的大脑结构明显不同。负责此项研究的德国法兰克福的歌德大学心理学院的何尔莫特•普赖尔说:“这表明使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的技能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人类所特有的。在类人猿中发现这种技能之后,许多人认为这种技能只在人类身上发展了一次,到人类这里就终结了。但此鸟类的研究表明此技能至少发展过二次。”

  此喜鹊的自我意识的发现是继2002年的一项有关乌鸦研究后深入进行的,当时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乌鸦具有制造工具的技能,可以将电线扭成一个钩,从管子里取出食物来享用。在此研究之后,普赖尔和他的同事测试了他们一手养大的5只喜鹊,他们在喜鹊身上打上红点或黄点,它们只能在镜子里看到这一标记。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鸟有规律地用它们的嘴和爪子搔它们身上的这一标记,甚至有时成功扯掉了这一标记,这证明它们在镜子里认出了它们自己,而不是将它看成是其它动物。

  29、新法律禁止基因歧视

  

  今年5月,美国一项反基因歧视法案在历经13年的坎坷后终于成为了一项美国法律。这项名为《反基因信息歧视法案》(GINA)的主要内容是禁止保险公司和各种团体健康计划仅仅基于基因信息,拒绝健康的个人投保,或者向他们收取高于其他人的保险费。此外,它还禁止雇主在聘用、解聘或者人事更迭中利用基因信息。

  其实,为了防范基因歧视,各国已经行动起来。欧洲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政府纷纷成立或委托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基因科技引起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欧洲一些国家已经通过了禁止或限制保险公司和雇主使用基因信息进行“基因歧视”的法律,如奥地利的《基因技术法》、挪威的《生物技术医学应用法》、荷兰的《医疗检测法》和以色列的《个人基因信息保护法》等。另一些国家正在拟议通过类似的法律,如澳大利亚的《基因隐私和非歧视法案》等。

  28、锂能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即Lou Gehrig氏病能使脊髓和大脑运动神经元退化,从而引起患者在确诊后的3~5年进行性肌无力,瘫痪,并最终导致呼吸衰竭。今年2月,意大利比萨大学科学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用于治疗双极紊乱的锂碳酸盐也能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能够戏剧性的减缓肌萎缩侧索硬化这种造成患者瘫痪的灾难性疾病的发展速度。

  在研究中,他们招募了44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所有这些患者都服用力如泰(riluzole,这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有一定作用的药物。) 44名受试者中的16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随机的接受二种剂量的锂碳酸盐,其他28位患者服用安慰剂,所有接受临床试验的患者都继续服用力如泰。临床实验后15个月,没有服用锂碳酸盐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大约有30%死亡,而服用锂碳酸盐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全部存活;而且没有服用锂碳酸盐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较之服用锂碳酸盐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明显快。

  27、发现最年幼的行星

  

  由英国多所大学的天文学家组成的观测小组是在编号为“HL Tau”的恒星周围发现了这个巨大的气体行星,一颗最“年幼”的太阳系外“婴儿行星”。距离地球520光年、位于金牛座的“HL Tau”本身还不到10万年,与已经存在46亿年的太阳相比,如同刚刚降生的婴儿,而新发现的行星HL Tau b更是一颗处在胚胎阶段的“原行星”。这颗“婴儿行星”是在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原行星盘”中发现的。根据行星形成理论的假设,行星是在“原行星盘”中形成的,这个盘会在母恒星形成1000万年后逐渐被恒星风和宇宙射线驱散。

  26、新涂层让玻璃窗收集太阳能

  

  人们通常在屋顶安装一块大面积电池板,用以采集太阳能。但是这种方法价格高昂而且效率平平。现在,只要在普通玻璃窗上加一层涂层就能采集太阳能并供能,而且完全不影响采光。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明的,他们按特殊比例混合至少两种涂料制成一种聚能材料,以吸收各种波长的光线。涂料吸收太阳光后会把光线以不同波长传输到安装在玻璃边缘的太阳能电池中。这种聚能材料不仅适用于玻璃,还可以用于塑料板等物质。这一技术,花费不高,却可以使效率提高近50%。

  25、美国发布真实的气候报告

  

  今年7月,美国环保署发布一份真实的气候报告,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影响。此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美国环保署还在准备一份有关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是否影响人类健康的报告。不过,美国要改变其环保政策,还得期待奥巴马上台后再说。

  24、基因疗法使遗传性失明病人部分恢复视力

  

  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疗法使一些遗传性失明的病人部分恢复了视力,这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美国和英国的两个研究小组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说,共有6名患有利伯氏先天性黑蒙的病人接受了基因疗法的治疗试验,其中6人视力有了较明显改善。利伯氏先天性黑蒙是由一种名为RPE65的基因出现变异而导致的,病人的视网膜会失去感光功效,其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一些人成年后会因此失明。针对这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23、黑洞也可充当“恒星摇篮”

