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夜叉丸

【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德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进宫,并提议为施泰因干杯,同样的事在亚历山大身上一共也才发生过二三回。沙皇任命施泰因为外交政策顾问,施泰因对沙皇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


  施泰因一心想把俄国的胜利变成德国乃至欧洲的胜利。在得知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后,他举杯对沙皇和将军们说:“我戎马一生,经常置


  生命财产于不顾。让我们痛饮此杯,因为人总是要死的,但要死得英勇。”


  据说,当时包括沙皇在内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振,俄军挥师南下,追击拿破仑。后人评价说,这几句话胜过贝多芬美妙的音乐。


  施泰因敦促当时处身于法国侵俄大军中的普鲁士军队指挥官约克不要顾忌威廉三世的命令,和俄罗斯军队结成联盟。约克真的在1812年和俄国


  军队签订了这样一个协议。


  1813年1月18日,施泰因在东普士建立临时政府,召开会议,组织军队。人民向施泰因致以英雄的欢呼,此时,德意志民族解放运动已经摆


  脱政府独立发展起来,用当时汉诺威使节的话说:“如果国王拒绝采纳他的臣民根据民族普遍愿望提供给他的方法的话……革命将不


  可避免。”


  其实此前的德意志已是风起云涌,“激情燃烧,人民站起来了。……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感情,一种仇恨和一种爱,去拯救祖国,去解放


  德意志。”(阿恩特)这成为回荡在德意志上空的主旋律。


  1809年一位叫谢尔的少校带一队骑兵进入易北河法占区,支援反法起义,结果被威廉三世视为叛乱,谢尔战死,11名军官被枪决。在奥地


  利,一个旅店老板反对皇帝与法国签订和约,以奥地利皇帝的名义与法军作战,但维也纳不予援助,最后三名领袖以身殉国。大多数德意志诸


  侯们都是这样在一旁观望,这样的举动令德意志人寒心。


  1812年,威廉三世还派部队参加法国侵俄大军,普鲁士许多爱国者纷纷离开,像施泰因一样凭借个人才干组织对法战争,诸如格奈森瑙将


  军去英国,克劳塞维茨去俄国。如果威廉三世跟其他德意志诸侯一样畏首畏尾的话,眼看着要被时代抛弃。


  面对不受控制的形势,对拿破仑充满畏惧的威廉三世只能跟着施泰因跑,与俄军签订协议,出兵8万,共同为“解放欧洲”而战,威廉发表


  《致人民公告》,呼吁人民参加战斗。一时之间,人民如潮般涌入军队,拿起武器开战。德意志大地烽烟四起,到处都是起义。这是第一次具


  有广泛人民基础的德意志民族运动。普鲁士成为德意志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和推动者,虽然此时的威廉三世还有点别别扭扭、提心吊胆。


  此后不久,英国、瑞典、奥地利都以国家形式加入进来。


  在莱比锡,反法联盟与拿破仑大战,由于参战部队包括德意志各族人民和欧洲诸多民族,因此,此战被称为莱比锡民族大会战。一番卧薪


  尝胆、厉兵秣马之后,德意志民族情感在莱比锡达到高峰,屡败屡战的普鲁士将军布吕歇尔带领反法联军取得了转折性胜利。


  而此时,奥地利的首相梅特涅主张不要乘胜追击,以莱茵河为疆界,把左岸的德意志土地奉送拿破仑。其实他是要推行欧洲均势的原则,


  企图保持法国的力量与俄国抗衡,而不顾及德意志的民族情绪。这让德意志人民非常失望。1814年元旦,老将布吕歇尔孤军挺进莱茵河左岸,


  并取得拉罗特埃尔战役的胜利。


  但反法联军却再一次停下脚步,没有采用格奈森瑙将军集中兵力直取巴黎的建议,反而分兵而战,连连被拿破仑击破。拿破仑提出以莱茵


  河为界的和平提议,奥地利再次表示同意。


  历史又到了关键时期,这次挺身而出的还是老将布吕歇尔,他直接率部向巴黎进军,反法联军不得不跟上,3月31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和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进入巴黎。


  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


  一年之后,在滑铁卢之役,73岁的老元帅布吕歇尔再次发挥“屡败屡战”的韧性,在被拿破仑打败并负伤的情况下,他的军队并没有溃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是坚定地跟着他向滑铁卢迂回。此时,滑铁卢已打得如火如荼,拿破仑和英国将军威灵顿都已经筋疲力尽,拿破仑略占上风,当威灵顿在


  四点钟退却、五点钟开始绝望的时候,布吕歇尔在这最关键的时刻赶到战场,投入战斗,一举摧毁拿破仑大军,于是这场欧洲之战的结局因此


  改观。拿破仑败了。


  19世纪初,不管对德意志还是普鲁士来说,都是一个关键的时代,也是一个星光灿烂的时代。往昔精神领域的英雄们终于出现在政坛和战场


  上,施泰因、哈登堡、洪堡、布吕歇尔、克劳塞维茨纷纷以自己的才华和勇气点亮了德意志的星空。


  另外一个值得提起的人物是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三世,他虽然胆小而无才略,但他有一个长处,也许也是唯一的长处,但这一点恰恰对普鲁


