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82|回复: 112

[02.18][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8 16: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失踪的国家



   相传,在深深的大西洋的洋底,有一个沉没的国家,据说那就是大西国。


   最早记载大西国的事情的人是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克里齐》里,柏拉图说,大西国原来是全世界的文明中心。这个国家比利比亚和小亚细亚加在一起还要大,它的势力一直延伸到埃及和第勒尼安海。


   后来,大西国对埃及、希腊和地中海沿岸所有其他民族都发动过战争。一次大西国对雅典发动了战争,雅典人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将大西国的军队击退。不久,一场大地震使大西国沉没于波涛之中。


   大西国的创始人是波塞冬。波塞冬娶了当时一位美丽的姑娘克莱托为妻。她为波塞冬生了10个儿子。波塞冬把大西国分成10个部分交给他的10个儿子分别掌管。他们就是大西国最初的10名摄政王。波塞冬的长子阿特拉斯是大西国王位的继承者。最初的10名摄政王曾相约,彼此决不互动干戈,一方有难,各方支援。


   大西国的海岸绵长、高山秀丽、平原辽阔。大西国天然资源丰富,农作物一年可收获两次。人民大多依靠种地、开采金银等贵金属和驯养野兽为生。在城市和野外,到处是鲜花,大西国的许多人便靠提炼香水生活。


   在大西国的城市中,人口稠密,热闹非常。城中遍布花园,到处是用红、白、黑三种颜色大理石盖起来的寺庙、圆形剧场、斗兽场、公共浴池等高大的建筑物。码头上,船来船往,许多国家的商人都同大西国进行贸易。


   随着大西国越来越强盛,大西国的国王也变得野心勃勃。在贪得无厌的野心驱使下,他们决心要发动更大的战争,征服全世界。然而一场强烈的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洪水,使整个大西国在一天一夜之间便无影无踪了。


   大西国沉没的时间,根据柏拉图在另外一本书中所记载的说法推算,大约是11150年前。


   柏拉图曾多次说,大西国的情况是历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决非是他自己的虚构。据说柏拉图为此还亲自去埃及请教当时有声望的僧侣。


   柏拉图的教师苏格拉底在谈到大西国时也曾说过:“好就好在它是事实,这要比虚构的故事强得多。”


   如果柏拉图所说的确有其事,那么早在12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文明。


   但这个大西国它在哪里呢?千百年来人们对此一直怀有极大的兴趣。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大西洋西部的百慕大海域,以及在巴哈马群岛、佛罗里达半岛等附近海底,都接连发现过轰动全世界的奇迹。


   1968年的某一天,巴哈马群岛的比米尼岛附近的大西洋洋面上一片平静,海水像透亮的玻璃,一望到底。几名潜水员坐小船返回比米尼岛途中,有人突然惊叫了起来:“海底有条大路!”几个潜水员不约而同地向下看去,果然是一条用巨石铺设的大路躺在海底。这是一条用长方形和多边形的平面石头砌成的大道,石头的大小和厚度不一,但排列整齐,轮廓鲜明。这是不是大西国的驿道呢?


   70年代初,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来到了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他们从800米深的海底里取出了岩心,经过科学鉴定,这个地方在12000年前,确实是一片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导出来的结论,竟然同柏拉图的描述如此惊人的一致!这里是不是大西国沉没的地方呢?


   1974年,前苏联的一只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下拍摄了8张照片——共同构成了一座宏大的古代人工建筑!这是不是大西洲人建造的呢?


   1979年,美国和法国的一些科学家使用十分先进的仪器,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底发现了金字塔!塔底边长约300米,高约200米,塔尖离洋面仅100米,比埃及的金字塔大得多。塔下部有两个巨大的洞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从洞底流过。


   这大金字塔是不是大西洲人修筑的呢?大西国军队曾征服过埃及,是不是大西国人将金字塔文明带到了埃及?美洲也有金字塔,是来源于埃及,还是来源于大西国?


   1985年,两位挪威水手在“魔鬼三角”海区之下发现了一座古城。在他俩拍摄的照片上,有平原、纵横的大路和街道、圆顶房屋、角斗场、寺院、河床……。他俩说:“绝对不要怀疑,我们发现的是大西洲!和柏拉图描绘的一模一样!”这是真的吗?


   遗撼的是,百慕大的“海底金字塔”是用仪器在海面上探测到的,迄今还没有一位科学家能确证它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人工建筑物,因为它也可能就是一座角锥状的水下山峰。


   苏联人拍下来的海底古建筑遗址照片,目前也没有人可以证实它就是大西国的遗址。


   比米尼岛大西洋底下的石路,据说后来有科学家曾经潜入洋底,在“石路”上采回标本进行过化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石路”距今还不到10000年。如果这条路是大西国人修造的话,它至少不应该少于10000年。至于那两个挪威水手的照片,至今也无法验证。


   唯一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在大西洋底确实有一块沉下的陆地。


   所以,如果大西洋上确实存在过大西国,大西国确实像传说那样,沉没在大西洋底,那么,在大西洋底就一定能找到大西国的遗迹。


   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考古学家宣布说,他已经在大西洋底发现了大西国的遗物。所以直到今天,大西国依然是一个千古疑谜。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6: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话的石碑



   古埃及人是最早步入文明社会的民族,所以世界文明社会的历史多从古埃及开始谈起。一提埃及,难免令人想起它那两个几乎无人不晓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静静流淌的尼罗河。但金字塔和尼罗河不会讲述历史,恢复古埃及的概貌主要靠人类活动的记录——文字史料。


   可惜的是,由于历经劫难,古埃及文字的读法早已失传,尽管古埃及人的文字史料遗留下不少,但后人却无法读懂。因此,18世纪以前埃及的历史,就如同人类起源史一样,如同被宠罩在一片浓雾之中,人们只能凭晚期希腊、罗马作家的个别记载,拼凑成残缺不全的轮廓,期待着有朝一日揭开象形文字的秘密,再补上它的五官全貌。


