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 十八岁见二十四代。(不懂又乱说) 棺材料做牙签。(大材小用) 贼去了关门。(亡羊补牢的意思) 安眠药落腹。(吃了定心丸) 鼓楼前拾柴配。(喻好友关系) 没水泅九铺。(一铺十华里,喻人机灵,办法多) 斧头打凿凿打柴。(一级给一级下任务,施压力) 过桥扔拐,船过水没痕。(忘恩负义) 企(站)高高山看凡间北子落难。(袖手旁观,见死不救,见难不帮) 乌犬偷吃白犬当罪。(喻替死鬼) 头发青甲(相处)到头发白。(夫妻白头到老) 有嘴讲别人,没嘴讲自家。(对己宽对人严) 鸭牳跟凤去飞。(喻不自量力,无自知之明) 养鼠咬布袋。(吃里爬外) 衔饭等配(菜)。(喻资金短缺,等着钱用) 开饭店怕大吃饭。(这种怕没理由,多余) 故(还)克(挤)中亭街。(最挤的地方) 水口差到闽安镇。(一在上游,一在下游,相距太远了) 鼓山尾凉风。(喻心宽,无后顾之忧) 盐瓮自生虫。(内部出奸细) 骑马连具(拄)杖。(太小心,胆子过小) 做马夫挨打,做大王又挨打。(左右为难) 江中不去讨,碗里相争吃。(喻不向外发展而在家里或内部争待遇、利益) 吃大猪料,叫猪囝声。(拿很高的待遇,只能做很少的事) 三十六扛箱拣了笔墨纸砚。(运气欠佳,拣来拣去拣个最差的) 肖蛇多心思。(善愁多感或心眼多) 曹操多疑。(喻疑心重的人) 程咬金三下斧。(做事没后劲) 去洪塘卖篦梳。(洪塘是产篦梳的地方) 和尚寺借篦梳。(和尚光头哪会备篦梳) 羊死目伓克。(不闭,喻不甘心) 一时韭菜一时葱。(变化多端) 上半瞑(夜)肖鸡,下半瞑(夜)肖鸭。(反复无常) 下界爷爬横头桌。(小人一时得志) 府里又误县里又误。(两头的事都没做好) 又浅又拍浅。(溢出,喻越穷越易遭损失) 犬囝抱过门限也要钱。(意即什么都讲钱) 犬藉虎威。(藉势欺人) 刘伯温寻没主。(找不到主顾) 没见严嵩先见严年。(要见官就要先见管家或秘书) 大王补库,弟子出钱。(官府做事殃及百姓) 有天没日头。(太冤枉,太不合理) 手指做门闩。(不顶用或没办法而为之) 有锣有鼓有得对。(兴趣相同,意气相投好做事) 刣死鸡救活鸡。(放弃没希望的去救有希望的) 见了先生就看命。(不管有用无用都去问,都去做) 打落身(人工流产)以为做喜事。(把坏事当好事看) 到你做岁(除夕)天没月。(做事落人之后总做不成) “好柴不流闽安镇 同安镇在马尾下面闽江出海口,凡是从闽江上游漂浮下来的木材,好的往往一路上都被人捡去,能够流到同安镇的总是不好的木材。此民谚用以比喻没有人要的人。 “七十不留暝(夜),八十不留昼(午)“ 意思是七十的老人去做客最好不要让他在家过夜,八十的客人最好不要留到午后,以免出意外。 “鼎边糊一转就熟” 福州风味小吃鼎边糊,用米浆盛在碗里,趁锅热时只要在锅边很快的转一圈,让米浆薄薄的贴在锅沿,只一会儿就熟了。它用来形容有的人一见面就拉上关系。 “贪钱嫁老婿” 意思说贪钱的年轻姑娘,往往以青春做赌注,嫁给年老的有钱人。比喻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南风南斜,北风北斜” 形容一个人立场不坚定,象墙头草一样左右摆动。 “救急不救穷” 光用钱扶贫救穷是没有用的,倒不如把钱用在急需救济的人身上。 “有理没理,瞒不过乡里” 乡里人相处久了,最了解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哪怕为一件小事而发生争吵,乡里人也会判断出谁有理谁没有理 “柴换炭,齐好看” 比喻彼此礼尚往来,带有投桃报李的意思。 “田园天天去,亲戚淡淡行” 鼓励人们要重视生产劳动,不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经常走亲戚访友的闲聊上。 “三姑六婆,不可进厝” 社会上的三姑六婆,往往油头滑嘴,靠宣扬迷信,挑拨离间,无事声非混饭吃,这样的人千万不要让她进家门,否则家无安宁。 “十二月南温正月春” 农历十二月该冷不冷,而且不刮西北风却刮东南风,气温较高,那么到了正月很可能会下雪。 “南温忽报,鲜没处倒” 春寒料崤时节,如果突然刮东南风,气温闷热,那么鲜鱼发海,大量堆积。 “清明谷雨,寒死老鼠” 清明,谷雨这两个节气的气候还会很冷,甚至会冻死老鼠。 “吃了五月粽,寒衣才能送” 过了端午节,气温才正式稳定进入夏天,这时冬天的衣服就可以洗晒收藏起来了。 “东闪西闪,没水过隙” 夏天晚上如果西边天空开始出现闪电,同时东边也出现闪电而不打雷,那么气候有可能出现干旱无雨。 “六月初防,七月防半” 农历六月初开始出现台风,七月下旬后台风会逐渐加大须注意预防。 “芒种下雨火烧街,夏至下雨烂济济” 芒种节气这天下雨,那么夏天将出现旱情,夏至节气这天出现下雨,那么夏天可能出现阴天多雨。 “好仔不在多,坏仔宁可无” 这句谚语在福州以流传了几百年。他说明福州人民早就对优生,优育,优教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唐部仔不知道它,诸娘仔 会顾家” 这句谚语说的是同年龄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相对比,男孩子多顽皮贪玩,不知深浅,而女孩子则从小就比较懂的料理家务 “男女仔都一样,大小仔一样疼” 这句谚语是说不论男女子,都是一视同仁,一样对待,不能重男轻女;也不论谁是老大还是老二,都一样疼爱,不能偏心。 “独子不可容上天,不然长大会做衍” 这句谚语是说对独生子女不可溺爱,不可过分纵容;否则长大后会由于从小家教不严,在社会上往往会惹事生非。(刘湘如) 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 福州民间长期以来流传“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的民谣。其中“三山现”指的是:屏山,于山和乌山。这三山呈三足鼎峙于今八一七路的中轴线上,故称“现”另“三山藏”“看不见”则向无定论。据清代林枫《榕城考古略》载:罗山,芝山,丁戊山为“三山藏”灵山,钟山,玉尺山为“看不见”还有种说法是根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以罗山,冶山,玉尺山为“三山藏”以龙山,芝山钟山为“看不见”。
还有其他短句如: 城里灯笼乡下骨。 鸭牳装(打扮)死嘴总是扁的。 瓦爿囝也中垫桌骹。 月光处处光。是金便赤,是银便白。 有心打石石会穿。 和尚是人做的。 好鼓不用重锤。 破鼓总会救得月。 九十九还要问一百。 奶奶死钦钦磕磕(敲动法器发出的声音),老爷死寂寂寞寞。 有钱讲话响叮当,没钱讲话没人听。 诸人囝十八变,上轿还(有)一变。 先是人情后是债。 宁可敆(得罪)初一,不可敆(得罪)十五。 轻声讲重话,会急又没汗。 鼓山戴帽,做土起饿。 雷打秋,晚没收。 一百钱要使,一分钱要俭。 千赊不如八百现。 江中虽大,船头会相碰。 财主困(睡)半暝(夜),穷人起五更。 头过(道)参,二过(道)茶。 衙门有大小,法度总一般。