  士来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那就是他能够


  辨别人才,并把关键的岗位交给那些才气横溢的人们。由此开始,普鲁士在德意志民族的解放和统一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此外,还有一个对德意志产生积极影响的正是德意志的大敌拿破仑,除了用战争和压迫让德意志的民族情绪变得空前高涨以外,他把法国


  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法典》带入德意志,把德意志的封建制度冲得支离破碎,施泰因的改革方略大多来自于对法兰西和拿破仑的研究。


  1803年2月25日,在拿破仑的刀剑下,德意志通过了《帝国代表团会议主决议》,宣布取消德意志内部112个邦,并以小邦并入大邦的方式


  使德意志邦国数减少到30多个,绝大多数教会诸侯邦教产还俗;45个帝国直辖市和1500个帝国骑士也被置于各大邦的统治之下。


  可以说,历代有志于一统德意志的诸侯所没有完成的任务,却由拿破仑完成了一大半。因此,德意志对拿破仑的情感非常矛盾,有时恨他


  ,有时又尊敬他,但没人会怀疑拿破仑给德意志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虽然这未必是拿破仑的本意。让我们来看看歌德的一首诗句:


  “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难道不是有无数的生灵,曾遭到贴木耳的蹂躏?”


  这也正是德意志历史的古怪之处,由敌人来推动自己的统一大业,在痛苦中快乐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奋起


  1817年10月18日,瓦特堡。象征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的黑红金三色旗帜飘扬,来自德国15所大学的500多名大学生协会的会员在旗帜下汇集


  ,耶拿大学的学生亨利希?里曼愤慨地致词:“莱比锡大会战过去已四个年头,德意志人民曾表达过的美好希望一一破灭,现时所发生的一切与


  我们所期待的完全是南辕北辙。”对这些参加过反法战争,只承认一个祖国——德意志,并把争取民族统一和政治自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


  大学生们来说,现实的一切让他们感到锥心的疼痛。


  1、不在德意志各邦人民之间实行自由交往,便不可能有统一的德国。


  【图片:李斯特,德国最早的铁路】


  1815年反法战争胜利后,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废墟上站起来的是松散的“德意志邦联”,由38个邦国组成,由普鲁士和奥地利共同


  支配,德意志依然分裂。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反法战争的胜利只是让德意志报了一箭之仇,因为欧洲大国的利益之争使他们更愿意看


  到一个保持均势和平衡的欧洲,而不愿意再看到哪个国家诞生一位拿破仑。 但是不管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就在这一年,在萨克森,一个小男


  孩出生了,他虽然不是拿破仑,但他对德意志和欧洲的影响并不逊于拿破仑,他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俾斯麦。


  当然,在那个年代,欧洲的大国,俄国、英国还有战败的法国都不愿意一个强大的德国出现在欧洲的中部。比如新的欧洲霸主——俄国就


  把分裂德意志作为扩张政策的支点,因为一旦德意志成为统一国家,俄国就失去了向西争霸欧洲的道路。而奥地利,这个曾经享有德意志皇帝


  称号的国家,也不愿意看到统一。这一点以它的首相梅特涅的观点最为明确,他说:德意志民族的提法“纯系一种神话”,“德意志”不过是


  一种地理概念。


  整个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是梅特涅的时代。他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他希望恢复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王朝,镇压任何革命和自由主义运动,


  并且保持一种“欧洲均势”,他认为这才能保证欧洲的持久和平。此外,奥地利的统治中心在德意志东部,是靠着封建时代的传统维系着对整


  个德意志的影响力,只有使德意志保持分裂,各邦国互相制衡,奥地利才能继续成为德意志的主导邦。


  因此对他而言,德意志的统一无疑是一场革命,会引发一系列欧洲革命,颠覆封建王朝,而且会使欧洲失去战略平衡,更重要的是,这将


  使奥地利失去对德意志的“控制”,虽然这种控制看起来十分虚弱。


  梅特涅的理念代表着当时德意志各邦国统治集团的一种普遍心理,他们害怕新鲜的春风吹到自己的领地,而这无疑同当时德意志要求统一


  的呼声格格不入。他们尤其痛恨德意志大学生协会,梅特涅禁止大学生协会的报刊,当时的书报检查到了可笑的地步。


  比如,在1828年,有人在文章里说柏林的《知识报》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份广告性的刊物,检查官的批复是:“既然这份杂志的


  命名来自1727年王室,这种诽谤就不能被允许。”


