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风云万里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未完待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19)
  
  秦王政将定秦剑缓缓入鞘,放在盒中,深深跪拜,“定秦,请今后和政一起纵横吧。”
  秦王政的加冠大典在雍城祖庙顺利举行。在奉常的主持下,相国文信侯吕不韦,昌文君驷车庶长嬴贲,纲成君蔡泽司礼,秦王政加冠,带剑,祭告先祖,新的一代秦王宣布亲政。
  加冠期间,从咸阳传来嫪毐举众谋反,集结宾客和县卒欲来雍城作乱。秦王政和吕不韦,嬴贲,蔡泽稍做商议,决定由嬴贲调集雍城嬴氏王族私兵保护秦王政,在非常时期,嬴氏上阵父子兵,贴身保护秦王政。吕不韦随后调军队至雍城护卫,组成在王族私兵防线之外的第二道警戒线。直接平叛一事,秦王政派亲信持虎符调中尉昌平君发兵攻击嫪毐。
  一场蓄谋已久,石头碰鸡蛋的毫无悬念的战斗就此打响。
  嫪毐得知秦王政要对他下手的消息后,决定孤注一掷。迅速集结门下宾客,派出亲信,矫秦王御玺和赵太后玺,调集咸阳附近县卒,集合宫中禁卫军死党,率先占领咸阳宫,待兵力集结完毕,准备前往雍城作乱。咸阳卫戍部队在昌平君节制之下,无法调集。相反,昌平君命令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布防兵力封锁关口,就等接到秦王命令,开始平叛。
  没有军队的支持,从一开始,嫪毐就逃脱不了注定要失败的命运。
  嫪毐集结的叛乱部队,在昌平君所率正规军的威力和秦王政的命令下,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放下武器投诚,主动划清了和嫪毐的界限,暗自祈祷上帝,希望秦王不要将自己划入谋反者行列,那可是要灭族的。昌平君部队在斩杀数百个嫪毐铁杆后,轻松结束平叛行动。嫪毐在数百人的掩护下,夺路逃出咸阳。
  年轻的秦王政在吕不韦和嬴贲的保护下回到咸阳,以谋反叛国罪调查嫪毐政团,进行深入细致的打击工作。全国发布文书通缉嫪毐等潜逃犯。嫪毐潜逃五个月后落网,经过审讯,定罪是车裂,并对嫪毐政团进行了彻底清洗。
  史记中记录为,“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吏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斩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月寒冻,有死者。”
  至此,秦国曾喧闹一时的嫪毐政团灰飞烟灭。
  这次叛乱的另一重要当事人赵太后,由秦王政亲往甘泉宫。举行冠礼之侠拜礼,收回王玺,质问赵太后行为有失检点,责令赵太后迁往秦老家雍城。搜出赵太后和嫪毐两子,“囊扑”而死,“囊扑”是将人装在袋子里摔死或锤死。
  22岁的秦王政经历了成蛟兵变,嫪毐叛乱,在嬴氏王族和军人集团的拥戴下亲政,通过血的历练,秦王政更加成熟起来。
  同年,楚考烈王卒。子悍立,史称楚幽王。李园杀春申君黄歇。
  考烈王人到中年,不能生育,无子为继承人。春申君取李园之妹为姬,怀孕后献给考烈王,不久生下一个男孩。李园之妹立为王后,男孩立为太子,就是楚幽王悍。楚国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多。考烈王去世,李园在王后妹妹的协助下,斩杀春申君,防止这件事泄密。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最后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第 二 章 少年秦王
  一 野风
  太子政在练习剑术,太子政身穿训练服,手持木剑,在剑术指导下和一名军士做动作对练。看上去有些呆拙,但有板有眼,一丝不苟。随着军官的口令,左格右挡,突刺回防,闪展腾挪,动作竟有些模样。
  不远处,子楚静悄悄地站着,默默观看,一脸的欣慰表情。
  子楚手拿一卷竹简与赵政对座。座前放有一箱竹简。
  子楚望着赵政,缓缓地说:“父亲我十五岁出质赵国,没有接受过王室的良好训练。现在治理大秦,常感到力不从心。我的能力有限,不能亲自教你。政,你身为太子,要学习怎样去做王,希望你努力,做一个象曾祖父那样的一代雄主,好吗?”
  赵政点点头,“喏。”
  子楚目光深远,沉侵在往事回忆中,“《商君书》是先君惠文王整理成书,这套竹简是惠文王亲手制作。大父为质燕国,惠文王传于大夫,让他在燕研读。我为质赵国,大父送给了我。这套《商君书》经我大秦3代君王之手,是我大秦立国之根本。现在我把它给你。记住,大秦的3代君王曾手握此书,思索治国方略。逝去的先君在注视着你。不懂之处,向丞相请教。”
  赵政说:“喏。”
  子楚说:“我大秦以武立国,几代先君开疆拓土,战死沙场。我嬴氏尚武,讲究文武兼备。白天我见你练剑,还未入门,要勤加训练。你的骑射怎样了?”
  赵政说:“孩儿的骑术可以,马上疾驰和控马没有问题,但驰射不行,更不用说命中箭靶了。”
  子楚说:“你11岁,能做到这样算可以。从基本处着手,先练剑术,骑术,到一定熟练程度再练驰射。”
  赵政说:“喏。我记下了。”
  子楚说:“我叫太仆给你选了一匹好马,明天去看下。”
  子楚,赵政,太仆三人来到战马坊。
  嬴氏部族自大费被舜帝赐姓嬴氏,就一直善于养马,是远古部族中为数不多的马背诸侯。秦国组建了我国最早的骑兵部队。骑兵作为军队的独立军种要远远早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秦地处西陲,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这段历史不为众人所知。
  据历史记载,秦战马的选择标准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8寸,即今天的133厘米。秦马“探前蹶后,蹄间二寻着不可胜数也。”,秦马奔跑时,前蹄往前一跃,后蹄子往后一蹬,前蹄子和后蹄子之间可达一丈六之远,充分说明秦马的优良。
  不多时,军士牵来一匹黑马。这匹黑马3岁左右,浑身上下没有一丝杂毛,马头清秀,四肢高而壮,背腰平直,看上去充满活力。
  赵政上前抚摸马头,黑马竟似有一份熟悉感觉。
  子楚命令备鞍。军士将马鞍备上黑马,仔细上好。战国时马鞍是低桥鞍,马的前胸带,肚带,后臀带开始使用,用来固定马鞍,防止马鞍前后滑动,但马镫还没有发明使用。骑兵作战武器以弓弩为主,近战是长直剑。双手武器在骑兵没有装备。在疾驰的马上,没有马镫,双脚没有着力点,双手就不能完全腾出来全力挥舞长武器作战。当然,有个别骑术和武力过人的超人可以做到,传说中的西楚霸王项羽,胯下乌骓马,掌中方天戟,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有万夫不挡之勇。
  赵政征得子楚同意。军士弯腰跪伏,赵政双手扶鞍,踩着军士后背用力一跃,从容上马。黑马长嘶一声,两后腿一曲,前腿上扬,立起身来,赵政手持缰绳,上身低伏,双腿夹紧马背,随着马的动作调整自己姿态,显得游刃有余。黑马前腿落地,两后腿一蹬,如箭般直冲出去。
  太仆一挥手,旁边准备好的5名军士纷纷上马,随后直追出去。六匹马在跑道上前后奔驰。五名军士俨然是武骑士中的好手,马也是上品,随后奔跑意在保护赵政。赵政马上姿态甚为逍遥,没见鞭打黑马,和随后的五名骑士始终保持一段距离,竟使得五名久经沙场的骑士追赶不上。
  赵政跑到兴处,双手放开疆绳,张开双臂,仅凭双腿控制黑马,任其疾驰。
  纵马疾驰中,感觉到了风的清凉,任风吹起衣襟和长发,“风,有一天,我也可以象风吹过大地般,在中原的土地上奔跑吗?”
  一个名字在他心中闪了一下,我的黑马,我以后就叫你野风,好吗?
  二 与子偕行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秦王政13岁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魏信陵君无忌面对秦对魏发动的灭国战,毅然离开客居十余年的赵国,重返祖国,魏王圉(yu)亲迎出大梁,兄弟相拥而泣,尽释前嫌。魏王圉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统领全国兵马,对峙前来灭国的秦将蒙骜,双方屯兵河外。
  信陵君派人向赵,燕,韩,楚,齐五国求救,齐国与秦修好拒绝出兵,其他四国在信陵君的感召下,都派出军队支援魏国,听候信陵君指挥。在信陵君的领导下,五国合纵顺利达成,在河外与秦军对决,秦军大败,退回函谷关闭门不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20)
  
  子楚坐于王座,神色紧张,子楚身体多病,现在脸上更显得苍白。
  国尉司马梗向子楚汇报前方战报,吕不韦坐于左侧。
  “据蒙骜将军战报,信陵君率五国兵马于河外大破我军,我军战死一万将士,蒙骜将军战不胜,避其锋芒,率军后撤到函谷关,坚守不出,待联军自行退去,请大王指示。”
  子楚道:“蒙将军撤守函谷关,坚守不出,防守时没有问题的。联军远离本土作战,坚持不了多久会自行退去。昭王五十年,信陵君率三国联军破我于邯郸城下,郑安平部二万人投降。信陵君又再次破我大军。孝公变法百年来,我大秦战无不胜,竟会两次残败于一人之手。你两人对此有何对策?”
  吕不韦说:“信陵君乃一代人杰,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信陵君窃符救赵,赵深受其恩,但十余年受赵王猜忌。此次返回魏,合纵五国力挫我大秦,天下震惊。魏王圉多年来对信陵君严加防范,众人皆知。可派人前往魏,以重金收买魏的一些人,散布谣言,中伤信陵君,让魏王罢黜信陵君实权。大王心腹之患则可铲除。”
  子楚说:“这个建议可行。即日起挑选人员,携重金前往魏执行,只要成功,花耗多少金在所不惜。”
  秦对信陵君的反间计顺利成功,不多久信陵君被解除实权。信陵君知道兄长魏王圉猜疑自己,就称病不朝,回家赋闲,终日与宾客把酒言欢,沉于酒色。日夜纵情于酒色四年,信陵君抑郁而终,史称“病酒而卒。”
  信陵君生前曾对魏王圉说,担心秦,“有郑地,得垣(yuan)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在死后15年,秦将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三月大梁城坏,魏王假请降,秦军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大梁。
  秦王子楚病重,处弥留之际。吕不韦,司马梗,蒙骜,赵王后,嬴贲,赵政,成蛟跪立听候遗言。
  子楚强立起身,拉着吕不韦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子楚得遇相国,为人生之大幸事。今子楚走了,望相国照顾我子赵政,象对自己儿子一样对待他。我举国托付相国,待赵政加冠亲政时还政于他。”
  吕不韦跪拜,“大王对臣重托,臣愿肝脑涂地,辅佐太子,以待亲政。”
  子楚对赵政说:“政儿,以后的事就交给相国了。你要象对我一样对待相国。今后就叫相国仲父吧。”
  赵政对吕不韦恭敬地一拜,子楚表示满意。
  子楚对赵政嘱咐说:“交待你件事,你一定要遵守。华阳太后对我父子有恩,终太后一生一世,保她老人家平安富贵。
  赵政强忍泪水说:”父王放心,政铭记在心。“
  子楚转向司马梗和蒙骜说:“军旅之事,有你两位,我很放心。请保持军队稳定,听命于王。”
  司马梗和蒙骜说:“臣谨记大王教导,大王放心。”
  公元前247年,子楚执政3年病逝,史称秦庄襄王。临终前,托孤吕不韦,尊为仲父,全权负责国事。吕不韦结识子楚十三年后,迎来了他一生中巅峰的辉煌岁月,终成一代名相。秦王政9岁回国,和子楚相处短短4年后,永远地失去了父亲。
  秦野外国道。十几匹马纵情奔驰,秦王政和黑马野风一马当先,分外显眼。吕不韦和十几名骑士紧紧跟随。
  吕不韦勒住马缰,停了下来。一名骑士随从随即停住。吕不韦望着远去的秦王政背影,略有些不满,对骑士说:“大王近日,每天外出骑马,是吗?”
