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夜叉丸

【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美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阋墙


  我希望站在满是棉花的土地上


  古老的时光难以忘怀


  看吧看吧 尽情地看吧


  迪克西的土地是我出生的地方……


  这是一首在美国非常流行的南方歌曲,它的歌名叫《迪克西的土地》。


  “迪克西的土地”,原本是指路易安那州和新奥尔良,它后来逐渐变成了整个南部的代名词。正如歌中所描绘的:美国的南部,那是一个


  美丽的地方,肥沃的土地、丰富的作物,盛产有“白色黄金”之称的棉花。正是这些,一度支撑着美国这个农业大国。


  然而这样富饶而美丽的土地很快在战争的摧残下变成焦土,华盛顿在离职时所担心的问题终于发生了。


  1860年12月,南卡罗来纳州召开州代表大会,宣布脱离联邦。


  以美利坚合众国为名的联邦岌岌可危。随后的一个多月,南部又有6个州效南卡罗来纳州法。


  是什么让这些州不惜分裂国家、走上独立的道路?


  1、一个悲剧集子的首页


  1829年,一位叫戴维·沃尔克的服装店老板写了一篇文章,他叙述了这样一个现象:


  在当时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认为土耳其人是世界上最野蛮的民族,因为他们对待希腊人就像对待野兽一样而不是将之


  作为人来对待。但就在同一张报纸上有一则广告,“八个体格健壮的弗吉尼亚和马里兰的黑人小伙子和四个黑人少女定于今日卖给出价最高者


  。”在这张报纸上还有一个通告,高价悬赏捉拿三个黑人奴隶。


  沃尔克在文章中愤怒地说:“在暴君和魔鬼的淫威下,这个国家南部和西部的黑人生活在无比的不幸、愚昧、凄惨和贫困之中。……美国


  人……看哪,你们已经危在旦夕了;除非你们悔过自新,不然很快就要灭亡了。”


  但是沃尔克,这位奴隶之子并没有看到奴隶制的覆灭,他在一年后被人毒死。


  沃尔克所描述的现状其实由来已久,早在“五月花”号抵达新大陆前一年,1619年,距离他们登陆点以南500英里,一艘荷兰船运来了20余


  名黑人。虽然“五月花”号上的人们对此一无所知,但这意味着“五月花”号所代表的美国精神刚刚萌牙的时候,黑人也已踏上了美国大陆。


  使用黑人奴隶从事各种劳作,从17世纪下半叶在北美大陆曾遍形成,遍布于当时的各个殖民地,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制度,确立


  了白人对黑奴的绝对权威,几乎剥夺了黑奴的一切权利。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不少人主张废除奴隶制,甚至在制宪会议也提及这个问题,但因南方各州阻力太大,而暂时搁置,留给后人解决。


  北部和中部的奴隶制相继被废除,但在南部却保留下来。


  洁白的棉花在19世纪上半叶被视为“白色黄金”,在当时是美国南部经济的支柱。1793年伊莱?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这种机器虽然简单,


  但它能很容易地使南方种植的“高地棉”脱籽,轧棉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50倍。


  对南方的庄园主们来说,这个消息简直就相当于在自家棉花地里发现了金矿。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农田里需要更多的廉价劳动力,也


  就是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奴隶。


  最多的时候,从美国南部出口的棉花占世界棉花供应的3/4,欧洲大陆和北美棉纺织业都仰赖南部的棉花。


  正是这一点使得南部奴隶主有恃无恐。一位南方参议员甚至在参议院狂妄地叫嚣:“如果不供应棉花,将会发生什么呢……英国会人仰马


  翻,除美国南部以外的整个文明世界也将随之倾覆。不,你们不敢向棉花宣战,世界上没有谁敢向它宣战。棉花就是大王。”


  白色黄金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白色的棉花背后深藏着黑色的罪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对南方大种植园主来说,没有比奴隶制更好的摇钱树了,使用黑奴不用付工钱,还能使他们超负荷工


  作,大大降低了种植棉花的成本。正是数百万黑人的血泪和艰辛劳作造就了奴隶主的利益。


  大批黑奴被南方白人种植园主用于种植棉花。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保护奴隶制也就是南方大种植园主集团在保护


  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他们希望奴隶制


  能长期合法化。与此期望相适应,在1808年海外进口奴隶贸易被禁止后,国内的奴隶贸易也就成为一桩大买卖,在南方城市或乡镇,都会定期


  举办奴隶拍卖,黑人像牲口一样被展览,一个黑人壮劳力的价格可以达到1500美元。


  棉花作为白色黄金壮大着南方各州的利益,而背后是无数黑人的艰辛劳作,甚至是血和泪。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制度给予抨击,并设法寻