  梅特涅召开德意志代表会议通过《卡尔斯巴德决议》,使他获得在所有德意志邦镇压所有民族主义运动的权力。所有的政治组织遭到严格


  禁止,甚至连黑红金三色旗都不准悬挂。参加过“大学生协会”的成员不淮当医生或律师。三十九名大学生被判处死刑,后来减为三十年有期


  徒刑。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对梅特涅的政策双手赞成,他积极配合梅特涅的行动。以至于让施泰因非常厌恶,他发狂似地写道:“没有人会对普


  鲁士的毁灭感到遗憾;它的消亡将被认为是幸运,这人曾野心勃勃震撼整个欧洲的政权,它对自己或对欧洲国家联盟都没有实行自己的义务。


  ”


  在德意志诸侯的联合镇压下,数百名知识界人士被逮捕和监禁,在普鲁士,极度反感《卜尔斯巴德决议》的宪法大臣威廉?洪堡被去职,即使


  像哈登堡这样的元老重臣也因为与梅特涅的政见不同而被削弱权力。任何发表民族自由言论的人都被视为别有用心,德意志各邦原本火热的统


  一呼声渐渐变得低沉,原本在反法战争后似乎近在眼前的统一又变得遥远。


  但是世间大势,浩浩荡荡,实在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阶层就能阻挡住的。国家形式虽处


  于分裂,但经济融合却像坚冰下的细流缓缓汇集。很少有人意识到经济的统一恰恰是思想文化统一的进一步延伸,是政治统一的基础。在1819


  年有一个德国人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观点。


  1819年4月,在法兰克福的交易会上,一个被称为“德意志商业和手工业联合会”的组织成立了,一个叫李斯特的经济学家在代表联合会致


  德意志邦联议会的请愿书上,明确提出来建立关税同盟的建议:“德意志的38条关税和过境税边界线使境内交通陷于瘫痪,它们无异于把一个


  人的每只手脚捆紧,不使任何一只手脚的血液流到其他手脚上去”,“只有废除内部关税,建立一个全联邦的统一税制,才能恢复国家贸易和


  民族工业,也有利于劳动阶级。”


  在一份报纸上,李斯特直截了当地写道:“不在德意志各邦人民之间实行自由交往,便不可能有统一的德国,不建立共同的重商主义制度


  ,便不可能有独立的德国。”


  李斯特和联合会成员在各个邦国四处游说,希望建立一个关税同盟。但是联合会请愿书得到的答案却是轻蔑和训斥,邦联议会不许他们使


  用“德意志”这三个字,理由是“这世上根本没有德意志的商人,只有巴伐利亚的、萨克森的、符腾姆贝格的和其它地方的商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李斯特还引起了梅特涅的注意,他居然把李斯特定义为“最危险的煽动者”,安排最专业的特工监视他。并对他施以种种打击。


  由于奥地利对德意志统一的冷淡甚至是反对态度,使他们对这一提议充满敌意。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因为自己的短视,将一个争夺全德控制权并进而实现统一的历史机遇轻轻送到了普鲁士的手上,而自己会被历史大潮踢出局。


  李斯特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的看法在一些邦国的当政者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其中最关键的邦国就是普鲁士,普鲁士的一些官员对通过建立全德关税同盟来推动德意志统一的观点深表赞同,普鲁士财政大臣莫茨断言道:“关税的统一必将导致各邦政治制度的统一”。德国著名史学家弗里茨·梅林认为,“加入关税同盟就是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开始”。


  于是,就在“德意志商业和手工业联合会”成立的同年,普鲁士就悄悄与两个小邦签订第一个关税条约。此后,一些小国纷纷加入关税同盟。


  1834年1月1日零点一过,原本在各邦边界焦急等待的成串四轮马车,都像疯了一样满载货物呼啸而过,因为原本进入他国要缴纳的各项税收被取消,利润一下子提高许多,所有的德意志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奔忙着。


  这意味着18个邦、75%的土地、2300万居民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德意志巨人身体的75%的血脉可以自由贯通了,而这迅速地推动着德意志经济的统一与发展。


  关卡林立、货币和度量衡五花八门的德意志,第一次实现了进出口税和过境税的统一。货币制度简化了,商品流通发达了,资本和劳动力


  冲毁了割据政治局面的堤坝,在各邦之间顺畅流动。民族工业得到迅猛发展。


  这对德意志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幕。百年后欧洲统一大市场在更大规模上重演了这一历史性场面。


  当然仅有一条公路作为经济血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1835年7月 7日,在纽伦堡到菲尔特,一列简单得要命的火车在一条只有6.1公里长的铁路上缓慢地行驶着,因为它是用马匹来作牵引。跑


  完全程,它花了15分钟。与今天德国发达的铁路网相比,它就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爷爷。


