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日本】
日本的崛起 序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贫弱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渡过了两百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
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从1764年开始以后的近一百年间,西方列强频频叩关,竟达52次之多。
1853年,来自太平洋东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军舰,敲开了日本国门,日本被迫开国。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15年后的1868年,封建幕府被推翻,明治天皇登基。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
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的强国。
50年后,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里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他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他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
日本帝国”最终在疯狂中败亡。
1968年,明治维新100年后,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在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曾改变的命题就是:面对西方世界,进行一场为超越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 开国
1,黑船来了
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7月8日。
日本江户湾(今天的东京湾)的浦贺冲。午后,幕府检查船只的机构浦贺奉行所的执勤人员望着太阳下波光粼粼的海面,涌起一阵睡意。
突然,遥远的海面上冒出四艘黑乎乎的船影。睁大了眼睛的执勤人员立刻紧张起来,不久这四艘船吐着滚滚浓烟快速驶来,他们立刻向周
边观察的人发布指示。就在这时,这四艘庞大的船只又从他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当浦贺奉行所接到黑船的第一次报告的时候,黑船舰队已经在浦贺冲抛锚下碇了。
自从1720年浦贺奉行所迁移到这里,所有船只不经过检查就不能从这里通过。这四艘巨人般漆着黑漆的黑船,堵塞在这里,让奉行所的人
惊讶万分。他们划着小船来到大船边上,用荷兰文和船上的人通话,翻译把他们的职位译成负责谈判的副总督,黑船上的人才让他们登船。
这四艘船是美国派出的舰队,由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准将率领,到日本要求开港通商。
此时的美国正处在扩张时期,1844年,美国和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为他们侵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条件。1846年,美国获得了俄勒冈州
,并将之扩张到太平洋边上。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从此开始。面对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使美国人在“天定命运”
的思想支配下开始向东方扩张。当时的美国面临英国大量的输入商品,这大量消耗了加利福尼亚发现的黄金,扩大对华贸易就成为美国的紧急
课题。
1852年,美国国务院给佩里下了训令,要求他为在日本海域遇险或避风的美国船只和船员提供避难的基地;得到粮食、饮水、燃料供应和
进行船只修理的补给基地;得到开放的港口。他的舰队包括旗舰“萨斯奎纳号”,“密西西比号”等,佩里原先还想率领一支12艘船组成的舰
队,但是最后到达日本的只有四艘军舰。
黑船到来的消息迅速传到幕府,首席老中(幕府中有数位老中,相当于内阁大臣,首席老中当时相当于首相)阿部正弘那里,由于美国人
要求日方能够接受美国总统致幕府将军的国书,所以阿部正弘要求浦贺奉行(市政最高官员)和平解决,接受国书后使其返航。于是,7月14日
,在久里浜临时搭建起来的建筑里,300名美国水兵登陆,浦贺奉行所的官员以总督的名义接受了蓝色天鹅绒包着的国书。
在佩里黑船到达9天后,佩里返航,约定明年春天再来。
黑船的到来,震撼了推行锁国政策200多年的日本江户幕府,当时许多日本老百姓却对黑船充满着好奇。江户的许多人乘船在黑船周围参
观,江户的社会新闻几乎都围绕着黑船展开。而面对黑船的突如其来,幕府在军事方面几乎处于绝望的状态。
7月31日,在接受美国国书半个月之后,老中阿部正弘将国书分发给各地的大名(各藩国的藩主、诸侯),让各个大名和幕府的官员发表意
见。这是1603年江户幕府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2,锁国令的崩溃
在幕藩体制下,国政大事历来是幕府独断专行,不允许朝廷和大名过问。从12世纪末开始,当源赖朝在镰仓(神奈川县东南)建立镰仓幕
府,日本皇权至上的古代天皇制名存实亡,古代国家律令体制随之解体,开始了武家当政的时代,这就是12到16世纪的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
在这个时期,幕府的军事独裁合法化,武家的权力无限扩大,作为天皇和朝廷的公家权力却越来越小。在三大幕府当政期间,曾有过“建武中
兴”、南北朝以及战国时期。1333年,足利尊氏推翻镰仓幕府。1334年,后醍醐天皇在京都亲政,改元建武,并推行新政,史称“建武中