  找解决这一制度的方法。


  但南部奴隶主集团不仅要保留这一制度,学要使它向新获得的土地上扩张。国会曾发生数次大规模的辩论。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案”规


  定,北纬36度30分以北的西部土地上永远禁止蓄奴,而以南地区则允许奴隶制扩张。


  亚当斯将此称为:一个悲剧集子的首页。杰弗逊说这场争吵“就像夜间响起的火警让我突然惊醒,令我充满恐惧。”


  悲剧还在不断上演,奴隶们越来越无法忍受。北方作为大工业集中的地域,新兴资产阶级企业家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他们深受缺乏自


  由劳动力之苦,他们也无法忍受这个悖逆时代潮流的可耻制度。


  2、在令人发指的野蛮和厚颜无耻的伪善方面,美国的确是举世无双!


  1852年7月4日,美国著名的废奴运动黑人演说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应邀在罗切斯特的美国独立纪念日集会上演讲,人们都以为他会按


  惯例颂扬美国建国历史,却不料他语惊四座。他说:“公民们同胞们,对不起,请允许我问一声:为什么今天叫我在这里发言?你们的国家独


  立与我以及我所代表的人们有何相干?你们的7月4日对美国黑奴有何意义?”


  道格拉斯出生就是奴隶,没见过父母,久经磨难。他的情绪代表着美国黑奴的普遍情绪,人们不仅对这个制度深恶痛绝,甚至连美国的国


  家品格都表示怀疑,正如道格拉斯所说:


  “不论你们走到哪里,不论你们在哪里寻觅,游遍旧大陆的所有君主国和专制国家,踏遍整个南美洲,收集所有残忍的记录直至穷尽;然


  后把你们的调查结果与美国每天发生的事作个比较,你们会得出与我一样的结论:在令人发指的野蛮和厚颜无耻的伪善方面,美国的确是举世


  无双!”


  美国,以自由平等的新国家自居的美国,在其他国家早已摈弃了奴隶制度后,竟然将这种制度延续了长达200多年,这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独立宣言》所说的人人生而平等在道格拉斯们看来只是空洞的许诺,因为在美国有一大类人就从来没有过“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


  。


  而在此群情汹汹之时,美国仍有一股庞大的力量力图扩大奴隶制。


  1854年国会通过法案允许西部新开发的领地的选民们自行决定是否实行奴隶制。


  1857年,最高法院判定黑人不是美国公民。


  1858年,一个叫约翰·布朗的白人在密苏里杀死了一个奴隶主,解放了11个奴隶,并和奴隶们一起逃到加拿大。


  1859年,这位20个孩子的父亲,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带领5个黑人和17个白人,占领弗吉尼亚的一个军工厂,试图武装奴隶。虽然经过一场


  血战后,布朗被捕,以叛国罪、谋杀罪和煽动叛乱罪的罪名被绞死,但他却赢得了对奴隶制度的胜利。他在法庭上说:


  “我相信,如我过去所做的那样……为那些受人鄙视的上帝可怜的孩子们进行干预,不是错误而是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战斗的形式之外,当时还有许多白人通过秘密渠道解救奴隶,帮助他们逃离奴隶主,到北方或加拿大隐姓埋名,在南北战争前有7.5万


  黑人奴隶在大约3000名废奴主义者组成的“地下铁路”帮助下逃离南方。而布朗代表着北方废奴主义者的基本立场,他的执着和坚定


  使他被整个美国北方视为圣人和英雄。


  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北方与南方的矛盾,自由与奴役的矛盾,都似乎已经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程度。美国朝野有识之士忧虑重重,他们


  感觉到一个巨大的危机已降临在美国的头上。


  1858年,在伊利诺伊州,有两位人士竞选参议员,一位在当时大名鼎鼎,叫斯蒂芬·A·道格拉斯,另一位当时默默无闻,他叫亚伯拉罕·


  林肯。


  他们两人在竞选活动中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辩论。道格拉斯认为:这个国家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即每个州都有权根据自己


  的意愿决定奴隶制的存亡。……而各州不应指责兄弟州的政策。


  道格拉斯的观点代表了美国许多人对州权的认同,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来讽刺州权:“要求任何一个州放弃其权力的一部分那就等于要一


  位女士放弃她的一部分贞操。”


  林肯的回答是:这场争论的真正问题在于……一派观点将奴隶制视为邪恶,而另一派却不把它视为邪恶。


  在此之前,林肯就在另一次演说时指出:


  “照我看来,对奴隶制的鼓吹要直到一场危机的降临和蔓延才会了结。‘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认为这个政府不能在半奴隶制半自


  由的状态下长存。我不希望这个国家分崩离析——我不希望这个家庭灭顶倾覆,但我确实希望它结束分裂的状态。”