   这一天总算到来了。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发现“罗塞塔碑”的消息在当时的《埃及通讯》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注意。他们纷纷试图译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确认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但是,尽管学者们能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令人惊奇的是,年仅11岁的法国少年商博良决心揭开“罗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让石碑说话,告诉人们古埃及的秘密。为了读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奋工作了21年。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塔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商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经过努力,到了1822年,这个在1000多年期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商博良解开了。


   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国王宝座后不久,取消了僧侣们欠交的税款,并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给僧侣们带来了一系列好处,所以很快赢得了僧侣们的敬仰。于是僧侣们写了这封感激信,并用三种字体写的两种文字刻在这块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小小的罗塞塔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碑石而举世闻名。不过,这块著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该城,它被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了。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义。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也是一些图形,它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r”音,甲虫为三子音,发“hpr”音等,但这些发音都表示不止一种意思,为了有所区分,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部首符号。这种部首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


   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中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书体,在罗马统治期间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用改造过希借字母书写的埃及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6: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之谜金字塔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


   “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


   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四千多年前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能有这样的构造,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胡夫死后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于它的地势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塔的附近建有一个雕着哈夫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所谓“狮身人面像”,西方人称它为“司芬克斯”。雕像高20米,长57米,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刻成狮身呢?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成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


   第四王朝以后,其他法老虽然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但规模和质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法老权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盗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从金字塔里拖出来,所以埃及的法老们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开凿秘密陵墓了。


   如果说关于金字塔大胆而奇妙的设计的传说还能为现代人所接受,那么它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建造过程就难以令人想象了。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吨重。这些巨石是从尼罗河东岸开采出来,即无吊车装卸,也无轮车运送。


   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不过我们现在知道,石头多半是本地开采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在那时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也无钢钎。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技术。从采石场运往金字塔工地也极为困难。古代埃及人是将石头装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为此需要宽阔而平坦的道路。修建运输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时间。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


   对于希罗多德的说法,后人提出了许多的疑问。但是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没有人能做出完满答案的难题。人们怎能不佩服埃及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智慧!


   本世纪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在几千年前,人类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这样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能有。他们经过计算还发现,通过开罗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经线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它们的陆地面积是相等的。这种“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选择金字塔建造地点的用意。


   然而,一位叫戴维杜维斯法国化学家,提出了一个关于金字塔建造的全新见解,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浇筑的。他从一位考古学家那里,得到5块从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块,对它们逐个加以化验。出乎意料的是,化验结果证明,这些石块由贝壳石灰石组成。尽管考古证明,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制作技术,但这些贝壳石灰石浇筑得如此坚如磐石,以至很难将它们与花岗岩区别开来,实在使人难以相信。


   戴维杜维斯由此推测,当时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即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这样,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就能浇筑出一块一块的巨石,将塔一层一层加高,这种做法既“省力”又省工,据他估计,当时在工地上劳动的人仅有1500人,而不是象希罗多德所说的那样每批都有10万人。


   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位法国科学家还在石块中发现了一缕一英寸长的人头发。这缕头发可能就是他们辛勤劳动和灿烂智慧的见证。但上述这些说法都还是一些推测。


   但无论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因为它需要解决的难题肯定是很多的。但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金字塔修起来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所以,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有的人不相信依靠简单的协作也可以创造出奇迹,不相信地球上的人类自身会创造出金字塔这样的奇迹,把它说成是天外来客的创造。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这无助于人们探索自己的历史,认识自己的能力。


   揭开金字塔修建的迷底,还有待于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少年朋友们,你们有兴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6: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老的诅咒



   自从商坡良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后,古代埃及法老的坟墓——金字塔中的秘密,就成了古埃及的又一个需要解开的秘密。从19世纪末开始,一大批西方国家的考古学家,相继来到了埃及,希望能够解开金字塔的秘密。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仍然一无所获。


   那么是谁第一个打开了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让金字塔下的秘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呢?


   1922年11月26日下午,在埃及”国王之谷“一座金字塔脚下的陡峭的地下通道里,站着两个面色严肃的人。他们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和卡纳冯勋爵。为寻找这个墓穴,霍华德·卡特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卡纳冯勋爵则在后来的8年里,为支持卡特揭开埃及王墓的秘密,投入了大量的金钱。


   现在面对他们的是一座封闭了三千余年的古代埃及法老的墓门。


   卡特小心翼翼地凿开墓门的一角,卡纳冯在他身后睁大眼睛往里瞧。随着洞口的扩大,气氛越来越紧张。卡特用颤抖的手举起电筒向里看去,半天没有说话。又过了一会儿,卡纳冯憋不住了,终于用嘶哑的声音问道:“你看见了什么没有?”卡特转过身子眼睛里闪着光芒,结结巴巴地说:“我看见了一个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卡纳冯勋爵接过卡特递过来的手电,向里一看,便惊呆了——


   在他的眼前,隐隐约约地出现了堆着的包金战车,饰有巨大镀金狮子和怪兽的卧榻,一人高的国王雕像,以及数不清的箱子和笼子。


   这就是60多年前轰动全世界的考古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年轻的法老吐坦哈蒙陵墓的发现。吐坦哈蒙统治埃及9年。公元前1350年,他18岁的时候,神秘地死去。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被埋葬数千年后,他竟然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吐坦哈蒙的墓位于埋葬法老的“国王之谷”的峭壁脚下。它由4个墓室组成。丢散在地上的珠宝说明曾经有盗墓者潜入墓室。但是没有拿走什么东西。可能是盗墓的人受到了意外的惊吓逃跑了。墓门后来又被重新密封起来。