兴”。但是1336年,足利尊氏在京都拥立了光明天皇,开设室町幕府,史称北朝,而后醍醐天皇逃到吉野建都,为南朝。1392年,北朝统
一南朝。
“建武中兴”失败后,天皇的权力变得一无所有。在后来的战国时代(1467-1568),天皇的庄园财产也被各个大名们剥夺殆尽
。此时的天皇,在政治上丧失了权力,天皇所拥有的是精神文化上象征性的传统权威,在京都成为文化的象征,而战国时代割据的群雄都想挟
天子以令诸侯,成就自己的霸业。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到德川家康,都购买谱系,或自称是平氏的后裔,或自称是源氏的后代。
在经历织田、丰臣、安土、桃山时期(1573-1603)日本实现了统一。17世纪初(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的时候,为了进
一步强化武家政治,将幕府设在远离京都的江户。还制定了控制朝臣的《公家诸法度》和有关朝廷和朝臣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1601年,
德川家康规定皇室领地为一万石,而在室町幕府时期,皇室领地只有300石,丰臣秀吉的时代只有7000石。到1623年的时候,因为德川秀忠的女
儿和子成为中宫皇后,增加为20000石,而此时德川家的领地却是400万石。
江户和大阪成为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而京都成了被排除于政治之外的吟风弄月的文化都城。
在德川家康的幕藩体制中,有一种奇特的参觐交替的制度。幕府规定各藩的大名每隔一年轮流前往江户侍奉将军,他的妻子留在江户当作
人质。在德川幕府夺得政权的关键时刻,有一次著名的关原之战,后来德川家族将自己的亲族及德川氏子弟成为大名者作为亲藩大名、在这次
战役之前的臣属德川家族的称为谱代大名、而在这次战役以后才归附的大名称外样大名。这三类大名具有不同的待遇。
就在德川家族建立幕府统治的时候,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地理大发现,1510年,葡萄牙人迅速占领了印度的果阿,1511年占领马六甲,1557年在澳门建立商馆,西班牙在1521年派麦哲伦横渡太平洋到达马鲁古群岛,1549年占领了菲律宾。葡萄牙人最早登上了日本的土地。早在1543年,漂流到日本的中国帆船上的三个葡萄牙人就把火炮和纸牌带到了种子岛。接着著名的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在
鹿儿岛登陆并且开始传教。基督教开始在日本传播,一些大名也开始信奉基督教。1637年,九州西部天草岛和岛原半岛的农民爆发起义,这些
农民多半信奉天主教。幕府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政策,原先,他们采取了开放的对外政策,奖励贸易,但是后来发现,这些政策有利于西部靠 海的外样大名,这与幕府削弱强藩的强本弱末政策不符合。于是开始禁止造大船,对贸易进行统治。农民起义爆发后,为了根除海外传入的基
督教的影响,禁止基督教,决心停止对外贸易。于是在1633年、1634年、1635年、1639连续5次颁布“锁国令”。其内容主要包括三点:
1,禁止日本人出航海外;2:禁止基督教;3,限制外国船的贸易,尤其禁止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前来。对中国船和荷兰船只,只限于在长崎贸易。到
1641年,在填海建成的出岛上,荷兰人建立了商馆。从1633年开始,荷兰商馆的馆长每年都要到江户拜见将军。而对货物量很大的中国商船,
管理得比荷兰人更松。
日本颁布“锁国令”的时候,正赶上西欧开始30年战争,“锁国令”阻碍了日本和西方的交流,但是也避免了西方势力的影响。幕府的锁
国政策是出于对大名的控制,幕府只和中国与荷兰进行贸易,这两个地方的情报《荷兰风说书》和《唐风说书》直达幕府。在锁国的体制下,
日本走过了近220年的升平岁月。但是,从18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的军舰便频繁出现在日本附近。由此带来的冲击一波一波的冲击着日本。叩
关总数达52次。
最早冲击日本的是俄国,1777年,雅库茨克商人列别杰夫的远征队到达北海道的厚岸,要求松前藩允许通商。1792年俄国使节拉克斯曼为
要求通商来到北海道的根室。俄国的正使到来,促使幕府着手研究海防和研究西方,大批收集荷兰书籍。在日本,兰学成为当时日本洋派人物
的热心的学问。
到19世纪,对日本产生威胁的是英国和美国。1808年,英国军舰挂上荷兰国旗,开进长崎港,长崎奉行松平康英派幕府官吏与荷兰商
馆职员出去迎接,结果职员被扣留,他紧急命令佐贺藩的士兵断绝英舰的归路,未能如愿,英舰离去后,松平康英引咎自杀。1824年,捕鲸的
英国船员在日本的大津登陆,寻找粮食。这一事件导致了文政8年(1825年)幕府发布“文政驱逐令”,不许外国船只靠近日本沿岸,一旦靠近
就发炮坚决驱逐。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日本形成了“攘夷”的理论。为了攘夷,各藩都要建大船和巨炮,但是这又和幕府的平抑各藩的政策
相矛盾。1838年,载有日本流民的美国“马礼逊号”在萨摩藩(现鹿儿岛)受到炮击,日本流民无法回到祖国,导致了天保年间的改革。就在
1840年,英国对中国进行的鸦片战争,也强烈震撼了日本。他们敏感地注意到,西欧各国将前来迫使日本开国。
1844年,一艘荷兰军舰驶入长崎港,幕府已经从荷兰商馆了解到,这艘船上的海军上校科普斯给幕府带来了荷兰国王威廉二世的亲笔信。
这封信的内容是促请日本注意英国向中华帝国出兵的情况,并且警告日本即将面临这种灾难。但是幕府书面通知荷兰商馆,以后再有这种信件
根本不用拆,直接将其退回。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在中国出版。1853年,这本书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
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
早在佩里到达日本之前,幕府就已经从荷兰商馆得到这一消息,佩里的到来,在日本的朝野激起了最大的振动。虽然老中接受了国书,以
权宜之计打发走了佩里,但是,如何应对明年佩里的再次到来?