  林肯最终赢得了公众支持,但遗憾的是参议员竞选却失败了,因为当时的参议员由立法机关选举产生而不由公众投票产生。但这是一场虽


  败犹荣的战斗,林肯开始被人们所瞩目,并成为共和党的全国领袖,以及1860年总统大选的竞争者。


  1860年11月6日,亚伯拉罕·林肯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林肯是反对奴隶制扩张的共和党代表,他当选的消息一经传开,南方部分州立刻强烈


  地要求退出联邦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国体遭到了空前的挑战。


  美国自建国开始到今天的两百多年中,唯一的一场内战——美国历史上最为血腥、代价最大、最具毁灭性的内战即将在自由与奴役的主题


  下展开。


  3、我依据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布凡在上面指明的各州及一些州的部分地区之内作为奴隶被占有的人,从现在起永远获得自由。


  1861年3月4日,在华盛顿特区国会大厦的台阶上,一个高个瘦削男子,新任美国总统林肯宣誓就职,当时国会大厦的扩建还未竣工,林肯


  是在脚手架下面发表演讲的。在交通要道和国会大厦窗口,布置着陆军的神枪手,以防南方有人行刺新任总统。


  林肯不像大多数北方人那样心事重重,显得非常沉稳。此前,南卡罗来纳等7州已经于2月4日组成“美利坚联众国”,简称南部邦联,美利


  坚合众国在南方的控制除了两个军事堡垒,已经全部失去。


  南部邦联总统杰弗逊·戴维斯在就职典礼上挑衅说:“如果出于共同利益的正义感,允许我们和平地追求我们自己的政治目标,那就满足


  了我最迫切的愿望。但是,如果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如果我们的领土完整……受到攻击.那么我们就只有……诉诸武力!”


  南方的领导人最欣赏的论调就是,如果南部不再与北部进行商业贸易,那么“纽约大街上将杂草丛生。”


  面对戴维斯的挑衅,林肯回应显得坚定而大度:“一根根不可思议的记忆的琴弦,从每个战场和每个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


  每一个充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依旧,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大团结的乐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林肯那么坚定,美国军队中的南部军官处于两难选择,是留在共和


  国军队还是效命家乡,许多人为此苦恼,其中有一位叫罗伯特·李的军官,他不愿将长剑对准家乡,更重要的是他虽然不喜欢奴隶制和分裂,


  但他认为蓄奴权和是否留在联邦内应由各州自己决定,联邦政府不能武力干涉。几番斟酌,他回到南方,后来他使林肯总统大为头痛。


  历史同李将军开了个玩笑,一个反对奴隶制,也反对分裂的将军,却成了南方“叛军”的总司令。


  1861年4月12日,南部邦联的军队为争夺位于南卡罗莱纳州的萨姆特要塞,向星条旗开炮,内战打响。消息传来,北方一片哗然,人们愤怒


  地说:“射向萨姆特要塞侮辱性的第一炮,等于打了全体热爱美国的同胞一记耳光……因为飘扬在那被攻打的要塞上空的,是我们最尊重的宝


  贵象征……”


  而南部邦联则得意扬扬,一位作家写着:“……男人都准备上战场,纤柔的女人也以同样饱满的热情,微笑着欢送她们的丈夫、儿郎奔赴


  前方。”


  此时战场上的双方士兵也说着同样的语言,双方指挥官们常常发现对手就是西点军校的老同学,而双方的口号猛一听也全然相似,都举着


  爱国主义的大旗。不过在实质内容上却全然不同,南方“爱国”是为了保卫分离出去的“邦联”,北方则是维护美利坚共和国的统一。


  区域分裂最终走向武装对抗。如果不能坚决抵制,国家分裂将成为必然。


  林肯对于奴隶制带来的南北分裂的局面十分担心,他在演讲中提出,一半是奴隶制一半是自由制的政府是无法存在的,就像一个分崩离析


  的家庭是难以维持的一样,联邦不能解体。


  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利坚联邦政府必须打赢战争的目的在于阻止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后来,战争的意义发生了变化,《解放宣言》


  的发表,使战争增添了更多的道义色彩。


  林肯此时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果敢,他行使了开国者们所不敢想象的权力,他扩充军队、封锁南方海岸、筹措战争经费,这


  些都是在国会授权之前就先付诸施行了。虽然有人大骂他是独裁者,但他对此毫不理睬。后世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林肯不是如此果决,美


  利坚合众国可能永远陷于分裂。


  战争开始时,摆在林肯面前的局势似乎非常有利,北方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人口达2100万,南方工业落后,人口只有900万,包括350万


  黑奴。北方铁路线总长21700英里,而南方只有9000英里;而且北方的农产品更是大大超过南方。


  但战争有时候不完全按照力量对比的逻辑进行,未经严格训练的北军被南军击败,在南方联盟内部充斥着“向华盛顿进军”的喧嚣。而林


  肯任用的将军不甚得力,北军连连受挫,败于罗伯特·李将军之手。怎样才能扭转形势?


