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天幻

[02.18][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7: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贵族宣战



   一天上午,在奴隶制大国罗马的元老院广场上,一个衣衫褴褛、篷头垢面、声音嘶哑的老人正激动地大声哭诉:“罗马人,你们看呐!”他脱下破旧的上衣,袒露出胸前背后的累累伤痕,“这些,除了为国家打仗留下的,就是债主用鞭子抽打的。”


   越来越多的围观者面露同情之色,纷纷上前关切地询问。原来,老人出身平民,曾在军队中任百夫长,屡建战功。打仗回来,他的房舍、田产都已毁于敌手,家财性畜也被抢劫一空,老人为了生存只好借债。“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当年年景不好,老人无力偿还欠债,债主便狠心地霸占了他的田地,又将他抓起来,关在地牢中,老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便设法逃了出来。


   听着老人的诉说,围观的平民们不禁想到了自己同样悲惨的身世。个人义愤慎膺。一时间,广场上群情激奋,演变成了一次声势宏大的平民集合。


   原来,当时罗马贵族专制政府,只顾巩固政权,一味地维护贵族利益,使得广大平民生活日益恶化,百姓怨声载道。罗马平民阶层人数众多,与贵族相比,他们低人一等,在政治上备受歧视,即使平民中的富翁,也不能担任高级官职,不能参加元老院,不能与贵族成婚,甚至不能参与公有土地的分配。平民们当兵打败,流血卖命,掠夺来大片土地,却无权分享,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贵族随意瓜分,他们心中积怨极深。按当时罗马实行债务奴隶制,谁如果借钱不能按期偿还,就要将田地、财产交给债权人,若仍不足以还债,借债人和家人就要沦为债权人的奴隶。广大平民对此深恶痛绝,多次要求废除这残忍的制度。但元老院因涉及到自身利益,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借口不予理睬。于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渐尖锐。今天,眼看这位老人的不幸,他们触景生情,终于忍无可忍了。


   这时,恰好有几个元老到元老院来,被愤怒的平民发现,险些挨一顿狠打。幸亏执政官塞维鲁和克劳狄迅速赶来,才避免了一场平民暴乱。平民们将他们团团围住,要求他们立即召开元老会议,改善平民的待遇。


   元老们无奈地陆续来到会场。刚开始讨论,意见就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克劳狄力主镇压,提议把带头的平民抓起来,并大声地叫嚣,推选独裁官,取消上诉权。独裁官是罗马历史上一种非固定的官职,在非常时期选出来,以集中权力应付危机,拥有独裁一切事务的权力。另一个执政官塞维鲁则认为在这种群情激奋的时候,不能来硬的,硬碰硬只能激化矛盾。


   正当元老们各执一词,久议不决之时,有骑兵来报告,说优尔西人的一支部队已逼近罗马。内忧外患交织在一起,使元老们焦急万分,只好暂且向平民妥协,先一致对外。广场上的百姓欣喜若狂,认为这是神意来惩罚贵族。他们互相叮嘱,谁也别去服兵役,让贵族自己去送命吧。


   这时元老们匆忙散会分头去准备战事了,留下塞维鲁向平民们发表演讲:“平民们,元老院焦急地为你们的利益考虑,但因国家安全正受到威胁,只好先中止会议,再没有什么比战争更急迫的事了。为使你们相信元老院的诚意,我特颁布一道法令:禁止任何罗马公民非法拘禁其他公民,当公民在军中服役时,任何人也不得扣压和出售他的财产及儿女。”纯朴的平民认为斗争取得了胜利,便纷纷踊跃地前来报名应征,在与优尔西人的战斗中,他们表现得最为勇敢。没想到战争过后,克劳狄却食言了。对此,塞维鲁无能为力。愤怒的平民于是秘密结社,团结起来抵制政府,最后发展到征兵都征不上来的严重地步。


   元老院又紧急召开会议,决定以最严厉的手段征召兵士,违抗者逮捕法办。但逮捕令无法执行。因为不管你去那逮谁,都会发现许多平民护卫着他,使你无从下手。因为那时人们自卫大都靠拳脚功夫,平民们决意抵抗,统治者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在又一次元老院的会议上,前执政官推选独裁官的建议获得了通过。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元老选中了性情温和的贵族瓦勒里勒任独裁官,以避免造成更尖锐的矛盾,带来更大的混乱。


   面对瓦勒里勒的许诺和外敌的入侵,平民又全力投入了战争。瓦勒里勒率兵出征,大获全胜。返国后,他召开元老院会议,提出的第一项提案便是对并肩作战的平民实现承诺,废除债主处置债务人的权力。但提议未被通过,瓦勒里勒拍案而起,愤愤地说:“既然你们不让我兑现我的诺言,那我只好辞职回家去了!”他脱下紫色长袍随手扔在地上,怒气冲冲地走出门去。


   据说,侯在门外的平民簇拥着前独裁官,浩浩荡荡地返回乡下的家园。转回来,他们备足武器和粮草,径直列队奔赴几公里外的圣山,驻扎下来。这下,罗马的武装力量被大大削弱了。罗马城被一片紧张、压抑的气氛笼罩着:人人胆战心惊,家家门户紧闭。元老院日日开会,争来吵去,就是不实现诺言。


   渐渐地,城内的平民也纷纷迁向城外,并放出风声说平民们要在圣山另立国家。眼看罗马城已空了一大半,外敌又随时可能来侵犯,元老们终于屈服了,他们派出了能言善辩的阿格里巴赴圣山与平民对话。


   阿格里巴先讲了一个寓言:“有一个人身体的各部分器官闹起了别扭,各部分看到自己用劲气力得来的东西都跑到了肚子里,而肚子却只管安享现成果实,于是愤愤然地约好,手不再往嘴里送吃的,嘴不再咀嚼,一起用饥饿来困倒肚子。结果,所有的器官都饿坏了,全身虚脱,差点丢了性命。大家这才明白,肚子并非无功受禄,它受的营养并不比输出的多。从此,各器官彼此团结,这个人才得到了生命和健康。平民和贵族就象身体的各个部分,我们都是罗马人,命运是一样的,出了问题好好商量才对。”


   这样,平民与贵族终于达成了协议,罗马政府新设了高级官职——平民保民官,由平民担任,有权出席元老院会议。元老贵族一统天下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了。不久,又通过了平民可以担任军团司令官的决定,改变了平民只能在军队中流血卖命被动地服从指挥的命运。


   至此,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告一段落,两大社会集团的矛盾逐渐弥合,意大利半岛基本统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7: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坦克”—战象



   也许你不相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一种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现代部队中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杀伤。


   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在战象的背上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象前后各有一名驭象手。在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这样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据说在泰国有名垂青史的战象。秦国古台王朝拉玛甘享石碑铭文记载:拉玛甘享在19岁时曾骑战象“馁蓬”奋战敌营,营救父王,反败为胜。拉玛甘享的英名与他的战象一起铭刻在石碑上。东南亚最著名的一次象战是暹罗王纳黎萱于1584年对缅甸王国的一次战斗,投入的战象多达几百头,那次大战结束了暹罗对缅甸的附属关系。


   在公元前327年,战象做为战争工具驰骋疆场。这一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远征印度,印度的波鲁斯统帅率领强大的象军出击。这时的战象背上没有象舆,也不是独立的作战部队,只由两个战士骑着作战。亚历山大为了纪念这次特殊的战斗,发行了铸币和奖章,上面刻有骑着战马的亚历山大和乘坐战象的波鲁斯作战的图案。