  骑士犹豫了一下说:“是的。早上出发,傍晚归来。天天如此,看来先王崩,大王心中悲痛没有化解。”
  吕不韦说:“是啊。大王在赵生活9年,回国才4年,先王驾崩。小小年龄没了父亲,确实叫人担心啊。”
  说完,两人策马追赶前面马队去了。
  不久,天色变阴,乌云密布,不多时下起了大雨,秦王的马队速度慢了下来。吕不韦从后面追上秦王政。马鞭遥指前面山头,“大王,转过山头有村庄,请下马避雨。”
  秦王政点头,马队沿着路不急不慢地跑起来。马队转过山头弯道,忽听前方树林中有歌声传出,伴有整齐步伐声,似有大军冒雨操练。
  整个马队停了下来,侧耳细听,原来是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 春秋时已在秦民间传唱,历经百余年,已成为秦军不成文的军歌。
  秦王政被歌深深感染,不经意跟着哼唱起来。
  不多时,一支千人队出现在不远处。整个队伍军卒冒雨踏歌前进,次序井然,。秦王政马队全体下马避于路旁。秦王政令身边一骑士,持自己玉佩前去询问,是那支队伍,何人统领。
  队伍来到跟前,只见队中每个士兵全副武装,身背2支长矛,弩一支并百枝箭,腰间绑长剑一把,另有随身背囊,负重奔跑。速度不慢,队伍整齐,士气高昂。队中有一将旗,黑底白字,上书“王”字。战国时成军,千人队设一将旗,上书将之姓名,以方便辨别部队番号。可见所来队伍至少是千人队,领军的应是二五百主,即俗称的千夫长。
  骑士返回,汇报道:“此军士卒皆是锐士级,由官大夫王翦统领,奉司马国尉命令,按魏武卒标准训练体能,从中选拔黑鹰锐士。”
  官大夫是秦军功爵6级,魏武卒是名将吴起的练兵法,军卒全副武装,披重甲,携远近战武器,带3天干粮,急行军百里,能保持战力者方考核达标。
  秦王政听完,默不作声,看着眼前雨中如洪流般涌过的队伍,听着无衣歌声,内心激动不已,“王翦,王翦。。。。”秦王政低声念着,心中似有所想。
  一旁的吕不韦手指天空,对秦王政说:“大王,请看。”
  抬望眼处,一道雨中彩虹凌空飞度,横空出世。
  秦王政心中豁然开朗。
  三 君者如山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政14岁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秦王政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相国,蒙骜,王龁为将军,司马梗为国尉。秦王政尊吕不韦为仲父,委国事大臣。公元前246年,秦王政正式为王。
  秦王政翻阅着由相国府送来的各种批阅过的公文,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书房内不远处坐着樗里衿。
  庄襄王去世,秦王政立为王。秦王政13岁处于少年,行为不能自控。吕不韦和驷车庶长昌文君嬴贲商议,决定从嬴氏王族中挑选一名族人来任太仆,随侍秦王政左右,代吕不韦监管秦王政日常行为。
  樗里衿是秦惠文王之弟樗里疾后人,在嬴氏王族中以稳重,威严著称。精通《经》,善剑术,立有战功,为5级大夫爵位,战时出任千夫长。以辈分论,是秦王政堂叔,时年30岁。嬴贲主持会议,樗里衿一经提出,与会者全体通过,上报吕不韦同意。
  嬴贲和吕不韦任命樗里衿为太仆兼掌穆公镇秦剑,可以带剑上殿,监督秦王政日常起居。外出是秦王政车夫兼贴身保镖,终日不离秦王政左右。
  太仆是秦丞相府属官,位列九卿。掌车马,全权指挥秦王出行车马,另太仆还主持全国马政,管理军马和其他有关马的驯养,调拨事宜,一般由武职出任。
  秦王政放下竹简,无可奈何地看了看面前堆放得一摞竹简,转向樗里衿,轻声问道:“衿伯,政想出宫走走,备车,行吗?”
  樗里衿看着竹简,温和地问:“今天相国府送来的公文,大王都看完乐吗?”
  秦王政说:“还没有呢。仲父都批阅过了,我有些看不懂,看不看无所谓了。”
  樗里衿正色说道:“相国是一代雄才,替大王管理大秦。大王理应静观相国主政,学习治国本领啊。大王现在看不懂,一定要坚持去看,国内大事是必须知道的。这就是相国要求大王每天定量阅读公文的原因啊。”
  秦王政说:“仲父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可是好些我看不懂。有点坐不住,很枯燥哦。衿伯,你听,外面的鸟叫得多好听啊,我们出去走走吧。”
  樗里衿笑着说:“大王的耐性还不够啊。要忍耐的。你看完公文,我们就出去。不过下午,你还得按相国制定的科目学习。”
  秦王政有点生气地说:“政是大秦君主,一国之君,我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衿伯,备车,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21)
  樗里衿没有理会秦王政,继续缓缓地说:“身为大王更应该行为端正,相反,因为你是王,许多事大王都不可以去做。大王肩负我嬴氏部族大兴于天下的梦想,请不要忘记历代先君东出争霸的雄心。大王稍安勿躁,要忍。”
  秦王政说:“衿伯,政是大王,我命令你,随我走。”
  樗里衿说:“大王息怒。衿是大王之臣,理应听从大王差遣。然臣奉驷车庶长和相国之命,掌我先祖穆公镇秦,监督大王不良行为。大王请自重。”说完,樗里衿将穆公监环抱于胸前,目视秦王政,不卑不亢。
  秦王政对视片刻,低下头去,说道:“衿伯,那好吧。”重新埋头翻阅公文。
  公元前246年,一向弱小的韩国,害怕秦对其灭国。当时执政韩桓惠王,针对秦素来喜欢大兴工程的特点,密谋“疲秦之计”,派韩国人,著名水工郑国入秦,献修渠计谋,意在通过大修水利,使秦国民疲财尽,无力进攻韩国。著名水工郑国怀着不可告人的重任来到秦国,面见秦王政。
  秦王政迎接郑国入内,分东西对坐,秦王政坐东首,郑国坐西首。春秋战国时坐位礼仪,官礼是南北位,君主坐南,以左为上,右为下位。东西位是宾客礼仪,西首为尊。秦王政没坐南位王座,与郑国东西对坐,郑国坐尊位,以示尊重。
  郑国坐西首尊位,目视年幼的秦王政,面露微笑,心里暗自盘算自己的“疲秦之计”有几分胜率。
  秦王政说:“先生水工良名,天下传闻。今不远千里来我秦国,不知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吗?”
  郑国布衣打扮,俭朴至极。随身背一行囊,类似于今天的出外进城打工一族。郑国从行囊中取出几块木板拼凑起来,竟是一幅地图。秦王侍从急忙上前固定悬挂。郑国手指地图,从容解说:“大秦关中,平原土地千里,然多为咸质,土地少水,每年收成较少,多处咸地寸草不生。郑国研思多年,今有一策可使关中变为沃野千里,咸地亦为良田,从此秦南有巴蜀,北有关中,农事再无凶年。不知大王有兴趣听吗?”
  秦王政急忙跪立应道:“有兴趣,太有兴趣了。先生教我。”
  郑国接着说:“秦泾水水量充足,郑国之策是在仲山开山掘道,引导泾水,沿着北山南麓,东西横贯,注入洛水。引水冲刷灌溉关中咸地,河渠所挖土方填平低洼,覆盖咸土,渠成五,六年后,关中可又是一巴蜀粮仓。”
  秦王政问道:“以先生计算,渠成可灌溉多少土地。”
  郑国回答:“初步计算,是四万顷。”
  秦王政眼睛一亮,很是兴奋,四万余顷泽卤之地变为良田,这个诱惑真是太大了。秦王政沉思良久,对郑国说:“先生的修渠策略太有创造力了。我先君惠文王起就立志经营关中,到政已是第六代人,苦于没有良策已有百余年了。今先生一席话,政尤如乌云散尽看见日出。不知先生你愿意帮我修成此渠吗?”
  郑国说:“郑国前来就是想为王修成此渠,以富秦国。”
  秦王政问:“依先生计算,渠长几何,需要民力多少?几年可成?”