  

  圣安德鲁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开展的最新研究却显示,在距离这些超级黑洞较近的区域是完全有可能孕育出新恒星的。由肯•赖斯博士和伊安•博奈尔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构建了一套专门的计算机模型,以模拟黑洞周围天体的演化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模拟了一个质量相当于太阳10万倍的气态云团坠向黑洞的全过程。该云团在逐渐向10光年外的一个超级黑洞靠近,以其运行速度计算,预计将在两万年后到达黑洞附近。在此期间,云团所拥有的大部分物质都会被黑洞产生的强大引力所撕碎、吞噬。据介绍,计算机模型给出的运算结果另科学家们大吃一惊:遭到黑洞引力破坏的云团居然慢慢地演化成一些螺旋型的旋臂,其中的部分物质最终被黑洞所吞噬,而剩余的云团却依然能围绕在黑洞的周围并逐渐演化为质量巨大的恒星。而在此前的观测中,科学家们确实在银河系中央超级黑洞的附近观测到了一些体形巨大的恒星。

  22、首次拍下水星“黑色半球”

  

  1月15日,美国“信使”号探测器飞掠水星,离水星表面最近时只有约200公里。这是人类探测器时隔30多年后再次飞掠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我国古代又称水星为辰星。人类探测器上一次近距离观测水星是在1975年3月,当时美国“水手10”号探测器最后一次飞掠水星,只拍到亮的一面。今年绕水星轨道运行的美国宇航局“信使号”飞行器拍下了人们先前未看到的水星另一半球的详细照片。

  21、模拟光合作用储存太阳能

  

  2008年8月22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丹尼尔•诺切拉(DanielNocera)和马修•卡纳安(MatthewKanan)在《科学》上撰文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的催化剂,能将水分子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其实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就想利用阳光分解水分子,将太阳能转化为氢燃料储存起来,但由于催化剂价格高昂,分解水分子需要消耗太多能量,一直没能实现。现在,有了新发明的廉价催化剂,太阳能便可以作为动力实现氢燃料的大规模生产,整个过程与植物的光合作用非常相似。模仿自然界的光合作用,使太阳能更容易储存和使用,也为新能源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界末日”种子库正式启用

  

  今年,挪威全球种子库在挪威最北部的斯瓦尔巴群岛正式启用,开始储存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物物种,以确保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不会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而消失。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首府朗伊尔城附近一座砂岩山的山腰上,深藏于极地永冻土中,距北极点大约1000公里。2005年6月,挪威政府正式提议“诺亚方舟世界种子计划”,并且选址煤矿城市朗伊尔城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岛。其原因有二:其一,这里地理位置偏远,可远离各种外在威胁;其二,该岛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有利于种子保存。

  19、沙门氏菌引发食品安全危机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花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才处理了过去十年来最为严重的食物传染性疾病。罪魁祸首来源于去年春天从墨西哥进口的一种辣椒粉。43个州中至少有1440人感染了对生命带来威胁的沙门氏菌。到了八月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终于对该类食物设定警告标示,并且向消费者许诺他们将收紧安全规定。另外,今年十月份,来自美国12个州的32人,因为食用一款烹饪不当的冻鸡而感染了沙门氏菌。之后又出现价值上亿的土豆感染沙门氏菌,导致2人死亡。

  18、二种药可望治疗老年痴呆

  

  二种非传统治疗老年痴呆的新药显示了可喜的早期效果。这就是Rember和Dimebon,初步研究显示它们都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Rember是由新加坡制药公司TauRx Therapeutics研发出来了一种抗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每日服用该药能有效阻止老年痴呆症病情恶化,疗效超出现行疗法1倍以上。Rember会防止大脑内蛋白质新缠结的形成,并把已出现的缠结松解,从而防止记忆力减退的发生。科学家们希望该药最终能被用于老年痴呆症的早期治疗。

  此外,研究发现一些服用Medivation公司研发的药物Dimebon的患者,其认知功能、日常活动、行为和记忆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Dimebon是一只口服的胆碱酯酶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抵制剂,在俄罗斯作为一只抗组胺药物使用。

  17、细胞转换有助治疗糖尿病

  

  美国研究人员在患糖尿病的老鼠身上做实验,将普通细胞转化成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减轻了病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研究人员通过注射冷冻的普通腺病毒,把三种基因送入体内缺乏胰岛β细胞的病鼠胰腺内,结果胰腺内大约20%的外分泌细胞直接转化成胰岛β细胞。随着胰岛β细胞增加,分泌的胰岛素相应增多,病鼠体内过高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病情减轻。科学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实现不同种类成体细胞间直接转化,代表再生医学的重大进步。