   据史料记载,印度孔雀王朝的陆军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和象军,其中象军是作战时的突击力量。作战时,阿育王能征集步兵60万,骑兵3万和战象9000头的大军,正是依靠这支部队,阿育王基本统一了印度次大陆。


   希腊人使用战象是在远征印度过程中学会的。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的部将塞流古再次远征印度,但仍没有成功。在与孔雀王朝签订和约中,塞流古割让了大片领土,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印度王,从而换得战象500头。这些战象在后来的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希腊北部伊庇鲁斯国王皮洛斯用战象作战的战役。


   公元前280年,皮洛斯在意大利战场上使用战象同罗马人作战。皮洛斯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统帅,他是亚历山大的远亲。他梦想以亚历山大为榜样,在地中海地区建立一个大帝国。这一年,罗马军队向南意大利的希腊人发动进攻,南意大利向皮洛斯求助。皮洛斯率领大军抵达南意大利,他的军队包括2万名重装兵,2000名射手和3000名骑手,还有第一次出现在意大利土地上的20只战象,这些战象经过特殊训练,作战时由一个象奴驾驭,象背上站着4个手持长矛的士兵,冲锋时威力很大。


   在赫拉克列城附近,罗马军团和皮洛斯展开第一次激烈的会战。训练有素,作战勇敢的罗马士兵经受住皮洛斯枪兵骑兵的强大冲击,双方七战未决胜负。正当双方人喊马嘶浴血奋战的时候,皮洛斯的战象勇猛出击。罗马人的战马被这些巨象吓得四处逃窜,罗马士兵纷纷后退。皮洛斯乘机轮番冲锋,罗马人大败,死伤7000多人,被俘2000多人。第二年4月,皮洛斯再次进攻罗马。会战在奥斯库伦城展开。罗马人集结了7万人的军队,并且发明了一种配着炭火的战车。他们相信动物是怕火的,而且选择了有利的地形:一片森林做为自己的步兵、骑兵方阵。但皮洛斯巧妙地引蛇出洞,把罗马人逼到一块平原上。经过数日的激战,罗马士兵在大象脚下死伤惨重。罗马人失去了6000人,还有他们的执政官。皮洛士也损失惨重:损失3500人,本人也受了轻伤。虽然皮洛斯胜利了,但他也不得不叹息到:“如果再来一次胜利,谁也不能跟我回国了。”从此,“皮洛斯的胜利”比喻实际上接近失败的胜利。


   公元前257年,罗马人和皮洛斯在贝尼温敦城的附近进行最后一次会战。皮洛斯不幸迷路,罗马射手向大象射出密集的带火箭,大象疯狂地转身向后跑,践踏着自己的军队,大象使皮洛斯一败涂地,罗马人一举捕获了1000多名俘虏和4只大象。皮洛斯在骑兵的掩护下才能以逃生。


   公元前256年冬,远征非洲的罗马将领列古鲁斯率领15000步兵,5000骑兵在迦太基的领土上作战。迦太基人以12000步兵、4000骑兵和100头大象组成的军队阻止他们。这一战罗马人又遭惨败,大部分士兵被踩死或被骑兵杀死,列古鲁斯和5000将士被俘,只有不到2000人得以逃生。公元前250年,拥有战象的迦太基人前来攻打西西里岛上的帕诺尔姆司城。罗马军官被大象的可怕吓坏了,不敢应战,固守在城前的战壕里。迦太基人率领大象冲击罗马人的阵地,被巨箭和投枪还击,一群大象受惊向后退,冲乱了迦太基的军队。罗马人乘机出击,赶走了迦太基人,并俘获了几十头的大象。


   大象在古代战争史上,确实发挥过坦克般的威力,但它的功劳过失参半,因为它毕竟是有生命东西,不能完全受人操纵。它既给主人带来了辉煌的胜利,也给主人带来了不幸的惨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7: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鸦式战舰



   公元前259年盛夏,意大利中部海岸的沙滩上,密密麻麻排列着无数条长凳,每条长凳上都坐着好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光着膀子,手握着长长的木浆,喊着号子不停地一起划动着。


   正午的阳光,烤晒着小伙子们黝黑的脊背,汗水不停地淌下来,滴在火热的沙地上,一下子就没了踪影。渐渐地,号子声低下来,划浆的动作开始减慢,有的划浆手累得晕倒在凳子上。“喂,小伙子们,再加把劲啊!听我口令:一、二、三、四……”一位罗马军官喊到,他一边喊口令,一边上前纠正着划浆动作。


   休息时,一位划浆手走到了罗马指挥官面前,指着远处正在赶制的战舰,壮着胆子问:“将军,为什么不等船造好再训练呢,大伙都怕累死了。”


   “不,那就来不及了,”将军摇着头,“西西里岛对我们罗马人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决不能让迦太基人在那里称王称霸。我们虽然攻占了西西里的许多城市,可如果没有强大的海军,我们陆战中取得的一切胜利就会化为乌有!”


   “迦太基的海军那么凶猛,我们现在才开始造船,来得及吗?”


   将军把手一挥,大声道:“所以,我们必须在造船的同时训练划浆手,等船造好,我也有了熟练的划浆手。好啦,休息时间到了,大家继续训练吧。”


   划浆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一边随着众人划起木浆,一边思索着。


   夜幕降临,训练一天的罗马士兵们已进入了梦乡。白天向将军提问的那位划浆手,又来到将军的指挥军帐中,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即使把这么多划浆手训练得像一个人,在海战中取胜的希望仍然很渺茫。


   正在为此担忧的将军听到他的话,问道:“难道你有什么好办法?说出来听听。”


   划浆手点点头,说道:“谁都知道,我们罗马人向来以陆战著称,如果在海战中能把陆战的优势发挥出来,那我们就必胜无疑。我想,我们可以在每一艘战舰船头装一只乌鸦嘴巴一样的挂钩作小桥……”


   划浆手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的想法,将军不住地点头,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好,太好了!”随后,将军决定把这位划浆手调入造船指挥部,命令按他的设计、指挥造船。一年后,罗马人造出了120艘新的战船,数千名划浆手训练完毕。公元前260年,罗马舰队渡海南下,向西西里岛进军。在岛北海面上,罗马舰队与迦太基舰队相遇。


   迦太基海军指挥官得知罗马战舰向他们驶来的消息时,一点也没有惊慌。是啊,虽然迦太基陆战中失利,可在海上一直占有优势。只有一年时间,罗马人能造了几艘船?他们有划浆手吗?迦太基指挥官走出指挥舱,问了望员:“来了多少罗马船?”


   “100艘五层的,20艘三层的。”了望员回答。“120艘!”指挥官轻蔑地说,“传我的命令:调130艘战舰迎敌!”


   传令兵轻声问:“大人,用什么队形?”


   指挥官走向甲板,接过望远镜望了望罗马舰队,哈哈大笑,说:“全是些笨头笨脑的破船!对付他们,根本不需要什么队形,只要冲上去把它们撞沉就行了。”


   两支舰队距离越来越近。迦太基舰了望员又报告说:“报告!敌方每艘战舰船头,都装着一只乌鸦嘴样的东西!”指挥官眯起眼睛仔细看了半天,不明白那是干什么用的。出于对罗马战舰的蔑视,他大大咧咧把手一挥,“别管它,命令舰队全速冲撞!”