  郑国说:“东西四百余里。十数万众,数十年,数十万众,十数年修成。”
  秦王政搓了搓手,跪立起来,“利之大,投入亦很大啊。不过我不怕,先君的梦想就让政来实现吧。政决定由先生主持修渠。只是
  现在政说了不算,这事得由仲父同意才行。请先生去相国府向仲父献策。容政和仲父商议决断。
  郑国的入秦,对秦统一影响巨大。修渠之举,耗费秦近一半国力,十余年之功。韩国本想通过修渠拖垮秦国,没想到秦人凭着坚强的意志,十余年后竟修渠成功。史记曰:“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郑国所修之渠命名为郑国渠,灌溉四万余顷(一百亩为一顷),每亩收六斛四升。以秦军建制,郑国渠所灌溉土地收获,可供应60万军队作战。秦统一六国,先后动员近百万军队,军力最高时就是60余万。郑国渠的修成,使秦拥有巴蜀,汉中,关中三大粮仓,秦统一六国长年征战,有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郑国的修渠方略,在秦内部引起了广泛争论。在秦王政和相国吕不韦的强力坚持下,廷议通过。秦王政任命郑国为总工,督造这个当时大型的水利工程。秦王政在14岁时,正确做出了对其以后统一六国最关键的决策。郑国渠的工程量巨大,所发挥的作用也很大。是春秋战国时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三大工程中有二个是秦人修建,就是巴蜀都江堰和关中郑国渠,秦人统一中原绝非偶然。
  公元前246年,南方的楚国上蔡有个年轻人不远千里跋涉来到秦国,投奔吕不韦门下,求为舍人。这个年轻人以后对秦帝国建设有着深远影响,可以说是秦朝的缔造者之一,他就是著名的秦相李斯。不过李斯成为秦相还得等30年后才发生,此时的李斯只是个有着远大抱负,受过良好高等教育,怀揣治国梦想的热血小青年。刚20岁出头的李斯渴望成名,建功立业,他曾用了一个“仓厕之鼠”的比喻,清晰地向天下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师从当时最伟大的儒学大师荀况毕业后,李斯简单地收拾下行李,兴冲冲地直奔自己的目标,天下最强之秦国,秦国最有权势之相国吕不韦而来。
  李斯师出名门,比现在的清华还要清华,为人机敏,长于治国理论,精通刑名,学贯儒,法,道三家,写得一手好字,除了有点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外,基本上浑身上下都是优点。李斯受到了吕不韦的热烈欢迎,收为舍人。经过一番考核,正式推荐给秦王政,官职是郎中令属下议郎。具体职责是陪秦王政读书,秦王政看书不懂时,李斯给予讲解,没有老师的名份,代吕不韦行使教导秦王政的责任。李斯初入秦,身居秦王政左右,居秦国权力核心。官职不高,身份特殊,时不时给秦王政做下兼职顾问。
  李斯比秦王政估计大7-8岁,是同龄人。秦王政在这个时期结识了自己日后的班底之一。
  秦王政说:“李斯,你身为荀子门人。政听说荀子曾入我大秦实地考察,你知道这件事吗?”
  李斯说:“大王,臣当时年幼还没师从荀子。不过荀子说过这事,还将此行所见所闻著于其书《强国》篇里,李斯熟知。”
  “请讲。”
  “荀子文中记录,进入秦国,看到百姓生活纯朴,工作认真,遵纪守法,只知道耕地作战,不停该关键字已经被屏蔽之音,百姓安居乐业。”
  “秦国的法令严格,约束百姓外,主要是约束官吏。政府办事效率高,各部门沟通融洽,百事不留,官吏不比周,不朋党,无私事也。”
  “荀子认为,秦国的吏治已经接近了政治上最理想的标准。自孝公以来,四任君王屡次战胜山东六国,是必然的。”
  秦王政说:“李斯,你来到秦国时间不短了,你的看法是什么?”
  李斯望着秦王政,神情悠远地说:“李斯入秦,所遇同于荀子。臣一介布衣,非秦本土人,能随侍大王左右,予以重任。想我老师荀子,一代大师,在楚从政多年,仅是一区区兰陵令。学生今胜老师荀子多矣。想不到我李斯,在世人眼里的荒蛮夷狄,虎狼之秦国,我找到了我心中的理想之国。”
  秦王政深受感动,“李斯,你真是这样认为的吗?”“是的,大王。”
  秦王政跪立,深深一拜,“李斯,政会一直记得你刚才所说的话,政会做一个好的大王。” 李斯感激地还礼。
  “你的老师荀子,能请他到我秦国来吗?政想任用荀子。”
  “荀子是赵人,长平之战失去家人。荀子作为大师,给予秦很高的客观评价,但终身不仕秦。”
  “哦,政知道了。”秦王政心情沉重,有些遗憾地说。
  荀子入秦记录于《荀子*强国论》。秦赵长平之战,秦坑杀赵降卒20万人,天下震惊,秦的国家形象一败涂地。秦丞相应侯范雎对此忧心重重。荀况是当时学术第一人,儒学大师,曾在齐稷下学宫大辩论,打遍天下没敌手。儒,墨两家是天下显学。荀况弟子众多,在民间有很强的社会舆论力量。
  范雎对秦非常自信,希望荀子能给秦正名,恢复名誉,就邀请荀子入秦实地考察,荀子是赵人,祖国和秦多年作战,屡战屡败,也想去看看,接受范雎邀请入秦。荀子在秦没有专人陪同,不指定考察地点,自由活动。几个月后,考察结束,荀子和范雎有一次高层对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22)
  
  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
  孙卿子曰:“。。。。,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u),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司事业。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间,听决百事不留,怡然如无治者,古之朝廷也。
  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荀况对秦高度评价,认为秦的吏治和法制达到了最高境界,同时指出了秦的缺点。
  “虽然,则有其諰(xi)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具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是何也?”
  “则其殆无儒邪!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荀况认为秦过于注重功利,实用主义,缺乏儒家的“仁”,恐怕难以持久。荀况应该是已经看出秦终将统一中原,并且在秦的大成功中暗藏大危机。荀子在秦灭约60年前,已经指出秦将会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孙卿子是荀子后世的另一称呼,荀子曾长年担任楚兰陵县令。
  大约在秦王政元年,《吕氏春秋》开始着手编纂。
  吕不韦,司空马对坐。
  吕不韦说:“今我门下宾客三千,不乏象先生这样的才俊,我有个想法,让大家合力编纂一本书,就象荀卿那样的名家著书传于天下,以扬我大秦和吕氏美名。”
  司空马笑道:“相国主政秦国,秦王尊为仲父,你的威名难道还不够响亮吗?”
  吕不韦说:“先生之言确实。当今学派思想驳杂,我其实是想取百家之所长冶为一炉,给后世设立规范。我请先生主持帮我编纂。”
  《吕氏春秋》的编纂约经过八年时间,综合百家自成体系,是杂家的代表之作。文集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字。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
  以儒家为主,综合百家思想。
  提出天下大一统的理念。
  公天下,民本思想,限制君权。类似现在的君主立宪制。
  主张君王*,无为而治,君臣分工。
  主张国家以农为本,肯定耕战国策。
  我们有理由推测,吕不韦已经预见到秦将统一中原,其编纂《吕氏春秋》的真实目的是想给统一后的秦国,尤其是秦王政,留下一部统一帝国的施政纲领和政治理论,利于全国统一思想。当然,吕不韦的出发点是美好的,用心不可谓不算良苦,合不合秦王政的胃口是另一码事。
  其实秦王政和吕不韦由情同父子到分道扬镳,主要原因是两人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相差太大。《吕氏春秋》就是物证。秦王政认可的是韩非子的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统一后的帝国框架,就实际情况来讲,韩非子的治国主张似乎更合适。
  秦王政和吕不韦的权力相争,吕不韦和赵太后的暧昧关系,在当时都不是问题。王权时代,王给你权力,你就是相国。不给你,卷铺盖下课回家。相国是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的。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一统江湖,男女关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奔放。暧昧关系不值一提。
  秦王政和吕不韦都是一代枭雄,都有着广阔的胸怀,敏锐地眼光和成就大事业的抱负。风云际会,终使得秦嬴封邑近七百年后统一中原。
  四 王者之剑
  公元前244-243年,秦王政三-四年,秦王政16-17岁
  公元前244年,秦纲成君蔡泽奉命出使燕国的第三年,终于说服燕王喜,秦燕两国结盟。燕王喜送太子丹入秦做人质,同时要求秦派人到燕出任丞相,以便秦,燕两国协调军事行动,南北夹击赵国。秦燕磨刀霍霍直向赵国。
  吕不韦经过考虑决定派张唐去燕国为相。不料,人选一经公布,遭到当事人张唐德强烈反对。张唐对吕不韦说:“我在昭襄王时期多次攻赵,赵人恨死我了。曾明码标价要我的脑袋,得张唐者赐给百里之地。去燕必须经过赵,这不明摆着要我去送死嘛。我拒绝执行相国对我的任命。”
  吕不韦再三劝说,张唐摆出一副“打死我也不去”的架势,托病不出,弄得吕不韦很不愉快,很没面子。
  这件事让甘罗知道了,甘罗决定去秀上一把。甘罗,是甘茂之孙,时年十二岁,是吕不韦门下舍人。甘茂是楚国人,曾做过秦丞相,后被秦本土政团驱逐。昭襄王晚年给甘茂*恢复名誉,允许其后人在秦做官。
  甘罗主动找到吕不韦,说:“我看君侯好像很不开心哦。您有什么事吗?”吕不韦告诉张唐不肯去燕为相一事,“张唐精通军事,又懂管理,他是最佳人选,他不去谁去啊。”
  甘罗胸有成竹地对吕不韦说:“君侯您放心,把这事交给我吧。我帮您搞定张唐。”吕不韦生气地说:“小孩子家别胡闹,该去那玩那玩去。我都不行,你怎么可以呢。”甘罗一本正经地说:“项橐(tuo)七岁就说服孔夫子绕道而行,孔夫子还尊他为师。甘罗今年十二岁了,有志向不在年高哦。您现在不是拿张唐没办法吗,就让我试试吧。“
  吕不韦想想也是,就同意甘罗的请求。
  甘罗找到张唐,问张唐:“请问,您老的功绩和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呢?”
  张唐回答说:“那还用比吗?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无不胜,攻城掠地,不知其数,我怎么能和武安君相提并论呢。”
  甘罗又问:“请问,应侯和相国文信侯,他两个人那一个权势更大呢。”
  张唐回答:“应侯是丞相,文信侯是相国,秦王都叫他仲父,当然是文信侯厉害啊。”
  于是甘罗做了总结性发言,“现在,我很负责任地告诉您老,当年应侯攻打赵邯郸,武安君不配合,最后被逐出咸阳七里,自杀死于杜邮。今天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任相,您在家里装病,我不知道你老将会死在那里!”
  张唐顿时紧张起来,“难道文信侯准备对我下黑手了吗?啊啊啊,甘罗,你赶紧回去告诉相国,我去燕国,马上就出发。”于是张唐出发去燕国了。
  张唐走了几天,甘罗再次向吕不韦请命,“请借臣车五辆,我出使赵,为张唐先驱。请大王批准。”
  吕不韦向秦王政引见甘罗,要求任命甘罗为使者。
  秦王政正式召见甘罗。大殿之上,16岁的秦王政看着12岁的甘罗,半天没缓过神来。秦王政眨了眨疑惑的眼睛,伸手揉了揉,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小朋友,你几岁啊?在家里还喝奶吧。出使赵国,你有没有搞错耶。”
  经过吕不韦的一番介绍解释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秦王政同意甘罗做为使者出使赵。
  甘罗带着车马,直奔赵国。赵国刚上任不久的赵悼襄王偃,在邯郸郊外迎接秦国使者。赵王偃一看来使竟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小朋友,心里正在纳闷。没想到小朋友谈锋很健,劈头盖脸地向赵王偃提了3个问题。
  “请问大王,您知道燕太子丹入质秦国吗?”“寡人知道。”
  “请问大王,您知道秦将张唐将出任燕的丞相吗?”“我也知道。”
  “燕太子入质秦,秦将张唐相燕,这意味着秦燕友好结盟。大王认为,秦燕结盟,将会对付那个国家呢?”
  赵王偃措手不及,脸上的汗刷地流了下来,“那当然是对付我赵国了。大使您看,寡人该怎么做呢?”