  1863年1月1日上午,一个重要文件的签字仪式开始了。


  当文件放在林肯面前的时候,他两次拿起钢笔,又放下,他的手臂因为一直接见客人,同人握手太多,以致手臂有些僵硬麻木,他担心写


  字时手会发抖,让人觉得他在签字时心情是懊悔的。


  林肯转过身来对国务卿说:“从今天早晨9点钟起,我的手一直在发抖,我的右臂几乎瘫痪了。如果我的名字将载入史册的话,那么重要的


  就是在于这个法令。我的灵魂都寄托在它里面了。”


  林肯镇静了一会,又拿起钢笔,坚定而沉缓地在上面写下:“亚伯拉罕·林肯”。


  这份文件就是《解放宣言》。


  《宣言》郑重宣告:“我依据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布凡在上面指明的各州及一些州的部分地区之内作为奴隶被占有的人,从现在起永远获


  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


  军当局,将承认并维护上述人的自由。……我真诚地相信这一措施是正义的措施,它合乎宪法的规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宣言》给南北之间的战争赋予了巨大的道义价值和力量,原本是为了国家的统一,而现在是为了人类的自由的尊严。


  这份宣言开创了美国历史的新纪元,也震动了全世界。


  在伦敦,美国的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写道:“《解放宣言》在这里帮了我们大忙,比过去所有军事上的胜利和外交谈判的作用都大得多


  。在整个英国,宣言惊人地几乎使人们都站到我们这一边来。”


  任何一个摇摆不定的欧洲强国都不敢背负不义的罪名去支持南方,即使有的国家对南方抱有好感。


  宣言使北方人民精神大振,波士顿、匹兹堡、布法罗等市都鸣放礼炮一百响,以示庆祝。各地庆祝活动一连持续了几个月。


  《解放宣言》广泛赢得人心。对不人道的旧制度施以毁灭性的打击,自由的内涵获得了新的历史高度,让民众对共和国树立了更坚实的信


  心,稳定了人民对民主执着的希望。


  数以百万计的奴隶成为自由人。许多被解放的黑奴加入北方军,成为骁勇的自由战士,北方军的兵源大为充实,在北方的陆海军中,黑人


  多达21万人。


  随后有50万黑奴从种植园逃跑,南方的生产形势大受影响,主要的种植业产品棉花急剧减产,生产出来的棉花也无法出口,经济力量渐渐


  难以支撑战争需要。粮食短缺,饥荒降临,士气低落。


  南方心惊胆战地大骂《解放宣言》是“美国历史上最惊人的政治犯罪……”


  4、在美国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国家感。联邦不是得救了,联邦是复活了。


  1863年,林肯任命的格兰特将军率领北方军连获大胜,北方的经济和工业优势日益显著。而此时的南方用李将军话说:“在一个团内……


  只有五十人脚上的鞋还可以穿一阵,最近执行警戒任务的一个旅……由于鞋子和被褥不足……不得不把许多战士留在营房内。”


  在后方,局势也一样凄凉。


  1863年10月22日,南方的一位人士在日记里写道:“昨天在卡雷伊大街上,一位可怜的妇女向一位商人买一桶面粉。商人要价70元。那位


  妇女惊叫道,‘天呀!我怎能付得起这样的价钱?我有七个孩子,我可怎么办?’商人冷酷地说,‘我可不知道,太太。要不你就吃你的孩子


  吧。’”四个月之后,在里士满一桶面粉的价格是250元。


  南方已无力支持战争,李将军拼尽全力挥军北上,试图力挽狂澜,在胜利的基础上谈判和平。


  葛底斯堡坐落于华盛顿以北大约100公里处,如今这里宁静而安详。


  1863年7月2日,这里曾经爆发过一场美国历史上空前的激战。它的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独立战争中的任何一场战役。这是内战中的一次历


  史性决战。


  南军约有兵力7万5千人,北军9万余人。经过三天惊心动魄的厮杀,葛底斯堡宁静的原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两方共计死伤近4万人。这


  场惨烈的战争成为北方胜利的关键之战。面对牺牲的将士,李将军喃喃自语:“都是我的错。”


  捧着胜利果实的林肯也没有胜利者的骄狂之气,他发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言简意赅地重申建国理念——“人人生而平等”,号召人


  们努力建设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87年前,美国立国时所说的人人生而平等并不包括黑人,而此时没有人怀疑这一理念中所包含的那