   迦太基战舰不顾一切地向罗马战舰冲去。眼看双方的战舰就要碰在一起,忽视,罗马战舰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号声,爆发出阵阵呐喊:“罗马的勇士们,拯救罗马的时候到了,冲啊!”


   双方开始投掷石弹、长矛,箭镞雨点般射了起来。接着,舰头开始碰撞。奇怪的是,罗马的战舰面对冲来的迦太基战舰,不但不转向躲避,相反却主动迎了上去。就在两舰相撞的瞬间,罗马舰头那长长的乌鸦嘴向前一伸,“咔嚓”一声咬住了迦太基的舰舷。


   迦太基人惊呆了。这哪是什么乌鸦的嘴,分明是一座带着铁钩的小桥。罗马将士冲上敌舰甲板,横砍竖劈,刀光剑影,鲜血飞溅,硝烟弥漫;海战变成了陆战,舰队变成陆战战场。海面上,鲜血映着初升太阳的光芒,一片火红。迦太基指挥官惊恐万状,下令舰队赶快向后撤。但是,已经晚了。罗马战舰的“乌鸦嘴”紧紧咬住迦太基战舰,毫无陆战经验的迦太基划桨手,被罗马士兵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整个迦太基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十几艘破烂不堪的战舰,仓惶逃跑,又有许多舰翻了个底朝天。海面上到处是翻着的战舰,折断的木浆,漂浮的尸首。那个骄横一时的迦太基指挥官也失踪了。


   罗马的将士们在战舰上高举双臂,欢呼着:“胜利啦!”“乌鸦舰万岁!”“罗马万岁!”


   胜利的消息传回到罗马,全城一片欢腾。为纪念这次海战的辉煌胜利,罗马广场竖起了一根大理石纪念柱,机上塑的是一只乌鸦用嘴咬着俘来的迦太基船头。指挥这次海战的执政官,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元老院决定派一名火炬手和两个吹笛子的人跟随他。他走到哪里,火炬燃烧到哪里,笛子响到哪里,人们就知道,罗马的英雄来了。


   罗马人确信“乌鸦”战舰是无敌的,决定去远征非洲,占领迦太基国的本土。公元前256年,一支由330艘“乌鸦”战舰,10万余名划浆手和4万名步兵组成的庞大舰队向迦太基国进发。途中,罗马舰队再次打败一支由350艘战舰、15万人组成的迦太基舰队,顺利地在非洲登陆,围困了迦太基城。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不熟悉,气候不适,罗马军队始终没有攻下迦太基城。在返回罗马途中,不幸遇到了可怕的风暴,280艘乌鸦战舰,2万多名士兵和10万划浆手葬身大海。公元前241年3月,罗马重建的一支舰队在西西里岛西面海域,再次击沉迦太基120艘战舰。最终,迦太基被迫向罗马求和,支付了大量赔款,割让西西里岛给罗马。


   罗马和迦太基这场战争,历史上称“布匿战争”,前后进行了3次,共持续了118年之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7: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基米德



   公元前215年,罗马将领马塞拉斯率领大军,乘坐战舰来到了历史名城叙拉古城下,马塞拉斯以为小小的叙拉古城会不攻自破,听到罗马大军的显赫名声,城里的人还不开城投降?


   然而,问答罗马军队的是一阵阵密集可怕的镖箭和石头。罗马人的小盾牌抵挡不住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他们被打得丧魂落魄,争相逃命。


   突然,从城墙上伸出了无数巨大的起重机式的机械巨手,它们分别抓住罗马人的战船,把船吊在半空中摇来晃去,最后甩在海边的岩石上,或是把船重重地摔在海里。船毁人亡。马塞拉斯侥幸没有受伤,但惊恐万分,完全失去了刚来时的骄傲和狂妄,变得不知所借。最后只好下令撤退,把船开到安全地带。


   罗马军队死伤无数,被叙拉古人打得晕头转向。可是,敌人在哪里呢?他们连影子也找不到。


   马塞拉斯最后感慨万千地对身边的士兵说:“怎么样?在这位几何学‘百手巨人’面前,我们只得放弃作战。他拿我们的战船当游戏扔着玩。在一刹那间,他向我们投射了这么多镖、箭和石块,他难道不比神话里的百手巨人还厉害吗?”马塞拉斯说的“百手巨人”是谁呢?


   原来,当时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在叙拉古城里住着一位人间奇才阿基米德。年过古稀的阿基米德是一位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在保卫叙拉古城时,他动用了杠杆、滑轮、曲柄、螺杆和齿轮。他不仅用人力开动那些投射镖箭和石弹的机器,而且还利用风力和水力,利用有关平衡和重心的知识、曲线的知识和远距离使用作用力的知识等。难怪马塞拉斯不费劲地就找到了自己惨败的原因。当天晚上,马塞拉斯连夜逼近城墙。他以为阿斯米德的机器无法发挥作用了。不料,阿斯米德早准备好了投石机之类的短距离器械,再次逼退了罗马军队的进攻。罗马人被惊吓得谈虎色变,一看到城墙上出现木梁或绳子,就抱头鼠窜,惊叫着跑开:“阿基米德来了。”


   阿基米德出生在叙拉古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斯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长大后飘洋过海到埃及的山历山大里亚求学。他向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德的学生柯农学习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知识,最后通古博今,掌握了丰富的希腊文化遗产。回到叙拉古后,他坚持和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们保持联系,交流科学研究成果。他继承了欧几里德证明定理时的严谨性,但他的才智和成就却远远高于欧几里德。他把数学研究和力学、机械学紧紧地联在一起,用数学研究力学和其它实际问题。保护叙拉古战役中的机械巨手和投石机等就是最生动的一个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在亚历山大里亚求学期间,他经常到尼罗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节,他看到农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从尼罗河提上来浇地,他便创造了一种螺旋提水器,通过螺杆的旋转把水从河里取上来,省了农人很大力气。它不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当代用于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进器的原始雏形。阿基米德在他的著作《论杠杆》(可惜失传)中详细地论述了杠杆的原理。有一次叙拉古国王对杠杆的威力表示怀疑,他要求阿基米德移动载满重物和乘客的一般新三桅船。阿基米德叫工匠在船的前后左右安装了一套设计精巧的滑车和杠杆。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一根绳子,他让国王牵动一根绳子,大船居然慢慢地滑到海中。群众欢呼雀跃,国王也高兴异常,当众宣布:“从现在起,我要求大家,无论阿斯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小块放杠杆的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挪动。假如阿基米德有个站脚的地方,他真能挪动地球吗?也许能。不过,据科学家计算,如果真有相应的条件,阿基米德使用的杠杆必须要有88×1021英里长才行!当然这在目前是做不到的。


   最引人入胜,也使阿基米德最为人称道的是阿基米德从智破金冠案中发现了一个科学基本原理。


   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纯金王冠。但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竟然一丝不挂地跑回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这条原理后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传说,阿基米德还曾利用抛物镜面的聚光作用,把集中的阳光照射到入侵叙拉古的罗马船上,让它们自己燃烧起来。罗马的许多船只都被烧毁了,但罗马人却找不到失火的原因。900多年后,有位科学家按史书介绍的阿基米德的方法制造了一面凹面镜,成功地点着了距离镜子45米远的木头,而且烧化了距离镜子42米远的铝。所以,许多科技史家通常都把阿基米德看成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始祖。


