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精灵

[03/26][图文]精灵之书七-奥黛丽·赫本不完全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2: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黛丽·赫本语录(中英对照)


For attractive lips, speak words of kindness.   
魅力的双唇,在于亲切友善的语言。

For lovely eyes, seek out the good in people.
可爱的眼睛,善于探寻别人的优点。
   
For a slim figure, share your foodwith the hungry.
得到苗条的身影,请与饥饿的人分享你的食物。

For beautiful hair, let a child run his or her fingers through it once a day.
美丽的秀发,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

For poise, walk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you never walk alone.
优美的姿态,来源于与知识同行而不是独行。
   
People, even more than things, have to be restored, revived, reclaimed and redeemed; never throw out anyone.
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并非向人抱怨。
   
Remember, if you ever need a helping hand, you'll find them at the end of each of your arms. As you grow older,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 have two hands, one for helping yourself, the other for helping others.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需要一只帮助之手,你可以在你自己的每一条手臂下面找到它。在年老之后,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The beauty of a woman is not in the clothes she wears, the figure that she carries, or the way she combs her hair. The beauty of a woman must be seen from in her eyes, because that is the doorway to her heart, the place where love resides.
女人的美丽不在于她的穿着,她的身材,或者她的发型。女人的美丽一定从她的眼睛中找到,因为那是通往她的心灵深处的窗口,“爱”居住的地方。

The beauty of a woman is not in a facial mode, but the true beauty in a woman is reflected inhe r soul. It is the caring that she lovingly gives, the passion that she shows.
女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真正的美丽折射于一个女人的灵魂深处。在于亲切的给与,和热情。
   
The beauty of a woman grows with the passing years.
一个女人的美丽随着岁月而增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2: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黛丽·赫本—— 坎坷迷离的爱情