  这是德意志的第一条铁路,开通于关税同盟成立的一年半之后。虽然最初它很短,也很简易,却以强劲势头迅速向四面八方扩展出去,为


  关税同盟输送着新鲜的血液。1839年,德意志铁路长度已超过法国。1872年,铁路总里程达到22426公里,超过了英国。


  建设德意志铁路系统的发起人,也是李斯特。李斯特认为:“铁路系统和关税同盟是连体双胞胎,具有一个思想和一个感官,相互支持,


  追求同一个伟大目标,把德意志各个部分统一成一个伟大、文明、富足、强大和不可侵犯的民族。”


  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像遍布巨人全身的血脉,将煤炭、铁等社会营养迅速输送,同时,铁路的建设带动采矿、冶金和机器制造业快速


  发展。煤、铁等重工业部门的产量每10年增加一倍还多,到19世纪60年代德意志工业已赶上法国;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的机器制造业已经超


  过英国,位居欧洲之冠。


  这一切,成为德意志国家强大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不过,德意志对这位最忠贞的爱国者——李斯特亏欠太多。他为国家统一奔前跑后,可是那些诸侯们并不领情,而且非常忌恨他,他先是


  被剥夺了蒂宾根大学的教职,接着又判他监禁,逼着他亡命法国、瑞士,远赴美国。后来,他以美国驻莱比锡公使的身份回到德意志,但是在


  德意志诸侯们的压力下,李斯特只能放弃职位,清贫一生,最后在1846年,自己结束了生命。


  但即使如此,他依然是一个最坚贞的爱国者,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德意志前途命运的思考。


  2、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德国工业革命,克虏伯公司,西门子公司】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等先进工业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贸易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强烈冲击着脆弱的民族工业。分


  崩离析中的德意志显得那么虚弱,无力与英法等国争锋于贸易战场。


  但是德意志没有被亚当·斯密唬住。李斯特对此洞若观火:斯密提倡的自由贸易,反映的是英国作为先发国的利益;德国需要贸易保护,


  因为它处在后发的位置上。如果按部就班跟着走,只能永远为英国伐木或者牧羊,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对此,他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


  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认为:在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后发国应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吸收先发国的生产力。像西班牙、葡萄牙那样“对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


  贸易,以此为手段,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状态”。在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后发国向先发国推进过程中,应像美、法那样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保护


  本国工业。在现代化的第三阶段,已成为先发国的强国,应像英国那样“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行逐步恢复到自由贸易原则


  ,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


  幼稚工业保护论影响了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影响了20世纪的日本,使他们都能在保护主义的篱笆后面成长,强大之后又转而推行自由贸


  易。这一点对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依然有着积极意义。


  李斯特还论证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他认为教育与经济就像大脑和双脚的关系一样。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诸多条件中,决定性的因素不是


  物质财富,而是“生产性力量”,即教育与科学;但光有教育,没有经济基础,不管创造多少科研成果都只能依赖于别国市场并为他人服务。


  后人将李斯特称为“使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统一起来的伟大先驱。” 因为,在德意志经济


  起飞的过程中,李斯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普鲁士政府对李斯特所言心领神会,在关税同盟内充分实行建立民族市场、实行关税保护的经济政策,完善经济法规,大力扶持民族工业


  ,普鲁士在工业化道路上突飞猛进。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


  作为社会的大脑,国家政权的积极干预起到了良好作用。在各邦政府中,普鲁士堪称表率。在工业革命早期,施泰因和哈登堡建立的普鲁


  士官僚机构,以高效、公平著称,他们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学习英法等国先进技术,并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对工业革命进行指导和组织;颁布


  《专利法》和《铁路法》。他们实行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兴办国有企业,资助私营企业;设立生产奖励基金、派遣优秀人才出国考察,积极


  推动经济发展。


  而德意志对教育的重视也开始显露威力。


  1840年,一名青年军官,刚刚因为参与一次斗殴而被监禁。他蹲在牢房冰冷潮湿的地板上,痴迷地捣鼓着小发明。这位年轻人的“地下研


  究”竟然让他发明了电镀镀银和镀金技术。他就是维尔纳·西门子先生,今天拥有员工43万、业务遍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西门子公司的创办


  者。


  西门子集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于一身,他体现了德国教育战略的巨大成功。19世纪中叶,德意志文盲率降到欧美各国的最低水平,培


  养出了一大批西门子这样的优秀人才,获得了一系列重大发明,终于完成了从学习新技术到研发新技术的跨越性转变。


  一位叫克虏伯的铁匠在1847年第一次用铸钢造出了前镗枪炮,二十年后他已经雇佣上千名工人,到后来他成为德国工业的象征。


  如果说铁路是血脉,那么资金就是血液,银行就是血泵——心脏。德国银行一开始就与英美银行不同,它不是作为商业信贷的借贷机构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的,而是作为对工业提供资金的投资机构而发展起来。它像心脏引导血液一样引导着资金流入工业领域,特别是重工业领域。德国迅速建立


