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64|回复: 6

《对话尼克松》:一场无关正义的脱口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2 18: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治影片一直都是奥斯卡评委向来青睐的题材,《卡波特》、《晚安,好运》、《迈克尔·克莱顿》等等一系列政治题材影片获提名已经可以看出申奥片的一个最基本气质,而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又因为《米尔克》和《对话尼克松》两部影片的提名而显得更为政治。此类影片大多翻拍历史事件,既然是翻拍,那就和改编文学作品一样,不可能百分之百忠实原事件,更不可能一丝一毫没有偏差,而重点在于诠释历史事件的观点以及呈现手法。《对话尼克松》与《米尔克》两部影片的人物与时间虽然皆为上个世纪的风华,但放置到今时今日作为对照也好,借镜也罢,其实仍然力道十足,因为政治的复杂暧昧、迂回曲折,古今皆然。

水门事件在新闻界从来都是一个丰富的话题,正如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一样:“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有人看到政府职能的腐化,有人看到记者的良心,有人看到西方新闻的民主等等。提到水门事件,作为本科学国际新闻的我来说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几个名词:窃听、深喉、华盛顿邮报、鲍勃伍德沃尔、卡尔伯恩斯坦以及那个被迫提前辞职的尼克松,甚至得利于此次事件,我们才在去年全国遭遇冰冻灾害之时听到了一个“艳照门”这样如雷贯耳的名字。

这部由朗·霍华德根据百老汇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并没有把镜头的焦点集中于水门事件本身,而是把观众的目光带回了充满回忆录色彩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英国传奇主持人大卫·福斯特身上。

和大多数带有传记色彩的影片一样,《对话尼克松》也选择以新闻片段作为电影交代背景的开场,尔后在122分钟的剧情里,导演其实意在把整部电影完全集中于处理这场世纪交锋的斗智斗勇,前半段几乎全在处理双方如何盘算、准备访问的各项作业;后半段则清楚呈现了三次访问的攻防战与充满戏剧张力的最后大逆转。纵观整部影片,可以说都是在为最后的惊天大逆转埋下伏笔,这类政治题材影片往往会过于沉溺在对于历史的呈现而显得枯燥无味,但《对话尼克松》并不会让人看到一半就望而却步,至少我饶有兴趣地跟随着智囊团一起,为后来那次巅峰对话出谋划策。因为建立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再加以虚构模拟的精彩对话,《对话尼克松》的情节与对白的绵密铺排,几乎让人觉得这就像实况转播一样真实。

为了一洗《达芬奇密码》全面溃败的耻辱,擅长掌控戏剧冲突的导演朗·霍华德可谓是火力全开,让这个看似明明是枯燥到不行的题材,还是看来高潮迭起、毫无冷场。精彩的对白、凌厉的剪接、精准的表演,《对话尼克松》清楚呈现整个访问事件的来龙去脉,整个张力正因为两位主角的孤注一掷,任何一方都没有输的本钱而显得引人入胜。尼克松在经历了水门事件的政治丑闻后,欲借着这场访问海捞一把,顺便为自己的罪名找个开脱的平台;大卫·福斯特是个事业在走下坡路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也想借这场访问重回巅峰、扬名立万。一场政治与利益的豪赌,媒体是最适合煽风点火的平台,《对话尼克松》也间接隐射了媒体、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千丝万缕、肮脏丑恶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各方共谋的嗜血本质。

显而易见的便是,在充满着戏剧魅力的高潮迭起之下,从影片的英文名Frost/Nixon开始,就已经显露了整部电影的道德倾向,福斯特的名字被置于了尼克松之前,显见编剧和导演都是站在了大卫·福斯特的角度去诠释整个事情的始末,因此观众也跟随着电影的流畅精彩,自然希望这个看似窝囊的脱口秀主持人,最后能痛宰老奸巨猾的政客嘴脸。其实就这场访问的动机来看,这两个人同样半斤八两只为己利,没有所谓的谁是谁非,谁是道德的而谁又是不道德的那么多差别,只不过影片在开始时就给影片的两个人物定下基调:尼克松因为政治丑闻下台,却始终欠所有人一个道歉。此时此刻,即便是为了己利,福斯特的行为就被充分赋予了一种谴责不道德行为的色彩,也就是说此刻他对阵尼克松,因为尼克松已经被看作是不道德的一方,因此即便福斯特的行为也是半斤八两为了自己的事业,但一旦打上了所谓爱国主义的旗号,尤其在一个失意的国度里,这中国号召力就一呼百应了。从影片的侧面也能看出这种观点倾向的偏颇,福斯特这边的三个智囊个个有戏,而且皆赋予了正义且鲜活的形象;尼克松那边除了凯文贝肯之外,其余的幕僚几乎全是浮光掠影般地一带而过,甚至有点被刻意丑化的嫌疑。

《对话尼克松》借一桩旧的历史事件,反应与讽刺的是政客VS媒体永无停止的互相利用与虚伪嘴脸。影片最后,福斯特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迫使那个“帝王总统”不得不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缴械投降。毕竟在水门事件上,尼克松政府本来就不站在正义和公里的一边。在访谈的结尾,尼克松坦陈:“我欺骗了我的朋友们,欺骗了我的国家,欺骗了我们的政府制度以及那些想要进入政府部门服务的年轻人的梦想,我欺骗了美国人民,并将此生都背负着这一罪责。”影片结尾,福斯特来到尼克松位于加州圣克莱门特的别墅,送给这个失意前总统一双意大利造的皮鞋,此时他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重塑自己在公众的形象,并获得了纽约的认可。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么一个人,借着全民的愤怒以此达到己利,站在了不道德的反面,或许动机原本就不那么道德的他已经变得道德了,毕竟,很多时候这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3-4 10: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我也看过一部是关于水门事件的电影,,
嘻~空空说得真好,
那这部我也去下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1: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没看捏。。这是别人说的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0 23: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了,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13: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01: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08: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点,文化差异的原因吧   这位丑闻总统的故事 对本人的冲击没那么强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10 06:35 , Processed in 0.97417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