   吐坦哈蒙的墓室就像一个收藏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墓内的珠宝、工艺品、家具、衣物、化妆品以及各种兵器多达五千余件。


   在粉红色前室里,有3张四周雕成怪兽形的金床。床旁是两个真人般大小,相对而立的黑色卫士雕像,身穿金裙,手执锤矛。室中到处都是珍贵的宝物。镶有宝石的王座、金光闪闪的古代战车、洁白似玉的花瓶、雕刻精美的金床和金椅、各种乐器等等。在墓室内,人们还发现一只盛有泥灰的碗,显然是当时封闭墓穴时使用过的。不知那一们民工在油漆表面留下一个手指印,依然清晰可见。


   棺室由两个武士塑像守护。里面有4个金色的神龛,一具水晶石棺和3个套棺。内棺由纯金制成,上面写着年轻法老的名言——“我看见了昨天;我知道明天。”


   躺在棺内的吐坦哈蒙带着一副很大的金面具。这副面具和他本人的相貌几乎一模一样。X光检查只发现面具上一块伤疤和法老本人脸上的伤疤,厚度稍微有点不同。这位年轻的法老看上去既悲伤又静穆。胸前陈放着由念珠和花形雕刻串成的领饰,矢车菊、百合、荷花等色彩虽已剥落,但仍依稀可辨。专家们认为这个领饰是法老的年轻王后,在盖棺之前献上的。墓内还有一幅壁画,表现这位年轻而又神气的法老,正被两位天神接往天国。


   哈坦卡蒙法老的木乃伊由薄薄的布裹缠着,浑身布满了项圈、护身符、戒指、金银手镯以及各种宝石。其中还有两把短剑,一把是金的,另一把是金柄铁刃的。后一把极为罕见,因为埃及人那时候刚刚知道用铁。


   如此之多的珍贵文物集中在一个古墓内出土,这是史无前例的。整整用了10年的工夫,人们才将这批珍品整理完毕,转入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


   吐坦哈蒙墓的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前往开罗以南450英里的乌克苏尔发掘现场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直到今天,人们对这座古墓的兴趣依然不减。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参与发掘的二十多人在不太长的时间先后死去,死因不明。于是人们议论说这是“法老们的诅咒”。


   据说这座墓中发现几处法老的诅咒铭文,有一处写道:“谁要是干扰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飞到他的头上。”


   “法老们的诅咒”的神话是从卡纳冯勋爵之死开始的。卡纳冯勋爵因被蚊虫叮咬,于1923年年4月6日死去。当时一些迷信的人就开始纷纷议论,说这是冥冥中对不敬神者的报应。


   接着,报纸上开始出现“法老们复仇了”一类的标题,副标题则是“吐坦卡蒙的诅咒又害死了一个人”等等耸人听闻的词句。关于第十九个人的死讯报道是这样写的:“78岁的韦斯特伯里勋爵,今天从他在伦敦住所的7层楼上跳楼自杀身亡。韦斯特伯里勋爵的儿子曾任开掘吐坦卡蒙墓的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的秘书,去年11月在自己的房间里突然死亡,死前健康情况良好。死因无法查明。”


   不久卡特的伙伴梅斯也死了,报纸也报道了他的死讯,却绝口不提梅斯长期患病,在协助卡特时他是带病坚持工作的,工作未完就因病退出了。


   荒唐的是,后来一家报纸又报道说,一位名叫卡特的人住在美国,死因不明,他就是最近又被法老追去性命的人。卡特本人这时不得不出面辟谣了。他说,所谓吐坦卡蒙复仇等“荒谬的报道”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他说一些报纸一直提到所谓跨过古墓的门槛就有危险的事情,其实科学证明,这种危险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他强调指出,科学家已经证明墓中并不存在病菌,墓内做的感染测试的结果,也证明以上的报道是很不责任和荒唐的。


   为了纠正视听,德国埃及学家乔治·斯丹道尔夫教授在1933年,就法老的诅咒问题发表了一篇文章,不厌其烦地探究了报纸消息和其它类似报道的消息来源。他说,死在美国的卡特和考古学家的卡特只是同姓,此外是毫不相干的。他还查明韦斯特伯里父子同吐坦卡蒙墓、墓中文物的迁移以及吐坦卡蒙的木仍伊,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在列举大量事实以后做出明确的结论:“法老的诅咒”是根本不存在的。古代的铭文中也没有类似的东西。


   卡特后来又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访篇文章,写道:“就现代的埃及人来说,他们的宗教传统中根本不容许这种诅咒之类存在。相反,埃及人却很虔诚地希望,我们对死去的人表示善良的祝愿”。


   关于吐坦卡蒙法老坟墓的谣言就这样平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6: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战卡叠石



   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4——1237年)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在他的时代,来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发展起来,成为埃及最大的心腹之患。赫梯人不断向外扩张,攻占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还攻陷了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巴比伦。接着,为了争夺中东,又与埃及打了起来。


   埃及人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带领下,在集蓄力量以后,便向赫梯国发动了猛攻。


   一天,赫梯王穆瓦塔里正与臣下商议进攻埃及的计划,一个书吏急匆匆地走进来,对国王穆瓦塔尔说:“国王陛下,这儿有一份紧急战报!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率领10万大军向我国发动了进攻……”


   赫梯王大惊失色,差点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歇斯底里叫道:“什么,埃及也敢来打我们!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我们的军队无敌于天下,他敢来碰碰,定打得他片甲不留!”但怎样击败有10万之众的埃及大军呢,赫梯王心中不由得一阵犯难。


   赫梯王大声问道:“谁有退敌妙计,快快献出来!”他焦急地看着跪在下边的大臣们,希望他们中间哪一个人拿出一条退敌的妙计。但是只见他们面面相觑,谁也不说一句话。赫梯王心中一阵恼怒,心想这群笨蛋,一到关键时候,就都没了主意。