  16、干细胞生产人体血液

  

  美国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种能使人体胚胎干细胞大量分化为血红细胞的方法。这意味着今后在实验室中有可能像“种田”一样来培养各种类型的血液,从而解决血源短缺问题。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罗伯特•兰扎等人在《细胞》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人类免疫系统不会对外来的红血细胞产生排异反应,因为红血细胞不具有细胞核。红血细胞是人体血液的关键成分,它能够输送氧气到人体的各个部位。研究人员说,在实验室测试中,他们所制造出的红血细胞与天然红血细胞在功能上并无二致,而且这种实验室制造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研究人员特别指出,这一成果表明将来有望大量制造O型阴性血。O型阴性血被称为“万能血型”,几乎所有人都能接受O型阴性血。

  15、亚马逊发现“迷失城市”

  

  科学家表示,巴西偏远的辽阔亚马逊流域曾是一处繁华闹市,而不是如今保存完好的原始雨林。科学家通过此区域的卫星图像查明了此城镇群和村落的位置,发现该地区的土著人曾经居住在一种格子样模式的城镇和村庄内,这些地方之间通过复杂的道路网络互相连接,并围绕着大型的举行公众仪式的社区中心进行排布。科学家估计15世纪首批欧洲人踏进亚马逊流域的上兴谷河区域(巴西中北部一河流)之前,有多达5万人在此古老的城市社会里生活了多个世纪。然而,殖民者和他们带来的疾病可能导致大多数本地居民死亡,研究人员在8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的一则报告上说。

  14、新流感病毒通常发源于亚洲

  

  两个国际性大型研究项目已确定了季节性流感新品种一年一次的流动传播过程:新品种产生于东亚以及东南亚,6至9个月后在欧洲和北美传播,最终在南美洲消亡。此项研究将帮助科学家确定哪一种病毒株应该加入到流感疫苗中。全世界每年有3亿人注射流感疫苗。研究人员通过对世界各地收集来的上万个病毒样本进行基因分析,得出了这一结论,与人们长期持有的观点基本吻合。人们一直认为,亚洲是流感新品种的主要来源。不过,科学家们表示,细节很重要,因为他们已经排除了季节性流感品种从世界其它地方返回亚洲的可能性。欧洲和美洲“实际就是流感病毒的进化墓地,”剑桥大学学者、《科学》版研究项目负责人科林-拉塞尔表示。根据这一结论,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流感的监控将可以集中于亚洲。

  13、中国实现首次太空行走

  

  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00秒,“神七”轨道舱舱门打开,航天员翟志刚出舱进入太空,挥舞五星红旗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问好。17时00分35秒,翟志刚返回轨道舱,舱门关闭。这标志着中国人成功完成首次太空行走。这是中国进行的第3次载人太空飞行,除此之外,中国还计划在10年多一点时间内发射他们自己的空间站。目前,中国正在培养更多的航天员,为未来的太空任务储备人才。

  12、双酚A对健康有潜在危害

  

  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TP)发表的最终报告指出,现在担心人们所接触的存在于聚碳酸脂塑料和环氧树脂中的双酚A(BPA)可能会对胎儿、婴儿和儿童的前列腺、大脑以及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此结论是在众多动物的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得出的。NTP是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的研究项目,是美国全国卫生研究院的一部分。

  11、新技术让器官移植者可免服抗排异药

  

  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一种新技术,有可能让许多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不必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这被称为器官移植领域的重大技术进步。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该治疗方法需要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然后向患者输入捐赠器官者的骨髓细胞。研究对象是5名从父母或兄弟姐妹处得到肾的患者,捐赠者的器官组织与患者略有不同。研究人员用新技术为他们进行肾移植后,4人不再服用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这种状况最长已持续5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10、移民美洲

  

  几项研究清晰绘制出了世界各地穿越北极移民新大陆的生命和路线。比如,在俄罗斯北方一处3千年遗址中发现的海象牙雕刻表明一艘捕鲸船上坐有6名乘客,这种有组织性地移民行动比先前知道的时间提前1千年。另有线粒体研究表明本地美洲人都是3万多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到白令海峡的移民。另外,西北太平洋范库弗峰岛和奥卡斯(Orcas)岛上发现1.36万年历史的野牛骨骼,表明新世界的人在猎杀陆地和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动物。这些动物是1.5万左右冰川消失时迁移到这些岛屿上的。

  9、个人基因组排序

  

