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75|回复: 0

[转贴] 清朝时期“兵”与“勇”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5 13: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在观看有关清代历史事件的影视作品时,经常会看到一些战士的胸前或背后,写着一个很大“兵”字或“勇”字。他们虽然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士,但其性质不同。

    所谓“兵”是清朝时期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属正规部队。包括八旗和绿营。

    八旗军包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他们驻营时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清兵入关的时候,这些“八旗”,都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强悍男丁。入关以后,由于和皇室血缘亲近,地位崇隆,受到了特殊优待,逐渐变的腐朽不堪,,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非但不能完成应负的使命,还成了国家的负担。

    绿营类似于现在的野战部队,分布在全国各地,驻守边关,担负着抵御外侵、保家卫国的使命。顺治初年,清廷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将收编的明军及其它汉兵,参照明军的旧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了重新组建。该军以绿旗为标志,故称为绿营,又称绿旗兵。全国绿营兵额总数,根据需要时有增减,在咸丰以前大约六十万左右,较之八旗兵多三四倍。在清代前期,尤其是在康熙初平定三藩之乱及在乾隆中叶以前的历次战争中,绿营军曾起到了重要作用。绿营主要的兵种是步兵,分为战兵和守兵两种,此外还有马兵(骑兵)和水师。

    所谓“勇”,又叫“乡勇”,类似于现在的民兵,不是国家的正式军队,而是由于军事需要临时招募的军队,以补正规部队的不足,当战事结束后即解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6 08:00 , Processed in 0.264992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