赫本虽然在事业上一帆风顺、红极一时,但感情和婚姻的道路却比较曲折,这位大明星同所有的女人一样,渴望有一个“安乐窝”,渴望宁静幸福的家庭生活。
   刚刚21岁的时候,奥黛丽恋爱了,那幸运的男子叫詹姆斯·汉斯,29岁,英国人,是卡车制造业家庭事业的继承人。他诚实可靠,个性坚强。但是当时赫本正在拍《吉吉》,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赫本心里很矛盾:同詹姆斯·汉斯结婚,就意味着放弃舞台事业。究竟应该如何抉择?赫本犹疑不决。男爵夫人的态度却十分明朗,她对女儿说:“必须以事业为重,你不能生活在除了卡车就是马匹和猎狗的世界里。”
 尽管母女为此争执不休,但赫本还是打定主意,她要成家,她需要有一个人来保护她。于是,在《吉吉》首演四天后,她对詹姆斯·汉斯宣布:《吉吉》一拍完,他们就结婚。
   然而,《罗马假日》完成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她还得立刻参加《吉吉》的巡回演出,戏票已全部预售出去了。她很想飞往加拿大去看汉斯,但却没法抽出时间。这时,赫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自己根本不可能放弃已经起步的电影事业,她与汉斯,至少是目前,已经谈不上结婚了……
   男爵夫人此时仍然坚决反对女儿和汉斯结婚,压力使赫本终于放弃了斗争,在《吉吉》的芝加哥首映式上,赫本宣布说,她与詹姆斯·汉斯的一切都过去了。而这个时候,可怜的詹姆斯·汉斯正在做他的结婚计划呢!年轻美丽、纯洁无瑕的“吉吉”,终于因为罗马的假日而终结了她的初恋。
   1953年8月,在伦敦《罗马假日》首映式晚会上,一个深色眼睛、高颧骨、脸庞线条如刀刻般清晰的男子向赫本走来,他就是格里高利·派克向赫本介绍的朋友,导演、演员兼剧作家梅尔·费勒,出乎费勒意料的是,赫本看过他主演的电影,对他的作品了如指掌,而且十分钦佩他的演技。
   当时,费勒35岁,高瘦的身材,脸庞长的像16世纪大画家格列柯,像用斧凿雕刻出来的一样。费勒的父亲是西班牙人,母亲是爱尔兰裔美国人。费勒曾在普林斯顿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迷上了话剧,遂中途辍学,到墨西哥写了一部小说,此后在百老汇表演舞蹈,舞艺也相当的好。费勒精于击剑,还爱好网球。他明智、善于体贴,在好莱坞的威望很高,甚至超过他的领导人。尤其当大部分的片厂老板都只是受三流教育的皮货商时,梅尔的确如鹤立鸡群。他还集制片、导演、演员于一身,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
   然而,费勒在银幕上的形象严峻有余而温暖不足,总不能唤起女影迷罗曼蒂克的幻想。但是,奥黛丽·赫本却与他一见钟情,赫本喜欢费勒的机智、幽默和英俊的外表,对这个具有领袖风范的人物产生了依恋之情,虽然他结过两次婚,有四个小孩,而且还比奥黛丽大12岁。
   梅尔立刻感受到奥黛丽的与众不同,他也不想错过这样的好女孩。晚会后不久,在派克的建议下,梅尔打电话给奥黛丽,他们很快就在一起了。
 虽然奥黛丽的母亲极力反对,但梅尔与奥黛丽之间的感情却日益浓厚。奥黛丽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她对费勒说,希望能有机会和他一起挑选剧本。于是就有了后来出名的话剧《翁蒂娜》,赫本和费勒分别饰演了一对相恋的年轻水妖美人鱼和英俊的游侠骑士。在舞台上,费勒向赫本倾诉衷肠,而在生活中,他也向她狂热求爱,该剧后来拍成电影,也相当成功。观众评论说,赫本的表演可爱的要命。
   那段时间,奥黛丽在梅尔的带领下,接触到爵士乐与纽约的夜生活。在8月,梅尔37岁的生日,奥黛丽送给他一支白金劳力士手表,上面刻着他们共同喜爱的作家科沃德的书名:爱上男孩。
   1954年9月24日,奥黛丽演出《翁蒂娜》得到了东尼奖最佳女主角奖之后,与梅尔在瑞士结婚。他们在瑞士美丽的卢采恩湖畔一个小教堂举行了婚礼。那儿是世界上最豪华最文明的山区修养地之一,幽静、舒适、豪华、美丽。结婚当天,奥黛丽穿着白色皮巴尔曼的礼服,头上戴着玫瑰花冠。新婚的费勒夫妇在意大利阿尔巴诺度蜜月,距罗马约20里,一堆狗仔队和新闻记者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们——他们甚至得在租来的乡村农舍外加上层层篱笆,才能得到片刻安宁。
   令人吃惊的是,奥黛丽一直都在害怕没有人会向她求婚,她觉得自己丑得没有人会愿意娶她当妻子!能够嫁给梅尔,奥黛丽快活得像小孩一样,她告诉梅尔说:“因为你,我终于可以嫁出去了。”
   60年代,奥黛丽的事业已臻巅峰。她主演的许多电影,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料成功,她冒险地扮演修女、同性恋、盲女,甚至妓女的角色,每一次都是对自己演技的挑战,观众接受了她扮演的任何角色。1963年,她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演员之一。
 主演《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时,她的片酬已高达100万美金,之后更是节节高升。但在1967年演完梅尔·费勒导演的《等到天黑》后,奥黛丽突然宣布息影。她的决定震惊了全世界的影迷。她要去追寻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扮演好妻子与母亲。她离开好莱坞之后,便回到她在瑞士精心布置的居所,把她的农庄命名为“和平之邸”(La   Paisible)。
   在奥黛丽的事业蓬勃发展时,她的家庭却出了问题。过去十几年来,关于费勒想分居的传闻始终没有停止;1963年之后,奥黛丽·赫本一直在家里照顾多病的费勒,但是此时却传来了费勒和一个西班牙女郎打得火热的绯闻,奥黛丽·赫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与费勒的感情跌入了谷底,他们的关系到了要摊牌的地步。也许奥黛丽已经厌倦了费勒固执己见的态度,或是她已经不愿意不停的去安抚他。可以肯定的是,奥黛丽的事业掩盖了他的锋芒。对于梅尔这样野心勃勃、有天赋的男人,被称为是“奥黛丽·赫本的先生”不啻是他心里的最痛——毕竟他仍是以艺术家自居。
   为了他们的儿子西恩,奥黛丽试图挽回婚姻,但是努力终究徒劳无功。费勒与赫本3年的婚姻,经历了四次流产以及合作关系,在1967年,还是以离婚告终。
   奥黛丽接下来演出的片子,多少也反映出她个人生活所面临的成长与改变。在演出斯坦利·唐南导演的《俪人行》时,正值她和梅尔分居的阶段,奥黛丽与艾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饰演一对结婚很久的夫妻,片中描述了现代夫妻关系的起起伏伏、紧张与相爱的种种。许多影评和影迷认为,这是奥黛丽从影以来最“真实”的一次尚佳演出。这部电影1967年7月27日首映;同年9月1日,38岁的赫本和50岁的费勒宣布离婚,他们13年的结婚生活划上了休止符。赫本身心疲惫不堪,体重掉到只剩42公斤。
   尽管奥黛丽和梅尔离婚的这项决定令她十分痛苦,但在她下定决心之后,她便用全新的热情过着她的生活。
   奥黛丽离开梅尔之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剪掉她的长发。亚历山大在蒙特街三号美容沙龙里帮她操刀,奥黛丽试戴了好几顶假发,以决定哪一种造型最好看。亚历山大知道全世界都在静观其变,最后做出了一个他称之为“六六年代表作”的发型。这个名称有点奇怪,但的确是一个适合奥黛丽的新造型。这款短发看来相当简单,却将亚历山大完美的手艺展现无遗;在他细心熟练的技术下,赋予了奥黛丽一个全新的风貌,根据《时尚》杂志的说法是“神采奕奕的短发造型”。
 尽管她剪了个很好看的发型,仍无法改变她离婚后落寞的心情。当8岁的西恩到托洛肯纳兹(tolochenaz)的寄宿学校就读后,奥黛丽一个人待在瑞士的家便显得无精打采。想要从人生中如此的惨状里逃脱出来,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再婚。赫本自己也说,在那个时候她无论如何都想再结婚的。
   奥黛丽与费勒黯然分手后,奥黛丽回到她一举成功的地方——罗马。去默默医治自己感情的创伤。
   意大利让奥黛丽心情好极了。她在那里觉得更加自由自在。人们既热情又很乐于助人,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奥黛丽觉得该是改变自己的时候了。她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开阔。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罢了。
 1968年奥黛丽接受友人的邀请同去希腊旅游。在船上,奥黛丽遇见了在罗马大学教书的著名心理学家安德烈·多蒂医生。这位幽默风趣的30岁单身汉,过去在罗马丰富的社交晚宴活动中相当活跃,他专挑社交名流交往,现在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奥黛丽身上。奥黛丽与梅尔相处时一直是她付出许多时间与精神,而多蒂却总是让奥黛丽开怀大笑。他们环游爱琴海时,浪漫史也轰轰烈烈地展开
 两人在6月邂逅,到了9月时已经认真地论及婚嫁。嫁给一个比她小9岁的意大利人,是奥黛丽母亲最反对的事,无论这个人多有成就或是教养多好。但过去,她母亲也曾反对她和梅尔结婚。母亲不是惟一反对的人——奥黛丽的朋友中有一半的人反对他们结婚。   身为世界知名的演员,一举一动(从剪发到穿着)都受到万众瞩目,奥黛丽知道她绝对无法悄悄地和某人“在一起”。最后,奥黛丽和安德烈彼此相爱,承诺他们要结婚,要生小孩。
   “你知道被掉落的砖块打到头的滋味吗?”奥黛丽说到他们浓烈的爱情:“这是我对安德烈的感觉。它真是突如其来。”在圣诞节那天,多蒂拿着红宝石订婚戒指送给奥黛丽;很快地,他又送上一个更大的钻戒。1969年第一个礼拜,他们就在托洛肯纳兹乡下邮局贴出他们的结婚预告。
   1969年1月18日,距离她和梅尔正式离婚的六星期后,奥黛丽和安得烈在摩吉斯(Morges)附近的市民大厅举办结婚典礼。   婚礼之后,奥黛丽打电话给远在巴黎的友人说:“我又恋爱了,我现在很快乐。”她赞叹说:“我不相信爱情又降临在我身上。我几乎已经放弃了。”
   在罗马,新婚的奥黛丽开始学习做一位医生太太,就像当年她为比利·怀尔德背台词一样专注。剧本不断地寄到她家,几乎塞满了信箱。奥黛丽全都拒绝了,她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奥黛丽决心竭尽所能经营婚姻,因为事业是她前任婚姻破裂的起因,她现在要退出影坛,把精力全放在家庭上。
   成为意大利平民之后,奥黛丽摘下了白色手套,脱下了纪梵希的精致套装,把影迷的梦想留在黑暗的剧院里。
   她穿着牛仔裤与白衬衫,在城里自在地走动,没有人会注意到她。奥黛丽觉得很放松,穿着凉鞋在夏威夷的海滩上度假。几乎每天都很快乐。她说:“我没有助理,也不需要养狗;我不办舞会,也不办正式晚宴了。”
   奥黛丽很早起床,给安德烈弄早餐,甚至陪他一起走到医院上班;她还帮他为病人量体温;加班时陪他在医院吃晚餐。结婚4个月之后,奥黛丽和安德烈非常高兴地发现,奥黛丽怀孕了。
   为了能在多次流产后保住胎儿,奥黛丽听从了索菲亚·罗兰的建议,在秋季返回瑞士的和平之邸,一直待到小孩出生为止。
   安德烈会在周末从罗马飞去瑞士探望奥黛丽。安排就绪之后,他回去工作,同时恢复了他单身时代的热闹社交生活。媒体找到新的话题——他们拍到了安德烈跟一大堆女演员与伯爵夫人彻夜厮混的照片,整个罗马都知道安德烈流连忘返于夜总会和脱衣舞厅。
 尽管奥黛丽知道安德烈的社交活动,但她最重要的任务是保住孩子。1970年2月8日,奥黛丽生下了儿子卢卡·多蒂(Luca   Dotti),他们的婚姻也暂时恢复了平静,奥黛丽很快地回到罗马的住处。
   不幸的是,意大利的狗仔队并没有放过奥黛丽,让她平静地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对于媒体,奥黛丽并没说当明星有什么负面影响,因为她不想让别人说她不知感恩。但是有次奥黛丽被问是否受盛名所累,她回答说:“卢卡因此受害。”她惟一感到很难过的是,第二个儿子出生时,不能带他去任何地方——公园,甚至街上,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避开狗仔队。那是奥黛丽最感到困扰的时期,因为小孩饱受骚扰——有时,躲在树后面的摄影师会突然跳到她面前拍照,小孩子被吓得大哭大叫!不久之后,她在罗马一个家里有花园的朋友告诉她,只要她愿意,随时可以把卢卡带过去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玩。
   奥黛丽最不幸的是,即使拥有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华服和花朵,却无法挽回她第二段婚姻的颓势。她结婚7年的丈夫还是像单身汉一样流连花丛,夜夜笙歌。意大利的男人从来就以不忠实著称。
   当卢卡出生之后,多蒂偶尔会表现得比较好,但是多蒂经年累月出席的宴会是媒体最喜欢追踪的报导,对于奥黛丽的自尊更是沉重的打击。她为了孩子们全力要保住这段婚姻;但是对于缓和婚姻的恶化于事无补,反而带给她更大的压力。丈夫外遇是一件令她痛苦的事,天天都看到报纸头版报导这些绯闻更让她不堪忍受。终于,有一天早上,她生气地对安德烈说,她已经忍无可忍了。
   奥黛丽现在是带着两个孩子的成熟妇人,在意大利的日子里,经过了尝试与错误,奥黛丽学会了如何让自己活得快乐。她深刻的体会到,走出自己的路必须有梦想及尝试错误的勇气。
   她的另一章婚姻,充满了艰涩的尝试,虽然有着钟爱的儿子,却也就此划下句点。
   赫本曾说:“我终于得到幸福了。我不再拍电影了,今后我要专心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然而她这样朴素的梦想,竟被爱人如此轻易的背叛了。
   1976年,赫本以《罗宾汉与玛丽安》一片,在息影9年后重新东山再起。过去曾经在服饰上穿着华丽、千变万化的她,在这部电影中只穿一套衣服演到底,对男人而言,她演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情人。往后她也只演出了《朱门血痕》,她对共同演出的班·盖查拉非常倾心。赫本倒向盖查拉,迷失了她身为明星的身份,她与盖查拉于1981年又共同演出《哄堂大笑》,在名声不佳的情况中,断送了自己的电影生命。
   冥冥之中,或许是运气吧,奥黛丽在1980年冬天遇到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经过与多蒂情感上的高低起伏,奥黛丽变得更加内向。因此,她与罗伯特并不是一见钟情。
   他们是在好友家里的书房相识的,那里有着温暖的壁炉、舒适的沙发和整齐排放的相簿。罗伯特承认这间书房是他这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地方,他与奥黛丽的相遇,仿佛是前生注定。
   他们是伤心人遇见断肠人,当时罗伯特处在失去妻子默默的悲痛之中,奥黛丽则是对她和多蒂11年的婚姻大失所望,着手办理离婚手续。奥黛丽倾听、分担着罗伯特的思妻悲情。在沉静的晚餐后,他们两人第一次坐下来谈心。
   一直到人生的晚年,赫本才遇见了一个“正确的人”,他能够像赫本爱他一样,深情的爱着赫本。
   他们认识不久后,奥黛丽告诉她的朋友说,她已经找到了“精神上的双胞胎,她愿意与此人共度一生。”事实上,称他们俩为灵魂伴侣亦不为过。他们一样地敏锐,一样有着黑色的眼睛,在他们了解你之前,都很谨慎小心。但他们信任你之后,就会谈笑风生。罗伯特高大、俊挺的外表与奥黛丽站在一起,更是相得益彰。
 “和平之邸”是奥黛丽休养生息的避风港,她在这里得以安宁。这栋房子位于瑞士托洛肯纳兹,是奥黛丽1965年购买的一栋相当朴素的18世纪农庄,有果园,还有蔬菜花圃,围绕着青青草地。
   在这里,奥黛丽可以放松心情,无拘无束。任何人都打扰不到她,这是她的快乐居所。奥黛丽深爱着这里以及在这里度过的日子。远离了舞台与好莱坞喧扰的演艺事业,奥黛丽发现了一处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瑞士治愈了所有凡尘纷扰带来的伤害,她很感激有个地方可以让她关起门来,不理会外界的要求。在这里,她爱的事物不多,但都是她的挚爱。房子、花园、小狗、随时回来的孩子们,以及与她长相厮守的罗伯特·沃德斯。
   奥黛丽的和平之邸有一些伟大的资产,却是金钱买不到的——空旷、阳光与心灵的平静。奥黛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彰显她世界巨星的形象。和平之邸最大的特色就是平静祥和,或许是要找回奥黛丽童年时所不曾有过的和平。没有专业室内设计师的精雕细琢,每个房间仍然有着温馨的气氛。
 在和平之邸,生活是最重要的;奥黛丽花很多时间采购食物、准备晚餐。吃饭时也不会被一些无关紧要,像是电话之类的事情打断。奥黛丽喜欢悠闲地布置餐桌,甬道上紫色薰衣草香气扑鼻,草地上的小狗撒欢打闹。
   1980年底,罗伯特搬进和平之邸与奥黛丽同住。她之前的两段婚姻都是一场灾难。即使对她的丈夫不是灾难,对她却毫无疑问地是一场艰辛的磨难。罗伯特与奥黛丽之间没有所谓结不结婚的问题。就像罗伯特说的,结婚不啻是把她抓回电椅,让她再坐上去。只要两人真心相爱,他就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不会让她再去思考结婚的事情。
   奥黛丽的母亲埃拉很喜欢罗伯特,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她于60至70年代在旧金山一家退伍军人医院工作,为从越南返乡的退伍军人筹募基金。现在她的健康状况已日渐衰弱,和奥黛丽一起住在和平之邸。尽管罗伯特认识埃拉时,她是卧病在床;但她仍坚持要出席,也表明她很高兴奥黛丽与罗伯特可以相识相爱,特别是大家都是同乡。在她去世前10年,男爵夫人几乎都与奥黛丽住在和平之邸,受到奥黛丽的悉心照顾,她逝于1984年8月26日。
 此时只剩奥黛丽与罗伯特两人在瑞士相依为命。孩子们长大了,母亲也去世了,剩下的就是他们俩和狗儿。
   尽管罗伯特是奥黛丽的神仙伴侣,但他毕竟是个男人,非常讨厌逛街。在罗马时,奥黛丽会让他在露天咖啡座喝卡布其诺、看报纸,好整以暇地等她选购好费拉加模的鞋子。“喔,我不能忍受逛街,我待在店里会疯掉。”他很坚持。但是他偶尔还是会陪着奥黛丽一起出席纪梵希的私人服装发表会。这个他倒是很喜欢。
   对于她的电影事业,奥黛丽也不怎么留恋感伤。尽管奥黛丽喜欢那些共事的人,也全心演好电影,但电影在奥黛丽的情感生活里并未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我演的电影,我无法像怀念充满忧欢回忆时所住的房子,或是和孩子一起待过的地方那样地怀旧。”奥黛丽最爱的就是罗伯特、她的宠物与她的花园,但她这一生的最爱则是被她视为“伟大成就”的两个儿子:西恩与卢卡。奥黛丽曾经表示过:“即使当我还是个小孩时,我最想要的便是孩子。小孩才是我人生的真实部分。至于电影只不过是童话故事罢了。”
   许多访谈都会问到他们何时要结婚,奥黛丽套用威廉·惠勒的话:“东西没坏,就不用修理。”关于未来,谁能预料呢?没有人可以事先做好计划。她的孩子都已健康地长大成人,罗伯特和小狗们相伴在旁,又有勤快的管家帮她照顾花园,和平之邸的安适岁月是她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1981年,她与多蒂离了婚,她终于得到了一段最后的幸福。在这段幸福日子中,她成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持续给世界上不幸的孩童们灌注她不吝惜的爱。1989年她演出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就像她本人,在银幕上她亦扮演一个天使。1993年1月20日赫本去世的时候,伊丽莎白·泰勒就说:“天使已经回天国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2: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黛丽·赫本——天使的陨落