  甘罗眼珠一转,眉开眼笑地说:“呵呵,这个好办。大王只要拿出河间的五个城池送给我秦国,请秦王送归燕太子,和赵结盟。赵强而燕弱,作为损失五个城池的补偿,大王可以出兵伐燕,我大秦不予干涉。所得燕国土地,秦赵两国分之。这样一来,大王既破解了秦燕结盟,又增加了土地,何乐而不为呢?”
  赵王偃仔细一想,当前形势似乎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同意了甘罗的建议。赵割五城给秦,秦归燕太子,并默许赵伐燕。于是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带着胜利的战果神采飞扬地回到咸阳。秦未动一兵一卒,得城十六,战绩之高,无不令人瞠目结舌。秦王政心悦诚服地拜甘罗为上卿,并将以前没收甘罗爷爷甘茂的田宅还给甘罗。这就是甘罗十二岁拜相的故事。
  甘罗充分利用秦的国威和燕,赵之间的矛盾,在未经秦王政和吕不韦的同意下,擅自解除秦燕结盟,和赵结盟,成功地为秦开疆拓土,并得到了秦王政的认可。充分说明了国家利益至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秦坚持远交近攻的政策,唯恐天下不乱,秦正是在不断挑拨山东六国之间关系,破环合纵,不断蚕食的步骤下,逐步消灭六国的。其中挑拨燕,赵互斗是秦的拿手好戏,屡试不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23)
  
  公元前243年,秦王政17岁。经过几年的修炼,秦王政有了很大的进步,初步获得了嬴氏宗族和秦军政人员的肯定。吕不韦给秦王政制定的各种学习科目,秦王政都顺利通过。秦王政每天的训练科目有:1。按要求浏览吕不韦批阅过的公文。2。在李斯的培伴下读书,讨论治国理论和实践方法。3。练习骑射,剑术。4。拜秦军后起之秀,一代智将王翦为军事老师和顾问,学习兵法,讨论战争的相关要素和战略。在此期间,秦王政和王翦师生关系日益紧密,还结识了秦军事领袖蒙骜的两个孙子,蒙恬和蒙毅。
  这一日,秦王政做完功课,由樗里衿驾车出了咸阳宫,微服私访。在咸阳城内东游西逛,看着百姓安居乐业,秦王政心里很高兴,虽然都是吕不韦功劳,和他关系不大。不知不觉来到一家民间剑技馆门口
  这类武学场所在秦很多,秦民风尚武,战争期间,全国男子十七岁以上都要参加军队选拔。秦自商鞅变法,在国内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不论出身,论功行赏,爵位可以传子或家族其它人,给予平民百姓向上层阶级攀爬的机会。在战国时代,秦是唯一一个鼓励布衣百姓建功立业的国家,方法就是耕战。尤其是作战,是平民改变自己和家族卑微命运的唯一途径。
  史书中记录,秦人听说要打仗,纷纷磨拳擦掌,急不可耐,踊跃报名,根本无所谓生死。
  其它六国都施行贵族执政,能不能做官,不看能力看出身。秦孝公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各国没有贵族身份的布衣才俊纷纷来秦,为将为相者众多,不是大家没爱国意识,是六国人才选拔机制不给机会。真正布衣依据国家法律从政,还得等八百年,就是隋朝建立科举制度,考试选人,类似于现在的考公务员。在科举制度前,做官主要看出身,
  不需要考试的。贵族身份的人想做官,直接去做就行了。没身份的想做官吗?基本上只是想,能实现的人不多。
  我们所熟知的光辉普照二千年的先秦诸子许多人都没做过官,尤其是高官,不是能力不行,是资格不够。
  听到剑技馆内传来阵阵击剑声,秦王政有些心痒,“衿伯,走,进去看看。”两人停车进到馆内。
  馆内四面房舍,中间围出一片空地。十几个和秦王政年龄相近的少年正在训练。秦王政和樗里衿看了一会,觉得其中就一个少年剑技不错。秦王政跃跃欲试,征得樗里衿同意后,下场挑战。
  那少年持剑立定,“我叫蒙毅,来者何人?”
  秦王政摆好姿势,微微一笑,“打赢我,告诉你。”
  秦王政和蒙毅过了几招,三局两胜,秦王政获胜。秦王政挥了挥剑,又摆了个酷姿势,得意地问:“有厉害些的吗?”
  蒙毅说:“家兄今日在馆里,他可是黑鹰锐士。他在后院弹筝,我去叫他来。”秦王政和樗里衿随着蒙毅一起去后院。
  三人穿过中间房舍来到后院。听得一阵筝声传来,宛转激昂,声音比寻常秦筝异常浑厚。抬头看,不远处池塘大树下,一红衣弱冠少年正怡然自得地弹筝,头上竟赫然戴着双板冠。秦军制双板冠是三级簪袅爵位。樗里衿细听筝声,不觉动容,似乎猜出红衣少年身份。三人来到红衣少年身边站定,少年从容弹完,起身站立,揖手说:“在下蒙恬,请问来者何人?”
  秦王政立刻表情凝重,还礼庄重地说:“请问,蒙骜将军和你如何称呼?” “是我大父。”
  “我听说蒙将军之孙,十七岁从军,就编入黑鹰锐士,今年方十九已立战功授三级簪袅爵,为百夫长,是你吗?”“是我,阁下是。。。”
  “我是赵政。” “噢,蒙恬拜见大王。”
  秦王政,蒙恬两人对站。正在训练的十几个少年围在四周观看。
  秦王政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把剑,摆好姿势,却看见蒙恬拿了把木剑站在对面。
  “请换用真剑。”“臣不敢持剑于大王面前。”“政准你用剑。”
  “大王今年龄几何,可以用剑吗?”“政17岁傅籍,可以用剑。”
  秦王政举剑上撩,快步上前直刺,蒙恬持剑下指,做防御姿势,纹丝不动,待剑到得近前,力道已失,侧身闪过,剑用力上磕,秦王政手中剑拿捏不住,脱手飞上空中。蒙恬第一局胜秦王政。
  秦王政换剑重新上来,这次显得谨慎的多。两人相格两剑后,秦王政挥剑当头劈下,蒙恬旋身躲过,剑交左手,右手空手夺下秦王政剑。蒙恬第二局胜秦王政。
  蒙恬将剑交还秦王政,揖手拜谢,表示比剑结束。
  秦王政握剑,回拜,心里钦佩不已。
  樗里衿在旁一声“好。”,周围十几个人纷纷大呼,“精彩,精彩。”,叫好声不断。
  秦王政说:“政十岁练剑,至今七年,今在阁下手下竟走不了几招。阁下是我大秦锐士中的黑鹰,确实名副其实。当年先父年少时曾和蒙武将军一起学筝,习武,政想效仿他们当年故事,以后和你兄弟一起练剑,不知道可以吗?”
  蒙恬,蒙毅拜谢。
  秦王政四年,魏安釐(li)王圉去世,在秦做人质的魏太子增要求回国继位,秦王政礼送增回魏。魏王增史称魏景湣王。同年,信陵君魏无忌饮酒过度而亡。信陵君两次大破秦军,是自孝公变法百年内,打破秦军天下无敌神话的第一人。信陵君的去世使魏国再没机会重振雄风。秦王政五年,秦得知信陵君去世消息,大举伐魏,蒙骜取魏二十城,初置东郡。使秦和齐直接接壤,并将韩,魏和赵拦腰截断,对三晋的半包围形成。
  秦王政和铸剑名师甘胡子东西对坐。
  秦王政说:“政听说大师入秦,特请大师为政铸剑,不知大师愿意吗?”
  “老夫愿意为大王铸剑。不知大王认为,天下名剑中,那个是大王心中的理想之剑?”