   却说马塞拉斯进攻叙拉古时屡受袭击,在无般无奈下,他带着舰队,远远离开了叙拉古附近的海面。他们采取了围而不攻的办法,断绝城内和外界的联系。3年以后,他们利用叙拉古城市居民的大意,终于在公元前212年占领了叙拉古城。马塞拉斯十分敬佩阿基米德的聪明智慧,下令不许伤害他,还派一名士兵去请他。此时阿基米德不知城门已破,还在凝视着木板上的几何图形沉思呢。当士兵的利剑指向他时,他却用身子护住木板,大叫:“不要动我的图形!”他要求把原理证明完再走,但激怒了那个鲁莽无知的士兵,他竟用利剑刺死了75岁的老科学家。马塞拉斯勃然大怒,他处死了那个士兵,抚慰阿基米德的亲属,为他开了追悼会并建了陵墓。阿基米德被后世的数学家尊称为“数学之神”,在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三位数学家中,阿基米德占首位,另两位是牛顿和高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7: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尼拔



   公元前6世纪末,在非洲北部,(现在的突尼斯)一带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迦太基出了一名著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


   汉尼拔(前247—183年)是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尔·巴尔卡的儿子。他的童年正处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锻炼,9岁时,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25岁时,年轻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年轻,但他却在父亲的培育下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由于从小跟随父亲,受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炼,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胆识过人,善于用兵。平时,他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汉尼拔上任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了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的一边。汉尼拔完成一系列对罗马人作战的准备之后,决定迫使罗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战。为达此目的,他首先进攻罗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萨贡姆城。


   萨贡姆城遭到突然袭击后,急忙派使者前往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向汉尼拔发出警告,汉尼拔反而责备罗马干涉萨贡姆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开始。


   罗马人本打算兵分两路:一路从西西里进攻迦太基本土;一路从西班牙登陆,以牵制汉尼拔的军队。可汉尼拔却惊人地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了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本土,出其不意地给了罗马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罗马军队措手不及,作战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这次跨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行程近900公里,汉尼拔的大军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只用了33天时间就越过了冰雪覆盖、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岩多路滑的阿尔卑斯山,走完这段异常艰苦的征程后,汉尼拔由9万步兵、1万2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下2万步兵,6千多没有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不久前刚被罗马人征服的内阿尔卑斯山居民仇恨罗马统治者,所以,汉尼拔的军队开下山时,一些高卢部落纷纷来投奔,汉尼拔又得到了充足的人力和马匹。经过修整,精力充沛、斗志旺盛的迦太基士兵一举打败了罗马部队。这一胜利使徘徊观望的高卢人很多转到了汉尼拔的部队。


   公元前217年6月,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诺湖畔设下埋伏,把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的队伍引进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峡谷中,不到3小时汉尼拔的军队结束了战斗。罗马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万5千人阵亡,几千人被俘,仅剩6千人冲出重围,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的士兵穷追不舍,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罗马士兵全部投降了。汉尼拔区别对待俘虏,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部带上枷锁,立即释放了无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人。


   汉尼拔注意利用罗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间的矛盾,目的在于孤立和削弱罗马。与此同时,他还与地中海沿岸的罗马邻国结成反罗马联盟。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康奈战争爆发。当时罗马军队有步兵8万,骑兵6千,而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而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遭到贵族寡头们的强烈反抗。他们向罗马政府告密,诬陷汉尼拔准备发动新的反罗马斗争。他们想借此机会加害汉尼拔。已臣服于罗马的迦太基政府竟准备用汉尼拔来换取罗马人的欢心。汉尼拔万般无奈下连夜逃出家乡。罗马人不肯留下后患,跟踪追捕。公元前183年,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汉尼拔在异国他乡服毒自杀了。


   汉尼拔足智多谋、学识渊博。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本应做出更辉煌的伟业,但却落个悲惨的结局。只可惜地生不逢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7: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奈城激战



   这是世界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公元前216年,迦太基以5万兵力,在地处亚德里亚海湾的康奈城大败8万罗马大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同年6月,一直饲机向罗马复仇的迦太基军队突然占领了罗马的重要粮仓康奈城,统帅是英勇善战的汉尼拔。罗马人立即组织了8万步兵,6千骑兵,向康奈城进发,准备以优势的兵力取胜,一举夺回康奈城。一场恶战迫在眉睫。


   8月2日清晨,罗马军队开到康奈附近的平原上,布成战斗阵形。罗马士兵总共排成3行,每行之间有个小间隔。精选的步兵排成70列,以密集队形摆在中心。骑兵放在步兵的左右两翼,看得出,他们要以步兵的强力冲击突破敌人的阵线。


   这边,汉尼拔的部队步兵仅4万人,骑兵1.4万人,兵力比起罗马来处于明显的劣势。但他经过细致的察看地形,已知道,在离战场不过五公里的亚德里亚海面上,中午时分常常刮起猛烈的东风。所以,他选择了一个背向东风的阵地,并先在高处的山谷中埋伏了一支部队。这样,他们就占有了顺风顺势的主动权,而迫使敌人面向海面,逆风逆势。


   他的兵阵摆得很特别:正中是两万名战斗力较弱的步兵,排成半月形、凸出的一面对着敌人,两旁才是战斗力强的步兵;在半月形阵势的两端是精锐的奇兵。同时,还有500名强悍的步兵,除了和其他士兵一样手持长剑外,每人在内衣里藏了一把短剑,等待着行动的信号。


   上午八九点钟,当刺耳的军号声响起时,双方士兵十几万人一起发出了阵阵震耳欲聋的呐喊,威震原野。一场血腥残杀开始了。弓箭手、投石手和投射手相互投射,石块、利箭、投枪,“嗖嗖”地飞向敌人的阵地,如骤雨,如飞蝗。接着,罗马士兵首先发起猛攻,汉尼拔的军队顺势向后退却,半月形渐渐向相反的方向弯过去,最后凸出战线变成了凹形战线,罗马步兵由两侧向中间汇合进攻。罗马人越是深入地楔入,迦太基的队列越是从两侧向内收缩。这正是汉尼拔的计谋:让罗马人朝“口袋”里钻。当罗马人钻进了预定的深度,汉尼拔立即组织他的精锐步兵和骑兵迅速挤压敌军的两翼,同时,向500名强悍的步兵发出了预定的信号。


   只见500名壮士一声呐喊,冲出了迦太基的阵线,有几名迦太基士兵不明真相,上前拉截,被砍翻在地。500人以杂乱不堪的队形向罗马人那边跑去,一边跑一边扔下手中的长枪,嘴里还喊着:“我们投降,我们投降”罗马士兵见他们是降兵,就让开一条路,让他们往后方跑去。在收下了他们的长箭和盾牌以后,罗马人以为已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就把他们安置在自己的后边地带。


   临近中午时,天上涌起了灰色的云团,亚德里亚斯海面上,白色的海鸥尖叫着,不久,海面上刮起了强劲的东风。一股强劲的黑色旋风从东方席卷而来,扬起了漫天尘土。尘土迷住了正起劲儿地往“口袋”里钻的罗马士兵的眼睛。睁不开眼睛的士兵胡乱地碰撞,自伤很多,阵势大乱。背对东风的迦太基人,趁势大量杀伤敌人。


   就在此时,留在罗马军队后卫的500名强悍的迦太基士兵,突然行动起来,他们从怀里、从靴子里拔出短剑,奋力刺进罗马士兵的喉咙和胸膛。他们似猛虎下山,左冲右突,把罗马军队冲得稀里哗啦。埋伏在山谷中的迦太基部队也冲了下来,配合他们砍杀罗马人。迦太基的骑兵也飞快地奔到这里,最后完成了对罗马人的包围。


