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4-16 01: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就因为这些内容,伏尔泰称颂道:“由于正义女神和人道女神指引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大笔,她改革了—切!”这位老思想家真以为找到了理想中的“圣明君主”呢!
也许就因为这此内容,这部《圣谕》在远比俄罗斯更宽松的法国遭到查禁。这是叶卡捷琳娜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因为,在俄罗斯大地奴役一直在进行,自由始终没有到来。
正如“俄罗斯第一个知识分子”——拉吉舍夫描述的那样:地主夺走了农民的一切,留给他们的只有无法夺走的东西——空气。
农奴“像牲口那样带着镣铐出售”。出卖农奴的广告同出卖骡马、狗的广告一起刊登在官方的报纸上。10个卢布可以买到一名少女农奴,而一条良种狗却值几千卢布。
在农奴制问题上,女皇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相悖。《圣谕》中允许1785年以后出生的农奴子女获得自由,但实际并未实施。
在叶卡捷琳娜执政初期,一个把138名农奴鞭打致死的女农奴主(其中包括一个12岁的小女孩),所得到的的惩罚只是被判终身苦役监禁。
在客观上,叶卡捷琳娜促进了农奴制的发展。1765 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一纸诏书,便将5000 万俄亩新扩国土连同土地上的农民,赏给皇亲国戚和立功战将。
到19世纪初,俄国农奴超过2000万,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
《圣谕》的结局与新法典编纂委员会一样无疾而终。
1767年,叶卡捷琳娜完成《圣谕》之后,下令召集新法典编纂委员会,以《圣谕》为指导开展工作,以制定出一部绝对平等的法律。
可惜新法典编纂委员会成立后经常干的事只是朗读《圣谕》,或者商量如何“感激女皇对俄罗斯人民的恩赐”,甚至大多数人根本就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召集到一起开会,讨论的结果竟是向叶卡捷琳娜上尊称为“伟大、英明的祖国的母亲”。
对此叶卡捷琳娜只能失望地说:“我命令他们审查法律,他们却去剖析我的品质。”1768年,与土耳其的战争爆发,委员会负责人宣布,由于多数成员要入伍,所以委员会宣布休会。
有一位代表天真地问道,缔结和约以后他们是否会恢复工作。负责人作了肯定的回答。据一位同时代的人说,此时,在女皇包厢里发出了椅子倒他的响声,传来了女皇丝绸衣裙摩擦的声音和女皇离去时急速忿怒的脚步声,这就是女皇的回答。
也许叶卡捷琳娜在此时是想实现某些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在她当政时期,她时常地用迁移和流放来代替法庭判处的体罚。对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她也减轻了一半处分。她还改善犯人的生活条件,改善过于野蛮的新兵征募方法。她希望俄国能成为一个文明、开通和有文化的国家。
但是即使她的近臣也无法理解她的想法,而且贵族们都想保有自己的农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自己也明白,对那个时代的俄国而言,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且,作为俄国沙皇,她也未必真的希望将这些启蒙思想付诸实现,因为那实在是太危险了,她得以高高在上的大厦可能顷刻间变成废墟。
况且,对于帝国霸业来说,农奴制恰恰是最好的“榨油机”:农奴制可以为俄罗斯帝国提供扩张和战争的保障:农奴不仅为主人无偿劳动,还要缴纳苛捐杂税。在野心勃勃的叶卡捷琳娜眼中,农奴制确实法力无边。
女皇和彼得大帝一样,没有改变俄国社会的实质。因为他们本人正是俄国的君主,由他们推动的改革不可能用来推翻自己。
叶卡捷琳娜的确是彼得一世最忠实的继承者,与彼得一样,她只向西方学习经济、科技,不去触动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这也成为俄罗斯历代沙皇的一个特点,他们尽可能地学习先进文化,在经济、教育领域倡导改革,但同时也尽可能维护农奴制和专制政治制度。俄罗斯的现代化道路就这样背负着过于沉重的包袱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