   这时一个叫纳丁的将军站起来道:“臣倒有一计……”他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国王听了频频点头,同意了他的作战方案。


   第二天晨光初露,埃及的部队真向赫梯国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队伍分4个梯队,先锋队由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率领,很快接近了被赫梯人占领的叙利亚的卡叠石城。


   拉美西斯二世乘座的是一辆十分华丽的战车,四周镶嵌着黄金和宝石,在晨曦中更是光彩夺目。这时,一个探子骑马来报:“报告,已经快到卡叠石了”。站在战车上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命令暂缓前进,纵目远眺着周围的景色:右边的一条大道通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左边是悬崖深谷,中间夹着一条水势湍急的河流。前面是一片平原,远处山岗上隐隐约约的城墙就是卡叠石城。


   “报告法老,抓到了两个间谍!”卫兵报告说。


   “带上来!”法老命令。


   被俘的是两个牧人打扮的赫梯骑兵。他们说,赫梯王为了避免冲突,已经命令军队退出卡叠石城了。拉美西斯二世大喜,下令全军继续向卡叠石进发。途中他嫌大队行进太慢,便抛开大队,只带着他的警卫部队,迅速来到卡叠石城下。这时,赫梯王已经率领大军沿着东面的河谷,包抄到了埃及法老的后面。早晨被埃及军队捕获的两个赫梯人,其实是赫梯王派他们来迷惑埃及人的。埃及法老果然上了当。赫梯王准备第二天一早围歼为数不多的埃及军队,活捉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为了慎重起见,他再派两个间谍夜间去观察一下埃及军营的地形。


   埃及法老正在军营里准备明天攻城的战事。突然,卫兵上来报告说:“陛下,又抓到了两个间谍!”


   法老命令:“带上来!”


   这两个间谍和早上两个不同,无论你问他们什么都不肯说,拉美西斯二世大怒,下令严刑逼供。一阵功夫,两个间谍就被打得皮开肉绽,实在招架不住,不得不把赫梯人明天要来反攻的计划泄露出来。


   拉美西斯二世正要追问详情,一个卫士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报告:“赫梯人已把我们团团围住了!”


   拉美西斯二世顿时目瞪呆。但他毕竟久经沙场,马上镇定下来。一个大臣说:“趁赫梯人还没动手,打吧!”另一个大臣说:“突围吧,再不突围只有死路一条!”


   拉美西斯二世决定马上突围。


   天蒙蒙亮时,法老全身披挂,跳上战车率全军向赫梯人发起进攻,赫梯人被埃及军队的突然行动弄得措手不及,全军大乱,不少赫梯士兵没命地往河边跑,有的跳到河里被淹死了。


   赫梯国王马上组织了反冲锋。埃及士兵毕竟人数有限,被迫撤退。赫梯军队一下子冲进了埃及法老的军营,拉美西斯一看不好,带着大臣们上马便逃。这时有一队赫梯的骑兵追了过来。拉美西斯大叫:“快把我的护狮放出来!”原来,拉美西斯养了一群护身的狮子,他从来没有将他们拿来投入战斗。这次到了生死关头,他便把他救命的最后一招使了出来。果然,赫梯骑兵一见狮子冲了过来,回头便逃。


   在埃及军营里的赫梯兵则在大抢埃及法老和大臣们的财物。埃及法老的金银宝贝真是太多了,一箱又一箱,赫梯士兵看得眼睛也发红了,纷纷拥上前去你争多夺。


   正当赫梯军队扔下刀枪、大肆抢劫的时候,埃及人的先锋部队渡海赶到,一下子把混乱不堪的赫梯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赫梯国王又组织了第三次冲锋,把最后剩下的1000辆战车和3000名士兵的后备部队全部用了上去。埃及人殊死抵抗着赫梯战车的进攻。卡叠石城郊到处是双方士兵的尸体。埃及部队人数愈来愈少了,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赫梯军队眼看就要胜利了。突然,他们四散奔逃起来。


   埃及法老感到惊奇,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天神相助来了?直到几匹烈马飞驰到他面前,几个骑兵向他举臂欢呼的时候,他才知道,是他们的第三梯队从敌人后面杀过来了。赫梯人经不住前后夹攻,只得败退。


   卡叠石大战之后,赫梯和埃及的仇恨越来越深。双方不断进行战争。


   就这样,埃及人和赫梯人展开了拉锯战。他们之间的战争整整打了16年。最后,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损失惨重,再要打下去两个国家都要灭亡了。


   公元前1296年,赫梯的老国王一病不起,死去了。新国王是老国王的弟弟.哈图西里。这时的赫梯国已经像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再也无力站起来了。新国王决定派出友好使团去埃及讲和。


   拉美西斯二世此时也无力再战,见赫梯王主动讲和,正中下怀。双方在孟斐斯签订了和约。和约刻在一块银板之上,因此又叫“银板文书”。上面写着:“伟大而勇敢的赫梯国王哈士西尔”和“伟大而勇敢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共同宣誓:“从此互相信任,永不交战;而且,一国若受其它国家欺凌,另一国应该出兵支援……”这是留传至今的最早的一份和平条约。


   和约签订后,赫梯王又将女儿嫁给了拉美西斯二世。此后,两国在数百年间相安无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6: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古都底比斯



   在公元前14世纪中叶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尼罗河中游,曾经雄踞着一座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都城。这就是被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称为“百门之都”的底比斯。