  利用新一代快速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对有“DNA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的个人基因组进行了排序。此次基因组排序历时两个月时间,耗费约100万美元。现在,似乎每一个人都想对自己的基因组进行排序,但条件是他们必须拿得出足够的银子。当前,很多公司开始提供基因组排序服务,价格也已降至20万美元左右。另有一些人开起了店铺,提供简化版图谱,用户可利用这个售价仅为几百美元的图谱探查一系列潜在疾病。对于这项排序技术,全美的卫生机构也已予以关注——错误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解释发现时遇到的困难促使管理机构采取行动,根据提议制定新的规定。当前尚不清楚这些服务的可用性能够达到何种程度,但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利用这项技术,我们至少可以加深对一些可怕疾病的理解,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治愈手段。

  8、穴居人像我们一样会弄吃的

  

  一般认为穴居人(尼安德特人)头脑简单,但科学家已经发现他们的饮食其实很复杂,使用的工具也很有效,他们的大脑发育和我们类似。刊登在9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论文表明他们吃海豹、海豚和鱼类。他们还在壁炉边烹饪从河里收获的贻贝,加热僧海豹的长骨头,以吸吮其中的骨髓。科学家还发现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新生婴儿脑部大小与现代人几乎相同。

  7、隐身斗篷新突破

  

  很多人都梦想着拥有隐形能力,像墙壁上的苍蝇一样不被人发现。这听起来很像科幻影片和小说中的场景,但在不远的将来,隐形人很有可能成为现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很快发明出隐形斗篷,能够让光线和声音等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物质发生偏斜。实际上,隐形斗篷并不是真正做到隐形,但既然看不到又听不到,你又怎么知道有人就站在你的身边呢?

  实现隐形的“魔术”依靠的是新发现的材料——超材料。这种材料的表面拥有令人难于置信的微小结构,由于个头非常小,足以对单个波进行干扰。如果身披由超材料制成的斗篷,光线将绕过你并在另一侧会合。这样一来,你就在他人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了,而且没有留下任何线索。隐形技术拥有很多实际应用,其中一些应用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军事方面,比如制造隐形轰炸机。

  6、凤凰号着陆车发现火星上的冰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我们还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答案。根据凤凰号火星车的实地考察,“凤凰”号已在火星上发现盐和粘土,它们都需要水才能形成,此外,它还在红色土壤中挖到了冰晶。由于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时远时近以及它的倾斜轴,火星极地地区每100万年左右才有一次升温机会,也就是说,这些地区更适于生命居住。这些发现无疑让我们对火星生命充满期待。

  5、北极蕴含石油和天然气能源

  

  欧盟11月20日表示,全球变暖引发许多危机,但在全球变暖和新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北极将提供新的能源和渔业资源。逐渐融化的冰川将可以让人们开辟新的航海线,比如欧盟到太平洋的航海线将会变的更短。北极蕴含有大量未开采的碳氢化合物储备,可以为欧盟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欧盟必须在持续能源开发方面保持优势,鼓励大家多研究和革新有关艰苦气候地区和深海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技术,并严格遵循所有的环保标准。

  4、海洋正在变成死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公布了一份海洋调查报告,由于富营养化污染现象日益严重,过去10年中,全球海洋中不适合生物生存的“死亡区域”(简称“死区”)面积翻了一番,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有些“死区”面积高达数万平方公里。所谓海洋“死区”是指由于海水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导致海水中含氧量减少,鱼类等生物无法生存的区域。

  3、FDA查封我国食品和药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食品贸易范围不断扩大,食品安全问题也就越来越国际化。如今,一国生产的食品摆上他国货架已是司空见惯。日本的问题酱油、问题芥末酱,美国的花生酱沙门氏菌污染及中国乳品三聚氰胺……样样都令人心惊胆战。同样,美国对我国的食品和药品检查特别严格,以防意外发生。为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分别在北京、广州、上海设立办事处,其目的是帮助中国进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能力建设,并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食品药品进行检查。

  2、大型强子对撞机开始搜寻上帝粒子

  

  2008年,科学家启动的个头最大的“新玩具”莫过于大型强子对撞机。强子对撞机是一台长17英里(约合27公里)的环形粒子加速器,位于法国与瑞士交界,作用是创建“大爆炸”发生后瞬间的初期宇宙形态。对撞机是26个国家耗资80亿美元建造的,是科学家寻找假定中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上帝粒子”的最有力武器。据信,“上帝粒子”是其它任何粒子的质量源泉。

  1、后石油时代开始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犹如坐上了“跷跷板”一样涨跌不停,国际能源形势的多变性,对全球能源金融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对能源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危机感。在油价的困扰下,美国瞄准再生燃料大做文章,英国面向太空发展核能与风能,德国在生物中寻找再生燃料......发展循环经济,摆脱油价困扰成为了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各类环保团体的努力方向。能源向绿色可再生方向发展已成为世界能源金融市场的大趋势。近年来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每年达300亿美元以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都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在国家能源战略层面上制订了新能源发展的路线图,并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研发的投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7 11:07 , Processed in 0.30131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