俚谚语 七留八留无离福州。 铁打延平府,纸糊福州城(南平难攻,福州易失)。 见蛇不打三分罪。 食在在做赖赖工钱都还在。 眠床下踢毽平平悬(床下踢毽子同样高,不分高低)。 七哥问八哥共汝差不多(保守者只求不比人差就行)。 心肝搭搭,伓惊菩萨(问心无愧,不怕鬼神)。 田园日日去,亲戚淡淡行。 风吹单条竹,饿死单身哥。 体得主人意,更是好功夫。 赌钱输穷鬼,犬吠癞呆人。 死的去远远,生的要吃饭。 接亲长长阵,拜堂剩两其(人)。 乌字上白纸,有性没处使。 铁打延平府,纸褙福州城。 手里没把米,呼鸡都不理。 汤水虽热总是水,饭粒虽冻会粘牢。 老虎虽坏不咬囝,铁匠不打刣(杀)囝刀。 平生不作亏心事,半瞑(夜)开门心不惊。 三分人样七分装,七分人样不用装。 看命先生半路死,地理先生没处埋。 走马仓山看走马,泛船浦内看番船。 牛头马面是娘奶,胭脂粉面是别人。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保太平。 孝顺必生孝顺囝,忤逆还生忤逆儿。 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歇后语 鼎边糊--一炆就熟 鼓楼前光饼--抢面 食马屎--诈癫 一嘴食胡椒--胡溜溜(很会撒谎) 鼓楼顶掏时辰牌--挨时度日(消极怠工) 有锣有鼓--有乇对(比喻互相配合、呼应) 猪肝保郎(搽抹)粉--伪装 扁担拍倒--一字平 一把米摔墙上--毛(没)一粒家(粘)粒(比喻毫不相干、毫无关系) 芋菩拍保长--差半长 猴戴帽--伓像人形 和尚寺借篦梳--找错门 相拍--算了拍 船里老鼠--堵(赌)里找食 鼎边糊--一炆(米浆从锅边均匀地倒过)就熟 半瞑(夜)拉屎--野(很)特(值) 道士收花彩--假客气 金胡蝇--屎腹 虎婆奶收生婆饲囝--十死九无活 借钱放债--假有钱 无尾虼蚤--伓好讨(难寻找) 郎机炮拍隻隻--无够本(不够本钱) 拍破破了其的热水壶--无胆 招姐戏中人做新妇出嫁--朦朦眩(乱乱地,晕头转向)
歌谣 月光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 洪塘水深无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 搓痴搓搓 搓痴搓搓,年年节节高。 大侬添福寿,儿囝岁数多。 红红水党菊,排排兄弟哥。 砻砻粟 砻砻粟,粟砻砻。 糠养猪,米养侬。 粟砻糠养鸭母,鸭母生卵还主侬。 主侬无着厝,骑牛骑马去祭墓。 墓里蜀条葱,股川跋两空。 墓里蜀条草,股川跋青垢。 正月爿 正月爿,瓜子壳门前; 二月爿,插杨柳满厝前; 三月爿,旨菜挡门前; 四月爿,采莲鼓满街前; 五月爿,龙船鼓满江前; 六月爿,掏伞囝分稻爿; 七月爿,烧纸衣分鸭爿; 八月爿,起塔囝砌瓦爿; 九月爿,放纸鹞满天爿; 十月爿,迎城隍满街行; 十一月爿,搓囝贴门前; 十二月爿,刣猪囝分猪爿。
俗语溯源: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福州俗语 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时,众多长乐乡亲跟随而去,他们出没风浪,历尽艰辛,留下了许多航海故事,福州、长乐的地方方言记载了当年他们的事迹。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方言,在流传中走样变义,与原意相去甚远。今天,我们溯源追本,可以窥见当年长乐乡亲追风踏浪的英姿。 “洋当池,雾里去” “洋当池,雾里去”,这句俗语现在福州人经常说,意是“差不多,过得去”。最常见是派工时,派工者会问接受活计的人:“怎么样,干得了吗?”接工者会谦逊地说:“洋当池,雾里去。” 据说,当年郑和在长乐招募水手民梢时,都告知他们,此去要过风狂浪高的大洋,要去天涯海角的蛮荒异域。但长乐乡亲毫不畏惧,报名应征。郑和前三次下西洋最远处是印度半岛的西南部的“古里”。返航归长乐后,人们都赞扬水手民梢们艺高胆大:“洋当池,古里去”。 经过数百年流传,“洋当池,古里去”变成了“洋当池,雾里去”;原意是称赞英雄主义,变成了谦逊之辞。 “犀猊碰着砂” “犀猊”,福州方言是指一个人待人处事谨慎小心,讲究细微。