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立体影象技术早就有了,最早人们发现立体影象原理后,就发明了一种立体画在休闲之余作为娱乐消遣。上世纪50、60年代出于与电视争夺观众的需要,宽银幕、大银幕、立体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不幸得是人们观看立体电影更多是一种猎奇,而且立体电影由于制作繁琐,作品数量有限,不久就归于沉寂了。
但人们没有让这种技术就此长眠,立体声已经广泛使用,为什么立体影像就不能呢?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立体电影又被人们提上了议事日程。时过境迁,现在的立体电影与当年的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拜高清和数字技术所赐,如今的立体电影画面清晰、颜色逼真,观众可以享受到无与伦比的视听体验。而且由于得到了院线和好莱坞制片公司的大力支持,数字3-D立体电影更被人们称为电影的下一次技术革命。
2008年是好莱坞3-D电影集体崛起的一年,这一既古老又新潮的技术已经开始被广泛的运用到好莱坞主流片商的影片里了:梦工厂和迪士尼这两家提供家庭娱乐的公司相继提出,自己今后的动画片都将做成立体电影,这其中包括梦工厂2009年3月份的《怪兽大战外星人》(Monsters vs. Aliens)、2010年5月份的《史瑞克4》(Shrek Goes Forth)以及迪士尼旗下皮克斯工作室的《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等。而其他公司也不甘落后,纷纷开拍3-D立体电影,有的甚至已经从中得到了甜头。
许多名导也急切的拥抱这一技术:詹姆斯·卡梅隆蛰伏10年后的作品《化身》(Avatar)号称将是一部划时代的3-D立体电影;蒂姆·伯顿召集了一批爱将把《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拍成立体电影;乔治·卢卡斯也计划将《星球大战三部曲》及《星战前传三部曲》一共六集全部转制成立体电影。
电影从诞生之日就是技术与艺术的矛盾统一体,技术总能为电影艺术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打开一扇新的机会之门,3-D技术也是如此。不要以为只有《地心历险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3-D)或《闪电狗》(Bolt)这样的影片才能用3-D拍,其实3-D也同样可以用于其他各种类型的电影,比如2009年上映的《死神来了4》(Final Destination 4)和《血腥情人节》(My Bloody Valentine)都是恐怖片,《舞出我人生3》(Step Up 3-D)和2010年重映的《美女与野兽3-D》是歌舞片,而《乔纳斯兄弟3-D演唱会》(Jonas Brothers 3-D Concert Movie)则是部音乐纪录片。
由此可见,技术只是一个工具,用它做什么、怎么做完全取决于人。酷爱3-D技术的詹姆斯·卡梅隆就曾表示他将在《化身》(Avatar)之后用3-D技术拍一部剧情片、纯粹的“文戏”,以此来证明任何人、任何电影都可以通过3-D技术获益。他还对3-D技术将来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相信要不了十几年,人们就可以不需要戴眼镜在照片、手机、电脑、电视、户外广告等各种显示设备上看到3-D影像。
2009年注定将是3-D电影集体爆发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