   底比斯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城,它的兴衰是整个古埃及兴衰的一个缩影。


   从公元前2134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苏好代布兴建底比斯作为都城,直到公元前27年,底比斯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止,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的发展史上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但后世人对它感兴趣,不仅仅在于上述上处,还在于底比斯不仅是埃及法老们生前的都城,也是法老们死后的冥府。底比斯横跨尼罗河两岸,位于现今埃及首都开罗南面700多公里处,底比斯的右岸,也叫东岸,是当时古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底比斯的左岸,也叫西岸,是法老们死后的安息之地。


   底比斯在埃及古王国时期,是一个并不出名也不很大的商道中心。通往西奈半岛和彭特的水路,通往努比亚的陆路,都要经过底比斯。底比斯的兴盛是跟阿蒙神联系在一起的。法老孟苏好代布把首都定在底比斯后,又将阿蒙神奉为“诸神之王”,成了全埃及最高的神,从此开始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大兴土木。底比斯在古埃及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就这样被奠定了下来。


   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虽然第十二王朝的开创者门内姆哈特一世曾把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孟斐斯附近的李斯特,但在底比斯仍然为阿蒙神继续兴建纪念性建造物。


   从公元前1790年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中王国遭到了外族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喜克索斯人征服了大半个埃及,最后定都阿瓦利斯,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底比斯经历了第一次衰落。


   埃及人阿赫摩斯一世的率领下,又在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七王朝,并在公元前1580年左右攻占了阿瓦利斯城,把喜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开创了古埃及新王国时代。


   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再次选定底比斯作为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他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掠取了大量财富和战俘,并把底比斯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显赫宏伟的都城。他们在东底比斯为阿蒙神和他们自己建起了一座座壮观的神庙和宫殿。


   完成于拉美西斯二世的底比斯阿蒙神庙主殿,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中间最高的12根大圆柱高达21米,每根柱顶上可以容纳100来人,规模真是大极了。为世界所罕见。另外,像路克索尔寺院,拉美西斯二世宫殿、阿蒙诺斐斯三世寺院等等,也都十分庄严宏伟。与此同时,他们又在西底比斯修建了一系列工程浩大的陵墓,其中尤以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墓和图坦卡蒙墓更为豪华。


   但是,鉴于往昔兴建起来的金字塔陵墓太引人注目,虽然防范措施严密,还是未能逃脱盗墓者的侵袭。于是,法老们经过反复琢磨,决定不再建造巍然屹立的金字塔陵墓,而是把荒山作为天然金字塔,沿着山坡的侧面开凿地道,修建豪华的地下陵寝。


   在西底比斯一个不显眼却又盛产建筑材料石灰岩的山谷里,法老和权贵们为自己修造了一座座陵墓。这个山谷被后人称之为“国王之谷”。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国王之谷”没有被人发现。但是,随着岁月的推移,这里的陵墓还是神不知鬼不觉地被盗墓者一个个的洗劫一空。不过,有一座法老的陵墓却奇迹般地逃脱了厄运,静悄悄的沉睡了3300多年,直到1922年才被英国考古学家卡特博士发现。这就是我们在前边提到过的法老吐坦卡蒙墓。吐坦卡蒙墓之所以能在几千年里没有被人发现,是因为在这座墓的上层,又有许多其他法老的墓,而在地面上贫民们又盖上了许多茅舍。图坦卡蒙的三间墓室里还发现了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如果把这些财宝折合成现在的货币至少也有数百亿美元!新王国时期埃及法老们的豪华由此也就可见一斑了。


   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大概看到了阿蒙神庙祭司们不断增加的财富所构成的威胁,决定推行宗教改革,也就是我们下边要介绍的埃赫那吞改革。底比斯从此又衰落了20来年。


   第二十一王朝以后,随着底比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不断加剧,加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一带的“海上民族”的不断入侵,新王国日益衰落,底比斯也开始了自己的厄运。公元前663年左右,入侵埃及的亚述军队再次火烧、洗劫了底比斯。公元前27年,一场地震又使底比斯城里仅存的一些纪念性建筑物瞬息之间倾塌无遗。


   到公元19世纪,只留下一堆废墟的底比斯,成了古墓盗劫者的乐园。在现今埃及的卢克索和卡纳克一带,人们还能见到底比斯遗址的一些断垣残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6: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之子埃赫那吞



   埃赫那吞(约公元前1379—1362在位),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国王。


   埃赫那吞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是埃及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约公元前1417—1379在位)的小儿子。他的母亲名叫提伊,虽然不是王族家庭出身,却具有一定胆识,能协助丈夫治国。


   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570—1320)是古埃及史上的强盛时期。经过多次的侵略扩张,帝国的版图北至叙利亚的卡赫米什,南面一直伸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埃赫那吞从小便博展览群书,满腹经纶,但性子倔强,认准一个理儿不放,几匹马也拉不回来。在他成为法老之前,他就对阿蒙神庙僧侣们互相抱团的作法不满,对僧侣们在地方上的骄横也早有所闻,因此便决心削减阿蒙神庙的僧侣势力。他即位后,起用了一批新的大臣,换了新的宰相,又从下层官吏中提拔了一些资历较浅的新官吏,使他们成为自己政权的支柱。比如负责宫廷朝仪的长宫麻伊,本为地方上小奴隶主家庭出身,起初充当王室的下级书吏。平时他小心谨慎,唯上司命令是从,但同时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窥视晋升邀宠的时机。当他知道新法老崇尚阿吞神的意向,他便绞尽脑汁写出一首肉麻的阿吞颂歌献给法老。埃赫那吞和他的妻子涅菲尔提读后连声称好,立即把麻伊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埃赫那吞偏爱希利奥波里城的地方神阿吞神(太阳神),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便下令以阿吞神取代阿蒙神为全国最高神,命令全体子民一律供奉新神。为此,他将自己的名字阿蒙霍特普(阿蒙的钟爱者的意思)改成埃赫那吞,意即阿吞的光辉。还自称自己是阿吞神的儿子。