“犀猊碰着沙”这句俗语,指一个人慎小谨微,竟然会在吃饭时让沙子磕着牙齿,喻比再小心仔细也会有意外。 这句俗语也与郑和下西洋有关。传说,郑和下西洋返航时,从非洲带回了一头狮子,关在专门用来运送马匹的马船的船舱里,派了两个长乐民梢去饲养。这两个民梢过去只见过官衙门口的石狮,面对张牙舞爪的真狮,十分恐惧。同船的水手告诉他俩:狮子只怕犀牛和狻猊,你俩可以妆扮成犀牛和狻猊,狮子就服贴了。于是,他俩就妆扮成犀牛和狻猊下到船舱给狮子喂食,狮子果然不敢张狂。 一段时间过去,狮子慢慢识破这犀牛和狻猊是假冒的,而妆扮犀猊的民梢也渐渐地放松了警惕,终于有一天命丧狮口,酿成惨祸,长乐水手于是感叹:“犀猊碰着狮”真是无可奈何。这句话流传下来,演化成“犀猊碰着沙”。 “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相传,郑和船队到达溜山国(今马尔代夫)洋面时,发生险情,一些船被死水粘吸沉没。郑和便派长乐人忠武尉黄参带领一队由长乐人和福州人组成的小分队前往探险,开辟航道。黄参等人在探险中也遇险落水,被溜山国的人救上岸。 后来,郑和船队在溜山国向导的指引下,安全通过危险海域,造访了溜山国。而黄参等人因溺水染病需要疗治,只好留在溜山国,等船队返航时才随船回国。 黄参等人病愈后,便考察起溜山国,发现这个有3000多个岛屿的岛国,只有沙溜、人不知溜、起来溜、麻里奇溜、加半年溜、安都里溜、加加溜和官坞溜等8个岛屿有人居住。没有多久时间,黄参等人就把这8个岛屿考察一遍,发现居民稀少,且不懂耕种,多讨小海为生,生活艰苦,于是都感慨:“七溜八溜,不如福州”。这句俗语后来流传甚广,且没有变义。如今,海外福州乡亲思乡时,仍经常说“七溜八溜,不如福州”,表现了炽热的念乡爱乡之情。(曲溪) 福州习俗两事 福州最早的原住民属于“断发纹身”的“诸”部,“后诸”部族曾经为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立下过汗马功劳,在今天南禅山的福州四中校园里还有汉高祖封禅“后诸”部族大王的遗迹。在后唐时期,唐兵攻陷福州城,杀光了城中的男人,将所有女人集中在一起,脚上栓上绳索,由唐兵来牵,谁牵着就归谁当老婆,于是老夫少妻、老妻少夫的状况常有,这些失去家园的女子就叫“诸人仔”,另外一方当然就是“唐部仔”咯,沿传到今天,福州话中称女性都是“诸人仔”,称男性都是“唐部仔”。 这些被逼下嫁的女子心怀复仇怒火,随身携带着剪刀匕首之属,随时要与“唐部仔”拼命,演化到后来,就成了福州女性发髻上的三支似剑似匕的发簪,今天一些老人头上还能见到。 知道福州女人为什么厉害了吧?都是头簪三把匕首来复仇的!好男不娶福州女呐!哈哈。 -------------------------------------------------------------------------------- 福州习俗,吃鱼尽量不吃鱼籽,老人的说法是鱼籽吃多了会记性不好,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一生中吃多少条鱼是有数的,吃一颗鱼籽就相当于吃了一条鱼,以后就没有鱼吃了。 实际情况是,不吃鱼籽,鱼就得以繁衍,以后世世代代都有鱼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danielyang11 于 2007-2-21 20:36 发表 LZ福建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6 08:10 , Processed in 0.30579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