  起雄厚的工业基础。


  十九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像燎原大火一般在德国熊熊燃烧,与英法相比,它来得很晚,但气势汹汹。开发新矿山、建设新工厂、修筑新铁


  路的投资热潮盛极一时。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经济学家凯恩斯这样评价道:“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


  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工业革命的浪潮打破了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德国历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期。


  而随着经济力量的扩张,特别是各邦间的经济、文化融合,要求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对于德意志资产阶级来说,“只要利润能增加,他


  们情愿放弃德国式的小邦自由,而日益增长的利润又使他们更强烈地要求德国统一”。


  但是,经济要实现真正腾飞还需要政治前提,工业革命把民族统一问题再次提上日程。德意志民族统一的领导权究竟由谁来承担?是奥地


  利还是普鲁士?统一以什么方式完成?是和平还是战争?


  19世纪50年代,普鲁士国内市场形成,并通过关税同盟使其它各邦逐渐纳入自己的市场。


  到1852年,除奥地利和个别地区外,德意志所有各邦都已加入关税同盟。


  统一民族市场的好处在关税同盟中得到了验证。


  1850年到1866年,关税同盟地区工业总产量增加了一倍。


  1860年,俄国国民生产总值144亿美元,人均178美元;


  英国国民生产总值160亿美元,人均558美元;


  法国国民生产总值133亿美元,人均365美元;


  关税同盟国民生产总值127亿美元,人均354美元;


  奥地利国民生产总值99亿美元,人均288美元;


  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74亿美元,人均301美元。


  通过1860年的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不论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人均,关税同盟都在欧洲前4位,与法国相差无几,仅仅是德意志的分裂掩盖了这


  一事实。作为后起之秀,它赶超的势头十分强劲。


  同时,关税同盟的经济实力也已远远超过奥地利。


  奥地利对关税同盟的拒绝,意味着经济统一的主导权落到了普鲁士手中。奥地利经济比普鲁士落后得多,奥地利担心低关税使自己经济垮


  台。同时,普鲁士也不愿与奥地利分享德意志的经济主导权。所以,奥地利始终没有加入关税同盟。


  到19世纪60年代,在整个德意志形成了两个分离的国内市场。


  一边是关税同盟地区,普鲁士与各小邦经济 “一体化”,并完善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另一边是关税壁垒高筑的奥地利。


  1865年,当奥地利最终决定同普鲁士缔结贸易条约时,关税同盟像对待外国一样对待奥地利,奥地利丧失了与德意志的经济共通性。


  此时德意志已经在追求统一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了半个多世纪,国家统一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奥地利对德意志各邦的影响更多的来自于传


  统,而普鲁士则由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普鲁士的肩上。


  50年代,针对德意志邦联的分裂状态和奥地利的态度,一位驻邦联议会的普鲁士公使认为:要实现统一必须将奥地利帝国排除出德意志,


  解散德意志邦联,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获得民族统一。


  这位公使后来成为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叫:奥托·冯·俾斯麦。德意志统一的荣耀最终落在了他的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统一


  1862年9月30日,一位在大学期间进行过27次决斗的强硬男人,走进普鲁士议会发表了一段强硬的演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


  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而是要用铁和血”。他因这段话而被称为铁血宰相俾斯麦。


  历史给了这位铁血首相创造历史的机会。


  这位铁血首相刚开始为人所关注是在外交场合。


  侧文第十一:俾斯麦


  俾斯麦1815年出生于一个普鲁士容克家庭。父亲曾经是菲特烈大帝手下的军官,在菲特烈70岁时与这位下级军官进行了一段随意交谈,这


  成为整个俾斯麦家族的荣耀。而他的母亲出身于一个外交世家。也许是巧合,俾斯麦的身上恰恰具有军人的果敢和外交家的诡变。


  不过在俾斯麦眼里,家族的荣耀并不能抵消他的遗憾,正如菲特烈大帝的继承人并不都是天纵英才一样。他总说:“要是我生在1795年就


  好了,这样1813年也就有我的份了。” 甚至后来他在议会演讲时,也公开说:“解放之战时,我尚未出世,对此我很是遗憾。”


  1832年7月4日,刚上大学不久的俾斯麦和他的美国朋友们,在格廷根大学的俾斯麦小屋喝酒庆祝美国独立战争纪念日。在他醉倒时听见有


  人说德意志至今没有统一,他马上和朋友们赌25瓶香槟,他断定德意志各邦25年内必然统一。


  这个看似醉汉胡言的赌注里,燃烧着六百年的民族情绪。但是他输掉了赌注,因为德意志并没如期统一。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赌不仅


  与这个俾斯麦一生的功过荣辱相关,也与整个德意志的是非成败相联。


  期待统一并不是俾斯麦个体行为。当时的大学生协会就以培养民族情感为宗旨,会员们举杯向国王祝寿,唱爱国歌曲,关于德意志帝国的


  观念,在这些聚会中逐渐酝酿成熟。


  俾斯麦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加入大学生协会,但他讨厌其中的成员,因为他们“缺乏对历史形成的现实生活状


  况的认识”,也就是说他不喜欢他们在政治特别是统一问题上的空想与空谈。


  俾斯麦经常向同学们挑战,最多时同时与6个人决斗,因为他的同学喜欢拿普鲁士人开玩笑,所以他要为“普鲁士人的名誉而战”。大学期


  间他进行了27次决斗。有人说:“这个一年级的学生说话好像今天还是腓特烈大帝时代!”