各地大名的态度明显地分为维持现状派和消极的开国派,只有极少数人建议积极的开国。1853年10月,幕府宣布废除禁止建造大船的命令
,锁国令在西方冲击面前终于被突破了。最早向幕府申请建造大船的是外样大名萨摩藩。
1854年2月11日,佩里率领7艘军舰再次来到江户湾。这次佩里抱著极大的决心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抓住对日交涉的一切机会实现自己的太
平洋政策。
幕府对这次谈判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决定“切勿酿成战争”;另一方面,又对外鼓吹做好战争的准备。3月8日,在横滨,幕府 与佩里开始谈判。3月21日,幕府几乎全部接受了佩里提出的要求,签署了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亲善条约,即《神奈川条约》。日本开放下田
和箱馆两处港口,向美国提供淡水、粮食和煤炭,并为双方飘流民避难之用。亲善条约还规定了最惠国条款,承认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的权利
。
4月25日凌晨,停泊在下田的“密西西比号”军舰上的军官被舰外的声音惊醒,发现两个男人从悬梯登上了甲板,这两个日本人打着手势,
要求允许他们乘船。军官将这两个人带到佩里面前。这两人告诉佩里,他们相随舰队到美国去,周游世界,增长见识。佩里告诉他们:“必须
由日本政府的许可,才能满足你们去美国的要求。你们去搞许可吧,还有时间嘛!”无论两人如何求佩里,佩里终究没有答应。这两名偷渡者
回去以后,被其所在藩主判处监禁。
这两位偷渡者是只有24、5岁吉田寅次郎和涩木松太郎。
吉田寅次郎就是著名的吉田松荫,日本近代思想家、明治维新的先驱。在他第一次看见佩里黑船到来的时候,他还主张锁国攘夷,不久他
转变为开国攘夷论者。他强烈主张尊王是振兴国家的大义,要求他的门生“明皇道而建国体”,辅助天皇振兴。主张建立以天皇为元首的一君
万民制。为转移民族压迫,他主张通过割让朝鲜、中国的领土弥补日本从欧美那里的损失,主张失之西洋,补之东洋,积蓄国力,称霸东北亚
。后来他主持了松下学塾,提倡学以致用,大唱尊王攘夷的经世之道。他的学塾后来汇聚了长洲的有为青年,成为培养倒幕维新人才的大学校
,在他门下,出现了许多倒幕维新的风云人物,如高杉晋作、久坂玄瑞、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井上馨等,在后来明治政府的论功
行赏功劳薄中,37名松门学塾的学生获得各级爵位或被追赠官位。而他的不少主张,也由他的学生逐渐实现。
在《神奈川条约》签订以后不久的几年里,英国、俄国、荷兰也相继同日本缔结了亲善条约。1856年,日本与荷兰缔结和约后,开始单方
面给与荷兰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也根据最惠国条款均沾了荷兰的特权。
日本锁国的大门从此被西方列强打开了,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从1854年到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的幕府末期,这一时期各种势力纷纷登台,竞相演出各种悲喜剧,内忧外患使日本进入了历史大
动荡的前夜。 倒幕
1,樱田门之变
1860年3月24日上午8时,江户城雨雪霏霏.幕府大老(特殊时期设置的幕府最高职务、高于老中)井伊直弼在60名卫队的护送下,向江户的樱田门行进。就在队伍到达樱田门的时候,楼上的鼓声响了。此时,18名刺客从路边杀出,直扑井伊的座驾,卫队惊异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这帮刺客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下了井伊的首级。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之变”。这18人中有17人是水户藩的武士,1人是萨摩藩的武士。这是一次具有标志性的政治暗杀,它标志着下级武士为代表的倒幕运动开始进入到武装对抗时期。刺杀井伊是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必然结果。事件的直接起因是《美日条约》。
1856年8月21日,第一任美国主人总领事哈里斯来到日本下田,住在下田的玉泉寺。他的目的是把佩里签订的亲善条约再推前一步,迅速缔结通商条约。他以武力相威胁,软硬兼施,幕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在1867年6月17日,在下田签订了《日本美利坚合众国条约》。但是哈里斯并不以这个条约为满足,下定决心要缔结通商条约。从1858年1月25日开始,与日本代表举行了13次谈判,此时正值英法借口亚罗号事件,对中国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幕府畏惧西方势力,7月29日,在美国军舰“波瓦坦号”上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其中包括14条和贸易章程7条。其中最不平等的条款是美国在日本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权,享有协定税率和贸易最惠国待遇。