  “是湛卢。湛卢,湛湛然,黑色也。通体黑色,浑然无迹,无坚不摧,而锋芒内敛。政想请大师铸得就是象湛卢那样的王者之剑。”
  甘胡子恭敬地说:“我祖师欧冶子铸成湛卢剑时,我年尚幼。相传,剑成之日,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欧冶子潸然泪下,认为一生能铸成湛卢,心中无憾。这种剑,可遇而不可求。甘胡请大王降低铸剑标准。”
  “政只是说说政心中剑之最高境界。大师请尽心铸剑就是了。大师请为政铸两把相同之剑,政加冠时佩用。以三年为期,剑名就叫做定秦。”
  五 伊水佳人
  公元前241-240年,秦王政六-七年,秦王政19-20岁
  公元前242年,秦取魏二十城,设立东郡。与齐接壤,截断三晋,天下震惊。以楚考烈王做协约长,楚,韩,魏,赵,卫五国合纵攻秦。
  公元前241年,五国兵马集结。春申君黄歇代楚王行使协约长职责。五国兵马中战力最高是赵军,赵主将是兵家庞煖(xuan),庞煖无可争议地成了联军的总指挥。
  庞煖师从楚人鶡冠子,年轻时曾和赵武灵王雍论兵,赢得赵雍很高的评价。随后近30-40年不知其所为。庞煖50多岁时曾做赵将攻燕,斩杀燕军2万人,在阵中斩杀燕主将剧辛。是赵之良将。
  从时间上推断,庞煖年龄应长于廉颇,五国合纵时庞煖应60多岁。庞煖率五国兵马一路向西来到函谷关。庞煖认为以前合纵攻秦都从函谷关开始,但函谷关是秦东大门,防御工事完备,地形易守难攻,驻军训练有素,极难攻破。庞煖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定名为“斩首行动”,计划是避开函谷关,大军北上渡过黄河,再向西深入今陕西腹地,直扑咸阳,真可以说是艺高人胆大。
  庞煖的作战进展顺利,大军渡过黄河,避开秦军主力,路上歼灭了小股秦军,基本上兵不血刃地来到了蕞城(临潼)地区,对蕞城攻城不克后,庞煖果断命令绕过蕞城,直取咸阳。
  秦国大为震惊,连不管事的秦王政也跟着着急。吕不韦处乱不惊,急令将军蒙骜火速调兵集结灞桥,在灞桥阻击五国联军。秦军中精英桓齮(yi),王翦,蒙武,李信等都奉命领军参战,与庞煖过招。灞桥一时间名星汇聚,将星闪烁。这是吕不韦任相的第二次合纵攻秦。
  秦军集结灞桥,蒙骜主持战前会议,制定了偏师和韩,赵,魏三晋对峙,主力先破楚军的作战计划。准备精英部队给予楚军迎头致命打击,不料军情泄密,楚春申君提前得知秦军将来攻打,没有通知庞煖就带领楚军连夜逃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24)

  秦军趁夜色掩护冲入楚营,发现是空营,楚军已逃遁。大家一致觉得很无聊,没有尽兴,立即调整作战方案,向联军中最有战力的赵军发起猛攻。庞煖突遇秦军晚上来攻,沉着应战,秦赵激战一整夜,赵军屹然不动,士气高昂。蒙骜见攻营不克,下令秦军回营,双方重新部署。
  庞煖收拾兵马,才发现楚军已逃跑回国,遂决定退兵。庞煖率五国兵马深入秦腹地,直逼咸阳,后不损兵马从容退兵,创造了战国史上的经典战例。
  这次战役是山东诸国的最后一次集体合纵行动,此后秦连横齐国,挑拨燕赵互斗,遂将六国各个击破。
  春申君以代理协约长身份带兵逃跑,使五国合纵无功而返,回到楚,受到楚王熊元的指责。楚组织合纵,担心秦报复,遂将国都从陈丘迁到寿春,远避秦国。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20岁到了娶妻年龄。华阳太后和驷车庶长昌文君嬴贲提议,向楚求婚,得到吕不韦同意,嬴贲带使团出使楚求婚。
  当时,男方求婚步骤分为六步,
  1. 纳采,由男方派人向女方求婚,看女方是否同意。
  2. 问名,男方询问女方准备出嫁的是那一个女子,出嫁女子由女方决定,即在家族中选择适龄女子,同时考虑男方迎娶人的身份,出嫁女子是谁是女方决定,男方无权干涉。当然男方也不知道女方有几个好妹妹,那个妹妹是美女。
  问名是在女方同意婚事后,男方要求确定哪个女子出嫁,得到姓名算八字是否吻合。
  3. 送礼 男方问名通过神的测算,结果是“吉”,正式向女方下聘礼。
  4. 请期 ,确定大婚的时间,这个日期是男方决定。
  5.亲迎,新郎要亲自驾马车去迎接自己的新娘。没有条件的可以改为新郎将新娘从洞房领到举行仪式的场所。
  6.合窇,取自酒名。举行仪式,男女双方喝交杯酒,以示永结同心。交杯酒是交换酒杯,不是我们现在的挽胳膊喝酒,古人当时还没有发明这个创意。
  战国时代,婚礼在黄昏举行,仪式庄重,简朴,时间较短,一般不奏乐。男女结婚礼服是黑色,上镶红边。结婚是人生大事,突出的是庄重。今天的红礼服,锣鼓喧天的喜庆仪式应该在宋代才逐渐形成。
  经过一番复杂仪式,秦王政迎回了自己的结发妻子,楚考烈王侄女,楚王室昭姓女子,伯昭,即昭姓人家的大女儿。伯昭在嬴贲和楚堂兄昌平君的护送下来到秦与秦王政成婚。
  伯昭的初次亮相就获得了秦三位太后的肯定,即华阳太后,夏太后(子楚之母),赵太后(秦王政母亲)。
  来自楚王室的小蛮腰伯昭细腰善舞,征服了秦王政年轻驿动的心。伯昭被册封为婕妃,是秦王政的发妻。
  伯昭在《小雅*采绿》伴奏下舞蹈,尽显荆楚女子的柔情似水。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chang)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xu)。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秦王政和伯昭的幸福生活持续时间不长,伯昭给秦王政生下一男孩后去世。伯昭和秦王政的男孩,秦王政取名为“扶苏”,意思是生长茂盛之大树也,希望扶苏日后能健康成长。
  护送伯昭来秦的昌平君,是楚考烈王庶兄之子,任务完成后留在秦国。在华阳太后的要求下,尚武的昌平君被秦王任命为中尉,负责京城咸阳的保卫和治安。昌平君是秦王政的大舅哥,比秦王政大5-10岁。
  公元前240年,秦同年两位重量级人物去世,分别是庄襄王亲母夏太后和秦军事领袖蒙骜,史中记录,“慧星两出”。
  夏太后临死前曾向秦王政要求和先夫孝文王合葬寿陵,秦王政婉言拒绝,夏太后独葬杜东,留有“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有万家邑。”的安慰自己和秦王政的遗言。秦王政为了弥补夏太后和自己心中的遗憾,特以当时葬礼最高规格,周天子礼制安葬夏太后,而将与孝文王合葬的最高荣誉留给了十年后才去世的华阳太后,孝文王的正妻。夏太后看着自己亲孙秦王政大婚后安详去世。华阳太后在秦王政父子两代人的信守承诺下,一生荣享富贵,估计约70岁去世,与其夫孝文王会葬寿陵。华阳太后收子楚为嫡,间接立秦两代君王,于公元前230年,走完了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秦军大营。蒙骜临终前密召桓齮单独密谈。
  蒙骜说:“桓将军,老夫时日不多了,知道为什么单独和将军会谈吗?”
  桓齮说:“蒙将军的心意桓齮明白,将军是让我保持秦军稳定,拥戴秦王政,静等亲政。”
  蒙骜说:“桓将军和司马国尉都是我大秦本土军人领袖,我死后,上将军非将军莫属。今主少国疑,你两人将为中流砥柱。秦王有孝公遗风,将是一代英主,你善对之。秦东出争霸的重任就交给将军你了。”
  六 咸阳烽烟
  公元前239-238年,秦王政八-九年,秦王政21-22岁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21岁。史记记载,“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蛟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年方十七岁的长安君成蛟达到了傅籍从军的年龄,秉承嬴氏部族尚武习俗,成蛟立志在疆场建功立业。力争秦王政和吕不韦的同意,17岁的成蛟挂名主将,在樊于期的协助下,进攻赵的薄弱地带閼(yan)与地区,准备小试牛刀,建功立业。不料军队行进到秦国屯留,军中哗变,长安君成蛟死于乱军之中,樊于期见势不好,弃军而逃。一时间,秦军驻扎屯留,地处秦赵边界,大军何去何从,形势一触即发。
  秦王政和吕不韦火速急召王翦,带军平叛,接收成蛟所部带回秦国,取消攻赵行动。临行前,痛失其弟的秦王政依《秦律》制定了严惩随军军吏,余者不予追究的较平和的方案,力求和平解决此次乱军危机。战国时代,主将领军出征,战死疆场,随身护卫亲兵,战死者不予追究,生还者皆斩首。主将阵中被俘,随军军吏皆斩首,是各国治军通例。不过这一通例常法外施恩,实际较少执行。此次成蛟军中哗变战死,依主将被俘一则执行。
  王翦领命执虎符调军星夜赶往屯留。
  清晨,秦上党郡屯留地区。两支秦军列阵完毕,准备厮杀。这两支秦军同属秦国战斗序列,不少父子,兄弟分属两边,一场人间惨剧即将上演。
  王翦军门旗*,王翦手持将旗率16骑秦百夫长直奔对面,在一箭之地停住,要求对方将领阵前答话。16骑百夫长分两面跑开,在马上向对面秦军宣读秦王政处决命令,宣读完毕后各自返回本镇。对面秦军一阵喧哗骚动
  王翦看形势有利,应对方将领邀请,单骑入营谈判。王翦飞马入营处,阵中秦军亲见传说中的战神单骑飞驰而来,纷纷雀跃欢呼。随即归于平静,双方军马对峙,肃然无言。数万名秦军静待谈判结果,等待着自己生死未卜的命运。
  王翦入营,聚齐百夫长以上将佐谈判。王翦此时是九级五大夫爵位平时负责秦锐士的选拔和训练,并任秦王政军事老师,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继桓齮,司马梗之后的秦军第三号人物。
  王翦冷峻地环视前来谈判的几百位将佐,“今日之势,实话实说,诸位已身处险境。长安君身为主将,且是秦王之弟。部队哗变,身死军中,诸位应该都知道你们所犯下的罪行。翦提大军前来,诸位身处我之包围。请诸君放下武器投诚。秦王令,随军将佐斩首,军卒从者不予追究,诸君宗族免连坐。我王翦郑重保证,给大家一个机会,诸君伏诛,我保你们宗族平安。请诸君考虑。”
  午后,屯留两支秦军阵地中间,几百名将佐分几列跪立排开,王翦独自一人跪立于几百人对面,刑杀准备开始。
  “吾等伏法,请王将军信守承诺。”
  “王翦遵守承诺,请诸君放心。”
  王翦一拜到底,长跪不起,以送诸人。刑杀开始。一场秦军内乱,最终以几百人的生命为代价和平收场。
  秦王政八年,吕不韦在司空马的协助下,历经八年,筛选其门下宾客集论,《吕氏春秋》成书,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也。
  吕不韦给《吕氏春秋》亲自作序,曰:“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kui)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25)
  总而言之,口气很大,说话很狂,态度很嚣张。
  吕不韦为壮其声威,展示大秦和吕氏风采,传书中内容思想于天下,特将书简“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给后人创造了“一字千金”的成语。吕不韦真不愧是大商人出身,搞个策划宣传看上去都很有创意,。“一字千金”的创意和商鞅的“徙木立信”有得一拼。
  同年,经吕不韦推荐入宫服侍赵太后的嫪毐,权势日上。嫪毐在以立功授爵的秦国,未立寸功,就在赵太后的专权下,破格封为长信侯,并以河西太原郡封给嫪毐,更为毐国。嫪毐一时权倾朝野,“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嫪毐的锋芒直逼吕不韦,并部分拿下吕不韦的权力,嫪毐成了秦国大权在握的人物。众多人士纷纷投奔嫪毐门下,以赵太后,嫪毐为核心的后党势力庞大。秦在赵太后,嫪毐的后党,吕不韦的相党,秦王政的王党三驾马车的驱驰下何去何从,严峻的现实问题摆到了日益成熟,将要带剑加冠亲政的秦王政面前。