  沉甸甸的分量。


  在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林肯又在《大赦和重建宣言》中宣布:一切参加过叛乱的人,只要停止对抗行为,宣誓忠诚并捍卫美国宪法和联邦政


  府,都可以免罪。同时恢复他们除了奴隶以外的所有财产。即使是叛乱的首脑人物,如果向美利坚总统提出特别申请,表明自己的改过之意,


  也可以获得特赦。


  对林肯而言,这场战争就是为了统一和更好地建设祖国,维护《联邦宪法》所缔造的一


  切。林肯希望兄弟再携手,一笑泯恩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1865年3月4日,在小雨之后的阵阵寒风中,林肯面对四面八方汇集来的人群,发表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讲,他说:“对任何人都不要怀有恶


  意,对一切人都要心存宽容;坚持正义……让我们努力完成我们的正义事业,治愈国家的创伤。”


  林肯热切展望着国家和谐统一的前景,在连任总统的就职演讲发表35天后,战争结束了。


  这一天,南军统帅李将军放弃了部下打游击的建议,向北军统帅格兰特将军交出了自己的佩剑。因为他不想再看到美国青年流血,在他走


  入阿波马托克斯法院去见格兰特时,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作为战犯绞死。他希望北军善待他的士兵,并允许那些带着马匹从军的人们能


  够带着牲口回家春耕。


  格兰特同意了这些要求,承诺南军官兵只要在誓约上签字“永不打仗”就可以回家了,而且“以后不会受到合众国政府的打搅。”格兰特


  给予李将军以军人的尊重,他不让北军士兵鸣炮庆祝胜利,面对失败的勇士,哪怕他是敌人,格兰特也不愿在他面前“欣喜若狂”。


  据说,签完投降书后,李将军的战马嘶鸣着不让他上马背。也许战马也知道军人投降的耻辱,李将军一声长叹,匹马归隐。


  后来,几乎全体南方官兵都得到了赦免。只有李将军因为北方一些强硬派的阻挠,至死也没有得到赦免。但李将军后来得到了美国南北双


  方民众的普遍尊敬,不管他曾经的选择是对是错,但在最后他敢于一个人背负着投降者和叛国者的名义结束战争,换取最后的和平与统一。


  李将军投降的这一天被视为南北战争结束的日子。一接到报告,林肯就决定在白宫举行晚宴,在晚宴上奏响的是那首著名的赞美南方的歌


  曲:《迪克西的土地》。


  美国内战结束了,这场美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场内战结束了。美国依然还是美国,但美国已不同于战争前的美国。


  这场战争等于把美国重新打造了一遍,它用尸山血海来诠释两个理念:国家的统一,人类平等的权利。人类对这两个理念的思考到今天也


  没有结束。


  虽然国家的权力与州权的矛盾直到今天的美国依然存在,但内战终于解决了州是否有权力脱离联邦的问题。正如伍德罗·威尔逊所说:内


  战“在美国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国家感。联邦不是得救了,联邦是复活了。”


  在美国内战的纪念碑上这样写到:这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有62万人阵亡……


  在今天的纪念碑的不远处飘扬着美国的国旗,上面有50颗星星,每一颗星星代表一个州,50颗星星组成一个完整的国家。


  5、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林肯诚恳地向国民呼吁用宽容和谅解重塑一个南北统一的美国。但他得到的回应是子弹。


  1865年4月14日,也就是林肯发表南北和解的呼吁三天之后,林肯和妻子到福特剧院观看当时的流行喜剧《我们的美国表弟》。


  约翰·布思是英国著名戏剧家的后代。虽然在《我们的美国表弟》中没有担任角色,但他却在即将结束的内战这部大戏中扮演了疯狂刺客


  的角色。节目开始后,他突然冲进剧院,来到总统包厢,举枪射向林肯,并冲向舞台大喊:这就是暴君的下场!


  受重伤的林肯被抬到剧院对面的一家旅馆里,第二天凌晨停止了呼吸。


  林肯遇刺使南北双方都失去了一位睿智而又体恤民情的领袖。但国家重建的进程已经无法阻挡。北方赢得内战后,恢复了联邦。


  林肯以他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贡献而被公认为伟大的民主政治家,马克思认为林肯是可以


  与华盛顿比肩的伟人,马克思说:


  “这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


  ;他既不因人民的热烈拥护而冲昏头脑,也不因人民的情绪低落而灰心丧气:他用仁慈心灵的光辉缓和严峻的行动,用幽默的微笑照亮为热情
 所蒙蔽的事态;他谦虚地、质朴地进行自己宏伟的工作,决不像那些天生的统治者们那样做一点点小事就大吹大擂。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


  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


  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林肯总统的遗愿虽然得到继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的坚决执行,但结果并不那么完美,国家统一了,黑人不再是奴隶了,但在南方,种族