按照最惠国待遇的规定,荷兰、俄国、英国、法国在同年也迫使日本签订了与此类似的条约,这一年日本的年号是“安政”,因此这些条约也称为“安政五国条约”。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损害了日本的独立主权,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与五国签订的条约,都没有经过天皇的敕许。幕府不断的签约,也激起了有实力的大名和雄藩和幕府的矛盾。藩幕领主阶级发生公开的矛盾,攘夷论者和开国论者的对立日益激化。以德川齐昭为首的21位大名,警告幕府停止签订条约。希望将这些事情交给大名公议,然后再交天皇批准,攘夷和尊王这两种主张就在此时结合起来了,幕府和雄藩都把目光集中到京都的天皇身上。
远离权力中心,实际上近乎被幽禁在京都200多年的天皇和公卿,在这个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主角,他们不仅得到了众多大名和志士的拥护,在签约问题上也忽然得到了发言权,于是,宫廷的势力也想借机会东山再起。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幕府将军的继承人问题。幕府的将军德川家定是一个白痴。早在阿部正弘担任首席老中的时候,就已经选定德川齐昭的儿子一桥庆喜为将军的继承人,但是家定母子讨厌德川齐昭和庆喜,这件事情就耽误了下来。到1858年,这件事情再度成为雄藩改革派和幕府保守派之间的斗争,雄藩大名拥立庆喜,幕府保守派希望拥立家茂,两派都希望拥立对自己有利的将军继承人。其实只是继续保持幕府的独裁,还是让雄藩大名参与幕政。
就在这个时候,谱代大名中实力强大的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登上政治舞台,担任了幕府中最具有权力的大老,这个职位在老中之上。他是一个偏执的幕府中心主义者,他上台后,不仅罢免了倾向一桥派的幕府官员,更废止了开国派的一切改革。在没有得到天皇敕许的情况下,他不仅与美国签订了条约,还选定家福为将军继承人。孝明天皇得知幕府违敕签约的报告后,大为震怒,打算让位表明自己的不满。激进派公卿请天皇下诏指责幕府拒奉朝廷命令,并给水户藩发了密旨,要求水户藩消灭井伊直弼,将权力夺回来。但是水户藩缺乏勇气和实力。
但此刻井伊却采取了恐怖的政策,希望将政敌一网打尽。从1858年10月开始,他兴起“安政大狱”,反对幕府的公卿和大名或被幽囚,或被免职,或被迫剃发为僧。这些雄藩的家老或判死刑,或令其切腹,或流放远岛。爱国志士也不例外,西乡隆盛投海自尽,被救后流放大岛。
吉田松阴被判斩首,尸首由伊藤博文等人偷偷安葬。这场大冤狱,有百余人入狱,其中四分之一被处死。井伊的恐怖统治最终导致了樱田门之变。
2,幕府的对外开放
井伊被暗杀后,幕府为了维持统治,不得不借助于天皇传统的精神和神的权威,调和幕府与天皇宫廷之间的对立情绪,开始执行朝廷与幕
府合作的公武合体的政策。而雄藩大名既希望能登上政治舞台,又希望与幕府形成联合,共同面对内外危机,维护封建统治。其中最为突出的
是长州藩和萨摩藩。
临海的长州藩和萨摩藩在幕府末期这段时间里,看到幕府的衰弱无能,首先在本藩进行改革,增强军事和经济实力。长州藩扶植豪农村吏阶层,鼓励农民生产。同时征募农民,改革军制。1855年,长州藩设置了西学所,研究西方技术,其讲授的内容也围绕着兵制与战术展开。在
工业方面,长州藩设立造船所,着手建造大船。还选派伊藤博文、井上馨等到英国留学。而萨摩藩以军事工业为主,从1856年起,学习英国海军建设了水兵队,洋式炮台,装备了有线电信。这两个藩以及土佐藩和肥前藩都在这一过程中成为有实力的稳定政治的雄藩。 长州藩的长井雅乐向藩主提出开国航海的主张,承认幕府是皇国之政府。而在1862年萨摩藩的藩主忠义的父亲岛津久光奉朝廷敕命,率兵
入京都。而此时的幕府政权也着手进行了一些改革,以建立与开国条约相适应的开国体制。
为了适应开国需要,幕府在江户设立了蕃书调所,作为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需要,1860年,设置了英、法、德、俄语言学科,将正课从
荷兰语改为英语。同年设置了精炼方,专门研究军事化学和冶金技术,1年后又设置物产学科。这个学校对专门人才的培养,有着明确的军事目
的,为了造船,幕府在长崎曾经建立炼铁厂。
1862年1月,幕府派出遣欧使节,其中有福地源一郎、福泽谕吉等年轻人,后来,又派出第一批15名留学生前往荷兰。这其中就有后来在明