   罗马军队成了瓮中之鳖,失去了行动的自由,陷入了汉尼拔事先就为他们准备好的圈套之中。前方,遇风受阻,前进不得;左右两翼,是迦太基精锐部队的猛烈夹击;后退,已无退路。他们只能自己挤来挤去,乱作一团,成了迦太基人的活“靶子”。


   经过12小时的激战,残酷的撕杀结束了,罗马人几乎全军覆灭,汉尼拔只损失6千人。这次战斗发生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


   70年以后,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人终于打败了迦太基人,经过6天6夜的激战,迦太基城被罗马军队攻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7: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拉古兄弟



   公元前133年年初的一天,罗马城风和日丽,在中心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一位年近30岁的年轻人正在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


   “意大利的野兽都有一个可以栖息的巢穴,而那些为意大利战斗和牺牲的人却只能享受空气和阳光。他们无家无室,携妻带子到处流浪。将军们欺骗士兵为保卫祖坟宗庙而战斗,但全是谎话,因为没有一个士兵有自己的祭坛和祖坟,他们只是在为别人的荣华富贵而出生入死。虽然他们被称作罗马的主人,自己却没有哪怕是一小块土地,这难道公正吗?”听众激动地高呼“不!”


   这个青年人是谁?他在讲什么事情呢?这个年青人叫提比略·格拉古,是罗马的保民官,他正在公民大会上为使他提出的土地改革方案获得通过而进行游说。


   那么罗马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提比略·格拉古及其土改方案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已经知道,平民是罗马具有选举权的公民,他们开垦荒地或从罗马属国分得一份土地,从事个体农业生产。平民有替罗马国家服兵役的义务,是罗马军队的主要来源。但是,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意大利、进而确立其在地中海地区霸权的过程中,农民连年随军出征,土地无人耕种,农民被卖为奴隶,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迅速遍布各地,小农经济无力与之竞争,纷纷破产、土地也被兼并。因此平民强烈要求重新得到土地。并且,罗马的兵役法规定,服兵役的人必须自备服装和武器。由于平民破产,他们无力再去当兵,因而罗马国家面临兵源枯竭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格拉古兄弟毅然发动了一场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改革运动。


   格拉古兄弟出身于罗马贵族家庭,父亲是罗马高官,母亲是有名的美人。提比略·格拉古早年做过占卜官,后来多次参加过罗马海外军事殖民战争,在罗马官方是个有影响的人物。


   公元前134年12月10日,提比略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保民官。一上任,他就制定了一个土改方案,其中规定:每户公民占有国有土地不能超过1000犹格(约合250公顷),超过部分由国家偿付地价后收归国有,然后分成每份30犹格的小块土地分给无地平民。然而,这个方案遭到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一方面千方百计转移地产,一方面准备寻机杀死提比略。


   春去秋来,正当土地改革举步维艰、缓慢开展之时,提比略保民官的任期快要届满了。为防止改革事业中途夭折,提比略决定再次竞选下一年的保民官。


   选举日来临,天刚大亮,罗马中心广场已经是万头攒动。大家都明白,提比略一人的去留牵动几乎所有罗马公民的利益,所以不少外地的农民也都星夜赶到罗马。乘着夜黑人多,以纳西卡为首的贵族率领仆从和支持者,身藏暗器,或手持棍棒,混在人群中,准备伺机闹事。提比略入场时受到支持者的热烈欢迎,场内气氛明显对提比略有利。投票进行到一半时,提比略已胜券在握。正在这时,有人告诉提比略,贵族保守派布置了大量武装人员,正预谋对他下手,要小心提防,并说:“提比略,你还是先回家避避,我们在这儿盯着,看他们能闹出什么名堂。”提比略回答说:“我这时离去将是我的极大耻辱,人民将会失望,而我的敌人也会恶意取笑我。”他迅速告知他周围的人准备自卫,会场有些混乱起来。远处的人不知怎么回事,都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向里面望,嘴里连连问:“怎么了?怎么了?”提比略于是把手放在头上,作了个生命受到威胁的手势。这时,一个贵族保守派的暗探立即大声叫嚷起来:“坏了!坏了!提比略正在要求一顶王冠,人民就要拥护他当国王了!”纳西卡见时机已到,跳起来大叫:“既然最高长官背叛国家,那么挽救国家的人都跟我来吧!”然后把外罩朝肩上一撩,率领着手持刀枪的暴徒向提比略冲去,广场上顿时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结果因事起仓促,寡不敌众,提比略及其支持者300百余人都倒在了血泊之中。提比略被害,激起了广大平民和正直的贵族的极大愤慨,纳西卡成了过街老鼠,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向他喊叫,咒骂他是玷污罗马的罪人。不得已,他只好像丧家狗一样远赴小亚细亚,最后于孤寂冷清中客死于异乡。元老院慑于众怒,也没敢轻易废除土地改革,提比略死后6年,先后有8万平民分到了土地。


   公元前124年,提比略的弟弟盖约·格拉古当选为123年度保民官,公开谴责10年前贵族保守派的暴行,博得平民的欢呼。贵族保守派惊呼:“提比略又回来了。”盖约比提比略小9岁,他同哥哥一样,为人耿直,处世严正。但二人在性格和作风上颇有差异。提比略温文尔雅、严肃理智;盖约性情急躁、咄咄逼人,讲演时慷慨激昂,在台上走来走去,时而把长袍掀到肩上,时而高声怒骂。他对民众更具吸引力,对贵族保守派更具危险性。


   盖约上任以后,立即提出粮食法案和土地法案,并在公民大会上通过。粮食法案规定,由国家供应城市平民以廉价粮食。土地法案规定,继续进行提比略的土地改革。但这时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罗马国内的国有土地已经不多了,所以盖约提出了一项建立3处移民地的计划,两处在意大利本土,另一处在非洲。


   盖约的计划一提出,贵族保守派为笼络平民,破坏改革,便指使另一个保民官李维·德鲁斯提出了反对建议。他们利用一些平民不愿离开本土的心理,说3处移民地太少,要建立12处,并全部设在意大利本土。可实际上,意大利根本没有可供建立12处移民地的地方,德鲁斯的建议仅仅是忠惑人心的一纸空文。然而一部分平民对此却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德鲁斯的反对建议虽博得了部分平民的好感但仍有不少平民坚定地支持盖约。贵族保守派深知,要彻底扼杀改革,还必须通过暴力。


   在一次讨论北非殖民地的公民大会上,保守派方面的一个执政官侍从故意称盖约党人为流氓并做出侮辱手势,蓄意激怒改革派。结果,盖约的部下在暴怒之下当场刺死这个侍从。此事正中保守派下怀。次日,他们一面举行游行,一面令武装暴徒对改革派展开大规模屠杀,盖约及其支持者虽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最终经不住有组织的武装袭击,当场有3000多人遇害。盖约逃入丛林,在绝望中自杀。事后,保守派在罗马厚颜无耻地建起一座神庙,取名“和谐”。然而一个夜晚,神庙大殿的铭文下被人刻上了一段讥讽的话:“一桩极不和谐的事件,竟生出一座‘和谐’之殿。”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最终失败了,但它提供了整个内战时代各种改革方案的蓝本,揭开了内战时代的序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7: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巴达克起义