1989年,赫本最后一次面对摄像机,是在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直到永远》中扮演一个身着白色长袍的纤弱天使。
   1993年1月20日,克林顿就任美国第42届总统的当天,奥黛丽·赫本的死讯传遍了全世界。享年64岁,结肠癌。奥黛丽·赫本生前一直热爱太阳、花朵、动物、生菜沙拉和淋浴,虽然吸烟,却对自身健康倍加留意,然而却没有逃过癌症的魔掌?
   1992年11月,到索马里出差回来后,奥黛丽感觉相当疲惫,心情也很低落。开始她以为是感染到阿米巴病毒,于是前往洛杉矶的塞达斯—西奈医学中心做全身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
   之后她的病情急转直下,迅速恶化。在切除了盲肠与结肠之后,不到几天的时间,肿瘤又蔓延到她的胃。罗伯特与她的两个儿子一直陪侍在旁,而她的管家乔范诺也立刻将两只狗从瑞士带过来。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泰瑞落修女接获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祷其能奇迹般地恢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
 奥黛丽决定不再接受化疗,到了十一月底,医生宣布她的病情已到末期,无法做任何有效的疼痛处理,医生也束手无策。奥黛丽说出她的希望:回家并在瑞士庆祝圣诞节。她请求回乡看最后一眼瑞士的白雪,那里是1957年她和梅尔·费勒结婚移居该地后36年来从未离开的“自己的家”。纪梵希急忙向邦妮·梅隆商借她的飞机,以便载满所有奥黛丽喜欢的花回到瑞士。
   临别之前,大家为奥黛丽饯行。席中都是她最亲密的朋友,康尼、派克夫妇、怀尔德夫妇都到齐了。派克觉得奥黛丽一直在强撑着,以免扫了大家的兴。他用“英勇”这样的字眼形容奥黛丽。奥黛丽曾经向派克的太太维若妮卡说:“癌症的痛真是恐怖。”但是她仍忍痛陪着大家,让大家开心。“当我在车上听到这句话,”派克坦言道,“就像有一个葡萄柚那样大的结,卡在我的喉咙里。”
   奥黛丽待在和平之邸的最后那个月,所有她最挚爱的人,罗伯特和她儿子都在身边陪伴她。“我很高兴可以待在家里,”她说,“这样子又可以看到我种的树。”纪梵希常常过来陪伴她,但小心翼翼地不让她太劳累。
   只要走得动,奥黛丽一定会去花园,直到那些狗仔队把她最后的快乐也剥夺了。她最后的礼物,是买了三件毛衣外套送给西恩、罗伯特,另外一件深蓝色的送给纪梵希。她在纪梵希前来探视时,将外套送给他,并送上她的吻,喃喃说:“你穿着这件衣服时,就可以想到我。”
   罗伯特记得他们最后相处的情景。“最后的这个圣诞节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能够和儿子还有我相聚在一起,对她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到她去世的那一天,还是同床共眠。我记得奥黛丽在黑夜中说:‘这是我最快乐的一个圣诞节。’”
   1月10日,奥黛丽在罗伯特与多丽丝的挽扶下,最后一次来到花园散步。她在第一个花区停下来,并提醒管家乔范诺要种些什么,而且春天来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你一定可以看到花开的!”他这样告诉她。
   她看看他。对于死亡,就像看待她的生命,她都非常地实际。奥黛丽并不觉得死亡不公平,那是自然的一部分。“到时候我会在这里。”她回答管家。即使在临终的前几天,她还是希望罗伯特可以笑得出来。“她对我说:‘罗伯特,为我笑一下吧!’”罗伯特还记得:“为了她,我真的笑了。”
   奥黛丽一直都在撑,但终于有一天,她对卢卡说:“我很抱歉,但我已经准备好要走了。”
   1993年1月20日星期三,下午7点,奥黛丽·赫本如愿所偿,在自己的故乡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步,享年63岁。奥黛丽下葬时戴着罗伯特与西恩送的两只戒指,长眠在她晚年格外喜爱的托洛许那村,墓碑上只有“奥黛丽·赫本,1929-1993”这样简单的文字而已。
   爱与悲伤、名声与失意,喜悦与背叛,绝望和希望……这些侵袭过她的所有感情的体验,如轻烟散去,那墓碑永远宁静。
   站在墓碑前,仿佛可以听见赫本的声音说:“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拥有信念,至少我曾努力的想去拥有过。”
   罗伯特一直不断地自责与懊悔:奥黛丽罹患重病之后,他问她说:“如果这几年,我们好好待在瑞士,和家人、小狗团聚,这样不是更好吗?”奥黛丽很少对罗伯特生气,但他这个至情至性的要求,让她觉得过于自私,只想到自己,她对他说:“你应该想想,这样我们会失去更多。”
   直到现在,如果罗伯特知道联合国的工作会使得奥黛丽这么早去世的话,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些工作,如此一来,奥黛丽就可以多活几年和他们一起快乐地生活。她去世后的第三年,他接受Sigm   Theta   Tau医疗学会颁给奥黛丽的奖章,在会上深情的谈到奥黛丽对他不凡的意义。“有位聪明的朋友告诉我,她坚信有一天我会觉得奥黛丽活着时,触动我的生命,这些意义远比她逝世的事实还要重要。那一天一直没有到来。痛苦到失落的感觉紧紧揪在我的心头。但是痛苦本身渐渐有了一些变化。一开始,它像是敌人,让你不想面对,也不愿处理。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像是朋友,或是一种安慰。失去挚爱的痛苦,是人间最难承受的事,但时间慢慢地过去,你会了解,失去他们的痛苦使得你对这些人的记忆永远鲜明。也提醒你自己,你还有更多值得去爱。”
 “我所了解的是,我们对奥黛丽的爱永远不变,并不因她的逝世,或是她的早逝。她留给我们的讯息是用爱去信任与希望,这一点将最值得我们怀念。如果她还有未了的心愿,那就是她的工作应该继续下去。”
   奥黛丽永远活在那些深爱她的人心中与记忆深处。卢卡说,每次他经过巴黎的花店就会想起母亲。“我错过了她对我说的话,”他不得不承认,“现在没有她在旁教诲,什么事情出了差错,我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奥黛丽带给了全世界喜悦——经由她的优雅,她的风格以及她所树立的典范。正如她的一个儿子西恩记得:“她相信爱可以治疗、抚慰、平复一切的伤痛,让事情获致圆满的结果。”
   虽然她未曾强调过她的宗教信仰,奥黛丽的品格与胸怀是源于内在精神。她相信生命的目的“不是只为了这一天,而是要珍惜每一天。”奥黛丽很有哲学思想,她喜欢诗,尤其喜欢泰戈尔的诗集。她记得其中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每个小孩都是上帝用来提醒我们,这世间大有希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2: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黛丽·赫本 ——真实的奥黛丽