   古埃及全国虽有一个主神,但各地还有五花八门的低一级的地方神。你崇拜你的,我崇拜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一个地方一个样儿,或几个样儿。许多崇拜对象对今天的人来说都似乎不可理解。比如一副弓箭,某件木制的雕刻制品,某种石头都能成为圣物。至于土地、河流、雨水、泉水、雷、电,则更使他们顶礼膜拜。此外,许多鸟兽昆虫也是崇拜偶像,简直无处没有神。


   埃赫那吞在全国推行新神取缔旧神的同时,还要借清除阿蒙神庙僧侣贵族之机,靠行政命令将千百年来古埃及人崇拜的其它的神一扫而光。这一措施令习惯阿蒙神和地方神的埃及人十分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好端端的阿蒙神不让拜了?我们自己的神也不让拜了?一时间不知内情的百姓都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国家安宁了不少日子,看来又要出大乱了。“于是富人忙着藏匿私人财产,迁到乡间避祸。僧侣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上窜下跳,企图影响埃及赫那吞的决策。宫廷内部也不安宁。王族成员和一些高级僧侣们便请已经退位的老法老阿蒙霍特尊三世和王后劝劝埃赫那吞。


   老法老和王后知道儿子不会听他们的话,但又担心国家因此出现战乱,于是趁一天晚上埃赫那吞向他们请安时对他说:“儿啊,做事情不可走极端。我这辈子承蒙阿蒙神照顾,国家太平、祥和。你一下子改弦易辙,如此对待阿蒙神和他的仆人,不仅得罪神,还会触怒许多人。不如现在便收回成命,放弃树阿吞的打算,化动为静,恢复国内的平和。”埃赫那吞听罢皱起眉头,说:“父亲,近日来我已听到许多谣言,也有背后骂我咒我的人,蠢蠢欲动的人,我已命军队严加防范。现在您们来劝诫我。我知道您与他们不同,是担心我把事情搞糟。您所说的道理我也明白。但阿蒙神庙的僧侣势力太大,经常干预朝政,现在他们更加嚣张,诽谤君主,煽动百姓,若不采取果断措施,将来一定要酿成大祸,不如早早快刀斩乱麻,废除阿蒙神,只尊阿吞神,才能使江山稳固。”


   老法老说:“你的意见虽好,但僧侣为朝廷诚心服务多年,阿蒙神也为百姓崇拜多年,你要是变教,连我和你母亲都难以理解,何以说服天下?我劝你还是三思后行才好。”


   埃赫那吞回答说:“父亲,我决心已定,决不会更改。我知道阿蒙神是底比斯的保护神,可谓根深蒂固。阿蒙神庙僧侣及其家人关系盘根错节,牵三挂四,使我政令难以实行。我想好对策,将首都迁往中部,一则避开阿蒙神庙僧侣的纠缠,二则便于管理上下埃及和亚洲行省。至于百姓一时不解,那只是时间问题,他们迟早会习惯新神的。”


   老法老一听忙摇头,说道:“万万不可。迁都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不能轻率决定。即使你这么做,我和你母亲也不会挪动。我们老了,你已长大成人,父亲的话可以不听,但你要知道,我们都是为你好才这样说的。我们还要说,你不能这样过激。”


   埃赫那吞说:“父母亲的话我记住了,您们放心。”回到宫里,埃赫那吞闷闷不乐,王后涅菲尔提问他为什么这样不高兴,他便把老法老和王后劝他的事情说了,涅菲尔提王后想了一下,便对埃赫那吞说:“如果这样,我劝陛下还是暂缓行事吧”。


   埃赫那吞说:“僧侣的反对是意料之中的,但对我的行动如此不满却没想到。收回成命,他们自然满意,但我自己的面子、权威却在天下人面前丢尽了。况且僧侣们也未必就此罢休,他们心里藐视我的懦弱。既为一国之君,就需言必行,行必果。我得罪了阿蒙神的僧侣就得罪到底,但同时也取得了阿吞神僧侣的赞同,有得必有失。而且以赫伦希布的将领为首向我表示效忠,他们不满僧侣们所做所为。有军队和手下一班人马,就不怕这帮装神弄鬼的人兴风作浪。”涅菲尔提见埃赫那吞决心已定,就不再劝了。


   第二天埃赫那吞当着文武百官发布命令:“由于阿吞神的感召和阿蒙神庙祭司拒不服从我的命令,自本日起关闭全国各地非阿吞神的神庙,将僧侣赶出庙门回家,还俗为民。一切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物上的阿蒙的名字必须彻底清除。在全国各个城市必须建起至少一座阿吞神庙,各级地方官员要带头向我的父亲阿吞神献祭、宣誓、永远忠于英明、伟大的造物主阿吞。”


   接着,埃赫那吞又宣布:已没收的其他神庙的土地划归阿吞神庙,禁止僧侣参政。首都迁往底比斯以北300公里的希尔摩。为新都取名‘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地界’。让麻伊负责营建新都,赫伦希布负责取缔一切非阿吞崇拜。各级官员必须听从调遣,消极怠工或拒不服从者必严加惩处。文武百官听罢,个个目瞪口呆。埃赫那吞视若无睹,挥手道:“此令已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亦要执行。”随后离开御座,转身退朝。。


   当天下午,大批军队分头查抄了底比斯的各大阿蒙神庙,强行将僧侣们赶出庙门。死活不愿走的被士兵生拉硬拖至门外。许多僧侣背着行李卷离开多年生活的庙宇时热泪盈眶,内心里痛骂埃赫那吞。阿吞庙的僧侣则轻松愉快,接管了阿蒙神庙的大批田产、奴隶和其它财产。