  歧视却又延续了百年之久。


  1883年,最高法院宣布1875年的民权法违宪,此法禁止在戏院、旅店、餐馆和火车上歧视黑人。此后,南部黑人饱受种族隔离、三K党迫害


  、不得行使选举权的痛苦,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以致于美国内战百年之后的黑人还在对林肯的雕像诉说着自己的痛苦和希望:“……我有一个梦,我的四个孩子有一天会生活在这样一个


  国家:不是根据他们的肤色而是根据他们的品德与性格来评判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进之潮

  如果说美国内战进一步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一项运动则塑造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壮大了美国的经济,这就是“西进运动”


  。


  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土扩张,就不会有西进,就不会有后来强大的美国。那么,美国的领土扩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你买进了物美价廉的东西,好好享用它吧。


  1803年5月2日早晨,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仍在期待巴黎传来的消息。由于通讯的问题,他并不知道,就在此时,远在巴黎,一位法国人


  对美国人说:“你买进了物美价廉的东西,好好享用它吧。”


  这是一桩少有的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美国以每平方公里5.77美元的价格从拿破仑手中购得路易斯安那。消息传来,美国人难以相信自己的


  国土在一个早晨就扩大了260万平方公里,是原来的一倍多,而付出的代价不过是1500万美元。


  这一次成功的买卖为杰弗逊赢得了良好的人气,使他连任美国总统。


  美国的领土也由此不断向西扩张。


  1803年5月,美国以每平方公里5.77美元的价格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州,土地扩大了260万平方公里。1810年和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


  夺得佛罗里达;


  1846年和1853年,美国通过战争,强行从墨西哥手中购得近2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到1853年,美国已把它的国境线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国土面积已达775万平方公里,比宣布独立时的版图增加7倍多。


  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国手中购得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使美国版图扩大1/3,达到930万平方公


  里。


  930万平方公里都是些怎样的土地呢?是贯穿美国南北的密西西比河,是绵延千里的落基山脉,是广阔茂密的乔木森林,是无边无际的沃野


  草原,是矿产丰富的丘陵原野,便利于渔业和航运的深水海岸。


  这片富饶的土地好像是在等待人们的到来,好像是为塑造一个民族准备的摇篮。对大部分移居者而言,其目标就是取得农场。十九世纪初


  期,一位英国人哈里特·马蒂诺写道:


  “美国人的自豪和乐趣就在于他手上的土地数量。在我所碰到的每一个人中没有—个人认为他所占的土地已经够了……占有土地成了一切


  活动的总目标。也是解决社会弊端的—个药方……如果一个人在政治上失意、或在爱情上受挫.他就闯江湖去买地……如果他出了丑站不住脚


  ,他就到西部去弄一块地……如果他的邻居后来居上压倒了他,他就离开去找一块土地自己主宰—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随着边疆不停向西移动,移民潮也不住向西涌动。


  1848年1月24日,一位叫詹姆斯·马歇尔的年轻木匠在加利福尼亚州阿梅里肯河畔的溪谷底层发现了厚厚的砂金。他原想财不外露,悄悄买


  下这块宝地。可是一起做工的伙伴却把这个发现泄露了出去。结果,引来了蜂拥而至的淘金者。


  不到6个月的时间,圣弗兰西斯科和附近其他沿海城镇几乎成了空城,人们都涌向内华达山脉一带的金矿宿营。


  大型金矿的出现进一步吸引人们大举西进。当时流行的一首《噢,苏珊娜》的歌唱到:告诉恋人和家人,不要为自己哭泣,只要在加州挣


  足钱,就会马上往回赶……


  在兴起淘金热之前,加州的人口只不过15000名;到了1849年,人口超过10万;而到了1825年,人口上升到25万人。


  美国开发西部,正是受到淘金热的推动。


  1841年2月1日,密苏里州的50多位居民联合开始了向加利福尼亚的迁移。这次行程历经5个月3周零四天,途中经历了一次葬礼,一次婴儿


  出生和一次婚礼。第二年,又有大约100人走过这段行程。


  1845年,《纽约邮报》主编奥苏利凡赞美着美国人对西部的开发:我们的天命十分明确,那就是覆盖并占据上天赋予我们的整个北美大陆,


  广泛进行弘扬自由的试验,并发展联邦自治政府所托付给我们的一切。在天命的引领下,美国西部一切贫瘠的高原土壤,恶劣的生存条件都将


  被征服。


  2、在英国需要数百年才能完成的那些变化,在美国只有几年就发生了。


  在马里兰州坎伯兰城,有一处交通要道联通美国的西部和东部,在独立战争后,这里被称为荒原大道。所谓大道,每次也只能容纳一匹马


  经过,许多人从这里鱼贯而出,走向辽阔而陌生的西部边疆,把背影留给历史和故乡。


  有的人为了淘金,有的人为了种地,有的人为了破产后的东山再起,有的人为了发财后的再上层楼,甚至有人为了失恋后开阔心胸……


  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的千百万人,不约而同的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再前进,向西,再向西。仿佛是一个着了魔的大移民运动。