治时代大放异彩的(木厦)本武扬、津田真道、西周。厦本武扬学习海军,津田真道和西周学习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几十年后,已经成为日
本启蒙思想家的福泽谕吉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文久元年冬天,幕府决定向欧洲各国派遣使节,我也受命随行。第二年春天,先到法国,然
后又周游英、荷、普、俄、葡等国,文明的文物无不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如医院、贫民院、盲哑院、精神病院、博物馆、博览会等,眼之所见
,没有不新奇的,一听到它的作用,没有不为之心醉的,我们这一行日本人不只停留在吃惊上,而是一面感到吃惊,同时又加以羡慕,想在日
本国也把这些实行起来。这种雄心当然禁也禁不住。这就是我逗留欧洲一年的到处笔录的情况,回国后加以整理,并参考了一些西方著作写成
了书,这就是《西洋事情》”。据福泽谕吉后来说,这本书算上伪版的发行量,达到了25万册。这部和当时日本人见解完全不同的西洋见闻记
,是具有全新观点的启蒙主义纪念碑式的著作。
也正是在这一年,幕府派出了“千岁丸”前往中国上海,其目的是调查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同时对贸易情况作考察。许多强藩也派出了
本藩文武超群的武士随行。长州藩的高杉晋作和萨摩藩的五代友厚也在这艘船上。这次到上海,这些武士发现中国远非日本人想象的那样,而
是蕴藏着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为西方殖民者所奴役的国家。这在他们心中升起了一股对中国的蔑视,形成了后来“征服亚洲”思想。
长州藩的高杉晋作是吉田松阴的学生,也是此时攘夷派的大将,他关注的是中国的海防和衰落的原因。后来他写道:“考虑其如此衰弱的
原因,乃在彼不知防夷于海外之道。证据为,彼不能造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不能造防敌数十里外之大炮等,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
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僻见,因循苟且,空度岁月,不采取对策断然改变太平之心,不制造军舰大炮防敌于敌国之外,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因
此,你好本如不欲蹈其覆辙,宜速造蒸汽船。”
就在幕府逐步实行开国体制和公武合体的时候,由草莽志士为主的尊王攘夷运动却蓬勃开展起来。与高杉晋作一起被誉为吉田松阴门下双
璧的久坂玄瑞提出著名的草莽联合论,认为藩于藩的合体万万不可行,必须先将藩政府置之度外,实现各藩有志之士的相互联合。为此他们联
络尊王攘夷派的志士,将摆脱民族危机的爱国力量联合起来。
3,尊王攘夷
此时,整个日本激荡着对外国人的仇恨,反抗外国人的行动时有发生。
1862年9月14日,向幕府传达朝廷攘夷旨意的萨摩藩藩主的监护人岛津久光离开江户,700多人的队伍缓缓前进,走到横滨附近
的生麦村的时候,四名外国人骑马对面迎过来,这是横滨的英国出口商理查森和店员克拉克、一对香港的英国商人夫妇。岛津的队伍站满了整
个道路,这四位外国人驻马等待。此时,夫人的马突然受惊冲入岛津的队伍,岛津卫队的奈良原喜立刻拔出刀来,砍伤了理查森,紧跟上来的 卫士杀死了他,重伤了其他两位。事后,萨摩藩拒绝引渡凶手。这种攘夷的态度是挑衅性的,但是代表了当时日本所有人的心情。1863幕府迫
于国内的压力,开始进行攘夷。
1863年1月,高杉晋作和伊藤博文等人烧毁了正在江户建造的英国公使馆。在长州组织了由下级武士,农民、市民组成的奇兵队。5
月10日傍晚,久坂玄瑞率领长州攘夷派突然炮击了通过下关海峡的美国商船,紧接着又炮击了法国、荷兰的军舰。美法两国的舰队紧接着采
取了报复性的措施。7月16日,美国军舰撞沉了长州藩的3艘舰只,猛烈轰击了长州藩的炮台。7月20日,法国军舰前来报复,有250
名陆战队登陆,占领了前田、等多处炮台,焚烧民宅。参战的长州藩兵每人发射了70多颗子弹,却没有打上一名法军,自己却遭到很大损失
。
长州的事件发生不久,英国借口生麦村事件,派出由7艘军舰组成的舰队进入鹿儿岛,与萨摩藩展开激战,英国方面死亡60多人,萨摩
方死亡20多人,英国军队摧毁了萨摩藩的几乎所有炮台,鹿儿岛街道多半被毁坏。“萨英战争”以萨摩失败而告结束。
攘夷派的行动让幕府陷入困境,他们和雄藩大名的矛盾再次激化。天皇成为他们互相争取的“宝玉”。长州藩在1864年策划以长州藩
兵为主力,进入京都。8月18日,久坂玄瑞率领2000多名长州藩兵进攻京都,此时幕府和萨摩等藩兵有7、8万人,双方展开了炮战,
京都2万多家房屋被毁。一队长州藩兵冲进了皇宫的哈御门,与幕府士兵进行激战。由于兵力过少,长州兵败于幕萨联军。久坂玄瑞兵败自杀