  嫪毐的异军突起,引起秦王政为核心的嬴氏王族的警觉,秦王政尚未加冠亲政,手中权力有限,并受制于赵太后的身份,一时无法下手。嫪毐原是市井之徒,因侍从赵太后位列尊位。身居高位得意忘形,广交宾客,交结官吏,竟想有朝取秦王政而代之。嫪毐和赵太后生有两子,欲图谋嬴氏王权。
  秦王政德王党优势明显,嬴氏部族历经七百年打下的江山,根基稳固,嬴氏王族对秦王政持肯定态度。秦军事集团为秦本土人士,桓齮,司马梗,王翦,蒙武为代表的军旅世家对嬴氏王族忠心耿耿,宣誓效忠,大家心里互有默契。秦王政没有亲政,王玺是赵太后保管,各项行政命令由吕不韦签发,加盖王玺和太后玺就可生效。秦国兵马的调动指令必须经秦王政亲自发出,持秦王虎符调动,违令调动者视为谋反。秦嬴氏王族和军事集团的支持是秦王政手中的王牌。
  吕不韦的相党多是外籍政客,聚集在吕不韦身边在秦从政,政坛上风光无限,但在秦没有根基。吕不韦崇尚以和为贵,施政纲领是尽量减少暴力,多通过伐谋伐交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吕无韦和秦王政感情上情同父子,吕不韦队秦王政父子两代人忠心不二。吕不韦做为大政治家,对秦现状忧心重重,但深知自己也身陷其中,不能明言。于是吕不韦的相党在不作为的心态下,归属在秦王政旗下。
  赵太后对待这个问题左右摇摆,一边是亲子秦王政,另一边是情夫嫪毐和另两个儿子,一直犹豫不决。赵太后的态度使嫪毐很被动,是得这个骤然暴富的市井小百姓更加焦虑。赵太后是秦王政亲母,秦王政不会对赵太后有啥举措,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嫪毐则不同,秦王政那天不高兴,随时可以要他的命。嫪毐焦虑之中,不时向其团队散布些不利于团结的言论。
  这些言论自然传入秦王政耳中。秦王政静等亲政,无所事事,弄得秦嬴氏王族和军人集团很着急,秦王政不发话,谁都不敢有举动。大家只好耐心等待。昌文君嬴贲,是秦军功爵十七级驷车庶长,以嬴氏最高长者身份发话,“嫪毐胆敢窥视我嬴氏列宗用王者的生命打下的疆土,我将让他付出血的代价。”军人集团都吃下了这颗定心丸。嬴贲下令秦秘密间谍组织黑冰台,开始密切监视上窜下跳的嫪毐一举一动,寻找机会一举铲除嫪毐集团。一张漫天大网静悄悄地悬于嫪毐头上,张网以待。
  秦王政充满矛盾,但心如止水。除嫪毐一人容易,铲除嫪毐政团则难,罪名小了不管用。一旦对付嫪毐,赵太后和太监私通生子的事将传闻天下,将使秦王政何难以堪。秦王政充分发挥嬴氏家族能忍,耐性过人的优良家风,在22岁加冠亲政前找到了铲除嫪毐的最佳时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依嬴氏祖制,做为王者的秦王政将在年满22岁时前往秦雍城祖庙举行加冠亲政大典。
  秦王政临行雍城前,在咸阳王宫置酒大宴群臣,以示庆贺。作为生母,赵太后自然位列尊席。
  席间,嫪毐和中大夫颜泄饮酒赌博,嫪毐连输几局赖账,颜泄不同意。嫪毐和颜泄对打起来,嫪毐口出狂言,“我是秦王假父,你敢和我争。” 颜泄吓得酒醒一半,拔腿就跑。不料,这一幕被秦王政看在眼里。
  秦王政传令将颜泄叫来,细加盘问。颜泄威逼之下,向秦王政告发嫪毐。心知肚明的秦王政早已清楚,装模做样地询问完颜泄。秦王政痛下决心,决定出手。
  于是秦王政前往雍城祖庙,临行前散布传言,加冠回咸阳就处置嫪毐,逼嫪毐起事,看嫪毐会选择那条路走,是束手就擒还是谋反。
  雍城蕲年宫。秦王政一身冕服,坐于案前。樗里衿持镇秦剑侍坐一旁,神情激动,充满期待。
  秦王政说:“衿伯,请将定秦剑取来,政看下。”
  樗里衿快速将装有两把定秦剑的饰盒取来,放在秦王面前,退下。
  定秦剑在四年前由名师甘胡子铸造,共铸两把,三年始成。一把埋在咸阳观台之下,一把秦王政随身佩用。
  秦王政默默抽出定秦,将定秦持于眼前。不经意回想起年幼时初见吕不韦送自己“布武”时的情形,“布义行刚,止戈为武”,这是父亲庄襄王对自己的期待,“这个字是王字,你长大要做天下的王,记住了吗?”年幼的秦王政认真的点了点头。
  “为王九年,今天,今天终于要加冠亲政了,”秦王政看着定秦,悄然泪下,“父亲,您在天之灵见到今天,也会感到欣慰吧。您的儿子政要亲政了。您送我的布武剑我会珍藏,今天,政有了自己的剑。”
  秦王政将定秦剑缓缓入鞘,放在盒中,深深跪拜,“定秦,请今后和政一起纵横吧。”
  秦王政的加冠大典在雍城祖庙顺利举行。在奉常的主持下,相国文信侯吕不韦,昌文君驷车庶长嬴贲,纲成君蔡泽司礼,秦王政加冠,带剑,祭告先祖,新的一代秦王宣布亲政。
  加冠期间,从咸阳传来嫪毐举众谋反,集结宾客和县卒欲来雍城作乱。秦王政和吕不韦,嬴贲,蔡泽稍做商议,决定由嬴贲调集雍城嬴氏王族私兵保护秦王政,在非常时期,嬴氏上阵父子兵,贴身保护秦王政。吕不韦随后调军队至雍城护卫,组成在王族私兵防线之外的第二道警戒线。直接平叛一事,秦王政派亲信持虎符调中尉昌平君发兵攻击嫪毐。
  一场蓄谋已久,石头碰鸡蛋的毫无悬念的战斗就此打响。
  嫪毐得知秦王政要对他下手的消息后,决定孤注一掷。迅速集结门下宾客,派出亲信,矫秦王御玺和赵太后玺,调集咸阳附近县卒,集合宫中禁卫军死党,率先占领咸阳宫,待兵力集结完毕,准备前往雍城作乱。咸阳卫戍部队在昌平君节制之下,无法调集。相反,昌平君命令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布防兵力封锁关口,就等接到秦王命令,开始平叛。
  没有军队的支持,从一开始,嫪毐就逃脱不了注定要失败的命运。
  嫪毐集结的叛乱部队,在昌平君所率正规军的威力和秦王政的命令下,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放下武器投诚,主动划清了和嫪毐的界限,暗自祈祷上帝,希望秦王不要将自己划入谋反者行列,那可是要灭族的。昌平君部队在斩杀数百个嫪毐铁杆后,轻松结束平叛行动。嫪毐在数百人的掩护下,夺路逃出咸阳。
  年轻的秦王政在吕不韦和嬴贲的保护下回到咸阳,以谋反叛国罪调查嫪毐政团,进行深入细致的打击工作。全国发布文书通缉嫪毐等潜逃犯。嫪毐潜逃五个月后落网,经过审讯,定罪是车裂,并对嫪毐政团进行了彻底清洗。
  史记中记录为,“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吏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斩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月寒冻,有死者。”
  至此,秦国曾喧闹一时的嫪毐政团灰飞烟灭。
  这次叛乱的另一重要当事人赵太后,由秦王政亲往甘泉宫。举行冠礼之侠拜礼,收回王玺,质问赵太后行为有失检点,责令赵太后迁往秦老家雍城。搜出赵太后和嫪毐两子,“囊扑”而死,“囊扑”是将人装在袋子里摔死或锤死。
  22岁的秦王政经历了成蛟兵变,嫪毐叛乱,在嬴氏王族和军人集团的拥戴下亲政,通过血的历练,秦王政更加成熟起来。
  同年,楚考烈王卒。子悍立,史称楚幽王。李园杀春申君黄歇。
  考烈王人到中年,不能生育,无子为继承人。春申君取李园之妹为姬,怀孕后献给考烈王,不久生下一个男孩。李园之妹立为王后,男孩立为太子,就是楚幽王悍。楚国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多。考烈王去世,李园在王后妹妹的协助下,斩杀春申君,防止这件事泄密。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最后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26)

  
  第 三 章 定秦
  一 初露锋芒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 秦王政23岁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后一举铲除嫪毐政团,并将亲母赵太后貶往秦嬴氏老家雍城。此事引起政府内一些官员的不满,尤其是亲后派成员,不甘心失去以往的辉煌,就此事向秦王政劝谏。事关自己亲母和自身的声誉,秦王政请来昌文君嬴贲,征求解决办法。
  秦王政问道:“近日有不少大臣,对母亲的被贬意见很大。政对母亲的过失不能原谅,但迁往雍城政也觉得不应该。您看这件事怎样处置呢?”
  昌文君嘿嘿一笑说:“赵太后行为不端,以致酿成谋反,理应受罚。大王接赵太后回咸阳,这是大王必须要做的,而且大王要亲自去迎接。只是还不是时候。现在朝廷内派别林立,政府重在稳定,政令在于统一。大王初亲政,可以装嫩,对异己分子借赵太后事劝谏滋事者,大王杀。”
  秦王政说:“杀容易,那杀到何时结束啊。”
  昌文君说:“大王自己骑在虎背上,就得自己找台阶下啊。”
  秦王政依嬴贲之计,对劝谏赵太后者格杀勿论,相传相继锤杀27人,朝野内外无人再敢借此事劝谏。此时,不怕死的第28人出场了。
  此人是齐人茅焦,齐国稷下学宫出身,高级知识分子。游历天下,来到咸阳。听说此事,茅焦细加分析,猜中秦王政的心思,决定借劝谏太后一事作为自己进身之阶。
  茅焦自报家门,来到咸阳宫面见秦王政。秦王政见劝谏者是来自远方的外国高层知识分子,欣喜若狂。不露声色地以男配角身份和茅焦一起友情演出。
  史记中记录,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茅焦以秦国家形象和秦王政自身名誉为出发点,从秦国大处着手,以关爱秦王政为目的,一语中的,秦王政趁机下了台阶。
  于是秦王政拜茅焦为太傅,做为嬴氏王族未成年子弟的家庭老师,授上卿官制,并下令厚葬之前的27名无辜大臣,合葬于龙山之上,旌表为“会忠墓”,间接地向已死去的人表达了自己迟来的歉意。
  秦王政亲自前往雍城迎接母亲赵太后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茅焦以惊人的洞察力,超人的胆量,自身良好的稷下学宫背景,出色的劝谏说词,成功地在历史上秀了一次,青史留名。
  对嫪毐谋反案的调查中,吕不韦的推荐人身份和赵太后的私情浮出水面。嫪毐谋反,吕不韦是推荐人,依《秦律》推荐人连坐是死罪。秦本土政团一片喊打声中,昔日的相国吕不韦顿时成了过街鼠。对待吕不韦的问题上,冷酷到底的年轻秦王政回首往事,心中一片温暖,冷峻的脸上泛起一丝柔情。吕不韦对秦王政父子两代有拥戴之恩,任相十三年,成绩卓然,有目共睹,两次挫败山东合纵,开疆拓土,并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队伍。尤其多年来,秦王政和吕不韦所形成的情同父子的难以割舍的情感。庄襄王和秦王政相处仅4年,在秦王政心里,吕不韦就是父亲的形象。
  经过一番不太激烈的思想斗争,秦王政宣布相国吕不韦连坐嫪毐谋反案免去相国一职,保留爵位和封地,回自己封地养老,以颐天年。
  吕不韦在嫪毐谋反案牵扯下,被轻判,全身而退。
  清晨,秦王政接见吕不韦门下舍人司空马。司空马带来了几箱书简。
  司空马跪拜后告诉秦王政:“文信侯今早启程前往封地洛阳,临行前,命我向大王献上《吕氏春秋》,文信侯叫我转告大王,这是他为大王做的最后一件事,请大王接受。”
  秦王政一片茫然,喃喃自语道:“仲父走了,仲父真的走了。”
  秦王政表情恭敬地跪接《吕氏春秋》,问道:“先生,今后有何打算?”司空马回答说:“司空马准备游历天下,大王多保重。”
  秦王政亲政第一年,郑国间谍案泄露,郑国在秦王政元年献策修渠,已修近十年,渠初具规模,近年来即可完工,不料走漏风声,郑国被捉下狱,事关重大,秦王政决定亲审郑国。
  秦王政主审,廷尉侍坐。郑国身带梏(gu)被军士押上大堂。
  秦王政命令军士除去郑国梏,赐坐。待郑国坐定后,秦王政拜道:“先生一代水工良名,政不能使先生有辱于狱吏,政亲自审先生.一别十年,先生苍老多矣。”
  郑国慨然答道:“郑国已老,大王已是雄姿勃发啊。”
  秦王政笑着说:“先生当年入秦献策修渠,政认为先生所说确为良策,力排众议,廷议通过修渠。今有人说先生修渠之策,实为韩国疲秦之计。政请问先生,有这么回事吗?”