  在美国西部开发之前,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国内人口迁徙。这是一场史诗性的迁徙。


  那个时代,在那片土地上,人们共同坚持的信念是理想,是自由,是永不放弃,是勇往直前,是创新进取……“西部拓荒”的精神,后来


  成为美利坚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内容。


  据统计,在1790年以后的几十年内,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迁的移民,平均每年在10万人以上;而1860年以后的40年内,西部的新垦地就


  达2.52亿英亩,相当于过去270年垦殖的土地面积。这种垦殖的最大成果,是在西部形成了三大农业专业区:一是以中西部为中心的“小麦王国


  ”,二是以墨西哥湾为中心的“棉花王国”,三是以西部草原为中心的“畜牧王国”,此外还有以加利福尼亚为中心的水果蔬菜产地,这些奠


  定了美国农业帝国的基础。


  西进运动壮大着美国,也让许多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除了扩展边疆,还做了什么呢?


  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的一段铁路上有一根很特别的枕木,这根枕木是用磨光的加州桂木做的,这块银牌上写着:“1869年5月10日太平洋


  公司竣工时的最后一根枕木”。


  一百多年前,随着一把银锤将一枚黄金铸造的大钉砸进这块枕木,第一条横贯东西长达2800多公里的铁路将太平洋与大西洋联接在一起,


  美国的东部与西部也联结在一起。西进拓荒运动,开始以铁路的方式加速推进。


  过去横越大陆要历尽千辛万苦,费时数月,甚至要冒生命危险,现在只需买一张车票,就可以在几天之内舒舒服服地从东部到达西部。


  这条铁路的修建得益于一项战争年代的法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1862年7月1日,为南北战争操劳的林肯抽出时间签署了一项法案。


  这就是《太平洋铁路法案》,要求两家铁路公司联合修建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政府的赞助方法是,在路两侧交替把一条宽16公里(后来


  改为32公里)的公共土地划归铁路公司所有。对已经建成的铁路,每英里给予1.6万至4.8万美元的贷款。


  在此前几个月前,就在南北战争打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林肯签订了一项重要的法案。这项法案就是对美国西进运动影响深远的《宅地法》


  ,这一法案规定只要是成年的美国公民,未曾持械反抗合众国者,只需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获得一块160英亩的土地,耕种五年后便可成为土地拥有者。


  这两项法案直接将西进运动推向高潮。


  创业者们沿四轮马车的轨道勇敢向西部进发的星星之火,此时变成乘火车西进的汹涌之潮。现在可以大肆开辟牧场和农庄了,因为产品可以由铁路运往东部的城市和市场。


  西部的农业和东部的工业互通有无,相互促进。


  一直延伸到太平洋的铁路,把整个国家用铁的纽带连接起来。


  成千上万的独立农场主和商人在广阔的土地上自由的发展,并以自由土地开发为中心形成农业、矿业、城镇全面开发的格局。


  西进运动把美国真正联接起来,促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美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到19世纪末,美国国内贸易大约等于对外贸


  易的20倍,甚至超过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内需被刺激到如此令人羡慕的程度。


  百年西进拓荒的结果是,19世纪末美国人口、农业和工业中心已经全面西移,同时把美国由一个弱小的国家推上世界经济大国的宝座,


  1895年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500年前,西班牙人使世界发现了美洲这片新大陆。1776年7月4号这里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国家。122年后,这个崛起于新大陆的国家,第一


  次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锋芒。


  开发新边疆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长期起作用,并与这个国家发展进程如此息息相关,这样的例子在整个世界历史也是罕见的,甚至是绝无


  仅有的。马克思曾这样描述美国西进运动的成就:“在英国需要数百年才能完成的那些变化,在美国只有几年就发生了。”


  3、建设海军,直到用完国库最后一块美元。


  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宣称:“边疆消失了”,北美大陆再没有一片地方可以作为边疆地区来开拓,出现在美国人眼前的是无法用传统


  方式开拓的万里海疆。


  1896年,威尔逊用边疆的消失来解释90年代的经济危机,他认为:“令人心旷神怡的扩张时代已经宣告结束,我们的生活日益感到紧张和


  困难。”


  一些经济学家发出警告,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一直靠不断的扩张和开拓取得发展,随着边疆的消失,这种发展势头还能保持吗?