。这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禁门之变”。
这次行动不仅使长州的尊攘派受到沉重的打击,也给了幕府第一次征长战争的借口。
长州藩处在困境之中,就在这时,英、美、荷、法四国又组成联合舰队,在9月5日发动了下关战争,这是为了打击长州的爱国势力。联
合舰队顷刻之间就摧毁了长州的各个炮台,迅速占领了海峡。三天后,长州藩决定屈服。与四国联合舰队签署了《下关条约》,答应优待外国
船只,不再修复炮台,赔偿300万美元的军费,这笔赔款要由幕府承担。这导致了1866年日本与列强签订改税条约,规定主要商品的进
口税率降低到百分之五。这进一步破坏了日本经济。
在联合舰队攻击长州的情势下,幕府征伐长州采取了“以长制长”的战略,长州的恭顺派压制了激进派。接受了幕府的命令,处罚了禁门
之变中起决定作用的几位家老,毁掉山口的新城,引渡逃亡至长州的5名公卿。
长州藩的失败使高杉晋作等人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在四国联合舰队进攻的时候,正在英国留学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立刻返回长州,
劝说高杉晋作停止盲目攘夷,“由于进行这样无把握的暴战,恐怕要有连续失败的后果,如果不迅速废除幕府,还政于朝廷,在谋求我国统一
的同时,打破攘夷的谬见而执行开国的方针,则一定没有希望维持国家的前途。”从那以后,木户孝允明确提出割据的必要性。长州藩确立了
讨幕为主要目标,首先采取武装割据的政策,实现本藩的“富国强兵”。
1865年1月,高杉晋作在下关起义,打败保守派的镇抚军。藩主毛利父子派人通知高杉晋作,愿意协同抗拒幕府。这次讨幕派在长州
建立割据政权,是全国规模的讨幕运动的一次预演。
在经过英萨战争后,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也发生了转变。在第一次征长战争后,萨摩藩感受到反对幕府已是民心所向,也开始
转变对长州的政策。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控制了萨摩藩的藩政,也采取武装割据的政策,转向倒幕和开国进取,挟天皇作为自己的政治工具
,推翻幕府250多年的统治。 1866年4月,京都的萨摩藩邸,来自长州藩的木户孝允和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开始谈判,这是在土佐藩坂本龙马和中冈慎
太郎的斡旋下两个强藩进行联合的开始,长州藩面对的是幕府的第二次征伐长州的战争,而此次幕府获得了法国的支持,而长州藩获得了英国
的支持。在这次谈判中,萨摩藩保证在长州藩面临失败的时候全力援助长州。
7月18日,幕府发动了第二次征长战争,而萨摩藩拒绝出兵征长。当其他30个藩从四个方向杀奔长州后,很快占据长州中部腹地大岛
郡。此时,高杉晋作亲临前线指挥。23日,高杉晋作突然偷袭海上的四艘幕府军舰,大获全胜后乘胜追击。初战告捷的消息激励了其他方面
的长州军队。井上馨率军击溃幕军主力。大村益次郎指挥长州兵攻下滨田城。高杉晋作和山县有朋率领奇兵队占领小仓。征长军已无力再打下
去。就在攻下小仓的时候,恰好21岁的将军家茂去世,幕府遂以“将军之丧”的名义退了兵。
第二次征长战争以失败告终。
4,王政复古
1867年1月30日,孝明天皇突然去世,2月13日,年幼的睦仁亲王即位。由于孝明天皇一直赞成公武合体,所以他的死为讨幕扫
清了障碍。
1867年8月,是名古屋伊势神宫天降神符的日子,在这一天里,谁拾到丰年的祥符,谁就会得到幸福。在这一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
服,男扮女装,唱着“还不好吗?”叠句歌曲,发狂般地又舞又跳。群众闯入富商家里,强迫他摆出酒席,征收富人的财富,散发给过路的居
民,这种不愁吃不愁喝的日子好像神仙。但是,这一年的狂欢却席卷了全国。无论幕府和各藩如何严禁,都无法让这场狂欢停止下来,一直到
1868年的春天,幕府的军事和警察机构完全陷入瘫痪。
这一年的年11月1日,大久保利通与长州藩代表品川弥二郎和公卿岩仓具视在京都秘密商讨王政复古。2天后,讨幕派秘密商议从各藩
抽调兵力组成联合军,并奏请朝廷颁发讨幕密旨。8日,在岩仓具视的活动下,朝廷降旨恢复长州藩主的官职,并赐旨入朝。同时朝廷将讨幕
密旨交给大久保和西乡隆盛。
但就在下达密诏的当天,德川将军庆喜向天皇提出“奉还大政”和辞去“征夷大将军”职位的请求,其目的是使讨幕派失去举兵的理由,
自己仍然可以通过列藩会议掌握实权。果然,第二天将军就得到天皇的敕书:天皇收回最高权力;迅速召开诸侯会议,决定一切政务;在诸侯
会议召开之前,仍由将军统治领地领民。
长州藩和萨摩藩的讨幕派立刻意识到,他们必须紧紧护住“天皇”这块“玉”,因为此时江户的幕府官吏对德川庆喜的“奉还大政”非常
不满。如果召开诸侯会议,幕府的势力很大,很难推翻幕府。在军事上,幕府已经在京都和大阪集结军事力量。于是这两个藩加速向京都增兵