  他的强悍作风和特立独行一直带到后来的岁月,甚至在后来对德意志帝国的两位皇帝他也是不假辞色,他甚至说:“他(指老皇帝)是踩


  着我的肩膀,由我扶持他走向帝王宝座的”。不过两个皇帝一个容忍了他,而另一个把他踢回了老家。


  他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望。1896年,一位满清重臣焦急地等待着德国前首相俾斯麦的接见。他是李鸿章。他得意地告诉这位前首相:有


  人恭维自己是“东方俾斯麦”。而俾斯麦说:“你是‘东方俾斯麦’,我却难得‘欧洲李鸿章’的称号。”


  俾斯麦的才智被诗人梅里美称为“外交界的洪堡”,而且“远比这个德国人更为才华横溢。”佐拉在卢浮宫仔细观察了俾斯麦的举止后说


  :“他像一位诙谐的巨人和少数来宾侃侃而谈。”


  1、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获得民族统一。


  【图片:俾斯麦】


  1849年,普鲁士召集一些小邦国讨论建立德意志联盟问题,试图建立与关税同盟相匹配的政治联盟,却遭到了奇耻大辱。


  俄国沙皇把普鲁士国王和奥地利皇帝召到华沙,以国际外交中罕见的粗暴态度训斥普鲁士国王,大骂普鲁士玩“革命的把戏”,逼迫普鲁


  士放弃新联盟。


  在军事上处劣势的普鲁士含辱忍让,在一座叫奥尔米茨的小城签订条约放弃联盟计划。普鲁士又一次统一行动失败,并以“奥尔米茨之辱


  ”的名称写入了外交史。这份羞辱让俾斯麦格外愤怒。


  两年后,俾斯麦以普鲁士驻德意志邦联议会公使的身份,走入与他一起诞生的邦联议会。他在这里展现了他的强悍与傲气。他发现依照惯例


  只有奥地利代表可以在会议上吸烟(一种特权),于是挑战式地掏出雪茄大口大口地吸。他的行动使奥地利代表大为吃惊,却也无可奈何。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斯麦的行动是在告诉奥地利和其他邦国,普鲁士拥有绝不逊于奥地利的权威。


  不过有时俾斯麦也会变得很冷静。有一次奥地利代表向俾斯麦提议到远处决斗,俾斯麦


  冷冷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这里的花园就很宽绰,足够我们相互交换枪子儿的。我只需你让我写出决斗的原因,因为我不


  愿意让我的君主认为我是一个蛮横的人,办外交要用武力方能进行。”他开始撰写报告,奥地利代表觉得没趣,悄悄溜走。


  绝不向任何人低头,但又能冷静分析形势,讲究斗争技巧,这正是俾斯麦的风格。


  在当邦联议会公使的9年间,俾斯麦对德意志各邦国形成了明确的认识,他的认识如此超前,以至于他的上司无法理解。他特别欣赏克劳塞


  维茨的观点:“德意志实现政治统一的道路只有一条,这就是通过剑,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


  俾斯麦认为要实现统一必须把“奥地利从德意志排挤出去”,由普鲁士完成统一,这个目标也许得不到其他小邦的支持,因为没有哪个君


  主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但普鲁士有一个最有力的同盟,“这就是德意志人民”。他在一封信中说:“迟早要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


  他的见解让一些政府要员认为他是潜在的危险根源,摄政亲王威廉把俾斯麦派往俄国和法国任公使。


  在俄法两国,俾斯麦确认东西强邻都反对德意志统一,但是也都可能与普鲁士结盟。在考察英国政治时,他发现:“关于普鲁士,英国大


  臣们所知道的远不如他们对日本和蒙古的了解。”


  外交生涯使俾斯麦认识到普鲁士的外交政策不能死守正统,他说:“对于一个外交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抱有幻想。”


  他大胆地对一位英国政治家说出了成熟的统一策略:“对奥地利进行清算,解散德意志邦联,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获得民族统一。” 俾斯麦


  的直率使这位政治家大为震惊,他私下说:“你们要小心这个人,他说到就会做到。”


  事实上早在1849年,俾斯麦就以顽强、敏锐,以及不被人喜欢的傲慢给普鲁士国王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那位国王批示说:“等到短兵


  相接时,再用此人。”