厨房里的奥黛丽:奥黛丽的朋友觉得有些事情令他们生气,那就是媒体谣传她有厌食症。“奥黛丽很喜欢吃,”康尼·沃尔德不屑地挥着手,对于这样的传闻嗤之以鼻,“她是个很棒的厨师,她最爱和孩子们一起待在厨房里。”奥黛丽·怀尔德也同意她的说法。“她其实是个很喜欢食物的人,只是她怎么吃都这么瘦罢了。她是个注重健康的厨师,她也吃得很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朱莉亚·莱弗曼(Julie Leifermann)曾经因为拍摄《世界花园》而跟着奥黛丽旅行了三个月之久,更觉得奥黛丽很了解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之类的常识,也懂得摄取营养保持体力。莱弗曼记得:“她吃很多的水食,而且吃得很均衡;她不希望自己陷在大餐里无法自拔,因为我们都要起个大早录节目。当她工作或是旅行时,她会吃得很健康,吃一些会带给她体力的食物;偶尔纵容自己一下,其实也没有人会注意。”
   奥黛丽最喜欢做的菜是什么?意大利面。在罗马生活几年之后,她就从新手变成厨艺精进的专家。康尼有一本标题写着“和平之邸”的皮革相簿里,就有许多在那里吃午餐时所拍的相片,例如,西恩7岁的生日聚会上,乔范诺端上一盘清爽的沙拉,底层有自己种的莴苣、青豆和橄榄油酱,甜点则是鲜奶油蓝莓。
   奥黛丽喜欢吃格兰尼·史密斯(Granny Smith)青苹果当点心,但她最喜欢的还是巧克力。莎利麦克琳还记得奥黛丽为《双姝怨》的演员及工作人员,做了可口的糕点,“上头还洒了一层糖粉”。奥黛丽也喜欢吃瑞士巧克力火锅,有时候下午就会吃上一两盘。“你知道奥黛丽的窈窕秘诀吗?”班克斯曾被问及奥黛丽是如何保持身材的。“她什么东西都吃,但绝对不会过量。”
   除了战时物质的匮乏,使得奥黛丽的新陈代谢功能不良,奥黛丽一直都蛮有活动力的。她不是那种会坐着看电视,而不去花园做事的人。她喜欢呼吸新鲜空气。晚餐之后,奥黛丽最喜欢做的就是遛狗。奥黛丽可不是在乡间闲逛,她几乎是在跑。一些不太熟悉她生活作息的客人,和她散步时,得在瑞士乡间小道上气喘吁吁地赶上奥黛丽的速度。
   根据奥黛丽的朋友说,她几乎不吃垃圾食物。她几乎不曾走进过任何一家麦当劳,虽然有时为了赶电影,她和罗伯特、康尼会在日落大道上的“汉堡农庄”吃东西。吃完饭,他们一定会再吃个热焦糖蛋糕。
   如果你觉得需要重温赫本式的厨房时光,那么早餐就吃全麦土司涂上自制的覆盆子果酱,午餐吃一颗格兰尼·史密斯苹果,外加瑞士巧克力火锅。晚餐就吃意大利面加番茄大蒜酱,或是意大利潘尼面吧!保证你一边吃,也会一边想着奥黛丽。
   出名的“出名”:“出名”是一只喜欢乱叫、容易神经紧张、约克夏品种的狗,也是奥黛丽最出名的狗。“她真是个爱狗人,”比利·怀尔德说:“她对她的狗都很好,尤其是那只‘出名’。”这只狗是梅尔·费勒1956年送给奥黛丽的礼物,它曾经在《甜姐儿》里露脸,在《蒂凡尼的早餐》拍摄中场休息时,趴在主人的膝盖上,更是多次出现在艾弗登的摄影作品里。在弗洛伊德盛行的50年代里,有个导演就认为“出名”是奥黛丽的“小孩替代物”——她帮它打扮,和它形影不离,忽略它所有的缺点。在这上面,“出名”是填补了丈夫的空洞,而非她的小孩。
   不幸的是,“出名”的行为,一点也不像它那举止优雅的主人,是一只很不乖的狗。有一次,奥黛丽·赫本带着这只狗到比利·怀尔德洛杉矶的家中做家。奥黛丽一再保证“出名一定会乖乖的”。结果,它看了怀尔德家里的约克夏“五十”一眼,便在他们家里路易十四时代丝质客厅座椅上撒尿,奥黛丽深感抱歉,但是奥黛丽·怀尔德觉得“出名”却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虽然它破坏了主人家的古董家具,因为奥黛丽和她的朋友都了解“出名”,所以它也没受到什么处罚。这一点“出名”倒是心知肚明。毕竟它知道怎样取悦自己的主人,就像好莱坞许多影星的恶行很快就会被遗忘;“出名”因为在镜头前大出风头,特别是和比利·怀尔德处不好时,这一点可是大有帮助。只要摄影机一开动,好莱坞都知道“出名”一定会表现得可圈可点(此点与它的主人无异)。但是,奥黛丽的狗有时却没有明星的风范。也许成为名狗,对他来说压力太大了吧。也许,太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它身上。因为不希望它成为狗类的朱迪·加兰(Judy Garland),医生还开给“出名”镇定剂,让他心情平静一点。
   1958年时,奥黛丽已经有太多的狗了。因为要拍《绿厦》(Green Mansions),她又养了一只小鹿。这只鹿的一对大眼睛和细瘦的腿,让大家一致觉得这只庞物跟主人长得很像。不用说,“出名”却不太高兴。事实上,“出名”还蛮生气的。当主人喂“依比”吃东西,而它没得吃时,它就会躲起来生气。“你应该了解,”摄影师威洛比曾说:“‘出名’对奥黛丽是情有独钟。”
   “依比”小时候,是奥黛丽每两个小时用奶瓶喂大的。“当它两个半月大时,就住在我们家,”梅尔说:“我们在客厅,它就和我们待在客厅吃东西;我们睡觉时,他就睡在浴室里。”“依比”还跟着奥黛丽一起上超市买东西——你能想像这两个人一起选购农产品的样子吗?那年,梅尔与奥黛丽的私人圣诞卡上,就是“依比”和“出名”和他们坐在沙发上拍的照片。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1960年在拍摄《双姝怨》(The Children′s Hour)时,梅尔与奥黛丽在日落大道上租了一栋房子。“我们说这里是离婚者和失婚者的梦碎大道(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奥黛丽·怀尔德说。后来,“出名”被车撞,死在奥黛丽的怀里,奥黛丽原本对好莱坞即甚少评语,这会儿更加地不予置评。奥黛丽带着儿子西恩到巴黎去,当时梅尔正在那里拍《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梅尔又买了一支约克夏狗送给奥黛丽,从这个情形看来,他似乎是个好丈夫。它与“出名”长得很像,奥黛丽慢慢地也愈来愈爱它。
   虽然她很喜欢动物,奥黛丽却不太喜欢养猫。在隔年春天替《哈泼时尚》杂志拍照时,他们用了一只白猫(当然一起参与工作的还有梅尔、迪克尔费里、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阿尔特·布赫瓦尔德(Art Buchwald),以及一整排硬壳的路易威登行李箱。)艺术指导亨利·沃尔夫(Henry Wolf)还记得:“那只猫一直抓奥黛丽的脸,所以,我们有好几天都没能拍她另一边的脸……,我想可能是忘了喂它吧!”
   奥黛丽最后把她的爱,从约克夏和小鹿身上转到杰克·罗素犬(Jack Rossell terrier),这种吵闹、身材只有鞋盒一般大小的狗,常以为自己是牧羊犬。最高记录是养了五只狗。奥黛丽把一只叫“图柏”(Tupper)的狗送给罗伯特·沃德斯,当做是他50岁的生日礼物。“罗伯特从来没有养过狗,我觉得他应该养一只属于自己的狗。”奥黛丽或许回想起“出名”带给她的许多快乐。虽然“米西”(Missy)和“图伯”这两只狗于她在世时相处得很好,但在奥黛丽去世之后,它们就必须分开。毕竟,魔力已经消失,而他们与奥黛丽的关系也不复存在。
   “我觉得和动物的关系可以说是最单纯的,”奥黛丽曾经有感而发,“没有人,也很少有小孩可以这样无所要求地陪着你。它们只想活着罢了。它们只想吃饱。它们完全地依赖你,如此之脆弱。它们的脆弱让你完全敞开心胸接纳它们,或许你很少这样对待过任何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情感之下,那几张受损的椅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2: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黛丽·赫本的电影人生 (一)