  郑国坦然回答:“郑国始来,确实身为间谍,来对秦执行疲秦之计。然而,渠修成后对秦的好处真的是很大啊。郑国请大王允许我修成此渠。”
  秦王政对视郑国良久,长叹一声说:“政不想欺骗先生,先生之罪行,即使有成渠之功,亦是死罪。政这样告诉先生,您还愿意去修嘛?”
  郑国慷慨应道:“郑国修渠,最初的目的是拖延秦无力攻韩,今韩已存数年,郑国目的已经达成。郑国身为水工,在有生之年,能有幸给世人修成此渠,此生无憾。郑国愿意为秦完成此渠。”
  秦王政深受感动,“先生高义,政深受感动,政代关中百姓拜谢先生。”秦王政对郑国深深一拜,郑国坦然接受。
  秦王政又说:“政重新任命先生为修渠总工,督建修渠。渠成之日,就是先生杀身之期,政将亲送先生。为使先生水工之雄名传扬后世,政以先生名字命名此渠,就叫做郑国渠。”
  嫪毐政团的瓦解,吕不韦的罢相,郑国间谍案的泄露,使得刚刚“咸鱼大翻身”的秦本土政团纷纷上书,要求处置在秦异国政客。秦帝国上空阴云密布,风雨欲来。
  年轻但政治上已趋于成熟的秦王政拒绝了本土政团的过激要求,决定以柔和不流血的方式来化解本土政团和外籍政团的冲突。昌文君嬴贲在平定嫪毐,罢相吕不韦,秦王政完全掌握权力后,满意地看着孙子辈的秦王政日趋成熟,大权在握,放心地回雍城嬴氏故地养老去了。嬴氏王族势力在激烈的政治冲突中力挽狂澜后,隐身而退,将巨大的舞台留给秦王政去展示。
  秦王政在综合宗室大臣意见后,向秦异国政客发布了《逐客令》,对经讨论列入黑名单的异国人员,要求政令发布即日起,自动辞去所任官职,限期离开秦国。其中秦未来的丞相李斯榜上有名。李斯当时官至长史,对自己美好前途瞬间化作泡影,深感可惜,对秦王政的错误决定表示痛心。
  李斯做了一件改变自己命运和秦未来发展轨迹的大事,李斯向秦王政上书。这篇上书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令》。
  李斯的《谏逐客令》确实是一篇气势恢宏,充满雄辩色彩的名文,极具感染力和杀伤力。文章立论始终站在秦国立场,处处替秦的强大着想,说词精辟,证据确凿。
  秦王政看完《谏逐客令》,立即知道自己犯了大错,马上派人飞马前往东出秦的各关口,通知取消《逐客令》,在全国下令即日起《逐客令》撤销,黑名单上的人员全部官复原职。
  李斯由秦王政派出使者专程追回,“萧何月下追韩信”提前在秦上演。李斯当时东行至临潼,被使者追上,高兴地官复原职返回咸阳。李斯在秦政坛声名鹊起,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一颗明日之星。
  《逐客令》和《谏逐客令》的近乎戏剧性的上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王政的从善如流,知错就改的品格。生气勃勃的秦王政千锤百炼后,性格基本成型。秦王政继承了嬴氏武人传统,性格坚定勇武,作风质朴务实,对人谦恭,做事诚恳认真,为目的的达成全力以赴,甚至不择手段,是一个行动派的强势领袖。秦王政幼年的人质生涯,也使得在威武自信的外表下,暗藏着一颗自卑而缺乏安全感的心灵。
  秦王政堂叔樗里衿在权力交接后,请辞太仆职务,归还镇秦剑,要求编入上将军桓齮军中,司职千夫长。樗里衿在侍从秦王政十年后,恢复军职,重返战场。
  临行前,樗里衿为秦王政剑舞,蒙恬弹筝,樗里衿剑舞而歌。
  蒹葭(jian jia)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27)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正是在秦民间广为传唱的情歌《秦风*蒹葭》,曲完舞尽,樗里衿面对秦王政,将镇秦剑平举胸前,还剑入鞘。双手举过头顶交还镇秦剑。秦王政侍从上前将镇秦剑收回,奉上樗里衿的鶡冠和佩剑,樗里衿默默将自己的鶡冠和佩剑仔细束好,向秦王政深施一礼,一言不发,转身大步离去。
  秦王政面对樗里衿远去的背影,深深一拜。
  二 秦王新政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秦王政23岁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齐王田建入咸阳祝贺秦王政亲政。齐王建的真实意图是继续和秦结盟。秦昭襄王施行远交近攻政策,当年和刚上任的齐王建结盟,秦齐互不侵犯。到秦王政,秦是第四代君王,结盟已二十余年。至齐灭,秦齐结盟时间共四十余年。除秦齐两国内部原因外,其他几国互攻,对齐用兵是一个主要原因。
  秦王政为迎接远道而来,前来访问的齐王建,在咸阳设置盛大筵席,用极尊贵的礼节欢迎齐王建。秦的高级官员和驻秦各国使节,匍匐在齐王建脚下,诚惶诚恐,不敢仰视。
  齐王建深受感动,于是年近50岁的田建和23岁的赵政结拜为异姓兄弟,成功会盟。秦齐继续保持友好相处,互不侵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秦齐两国邦交敦睦,政府使团和民间商会,来往频繁,关系十分密切。秦对齐来访使团,亲密接待后,都送给贵重礼物,齐来使对秦兄弟般的友谊交口称赞,对秦的坚定友情坚信不疑。秦通过银弹外交,在齐培养了许多忠实的亲秦派,其中以齐丞相后胜为代表。十六年后,秦灭五国,兵临城下,齐不战而降,没有经过战争,齐纳入秦的版图。
  秦王政收回《逐客令》不久,一知名兵家慕名来到咸阳,此人是魏人,面对江河日下,贵族专权的魏政坛,感到没有机会施展才华,遂入秦。此人名缭,姓不详,后人以其官职为姓,称其为尉缭。
  尉缭来到咸阳,面见秦王政,向秦王政建议说:“以秦目前国力之强大,其他诸侯国就象是秦的郡县,纳入秦只是早晚的事情。现在唯一要担心的是诸侯国合纵攻秦,那可是很有威胁的。我建议大王要舍得花大钱,贿赂诸侯豪臣,以扰乱其国决策。我估计大约只要三十万金左右,就可以把诸侯国全部消灭掉。”
  秦王政对尉缭的建议非常欣赏,对尉缭所著兵书《尉缭子》也爱不释手。于是秦王政和尉缭长谈了好几天,期间两人同吃同住同衣裳,不过没提准备让尉缭担任啥职务。尉缭亲自感受了秦王政的个人魅力后,决定以退为进,对秦王政不辞而别,准备离开秦国。
  临行前,尉缭发表了著名的半赞扬半批评秦王政的言论。史记中记录是,“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zhi)鸟膺(ying),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对于尉缭的私下批评和逃亡行为,秦王政似乎没有生气,他仍亲自设法把尉缭找了回来。根据尉缭是兵家的特长,任命尉缭出任国尉,替代年老的司马梗。尉缭,魏国的布衣百姓,瞬间成为大秦国尉,担任秦国名义上的最高武职。
  做为国尉的尉缭,从此担纲秦对六国统一战的战略总设计师,并携手墨家打造当时最强大的间谍组织——秦黑冰台。黑冰台在秦已创建多年,尉缭只是将其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尉缭任秦国尉十七年,秦统一中原。在秦王政的幕僚中,有两个人最了解秦王政,就是王翦和尉缭。
  尉缭走马上任后拜访了两个前辈,聆听指教。这两个人就是前任国尉司马梗和秦墨巨子禽轩子。
  司马梗是秦名将司马错之孙,历经秦四代君王,长期担任国尉。司马梗性格沉稳,做事低调,一贯坚持司马错为秦制定的军事战略。司马梗向尉缭建议,秦的主要目标是破解合纵,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不要过早进入战略对决。坚持远交近攻,逐渐蚕食。司马梗的想法和尉缭不谋而合,两人相见恨晚。
  尉缭又来到秦墨总院,拜访墨家第五代巨子禽轩子。墨家第一代巨子墨翟和秦孝公有过交往。第二代巨子禽滑离接受秦惠文王邀请,率墨家主力迁入秦国,帮助秦发展军事科技和军事工业,这一支墨家主力,史称秦墨。另有部分不愿入秦的墨家子弟,在南方故地继续发展,被称为南墨。秦墨在秦发展,已经历四代巨子,目前是自墨翟始的第五代巨子禽轩子。
  墨家是我国最早的社会团体,主张“兼爱”“非攻”“尚同”等思想,为自己的理想,积极实践,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武士团体。墨家的行动原则是以和为贵,不战而屈人之兵。遇事先坐而论道,大家坐下讲道理,但是谈判破裂,就可以玩暴力,是活跃于战国时期的一支非政府武装,号称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如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时人称墨家为政侠。
  又有人称赞曰:“义士者,立身孤介,喜通任侠,敦尚气节,有狷介独行之风,入秦则秦重,背齐则齐轻。”
  墨家的思想过于崇高,理想化,较难实践。生活中崇尚俭朴,工作中尽执行些损己利人的高难度玩命任务。后墨家逐渐消亡,褪变成游侠帮派,常以武犯禁,在汉朝被政府下令取缔。墨家消逝于历史,战国时代风行一时的侠士风范也成历史绝唱。
  尉缭求见禽轩子的目的,是争求禽轩子同意,将墨家在各国的机构和精英,并入秦原有的间谍组织黑冰台,加强黑冰台的实力。强强携手,信息资源共享。秦墨总院驻扎在秦,组织上处于独立,不归秦政府管辖。秦墨在秦需遵守秦的各项法律法规。
  对于尉缭的请求,禽轩子表示同意。尉缭主持合并工作,黑冰台在尉缭的主持下更加强悍。这一隐秘战线,在秦的统一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次干扰六国决策,赵国李牧获罪自杀,齐不战而降,中间都闪现着黑冰台的阴影和幕后黑手。
  尉缭的到来,使秦王政的高层班底全部到位。秦王政任命王綰,桓齮,冯劫三位秦本土资深人士出任军政要职,分别是丞相,上将军和御史大夫。外籍人士尉缭出任国尉,李斯做长史。国尉尉缭在黑冰台谍报支持下,为统一战做整体战略决策,并亲任黑冰台最高长官。上将军桓齮及其继任者王翦是军事战略决策的执行者。丞相王綰负责国内经济生产建设,给战争提供战争物资和兵源。御史大夫冯劫负责监察工作。长史李斯在干好本职工作基础上,做秦王政的顾问参与高层决策。