,大久保甚至给一些公卿发了护身的手枪。
时间紧迫,大久保利通和岩仓具视等五个藩的藩士商议,决定在1868年1月3日发动“王政复古”的宫廷政变,强迫德川庆喜辞官纳
地,通过武力夺取政权。1月2日,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在写给岩仓具视的《关于王政复古的建议书》写道:“此次皇上英断,下令奠定王
政复古之基础,发生混乱,在所难免。但二百余年太平之旧习污染人心,一旦动起干戈,却必能一新天下之耳目,成为奠定中原之盛举,故实
行决战,死中求生,乃当前之急务。”
3日清晨,朝廷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一道命令:解除德川氏亲藩会津和桑名两个藩的藩兵担任宫廷诸门警卫的职务,在西乡隆盛的指挥下,
由萨、土、艺、尾、越五藩兵力,先以守护皇宫的名义保卫了朝廷,然后发动“王政复古”的政变,颁布了《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了朝廷 的摄政、关白制度与幕府的征夷大将军。因为要王政复古,是要回到神武天皇创业之时,所以这三项制度一起废除。规定“当前暂设总裁、议
定、参与三职。”这就是最初的天皇政府。确定了“一洗旧弊”、“百事一新”的施政方针。
当晚,在小御所(皇宫中皇室与幕府官员会见的殿堂)召开了第一次政府三职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德川庆喜要辞官纳地,辞去得自朝廷的
内大臣的职务,从四百万石领地中拨出二百万石献给朝廷。这意味着彻底消灭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
朝廷和幕府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摆在了面前。
第二天,就在京都西部的二条城,德川庆喜接到了要他辞官纳地的旨意。从昨天清晨他的亲藩卫兵被朝廷撤离,他就已经感到政变来临。
此时他的手中还有一万人马,消息传开后,他的属下人心不安,个个身穿铠甲,全副武装,各位谱代大名率军守候城下,城中人声鼎沸。士兵
狂暴不已。他向传递圣旨的尾张藩主德川庆胜和越前藩主松平庆永表示,不能接受圣旨。6日傍晚6时,庆喜徒步从二条城后门出走,7日到达
大阪。
在大阪,庆喜向法国公使说,代表日本仍然是他自己,谴责王政复古政府是“挟持幼主,假托圣虑,以行私心。”
此时,大久保利通让寺岛宗则起草了有天皇署名的诏书,朝廷向外国宣布新政府的建立,
在江户,幕府阁员与东北诸藩大名,强烈要求以武力维持自己的权力,主战派极力主张外援。扩充军备。就在这个时候,江户城里的萨摩
藩邸突然燃起大火,这是西乡隆盛派人放的,目的是迫使幕府挑起战端。在大阪,德川庆喜一面宣布遵守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一面向朝廷提出
武力讨伐萨摩藩,以清君侧。
1868年1月26日,幕府军舰在兵库海面炮击萨摩藩的船只,戊辰战争爆发。
当天,幕府军从大阪北上,向京都进攻。幕府军有15000人,气势嚣张。讨幕派军队只有5000人,但是武器先进,训练有素。
1月27日黄昏,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一带守卫的萨摩军向幕府军开了炮。当时宫廷已经按照过去的计划准备了天皇亲征,已经秘密
命令19岁公卿西园寺公望负责天皇的沿途保卫工作。但是,3天后,讨幕军完全取得了胜利。庆喜从大阪逃往江户。
3月,讨幕军组成东征军,立即向江户进发。原定于4月7日攻打江户城,但后来西乡隆盛与幕府主管军事的胜海舟达成协议,保留德川
庆喜的性命,幕府方面交出江户城。
1868年5月3日,德川庆喜不战而降,献出江户城。新政府宣布德川庆喜辞官纳地,立即启程前往流放地水户隐居。德川庆喜身着黑
色棉衣,下穿小条纹布白裤,足踏麻底草鞋,神色憔悴地离开上野宽永寺,几十个卫士流着眼泪随着他前往水户。
德川幕府260多年统治结束了,新政府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扫除了幕府的残余,开始了使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明治维新。
1868年11月26日,天皇“巡幸”到达江户,改江户为“东京”。10月23日,新政府为天皇举行继位仪式,23日,改元明治
,并确定一世一元制。
1869年4月5日,天皇迁都至东京。 维新
1,出使欧美
1871年12月23日,日本横滨港。4500吨的美国商船“亚美利加号”缓缓驶出港口。甲板上,日本使节团成员向送行的人挥手告别,驶往美国旧金山。
这是在日本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远航,使节团在欧美历时近两年,但是其结果却影响了 日本的近现代历史。