   “我敢打赌,拿长剑的准能得胜。”“拿匕首的能赢,瞧,他体格多健壮!我赌20塔仑。”观众席上的罗马贵族们正在热闹地争论着。


   两名年轻的角斗士被带进比赛场,开始残酷的格斗。他们用盾牌护着身子,寻找机会,用手中的武器刺向对方。突然,一方被刺,鲜血从他的肩部流了下来。


   “好,好!”“再来一刀,再来一刀!”观众台上的贵族疯狂地大叫着。


   终于,受伤的倒下了。只见台上的一个女巫站起来,她决定着败者的命运。她的大拇指朝上,斗败者可以侥幸存活;大拇指朝下,斗败者当场被处死。只见她大拇指朝下,顿时,斗败者被杀死在鲜血浸湿的场地上。观众席中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


   这就是罗马野蛮的娱乐方式——角斗。在罗马,每年都要举行争斗比赛,身体强壮的奴隶往往被送到角斗士学校培训,然后在大剧场或公开场所彼此角斗,或与野兽搏斗。而奴隶主贵族则在观看角斗时得到快乐。


   角斗士们受着密切的监视,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他们的脚上还戴着沉重的枷锁。他们的命运是注定死亡,因为他们随时可能在竞技场上丧生,他们实际上是缓期执行的的死刑犯人。


   公元前73年的一个深夜。罗马中部卡普亚城的角斗士的铁窗内突然发出可怕的惨叫,在静寂的夜晚里显得格外凄惨。3名卫兵急忙赶了过去,隔着铁窗厉声问道:“干什么?战死啊!还不老实睡觉!”


   一名角斗士伸了脑袋说:“打死人了。高卢人打死了我们的伙伴。他被我们制服了,你们看该怎么处理他?你们不管我们就勒死他。”


   卫兵拿着油灯一照,果然是死了一个人,另一个人正被几个人反扭着手。士兵说:“把他交给我们吧。把死人也抬出来。”边说边开了门。说时迟,那时快,角斗士们迅速击倒他们,拨出他们身上的短剑,冲出牢门。沉重的铁门被一扇扇打开,角斗士们挥舞着镣铐向屋外冲出。


   “向维苏威跑啊!”只见一声高昂的呼喊声划破夜空,角斗士们蜂拥着向外跑去,消失在夜幕中。


   这次角斗士起义的领袖是斯巴达克。他本是希腊东北的色雷斯人,生得英俊健美,勇毅过人,在一次反罗马的战斗中被俘,沦为奴隶。因他聪明,富有教养,体格健壮,他的主人把他送进角斗士学校,想把他训练成一名出色的角斗士。在角斗士学校,他以他的勇敢和智慧,成了角斗士们的精神领袖。他利用一切机会劝说角斗士们为自由而死,而不应成为罗马贵族取乐的牺牲品。他组织了200多个角斗士准备暴动的时候,不慎泄密,于是他决定提前行动,结果有78人冲出虎口。


   斯巴达克率领这批人登上维苏威火山,并安营扎寨。周围的奴隶听说维苏威火山有自己的队伍后,纷纷前来投奔,奴隶起义军很快就扩充到近万人。他们杀富济贫,令当地的奴隶主闻风丧胆,谈虎色变。


   公元前72年春,罗马元老院派3千军队前往镇压。他们将起义军扎营的山头封锁起来,企图困死起义军。一万人的吃饭,饮水很快成了问题。斯巴达克向战士们发出战令:“宁可战死,不愿饿毙。”他积极寻求突围的计策。一天,他巡视战场,看见一群战士在用野葡萄藤纺织盾牌。他突然心生一计:用野葡萄藤编织软梯,然后利用软梯顺着悬崖峭壁下山。他的妙计得到战士们的呼应,很快一条长长的软梯编好了。起义大军在夜色的掩护下,平安地转移到山下。他们包抄到敌军背后,发起猛攻,把3千敌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首战大胜,起义军士气大振。斯巴达认真地分析形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在罗马本土建立政权是很困难的。因此,他决定把起义军带出意大利,摆脱罗马的奴役。


   起义军向意大利北部浩浩荡荡地进军,准备翻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势力尚未到达的高卢地区。


   罗马元老院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派遣大约1万多人兵分三路前来追击起义军。


   双方交战后,斯巴达克先后打败了罗马的两支敌军。由于连续作战,起义军在适当休整时,被另一支敌军围困在一个山坳里。敌人兴高采烈,以为已经置起义军于死地了。深夜的时候,斯巴达克又想出一条妙计。起义军把敌人丢下的一具具尸体绑在木桩口,旁边点燃篝火,远处看去象是一个个哨兵在站岗,同时又留下几名号兵在吹号,起义军似乎仍被围困在山里。起义军在敌人的鼻子底下,静悄悄地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天亮时,罗马军队发现中计,急忙率军紧追,中途又遭到起义军埋伏队伍的伏击,损失惨重。


   斯巴达克突破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继续北上。公元前72年时,起义军发展到了12万人,阿尔卑斯山已经远远再望了。


   阿尔卑斯山高耸入云,终年积雪,气候恶劣,大队人马要翻过山去困难重重。也许是因为这一具体情况,斯巴达克放弃了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高卢地区的计划,他突然掉转头来,挥师南下,准备渡海到西西里岛。


   罗马元老院原先是千方百计不让斯巴达克起义军跑出意大利,现在变成千方百计不让他进入意大利中心了。罗马士兵在起义军经过的路上设起防线,但抵挡不住士气高昂,如猛虎下山般的起义军。罗马元老院派出两位执政官去镇压,但都败北。罗马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元老院选出大奴隶主克拉苏担任执政官,率领6个兵团的兵力去对付起义军。公元前71年整个夏季,克拉苏是在与起义军作战失利的情况下度过的。为了整顿军队,克拉苏恢复意大利军队残酷的“什一抽杀律”,临阵脱逃的士兵,每10人一组,每组抽签处死一人。士兵为了活命,重又鼓起勇气,提高了克拉苏部队的战斗力。斯巴达克部队迅速挺进到意大利半岛的南端。斯巴达克在滔滔的大海边与海盗谈妥,由后者用船把起义军运往西西里岛。海盗们得了钱财,发下誓言,但到约定时间却不见踪影,原来他们被西西里总督收买了。这一背信弃义把起义军置于绝境。但斯巴达克并未丧失信心,他组织起义军自己制造木筏,在木筏下绑扎木桶,代替船只渡海,但海上的大风暴又使这一计划落了空。起义军被围困了。克拉苏是个老奸巨滑的家伙,为了阻止奴隶起义再度北上,他命士兵挖了一条横过整个地峡的壕沟,宽深各4.5尺,沟边还修筑了高大而坚固的防护墙,用以阻挡起义军突围。


   公元前71年初秋的一天,斯巴达克与敌军展开了生死决战。6万多起义奴隶壮烈牺牲,斯巴达克和上万名起义军也被团团围住。但起义军战士仍在勇敢地战斗着,他们怒吼着,一次又一次想突出重围。


   斯巴达克骑着黑色骏马,奋不顾身地和敌人激战着。突然,一个罗马军官在他后面猛刺了一枪,他的腿部受伤,跌下马来,战士们立即冲上去抢救他。“快上马突围”,战士们恳求斯巴达克骑兵冲出重围。但斯巴达克用短剑刺死了马,发誓和战士同生死,共命运。他屈下一只膝,举盾向前,还击来进攻的敌人,直到他和包围他的敌人一起倒下为止。


   斯巴达克全身被刺十几处,壮烈牺牲了,6000千多名被俘虏的奴隶全部被嗜血成性的克拉苏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城一路上的十字架上。但斯巴达克剩下的部下仍然继续斗争了十几年。为了彻底镇压这次起义,罗马奴隶主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斯巴达克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沉重地打击了罗马的贵族统治。斯巴达克以他的勇敢坚强,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个人品质为后人称道。马克思赞誉道:“斯巴达克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一位伟大的统帅,具有高尚的品格,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说:“斯巴达克是大约两千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7: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略与苏拉



   公元前88年初冬的一天,罗马城天气阴沉,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已经有些凉意了,但在中心广场,骑在马上、立在各自军营中的马略与苏拉的手心却都已渗出了汗水。突然,“杀!”随着这撼人心魄的吼叫,双方士兵手持刀枪,冲向对方,迅猛地绞杀在一起……


   马略和苏拉这两个罗马最著名的将军怎么变成了敌人?罗马的军队为什么自己打起了自己呢?