  1862年9月,俾斯麦收到了一封著名的加急电报:“快!慢则有祸”。


  短兵相接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此时的柏林政局因为议会拒绝批准新的军事预算而陷入混乱之中,国王威廉一世如果动用军队镇压一定会激起革命,威廉一世觉得无路可


  走,打算退位。


  俾斯麦与国王进行了会谈,使国王撕毁了退位诏书,走出王宫时他已是普鲁士首相。


  此时出现在俾斯麦眼前的是千载难逢的有利局面:


  在德意志内部,关税同盟地区已经像一个国家的内部市场一样运作。经济越发达,统一的愿望就越迫切。


  普鲁士国力日强,羽翼丰满,军队早已做好战斗准备。而对手奥地利却在同邻国的争斗中元气大伤。


  在国际上,英国忙于开拓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势力。


  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把目光转向国内的农奴制改革,无力再干涉德意志内政。


  美国正陷入南方与北方的内战之中。


  唯一有可能阻挠德意志统一的也许就是法国了。


  在这种良好时机下,似乎只要振臂一呼、挥戈一击就能完成统一大业。


  然而,强硬的俾斯麦并不鲁莽,因为他太清楚德国的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德国的问题,它一直牵动着整个欧洲的神经。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


  如何才能在欧洲列强虎视眈眈的目光下诞生?


  2、普鲁士和德意志都不能保持原状,两者都必须走(武力)这条路,别无他途!


  【图片:统一之战,进入巴黎,镜厅登基】


  俾斯麦把整个欧洲政治地图当成棋盘,将列强当成一个个棋子小心翼翼地掂量。因为他知道这局棋落子无悔,德意志的兴衰成败要看棋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运筹帷幄了。


  他认为,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和外交可以解决国际关系中大部分问题,剩下就交给战争完


  成。


  在俾斯麦看来,历史从来没有什么不变的原则,没有任何国家不可以结盟,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成为本国的敌人。于是,俾斯麦淋漓尽致


  的外交表演成为德国统一大业的完美收场。


  当俾斯麦在议会发表完铁血演说时,其实已经把自己的命运、普鲁士的命运和德意志的命运联在了一起,这将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向威斯


  特伐利亚条约发起的又一次冲锋。


  俾斯麦以特有的激情与议会周旋,面对议会的不合作,他利用宪法中的疏漏,把议会抛在一边,未经授权直接使用所需的财政。他不愿受


  制于议会,他如此急迫,是因为外交官的敏锐使他看到统一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普鲁士急需扩军备战。


  俾斯麦灵活运用外交手腕,纵横欧洲外交战场,大胆而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来突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传统束缚,在要求力量平衡的欧洲


  各国中寻找缝隙,不断化敌为友,化友为敌,奇迹般使各国保持中立,确保普鲁士始终只有一个敌人,普鲁士军队只在一线作战。


  俾斯麦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以换取俄国的沉默,使俄国甚至做出了“绝不出兵打普鲁士”的承诺。


  他数次向法国示好,说:“一个怀有远大志向的普鲁士将把法国人的友谊看作是极端重要的。”他利用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坐山观虎斗、


  从中渔利的野心,口头同意把卢森堡、瑞士法语区等土地并入法国。换取法国中立。


  他通过各种方式保证英国和其它国家袖手旁观。


  此时,丹麦的鲁莽行动给俾斯麦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不但使普鲁士开疆拓土,而且降低了整个欧洲的不信任感。


  1863年11月,丹麦议会通过新宪法,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太因这两块地方并入丹麦。但这两处都属于德意志邦联的成员,而且都讲德语


  。在这种情况下,为显示普鲁士作为德意志民族的利益捍卫者,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宣战。这一举动既消除了欧洲大国的戒心,得到各国


  默许,又缓和了奥地利的不信任感,正如他后来所说:“我拴住了哈布斯堡的君王,让他像牛一样犁地,一旦它开始犁地,我就不用拴住他”


  。


  1864年1月16日,普奥对丹麦发了最后通牒。两军挥师进攻,轻松击败丹麦。石勒苏益格归普鲁士,荷尔施太因归奥地利。不过,荷尔施太


  因对奥地利来说就是一块“飞地”,因为中间隔了个普鲁士。


  很快,俾斯麦掉转枪口面对奥地利,并积极完善外交布局。但奥地利不是丹麦,这一行动缺乏道义基础。他的战争政策遭到宫廷和许多民


  众的反对,甚至整个普鲁士都反对俾斯麦,“自由派出于信念,工人为了团结一致,教士出于道德观念,皇后由于害怕,王储出于挚爱和平,


  而国王则因为他已经七十岁了。他们都反对这场战争。”


  但俾斯麦把德国人的顽固发挥到了极点,面对重重指责,他在御前会议上依然坚定地说:“人们常说,命运无常。我拿脑袋作赌注,哪怕


  我上断头台,也要赌到底。普鲁士和德意志都不能保持原状,两者都必须走(武力)这条路,别无他途!”