这个使节团中包括了明治新政府的几位重要成员。正使是右大臣岩仓具视,副使则是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和参议木户孝允、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四人。这是一个拥有四十八名随员的使节团,另外,这艘船上还乘坐着58名赴西欧各国留学的华族、士族子弟。其中还有5位首次出国留学的女子。
使节团的任务早在11月就定了下来,“其一,因我国整体更新,修聘问之礼,以笃友好之谊;其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
商我国政府的目的和期望。”第三个目的让使节团从制度法律、理财会计、和教育等方面,全面考察欧美最开化昌盛的国体与实际事务的处理
,学习这些规章制度能否适用于日本。使节团中每人都分科负责主管事务进行学习。
除了伊藤博文曾经留学英国外,其他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出国。
大久保利通已经48岁,在甲板上,面对着波涛起伏的太平洋,如同面对着日本维新3年以来的政局······
2,废藩置县
新政权是在政变和战争中诞生的,1868年1月3日,就在发布讨幕密旨的那一天,就设定了以天皇为首的总裁、议定、参与三职。其
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井上馨、广泽真臣这些“参与”。
在讨幕战争的进行过程中,新政权已经稳步确立。他大久保和木户孝允这两位政治家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要把天皇作为传统统治者的权
威确立下来;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把天皇从传统中解放出来,使他成为真正的政治君主,以绝对权力君临天下。
萨摩藩和长州藩的这些领袖已经把天皇当作握在手里的“宝玉”,他们准确地认识到,王政复古以后,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年仅16岁的明
治天皇,而是他们自己。他们必须为日本找到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对内,天皇是“列藩同盟之主”;对外,天皇代表国家,以往幕府将军以“
大君”名义缔结的条约,今后全部以天皇的名义确认和缔结。
1868年2月8日,天皇向各国颁布《开国诏谕》,确定了日本“与万国对峙”的目标。这是以后日本对外的基调。而在“对峙”的理
解上,木户孝允认为是“与各国并立”,大久保利通则认为是“与万国对立”,岩仓具视最极端地认为“海外万国皆是我皇国之公敌”。在这
几种提法中,它们各自表达了实现日本独立的思想。而在《诏谕》中,日本又承认万国公法,这一方面表达了对西欧各国的警惕,另外又把万
国公法当作小国对付强权的武器。大久保利通坚定地认为,天皇应该领导与万国对峙的日本。
1868年4月6日,在京都皇宫的紫宸殿,按照讨幕派的安排,年幼的天皇率领公卿、诸侯和群臣百官举行了誓祭典礼。以天皇的名义
发布了新政府的施政纲领――《五条誓约》:
1,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3, 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4, 破旧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5, 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誓文的结语宣告:“将实行我国前所未有之变革”。
同一天,天皇又发布《宸翰》(亲笔信),要亲自“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使天下如富岳(富士山)
之安。”
3年来,新政府面临重重压力。首先是如何实现全国的统一。新政府只没收了德川家族领地,设置了8府12县。为了利用天皇的权威,大久
保利通让天皇巡幸大阪,利用天皇的精神权威,为实现全国的统一作准备。天皇巡幸以后,各国解除局外中立,新政权作为日本唯一的中央政
府,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在函馆战役胜利后,讨幕战争结束,但是各藩拥有重兵的体制没有变化。为了实现政治归于中央政府,在朝野之间都出现了奉还版籍的呼
声,要求大名将领地交给人民。1869年2月,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和肥前藩这些雄藩在讨幕派的压力之下,上奏天皇奉还版籍。到这一年的
7月,已经有236个藩奉还了版籍,各藩藩主虽然取消了对人民和土地的封建领有权,但是仍然保留了藩的称号,并任命旧藩主为藩知事,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