从芭蕾到银幕
1929年3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赫本的父亲是英国人,名约瑟.安东尼。赫本。拉斯东,是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的总经理,他相貌英俊,衣着考究。母亲是荷兰人,埃拉.冯.希姆斯特拉,荷兰驻圭亚那总督的女儿,是荷兰王室直系贵族血统约后裔,所以在名字后还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称号。
正是在这种家庭和生活环境中,赫本自幼熏陶得认真严肃、气质高雅、性格坚毅,同时又能出人意料地谈笑风生,以无限的激情拥抱生活。她冰清玉洁、朴实无华,就象布鲁塞尔一样,集最古老的神秘、时代的观念和奇异的现代观念于一身,她的举止总带有一种贵族气派。
为了让赫本自幼就受到良好教育,她四岁就被送往英国一所私立学校。赫本从小就非常文静,从小就喜欢音乐,尤其喜爱舞蹈,看芭蕾舞剧对赫本来说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成为一名演员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梦想。
这个时候,她日益从芭蕾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她开始对自己的外表不满。她特别不喜欢自己的脸,认为她的眼睛太大,牙齿长得不整齐,而且她对自己的体形也感到绝望。从此她郁郁寡欢,越来越孤僻、拘谨、与人疏远。
6岁时她父母的离异更使她觉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强烈地吸引着她。9岁时,她开始正规地学习芭蕾舞。她学习非常认真庄重,她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一名独舞演员,并最终成为舞星。她对电影毫无兴趣,对超级巨星嘉宝或者凯瑟琳.赫本一无所知,跳舞已成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1939年,欧战爆发,赫本随母亲来到荷兰,结果,这一决定使赫本战时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其间,她强烈地感受了残忍而恐怖的战争和贫穷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于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个儿,仅剩一付骨头架子。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造成她贫血、消瘦、肌肉单薄无力,并且她的体型后来始终清瘦修长。
“战争把人变成四徒,无论从肉体上还是从精神上说都是如此。我周围的同龄人,却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想法和我不一样。我不知怎的,在枪炮和杀戮面前,始终坚守着我自幼的梦想-----音乐,芭蕾。”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她的确从未放弃对芭蕾的追求。战争结束后,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个白俄芭蕾舞教师索尼亚那里学习。索尼亚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颧骨,秀气的鼻子,方方的肩头,苗条的躯干和修长的双腿,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一个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动作也不错,有很好的基本功。可是索尼亚对芭蕾有许多新的见解,但得不到荷兰政府的支持,她的学校被迫停办。
于是赫本转到伦敦,找到了一份在教会值夜班的工作。同时,她一边当广告模特,一边进了颇负盛名的玛丽.兰柏女士的舞蹈学校。年已60的舞蹈家兰柏女士对赫本很好,但是,在这里赫本发现,自己的舞蹈技巧不如别的同学。加之她个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没有担任舞蹈主角的前途。同时,多年的饥饿病侵蚀了她的身体,作为职业舞蹈演员体力不足。
经兰柏推荐,赫本参加了美国音乐剧《高扣鞋》的演出,在剧中当一名群众演员。她舞蹈设计的动作跳得很高,转动眼珠,向前伸出手臂,演得不坏,但赫本不喜欢这种形式,也不喜欢这种生活。这个时候,赫本突然明白了兰柏对她讲的肺腑之言。兰柏女士的话是:“你缺少芭蕾舞家应具备的天才。”至此,赫本终于明白了,干芭蕾这行,她永远当不成主角,永远不会成功,终于,赫本彻底放弃了当舞星的愿望。此时,她19岁。
当不成舞星,就要面对现实。当时,伦敦要拍摄一部40分钟的电影短片,是一部旅行风光介绍,片中需要一名会英、德两种语言的少女,装扮成空中小姐向观众讲解风光景物,经朋友介绍,赫本前往应试。十八九岁的她,长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两位导演先后接见了她。
导演林登后来回忆说:“奥黛丽.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亲切,很有教养。她象小鸟似地叽叽喳喳,讲她的芭蕾舞训练。我呢,立刻打电话把助手叫来。记得当时我对助手说“快来!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2: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黛丽·赫本的电影人生 (二)