  秦王政是项目总负责人和决策者,负责做最终决定和承担责任。一个生机勃勃的高效率政府快速运转起来。
  才华出众,不甘寂寞的李斯向秦王政上书,这就是和《谏逐客令》一样传世的《论统一书》,李斯建议秦王政应抓住时机,加快统一六国的步伐。文章短小精悍,意义重大。李斯的《论统一书》是秦封邑六百多年来,第一次与朝堂之上,大庭广众之中讨论统一中原。夏,商,周都是分封诸侯,诸侯各自独立,尊天子是天下共主。李斯的《论统一书》第一次提出了统一的国家概念。
  秦朝建立以后,中华民族在一个中国的理念和统一方块汉字的联结下,开始了二千多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统一原则。
  李斯的《论统一书》让秦王政深感震惊。因为李斯的建议和秘密流传于嬴氏王族高层人员中的一则预言吻合。这则预言秘密流传于王族高层已过百余年,激励着秦历代先君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甚至连死后下葬也一改传统南北走向,而面向东方,意寓统一东方中原。
  预言内容是“周故与秦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该关键字已经被屏蔽七岁而霸王者出焉。”预言简短,具体含义无人能破解。但昭示秦将统一中原的意思是清楚的。这则预言和舜帝的话前后一联系,更显得意义非凡。
  秦先祖大费帮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帝赐姓嬴氏时说:“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28)

  秦嬴的预言来源有点模糊。相传秦献公11年,老子骑青牛,“紫气东来”,过函谷关。秦地处西陲,被中原视为荒蛮的野蛮人。老子入秦,秦献公喜不自禁,密令守关关员尹喜强留老子,写点东西给秦人“开塞”,作为课本教材搞点文化普及。老子经不住尹喜的软磨祈求,同意了尹喜的要求,于是五千字的《道德经》问世了。老子临行前,秦献公亲自隆重送行,依依不舍,对老子崇拜得五体投地。老子看出秦献公的心思,就留下了这个预言。
  另一种说法是,秦献公11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传下这个预言。其实第二种说法更可靠,献公11年,老子年龄是二百多岁,显然不现实。不过秦人多数相信这个预言是老子说的。战国时代,活动时间近二百年的还有一个人,就是鬼谷子。墨翟活动时间也比较长,是一百余年。
  公元前237年,赵悼襄王偃入咸阳祝贺秦王政亲政。秦王政置酒咸阳,隆重款待赵王偃,两人举行高层会晤。
  赵王偃是来和秦继续保持结盟,争取秦同意,赵攻燕,秦国不要干涉。甘罗出使赵结盟,使赵尝到了攻燕的甜头,赵王偃想继续这一政策,但必须征得秦王政同意才能行动。
  对赵王偃的建议,秦王政表示同意,燕赵互斗,秦是比较乐意观看的。赵政和赵偃之间的协议顺利达成。
  秦王政和赵王偃两人都姓赵,其实秦人和赵人有着相同的祖先。大费是秦人和赵人共同的远祖。秦赵的最后一个共同先祖是殷商的蜚廉,秦人是蜚廉嫡长子恶来的后代,赵人是蜚廉庶子季胜的后代。季胜一族传到造父,封邑赵城,姓赵氏。蜚廉和恶来是商纣王的铁杆拥护者,商灭后其嫡系做为*长期受到周的*,传到非子,非子走头无路,来到赵城投奔造父,居住在赵城,混吃混喝,后裔中为纪念前辈颠沛流离的生活和感激造父的恩泽有部分人开始姓赵。
  送走赵王偃后,秦王政踌躇满志,召见尉缭,商议军事进攻方向。
  秦王政说:“秦和齐,楚素来友好,和赵又重新结盟。国尉,韩和魏,现在先打那一个呢?”
  尉缭说:“臣认为应先打赵国。”
  秦王政说:“政和偃结盟大家都知道。国尉要先攻赵,请说理由。”
  尉缭说:“臣请问大王,秦赵两国士兵战力,孰强孰弱?”
  “不相上下。”
  尉缭又问:“臣再问大王,我大将桓齮,王翦,蒙武,比之赵将庞煖,李牧,孰强孰弱?”
  秦王政语塞,半天才说:“不如赵将。”
  尉缭说:“臣认为,天象神明,不若努力于尽人事。韩魏太弱,大王举偏师即可平定。韩魏若灭,天下震惊。如果其他国家合纵,事情就难办了。秦赵今之军力对比,士卒相当,而将不如赵。庙算不胜者,不可以采取行动。赵军力强,楚国力雄厚,赵楚是我秦之劲敌。我军只有趁赵主力攻燕,成焦结之态时,从背后突袭,这样可以避开赵主力,胜算就大了。”
  秦王政说:“政明白了。不过政和赵王才结盟,不合适吧。”
  尉缭说:“大王认为,您的个人声誉和秦的国家利益,秦将士的生命,那个更重要呢?”
  秦王政说:“好吧,就按国尉说的去准备吧。”
  尉缭取出一竹简递给秦王政,道:“大王请看,这是臣为大王所做统一战总体方略。”
  秦王政细看竹简,内容如下:
  1 坚持远交近攻,结盟齐国,示好荆楚,使齐楚对秦伐燕,
  赵不予干涉。
  2. 韩,魏两国,围而不打。没做好全面统一战之前,不采取军事行动,以外交威胁逼韩,魏就范。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毛羽未丰满者,不可以振翅高飞。
  3. 兵胜于朝廷,不暴甲而胜者,主胜也。配合军事行动,对六国豪臣加强贿赂政治战,间谍战,破坏其国内决策。
  4. 挑拔燕,赵互斗,以此消弱赵军力。秦目前以赵作为主攻方向,战时分兵出击,分散赵主力,避免主力对决。
  5.保持耕战,加强民间练兵,增加军力储备,做好持久战准备。
  竹简上短短几条,秦王政反复看了数遍,击案兴叹,“国尉真不愧是今世一代兵家。”
  尉缭是战国末期最杰出的兵家,传世之作《尉缭子》,分为二十四篇,前七篇是战略篇,讲用兵原理原则。为《天官》,《兵谈》,《制谈》,《战威》,《攻权》,《十二陵》和《武议》。后十七篇是战术篇。在中国的武经七书中,《尉缭子》的地位仅次于《孙子兵法》。
  尉缭在主持策划秦统一战获得成功后,辞官云游,不知其所终。尉缭做为兵家,终身没有披坚持锐,亲赴战场,似乎秉承孙武,孙膑一脉相传,作为兵家不轻言战,战则胜之。
  孙武一生指挥过一次战役,孙膑是两次。孙武一战破楚占领楚都郢,弱楚霸吴。孙膑的桂陵,马陵两次战役,使战国初期霸主魏国从此衰落。
  这可能是作为兵家,最清楚战争的残酷和灾难,所以慎战的原因吧。
  三 伐谋伐交伐兵
  公元前236-233年,秦王政十一--十四年,秦王政24-27岁
  公元前236年,赵王偃和秦王政在咸阳结盟后,赵集结主力挥师伐燕。殊不知,秦王政在尉缭的建议下,“黄雀在后”行动悄然实施。
  赵主将庞煖,边将李牧对燕作战,节节胜利,捷报频传。秦王政毅然下令秦军出击。
  秦王政和尉缭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和战斗序列。秦军兵分两路,王翦率军经屯留,攻赵轑阳,阏(yan)与。桓齮,杨端和率另一支秦军攻赵安阳,邺城,威逼赵都城邯郸。桓齮的部队是两支秦军中的主力。
  秦军战前准备充分,赵主力悉数攻燕,国内兵力空虚。秦两路大军都顺利达成战前的各项战略任务。取赵九城,获得秦对赵作战的空前大胜利,秦军前锋直逼赵都邯郸,兵临城下。从此以后,秦出兵即可直接威胁赵都邯郸。
  “黄雀在后”行动中,王翦在蒙骜去世后,首次以秦主将身份,独立率大军团攻城野战,并取得了良好战绩。秦王政亲政后亲手搭建的高层领导班子,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被倚重的本土政团和处于辅助地位的外籍政团顺利度过了磨合期。这次行动,取得了攻城野战的重大胜利,增进了秦两大政团的相互信任,锻炼了队伍,王翦的技战术水平日趋成熟,一批少壮派将领在军中不断涌现。
  赵王偃正沉醉在对燕的胜利中,秦军突然杀来,顿时措手不及,看着土地被占,军队被歼,赵王偃大骂秦王政背信弃义,无耻下流,心里很沉痛,就去世了。赵王偃史称赵悼襄王,“襄”是对偃执政成绩的肯定,“悼”是对偃死亡方式的痛心。
  赵悼襄王临死前做了一个错误决定,偃决定废长立幼,废除太子嘉,改立公子迁为王,史称赵幽穆王。史记中是,“赵王迁,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嫡子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
  太子嘉在赵家族中很有威信,赵悼襄王废长立幼,立赵王迁,使赵宗族内部分裂。赵王迁任用郭开做丞相,赵内政开始*,自乱阵脚。迁立为赵王,任用郭开,赵被灭的命运从此注定。
  郭开是历史上的著名坏人。身为赵丞相,善于媚上,对赵王迁一脸忠贞,对下排除异己,公报私仇,制造冤狱,对外大量收授秦的贿赂,影响赵国内决策。曾诋毁廉颇,诛杀李牧。秦破赵发现,郭开所发挥作用之大,超乎想象。秦王政论功行赏,拜郭开为上卿,隆重表彰其卖国行为,为其他国内卖国贼树立了良好之楷模形象。
  赵国停止攻燕,与燕结好。在公子嘉的提议下,赵决定合纵燕,楚,越四国攻秦。
  秦王政得到消息后,在大殿之上,召集群臣60多人,集体讨论应对方案。
  秦王政说:“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在群臣束手无策之际,一个牛人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贾愿出使四国,必决其谋,而安其兵。”原来是来自魏国的纵横家姚贾。
  秦王政非常欣赏姚贾临危受命,主动承担重任的勇气,奇其言,壮其行,“乃资车百乘,金千金,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派姚贾出使四国。
  姚贾如何出使四国,史中没有记录,我们不得而知。结果是姚贾展示了作为纵横家的个人风采,和四国打了一遍精彩的口水战后,马到成功,凯旋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3 04:10 , Processed in 0.242829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