   话还得从马略和苏拉本人说起。马略出身低微,父母是贫苦农民,少年时代在乡村度过,没怎么受教育。成人后,他参加过征服西班牙的战争,因作战勇敢,得到重用,历任参将和军队财务官。战后转入政界,先后任保民官、市政官和西班牙总督。


   苏拉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从小醉心于文学艺术,酷爱交际,终日混迹于优伶、小偷和娼妓之中。后来依靠一个富有的妓女的捐赠和继母的遗产,得以重返贵族阶层。马略和苏拉的第一次合作是在朱古达战争时期。公元前111年,北非罗马的被保护国努米底亚的国王朱古达反叛,杀死了都城所有的罗马人。为维护帝国尊严,罗马对朱古达宣战。战争持续了数年,却毫无进展。公元前107年,马略当选执政官,全权指挥这场战争。上任后,他一反旧制,放弃早已难以实行的兵役财产资格规定,改征兵制为募兵制,招募自由民中的志愿者入伍,由国家供养并提供武器。这样,罗马就诞生了第一支职业军队。


   这支军队果然厉害,进入北非后,连连取得胜利,使朱古达陷入困境。作为马略的财务官,苏拉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一个偶然的机缘,苏拉与毛里塔尼亚国王波库斯成了好朋友。波库斯对兵败避难于他的朱古达女婿素有嫉恨,故而便将他出卖给了苏拉,战争遂戏剧性结束,而苏拉由此获得殊荣。马略与苏拉之间从此种下不和的种子。但马略在随后反击日耳曼人入侵的战争中仍重用苏拉,在第二次任执政官时提拔他为副将,在第三次任执政官时举荐他为保民官,显示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胸襟。在这些职位上,苏拉也毫不含乎,作为副将,他俘虏了日耳曼人首领科皮鲁斯;在保民官任上,他使人多势众的马尔西人成为罗马人的朋友和同盟者。


   苏拉这个人权势欲很强,不甘久为人下。所以鉴于马略不再为他提供立功晋级的机会,苏拉便离开马略,转投到另一个执政官卡图鲁斯门下。这件事极大伤害了马略,二人从此分道扬镳。


   马略和苏拉反日为仇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争夺米特拉达弟的战争指挥权。公元前88年,黑海沿岸的本都三国国王米特拉达第发动战争,占领了小亚细亚,并进兵希腊行省。元老院授权苏拉领兵远征,公民大会却推选马略担任统帅。双方争执不下,马略派的保民官卢福斯的门客干脆动武,杀了许多苏拉的支持者。苏拉见势不妙,便逃出罗马,径直赶往自己的军营,煽动士兵哗变,然后打着“拯救祖国,使她不受暴君统治”的旗号,杀气腾腾开向罗马。


   苏拉进兵罗马,遭到城里平民的强烈反对,“没有武器的群众从屋顶上投下瓦块石头,阻挡他们向前推进,把他赶回到城墙边。正在这个时候,苏拉本人赶到了。看到这种情形,他喊叫着烧房子,并亲自拿着通明的火把走在士兵前面,命令弓箭手把带火的箭往房顶上射。马略闻讯,集合部队仓促应战,这样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激战结果,马略战败逃亡。苏拉进城后,立即召开元老院会议,规定今后不经元老院批准,公民大会不得通过任何法案。平民的权利因此丧失大半。


   苏拉大权在握、恢复元老统治后,便于公元前87年,率军奔赴希腊和小亚细亚战场。苏拉在东方前线辗转作战,罗马城内却风云突变。原来,战败出逃的马略在北非收罗旧部,在执政官秦纳的内应下,乘苏拉出征之际,举军攻破了罗马。他们推翻了苏拉的各项立法,并对苏拉的支持者展开无情的大屠杀。在一片白色恐怖中,马略与秦纳成为公元前86年执政官。但马略任第七任执政官后不久便染病身亡,终年71岁。苏拉在希腊听说马略、秦纳攻陷罗马的消息后,苦于无法从战场脱身,便耐住性子,一直坚持进行战争。反正君子报仇,10年不晚。经过3年苦战,终于迫使米特拉达第求和。于是苏拉腾出手来清算自己的政敌了。他致信元老院,宣布“要为自己、为罗马城向那些有罪的人复仇”。然后带领部队返回意大利,新的内战又开始了。秦纳当时被哗变的士兵杀死,另一执政官卡波凋集军队进行还击。惨烈的战争足足打了3年,意大利血流成河,最后苏拉夺下罗马,控制了意大利。


   苏拉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罗马,开始了著称于史的“公敌宣告”。他在召开公民大会上凶狠地宣称:“我将对我的敌人一个也不宽恕,将以最残忍的手段对付他们”。于是,几乎每天都公布“黑名单”,对列入名单的“公敌”,捕杀者有赏,告发者有奖,隐匿者有罪。意大利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丈夫在妻子面前被杀,儿子死在母亲怀里。财富成为招灾若祸的根源。有个叫奥列利乌斯的人平时安分守己,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有天偶然去广场看公敌名单,竞发现自己也在其中,他失声叫道:“这是我的阿尔巴庄园要了我的命啊!”没走多远,就被一刀杀死。


   在白色恐怖中,苏拉的权势达到顶点。公民大会正式“任命”他为无限期的独裁官,罗马立法、行政、司法、财政、军事大权都被他掌握。对苏拉本人的崇拜也达到极点,罗马广场上竖起苏拉的镀金像,上刻“永远幸福的科尔涅尼乌斯正当苏拉权倾罗马、横霸帝国的时候,公元前79年,他突然在公民大会上宣布放弃一切官职,退隐林泉,不再过问政治。在发表辞职声明后,他说:“如果有人问我原因,我愿意给他回答。”说完,苏拉便在新执政官和自己的老兵、侍卫的簇拥下离开会场。会场的听众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谁也不敢相信,这位曾为攫取最高权力而含辛茹苦、履险赴艰、杀人如麻的一代枭雄,意会激流勇退,甘心做一个普遍老百姓?于是人们在街头交头接耳,有的说:“听说苏拉厌倦了官场生活,因而向往宁静自在的田园生活”。有的则说:“我听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苏拉得了严重的皮肤病,无法每日掌管权柄,所以退了下来。”苏拉本人索性避开灯红酒绿的罗马,躲到海滨别墅安享晚年,有时舞文弄墨,有时垂钓水边。公元前78年,他丢下新婚的妻子,在别墅安静地死去,终年60岁。