另一位导演则极力证明,是她第一个发现了奥黛丽.赫本:“她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她是学芭蕾的,要找个工作。我向她解释说,我不拍音乐舞蹈片。不过,我继续和她谈话。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鲜、开朗和难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她的小圆脸上一对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个小太阳!最后,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我就对她说,我要让她担任一个角色。而她却回答说:不过,我不是演员啊!你会失望的。我和她签订了合同。”
这部短片,虽然再也没有听人说起过,但赫本却第一次跟演电影打上了交道。她体会到拍片的激动和乐趣。这件事也许正是她以后辉煌从影事业的开端。

成功的起点:《罗马假日》
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
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他给她上了电影明星的第一课,他教她“要迎合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做戏”。这一点让赫本终生受益匪浅。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
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
“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在出租车上,她换掉了戏装,一下车,她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跟着男爵夫人。穿过门厅,那里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耀眼的光。她马上躲进化妆间去洗脸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记者和摄影者们等了五分钟便不耐烦了,把门拍得震天响。无奈,赫本只好先放他们进去拍上几张。
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接着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子,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待着最后的结果。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她就逃离了舞台。 然后是到记者招待会去。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给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但谁也找不着它。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最后,她的那一个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遗憾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一座金像。 此刻,赫本兴奋得发抖,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冷静。她吻学院院长琴·赫肖特时,本应吻面颊,赫本却吻了她的嘴唇。不过还算幸运,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家。她不能入睡,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她母亲男爵夫人也一夜没睡好。
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简直成了荣誉“暴发户”,也的确“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2: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黛丽·赫本的电影人生 (三)

辉煌生涯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迄今为止,赫本已在26部影片中担任各种角色,包括一部电视影片《梅耶林》,其中《萨布丽娜》、《战争与和平》、《滑稽面孔》、《蒂梵尼早餐》、《午间的爱》、《谜中谜》、《窈窕淑女》、《俪人行》、《等到天黑》等影片里的角色她都表演得出神入化。

赫本一生共拍摄了26部影片,这在欧美著名演员中应该算是最少的了。但她几乎每一次的表演都让人永久难忘。她拍片精挑细选,宁缺毋滥,从影26年,平均每年只拍一部电影。《罗马假日》成名后,她不但慎选剧本,而且只和一流导演合作。所以,赫本每拍一部片子都水准高,卖座也好,深得影界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罗马假日》自不待说!1956年的《战争与和平》,片中有一个舞会场面,娜塔莎怀着少女的羞涩,矜持,激动的心情等待有人邀舞,却受到了冷遇,霎时间,娜塔莎的脸上忽而容光焕发,忽而阴影掠起……她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稀罕是否有人在冷淡她。可是,她终于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长长的睫毛在颤动,双唇嗫嚅,呼吸急促……一些研究托尔斯泰的专家看了此片,对于赫本的出色演技大加赞赏。影片公映后,观众写信给报社说:“赫本演得如此出色,以至于我每次翻开小说《战争与和平》,一副赫本面孔的娜塔莎就跃然纸上。”《蒂梵尼早餐》中,赫本饰演一位玩世不恭、肤浅虚荣的社会下层年轻卖笑女子霍莉·戈莱特丽。该片公演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几个大学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达一周之久,似乎有一种摆脱不了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们拉到影院去看霍莉.戈莱特丽”。该片的主题曲《月亮河》由赫本亲自演唱,后来不仅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奖,而且风行一时,成为欧美流行最广的电影歌曲之一。

赫本对待电影,最突出最感人的就是她在拍摄工作中从来都相当地刻苦、认真。她说:“我从来不曾拥有什么天赋才能,我崇拜我的工作,我尽了最大努力。”是的,她的确是这样做的。在为百老汇戏剧《翁蒂娜》试装时,为了使服装效果达到完美的程度,赫本在试装过程中一连几个小时地站着,纹丝不动。在拍《修女传》时,她突然患了肾结石,但仍强迫自己起床,继续工作。她曾因为《蒂梵尼早餐》在大雨中一连淋上好几个小时,也曾因为《不可饶恕的人》中的骑马镜头而摔断椎骨;她曾因学开车而撞了别人的车被推上法庭;还曾因拍摄《绿厦》需要花几个月耐心驯养一只小鹿依布,做它的代理妈妈…… 因为她的天份和刻苦工作,她的演技日益纯熟精湛,也越来越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甚至那些要求苛刻的影评家也对她推崇备至,授予她各种各样的电影奖。她先后五次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亦即是说,她先后至少五年都在该年度欧美影坛的五大女明星之列,奥黛丽.赫本还曾十三次名列美国明星排行榜首位。她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人们给她的片酬也越来越高。1955年拍《战争与和平》时,她的片酬高达30万美元,这是当时演员片酬的世界之最了。1964年拍《窈窕淑女》时,她的片酬高达100万美元,成为继主演《埃及艳后》的伊丽莎白。泰勒之后的第二个拿到百万片酬的女演员。

赫本是世界影坛上难得一见的瑰宝,她的容貌清秀,不俗艳,而且耐看。她的身材苗条修长,她的气质永远那么高雅纯洁。在观众心目中,她从不在摄影机前搔首弄姿,更不用裸露镜头和挑逗性的动作来取悦观众,色情电影更是与她无缘。1976年在拍《俪人行》时,其中有一场海滨的戏,赫本和男主角阿尔伯特。芬尼必须身着游泳衣。然而对优雅、美丽、十分敏感又十分苛刻的赫本,想到自己首次将身体暴露在千千万万影迷面前,不禁紧张到极点。导演斯坦利.多南安慰她,给她打气说,她的身体是大多数妇女所羡慕的,而她还是忐忑不安。戏尽管是拍了,但她演的动作很做作,明显是装出来的愉快。她的这种洁身自重的高尚情操,在西方影艺界,尤其是在好莱坞女明星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2: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黛丽·赫本的电影人生 (四)


正因为如此,导演和演员们、同事们都愿与她合作,并以此为荣。

她与曾几度合作的大导演威廉。惠勒、比利.怀尔德以及斯坦利.多南之间都相处得十分愉快。而她似乎也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些商业气息很浓的导演一经与她合作,便得以净化、升华,拍出了艺术水准相当高的片子。如特伦斯.扬是著名的商业导演,曾导演过007詹姆斯.邦德侦探片集,而他与赫本合作拍摄《等到天黑》时,竟为赫本优雅的风度所感染,拍出的片子艺术水准很高,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同样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摄影师们爱看她那毫不俗艳的美,都喜欢为她拍照捕捉那“无法比拟的美”,著名导演比利.怀尔德说:“自从嘉宝以来还不曾出现过这样的人物,导演见了会忍不住再三为她大拍特写镜头——拍她那端庄的大眼睛,拍她那诱人而甜蜜的笑靥,拍她活跃的举止,拍她那炽热的感情。你离开了影院,但她的音容笑貌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前,挥之不去,欲忘不能。”

赫本不仅外形纯美,而且内心也清洁高雅,她为人很有教养,从不摆大明星的架子。因此,演员们都很愿意与她同台演戏。在《罗马假日》里,她与格利高里.派克合作就十分好。在拍斯坦利.多南执导的《俪人行》中,她与男主角扮演者阿尔伯特.芬尼合作得也相当愉快。两位主角甚至有时因为在摄影机前笑得太过火而只好重拍。阿尔伯特情绪极好,经常讲笑话,一场戏下来,检查录音时,突然听见阿尔伯特说:“我和奥黛丽要当导演啦!不晓得斯坦利.多南还能挣到什么钱!”自然这段录音只好剪掉,重录。当然也有的演员因为赫本名气太大,与她一起拍戏还有些不适应。1957年,赫本主演了派拉蒙电影公司当年的最佳影片之一《滑稽面孔》,与她配戏的好莱坞舞蹈名腿,五十七岁的弗雷德.阿斯泰尔被赫本弄得魂不守舍,在该片开拍之前便没完没了地表白:“这是我和伟大而可爱的赫本合作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了,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在拍《蒂梵尼早餐》时,和她演对手戏的是年轻英俊的演员乔治.佩帕德。他非常紧张,在拍一场与赫本的床上戏时,他躺得过于靠边,不料扑通一声跌倒在地板上。后来,赫本热情主动帮助他,使他消除了紧张,终于拍好了这场戏。