   埃赫那吞在位第六年,动员几十万劳工建设的新都埃赫塔吞落成,包括宏伟的王宫、高官显贵的住宅、可与底比斯阿蒙神庙媲美的阿吞神庙、部队营房。埃赫那吞由祭司选出个良辰吉日,率领满朝文武官员,并带各自家眷奴仆,以及保卫京师的卫戍部队,浩浩荡荡迁往新都。


   埃赫那吞迁入新宫后便无心朝政,整天陶醉在宗教生活和宫廷生活中,政事由麻伊掌管,军事托付给赫伦希布。这俩人因为与阿蒙僧侣贵族有利害冲突,因而很是卖力。埃赫那吞本人则疏于朝政,对下放松监督,于是统治日益松弛,国家机器像一驾陈旧的马车,虽能运行,但到处吱嘎乱响,运转不畅。


   底比斯的僧侣仍然明里暗里结集,举行向阿蒙神的献祭活动。起初,各个城市的长官还严办违令者,但久禁不止之后也就索性睁一眼闭一眼,更关心的是中饱私囊了。老百姓受租税和服劳役的双重压迫,牢骚满腹。新王国充满了危机,但埃赫那吞却脱离现实,继续生活在他自己的理想境界当中。他自认为是阿吞神同人间联系的唯一使者,夫妇两人每日上午带着子女去神庙祷告、献祭,下午便呆在宫内玩乐。


   埃赫那吞酷爱颂歌和雕刻艺术,麻伊为首的一帮文人投其所好,创造出一首首吹捧阿吞和法老的诗,什么:“由于您的英明,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什么“您像阿吞一样圣明,人们只要遵照您的教导,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每当他听到这些颂词时,便十分的高兴。但是那些仇恨埃赫那吞改革的阿蒙神庙的僧侣们,却在一直在找机会想刺杀埃赫那吞。


   一天,埃赫那吞和老皇后同坐一车去阿吞庙祭神。他心情愉快,一路对母亲介绍街边的景物。突然马车停了下来,埃赫那吞朝前看去,原来是一个人拦住了车队。卫士长上前询问,这个人说有冤状上告。埃赫那吞让那青年到自己车边来,由书吏长麻伊代他接收。这个人跪行到国王所坐的马车轮下。麻伊则从马上俯身刚要去接状纸,说时迟那时快,这一青年一跃而起,从纸卷中抽出一把锋利的青铜短刀,向车上的法老胸部猛刺过去。“啊!”埃赫那吞本能地惊叫一声,又本能地向后闪去,老太后吓得当时就昏过去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车右侧的卫士横转过青铜矛,狠劲捅向刺客的后背。矛头破腔而入,刺客未及刺到法老便沉重地倒了下去,恰好压在法老的身上,那刀尖几乎碰到法老的鼻子。


   国王遇刺的消息很快伟开,阿蒙神庙的僧侣们借机又放出风来说:“这是阿蒙神对法老的一次警告,假如他还要倒行逆施,就要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一时间,埃及全国上下一片人心惶惶。王后涅菲尔提忧心仲仲劝埃赫那吞不要再这样下去了。不料,埃赫那吞大发脾气,将王后斥责了一通。王后伤心极了,便带着孩子回到了底比斯,直到死后,夫妻二人也没有再见一面。


   公元前1326年,埃赫那吞在众叛亲离中去世。王后涅菲尔提未能饶恕他,没有出席他的葬礼。刚刚9岁的吐坦哈吞即位。


   以麻伊为首的大臣们上表一致要求将首都迁回底比斯。不久,新国王颁布命令,将首都迁回底比斯,为阿蒙神庙僧侣彻底平反,归还庙宇财产,由国库对一些被处死的僧侣的家属和致残的僧侣进行赔偿。在僧侣的压力下,吐坦哈吞(意即阿吞的鲜活形象)的名字也改为吐坦卡蒙(阿蒙的鲜活形象)。


   吐坦卡蒙18岁就突然死了。奇怪的是昔日的臣子麻伊却成了法老。没有多久赫伦希布又依仗军队夺取了王位。埃赫塔吞城被宣布为“邪恶的地方,渐渐变成了一片废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6: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历和公历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称之为“西历”。其实,究其根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贯穿其间。直到现代,埃及的的95%以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中。因此,在希腊时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母亲河”。


   尼罗河全长6648公里,同亚洲的长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并称为世界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一带,主流叫白尼罗河,从乌干达流入苏丹,在喀土穆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汇合,流入埃及。


   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每年6月开始涨水,7至10月是泛滥期,这时洪水夹带着大量腐殖质,灌满了两岸龟裂的农田。几个星期后,当洪水退去时,农田就留下了一层肥沃的淤泥,等于上了一次肥。11月进行播种,第二年的3至4月收获。尼罗河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别不是太大,从没有洪水滔天淹没一切的大灾。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古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认识到必须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准确地计算时间,这就需要有一种历法。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历。


   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回归年)相比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准确了。但是,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不觉得,经过4年就相差一天。经过730年,历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时间推进了半年,冬天和夏天正好颠倒过来。再过730年,才能回到原来的起点。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又译朱利乌斯·凯撒)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凯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法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四分之一天的误差,作了这样的调整:设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置1个闰年。单月每月31天,双月中的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其它双月每月30天。


   恺撒死后,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因为自己生在8月,便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使8月也成为大月,即31天,同时相应把9、11两个月定为小月,10、12两个月定为大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了。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一次宗教会议上,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但没有规定哪一年是它的起点。到了公元6世纪时,基督教徒把500多年前基督教传说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天,说成是公元元年。“公元”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A.D.表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用英文B.C.表示。


   儒略历虽然比埃及的太阳历进了一步,但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16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回归年迟了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应在3月21日,历法上却是3月11日。此外,教会规定耶稣复活节,应在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春分已相差10天之多,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也成了问题。因此,对儒略历作进一步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将4年置1个闰年,400年共计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有97个闰年,从而大体上弥补了11分14秒的误差。置闰的方法是: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如:1600年是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年,2000年是闰年)。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年,但不废除农历。