   死讯传开,苏拉的部将和老兵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把苏拉的遗体放在金舆上,在声势浩大的送殡队伍护送下游行全意大利,最后在罗马广场举行了极隆重的葬礼。据说苏拉临终前,给自己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没有一个朋友曾给我多大好处,也没有一个敌人曾给我多大危害,但我都加倍地回敬了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7: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恺  撒



   地中海的强盗们那里知道他们抓住的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人物。这位年轻人衣着华丽,举止优雅。强盗们向他索要20塔伦(古罗马希腊货币名,约合10万美元)赎金将他释放,这位年轻人走时告诉强盗,他的身价应值50塔伦,并发誓要逮捕强盗们,并把他们处死。不过几日,这群强盗们被捉获了,并被送上了十字架。强盗们临死时认出了站在他们面前下达命令的人,正是他们索要20塔伦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就是古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的统帅和政治家恺撒(约公元前100—44)。


   凯撒出身于罗马的名门贵族,年轻时就渴求取得罗马的最高权力。为此他学习讲演和写作技巧,后来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他的努力使他成为当时知识最渊博的人物之一。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时就敢于控告罗马总督贪污腐坏,为此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当时的罗马处于共和时代的后期,元老贵族和民主派之间斗争尖锐。享有公民权的只是罗马城内的奴隶主和自由民,而城区以外,意大利各地和海外行省的自由民却享受不到罗马的公民权,但却要担负着和罗马自由民一样的义务。恺撒接近平民,进行着反对元老贵族的活动,这样他在平民中的声望越来越高。公元前60年,他和罗马另外两个统帅庞培和克拉苏结成反对元老贵族的秘密同盟,这是罗马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三头执政”。为了巩固这一同盟,恺撒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庞培,尽管她当时已与别人订过婚。第二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再一年,恺撒但任高卢行省的总督。


   在高卢,恺撒征服了骁勇强悍的高卢民族,不到10年时间,他占领了800多个城市,歼灭和俘虏了200万人,使高卢成为罗马的行省。恺撒还在罗马的边境推进到莱茵河岸。不久,他又越过海峡攻入不列颠岛(现在的英国)。恺撒的显赫战功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使地在罗马人中的威望日益高涨。这使庞培嫉妒和不安。这时克拉苏远征波斯的时候死了,庞培便利用自己的权力,颁布法律,要解除恺撒的兵权,命令他立即从高卢返回罗马。


   恺撒知道这是庞培的阴谋,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带领军队打回罗马,趁机夺取罗马的最高权力。


   公元前49年初,恺撒率师打回罗马。庞培没有料到恺撒会如此果断进攻罗马,他迎战不及,仓皇逃往希腊。恺撒进入罗马,成为罗马的“独裁者”,随后又得到统治整个意大利半岛的权力。第二年恺撒率军进攻希腊,讨伐庞培。庞培被打败,逃到了埃及。恺撒也追到埃及。埃及国王为讨好恺撒,派人刺杀了庞培。埃及国王把庞培的首级和戒指献给他。看着庞培苍白而熟悉的面孔,恺撒流出既感伤又欣慰的泪水。他为昔日的同盟和女婿,今日的敌人举行了正式的葬礼并追杀了谋害庞培的凶手。


   按照当时父亲的遗嘱,埃及国王应和他的姐姐克利奥佩特拉共掌朝政。但他却篡夺了姐姐的王位。当恺撒到来时,那位女王象欢迎自己的伙伴一样欢迎恺撒。


   按照传统,第一次见罗马要人时,要带去一条毛毯卖给他。趁着黄昏女王悄悄进了恺撒驻扎的亚历山大城。她让人把她用好毛毯裹起来,送到恺撒的住处。她这一明智的举止,一是为了躲避弟弟雇用的刺客,二是为了给恺撒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她的勇气和美貌打动了恺撒,恺撒将她扶上了王位,并且爱上了她。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生子“小恺撒”。这之后,恺撒又率军进入小亚细亚,只用了5天的时间,就平定了庞培部下本都王子的叛乱。他用最简洁的拉丁文字写了捷报送回元老院:“到,见,胜”(veni,vidi,vici”)。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V文书”。是这充分显示了恺撒用兵神速、语言简洁的特点。


   在埃及女王和他们的儿子小恺撒的陪同下,恺撒班师凯旋,回到罗马。全罗马都沉浸在狂欢之中。他们纵情玩乐,游行庆祝,只见血染的战旗在明媚的阳光下迎风飞舞。游行队伍抬着2800多个金冠进入城市,威风凛凛的恺撒高坐在战车上接受人民的欢呼致敬。在恺撒身后是规模庞大的步、骑兵和大战的战斗表演。晚上还表演了非洲人与400头雄狮的搏斗,还有亚洲的战斗舞和希腊的芭蕾舞。


   人民大会和元老院授予恺撒终身荣誉头衔——“大将军”和“祖国之父”。恺撒对罗马的共和制度进行了改革:元老院增补了三百名成员,他们多数来自为人轻视的商业和一般职业阶层,甚至有被征服国的代表,他们宣誓绝不反对恺撒的任何命令,恺撒给自由奴隶的子女和高卢人公民权,给受迫害的犹太教徒以宗教信仰的自由,他将居民移居到法国、西班牙,希腊等地,而且为罗马招募了数千名的清洁工和市容美化工人。他制止了税收官在各地勒索商人及农民财物的投机活动。他使货币流通稳定。他还制订了对各地总督的任使制度,打破以往总督职务由元老院恩赐的传统。恺撒请一位希腊天文学家将罗马历法改为阳历:每年365天,每4年中有一次闰年……恺撒给人民带来了一个最公平、最仁慈、最开明的时期。恺撒想让他的人民生活在自由的世界里。有人认为今天的西方文明,是在恺撒的罗马帝国的古老基石上逐渐建立起来的。


   恺撒的权力越来越大,渐渐走向军事独裁,这引起了部分固守罗马共和传统的元老贵族的严重不满,他们不是为了人民的自由,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组织起一个阴谋集团谋杀恺撒。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只身一人到元老院开会。虽然有人事先警告他这天有人要暗杀他,但他没带卫队,他认为那是胆小鬼干的事。他从容地坐在他的黄金宝座上,笑着说:“今天不就是3月15日吗?”一个刺客假装恳求他办某件事,抓住他的紫袍,这是行动的暗号。所有阴谋者一拥而上,刀剑象雨点般落在他的身上。恺撒看到了布鲁图——他的义子,向他扑来,给了他致命的一刀。恺撒用最后的一点力气说了最后一句话:“你也在内吗?我的孩子?”他的身上中了23刀,其中3刀是致命的。他在他旧敌庞培的雕像底座前倒地身亡。


   恺撒是个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主要著作《高卢战记》和《内战记》,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战争回忆录,文笔清晰简朴,行文巧妙,是初学拉丁文者的必读之书。


   恺撒留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还有一部他决定采用的历法——儒略历。这部以恺撒命名的历法就是现在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的前身。恺撒死后,西方帝王往往用他的名字,来做为自己的头衔。人们称他是历史上才干卓绝、仁慈大度的君主的楷模,认为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真正的政治家。他对人民的安抚政策有效地治愈了战争给罗马带来的创伤,是恺撒便罗马帝国战为古代最负盛名的帝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3 04:26 , Processed in 0.256355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