赫本的人品和艺德也是为圈中人物和广大影迷所称赞的。她拿过百万美元片酬,但她认为,一个演员不该由于拿过百万片酬就非永远拿百万不可。在1966年拍喜剧片《怎样偷窃一百万》时,她与著名导演威廉.惠勒第三次合作,赫本十分感谢这位在《罗马假日》和《孩子们的时刻》中提拔、启发她的恩师,主动地将片酬减为75万美元。

由于赫本在银幕上的形象,广大观众十分喜爱她。在她声誉鼎盛的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影迷把她奉为“银坛女神”,对她的名作百看不厌。

《罗马假日》成功后,全世界都赞美她的美貌,说她是飘落凡间的天使,她那吊眼梢、高颧骨,迷人的、若隐若现的微笑,还有那小精灵似的下颌,都使男人女人们为之倾倒,她的一切都成了世界女性仿效的对象。她在《罗马假日》里那种清新秀美的短发型后被称为“赫本头”,竟风靡世界,无数时髦女性以做此发型为荣。许多年轻妇女都学着影片中安妮公主的样子把头发削得短短的,不少理发店专理赫本头;大街上竖起巨大的“赫本头”广告牌,一些男士也站在牌前摄影留念。赫本偏瘦的体形使得减肥美容业兴旺起来,就连赫本的服装、帽子、太阳镜也都风靡一时。赫本在《萨布丽娜》中,穿的是著名巴黎时装设计师于贝尔.德.纪梵希设计的一字领袍裙。这是一件袒露胸肩的白色长袍,胸部相当于衣领的部位是“一”字形的平直线条,它造型简练、明快,疏密相间的大花图案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应当出现的部位,这件长袍优雅美丽,仿佛神话世界里的东西,赫本穿上它一出现在银幕上,广大观众就如痴如醉,成千上万的妇女群起效仿,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赫本热”。 《时代》周刊在1953年9月7日那期封面上刊登了她的照片,这是它有史以来第一次刊登一个初出茅庐的演员的照片。1957年,著名的社会专栏作家把她封为世界十大杰出女性之一。她的形象甚至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导演起用她时,是什么都不问的。他们认为,只要奥黛丽.赫本的名字出现在电影海报上,那就意味着完全可以保证影片获得国际性的成功。事实也的确如此,除了倒霉的《绿厦》(由其第一任丈夫梅尔.菲热尔执导)外,她还没演过一部不成功的片子。她一直是50至60年代美国票房价值最高的五大明星之一。

有趣的是,赫本虽然是国际风云人物,但她却性格内向、天性敏感、内心紧张易怒、神经质,极易受到伤害,且胆子十分小,连开车和骑马都十分害怕。正因为如此,她十分喜爱小动物。她有一只小狗是她形影不离的伙伴,闪亮的眼睛,通身棕色长毛,十分可爱。赫本给它取名“出名”,每天都要用芳香的狗毛洗发香波给它洗澡、梳毛、修剪爪甲,与它一起散步,把它视作了家庭成员,无论出名到哪里,人们都要为它忙上好一阵子。在拍片过程中,如果出名不见了,她会停止拍片,发动所有的人去找。后来,出名一次上街,两辆迎面驶来的汽车相撞,祸及出名,它被压死。赫本的精神几乎崩溃了,极度沮丧,差点恢复不过来,她立即从好莱坞返回巴黎休息了好长一段时间。赫本对小动物的宠爱几乎到了依恋的地步。拍摄《窈窕淑女》时,她心爱的宠物金丝雀从鸟笼逃出,赫本急昏了,有如丢了心爱的孩子似的,哭得像个小姑娘,她几乎叫了当时在身边的所有朋友去寻找,费尽无数夜晚的周折,最后终于找到,她高兴得不得了,又惹得泪眼模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2: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黛丽·赫本的电影人生 (五)

两次婚姻三度恋情

赫本虽然在事业上一帆风顺,红极一时,但在婚姻生活上却比较曲折,且极为隐秘。这位大明星同任何一位普通妇女一样,渴望有一个“安乐窝”,渴望宁静幸福的家庭生活。

刚刚21岁左右,她恋爱了,那幸运的男子叫詹姆斯.汉森,29岁,英国人,出身于富裕的卡车制造业家庭,将来是家庭事业的继承人。他为人诚实可靠,性格坚强,业余爱好狩猎,骑射和捕鱼。赫本觉得,汉森是她理想的丈夫,会成为她的依靠和保护人。然而,这个时候赫本正在拍《蒙特卡洛的宝宝》,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所以这一事情在赫本心里是矛盾的:同汉森结婚,就意味着放弃影剧事业。何去何从?赫本心神不定。 男爵夫人态度十分明朗,她对女儿说:“必须以事业为重。你不能生活在除了卡车就是马匹和猎狗的世界里。”尽管母女为此经常争执不休,但赫本还是有自己的主见,她需要成家立业,需要有一个人来保护她。于是在《琪琪》首演四天后,她还是和汉森宣布:《琪琪》一拍完,他们就结婚。

然而随着《罗马假日》的完成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同时拍完后她还得立刻参加话剧《琪琪》的巡回演出,戏票已全部预售出去。她很想飞往加拿大去看汉森,但却抽不出时间来。这个时候,赫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自己根本不可能放弃已经上了路的电影事业,她与汉森的关系,至少目前已经谈不上结婚了。 同时,男爵夫人仍然坚持反对女儿和汉森结婚,继续对她施加压力。最后,赫本终于放弃了战斗,彻底投降。在《琪琪》的芝加哥首演式上,赫本宣布说,她与詹姆斯.汉森的一切全都过去了。而这个时候,可怜的汉森还在做着他的结婚计划呢!年轻美丽、纯洁无暇的琪琪,终于因为在《罗马假日》而了结了她的初恋。

然而生活中的琪琪仍然在追求向往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第二年,她主演《萨布丽娜》,在片中,她饰演一个受到老板两个儿子爱恋的司机之女。在拍摄之余,扮演哥哥的著名演员亨弗莱.鲍嘉公开表示不喜欢赫本,而弟弟威廉.霍尔登却和鲍嘉相反,热烈地爱上了赫本。霍尔登当时是一名名演员,刚因主演《第十七号战俘营》而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此刻正处于事业的颠峰。

威廉.霍尔登是个男子气十足的人,身材魁梧、匀称,有一双拳击家的手,同时也有一股叫人不放心的味道。他狂热地爱上了赫本。他爱她的娇弱、优雅,爱她的娴静;而她则被他的男子气概,他那双仁慈的、深深注视人的眼睛,他的苏格兰式的皱眉和他身上的香烟气味深深迷住了。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爆炸似的恋爱发生了。他们在片中默默深情,片外在一起听音乐、喝茶,也曾一起骑自行车环城绕游,侃侃而谈,互相倾吐心中积压的恋情。他们嬉笑自乐,爱情的种子不自觉地发芽生长着。 然而,霍尔登结婚多次,当时家里仍有妻子、一个成年的女儿和两个儿子。不过,关于这段恋情,朋友们认为是霍尔登有沾花惹草的倾向,是他搅乱了赫本的心。不管怎样,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赫本决定不再与霍尔登往来。圈中人分析,赫本富于理智,即或堕入情网,她也不曾有和霍尔登结婚的打算。即使霍尔登的婚姻已经发生危机,她也不会去做一个破坏他人家庭的人,何况还要同一个成年女孩、两个男孩打交道。她明白,孩子们会怨恨她,社会舆论会谴责她,她可不愿意卷入这种下贱的事件中;再说,霍尔登的性格太喜欢游历,这样,若是结了婚,两人会经常分离,这是赫本所反对的,也是当初她和汉森割断恋情的根本原因。渴望一个安静的家一直是赫本所终生向往的,她希望有一个稳固的婚姻,而和霍尔登这样的人结婚,则前途迷茫。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赫本想要孩子,她十分想要一个孩子,而霍尔登已丧失做父亲的能力,《萨布丽娜》终未能在生活中做成美妙的龙凤梦。 多年后,拍摄由理查德.奎恩导演的影片《灼烧的巴黎》时,威廉.霍尔登再度与奥黛丽合作,霍尔登依然对奥黛丽穷追不舍。意识到是由于自己的生理缺陷而未能成功后,痛苦的霍尔登用酒精麻醉自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然而事隔不久,1953年8月20日,在伦敦《罗马假日》首映式结束后的晚会上,一个深色眼睛、高颧骨、下颌轮廓清晰美丽的男子向她走来,格利高里.派克向赫本介绍的他的朋友、导演、演员兼作家梅尔.菲热尔,赫本看过他演的电影,对他的演技十分敬佩,出乎菲热尔意料的是,赫本对他的作品了如指掌。