   当然,格里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每月的天数仍然参差不齐,规则性不强,特别是每经过三千几百年还会有一天的误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天文学的进步,这些缺陷将不断得到改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神往的“美索不达米亚”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又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用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大麦酒是人们最喜欢喝的饮料,椰枣是人们的主食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农人历书》以一个老农民教育儿子的气写的。这位老农民对儿子不厌其烦的讲述应该如何务农,要注意的各种事情。比如,怎样节省灌溉用水、不要让牲畜践踏田地、驱赶食谷的飞鸟、及时收割等等。


   大约在5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就会制做陶器了。他们制做的陶器主要是彩陶,色彩富丽夺目,有的还涂有层。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具象酒杯、油缸、炉子、灯盏等几乎全是陶制。最有趣的是,人死后用的棺椁也用陶土烧制,形状象个有盖的长方形大箱。


   古代两河流域缺少石料,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粘土。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粘土掺上切碎麦的大秸制作的土砖。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粘土修建的。


   古代两河地区的金属制造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水平。我国商代有司母戊大方鼎,大约在同一时期,两河流域有重约2吨的青铜铸像,手工业行业很多,象制砖、织麻、刻石、珠宝、皮革、木业等等。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他们很早就有了文字,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虽然这种文字始终没有发展成拼音文字,但在人类早期文字中,它是发展得比较完备的一种。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在泥板文书上,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风气。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想吃肉就没有羊了,有了羊就吃不上肉了”。“妻子是丈夫的未来,儿子是父亲的靠山,儿媳是公公的克星”。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等等。


   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特别引起后人的兴趣。人们发现,基督教《圣经·旧约》中的一些故事的渊源在古代两河流域。如有一首叙述神创造世界故事的诗歌与《圣经》的创世故事十分相象,都说神在第六天创造了人,第七天休息。《圣经》中讲蛇引诱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两河流域的神话也讲人的祖先因受到引诱而犯罪。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有名的英雄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知生死秘密的愿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两河流域科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苏美尔人已经知道10进位制和60进位制,后者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应用得更为广泛。我们今天度量时间用小时、分、秒,以及把一圆周分为360度,都是继承了两河流域古人的成果。他们的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也多是60进位。古希腊、罗马都采用了这里的一些重量单位,欧洲有的地方甚至一直沿用到18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天文学。苏美尔人按照月亮的盈亏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同时设闰月调整阴历阳历之间的差别。到公元前7世纪,又形成了7天一星期的制度,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并以他命名这一天,其顺序是:


   星期日(太阳神)
   星期一(月神)
   星期二(火星神)
   星期三(水星神)
   星期四(木星神)
   星期五(金星神)
   星期六(土星神)


   直到今天,欧洲各国每周7天仍以这7星命名。不过,当时的历法仍是粗糙而不甚准确的。


   此外,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对药物、植物、动物、地理等等也有丰富的知识。


   早在5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创造这样发达的文明,真是令人神往。欧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文化。然而,当古希腊人还没有迈进文明时代的时候,两河流域的文明就已经延续了约2000年。希腊人后来的许多成就,就是在两河流域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6: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刻在泥版上的文字



   现代人对古代各国的历史的了解,主要靠的是文字的记述的资料。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世界别的地方发现的古代文字,主要有三种: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使用的图画式的象形文字,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发明的字母文字,再就是古代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的辩认,同埃及象形文字的辩认过程极为相似。这件事还得追溯到2500年前。


   那是公元前522年3月的事情。当时波斯皇帝冈比西斯率大军远征埃及。有一个叫高墨达的僧侣,冒充被冈比西斯处死的皇弟巴尔狄亚的名义在波斯各地和米底发动了叛乱。叛乱持续了半年之久。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一时间波斯贵族门群龙无首。这时有一个叫大流士的贵族用阴谋手法获得了皇位。他最后平定了叛乱。为了称颂自己的功绩,大流士让人将他平定叛乱的经过,刻在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天伊朗哈马丹)郊外贝希斯顿村附近的一块大岩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


   贝希斯顿铭文上面也刻着三种文字:楔形文字、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183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法国学者罗林森发现了这个铭文,并制成了拓本。1843年,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然后又将古波斯文与楔形文字对照,终于读通了楔形文字。从此解开了楔形文字之迷。


   原来,最古的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直行写的。因为书写不便,后来就把字形侧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他们在开发两河流域的同时,创造了这种文字。


   最先,这种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例如“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后来又发展可以用一个符号代表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


   再到后来,一个符号也可以表示一个声音,例如“星”这个楔形字,在苏美尔语里发“嗯”音,如果用来表示发音的话,就与原来的“星”这个词的含义没有关系了,只表示发音,这就是表音符号。


   为了表示有关的楔形字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和发什么音,苏美尔人又发明了部首文字。比如,如果一个人名之前加上一个特殊符号,就表示这是一个男人的名字。


   苏美尔人他们还不懂得造纸。他们就用粘土做成长方形的泥版,用芦苇或木棒削成三角形尖头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版晾干或者用火烤干。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泥版文书。一开始,苏美尔人的泥板是圆形或者角椎形的,不便于书写和存放,后来苏美尔人便将泥板改为方形的。苏美尔人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都是刻在这种方形泥版上才保存下来的。到现在为止,人们在两河流域已经挖掘出了几十万块这样的泥版文书。


   由于苏美尔人用的是芦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后来人们就把两河流域的这种古文字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它给人类文明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公元前2007年,苏美尔人的最后一个王朝衰亡之后,巴比伦王国把这份文化遗产继承了过来,并且有了更大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4-28 07:00 , Processed in 2.945813 second(s), 16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