  1890年,就在美国人为边疆消失而惴惴不安时,一部军事和国家战略著作使美国人眼前一亮,引起巨大轰动,立刻风靡全球。


  这本书是《制海实力对历史的影响》,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著。


  此书总结了有史以来海战的战略战术及其影响,提出海上的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思想——此即著名的马汉主义,直接促成了美、


  德、日诸国海军的崛起,从而享有海军“圣经”之誉,直到今天,海权论依然是美国制订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马汉说:


  “海上实力,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海上力量,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在马汉眼中,英国凭借着强大的海上实力已经拥有了200多年的辉煌,而皇家海军依然在全球范围出没;新兴的德意志帝国竭力发展海军,


  试图与英国一较雌雄;日本的天皇节衣缩食建立起来的海军已经活跃在太平洋上;即使被列强视为衰老帝国的中国也有一支被称为北洋水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化海军……而美国海军的实力只排在第12位,必须奋起直追。


  马汉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赞同,许多人都同意他的观点:海上实力“蕴含着使一个濒临于海洋或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


  根据”。


  甚至有议员在国会公开说:建设海军,直到用完国库最后一块美元。从1890年起,美国开始大力建设海军,仅仅五年时间,美国就从世界


  排名第12位上升为第5位。


  埋头于建设的美国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大海,大海意味着新的边疆、新的发展。


  1893年,美国吞并夏威夷。


  1898年,美国太平洋舰队在菲律宾马尼拉湾击溃西班牙舰队,随后美军以微小的代价在陆地和海洋连连获胜。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成


  为美国的战利品。


  北美大陆上的这个后起之秀野心勃勃地打量着世界,飘扬着星条旗的战舰频繁出现在五大洋。世界已无法忽视美国的影响。


  4、谁去那儿为洛根哀悼?没有一个人。


  不过,美利坚民族在西进运动,甚至远在殖民时期的表现并不都是那么美好,他们也表


  现出了那个时代的野蛮和卑劣。


  感恩节这个温馨的名字在某一方面是对美利坚品行的反讽,比如,对于帮助过自己的印第安人,美利坚的感恩方式是迸射死亡的枪炮和无


  情的杀戮。


  早在殖民地时期,白人居民经常与印第安部落发生冲突,他们有时放火焚烧土著部落,然后用枪射杀从火中跑出来的印第安人。不甘于灭


  亡的印第安人奋起反抗,但落后的弓箭和分散的部族抵挡不住殖民者犀利的子弹,一个又一个部落被迫接受失败的屈辱,出让他们祖祖辈辈生


  息的土地。


  印第安人村庄一个又一个的被战火、饥饿和疾病变成废墟。在弗吉尼亚最早开始反抗白人侵逼的波哈坦联盟,在1622年和1644年的两次战


  斗中,总共只有八千人的联盟死了七千多人,这个部族实际上消失了。


  1675年,新英格兰地区的印第安人在菲利普王的领导下,反击白人的进攻。在一场大战中,新英格兰的白人中有1\16被杀,而参加战争的


  印第安部落大都被杀死或变为奴隶。


  一位原本对白人抱有好感的印第安首领洛根,因为家人和部族无辜被杀而奋而反击,他在一封致弗吉尼亚总督的演说中说:


  “我恳请任何一位白人说说,他是否曾饿着肚子走进洛根家的小屋,而洛根没有给他肉吃;他是否曾在冷而无衣时来到洛根家,但洛根没


  有给他衣服穿。……我对白人的爱就是这样的,以致于我的同胞经过我家的时候都指着说:‘洛根是白人的朋友’”


  “……去年春天,克雷萨普上校无缘无故地残酷杀害了洛根所有的亲人,甚至连我的女人和孩子都不放过。在现在所有活着的人中,没有


  一个人的血管中流淌着我的血。这个事实呼唤着我去报复。……谁去那儿为洛根哀悼?没有一个人。”


  洛根的演说被登在北美各大报纸甚至英国本土的报纸上,在19世纪成为美国教课书中的固定文章。但这并没有改变印第安人的命运,印第


  安人在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沦为“新”大陆的少数民族。


  在1703年,有的殖民地在立法会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头盖皮、每俘虏一个红种人奖赏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


  ;1744年,12岁以上印第安男子的头盖皮值100镑新币,一个男俘虏值105镑,一个妇女或儿童值50镑,妇女和儿童的头盖皮也值50镑。


  有的白人对印第安人充满极端的蔑视。白人将领谢利丹曾说:最好的印第安人是死了的印第安人。


  1774年,《独立宣言》宣布 “人人生而平等”。但不幸的是,这“一切人”中不包括印第安人。几乎与《独立宣言》发表的同时,在北卡


  罗来纳西部一个印第安小村子被夷为平地,攻击者就是向英国国王要求独立与平等的白人移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4 22:15 , Processed in 0.224204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