菲热尔当时35岁,高瘦的身材,脸长得像16世纪大画家格列柯,如雕刻出来的一般。他在击剑上很有两下子,同时又爱好网球。他明智、善于体贴人,他在好莱坞的威望很高,甚至超过他的领导人。但由于他太多才多艺,涉猎面太广,分散了他的精力,使他在某一方面不能跃居首位。他终日忙忙碌碌,从不休息。菲热尔的父亲是西班牙人,母亲是爱尔兰裔美国人。菲热尔曾在普林斯顿上大学,二年级时迷上话剧,遂中途辍学,去墨西哥写了第一部小说,后在百老汇表演舞蹈,舞艺相当好。他干各种各样的工作,而且都有所成。然而,当他的事业在百老汇发展之际,他患了小儿麻痹症,右臂因之萎缩,他握着熨斗拼命锻炼,硬是使右臂恢复了正常。随后他来到了好莱坞,搞银幕测试指导,最后因在《失去的分界线》中扮演一名黑人医生获得成功。

然而,菲热尔在银幕上的形象严峻有余而温暖不足,总不能唤起女影迷罗曼蒂克的幻想。但是,在晚会上,他与赫本一见钟情,赫本喜欢菲热尔的机智、幽默和好看的外表,对这个具有领袖风范的人物有了依恋之情,她对菲热尔说,希望能有机会和他一道演戏,请他挑选剧本。

于是就有了话剧《翁蒂娜》,赫本和菲热尔分别饰演一对相恋的年轻水妖美人鱼和英俊的游侠骑士。在舞台上,菲热尔向赫本倾诉衷肠,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也向她狂热地求爱。观众评论说,赫本的表演“可爱得要命”,“梅尔.菲热尔的表演也很成功。”而同时,两人的爱情之花也越发芬芳吐艳。1954年9月25日,他们在瑞士美丽的卢采恩湖畔一个小教堂举行婚礼。那儿是世界上最豪华最文明的山区休养地之一,幽静、舒适、豪华、美丽,又能避开新闻记者。夜里,除了偶尔从卢采恩渡口传来轻柔的絮语声外,只有牛群轻柔的铃声,新婚夫妇感到惬意极了.








[ 本帖最后由 elfyiluli 于 2008-3-26 12:5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2: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黛丽·赫本的电影人生 (六)

这是一对幸福的夫妻。赫本尽管一夜之间成了大名鼎鼎的人物,虽然她的天才远远超过丈夫,但她处处抑制自己,小心谨慎,给了菲热尔无私的爱,尽量使双方都幸福和满足。她渴望家庭稳定,幸福长久。她想到,同在电影圈的夫妇由于不在同一部影片担任角色时,往往被分离在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国家,而这时大部分人难免出些桃色新闻,所以,电影演员的婚姻往往不很牢固,鉴于此,赫本向代理人提出要求,让他保证:她担任的角色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即不离开菲热尔。赫本说:“什么是幸福?创作获得成功时的满足感固然是一种幸福,我认为和理解自己的人一块儿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菲热尔也对赫本处处保护,维护她的形象,设法使她免受新闻界的伤害。他还专门为她编导了一部片子《绿厦》,片中的女主角玛丽纯洁、完美,具有人类少有的优秀品质。不用说,这正是菲热尔心目中的赫本。这部电影是两人爱情之光的折射。然而,可惜的是,它却成了赫本一生中唯一不成功的片子,当然这要归因于菲热尔。他还对赫本体贴入微,赫本两次怀孕,都因其身体太弱,臀部和骨盆过窄之故而两次流产。这个时候,菲热尔都无微不至地关怀保护,用男子汉的爱情控制她,用自己的思想和欲望感染她,使她从痛苦中逐渐解脱出来。无论什么时候,赫本生病或不适,菲热尔都永远在她身边,当时他们被誉为“形影不离”的夫妻。婚后第5年,两人有了一个男孩,取名肖恩。

然而,这一对夫妻,从许多方面来看,都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赫本对菲热尔忠贞不渝,温柔体贴,而菲热尔却对赫本控制得很严,且过于维护自己的男性权威,有时甚至是简单地凭直觉行事。他们的一个朋友评论说:“菲热尔对奥黛丽好像有一种统治的权利,我觉得他所表现出的男子汉气概比一般人还要强,他对她那么生硬,说一不二,使旁观者都难以接受。” 他们的关系即使在最轻松愉快的时刻,也有某种程度的紧张。而且,作为一个国际知名人士和影坛巨星的丈夫,菲热尔不愿做她事业的陪衬和保护人,更不安于个人事业的暗淡。赫本力图忍让和克制。然而,尽管“她为挽救他们的婚姻关系已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尽管曾许下宏愿,要为影视界众眷属树立榜样,与菲热尔白头偕老,但是,使人无法抗拒的是,在结婚10年后,他们最终还是在拍《窈窕淑女》期间出现了裂痕,赫本逐渐意识到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菲热尔对她的控制多于爱;1963年之后,奥黛丽在四年时间里一直深居简出,精心照顾着病弱体衰的菲热尔,然而菲热尔对这位纯情妻子并非投桃报李,菲热尔对她不忠的行为时有发生。赫本终于明白,她的白头偕老梦完全只是一厢情愿。1968年秋天,这对夫妻在瑞士相聚了,此间,赫本又经历了一次流产,这次流产像不祥之兆笼罩着他们的婚姻,至此,赫本与菲热尔的婚姻关系完全结束了。

赫本对此十分痛苦、失望,她说:“我一直尝试,极力想保住我们的婚姻,但太难、太难了。干我们这一行,常常要表演热恋、爱抚,有时就不免假戏真做。在这个圈子里,婚姻真难维持啊!请你相信,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业放在第二位的。” 赫本是一个坚强而热爱生活的女性,37岁的她,虽不乏青年女子的活力,却脱尽了少女的稚气,出落得越发妩媚动人了。她的性格开朗,落落大方,胸中洋溢着爱的萌动,她已准备好去迎接新的爱情。

1968年金秋时节,赫本决定独自到希腊做一次休息旅行。在蔚蓝色、发着粼粼波光的爱琴海上,一艘豪华的游艇平稳地行使着。甲板上,赫本正与煤油大王、百万富翁保罗.威廉及其富有魅力的妻子奥林匹亚.托罗尼娅观赏希腊神话传说中美丽的岛上风光,这时,一个高个子、金发碧眼、俊美的男子引起了她的兴趣。赫本发现儿子肖恩在和一位男子愉快地交谈。“妈妈,这位是多蒂医生。他正在向我介绍钓大鱼的经验哩。”肖恩向母亲介绍自己的朋友。

“我和你儿子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多蒂医生笑着说。这位男子就是年仅30岁的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安德列亚.多蒂医生,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多蒂家族,他生长在罗马,当时正在罗马大学执教,同时也与朋友一起开业行医。多蒂诙谐、生机勃勃而讨人喜欢,赫本成熟、妩媚、温柔而迷人。赫本与年轻漂亮的医生一见钟情,.赫本不顾一切地投入到了这炽热的爱情之中。从那天结识起,人们常常发现奥黛丽和那位单身的医生呆在一起,有时在舞会上,有时在甲板上,有时在餐厅或酒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5 13:03 , Processed in 0.251830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