  俾斯麦的顽固让群众的反战情绪终于达到顶点,1866年5月7日,俾斯麦从王宫回家途中遭刺客暗杀,受了伤且赤手空拳的他居然制住了刺客


  ,安然脱险。俾斯麦回家后先给威廉一世写了一个简短的报告,然后走进餐厅,吻着妻子的前额,以讲故事口吻说:“亲爱的,你不要害怕,


  有个人开枪打我,感谢上帝,我没有事!”


  重重阻力都无法阻止俾斯麦统一德意志的决心,他说:“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不能


  用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的方式解开,而只能用剑来斩开。”就在俾斯麦受伤期间,另一个在伦敦的德国人马克思写道:“历史的进程完全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因素造成的。”


  而这一点,俾斯麦清楚地看到了。就在普鲁士内部因为战争沸沸扬扬之时,普鲁士已经用经济手段使南德诸邦中断了与奥地利的联系,服


  从普鲁士的领导。曾经坚决反对普鲁士的巴伐利亚国王在普鲁士要将其开除出关税同盟的威胁下,为了保护本邦的酿酒业而不得不屈服。这一


  切说明“德意志在关税同盟中的经济统一是政治联合的合乎逻辑的预备阶段。”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也说明俾斯麦在当时以武促统是“合乎逻


  辑的”。


  俾斯麦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先是晓以利害,说服俄国亲普疏奥,面对法奥联盟,他抛出诱饵,表示承认法国在所有通行法语地区扩张,


  不仅稳住了法国,还一度获得法王拿破仑三世的同情;他又利用奥地利与意大利的矛盾,成功地使意大利成为自己的盟友。


  1866年6月16日,普鲁士军队正式对奥地利军队展开进攻。这一次俾斯麦虽然在外交上已做足了工作,但在战场上却没有必胜把握,因为人


  民不支持,军队士气不高。他像当年菲特烈大帝一样带着毒药走向战场。俾斯麦可以倚仗的就是出色的普鲁士军官和富有纪律性的士兵了。


  很快战役结束了,普鲁士取得巨大胜利,一位副官对他说:“大人,您现在是一位伟人了。但如果失败了,您将成为最大的混蛋!”


  俾斯麦陷入狂喜之中,他拍着桌子大叫:“我把他们全都打败了,全部!”这个所谓“他们”恐怕不仅指奥地利,也指曾经反对开战的普


  鲁士国家的大多数人,俾斯麦用这一胜利奠定了自己在德意志的地位和历史的地位。


  但俾斯麦很快陷入了又一轮争吵和怀疑之中,这个坚定的主战派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主和派,而原来反战的人们则叫嚣着要把战争进行到


  底。


  国王和军方都同意乘胜直追,拿下维也纳。而俾斯麦非常理智,面对所有人的置疑,他再一次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眼光和韬略。他


  知道进一步进行战争会引发欧洲各大国的政治地震,引来欧洲强国的干涉,他们可不想看到他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面对国王和军方要求审判奥地利“战争罪犯”的要求,俾斯麦耐心地说:“对我们而言,现在不是去审判谁,而是推行德国的政策。此外


  ,更应该受到谴责的不是为了生存而进行反普鲁士斗争的奥地利,而是进行这场反奥地利战争的我们。”


  而且,俾斯麦已考虑到日后对法作战,“在对奥地利战争之后,接下来的必然是对法国的战争”,为此,“不羞辱奥地利是绝对必要的,


  不要干使未来与之友好相处不可能的事”。


  普鲁士的军人们因此极为反感俾斯麦,在他们看来,是俾斯麦阻止他们去攫取更大的荣誉。在巨大压力下,俾斯麦要求辞职,去作一名军


  官。国王突然发现,没有人可以取代俾斯麦,国王屈服了,虽然国王心里很不痛快,但还是按照俾斯麦的要求提出了温和的方案以结束战争。


  普鲁士对战败的奥地利格外客气,只要求解散邦联,并组建一个没有奥地利的联邦;获得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太因;合并几个小邦国。


  1866年,一个北德意志联邦国家出现,它包括21个邦和3个自由市,普鲁士国王和首相分别兼任联邦主席和总理。联邦的军政和外交大权也由普


  鲁士掌握。这后来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基础。


  此时,俾斯麦将注意力转向南方诸邦。但德意志南部一向被认为是法国势力范围,拿破仑三世决不会放弃。那就只能武力解决。拿破仑三


  世宣称:“德意志应划分为三块,永远不


  得统一。”如果俾斯麦“把南德意志诸邦拉进北德意志联邦,我们的大炮就会自动发射”。


  俄英两国也反对普鲁士强行吞并南德地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公开表示反对普鲁土“侵犯”该地区,英国外交大臣克拉林顿表示“不能容


  忍普普士以压力政策越过美茵河界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4 21:24 , Processed in 0.250538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